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发展研究
《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及数据库系统技术研究》

《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及数据库系统技术研究》一、引言装甲车辆作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装备,其在战场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其目标易损性也随之凸显。
对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的研究以及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技术,对于提高装甲车辆的战场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及数据库系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分析1. 装甲车辆结构特点装甲车辆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易损性的主要来源。
装甲车辆的防护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防护系统是抵抗敌方攻击的主要手段,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则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机动性和作战效能。
这些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往往是敌方攻击的主要目标。
2. 易损性分析装甲车辆的目标易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防御能力:装甲车辆的防御能力受到武器技术的发展和战场环境的影响,传统的防御手段可能无法有效抵御新型武器的攻击。
(2)机动性能:机动性能的下降可能导致装甲车辆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降低,增加被敌方攻击和摧毁的风险。
(3)信息系统:信息化战争中,装甲车辆的信息系统是其作战效能的关键,信息系统的易损性直接影响到车辆的作战能力。
三、数据库系统技术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装甲车辆的目标易损性,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技术至关重要。
数据库系统应包含以下内容:1. 数据采集:通过收集装甲车辆的各项性能参数、战场环境数据、敌方武器数据等信息,为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数据存储:将收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数据库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检索能力,以满足实时作战的需求。
3.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装甲车辆的目标易损性及其影响因素。
4.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析结果。
四、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建立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对装甲车辆性能的全面评估和优化。
坦克防护系统合稿

坦克防护——孙志成、周虎盟等五人整理
48.复合装甲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P149——152)
49.伪装防护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P153) 主153) 伪装遮障是一种设置在坦克上或坦克附近的伪装器材, 由线绳或合成纤维编 织的网和支撑杆组成。网上有与背景颜色相近的斑块图案和饰片。 51.隐身防护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P154) 1.研制并采用具有隐身效果的涂料,改变坦克的热和雷达辐射特性。2.改变 传统设计,降低车辆的热特性。3.降低排气温度,减少红外辐射。4.采用新型履 带裙板,降低行动部分热辐射。 52.综合防御技术系统一般包括哪些方面?(P157) 1.告警装置。 2.激光压制观瞄装置 3.烟幕装置 4.红外干扰装置。 53.抛射式烟幕装置和热烟幕装置的基本构成?(P159) 抛射式烟幕装置由烟幕弹、发射筒和控制盒组成。 热烟幕装置由电机—油泵组、止回阀和喷油器等组成。 54.红外干扰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P160) 利用特殊的调制方式, 将红外干扰装置的辐射源调制成与红外制导系统接收 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干扰脉冲,射向红外制导系统,是此信息和目标信号叠加,导 致红外制导系统出现错误,使导弹脱靶,达到干扰目的。 55.何为二次效应?二次效应防护技术的主要技术措施?(P162) 坦克装甲车辆装甲被击穿后,破片造成的机件毁伤和乘员损伤,以及车内起 火和弹药爆炸,统称为二次效应。 1.装甲衬层 2.动力舱自动灭火装置 3.战斗室自动灭火抑爆装置 4.其他防 二次效应的装置 56.“三防”防护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P165) 同 57 57.三防装置的种类及工作原理?(P165) 三防装置有超压式、个人式和混合式三种。
17、提高钢装甲抗弹性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采用薄装甲板、提高硬度和纯净度、利用角度效应 18、装甲设计时装甲板的法线角度对抗弹性能有何影响?
国外坦克硬杀伤防护系统研究近况

Dl A系统公 司介绍称 , iV 这种系统 已通过 了一系列测试 , 期间拦截
维普资讯
S IT C 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E H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文章编号 :0563(06 0— 160 10 -0320 )205—2 -
20 年 第 1 卷 06 6 了证明这一点 , 为 该系统早 已安装 到3 辆美国斯特赖克过 渡型装 甲车 中的 1 辆上 。 以色列国防部现正在对 这3 辆车进 行评估 。
3 德国 A S 硬杀伤坦克主动防护 系统 . 2 WI S
坦克装 甲车辆 主动 防护 系统 , 由探测 定位系统 、 是 信息处理 和控制 、 以及各种反击手段有机组成 的物理体 系。 硬杀伤主动 防护 系统作用原理 是 : 探测定位系统在一定距 离上探 测 并跟踪来袭的弹药 , 中央处理 器根据 探测到的 目标信息 , 经逻辑判 断 、 运 算决策 , 时发出控制信号 ; 适 反击装置再将 来袭弹药 拦截在预定 的距 离 上, 让其在未命中坦克装 甲之前 就被摧毁 , 或显著地降低战斗部 的威力 。 1 主动防护系统的特点 . 4 主动防护系统能 自主探 测来袭 弹药 , 且在 弹药飞行过程 中将其破 并 坏, 防护效果好 。但是主动 防护系统 的核心部件探测系统现在还没有达到 理想的战术要求 , 防御威胁弹的可靠性不高, 经济性不好 , 设备体积较大。
第2 期
收稿 日期:05- — 0 20- 83 0
国 外 坦 克 硬 杀 伤 防 护 系 统 研 究 近 况
马建福 王 , 俊
(. 1中北大学光 电仪器厂 , 山西太原 ,3 0 1 2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系 , 0 0 5 ;. 山西太原 ,30 1 005 ) 摘 要: 讨论 了坦克面临的威胁 , 阐述 了坦克硬 杀伤防护 系统的发展 和作 用原理 , 绍 介
爆炸反应装甲的发展方向_上_

F 33 《国外坦克》2008 年第 10 期 o r e i g n T a n k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代聚能爆炸反应装甲
“接触”-1 和“茄克衫”等第一 代爆炸反应装甲(见下图)为悬挂式 爆炸反应装甲。这类爆炸反应装甲的 安装方法是双排同方向布置,并有很 大角度,使其抛板对来袭反坦克弹药 聚能射流有最大的毁伤效率。这是因 为,爆炸反应装甲抛板对来袭弹药聚 能射流的作用效率取决于金属板与聚 能射流的互相撞击的角度。
通用型爆炸反应装甲
正如前面提及的那样,通用型爆 炸反应装甲可归属于第一代反应装 甲,仅具有抗击聚能弹药的特性。为 了有效地拦截聚能反坦克弹药,爆炸 反应装甲在发挥其最佳效能过程中产 生的金属破片的抛射动能应比聚能射 流的能量大 4~10 倍。具备防穿甲弹 和次口径穿甲弹的能力的第一批爆炸 反应装甲(见下图)于 20 世纪 60 年 代末完成研制和试验。同时,苏联在 坦克上安装镶嵌式爆炸反应装甲的方 案也被放弃,显著的原因是当时苏联
“接触”-1 爆炸反应装甲就是利 用上述原理,在抗击来袭弹药的过程 中有两个效应:一是在反应模块抛 板 / 背板穿越来袭弹药的射流时,部 分射流物质被消耗,导致其质量降 低、动能下降;二是两个抛板在移动 过程中有相当于切削的运动,使来袭 弹药的射流顶部(最尖锐、速度最快 的部分)被切断,这样使其后续射流 在贯穿主装甲的过程显得异常艰难。 需要指出的是,“接触”-1 不是简单 的夹层结构,抛板与背板之间有一个 夹角(带炸药的抛板呈楔形安装)。炸 药量的不对称可使抛板在飞出的过程 中有旋转运动,这样可以更好地毁坏
兵器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装甲兵器技术

装甲兵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引言兵器是以非核常规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作战设施、保护我方人员及设施的器械,是进行常规战争、反恐、应对突发事件、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装甲兵器是指各种用于地面突击与反突击作战的集强大火力、快速机动力、综合防护力和信息力于一体的武器系统。
装甲兵器在传统上统称为坦克装甲车辆,以主战坦克为典型代表,包括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装甲抢救车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外延的拓展,装甲兵器还包括地面无人作战装备、两栖装甲作战装备、多栖装甲作战装备、轮步装甲作战装备等。
装甲兵器按照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分为重型装甲装备、轻型装甲装备、两栖装甲装备、空降装甲装备和新概念装甲装备。
重型装甲装备以主战坦克为代表,突出优点是其优秀的越野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和重型化的乘载能力,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下使用;轻型装甲装备以轮式装甲步兵战车为代表,突出优点是公路机动性好,自身具备战略机动能力,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好;两栖装甲装备以两栖履带装甲突击车为代表,突出优点是其海上机动性和抗风浪能力,以及对岸强大的突击和占领能力;空降装甲装备以履带式空降战车为代表,突出优点是重量轻、体积小,便于空中投送,战略机动性好;新概念装甲装备以地面无人作战装备为代表,突出优点是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长时间的值守能力,是有人装备的有效补充。
装甲兵器按结构形式分类见图1。
2014—2015兵器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装甲兵器技术)图1 装甲兵器按结构形式分类综 合 报 告装甲兵器按用途可划分为装甲战斗车辆、装甲指控车辆和装甲保障车辆等。
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突击的“先锋战士”,担负打击和消灭敌方坦克、装甲车辆、反坦克及炮兵武器,摧毁敌方构筑的工事和障碍物,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等作战任务,一般包括: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突击车、装甲输送车等;装甲指控车辆是地面突击的“大脑中枢”,负责获取、融合、处理地面战场信息,调动和指挥作战资源,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制定和下发作战计划,完成各阶段的作战任务,一般包括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装甲信息车、装甲通信车等;装甲保障车辆是地面突击的“持久增剂”,用于抢修和恢复战场上损毁的车辆,补给作战车辆的弹药、油料,救护战场伤员,保障作战装备持续发挥使用性能和作战效能,一般包括:装甲抢救车、装甲抢修车、装甲补给车、装甲救护车等。
陶瓷复合装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陶瓷复合装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尹飞;纪伟;王智慧
【期刊名称】《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24(47)1
【摘要】陶瓷复合装甲是现有复合装甲中的主体,被广泛应用于轻型坦克装甲车辆、武装直升机等的装甲防护及单兵人体防护。
本文结合传统陶瓷复合装甲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现状,对未来陶瓷复合装甲技术的发展
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6页(P106-111)
【作者】尹飞;纪伟;王智慧
【作者单位】陆装南京局驻烟台地区代表室;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二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04
【相关文献】
1.反应装甲与陶瓷复合装甲集成技术研究探讨
2.陶瓷复合装甲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3.陶瓷复合装甲材料研究和发展
4.直升机陶瓷复合装甲发展现状及新型材料应用前
景5.陶瓷复合弹对陶瓷/装甲钢复合靶的侵彻性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主战坦克发展现状与趋势

!" 轻型化。#$ 世 纪 %$ 年 代 以
来,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各国根据 快速反应作战的需要,对坦克的机 动性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役主战坦 克往往偏重, 行动笨拙, 己越来越不 适于现代作战的需要。 因此, 各国纷 纷采取措施, 给坦克 “减肥” 。 如美国 陆军计划给 “转型” 后部队装备的坦 克即是 &’ 轻型坦克。 为便于空运, 体现轻便、 灵巧、 机动性强的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正在研制小型坦 克, 甚至是微型无人驾驶坦克。
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一代坦克。战后第一代坦
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各国以发展 中型坦克为主。 战后第一代坦克, 一 般按重量分为中型、重型和轻型三 类。一般来讲, 中型坦克在 (" 吨至 重型坦克在 )" 吨以上, )" 吨之间, 轻型坦克在 !" 吨以下。 中型坦克具 有较强的火力、 机动性和防护性, 成 为各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 另外, 这 一时期的重型和轻型坦克也都有了 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几个坦克大国 都研制和装备了重型坦克。重型坦
!"#"$"%"&"’"!"(")"*" +
挥和信息系统。 坦克 #(隐身化。在现代战争中, 的防护 首 要 的 已 不 是 其 抗 毁 能 力 , 而是如何不易被发现, 即隐身性。 坦 克要想达到理想的隐身效果,需要 综合运用各种隐身技术进行全方 位、 多功能的隐身。 首先是构造隐身 设计。法国 ’!/01$ 隐身坦克即采 用先进的隐身外形设计,降低被传 感器发现和跟踪 的 概 率 。 ’!/01$ 的车身还涂有特别设计的雷达波吸 收材料,炮塔及外壳都没有外部堆 装物,炮塔和底盘在形状设计上也 力求将雷达信号反射降至最低。此 外,外部材料和内部夹层中都注入 了冷空气, 以减少热能信号。 其次是 通信信息隐身。法国 “勒克莱尔” 坦 克使用的第 - 代数字电台具有转换 频率、自动寻找空白频道和自动译 成密码的功能,这使敌方难以截获 它的通信内容。 三是使用隐身材料。
坦克及装甲车辆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坦克及装甲车辆设计的技术与方法坦克作为一种重型装甲战斗车辆,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其发展过程中,坦克的设计始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对于坦克及装甲车辆的设计,存在许多技术和方法,本文将就其进行探讨。
一、坦克及装甲车辆设计的技术1.结构设计坦克及装甲车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结构设计,包括主炮、机枪、装甲板、引擎等部分的布局和结构设计。
坦克的主炮和机枪是其最为重要的武器装备,所以在其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射程、精度、弹药携带量、发射速度和火力稳定性等因素,以充分满足其作战需求。
坦克的装甲板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所使用的装甲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以保证其所使用的装甲板的强度、硬度和耐久性,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
2.控制系统设计坦克及装甲车辆所使用的控制系统也是设计的关键,这包括驾驶操作、武器控制和通讯系统等。
坦克的驾驶操作集合了方向盘、手刹和油门等组成的复杂操控系统,因此其设计必须充分满足坦克驾驶员的操作要求,以确保操作的流畅性和舒适性。
而武器控制就要考虑单机和多机对战、目标距离等因素,设计专业的集成武器控制系统,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控制需求。
3.引擎设计坦克及装甲车辆使用的引擎也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台坦克所使用的引擎需搭载其庞大的机身和重型的装备,因此在其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功率、重量和功能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其性能稳定,并在作战中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
二、坦克及装甲车辆设计的方法1.声学分析声学分析是坦克及装甲车辆设计的一种重要方法。
针对不同车型,通过声学分析可了解车辆的噪音产生情况,进而对其结构设计进行改进。
比如,在坦克的内部加装隔音设备,以减少驾驶员对外界噪音的干扰,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坦克的隐蔽性;在车外安装噪音记录仪,更加准确地了解坦克的噪音产生情况和来源,以针对性地改进坦克结构和设计。
2.材料测试坦克及装甲车辆的设计还需要进行强度测试。
这个测试所使用的是钢板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并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强度测试,以确保材料在作战中的表现符合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
2 3 0 0 3 1 )
摘要 : 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 , 坦克装 甲车辆要有更高 的的战场 生存 能力来应对 各种威胁 。对 当前 国内外坦克装 甲车 辆 防护技术 的发展 进行 了跟踪研究 ; 介 绍了国外典型装 甲车辆采用 的先 进防护技 术 , 阐述了装 甲车辆防护技 术的发 展动 向与特点 , 分析 了伪装技术 、 轻装 甲材料 、 主动防护技术 、 非对 称作战 防护技术 的发展现状 和技术水平 。结合我 国实 际情况 , 得 出了对我 国装 甲车辆 防护技 术的发展启示 。
De v e l o p me nt o f Ta nk & Ar mo r e d Ve h i c l e Pr o t e c t i o n Te c hn o l o g y
FANG L i n g — h u i ,Z HENG Xi a n g — y u,CAI Ho n g — t u,ZHANG Fe n g
t e c hn o l o g i e s i n a s y mme t r i c wa r f a r e . On t he b a s i s o f d o me s t i c p r a c t i c e,e n l i g h t e n me n t a n d r e f e r e n c e t o a r - mo r e d v e hi c l e s p r o t e c t i o n t e c hn o l o g i e s o f o u r c o un t r y we r e s u mma iz r e d. Ke y wo r d s:t a n k & a r mo r e d v e h i c l e;p r o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d e v e l o p me nt a n d i n s p i r a t i o n Ci t a t i o n f or ma t : FANG Li n g — h ui ,ZHENG Xi a n g — y u,CAI Ho n g - t u, e t a 1 .De v e l o pme n t o f Ta n k & Ar —
n o l o g y s t a t e o f c a mo u la f g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l i g h t a r mo r ma t e r i a l s, a c t i v e p r o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s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 A r my O ic f e r A c a d e m y P L A,H e f e i 2 3 0 0 3 1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c o mp l e x ba t t l e ie f l d e nv i r o n me n t d e ma nd s a h i g he r l e v e l o f t a nk a n d a r mo r e d v e h i c l e b a t t l e —
关键词 : 装 甲车 辆 ; 防护技术 ; 发 展 与启 示
本 文引用格 式 : 房凌 晖, 郑翔玉 , 蔡宏 图 , 等. 坦克装 甲车辆防护技术发展研究 [ J ] . 四川兵工学报 , 2 0 1 4 ( 3 ) : 2 3— 2 6 .
中图分类号 : ¨8 1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0 7 0 7 ( 2 0 1 4 ) 0 3— 0 0 2 3— 0 4
ie f l d v i a b i l i t y.He r e i s a t r a c ki n g s t u d y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a nk& a r mo r e d v e hi c l e p r o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 g i e s a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c u r r e n t l y. T hi s p a p e r ir f s t i n t r o d uc e d t h e a d v a n c e d p r o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e m— p l o y e d i n s o me f o r e i g n t y pi c a l a r mo r e d v e hi c l e s .T he n t he t r e n d a n d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a r mo r e d v e h i c l e p r o — t e c t i o n t e c hn o l o g i e s we r e d i s c us s e d i n d e t a i l . Me a n whi l e,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t h e d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t e c h —
第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卷
第 3期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2 0 1 4年 3月
【 武器装备理论与技术】
d o i : 1 0 . 1 1 8 0 9 / s c b g x b 2 0 1 4 . 0 3 . 0 0 7
坦 克 装 甲车 辆 防护 技 术 发展 研 究
房 凌晖 , 郑翔 玉 , 蔡 宏 图,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