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治病原理
道医中医西医的区别简书

道医中医西医的区别简书【原创版】目录1.引言2.道医、中医和西医的定义与特点3.道医与中医的区别4.中医与西医的区别5.结论正文1.引言医学是人类为了预防、治疗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在历史长河中,不同文化和地域的医学体系逐渐形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道医、中医和西医。
本文将分析这三种医学体系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
2.道医、中医和西医的定义与特点(1)道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疾病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道医治疗方法多样,包括针灸、按摩、草药等。
(2)中医:起源于中国,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草药、针灸等治疗手段,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体质、病因和病程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西医:源于欧洲,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手术、化学药物、放射治疗等方法治疗疾病。
西医注重疾病的病理学和病因学,强调病因治疗。
3.道医与中医的区别道医和中医都起源于中国古代,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道医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道家哲学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道医治疗方法多样,包括针灸、按摩、草药等。
而中医虽然也强调阴阳五行等概念,但其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治疗手段以中草药、针灸为主。
总的来说,道医是一种更为综合的医学体系,而中医则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
4.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体系:中医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强调辨证施治;而西医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注重疾病的病理学和病因学。
(2)治疗手段:中医治疗手段多样,包括中草药、针灸、按摩等;而西医主要采用手术、化学药物、放射治疗等现代医疗技术。
(3)治疗理念:中医强调治疗的个性化,根据病人的体质、病因和病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西医强调病因治疗,通过消灭病原体来治疗疾病。
(4)适用范围:中医对许多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较好的疗效,而西医在急性病、重症病和传染病等方面具有优势。
道教的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

道教的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强调以自然法则为依据,通过调整身心与自然的关系来维护健康和长寿。
本文将从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根本目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源自道家哲学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的身体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人体内部的经络和生命活动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因此,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养生为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二、道家医学的常用方法道家医学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和锻炼疗法等。
药物疗法以中药为主,注重药物的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来治疗疾病。
饮食疗法强调根据自然规律选择适合个体的食物,比如根据四季变化选择食材,坚持五谷杂粮的搭配,以达到滋补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
锻炼疗法包括太极、气功等,通过调整呼吸、舒缓身心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三、道家医学的根本目的道家医学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健康和长寿。
道家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和病痛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与自然法则的背离所致。
因此,道家强调以天人合一的观念来调整身心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心态来修正身体的不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实际运用中,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常常与其他医学理论和疗法相结合,强调“因势利导”,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道家认为,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需保持身心的和谐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因此,道家医学注重内外兼修,强调修身养性和修养禅定的方法,以达到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和谐发展。
总结起来,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顺应自然、调整身心的关系,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实践中,道家医学常常与其他医学理论和疗法相结合,以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道医施治用药突出三字原则:即“灵、便、验”

道医施治用药突出三字原则:即“灵、便、验”道医的发展是以人类个体生命“长生久视为内容核心,在自身修炼中,又提倡“济世度人”。
在给人类个体生命的施治中突出“养生调理”为主的原则。
在施治过程中要求最后一项才可用药,在用药过程中既以用膏药的外敷为主,以内用的药汤为辅,在施治用药中突出三个字原则:即“灵、便、验”,在当时的社会时代,突显其道医特色。
从“灵”的角度,即是须有“药到病除”的效果,如道医对“蛇盘疮”的治疗,现代医学称之为带状泡疹,用道医的截法治疗效果至今非常实用,疗效满意,如张居士人庙进香(丙戍年夏),言及腰部出现红点斑疹,且伴有阵发性灼痛,去医院断诊为带状泡疹。
静脉输液十余天,停药后继续复发,然用道医截法治疗即在两肋患处用梅花针叩点击,然后用手指挤出血为准,再用火罐拔出血后用调制过的雄黄膏涂上患处立即止痛,两天内病愈。
方剂即买一至二钱雄黄粉配调凡士林油内即可。
至此道医常备用雄黄粉,硫磺粉(熟),密陀僧粉,冰片粉与凡士林油调合成膏,装瓶随身携带,常治一些蛇虫咬伤及无名痛痒。
又可治疥疮、湿瘆,癣类脚气等。
从“便”的角度即道医突出取药方便,随处可取,而且各地的山坡野岗都有生长的药材。
如“马骨朵花”,中医学名即“白头翁”,用其鲜草捣烂与鸭蛋清拌匀, 糊于患处用布包好,治“肩周炎”严重关节风湿肿痛,效果非常满意,其时间约二十四小时至四十八小时,以见患处有水泡出现为准,把药拿下,用针挑其水泡出水, 然后消毒,莫使其感染。
道医在临床方剂上突出一个“验”字,而所谓的“验”即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成方组合。
如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多寒湿,人们在酒后茶余因图一时快意,不小心的时候,因汗后躺坐于风凉处,而因风湿而造成关节及腿背有阵发性骚痒及酒后或酸痛难忍。
道医在治疗这样风痹类疾病突出用草药中的祛风解表药物,如:防风、艾叶、透骨草、用这几种草药煎水洗澡,煎水。
以象浓茶样为准,温度约近50T度左右,浸泡其中使其大汗淋漓,隔天一次,反复几次即可痊愈,此种验方,药物取料非常方便,而且突显其灵验效果,花钱很少,便于在民间流传。
道医的基础知识大全

道医的基础知识大全什么是道医?道医,是指运用道家的哲学思想和医学原理来诊治疾病的一种传统医学理论体系。
它融合了道家的观念和方法,认为身体和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的健康与自然的和谐息息相关。
道医注重调整人体的自愈能力,以达到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道医的起源和发展古代道家医学的起源在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学的发展紧密相连。
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渗入到医学中。
道家医学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这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
道医的发展与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医学体系。
在明清时期,道医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道医的理论基础道家哲学原理道医的理论基础是道家哲学的原理。
道家哲学认为宇宙是由无所不在的道构成的,万物都是按照道的规律运行。
人体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受到道的影响。
道医通过研究道的原理,探索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本质,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和技术。
阴阳五行理论道医还借鉴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纳为阴阳和五行两个方面。
在道医中,阴阳五行原理被用来解释人体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道医的治疗方法静坐和冥想道医注重通过静坐和冥想来调整身体和心灵的状态。
静坐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回归内心,提高自身的能量和修养。
冥想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增强内在的觉知能力,从而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饮食调养在道医中,饮食调养被视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道医强调饮食的平衡和谐,推崇食用新鲜、天然的食物。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疾病特点,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法,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
草药疗法道医也采用草药疗法来治疗疾病。
道医认为草药具有天然的能量和治疗效果,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
熟悉草药的属性和功效,对于合理应用草药疗法至关重要。
道医治病之方术

道医治病之方术道医和普通中医究竟有何不同?普通中医治病,立足于经脉、血气、脏腑、神气等,是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存在。
而道医治病,则会综合考量,在疾病的诊断上,普通医生一般考虑是否存在外感内伤、情志不畅、饮食起居等,而道医还需要多考虑三个因素,其一是命运;其二是鬼神;其三、风水。
就是说看病人所以得病的原因,是否存在流年不利,注定有此一劫难?是否是冤家债主来讨债?或者是邪妖克害所致?抑或是家宅、阴宅风水不吉导致的?这些在具体判断过程中都是需要考虑。
比如从风水角度来说,如阴宅、阳宅布局不当等等……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道医除了中医的针灸、丹药、推拿、点穴、刺血之外,还要考虑禳星延寿,驱邪治病、风水调理、符镇等。
情志与天体运行均对人的健康有影响中医是讲究整体辨证,是宏观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中医的高明之处。
中医还指出情志不调也能导致疾病,比如癌症病人多有抑郁之症,在患癌症之前,多受过重大的生活的打击。
另外中医还意识到了,天地宇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如中医说五运六气,天体运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这个都是西医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但是近来都得到了认可。
但是中医只讲宏观的,道医治病的时候,还会看看病人的八字,看其运限如何,阳寿多少?是否犯刑冲克害、衰病入墓?还有没有救治的希望?另外道教医学在中医基础之上,还加上一个神道的力量,借助一种目前科学还不能解释的,更为神秘的力量来治病(比如礼斗和符咒),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一些心理暗示的作用。
上古时期,巫医不分。
后来医学独立出来,摒弃了巫的不理性的成分。
然而这些非理性的成分当中,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清朝名医徐大椿在其著作《医学源流论》中说到:“人之受邪也,必有受之之处,有以召之,则应者斯至矣。
夫人精神完固,则外邪不敢犯,惟其所以御之之具有亏,则侮之者斯集。
凡疾病有为鬼神所凭者,其愚鲁者,以为鬼神实能祸人;其明理者,以为病情如此,必无鬼神,二者皆非也。
道医基础知识的全面介绍

道医基础知识的全面介绍道医基础知识的全面介绍目录:1. 引言2. 什么是道医?3. 道医的起源与发展4. 道医的核心理念5. 道医的基本原则6. 道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7. 道医中的重要概念8. 道医与现代医学的联系与区别9. 道医的应用领域10. 结论引言道医作为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自古以来一直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和探索。
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道医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为基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医学视角和方法。
什么是道医?道医是指基于中国道家哲学的医学体系,它强调身体、精神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和谐。
道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与自然和宇宙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调节身体、精神和环境之间的平衡来实现健康和治疗疾病。
道医的起源与发展道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经》。
道医的理论基础主要集中在"道"、"阴阳"、"五行"等核心概念上。
随着历史的演变,道医渐渐形成独立的医学体系,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道医的核心理念道医的核心理念是"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道医认为,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取决于与自然和谐共处,并通过调整内外环境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道医的基本原则道医的基本原则包括阴阳平衡、五行调和、动静统一等。
阴阳平衡是指身体内外阴阳两个相对的力量保持平衡状态,而五行调和则是指人体内五种能量(金、木、水、火、土)之间的平衡。
动静统一强调人体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平衡,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内在的和谐。
道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道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
道医医师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草药、针灸、按摩等手段,以调整身体和精神的能量。
道医中的重要概念在道医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了解。
比如"气",它是道医中非常重要的能量概念,能够影响人体各个方面的功能。
道医治病原理

道医治病原理
医治疾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采取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法或手段来消除或减轻疾病引起的症状和不适。
医治疾病的理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疾病诊断:医生首先需要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观察体征和进行相关的检查来确定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在诊断的过程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二、治疗目标:在确定疾病后,医生需要制定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可以是治愈疾病,缓解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或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三、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目标不同,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使用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等)、进行手术、放射治疗、物理疗法(如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心理治疗等。
四、治疗过程: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理解和配合治疗。
五、随访和评估:治疗结束后,医生需要进行随访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疗效以及是否存在治疗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根据随访和评估的结果,医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总而言之,医治疾病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医生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关怀和耐心来对待患者。
道医外气治病,发功治病的功法介绍

道医外气治病,发功治病的功法介绍道医运用内炼元气之神奇功能与人治病,谓之“布气〃,即今人常谓'外气治病〃,'发功治病'。
'布气'在早期道教中即已出现。
葛洪《抱朴子.杂症》记三国时道士行气治病:“吴有道士石春,每行气为人治病,辄不食,以须病者之愈,或百日,或一月,乃食。
吴景帝闻之曰:’此但不久,必当饥死也。
’乃召取镍闭,令人备守之。
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今时亦有得春之法者。
'吴景帝孙休在位259-264年,可知在三世纪道家炼气达到辟谷不食,亦可布气治病。
“布气〃一词出现于晋代,《晋书·方技传》云:'学道养气者,至足之余,能以气与人,谓之’布气’。
晋韦虚能以此法疗人疾。
”'布〃为“布施〃,佛家用语,给予之意,魏晋时道家布气治病已较多,“布气〃一词有了明确的含义。
至唐宋时期,道家布气治病亦见于道教著述之中。
唐代《幻真先生内服元气诀》讲服气炼气诸法,其中亦论及'布气与人疗病〃。
同一时期之(胎息秘要歌诀)一书中有布气之歌诀。
据《云笈七签·诸家气法(卷六十二)》所记,唐代不少道士、道姑于民间传炼气胎息之法,如曾住杨府之'脱空王老〃,“时人莫知年岁,但见隐见自若,或示死于此,即生于彼,屡于人间蝉蜕转脱,故时人谓之脱空王老也。
”此王老道即讲到炼气与人治病。
又唐开元年间李液之姑婆传习胎息辟谷之术,亦谈到炼气到一定功夫可治人病。
宋代苏轼《东坡志林》记道士李若之与苏氏中子布气治病。
明清以来,道家为人布气治病之例亦数见。
至近现代,布气治病已为医家常见之功法。
自汉末至今,道家布气治病已有近二千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矣。
道医布气治病能有神奇疗效,全赖体内元气之作用,故布气疗疾之先决条件为施气者必须达到内气修炼之较高程度。
《云笈七签·诸家气法》记王老有《说隔结》一文曰:“凡人腹中三处有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工治未病”,道医的养生之道,讲究道法自然,吃喝拉撒睡,事事皆学问,攸关健康所在,不可不慎,本文通过讲述能量与“升降”的规律,揭露疾病的真相,治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得病,此文有助于人们了悟道医健康的精髓,望同修共勉。
道医的养生之道,讲究一个天人合一。
怎么合?人要顺天行道。
“天”就是大自然,“道”就是规律。
人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
那么,天道是什么?道医文化,讲究取象比类,用有形的现象来体现无形的规律。
每天,太阳升起降落,万事万物随之变化,这就是天道,就是“升降”。
1天人合一,“升降”就是天道当太阳升起,人体内有一股气从两腿中间沿着腹部向上升起,我们就醒过来。
“气”是什么?是一种“能量”。
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冷水是没有能量的,热水是有能量的。
蒸腾向上的那个气,就是能量——热能。
无形,有热量。
通常所说的气功的气,道医说的阳气,本质就是这种无形的热能。
太阳上升,本质就是温度升高,热能释放,人感应到了,体内热能也跟着释放。
能量释放,就导致功能的发挥运作,在人表现为“苏醒”。
日上中天,就是能量释放上升到最高点,阳气走到头顶。
太阳下降,能量收藏,阳气从头顶向下,沿着脊背下降,人就渐渐进入睡眠状态。
所以,睡眠其实就是一种能量释放、收藏、升降的现象。
这个升降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通道,就是人体中间:在前为神阙穴肚脐眼,在后为命门,对应到里面,就是脾胃这个通道,气的通道。
通道有个特性,热胀冷缩。
当你胃寒的时候,通道收缩闭塞。
早上,气要上升的时候,出来不通畅,就会表现为:想睡懒觉,即使勉强起来,整个早上都是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晚上,气要下降的时候,降不下去,就会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焦虑。
所以,失眠的机理很简单,就是胃寒,通道收缩,阳气降不下来而已。
只要解决这个通道问题,失眠就解决了——所以,无论大人小孩睡觉,即使天气再热,也一定要用被巾盖住肚脐眼,就是避免寒气直接从这个气门进去,否则就很容易睡不着。
2胃寒升降受阻,百病由生正常我们吃东西,热气就会往下面走,比如说吃了上火的东西,小便就会变黄,大便变臭变硬。
但是,当你胃寒了,通道闭塞,热气降不下来,就会往上逆,走到咽喉,就变成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走到口腔,就形成口腔溃疡,口臭,牙疼;走到脸部皮肤,就形成痤疮痘痘色斑黑眼袋;走到鼻子,就会形成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通过肺顺着皮肤发散,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皮肤病,包括腋臭,皮屑增加;走到走到颈椎,就形成颈椎增生;走到大脑里,就形成肿瘤——也就是说,不管病在哪个部位,西医把它叫做什么名字,本质,它就是“垃圾”!因为堆积部位不同,密度浓度不一而有了不同的名称。
所以,西医的所有所谓高精尖仪器检测出来的检查报告,对悟道的道医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下:就像海洋有暖流、寒流,天气有热空气、冷空气,人体也是有热气、寒气——这就是天地人能够相通的最本质内涵。
气流都会携带无形的能量,和有形的营养或者垃圾。
遇热则流动发散,遇冷则凝结沉淀。
当热气不断上逆,过多的垃圾就会在通道狭窄处停聚沉淀,就会形成被看见被检测到的有形的病理产物。
按浓度来看,最浅的,是正常的组织液,道医叫津液。
再浓缩就变成痰湿(西医叫血脂、油脂、胆固醇),再浓缩叫瘤,根据软硬之分叫粉瘤、良性肿瘤,坚硬了就叫恶性肿瘤。
再浓缩就叫骨质增生。
所以,治疗的目的,就很简单了:硬的把你化软就是。
怎么化?衣服有顽固污渍,就会先拿去泡水,吸水之后就会变大,软化,稀释,就可以被洗掉了。
病理也是一样:恶性肿瘤先化软变良性肿瘤,再化软变痰湿,就可以通过大量吐痰的形式排出来了,或者往下以大小便形式排出来,到最后,阳气越来越充足,就直接化成气从皮肤口气排出来。
这里还要补充说明:正确治疗下的恶性肿瘤肿瘤(癌症),会变大,变软,稀释渗透,然后边界模糊成一片,最终渐渐淡化,消失。
如果是良性肿瘤,本身浓度不高,可以不经过吸水稀释变大的过程,直接变小消失——其实就像我经常说的减肥增肥的过程:瘦的变胖,胖的变瘦。
而这个标准,是与西医的截然相反的!如果肿瘤变大,对西医来说,是恶化的,西医治疗有效标准,就是肿瘤变小。
目的是一致,但是手段过程是截然相反!所以,我一直说,观念比治疗重要!不了解观念,我救你,会反被你认为在害你!这也是我一直要求,治疗过程中,不要去西医院做什么检测的用意:免得你担惊受怕。
但是,不叫病人做检测,治疗一段时间后,到时还是检测了,一看,癌症!就会落一个延误病情的罪名!!所以,现今做个好道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传道才是大方向,改变观念才是治根本的!“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宣传及教育普通百姓如何在身体才开始出现一点偏差的时候能自我进行有效的调理并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比起治愈多少重病案例都更具有现实意义!物质形态转变的动力,来自于能量、热量。
有形的火可以提供无形的热;能把有形的水加热,化为无形的气;无形的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为有形的水滴。
这就是有形——无形的转变过程机理。
所有有形的病理产物垃圾,都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相对的就变寒了,凝了,有形的就多了,就病了。
所以,只要补充热量,体内阳气充足,有形的垃圾就可以化为无形的气发散出去。
哪里热气不足,变寒了,哪里就有垃圾堆积,就生病。
所以,补阳气就是治疗的大方向。
小孩子的屁股手脚都是非常热的,因为阳气充足;当温度降低,就意味着年龄越来越大,能量消退,直到没有温度了,生命就消亡了。
所以,温度决定生死。
生老病死的过程,其实就是能量递减的过程,体现为温度的变化。
所以,保持热量,趋温避寒,就是养生健康的大原则。
当你吹空调受凉感冒了,作为中国人,他会考虑到“受凉了”,但是作为西医,他只会检测是什么病毒细菌感染了。
你告诉我,“冷气”会是什么细菌病毒?这无疑是很荒谬的道理。
为什么?当你饥寒交迫时,两杯水放在你面前,你选哪杯?必然是热水。
因为有热量有能量。
喝下去就明显影响了你的身体状态,甚至于关键时刻可以救你的命。
而喝冷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但是,用西医的所有高精尖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来检测这两杯水,会发现,这两杯水完全一样!都只是密度容物一样水分子!因为,西医的所有检测,都只是检测物质结构。
因为西医背后的整个西方学术界都是信奉唯物论的。
而热能是什么?无形,无量,不可见,不可把握,不可测量,属于唯心世界的范畴。
比如,肺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悲伤;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忧思,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恐惧。
但是,西医是不会理解你的悲伤忧思恐惧的——因为这些都是主观的,不可测量的。
都是唯心的。
所以,当你说这里不舒服哪里不舒服,仪器又检测不出任何异常时,西医就会说你妄想症,神经官能症,癔症——胡思乱想没病找病的意思。
其实,这些症状本质都是无形的能量不足导致的功能失常。
所以,除非西医承认唯心论,(其实,中医也不叫唯心论,而是叫心物一元论),否则,西医永远也搞不懂能量,理解不了人体,搞不懂中医,永远停留在“神秘”“玄学”的初级层面。
道医讲:“上工治未病”。
当你得到肝癌之前的两三年,道医就可以知道你病了,并截断病情的发展,因为只是不舒服,还不到某种病的程度,所以叫“未病”。
因为这是在无形能量层面的功能失常,物质没有变化,西医是检测不到的,西医会说,你还没有病,但要经常检查(这就是西医所谓的“预防”)——潜台词就是等你病到符合西医的标准,有了物质变化了再找他们治疗。
道医还讲:“下工治已病”。
也就是西医的那个层面。
也就是说,西医一出世,就已经是“下工”的水平了。
人活着,就靠一口气,一口热气!当饿了几天刚从废墟里被救出来,最救命的,其实是一口热水。
而以“救命”的名义给输到体内的葡萄糖生理盐水这些冰冷的液体,其实,是会夺阳气的!会要命的!所以,明白“能量”很重要!!某些时候,可以救命!大多数时候,可以避免伤害。
前面讲的是升降,还没有讲完,但其实也讲完了:降不下来,就上面有病。
推演开来,下面因为没有东西降下来,也会有病,比如就会便秘。
或者按“外面”“里面”来分也是一样,本质一样。
便秘只是排毒不畅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种排毒不畅,表现为排便通畅易排。
就像洗碗,不用洗洁精,虽然水一直在流,但是油污全部黏在碗上,不出来。
脾的功能是“主运化”,“化”就是分解的意思。
脾胃虚寒了,能量不足了,分解的功能不足了,湿气油污分解不出来,黏附到肠壁,血液里,大便每天都出来,但是带不出垃圾,有量没“质”。
所以这种通畅也是排毒不畅的一种。
升降讲的是有形的通路问题,能量讲的是无形的动力问题。
解决升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解决胃寒的问题,通道闭塞的问题。
“寒”就要用“热”来解决;“闭塞”就要用“发散”来解决。
又热又发散的药,就很容易找了,为普及方便,选用生活中常见的,那就是生姜。
3升降不调易导致“虚不受补”升降不调的病,很多见的表现为:吃凉的胃胀不舒服,吃热的上火,吃凉不行吃热也不行;明明身体很虚,却一吃补药就口舌生疮上火严重,俗语说的“虚不受补”。
为何现在却还要叫他们吃姜?胃的“寒”,和饮食的“热”,是相反的力量,相当于两军交战,强势者胜。
因为吃热的就上火,所以,不敢吃多,这个热量相对于脾胃的寒,就像游击队打正规军,肯定打不赢,败退了,就只能原路退回往上跑了,就上火了。
于是吃降火药,其性寒凉,本来就胃寒,再吃寒凉,就凉上加凉,就会胃胀不舒服了。
那么,怎么办?加强我军进攻的实力——临床中,这种病机的患者,我开的处方,就会包含生姜200克(秋冬量,春夏量会酌减),干姜30克,比姜还热的附子30克(就是本人自创的小柴胡加姜附汤)。
大军所到之处,攻城破敌,城门打开了,大部队长驱直入。
所有的热气都往下走了。
患者说,药后反而有咽喉清爽的感觉!有些年龄大的患者,讲道理听不懂,回到家里,一看:这么多生姜!肯定会上火,200克放一半,还是太多,再减一半,50克,差不多了。
药熬完,立马上火!为什么?敌军10万兵力,我派给你20万,你擅作主张,只派出5万和敌军作战,肯定打败仗!被打回来就上火了。
所以,姜越多越不上火!这里还有一个前提:阴虚患者不适宜。
就像洗衣服,再好的洗涤剂,也需要有水作为介质,才可以发挥、功效。
所以,阴虚之人,不适合大剂量生姜的方法调升降。
他们得先补水。
这里就不细讲了。
前面讲的是升降,中间补充讲的是能量,没有讲完,下面继续讲。
4能量不足,易留邪致病前面说了,能量不足导致垃圾储留而生病。
现代人比之七八十年代的物质生活水平高了很多,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营养很充足,为何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病更多了??这是因为,现在人能量不足,是因为吸收不好,而不是吃不好。
是吸收的问题,而不是营养的问题!营养太丰富,超过了吸收的负荷,所以,应该做的是减食,而不是吃补。
是清淡饮食而不是拼命补维生素蛋白质——现在满大街的卖营养品,其实是最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吸收是功能,必须以脾胃、肠道的能量是否充足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