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处方

常用处方
常用处方

带状泡疹:

5%GS 250ML% 更昔洛韦针0.25-0.5/静滴

10% GS250ML2 VB1 300MG+VB12 250MG+地米2-5MG/静滴

下面是方子,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提高。

软组织伤的治疗.软组织水肿

1、0.9%NS 200ML/

青霉素960万U+VK3 20MG+地米2MG/静滴

5%GS 250ML

七叶皂苷钠20MG/静滴

10% GS 250ML

丹参 20ML/静滴

2、软组织水肿全并感染

水肿用药,去丹参,加上替硝唑800MG。

3、急性肠胃炎[水样]

0.9%NS 500ML

丁胺0.6+VK3 20MG+654-2 10MG/静滴

5%GNS 250ML:

西米替丁 0.6/静滴

5%GS 250ML

苏打针10-20ML/静滴

4、肠胃炎[脓血便]

0.9% NS 250ML

安苄青霉素6克+地米2MG/静滴

5%GNS 250ML

丁胺0.6+VK3 20MG+ 654-2 10MG/静滴

左氧氟沙星 200MG*2瓶/静滴

5、肺气肿合并感染

0.9%150ML

青霉素800-960U+VK3 20MG+地米2-5MG/静滴

10%100ML

可拉明 0.375+氨茶碱0.125-0.25/静滴

盐酸氨溴索针30MG/静滴

10%GS200ML

丹参针20ML/静滴

6、肺气肿合并心衰

在肺气肿合并感染基础上,先加用:毒毛K0.25MG/西地兰,静推。

7、冠心病:

10%GS250ML

冠心宁20ML/静滴

10%GS 250ML

川芎针.8ML/静滴

10% GS250ML

VC 3-4克+脉安定[门冬氨酸钾镁]10-20ML/静滴。

8、冠心病合并心动过快

7方加上. 利多卡因针100MG+10GS100ML/静滴

9、冠心病合并心动过慢:

7方。加上阿托品针1MG+10%GS100ML/静滴

10、眩晕病[颈性/脑A硬化/高血压性/耳源性]

10%GS250ML

培他啶20-30MG+利多卡因100MG/静滴

10%GS 250ML

清开灵针20-30ML/静滴

10%GS250ML

脑复素20ML/胞二磷0.5/静滴

同时,爱莫尔4ML/肌注

11、胆肾结石绞痛

A:0.9%NS250ML

头孢噻肟4克/静滴

10%500ML

MGSO4 2.5+LIDOCAINE 100MG+654-2 10MG/静滴

10% GS250ML

VB6针200MG/静滴

B:治疗结石绞痛

1.654-2针10MG,双氯灭痛针50mg,分别肌注

2.5%GS 250ml

利多卡因100mg 静滴(一般15分种见效)

C:胆囊炎(石)或肾结石的:每天5个苹果,连续七天吃(饭前)第七天空腹吃完后喝柠檬汁100ml+橄榄油50ml

12、盆腔炎

0.9%NS 250ML

磷霉素8克/静滴

10%GS 250ML

丁胺0.6+VK3 20MG+654-2 10MG/静滴

替硝唑针,400MG*2瓶/静滴

13、附件炎性包块

加替沙星400MG/静滴

5% GS 250ML

七叶皂苷20MG/静滴

替硝唑400MG*2瓶/静滴

14、霉菌感染性阴道炎

氟康唑400MG/静滴

替硝唑400MG*2瓶/静滴

15、RF:

0.9%NS 200ML

青霉素800-960U+地米2-5MG/静滴

10%GS 250ML

红花针,20ML/灯盏花20ML/静滴

10%GS 250ML

VB1 300MG+VB12 250MG/静滴

同时用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120万U肌注,10天/次。

16、心肌炎:

莪术油250ML/静滴

10%GS250ML

黄芪针20ML/静滴

10%GS 250ML

丹参针20ML/静滴/

17、带状泡疹:

5%GS 250ML%

更昔洛韦针0.25-0.5/静滴

10% GS250ML

VB1 300MG+VB12 250MG+地米2-5MG/静滴

合并感染,加用:青霉素

18、神经功能紊乱

10%GS 250ML

刺五加 40ML/静滴

10%GS 250ML

葛根素8-10ML/川芎8-10ML/静滴

10%GS 250ML

脑复素20ML/胞二磷0.5/静滴

19、尿路感染:

0.9%NS250 ML

安苄青霉素6克+地米2-5MG/静滴

5%GS250ML

丁胺0.6+VK3 20MG /静滴

左氧氟/加替/氟罗/静滴。

20、腮腺炎

莪术油250ML/静滴

10%GS250ML

阿/更昔洛韦 0.5/静滴

10%GS 250ML

VC 2-4克/静滴

21、胃炎疼痛:

10%GS250ML

VK140MGK3 20MG+654-2针10-15MG/静滴

10%GS 250ML

西咪替丁0.6/静滴

10%GS 250ML

VB6 0.2/静滴

22、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

0.9% NS 200ML

安苄青霉素6克/静滴

10%GS 100ML

奥美拉唑40MG/静滴

10%GS 250ML

丹参20ML/静滴。

23、腰肌劳损

10%GS 250ML

红花20ML/灯盏花20ML/静滴

10%GS 250ML

VB1 300MG+VB12 250MG+地米2-5MG/静滴

24、腰脱,坐骨神经痛:

20% 甘露醇250ML+速尿20MG/静滴

10% GS 250ML

七叶皂苷钠20MG/静滴

10%GS 250ML

25、脑血管疾病预防保健输液

5%gs 250ml

丹参注射液20ml ivgtt

5%gs 250ml

脑蛋白水解物 20ml ivgtt

Qd

26、尿道炎

0.9%ns 250ml

头孢曲松3克(上海新亚)ivgtt

左氧100毫升ivgtt qd

口服:阿莫西林 0.375 呋喃坦定0.2甲硝唑 0.2三精片3片 Tid

27、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一般是:头部有旋转感,视物晃动感,头部或体位改变而加重眩晕。诊断这种病最好先排除头部占位性病变。

丁咯地尔0.15+氯化钠250ml 静滴1次/日

654-2 10mg+5%葡萄糖250ml 静滴1次/日

疗程5天。

也可用1.培他啶注射液500毫升加天麻素0.6 静点

2.%5糖250毫升加丹参20毫升静点效果也挺好

28、美尼尔

1.5%NaHCO3 250ml

654-2注射液 10mg

2.10%GS 25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 20ml

地米注射液10mg

3.10%GS 250ml

利多卡因 5ML(0.1)

29、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1.10%GS 100ML

氨茶碱 0.25

2.0.9%NS 250ML

地米10MG

头孢呋辛 3.0

3.10%GS 250ML

硫酸美 20ML

4.丹参注射液250ML

5.一般情况用1组和2组,效果不好加3组,再不好加4组。

30、一般感冒退热

1.成人:先口服扑热息痛0.5(0.6)(让病人先吃点东西),后静滴赖氨匹林0.9

2.小孩:2岁以下:口服美林,上退热栓。2岁以上:口服尼美舒利,上退热栓。

3.输液用药根据情况选择,这对退热都不重要了。这样的方法好象还没有遇到退不下来的体温。

31、结石绞痛-

1.黄体酮60MG IM

2.0.9%NS 100ML

6542 10MG

3.0.9%GS 250

头曲 3.0/

4.10%GS 250ML

硫酸镁20ML(还有痛加上这一组)

5.颅痛定或硝苯地平口服。

儿科门诊常见病处方集

处方有剂量要求的均以1岁10kg为例子。

1,鹅口疮

5%碳酸氢钠针 10ml*5支

0.9%氯化钠针 10ml*5支

用法:混匀清洗口腔.3次/日

制霉菌素片 50万u*10#

用法:共研末.自备蜂蜜调糊状. 适量涂布口腔.3次/日棉签*3扎

2,溃疡性口腔炎

0.1%利凡诺溶液 100ml*1瓶

用法:适量清冼口腔.3次/日

云南白药 4.0*1瓶

用法:自备蜂蜜调糊状.适量涂布口腔.3次/日

2%利多卡因针 5m1*1支

西米替丁针 0.2*3支

注射用水 2ml*2支

用法:混均.进食前涂点患处

复方维生素B片*15#

用法:1#.3次/日

棉签*3扎

3,疱疹性口腔炎

锡类散*1瓶

用法:自备蜂蜜调糊状.适量涂患处.5次/日

2%利多卡因针 5m1*1支

西米替丁针 0.2*3支

注射用水 2ml*2支

用法:混均.进食前涂点患处

复方维生素B片*15#

用法:1#.3次/日

棉签*3扎

4,小儿腹泻(轻中度等渗脱水)

生理盐水 100ml

氨苄西林针1.0

利巴韦林针0.15

用法:混合静滴.皮试( )

5%葡萄糖液100ml

维生素B6针0.1

西米替丁针0.2

10%氯化钾针2ml

用法:混合静滴

5%葡萄糖液100ml

10%氯化钠针3ml

10%氯化钾针2ml

用法:混合静滴

5%葡萄糖液100ml

10%葡萄糖酸钙针10ml

10%氯化钠针2ml

用法:混合静滴

妈咪爱1.0*6支

用法:1支.2次/日

蒙脱石散3.0*3包

用法:1/2包.3次/日

以上两药间隔2小时后服用

口服补液盐14.75*2包

用法:1包兑水700ml.随时口服

(说明:一般普通秋季腹泻第二日复诊会有所好转,笫二日输液继续原方,第三日腹泻明显好转后,可继续以上口服药治疗,不必输液。但如果第二日复诊腹泻加重者需加大静脉补液量及补钾、补苏打,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病人情况而定)

5,上呼吸道感染

服药处方:

利巴韦林颗粒50mg*9包

用法:1包.3次/日

阿莫西林颗粒0.125*9包

用法:1包.3次/日

自研药末处方:

罗红霉素片50mg*3#

扑尔敏片4mg*2#

维生素C片0.1*6#

病毒唑片0.1*3#

葡萄糖酸钙片0.5*2#

共研末混匀,均分6包

用法:1包.2次/日

输液处方:

生理盐水100ml

头孢曲松针1.0

利巴韦林针0.1

用法:混合静滴.皮试( )

5%葡萄糖液100ml

维生素C针1.0

维生素B6针0.1

用法:混合静滴

随证加减:

咳嗽

非那根糖浆100ml*1瓶

用法:3ml.3次/日

发热

泰诺林15ml*1瓶

用法:1.5ml .发热时服

鼻塞流涕

未发现较理想的药,市面上的小儿感冒冲剂多加入扑尔敏来治疗鼻塞流涕,但用量太小,多未见效。我多用扑尔敏片研未口服,0.5mg/kg/日,分3次,效果也不十分理想。

6,急性扁桃体炎(5岁约20kg为例)

生理盐水200ml

青霉素钠针300万u

地塞米松针5mg

用法:混合静滴.皮试( )

5%葡萄糖液250ml

清开灵针 10ml

用法:混合静滴

高热者

复方氨基比林针2ml*1支

用法:2ml.肌注

小儿咽扁颗粒8.0*1合

用法:1包.3次/日

布洛芬片0.1*6#

用法:2#.发热时口服

7,急性支气管炎

(叁考感冒伴咳嗽的治疗)

8,喘息型支气管炎

5%葡萄糖液100ml

阿奇霉素针0.1

维生素B6针50mg

用法:混合静滴

5%葡萄糖液30ml

氨茶碱针30mg

用法:混合静滴

生理盐水100ml

头孢曲松针1.0

地塞米松针3mg

用法:混合静滴.皮试( )

沙丁胺醇片2.4mg*3#

酮替芬片1mg*3#

用法:各1/2#.2次/日

非那根糖浆100ml*1瓶

用法:3ml.3次/日

痰鸣较重者加

5%葡萄糖液50ml

氨溴索针15mg

用法:混合静滴

9,毛细支气管炎

10,支气管肺炎

(均可叁考喘支治疗方案,毛支可改头孢曲松为炎琥宁,以抗病毒为主;支肺炎可减去地塞米松,且头孢曲松应改进口的抗生素---如改用罗氏芬或西力欣、噻吗灵等)

此日志来自朋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d1512693.html,),访问朋友网>>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15g 苍术15g 当归12g 法半夏12g 茯苓10g 香附10g 川芎10g 海藻8g 陈皮8g 炮姜8g 附片6g 肉桂6g 丹参25g 莪术10g 闭经方Ⅰ号: (补气血) 熟地30g 白术30g 当归15g 白芍9g 生枣仁9g 沙参9g 丹皮6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3g 柴胡3g 菟丝子12g 龙眼肉9g 紫河车粉12g 鹿角粉6g 闭经Ⅱ号 党参15g 黄芪15g 金银花12g 黄柏15g 黄岑15g 玄参15g 天花粉15g 益母草15g 红花12g 桃仁15g 香附12g 陈皮12g 旱莲草15g 柏子仁12g 甘草6g 杜仲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15g 仙鹤草12g 阿胶10g 血余炭10g 白芨12g 党参15g 三七粉5g 炒蒲黄10g 茜草12g 甘草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 白术15g 阿胶18g 荆芥花10g 益母草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三七粉30g 血余炭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生地榆30g 芡实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6g 丹参10g 泽兰叶10g 益母草30g 香附10g 小荷香10g 茯苓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 当归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广木香10g 乌药10g 元胡10g 刘寄奴10g 王不留行10g 怀牛夕10g 功血方1号 熟地20g 山萸肉15g 桑寄生12g 杜仲12g 海螵蛸25g 白芍25g 生牡蛎25g (另) 怀牛膝12g 地榆炭30g 侧柏叶30g 地骨皮1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5g 甘草10g 功血方Ⅱ号

门诊处方点评实例

【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对2010年2月份的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和药师日常处方审核工作中所记录的疑义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有345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11.5%,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315张、处方用药不适宜49张、超常处方23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比率为10.5%、1.63%、0.77%。结论门诊处方问题很多,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滥用严重,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处方分析 The Comments and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bstract】Objective:To promote rational clinical drug levels by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writing. Methods: analyse, statisics and comment the 3000 daily gener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nd pharmacists prescriptions which are produced in Febrary,2010. Results :there are 345 prescription of irrational behavior, accounting for 11.5%, among of which irregulate prescription writings are 315,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s are 49 and extraordinary prescriptions are 23。They separately rank 10.5%, 1.63% 0.77% among sample prescriptions. Conclusion: prescriptions have a lot of problems. The pass rate of prescription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timicrobial drugs are abused seriously. We need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guiding principles". 【Key words】Outpatient prescription Prescription comment Analsis of typical prescription 处方是医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给患者开写的取药凭证,是药师为患者调配和发药的依据和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药品流向的原始记录,也是医疗活动中处方是具有法律效力重要的医疗文书,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处方管理办法》(2007)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2010年2月10日卫生部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2],对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形式、内容、标准作了详尽的规定。为贯彻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我们对我院2010年2月份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和不合理处方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随机抽取2010年2月份处方3000张(不包含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和门诊疑义处方登记表。 1.2 点评方法 根据《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大通)》、《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近年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等,注重循证医药学证据,结合医院处方点评标准和细则,重点从处方书写形式审核内容、用药适宜性审核内容及超常处方三个方面逐一点评,其中任一项不规范即判定为不合格处方。填写医院《处方点评工作表》,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分类汇总,根据点评结果统计处方合格率并对其中的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 2 点评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年龄:2-67a,平均32a;药品品种种数:1-5种,平均 3.2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处方1050张,抗菌药物使用率35%;注射剂:注射剂处方463张,注射剂使用率15.43%;处方金额:0.2-358元,平均87元。根据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

中药名称与处方应付一览表

精心整理 中药名称与处方应付一览表 麻黄麻黄、生麻黄均付麻黄;写蜜麻黄、炙麻黄、制麻黄均付蜜炙麻黄 桂枝桂枝尖、川桂枝、桂枝均付桂枝 紫苏叶苏叶、紫苏叶均付紫苏叶 紫苏梗紫苏梗、白苏梗、老苏梗、苏梗均付紫苏梗 荆芥荆芥付荆芥;写荆芥炭付荆芥炭 防风防风、关防风均付防风 白芷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香薷香薷、西香薷、江香薷、陈香薷均付香薷 藁本藁本、辽藁本、川藁本均付藁本 羌活羌活、川羌活、西羌活均付羌活 辛夷辛夷、木笔花均付辛夷 苍耳子苍耳子、炒苍耳子均付炒苍耳子 薄荷薄荷、苏薄荷均付薄荷 牛蒡子牛蒡子、大力子、牛子、炒牛蒡子均付炒牛蒡子;写生牛蒡子付生牛蒡子 桑叶霜桑叶、桑叶、冬桑叶均付桑叶 菊花菊花、亳菊、滁菊、甘菊、怀菊均付菊花 升麻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升麻;写升麻炭付升麻炭 葛根葛根、粉葛根均付葛根;写煨葛根、炒葛根均付煨葛根 柴胡柴胡、南柴胡、北柴胡均付柴胡;写炒柴胡、醋柴胡均付醋柴胡 蝉蜕蝉衣、虫退、蝉退、蝉蜕均付蝉蜕 淡豆豉淡豆豉、豆豉、香豆豉、炒豆豉均付炒淡豆豉 石膏石膏、生石膏均付生石膏;写煅石膏付煅石膏 知母知母、光知母、毛知母、知母肉、肥知母均付知母;写盐知母付盐知母 栀子栀子、山枝、山栀、黄栀子均付栀子;写炒栀子付炒栀子;写焦栀子、栀子炭 黑山栀均付焦栀子 淡竹叶竹叶、淡竹叶均付淡竹叶 芦根芦根、芦苇根均付芦根 天花粉瓜蒌根、天花粉、栝楼根均付天花粉 夏枯草夏枯草、夏枯球均付夏枯草 莲子心莲子心、莲心均付莲子心 黄柏黄柏、关黄柏、川黄柏、生黄柏均付黄柏;写炒黄柏、盐黄柏均付盐黄柏; 写黄柏炭付黄柏炭 黄芩黄芩、枯芩、子芩、淡芩均付黄芩;写黄芩炭付黄芩炭;写酒黄芩付酒黄芩 连翘连翘、连乔、黄连翘、青连翘均付连翘 紫花地丁紫地丁、地丁、紫花地丁、地丁草均付紫花地丁 蒲公英黄花地丁、婆婆丁、蒲公英均付蒲公英 西青果藏青果、西青果均付西青果 大血藤活血藤、大血藤、红藤均付大血藤 忍冬藤忍冬藤、金银藤、银花藤、双花藤均付忍冬藤 大青叶大青叶、板蓝叶、菘蓝叶均付大青叶

常用拉丁文处方缩写

Sig 用法、指示 qm 每晨1次 qn 每晚1次 hs 睡前 ac 饭前 pc 饭后 st 立即 sos 需要时 prn 必要时 po 口服 ID 皮内注射 H 皮下注射 IM 肌肉注射 IV 静脉注射 iv.gtt iv.drip 静脉滴注 5%G.S 5%的葡萄糖 N.S 生理盐水 G.N 葡萄糖盐水 qd 每日一次 bid 每日两次 tid 每日三次 qid 每日四次 qh 每小时一次 q2h 每两小时一次 q4h 每四小时一次 q6h 每六小时一次 qn 每晚一次 qod 隔日一次 biw 每周两次 hs 临睡前 am 上午 pm 下午 St 立即 DC 停止 prn 需要时(长期) sos 需要时(限用一次,12小时内有效)12n 中午12点 12mn午夜12点

aa 各a.c. 饭前 ad 至https://www.360docs.net/doc/bd1512693.html,.ext. 外用 a.m. 上午A.s.t.!皮试 aq.dest. 蒸馏水alt.2h. 每隔2小时一次 b.I.d. 每日二次 Cito! 急速地! D.S. 给予标记 g. 克 h.s. 睡时 I.d 皮内注射I.h 皮下注射 I.m 肌肉注射I.v 静脉注射 I.v.derp 静脉滴注I.v.drip 静脉滴注 I.v.gtt 静脉滴注I.u 国际单位 Lent! 慢慢地! m.d. 用法口授,遵照医嘱 M.D.S. 混合,给予,标记M.f.pulv. 混合制成散剂mg. 毫克ml. 毫升 m.s. 用法口授,遵照医嘱 p.a.a. 用于患处 p 单位p.c 饭后 pg. 微克p.m 下午 p.o. 口服pr.aur. 耳用 prim.vic.No2 首剂倍量 p.r.n 必要时pr.nar. 鼻用 pr.nar. 鼻用pr.ocul. 眼用 p.t.c. 皮试后 q.6h. 每6小时q.2d. 每二天一次 q.d. 每天一次q.h. 每小时 q.I.d. 每日四次q.m. 每晨 q.n. 每晚q.o.d. 隔日 q.s. 适量q.w.d. 每周 Rp. 取 S. 标记,用法Sig. 标记,用法 s.I.d. 每日一次s.o.s. 需要时 St! 立即! Staim! 立即! stat.! 立即! T! 皮试 t.I.d. 每天三次t.c.s. 皮试 u. 单位 常用药品名称缩写简表: 英文缩写药品名称英文缩写药品名称5Fu 5-氟脲嘧啶 6MP 6-巯基嘌呤ACV 无环鸟苷ADR 阿霉素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门诊抗生素处方常见问题分析

1 门诊抗生素处方常见问题分析 1.1 给药方案不妥给药方案不妥主要是青霉素类、典型头孢菌素类、大多数非典型β内酰胺类及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生素,采用静脉给药1次/d,多集中在2~4 h内用完,给药期间血药浓度很高,而剩余的大部分时间难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此种用药方法不仅无法达到抗菌效果,反而容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主要原因是一日数次静脉给药不方便,患者也难以接受,且门诊患者多为轻症患者。此类抗生素的合理给药方案是将时间间隔缩短,而不必将每次剂量增大,一般3~4个半衰期投药1次,每日将用药总量分3~4次给药[1]。但这种给药方式对门急诊患者来讲其依从性较差。建议采取先静脉滴注1次药物,然后改为使用相同剂量的口服剂型药物,这一方法较适合于门诊用药患者[2]。 1.2 溶媒使用不当最典型的是青霉素类溶于5%葡萄糖或5%葡萄糖氯化钠中静脉滴注。青霉素类最适宜的pH值为6.8, 而葡萄糖的pH值为3.2~5.5,该类抗生素在pH<4时分解较快,效价降低,且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青霉素类不宜与葡萄糖配伍,选用生理盐水为溶媒稳定性较好。 1.3 给药剂量不合理多为超剂量用药,原因可能是为方便门诊患者,采用1次/d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偏大。抗生素达到杀菌浓度后,再增加药物浓度,其杀菌作用强度并未明显增强;反而会增加毒性,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另外,也存在用药过于保守,剂量偏小,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而且易产生耐药菌株,使感染更难控制。 1.4 盲目选用抗生素在处方审核中发现,多数配有感冒药、咳嗽药的处方,亦配有抗生素,而感冒以病毒感染为主,上呼吸道感染更是如此[3]。这种盲目地预防性用药,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有资料表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与耐药菌的出现密切相关[4]。 1.5 联合用药不合理在门诊抗生素处方审核中,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时有发现。如先锋V与丁胺卡那或庆大霉素联用,头孢类主要经肾分泌排泄,合用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药物可加重肾损害;喹诺酮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两者无拮抗作用,亦无协同或相加作用,反而有可能增加肝、肾不良反应。其次,见于作用机制相同的抗生素联用,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与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联用,虽然它们不是同类抗生素,但其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基本相同,联用后并不能增强抗菌作用,反而发生竞争性结合,影响抗菌作用。再次,就是药理性拮抗,如使用青霉素静脉滴注后再用克林霉素,前者是繁殖期杀菌剂,后者是速效抑菌剂,联合使用可降低前者的效价。此外,联用具有同样药理作用的药物,例如克林霉素与奥硝唑、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联用,前者对厌氧菌已高度敏感,联合使用只会增加毒副作用。原因是临床医生不注重临床用药相关知识,对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抗感染机制、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甚了解。 1.6 药物选用不当多见于儿童用药处方,如应用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对多种幼龄动物负重关节的软骨有损伤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儿童用药后可出现关节痛和关节水肿,不宜用于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5]。 1.7 给药途径不合理门诊通过注射途径使用抗生素较普遍。对门诊处方调查发现,注射剂处方中抗生素占60%以上。在门诊使用抗生素多数是凭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容易造成细菌耐药。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抗生素管理制度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原则及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控及超常预警制度。明确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指征。合理选择使用方法、预防性用药的使用范围、最佳的给药方式以及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贯彻落实抗生素分线管理、使用原则,制定处方的审核、

门诊处方书写要求与格式

门诊处方书写要求与格式 一、书写要求 (一)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并须在执业机构和药学部门、门诊部签名留样及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开具处方。 (二)医师应当按照治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三)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3天。急诊处方的在普通处方的右上角注“急”字,要优先调剂发药。 (四)处方记载的患者一般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五)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六)处方字迹应当清楚,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必须在修改处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 (七)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 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 等含糊不清字句。 (八)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西药、中成药要分别开具处方,

每一种药品必须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 (九)用量。一般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常用剂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超剂量使用时,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十)开具处方后得的空白处方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一)初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天用量;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疾病诊断,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处方用量不超过半个月量。但医师应注明理由。抗菌药物处方用量应遵守卫生部和我省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规定,一般一张处方只开一种抗生素,不得超过7日用量;必需联合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十二)药品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如无收载,采用通用名。药品简写或缩写必须为国内通用写法。 (十三)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十四)药品、毒药、精神药物不得缩写或简写,其用量必须按有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天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十七)开具处方后,必须告知病人开具药物的内容、情况,必须要求患者本人签字、留联系电话,14岁以下或无自理能力 的患者由其监护人代签,同时留下联系电话。 二、格式 药物名称+剂型:含量+数量+盒数

常用药物处方及用量方法

[转]全科门诊处方集学医的宝典大家赶紧转载收藏吧以后会有用的全科门诊处方集 急症处理: 1. 高热 10%~25%安乃近2~3滴每侧滴鼻 复方氨基比林 2ml im st! 柴胡 2~4ml im st! 口服可选用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及吲哚美辛(消炎痛) 冬眠疗法:氯丙嗪25mg im st! 异丙嗪25mg im st! 2. 上消化道出血 A. 积极补充血容量(1)右旋糖酐-40 500ml 静滴 (2)输入足量全血,另开通路 B 止血药(1)肝硬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5% 葡萄糖500ml 静滴0.2~0.4U/分 垂体后叶素6~8U 10% 葡萄糖 10ml 静脉推注即继而以25~50ug/小时的速度持续静滴 奥曲肽(善得定)0.1ml (2)消化性溃疡出血 处方一:生理盐水20ml 静推每12小时一次 雷尼替丁0.15 处方二:生理盐水20ml 静推QD 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 处方三:去甲肾上腺素8mg

分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胃内 冰盐水150ml 处方四:生理盐水20ml 口服4~6小时/次 凝血酶2000u 注:同时可以应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等常规止血药。 3. 过敏性休克处方一:肾上腺素 1mg 皮下注射 st!极严重时生理盐水10ml 静推st! 肾上腺素1mg 处方二:生理盐水 10ml 静推st! 地塞米松 5~10mg 或生理盐水 250ml 静滴st! 氢化可的松 200~400mg (1)扩容 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 静滴 st!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3)抗组胺药物应用,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4. 颅内高压症(1)脱水治疗 处方氢氯噻嗪 75mg Tid 螺内酯 60mg Tid 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 病情危重者用 50%葡萄糖40~60ml 静推每6小时一次 或20%甘露醇200ml 静滴每8小时一次 脱水治疗用至颅高压症状控制 (2)地塞米松 10~20mg 静推QD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门诊处方常见问题的处方点评

门诊处方常见问题的处方点评 发表时间:2018-01-26T10:21:49.6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期作者:许丽琼 [导读] 医生需要掌握好药物的禁忌与适应证,避免重复用药,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对疾病的影响,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让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福建省漳州市朝阳医院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我院2016年1月—12月的3954张处方,归纳出门诊处方常见的问题,从而提高门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和药品说明书作为依据,对我院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适应症不适宜和遴选药物不适宜,其中遴选药物不适宜占1.92%(76)。结论:医生在开药方的时候没有结合诊断结果,经常出现不适宜处方的情况,也没有注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门诊开具处方时应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医疗机构要加大对医生用药的培训力度,向他们宣传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关键词】门诊处方;常见问题;处方点评 【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353-02 处方是医生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开给患者的取药凭条,也是药师配药的参考依据,更是患者治疗的原始依据,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1]。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进行评价后需要填入表中记录下来,从而对处方进行动态监测,对开出不合理处方的医师进行通报和处罚,如果能够通过干预挽救的要及时予以干预,以防引起医疗纠纷[2]。为了提高处方质量,医院必须对处方加强管理,督促医生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的3954张处方,其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处方28张,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76张。 1.2 方法 参照《医院处方点评规范》和药品说明书对处方进行点评,并采用分类方法进行统计。 2.结果 2.1 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处方 门诊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比较普遍,如表1中有28例处方存在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例如,胃舒平片+西咪替丁片会增加不良反应,医生没必要同时使用。抗胆碱药消旋山莨菪碱+多潘立酮同时使用会导致药效减弱,见表1。 表1 联合用药情况 2.讨论 医院开具的药方中有很多不合理的情况,具体如下:(1)重复用药增加了用药风险,其中抗菌类药物和补益类药物滥用的比例较大,而且这类药物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因为药物本身成分复杂,生产工艺不太稳定,如果没有合理使用就会增加用药风险[3]。因此,临床医生需要遵循分型辩证用药原则,按照患者情况合理用药。PPI的适应证被广泛应用,所以这些药物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关于骨质疏松、自身免疫病、过敏、泌尿、消化和内分泌等均有文献报道。处方中还出现了重复使用同类药物的情况,这样既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医院要加强宣传,指导医生合理用药,并采取细化管理手段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   全草类 全草类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 农吉利: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处方别名: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 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石竹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剪刀花 石 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处方别名: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石尾、金星草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

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处方别名: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长命苋 瓦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晚红瓦松的全草。处方别名: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滨蒿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茵陈、白蒿、因尘、茵陈蒿、绵茵陈、安吕草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等的全草。处方别名:公英、卜公英、蒲公英、黄花地丁、通天草、黄花郎、白鼓钉、奶汁草、凫公英、金簪草、婆婆丁、鹁鸪英、蒲公丁 卷 柏:为卷柏科植物卷柏、垫状卷柏的全草。处方别名:卷柏、万岁、万岁草、不死草、岩松、还魂草、九死还魂草、卷柏炭

门诊不合理论文: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

门诊不合理论文: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 [摘要] 通过对门诊月蹉跎处方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分析,结果发现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合理、使用疗程不合理等。为全面提高用药水平从而减少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耐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我中心门诊典型处方实例进行分析,目的引起医师药师们的重视。 [关键词] 不合理; 处方; 分析 在我中心2010年处方总数量中,输液处方占30 % ,抗生素处方占 50%,其中不合理处方占3%以下。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输液和抗菌药物使用上,由于医生没有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药物习惯凭经验用药,问题主要反映在用法用量不合理、给药方案不合理等方面。不合理用药的标准,根据药品说明书判断药品的用法用量是否合理。 1 溶媒选择不当 利巴韦林注射液0.8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分析:此处方的主要问题是溶剂体积、浓度不当。利巴韦林注射液说明书中用法用量规定,本品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则该处方为1ml含3.2mg药物浓度过大,增加用药风险。

此类处方在我中心对利巴韦林注射液的使用中占95%以上。 2 给药方案不当 注射用青霉素钠112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一次/日,静脉滴注。 分析:此处方的主要问题是给药间隔时间不当。此类问题易出现在注射用青霉素钠、头孢拉定、磷霉素钠等半衰期短属时间依赖性的抗生素上。此类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mic(最低抗菌浓度)的时间,血药浓度高于mic时间的临界值为40%[1],应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mic的时间,增加用药次数而不是加大剂量用药。如对pae (抗生素后效应)短、血清半衰期短的抗生素一次/日给药,在此期间细菌又可生长繁殖并易产生耐药,最好采用分2-4次/日给药,更有利于杀灭细菌。 3 重复使用抗生素 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1.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并用甲硝唑注射液250ml(0.5g),一次/日,静脉滴注。 分析:此处方的主要问题是重复使用抗生素;给药方案可优化。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和甲硝唑注射液均适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可不必同时使用。临床上用于厌氧菌引起的腹腔、盆腔感染时,常与氨基糖苷类联用以消除需氧病原菌。根据对克林霉素磷酸酯的药代动力学分析表

门诊常见典型处方分析

门诊常见典型处方分析 患者1:性别:女年龄:17岁诊断:腹痛? R:头孢克肟分散片 0.1g*6片 Sig. 0.1g tid 山莨菪碱片 5mg*12片 Sig. 10mg tid 点评:1、腹痛?原因不明,是否有感染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依据不充分; 2、头孢克肟分散片常规用法为0.1g bid。 患者2:性别:男年龄:78岁诊断:慢性胃炎 R:雷尼替丁胶囊 0.15g*6粒 Sig. 0.15g bid 甲硝唑片0.2g*9片 Sig. 0.2g tid 盐酸小檗碱片 0.1g*18片 Sig. 0.3g tid 甲氧氯普胺片5mg*9片 Sig. 5mg tid 六味能消胶囊0.45g*10粒 Sig. 0.45g bid 点评:1、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如为HP+,应规范多联按疗程治疗; 2、如无HP感染,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患者3:性别:男年龄:61岁诊断:慢性咽炎 R:克拉霉素缓释片 0.5g*4片 Sig. 0.5g tid 赛庚啶片 2mg *24片 Sig. 4mg tid 西地碘片1.5mg*24片 Sig. 1.5 mg 含化tid 点评:1、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无需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2、克拉霉素缓释片T1/2较长,说明书用法用量为0.5g qd。 患者4:性别:女年龄:61岁诊断:泌尿道感染?慢性胃炎 R:头孢克肟分散片 0.1g*6片 Sig. 0.1g bid 左氧氟沙星胶囊0.1g*12粒 Sig. 0.2g bid 山莨菪碱片 5mg*9片 Sig. 5mg tid 点评:联合用药指征不充分,如确诊为泌尿道感染建议选用其中一种即可。 患者5:性别:男年龄:15岁诊断:蜂蛰伤 R:氯苯那敏片 4mg *9片 Sig. 4mg tid 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0.25g*18粒 Sig. 0.5g tid 泼尼松片 5mg*9片 Sig. 5mg tid 点评:蜂蛰伤,门诊处置,说明无感染,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 患者6:性别:女年龄:40岁诊断:大腿开放性伤口 R: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0.25g*54粒 Sig. 0.75g tid 头孢克肟分散片 0.1g*12片 Sig. 0.1g bid 安络痛片 0.1g*48片 Sig. 0.2g tid 酮洛芬缓释胶囊 0.1g*10粒 Sig. 0.1g bid 利多卡因注射液 5ml:0.1g*3支 Sig. 15g 局部麻醉 qd 点评:1、抗菌药物和镇痛药物均重复使用,建议选择各一种; 2、利多卡因使用量超说明书。(电脑录入错误) 患者7:性别:女年龄:38岁诊断:腰腿痛待诊? R:大黄蛰虫片0.52g*36片 Sig. 2.8g bid 安络痛片 0.1g*24片 Sig. 0.3g tid 美洛昔康片 7.5mg *6片 Sig. 7.5mg bid 头孢克肟分散片 0.1g*6片

常用中药别名

常用中药的别名 大黄:川军、生军、锦纹 诃子:诃黎勒 香附:莎草根荒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 藜芦:山葱 槟榔:大腹子、海南子 淫羊藿:仙灵脾 珍珠:真珠 益母草:坤草 蝉蜕:蝉衣 木蝴蝶千层纸 赭石:代赭石 天花粉:栝楼根 瓜蒌:栝楼 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 补骨脂:破故纸 首乌藤:夜交藤 莱菔子:萝卜子 肉苁蓉:淡大芸 罂粟壳:米壳、御米壳 千金子:续随子 海螵蛸:乌贼骨 王不留行:王不留 芒硝:皮硝、朴硝 甘草:国老 儿茶:孩儿茶 拳参:草河车 白果银杏 金银花:忍冬花、双花、二花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佩兰:醒头草 娑罗子:梭罗子 马钱子番木鳖 土鳖虫:庶虫 牛蒡子:大力子、牛子 蛇蜕:龙衣 龙眼肉桂圆肉 朱砂:丹砂、辰砂 全草类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 农吉利: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处方别名: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 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石竹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剪刀花 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处方别名: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石尾、金星草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 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处方别名: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长命苋 瓦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晚红瓦松的全草。处方别名: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

常用中草药方剂

常用中药方剂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葱豉汤 【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芦根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银翘散 【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

普通处方样式

处方笺 费别:□公费□自费 □医保□其他医疗证/医保卡号:处方编号: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门诊/住院病历号:科别(病区/床位号): 临床诊断:开具日期:年月日住址/电话: Rp 医师:药品金额: 审核药师:调配药师/士:核对、发药药师:

处方笺 费别:□公费□自费 □医保□其他医疗证/医保卡号:处方编号: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门诊/住院病历号:科别(病区/床位号): 临床诊断:开具日期:年月日住址/电话: Rp 医师:药品金额: 审核药师:调配药师/士:核对、发药药师:

处方笺 费别:□公费□自费 □医保□其他医疗证/医保卡号:处方编号: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月日体重千克门诊/住院病历号:科别(病区/床位号): 临床诊断:开具日期:年月日住址/电话: Rp 医师:药品金额: 审核药师:调配药师/士:核对、发药药师: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样式 处方笺 费别:□公费□自费 □医保□其他医疗证/医保卡号:处方编号: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门诊/住院病历号:科别(病区/床位号): 临床诊断:开具日期:年月日住址/电话:身份证明编号: 代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 Rp 医师:药品金额: 审核药师:调配药师/士:核对、发药药师:取药人:发出药品批号:

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样式 处方笺 费别:□公费□自费 □医保□其他医疗证/医保卡号:处方编号: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门诊/住院病历号:科别(病区/床位号): 临床诊断:开具日期:年月日住址/电话: Rp 医师:药品金额: 审核药师:调配药师/士:核对、发药药师:

门诊处方书写规定

门诊处方书写规定 1.门诊处方基本要求: 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科室日期中西药名剂型规格数量用法销空医生盖章临床诊断 2.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处方必须有上级带教医师盖章, 如有不合格则由处方章医师负责, 处方签名 无效。 3.医师处方章应妥善保管好, 一旦遗失须向医务处、药剂科备案。 4.熟悉药品的作用与副作用, 注意用药配伍禁忌。 5.药品售出不得退药(针剂除外)。 6.坚持合理用药,不开超量方、跨科方、外配方(指1400种以外的药物), 用药量要符合规定: (1)处方用药品种: A、每张处方限1 —5个品种西药; B每张处方限1 —3个品种中成药; C、肿瘤病人一次门诊限1—6个品种(包括稀释剂、辅助用药); D 、一次门诊不同科别不得开相同药品. (2)处方数: A 、同一病人看一科门诊只能开一张处方; B、中西药同用或内服、外用药在一科门诊内同时处方,药物品种总量限于五种以内(其中中成药 不超过三个品种)。 (3)处方量: A、门诊常见病处方量,西药、中成药限1—5天用量,中药汤剂限1 —7天用量; B门诊慢性病处方量,西药、中成药、中药汤剂限两周用量 C、某些没有严重并发症,又需要长期连续服用一类药物的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限一个 月内用量;

D、常见病上次门诊药物有两天以上余量或慢性病上次门诊药物有一周以上余量,本次门诊不可重 复开相同的药品。 (4)处方有效期: 门诊处方三天内有效。 (5)医保定点药房配药: 如本院药房缺药或病人要求到定点药房配药, 定点药房外配药仅限于医保卡内有个人账户资金。 (6)处方用药范围: 门诊病员不得使用1400种以外药物, 不得开带“*”药品、超出报销范围的, 一律自费, 不得开外配方。 7、严格执行总量控制, 严格遵循“四个合理”的原则, 严格按照各科门诊普通医保病人费用核定指标 执行,实现以较低廉的价格,提供较优质的服务。 8、合理检查, 掌握检查的指标, 保证一定的检查阳性率, 病卡和检查单要一致, 认真填写检查单( 包 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卡号等一般项目),如B超、胸片、CT、MR等需要写清楚临床症状、 体征可能诊断, 以便辅助科室在打报告时结合临床, 提高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门诊处方点评与典型处方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典型处方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12T17:09:57.1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5期作者:汪辉莲董建明[导读] 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汪辉莲董建明(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0)【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5-0065-03 【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对2010年2月份的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和药师日常处方审核工作中所记录的疑义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有345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11.5%,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315张、处方用药不适宜49张、超常处方23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比率为10.5%、1.63%、0.77%。结论门诊处方问题很多, 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滥用严重,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处方分析 The Comments and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mote rational clinical drug levels by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writing. Methods: analyse, statisics and comment the 3000 daily gener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nd pharmacists prescriptions which are produced in Febrary,2010. Results :there are 345 prescription of irrational behavior, accounting for 11.5%, among of which irregulate prescription writings are 315,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s are 49 and extraordinary prescriptions are 23。They separately rank 10.5%, 1.63% 0.77% among sample prescriptions. Conclusion: prescriptions have a lot of problems. The pass rate of prescription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timicrobial drugs are abused seriously. We need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guiding principles". 【Key words】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Prescription comment Analsis of typical prescription 处方是医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给患者开写的取药凭证,是药师为患者调配和发药的依据和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药品流向的原始记录,也是医疗活动中处方是具有法律效力重要的医疗文书,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处方管理办法》(2007)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2010年2月10日卫生部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2],对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形式、内容、标准作了详尽的规定。为贯彻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我们对我院2010年2月份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和不合理处方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随机抽取2010年2月份处方3000张(不包含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和门诊疑义处方登记表。 1.2 点评方法 根据《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大通)》、《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近年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等,注重循证医药学证据,结合医院处方点评标准和细则,重点从处方书写形式审核内容、用药适宜性审核内容及超常处方三个方面逐一点评,其中任一项不规范即判定为不合格处方。填写医院《处方点评工作表》,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分类汇总,根据点评结果统计处方合格率并对其中的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 2 点评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年龄:2-67a,平均32a;药品品种种数:1-5种,平均 3.2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处方1050张,抗菌药物使用率35%;注射剂:注射剂处方463张,注射剂使用率15.43%;处方金额:0.2-358元,平均87元。根据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合理利用标准[3](平均用药数1.6~2.8种、抗菌药使用率20.0%~26.8%、注射剂的使用率13.4%~2 4.1%),我院平均用药数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超过WHO标准,注射剂使用率在WHO标准之内。 2.2 在抽取的3000张门诊普通处方中,有345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11.5%,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315张、处方用药不适宜49张、超常处方23张,且部分处方同时存在多处不规范或错误,具体情况依次见下列表1、表2、表3、表4所述。表1 处方书写不规范分布情况 (Table 1 prescriptions distribution in irregulate way)表2 处方用药不适宜分布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