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为何会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出现

合集下载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有哪些
*导读:所谓并发症,从字面了解就是病症呈现的并不是单
一的,而是多种表现症状。

可见肾病综合症还是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所谓并发症,从字面了解就是病症呈现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表现症状。

可见肾病综合症还是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做好预防的。

如果不注意到了最后并发症增加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下面是详细的介绍。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1、感染是肾病综合症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自尿中丢失,血浆蛋白降低,影响抗体形成。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使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如皮肤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甚至诱发败血症。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2、肾病综合症的常见并发症还包括有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因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体内常处在低血容量及高凝状态区吐、腹泻、使用抗高血压药及利尿剂大量利尿时,都可使肾脏血灌注量骤然减少,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此外,肾病综合征时肾间质水肿,蛋白浓缩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等因素,也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3、冠心病的发作也会引起肾病综合症的发作,属于肾病综合症的又一常见并发症,危害很大。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高脂血症及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发生冠心病。

有人报告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心肌梗塞发生率比正常人高8倍。

冠心病已成为肾病综合征死亡原因的第三因素。

以上就是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的相关介绍。

肾病综合症的治疗方法应该说比较多,但是要针对患者的病因采用对应的治疗方法,将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相结合、让患者彻底告别肾病综合症的困扰。

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定义】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NS)简称肾病,是一组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丢失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胆固醇血症;④不同程度的水肿。

【分型】先天性单纯性肾病肾病综合症原发性继发性肾炎性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单纯性肾病的发病可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肾炎性肾病患者的肾病变中常可发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沉积,提示与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先天性肾病与遗传有关。

【病理生理】1、大量蛋白尿是本病最根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导致本征其他三大临床特点的基本原因。

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

肾病时由于基底膜构成改变使血浆中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能经肾小球滤出(非选择性蛋白尿);另一方面由于基底膜阴电荷位点和上皮细胞表面的阴电荷减少,使带阴电荷的蛋白(如白蛋白)能大量通过(选择性蛋白尿)。

长时间持续大量蛋白尿能促进肾小球系膜硬化和间质病变,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2、低蛋白血症是病理生理改变中的关键环节,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是造成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蛋白质分解的增加是次要原因,同时蛋白的丢失超过肝脏合成蛋白的速度也使血浆蛋白减低。

血浆白蛋白下降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低白蛋白血症还影响脂类代谢。

3、高胆固醇血症低蛋白血症促进肝合成蛋白增加,以及其中大分子脂蛋白难以从肾排出而导致患儿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形成高脂血症,持续高脂血症可促进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

4、水肿肾病综合症时水肿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传统理论认为由于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和电解质由血管内往外渗到组织间隙,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时,液体主要在间质区潴留,低于15g/L时可同时形成胸水和腹水。

此外由于水和电解质由血管内外渗到组织间隙,有效血循环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造成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水肿。

肾病综合征科普

肾病综合征科普

肾病综合征科普肾病综合征属于肾小球疾病,也是最常见的一类小儿肾小球疾病。

肾病综合征在全球各地均有发生,但各国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种族发病率也有鲜明差异。

患者发病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大量蛋白尿,24小时蛋白尿含量大于1g/m2,多数患者同时合并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以及高脂血症。

该病既可以是先天性的,也能是后天性的。

后天原因既可以是特发性,也可以是继发性。

多数患者会发生类固醇依赖型疾病或是肾病综合征反复发作,存在长期和类固醇药物接触的风险。

这一类患者若长期应用类固醇药物,有很高概率发生类固醇中毒,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明确肾病综合征的症状表现及研究现状,早期识别疾病并进行对症治疗,有效控制自身病情,改善预后情况,对患者生存有积极意义。

1.症状表现从临床调查可发现,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以及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也就是医学领域所说的“三高一低”,通过上述症状表现,可鉴别诊断多数肾病综合征患者。

1.1大量蛋白尿这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最主要的疾病症状,更是该病基本病理机制。

大量蛋白尿主要指成人的24h尿蛋白排出量大于3.5g。

但在人体生理功能正常的状态下,肾小球滤过膜会发生其作用,存在分子屏障与电荷屏障,这些屏障会对尿蛋白含量造成干预。

若人体原尿中的蛋白含量骤然增多,明显超出近曲小管的回吸收含量标准时,则会有大量蛋白尿形成。

在这一基础上,若存在升高肾小球内压力、诱发肾小球高灌注、诱发肾小球高滤过等因素存在,则可增加尿蛋白含量,诱发大量蛋白尿形成。

1.2全身水肿发生肾病综合征后,人体血浆胶体的渗透压逐步下降,导致水分子血管腔中进入人体组织间隙,继而形成水肿症状,这一病理变化是诱发全身水肿的根本原因。

临床发现,有一半及以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血容量正常或是升高、血浆肾素水平下降或是正常等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无异于表明部分原发于肾内钠以及水潴留因素在肾病综合征水肿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1.3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主要指人体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到30g/L。

临床生理学肾病综合征案例分析

临床生理学肾病综合征案例分析

临床生理学肾病综合征案例分析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为典型表现的疾病。

它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病理改变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而引起的。

临床生理学是对身体系统疾病发展和功能异常的研究。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案例为例,分析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生理学特点。

案例描述:患者X,男性,45岁,主诉腿部水肿一个月。

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家族无肾脏疾病史。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双下肢水肿明显,蜘蛛痣分布于腹部,血压正常。

分析和讨论:根据患者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可以怀疑患者患有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膜的异常,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大量丢失。

因此,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

低蛋白血症是由于大量蛋白质流失到尿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进而导致水肿的形成。

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的渗透压维持一定比例,防止液体从血管内向组织间隙转移。

然而,在肾病综合征中,蛋白质的流失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的渗透压降低,因而引起液体在血管与组织间隙之间的不平衡。

该液体转移进入组织间隙,导致水肿的发生。

在这个案例中,患者的腿部水肿明显,属于外周水肿的一种表现。

外周水肿主要是由于肾病综合征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所致。

尤其是在蛋白质丢失较多的情况下,水分容易从血管中流出,积聚在组织间隙,造成水肿。

另外,患者体格检查还发现腹部蜘蛛痣。

蜘蛛痣是皮肤血管扩张的一种表现,常见于肝功能异常。

在肾病综合征的案例中,蜘蛛痣的出现提示了患者可能伴有肝病。

临床生理学的研究不仅涉及到疾病的病理机制,还包括了功能异常。

在肾病综合征的案例中,肾小球滤过膜的异常导致了大量蛋白质的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选择性地将小分子物质(如水、盐等)滤过到尿液中,同时阻止较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的滤过。

在肾病综合征中,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蛋白质的漏出。

这可能是由于滤过膜的结构异常或免疫反应的介导。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病理改变导致的一组症状。

西医综合(泌尿系统疾病)-试卷14

西医综合(泌尿系统疾病)-试卷14

西医综合(泌尿系统疾病)-试卷14(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属于激素敏感型的肾小球病多为(分数:2.00)A.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B.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C.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微小病变型肾病√解析:解析:90%的微小病变型肾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

2.急进性肾炎和急性肾炎临床表现的主要不同点是(分数:2.00)A.血尿程度B.有无肾脏体积增大C.蛋白尿的有无D.有无进行性发展的肾衰竭√解析:解析:急进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早期出现肾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与急性肾炎最大的区别是肾功能急剧衰竭。

3.26岁男性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肾炎,则下列哪项临床表现是该患者必有的(分数:2.00)A.水肿B.血尿√C.中等量以上蛋白尿D.高血压解析:解析:几乎全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的原因。

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可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80%以上患者有水肿,约80%患者有高血压。

4.17岁男性患者,咽痛、咳嗽、发热后10天出现全身水肿、尿量减少,血压157.5/98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5g/L,白细胞5.7×10 9/L,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0~3/HP,颗粒管型0~1/HP。

下述哪种诊断可能性最大(分数:2.00)A.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B.急进性肾小球肾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肾病综合征解析:解析:本例特点是上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感染可能)10天后出现水肿、血尿、少量蛋白尿、尿少、高血压,无贫血,临床上以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性大。

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但高血压和重度血尿少见,故可除外。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尿沉渣改变与急性肾炎相同,但因体内已有免疫反应过程,因而在感染后数日即可发病,常伴有贫血,故可除外。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事实确实如此,生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正常的意见事情,机体的每个器官每天都在不停工作,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不良的饮食习惯或生活习惯下影响器官的正常运转,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而有些疾病属于“小打小闹”,吃点药或挺一挺就好了,但是有些疾病却可能给我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比如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具体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等,该病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损伤所致,正常情况下,肾小球能够在血液经过肾脏时进行过滤,区分身体所需的物质和不需要的物质,而且能够维持体内所需蛋白质的含量,但是当肾小球受损失,过滤功能则会发生异常,以致于过多的血液蛋白质渗入尿液中,进而诱发肾病综合征,而肾病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则会发展成为尿毒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应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规避危险因素,如若避之不及,也应了解其临床症状,怀疑自己患病时尽早就医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肾病综合征被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比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等。

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多数患者发病时间在40岁以后,且起病隐匿、发展速度慢,极易引发肾静脉血栓;微小病变性肾病则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膜增殖性肾病多见于30岁作用年轻人,具有起病急骤的特点,几乎所有患者在患病后都会出现镜下血尿症状,且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于青少年群体,多数患者呈隐匿发病,明显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次之为镜下血尿和肾功能减退,且伴有高血压症状;系膜增生性肾炎多发于青少年群体,起病隐匿,或呈急性发作,伴有中度或轻度高血压,多伴有血尿症状,且为镜下血尿。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较多,包括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系统性疾病、肾毒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肾移植慢性排斥等,但以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淀粉样变等最为常见,其中糖尿病肾病多发于慢性糖尿病患者群体,尤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最为多见,且往往与肾脏损害相平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发于青少年群体,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致,且好发于冬季,主要表现为血尿;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年轻女性群体,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面部蝶形红斑、肝脏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多器官损害,可在患者血液红找到明显红斑狼疮细胞,且血浆球蛋白呈持续升高。

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

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

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金标准为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蛋白尿:在24小时尿液收集中,尿蛋白排泄量大于3.5克/24小时,或者是尿蛋白肌酐比值大于3.5mg/mmol。

2. 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浆总蛋白浓度小于60g/L,并伴有低白蛋
白血症(血浆白蛋白水平小于30g/L)。

3. 水肿: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水肿或局部性浮肿。

4.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轻度降低:尽管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肾小球病变,但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仅轻度下降。

这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可以确定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请注意,确诊
需要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并排除
其他可能引起肾蛋白尿的病因。

为了确诊和确定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因此,在疑似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中,
及早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伤不起!肾病综合征那些事儿

伤不起!肾病综合征那些事儿

伤不起!肾病综合征那些事儿发布时间:2023-01-10T06:14:26.8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9期作者:刘成琼[导读]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中经常可见的综合征,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不断增强刘成琼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1730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中经常可见的综合征,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严重性水肿以及高胆固醇血症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肾病综合征,则病变就会持续或者是反复性发作,很有可能会转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基于此,笔者将详细分析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什么是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各种肾脏疾病所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特征包括:大量蛋白尿,成年人每天超过了3.5g或者是将随机尿的尿白蛋白/肌酐(ACR)作为标准,比如:ACR小于2200mg/g、低蛋白血症以及不同程度的水肿,或者是常常伴有高脂血症,当中前二者为确诊的必备条件。

由于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表现有所不同,所以在诊断后理应更进一步的获得病因或者是病理诊断。

2、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2.1全身性浮肿全身性浮肿基本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其浮肿都是以面部、下肢以及阴囊部最为明显。

严重时还会出现胸、腹水以及心包积液等现象,极易发生心悸或者是呼吸困难。

而全身性浮肿也会持续数周或者是数月,或者是在整个病程中时肿时消。

但是在感染链球菌感染后,就会使得浮肿复发或者是加重,甚至出现氮质血症。

2.2消化道症状因为患者的胃肠道出现水肿,经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腹胀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

如果出现氮质血症,则上述症状就会加重。

2.3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有效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必备条件。

其每天的尿蛋白量超过了3.5g。

2.4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主要表现为血浆蛋白下降,且低蛋白血症的程度与蛋白尿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血浆白蛋白超过了30g/L,多数为15-26g/L.2.5高脂血症如果血中的甘油三脂持续增高,血浆呈乳白色,且还具有高胆固醇血症,则为高脂血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蛋白血症的定义
血浆总蛋白质,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减少。

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所致氮负平衡的结果。

主要表现营养不良。

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及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质包括血浆白蛋白、各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总量为6.5~7.8g%。

若血浆总蛋白质低于6.0g%,则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

肾病综合症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原因
1、正常的肾脏时血液中白蛋白代谢原理
正常的肾脏时血液中的白蛋白代谢图
正常肾脏对蛋白质具有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可以使大量有用的蛋白质不易流失。

当人体肾脏正常时,白蛋白被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绝大多数无法透过肾小球滤过膜,即使有少部分蛋白质透过了蛋白质透过了滤过膜,也会被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给绝大部分吸收掉,只有极少的蛋白质形成原尿,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而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工厂”,会补充流失掉的蛋白质,已达到血液中蛋白质正常的代谢平衡。

2、肾脏受损时肝脏代偿期血液中白蛋白代谢原理
人体肝脏代偿期时,白蛋白代谢原理图
但当人体肾脏中的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增大,导致毛细血管中的蛋白质流失,其中主要是白蛋白,这样大量的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蛋白尿。

肝脏是人体内蛋白质的“加工厂”,白蛋白就是由肝脏产生的,当肾脏受损后,大量蛋白质随尿液流失,从而刺激了肝脏的代偿作用,加速白蛋白的合成,以维持血液中正常的白蛋白含量。

3、肾脏受损时肝脏合成蛋白质不足,血液中白蛋白代谢失去平衡原理
人体肝脏合成白蛋白不足,白蛋白代谢失去平衡原理图
由于肾脏固有细胞不断被损害,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不断的加大,人体血液内蛋白质流失的越来越多,当进入体内及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不足代偿其丢失时,血液中蛋白质降低而形成低蛋白血症,由于尿中丢失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因此其特点主要是白蛋白降低,即低白蛋白血症。

推荐阅读:《肾病综合征有什么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