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有关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22期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石墨烯异质结摩擦的应变调控及边界效应研究”(2022JQ-057);2021年度西安工程大学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材料力学(A)”(西工程大教字〔2021〕56号)

作者简介:张红卫(1986-),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纳米力学、纳米摩擦学。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22.023 摘 要: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体系,各类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都要承担课程思政育人任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隐性与显性教育的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通过探索材料力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以内力求解教学为例,将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德育水平提升,最终实现课程育人、协同育人功能。

关键词: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内力求解;协同效应;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2-0096-04 Abstract: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lead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and build an education system for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whole process and all-sided moral education, all kinds of basic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ractical courses must undertake the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to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 and to construct a whole-curriculum education pattern, by realizing the organic unity of dominant education and recessive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in a way of "moisten things silently", by exploring th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taking internal force-solving as an exampl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ut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knowledge ability and moral education level,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材料力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材料力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 材料力 学》 教 学改革与探 索
解 咏平 ,贾 磊
( 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3 1 )
摘 要 :通过 教 学改革 ,激发 学生 学习兴趣 ,提 高教
与不好 的检验 标准 在于对 学 习对象 的适用 与否 , 适 用才 是
最好 。基 于这 种想 法 ,我们 根据 现行 教学计 划 、学 生生 源
很 好 的教 学 效 果 。
关键 词 :材料 力学 ;课 程思路 ;实验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4 0 1 1 ( 2 0 1 3 ) 0 4— 0 2 8 4~ 0 2
维空 间 ,反而会抑 制学 生 的创 造能 力 。例如 ,在讲 第一 节 课 时 ,我们 先回顾 物理学 主要研 究 的刚体 的运 动 ,理论 力
再将结果 返回到实 际中加 以应用 的能 力。他不 同于 物理学 中的研究 物质运动普遍 形式 的力学 问题 ,也不 同于 理论力
强 度一刚度 ” 这条 主线 、截面 法作 为求 解 内力 的基 本 方
法 、小 变形作 为贯 穿 全课 程这 一 思路 ,让 学生 举 一 反三 ,
从而掌 握构件剪 切 、扭转 、弯 曲的 内力 分析 和变形 分析 方
2 重 视课 堂思 路
由于《 材料力学》 中的概念 、公 式 比较多 ,有其 完整 的
教学 体系 ,因此有 一定 的系统 性 ,但在 课堂 上我们 并没 有 拘泥 于其 系统 性 ,因为这样 不能 给学生 留 出足够 的 自由思

媒体 教学等 多种教 学手段 相结合 的综 合教 学模 式 ,起 到 了

材料力学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

材料力学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

材料力学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材料力学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一、材料力学案例教学的实施(一)以“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教学内容开展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对力学计算模型进行受力和变形分析的方法,而是以教室中的投影仪设备安装为例,让学生代表校方安装负责人的身份进入角色。

如:学校要在原有建筑的教室中安装投影仪设备需要考虑哪些问题?若在新增投影仪设备自重作用时,原有教室承重结构仍能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该考虑什么问题?在投影仪设备型号、自重等已知条件下如何选择投影仪吊杆?选择投影仪吊杆要考虑哪些因素,选择什么材料?吊杆截面形式和截面尺寸如何确定?带着这些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又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开始进行吊杆的受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然后在学生已学的图学基础上,再进行立面投影,从而抽象出教材上的力学模型;然后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引申出工程实际中的吊车绳索、斜拉桥的斜拉杆、千斤顶、活塞杆等工程实际问题中具有同样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的这一类变形,统称为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

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的基本概念,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具体工程问题如何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的力学思维,树立了学生工程意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受力分析和变形分析基础上,再就如何选择吊杆材料属性等引出轴向拉伸和压缩试验的必要性和具体试验方法等。

在确定了吊杆选材后,再就如何确定截面形状和截面尺寸及横截面面积大小和杆长短的影响引出研究内力、应力和应变等概念及其强度、刚度条件公式推导等。

然后在学生自己应用强度、刚度条件选取材料和确定截面形状和截面尺寸后,由学生总结发生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这类工程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考虑的影响因素等。

这不仅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了学生学习材料力学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且这种从学生到工程负责人角色的转变,使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升华,真正实现了材料力学教学的目的。

(二)以“剪切和挤压变形”教学内容开展案例教学提前预留作业,请学生分组讨论课桌与地面之间连接件螺栓主要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并讨论:螺栓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障课桌的正常使用?举例说明具有这类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的连接件还有哪些?这些连接件通常用在哪些地方?课堂上先由各组学生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组的观点和考虑的.因素等,然后由老师来总结并分析课桌与地面之间连接件螺栓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及为什么考虑主要变形是剪切挤压因素而忽略了弯曲变形等次要因素;再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举出小到生活上用的剪刀,大到工程上用的截筋机、剪板机、汽车轮轴的链接以及土木施工脚手架、机械零件的连接,“泰坦尼克号”等船舶、车辆,航空航天的飞机、宇宙飞船等都离不开小小的螺栓、铆钉和键等连接件。

浅谈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学生的技术基础课,材料力学实验课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力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该实验课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设备,学生在上课期间还可交流学习实验的方法,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力学实验内容具有深厚的工程背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然而,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学内容陈旧,严重制?s学生能力培养。

为此,必须进行材料力学实验改革,提高材料力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通过丰富实验内容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 材料力学实验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材料力学实验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实验内容单调,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

因此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并不高;材料力学具有丰富的内涵知识,但学生大多对其重视程度不足;材料力学实验内容总体不够丰富,尤其缺少综合性实验和带有一定设计性的实验,原有的实验内容操作容易、非常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大学物理以及电工等实验相比,材料力学实验完成实验报告时理论计算少,学生错误地认为材料力学实验不严谨;由于材料力学实验的需要,很多实验项目用都是大型的仪器和设备。

实验仪器严重缺乏,教学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很多学生处于只能“看”实验的被动局面,现代教学大多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但我们的实验教材还没能很好地与其结合在一起。

2 材料力学实验改革2.1 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原有的实验教学大多只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环节,我们要摒弃这种陈旧的观念,树立起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且协调发展的全新观念。

这种教学氛围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

同时,充分认识到实验环节在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实验教学环节不仅能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是实验教学的意义所在。

材料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材料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材料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材料学科实验教学是材料学科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质、结构和应用,掌握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存在一些不足,如实验内容陈旧、实验设备落后、实验流程单一等问题,不能满足今天学生的需要,也难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材料学科实验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与探索,不断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一、开设专业化课程随着材料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变化,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实践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材料学科实验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化课程开设,针对不同的领域和应用场景,设计适合的实验教学方案。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需求,针对材料结构、材料性质、材料加工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用技能和理论知识。

二、注重实验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而传统的实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更新和升级实验设备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如高端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增强实验教学的实时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可以采用虚拟实验技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或模拟器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

三、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容易使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减弱,因此需要多元化实验教学。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也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深入探究材料的性质、结构和应用。

四、增强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和实时性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和实时性是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首先,实验教学需要与实际应用相关,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实用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实验教学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关注科技前沿,让学生了解材料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材料力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材料力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第2卷第9 4 期 2 1 年9 0 1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n l f h n c u ies yo S in ea dT c n lg ( o i c n e dt n) o ra C a g h nUnv ri f c c n e h oo y S ca S i c s io o t e l e E i
试 从 某 种 程 度 上 已经 成 为 人 才 培 养 的 绊 脚 石 。因 此 , 极 开 积
引起考试 内容与考试方法的改革…。考 试是高等教育教学各
环 节 中的 重 要 一 环 , 评 价 和改 进 教 学工 作 , 高 教 学 质 量 , 是 提 培 养 创 新人 才 , 现 素质 教 育 的基 本 途 径 , 强 考 试 改 革 对 培 实 加 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 的深入进行 , 人才培养 已经从以 ‘ 授 传
知 识 ” 主 的应 试 教 育 向 以 ‘ 力 培 养” 主 的 素 质 教 育 、 新 为 能 为 创 教 育 转 变 , 育 思 想 观 念 的变 化 , 才 培养 模 式 的 变 革 , 然 教 人 必
性、 积极性 和创造性 。考试方式 的单一性 , 内容 的局 限性 , 成 绩 的 功 利 性 , 重 制 约 了 学生 创 新 意 识 和 创新 能力 的发 展 , 严 考
[ 图分 类号 ] G 4 中 62 [ 献标识码] A 文
[ 金项 目] 福建省教 育科 学“ 基 十二五” 划立项课题( J GG 1-8 )福建农林大 学教 改立项课题( 1 0 0 5 规 FC J 1 7 ; 0 0j 4 8 ) g
[ 作者简介 ] 郑 丽凤( 9 2 , , 士, 17 一)

启迪研究性思维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启迪研究性思维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启迪研究性思维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材料力学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目的,合理组织实验方案,进行实践操作,从而真正了解材料力学的基础原理和工作原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等方式,深入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特性。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拉伸实验、压缩实验、弯曲实验等多项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从实验数据中分析材料力学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案例分析引导研究思维除了实验之外,案例分析也是材料力学教学中非常好用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材料力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各种理论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汽车、飞机、建筑结构等案例,引导学生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这种案例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三、网络课程与学习平台网络课程和学习平台也是材料力学教学中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获取更加全面、深入、实用的材料力学知识。

网络课程和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力学方面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同时,在网络课程和学习平台上,还可以设置各种互动环节,让学生可以和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总之,材料力学教学改革和实践需要注重理论与实验、案例分析和网络课程与学习平台的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研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工作原理。

高校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高校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高校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摘要:基于地方高校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

指出了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为地方高校材料力学试验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实践材料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多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材料力学的实验教学是深化学生理解力及拓展学生思维的关键环节。

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一、目前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过于强调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自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实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是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通过对实验内容的调整和整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发现。

这种改革和创新仅仅是对教师的创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收到了微乎其微的效果。

为了显示实验内容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趋向于追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规模、数量和速度,过于追求高深的理论与新型的内容,忽视了实验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关系,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相适应。

(二)学生对实验课在思想上的误区传统的观念认为,实验只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实验课中完成了实验任务并会做该实验就行了。

室内实验课多数都是分组实验,有少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不上实验课无所谓,拿别人的实验数据来校核理论知识还可节省时间,实验报告也是抄别人应付了事,甚至有个别学生实验报告只抄个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处理部分空白。

另外,由于材料力学实验是非独立实验,实验成绩所占该门课程的总成绩比例较小,对期末成绩影响不大,形成了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材料力学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知识的工作有极
大的作用。材料力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始终是高等院校所重视的,长期以来同行进行了大量的
教学实践及改革,效果显著。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学生反映虽
然理论听懂了,也完成了基本的作业内容,初步掌握了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但是运用材料
力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显得不足。为此,我们结合多年的材料力学教学实
践提出材料力学的教学改革方案措施。作为引玉之砖,供同行参考。

1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产生原理及过程
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及归纳,总结出比较系统的
材料力学知识,形成教科书上的基本知识。

材料力学教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从知识产生的详细过程开始给学生进行深入细致
的剖析。课堂教学中对力学的基本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渊源,当初科学家是如何提出所面
临的材料力学问题及解决该问题过程,对材料力学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要对学生进行详细
的说明和解释。科学家经过反复的实验及数据分析总结出的经典力学理论,最后又应用经典
材料力学理论到实践过程中。这样学生在掌握一个材料力学基本概念的时候,对概念的提出
背景及原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产生的过程和应用等都能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学生学习
力学的知识就能够真正变成活的知识并且形象生动有趣,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力学基本
概念和运用材料力学知识的能力,也在学习材料力学基本概念的时候真正感觉到了乐趣,体
会到先辈们的优秀的思维品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材料力学知识的深入思考。书本上以
前看起来枯燥乏味的知识就能变成为活的知识。进而真正内化到学生的头脑,对知识的理解
程度就能够更加深刻。

在介绍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学生无形中也对先辈们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非常钦佩,对进
行书本上来之不易的材料力学知识产生敬畏感。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

在课堂教学中多加引用一些古代前辈们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创造出的优秀成果,能激发学
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尤其结合中国的古代先贤们在机械工程中的优秀成果介绍,例如:秦始皇
时期的铜车马存在的力学知识及原理、兵马俑等优秀的作品展示,还有古代的战车的构造及
春秋战国时中国人发明的弩等材料力学原理,结合历史人物张衡发明的浑天仪,西汉所发明
的鼓车等装备,结合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先进成就等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机械的认识,也进
一步使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力学实际应用及科研能力
材料力学知识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理论必然又指导于实践。对
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明确机器的工作原理及构造,对学生深刻理解材料力学知识在机械
工程中的应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机械零部件设计及制造很多都是符合材料力学基本原理的,
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及课下观察常用的机械产品及构造,分析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学生
对机械产品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刻,也提高了学习材料力学兴趣和学习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材料力学原理自己动手制作相关参数测量的科研仪
器。让学生学习材料力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针对课本上的力学参数,例如,杨氏模量E、切变
模量G、梁的弯曲挠度的测量等,结合海南特色的农作物及海洋产品进行相关的力学参数测
量,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课下开发基本力学参数测试仪器。经过这样的锻炼和实践,学
生普遍对力学知识的应有有个更加形象和直观的认识,在实践中也真切体会到学习材料力学
的价值,并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力学应用实践中去。结合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老
师的海南特色课题研究,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了木薯秸秆力学测试仪器、香蕉秸秆切割力学测
试仪器及橡胶果脱壳机械测试仪器等。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做试验,完成海南相关农作物等力
学测试参数的测量课题,其中比较优秀的学生经过该过程的训练,进一步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和整理,个别学生已在期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这些措施表明,学生对材料力学的理解和认
识就能更加深刻,力学学习的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反映说材料力学课程知识确实是活
生生的,能够真正内化成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了自己的创造性。

3材料力学教学中采用研究式教学,发挥师生讨论的学习模式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材料力学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材料力学的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
那么教学效果自然就更好,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用科研课题,尤其是国内
外针对材料力学应用方面的课题研究案例,针对各个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科研方法,结合研究
的结果及意义分析等给学生进行全面的呈现和介绍,把学生引入到材料力学的科研的情景之
中,学生就以一个研究者角色进行思维模式的切换,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针对课
题中面临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学生共同分析所采用方法和方案
的优劣,这样学生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思路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合材料力学课程,拉伸、剪切、扭转、弯曲、组合变形及压杆稳定等基本内容,各个
章节都进行了科研课题案例的引入,结合本校实际,搜集和整理关于农业机械等实际科研过
程中的科研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材料力学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知
识过程中启发很大。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对国内外关于材料力学的课题研究有了
更加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课下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感
兴趣的题目查资料,找器材,做设计及研制等方式,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效果都比较明显,
提高了学生对材料力学的课程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要营造出科研课题研究的环境,提出问题和课题的背景,
尤其要对课题的背景知识做详细的说明,在课堂中有意让学生提出新的设想和新的方案。实
际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的新的方法和思路往往很富有创新性和创造性。有的学生在
课下积极画图并对课题深入研究,同时作为鼓励的方式,对于这些善于动手分析思考的学生,
在期末考试中适当提高他们的平时成绩,学生也感到非常满意。

4重视材料力学实验课,增加学生对知识产生的过程深刻理解
材料力学知识的获得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上的经验总结,因此书本上的知识应该能够让学
生亲自体验,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条件对材料力学理论知识及规律做出试验验证及总结。例
如,在讲到弯曲的基本概念时,能够在理论讲解之前先进行真正的弯曲演示试验,学生眼见
为实感觉到形象直观,通过演示试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试验的观察和分析,并提出为什么梁
加横向载荷时,上下边缘长度不一样。同时,可以具体让一学生用卡尺测量上下边缘尺寸,
确认弯曲之前与弯曲之后尺寸有差异,那么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参与该实验,学生也真切地体
会出上下边缘尺寸确有差异,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这背后的原因和机理。师生共同参与到整
个课程实验之中,印象深刻,并且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在推理梁横截面的应力公式时候,
仍然再现和还原当年科学家在探索推导该公式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实验教学与理论
推导有机结合的方式,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并积极地思考,并从中领悟到寻找
科学问题答案的基本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方法,对材料力学的知识认识就比
被动地接受更能理解深刻,自然对公式的使用条件及使用方法及内涵掌握更加到位。演示性
试验引入课程教学中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兴趣和他们的创造性,尤其是讲完一个试验过程中,
让学生进一步课下对试验装置改进或者重新创造性地提出试验验证方法,采用这样的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材料力学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观察自然现象,
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等能力。

5结束语
提高材料力学教学质量是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的关键,是学生学好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
以上是我们针对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材料力学课程质量的一些尝试,今后还要更进一步
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个性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进一步深入探索提高材料力
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