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养生方法

合集下载

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

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

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在养生概念中,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一个好睡眠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对抗疾病能力,古人把睡眠称为眠食有养阴培元之功效,下面来了解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

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11、还阳卧练习时,首先熟练还阳卧功法,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练习。

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弯曲,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两手心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

摆好姿势后,微闭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每晚睡前练习半小时。

2、混元卧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再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

姿势依旧为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要十指交叉并盖在头顶的百会穴处。

通过练习还阳卧、混元卧,可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二、睡觉注意事项1、睡眠方向睡觉要头北脚南。

人体随时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睡眠的过程中大脑同样受到磁场的干扰。

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姿势,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

2、睡觉姿势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

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同时双手避免放在心脏附近,避免因为噩梦而惊醒。

3、睡眠时间四季睡眠,春夏应晚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应早卧晚起。

最好应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

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4、睡觉时间段无论是夜猫子型的人还是早睡晚起型的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生物钟,提高睡眠休息的效率。

道医认为,子(夜间11时到凌晨1时)、午(白天11时到下午1时)两个时辰是每天温差变化最大的时间,这一段时间人体需要适当休息。

5、睡眠环境在卧室里应该尽量避免放置过多的电器,以确保人脑休息中不受太多干扰。

此外,也不要戴表、牙和手机等物品睡觉,否则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2第一、养丹聚气养丹聚气,就是丹田常养,常聚气,丹田此指下丹田,下丹田在脐下三指处的气海穴。

道家养生功漫谈:简单易学的5种道家养生术

道家养生功漫谈:简单易学的5种道家养生术

道家养生功漫谈:简单易学的5种道家养生术道家养生功是从收心求静入手,以达到滋养精气、固本强身、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良法。

道家认为,维护人的生命的基本元素是精气,精气充足则身体强壮,精气不足则身体衰弱,精气枯竭则人归死亡。

一般说来,人在青年时期精气旺盛,收支平衡,故无疲困之忧;而人到中年则精气渐亏,入不敷出。

越往后“赤字”则越大,身体则日衰,如果不懂节制情欲,精亏体衰则更迅速。

道家养生功就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自我修炼,养精蓄锐,把亏损了的精气补回来。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

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称为性命双修。

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

道家养生功的创始人是老子,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养生之道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龙马负图、伏羲观象画卦时代。

据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成先天八卦,后来经周文王将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

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远在六合之外,近于一身之中。

我们的祖先运用这些理论,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祛病强身、行之有效的养生功法。

老子提倡“虚无”或“无为”,虚中有实,无中生有,认为万物从虚无中来,在养生上则是虚其心而实其腹,从而强其身而壮其骨。

“无为”实是无不为,指存无为之心,而行有为之法,即存无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道家尊老子为始祖。

道家养生功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一个“道”字。

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经》云:“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日‘道’。

”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其大无所不包,其细无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

道生一,即无极:一生二,即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

具体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云,此炁即无极,又谓先天真一之炁。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道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

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

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卯时(上午5-7时):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揉搓两耳五六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

早餐宜吃饱吃好。

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巳时(上午9-11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

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

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

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午时(11-1时):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

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

静坐或午休。

未时(午后1-3时):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申时(午后3-5时):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

酉时(午后5-7时):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

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戌时(晚7-9时):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

睡时宜“卧如弓”,向右侧,以防压迫心脏,以利胆汁排泄。

亥时、子时(晚9时至次日凌晨1时):“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宜屈膝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流通气血。

环境宜静,安睡宁神以养元气。

丑、寅时(凌晨1-5时):此时精气发生,阴茎勃起。

人以精气为宝,老年人宜节制房事,但又不宜强制。

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为宜。

简单易学的八种道家养生术

简单易学的八种道家养生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简单易学的八种道家养生术
导语:为了健康长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简易的道家养生术。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很少的钱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拍打头颈法
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头晕、头痛等头部疾病,有延缓脑力衰退、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练习方法:坐于椅子上或站立,双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

然后举起双臂,用双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颈部,右手拍打右侧颈部。

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往后拍打,直到后颈部,这样反复拍打5~8遍为一次。

每日晨起与临睡前可各做一次。

踮脚健身法
功效:这种方法适合在办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缓解久坐或久站后的下肢酸胀、乏力,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练习方法:将脚跟抬起,脚后跟离地面约1厘米,然后用力着地,这样为1次,1秒钟内不得多于1次,30次为1组,休息5~10秒钟。

每次锻炼1~2分钟,每天锻炼3~5次。

要注意锻炼时抬高脚后跟不能超过1厘米,否则不仅不会有效,反而还会引起脚掌的疲劳。

大呼大吸法
功效:这是一种以扩大肺活量为主的呼吸法,类似深呼吸,能调动机体的内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练习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种古代吐纳、导引法。

具体的方法是用鼻使劲地吸气,用口呼气,或用鼻使劲地大呼大吸。

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尽量延长时间,并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发出较大的声音,所以称为大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道家长寿方法

道家长寿方法

道家长寿方法
道家长寿方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保健方法,它强调身心合一,注重修炼内功,以达到长寿的目的。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调养:道家认为,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影响极大。

因此,修炼者需要保持内心平静,避免情绪波动,多读书、打坐、冥想等,以提高修行的效果。

2. 饮食调理:道家强调饮食清淡,少食辛辣、油腻之物。

同时,要注意食物的质量和营养均衡,不要暴饮暴食,以免伤害身体健康。

3. 运动锻炼:道家认为,身体的强壮和健康需要运动锻炼来保持。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4. 按摩保健:按摩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紧张,提高身体免疫力。

道家推崇按摩穴位和经络,以达到理气活血、强身健体的目的。

5. 中药调理:道家认为,中药可以治疗身体内在的疾病,并且
具有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修炼者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和症状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进行调理养生。

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长寿的效果。

因此,修炼者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在健康长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1 -。

道家的养生之道

道家的养生之道

道家的养生之道虽然道教的养生方法并不神秘,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找到一本从入门功夫讲起。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的养生之道,希望你喜欢!道家的道法自然养生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依据“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医订下了养生的生活起居和饮食原则,在养生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

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而日常生活,则要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不仅指生活要有规律,生活也要有节制。

南北朝的医学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指出:“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

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他是将一切生活节制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

道家的丹道养生术丹道,古称至道(轩辕黄帝时期)、大道(老子时期)、医道(见于《黄帝内经》),异名而同指。

丹道一词,自东汉东汉魏伯阳真人著《周易参同契》,始大行于世。

丹,比喻无极和太极,指代宇宙的真空本体;同时,丹比喻人体的精气神,特指自性。

“丹”不是有形有象的一个物体或是气团、光点之类——世人见解大误。

所谓丹道,就是以自身“精气神”为基本修炼元素,以性命双修为修炼途径,最终大彻大悟并复归无极而太极之道体的具体学术。

它以对人体自身性命的探索为核心,包囊了哲学、政治学、宗教学、易学、科学、艺术、天文地理等人类文化精华。

丹道养生长寿术是中国道家的一大发明,是中国道家对全世界的一大贡献,道家丹道养生长寿术经历上千年发展,已经充分吸收了儒家和佛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改造修道者人生观,建立新行为模式道学不仅有一套人生观,而且有系统的社会伦理观。

修习内丹的人,建立起对道的信仰,遵奉道学,必然在行为上发生一系列变化。

修道者接受了道学自然超俗、守中执要、适性逍遥、慈忍和平、无为而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有中和之气象,便是“载道之器”,可以授予内丹法诀,使之在修炼中体验到道的境界,其行为自会更加与道合真。

道家养生之十二种简易养生技法

道家养生之十二种简易养生技法

道家养生之十二种简易养生技法
1、梳头: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数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2、鸣鼓:以手掌紧压住双耳数秒,然后迅速脱离,此法可振动耳膜,减缓耳窝退化;闲时也可常按摩耳朵,不论揉、挑、弹各种手法均可,可立即改善头痛、晕车等诸多不适。

体质虚弱者常按摩耳朵,还可防止感冒。

3、揉眼:自寻手部柔软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可明目、醒脑,还兼具美容作用。

4、捏鼻:常以两手食指摩擦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或在鼻上搓捏,可促进嗅觉灵敏,减少鼻过敏或呼吸道感染机会。

5、叩齿: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6、吞津:闭口做漱口状数回,然后吞下口水。

人的唾液未接触空气氧化时,并不会发生异味,反而有股香甜滋味。

唾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酵素与营养成分,常吞津有助消化功能。

7、转颈、耸肩:肩颈部有脊椎及许多通往头部的重要血管,常转动颈部,耸耸肩膀,帮助肌肉活络,年老时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机率会大幅降低。

8、干擦:用手掌或干毛巾在脸部抹擦数回,胳膊等裸露处也可以用此法抹擦,有助皮表循环,皮肤润泽。

9、拍肩: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叉拍打。

10、转腰:右手顺弯腰之势向左脚尖伸展,起身,换左手向右脚尖伸展,轮替数回。

11、握拳:双手紧握后放松,反复数回,直立或坐姿时均可进行。

12、踩脚尖:右脚跟踩左脚尖,左脚跟踩右脚尖,交替数回。

2021年道家养生“10不过”道家养生方法

2021年道家养生“10不过”道家养生方法

道家养生“10不过”道家养生方法道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派别的核心。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恬淡无为、颐养天年。

精、气、神等道家思想与中医和养生关系密切,如饮食起居、身心元神等方方面面,这里着重从衣、食、住、行、劳、逸、喜、怒、名、利十个方面来分析。

1.衣不过暖。

道家讲究衣着简朴、得体和舒适,根据不同时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的修炼境界选择最适宜的服饰。

人体经脉气血畅通,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

衣不过暖指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穿衣来实现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

对于捂和冻的问题,道家更多地是选择冻。

穿到七分暖,神敛心也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食不过饱。

道家修行绝非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是要放下世间的喧嚣与嘈杂,寻求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

食不过饱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经常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多食不利于养生,正所谓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辟谷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道家养生方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甚至___不食果蔬米面和烟火熟食。

推荐少吃是对的,但辟谷要有专业指导,一般人切莫随意、盲目去做。

3.住不过奢。

居住环境要简单、接地气。

道家养生中的九守,就是要人们守住奢侈之风,与道沉浮,自可长生不衰。

九守即:守和阴阳调和;守信内守精神;守气内守血气;守仁遵仁义之道而行之;守简俭以养生而不贪;守易不为外感而保全性命;守清清虚而顺应自然;守盈知足常乐;守弱和乐其气而平夷其形。

其中守简、守易、守清就是提倡要简易清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4.行不过富。

道家并非排斥财富,行不过富是说不能过度追逐金钱或为金钱所困。

行指出行、行为、行事、行动,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华舟车、行为不能一掷 ___、行事不能重财轻德、行动不能以金钱来开道。

道家认为财能破气,过度追逐金钱就会影响修炼,甚至造成精气离散。

5.劳不过累。

道家养生十分注重形体修炼和体力劳动,但也强调劳作有度,不使伤身,五劳七伤为道家养生之大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道家思想的一个核心,乃是向往长生不老。基于这一思想形成了道家对养生学的研究和养生术的追求。 道家养生,提倡“性命双修’。性,乃天赋之性。包含着人的精神、心理、气质、品性、意志、情趣,以及人性的本能诸方面。命,乃客观之命,表现在人的生、死、强、弱、智、愚、贫、富,以及人的时运等各方面。而性与命又浑然一体,相依相关而不可分。性依命而显神,命以性而显存。故道家对性与命乃双修并养。 道家养生,在于炼心、炼意、炼性,在于炼精、炼气、炼神。修天性并修天命,以达到“天人合一”。天人共存,乃道家明道、修道、行道、成道之本。所谓“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正是性命相依方合于道,心身相交方成于道之至理。道家提倡“性命双修”。修性,则重于习练内养功法;修命,则重于习练外动功法。修性,则要修养心、意、性而善养神;修命,则要修养精、气、神而善养形。故,道家养生之道,重在善饮善食,习气练功,调和阴阳,“性命双修”“锖静无为”,养育神行。概括而言,道家养生之要旨,在于道以养性修神,法以益寿延年。因而,道家养生之道,乃修养神形,使其交融;习气练功之法,乃内养心性与外炼形体,使其相合,从而,使“性命双修”之养生之道,臻于合一,达到升华。 道家养生学所遵循的原则:一是养生与天地环境统一;二是养生与形神的结合,使养生与精神形态统一。因而道家的“性命双修”和“精气神合修”的学说,便形成了道家的养生体系。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道教养生方法: 守一 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于对“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此法大约在东汉时就曾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守一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存思 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期,此法曾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住,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视。 导引 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各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相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导引大约在秦汉时已经流行。其后,导引之势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各式太极拳,六字决,八段锦,五禽戏,扶阳功等都属此系。 吐纳 是在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求长生延年。吐纳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后来的内丹功夫也十分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胎息 是在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胎息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息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服食 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得长生成仙。该法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并流传,在魏晋和唐代曾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石因为采自天地之间,古人取类比象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即不食五谷杂粮,通过采能服气等手段养生的一种方法。用道家特有的方法把人带进一个不饥饿的生理状态,再通过吐纳导引功法等调理机体,对人体后天形成的功能及心理养成的习性进行弱化与减低,直至激发与启动人体先天之能量,最终达到对身,心的净化与统合,使机体自身功能修复,从而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祛病养生,美容瘦身,延年益寿及怡养心境的功效。 内丹 是以人体作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用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以求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大约始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从宋、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各种方法,并且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药物外用:将药物燃烧后,取其烟气上熏,借助药力与热力的共同作用,使腠理

流通,气血流畅,对肿疡等皮肤有辅助作用。将药物用酒或醋炒热,装于布袋熨摩患处,借助药力与力直接接触患部,以疏通经络,调合气血,散寒除湿,解毒消肿,对痹证等筋骨疾患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药浴,热敷,艾灸亦是常用之法。 道家独特方法:阴阳双跷,元炁疗法,符咒祝由,风水调整等。 道家养生四大方法 道家人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方法,道家养生强调精神的超然、安宁,渴望自由,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道家的四大养生法。 一 清静虚无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二 顺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三 以气养生 《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食母就是“食气”。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1. 老子的经络之说 老子发现了经络(经脉和经穴),说经气全身左右二十四条经脉往复运行,循环无端。这一发现,比我国四大发明意义更伟大,更深远。 2. 老子的精气之说 老子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 户。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人类健康贡献巨大。 3. 老子的神守养生法 “凝神入气穴”的神守养生法是老子养生的主要方法。包括守督观窍法,守腹法和守中法。窍指人九窍之一的后阴上的尾阊穴,是督脉(经脉)这个纲的绳头。守督法对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全身机能具有很好作用。守腹就是意守以关元穴为中心的小腹处—下丹田。神守下丹田对于培养精气,改善消化系统机能和下肢好处极大。守中是说守中脘穴,即脐上三寸的中皖穴,又说为丹田。神守丹田具有清醒头脑,改善五脏机能的作用。 老子以气养生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思想光芒可与日月同辉!根据老子以气养生的理论,后来的道家逐步创立了呼吸修练养生法。道家气功的主要练气之法即是呼吸修练,即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达到调和周身之气,并使之却病延年的一种功法。 4.庄子吐纳法的最高境界为胎息 庄子的“吹响呼吸,吐故纳新”即指此法。其最高境界为胎息,即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胎胞之中,以脐呼吸,故曰胎息。学会胎息,则道成矣。胎息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修练时把人体呼吸调整得极细极缓极深极匀,以之于把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纹丝不动,同时在自己的思想上全然忘记呼吸的存在;其二是以意念想象其气由脐出入,又周流全身,循环往复,好比婴儿在母腹中,鼻无呼吸;又好比龟蛇入蛰,口鼻之气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只体内之气周流环注而已。 四 精神修练 精神修练是道家修练的最高境界,也是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方法有: 1. 清心寡欲 老子哲学观核心是清静无为,反映在精神修炼上就是清心寡欲。即思想清静安宁而无杂念;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对不良和欲要节制。方法上主张清静无为,绝学无忧,离境坐忘等。 2. 信道修练 即宣传“道”的功用,坚定“道”的信念,确立学道的志向,自觉地学道。道家豪放地提出:“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唯道可信”,“我命在我,不在于天”,这种与天争寿,积极进取,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精神。 3. 广积善德 道家从天人感应,善恶报应的角度,确立了善德的修炼内容。认为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也就是多积善德,才能感动主宰人间善恶的神明,由此才能得道成仙。 4. 知足长乐 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世上没有比不知足而更大的灾祸了。只有知足,才能经常得到满足,精神上就乐观,少有烦恼,这样身心清静,就可以健康长寿。重视精神修炼是道家区别于其它学派的重要特征。中国历代医学家,养生家,哲学家无不重视精神调养。 庄子说:“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则精复,则精神不会消耗,与天地为一”。大意是说:把世事丢开则形体不会劳累,看破生死则精神不会消耗,身体就会健康。 孔子说:“仁者寿。”董伸舒说“ 仁人之所以天下之道,外无贪而清静,心和平则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精神修炼又称心理养生、精神调养,是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所包含的道理很简单,。胸怀大度,无忧无恼,,就能够使人的身心处于自然安详,平和的欢乐之中,保持身心健康。 心不爽,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百病滋生。病理学家曾对7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与健康心理有关的充满爱心、与人为善、唱歌吟诵,心宽大度,淡泊名利等言行,都能使人健康。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道家四大养生法,即使你不是道家人,你也可以学学养生方法。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想不长寿都难

1.衣不过暖。人体经脉气血畅通,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衣不过暖”指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穿衣来实现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

2.食不过饱。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经常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多食不利于养生,正所谓“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3.住不过奢。居住环境要简单、接地气。 4.行不过富。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华舟车、行为不能一掷千金、行事不能重财轻德、行动不能以金钱来开道。

5.劳不过累。“五劳七伤”为道家养生之大忌。“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