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接口讲义第六章存储器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第六章:半导体存储器

I/O 接
输
出 设
口
备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6.1 半导体存储器概述
★ 按存储器与CPU的关系分为:内存和外存
一、内存即内部存储器的简称,又称主存
◆ 用来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可以被CPU或
外设直接访问;
◆ 内存具有存取速度快的能力,从而保证计算机的
工作速度;
◆ 内存一般都以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存储介质。
固态大容量存储器,在便携机上取代小容量硬盘基本成为可能。
二、同步动态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RAM) ★ SDRAM 基于双存储体结构,内含两个交错的存储阵列,当CPU
访问一个存储阵列时,另一个已准备好读写数据,使读取效率得 到成倍提高。理论上速度可与CPU频率同步。 ★ SDRAM不仅可用做主存,在显示卡专用内存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 它与DRAM的区别在于引脚定义会随命令而变,一组引脚可根据 定义成为地址线或控制线。使引脚数目仅为正常DRAM 的1/3。
★ 在扩展芯片容量时,仅需改变命令而不需增加芯片引脚。
★ 此芯片支持400 MHz外频,再利用上升沿和下降沿两次传输数据, 使数据传输率达到800 MHz。
6.1.3 存储器技术的新发展
DVD盘为4.7GB、 “优盘”为1G 等。
★ 大容量半导体存储器如FLASH存储器的价格在迅速
下降,闪存制成的“优盘“成为了一种很受欢迎的外存。
6.1.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一、RAM 和 ROM
1.随机读写存储器 RAM(存储器掉电后信息会丢失)
2.只读存储器 ROM(内部存储的信息不会因掉电而丢失)
6.3 只读存储器 ROM
6.3.1 ROM 的分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

半导体存储器
3.全译码法:
全译码法将高位地址全部作 为译码器输入,用译码器的输 出作为片选信号. 从图6-7可见,地址线全部参加 译码,故地址不会出现多义性. 每片EPROM为4KB,故A 0~A 11 用作片内字选,A12~A 15用作片 选;RAM每片为2KB,A 0~A 10用 作片内字选,A11~A 15用作片选 WR为写控制信号,RD为读控 制信号,MREQ为存储器选通 信号,3条信号线均为CPU输 出,低电平有效.
半导体存储器
6.5.2 80x86扩展存储器及其管理
1.寻址范围: 80x86微机因地址线 1.寻址范围: 80x86微机因地址线 寻址范围 不同,其寻址能力也不相同, 数目 不同,其寻址能力也不相同, 下表列出 不同CPU的寻址范围如表. CPU的寻址范围如表 不同CPU的寻址范围如表.
CPU 8086 8088 80286 80386 80486 数据线 8 8 16 32 32 地址总线 20 20 24 32 32 寻址范围 1 1 16 4096 4096 支持操作系统 实方式 实方式 实\保护方式 保护方式 保护V86方式 实\保护 保护 方式 保护V86方式 实\保护 保护 方式
半导体存储器
动态RAM除了要求配置刷新逻辑电路, 动态RAM除了要求配置刷新逻辑电路, RAM除了要求配置刷新逻辑电路 主要缺点是在刷新周期中, 主要缺点是在刷新周期中,内存模块不 能启动读周期或写周期. 能启动读周期或写周期. 常用RAM的主要原因: 常用RAM的主要原因: RAM的主要原因 动态RAM的高密度. RAM的高密度 1. 动态RAM的高密度. 动态RAM的低功耗特点. RAM的低功耗特点 2. 动态RAM的低功耗特点. 动态RAM价格低廉. RAM价格低廉 3. 动态RAM价格低廉.
第 6 章 存储器——微机原理课件PPT

18个引脚:
A4 3
10 根地址线 A9~A0 4 根数据线 I/O4~I/O1 片选 -CS
读写 -WE
A3 A0 A1 A2 -CS
4 5 6 7 8
GND 9
18 Vcc
17 A7 16 A8 15 A9 14 I/O1 13 I/O2 12 I/O3 11 I/O4 10 -WE
A3 A2 A1 A0
第 6 章 存储器
6.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6.2 读写存储器(RAM) 6.3 现代RAM 6.4 只读存储器(ROM)
微型计算机的存储结构
寄存器——位于CPU中
主 存 —— 由 半 导 体 存 储 器(ROM/RAM)构成
辅 存 —— 指 磁 盘 、 磁 带 、 磁鼓、光盘等大容量存 储器,采用磁、光原理 工作
在微型计算机中,CPU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 首先要由地址总线给出地址信号,然后要发出相 应的是读还是写的控制信号,最后才能在数据总 线上进行信息交流。所以,RAM与CPU的连接, 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1) 地址线的连接; (2) 数据线的连接; (3) 控制线的连接。
用1k*4 的片子 2114 组成 2k*8 的存储器 —— 需 4 个芯片 地址线—— (211=2048)需 11 根 ( 片内 10 根,片选 1 根) 数据线—— 8 根 控制线—— IO/ M 和 WR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半导体 存储器
双极型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静态 RAM(SRAM) 动态 RAM(DRAM) 非易失 RAM(NVRAM)
掩膜式ROM
只读存储器 (ROM)
一次性可编程 ROM(PROM) 紫外线擦除可编程 ROM(EPROM)
微机接口第6章

位来表示,每个外设有几个状态。CPU读取、检测外设状态 ,决定程序流程。 3. 命令端口(command port control port):用来存放CPU向接口 发出的各种命令和控制字,以控制接口或设备的动作。
接口电路常用状态位
准备就绪位(Ready): 输入端口,该位为1,表明端口的数据寄存器已准备好数据, 等待CPU来读取,数据取走后,该位清零。 输出端口,该位为1,表明端口的输出数据寄存器中上一个数 据已被外设取走,可以接收CPU的下一个数据了,当新数据到 达后,该位清零。
1. 程序控制方式: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在程序控制下完成 ,又分为无条件传送和条件传送。
1. 无条件传送(同步传送方式):用于对简单外设进行操作,或者外设 是固定的或者已知的场合。程序不必检测外设状态,直接执行输入输 出指令,输出传送立刻进行。所需软硬件较少。图6.4和图6.5.
2. 条件传送(查询式传送):当设备情况比较复杂时,在开始传送前, 必须确认外设处于准备传送数据的状态,才进行数据传送。基本过程 为CPU先执行一条输入指令,从外设状态端口读取它的当前状态,如 果外设未准备好或者处于忙碌状态,程序则反复执行读状态指令,zh 直到外设数据准备好,此时,CPU执行输入/输出指令,从/向外设读 入/写入数据。图6.6和图6.7。图6.8和图6.9。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 每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1. 单向8路数据缓冲器74LS244 2. 双向8路数据缓冲器74LS235
2. 锁存器74LS373
1. 锁存器具有暂存数据的能力,能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数据锁住,然后 在此后的任何时刻在输出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将数据传送出去。
接口电路常用状态位
准备就绪位(Ready): 输入端口,该位为1,表明端口的数据寄存器已准备好数据, 等待CPU来读取,数据取走后,该位清零。 输出端口,该位为1,表明端口的输出数据寄存器中上一个数 据已被外设取走,可以接收CPU的下一个数据了,当新数据到 达后,该位清零。
1. 程序控制方式: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在程序控制下完成 ,又分为无条件传送和条件传送。
1. 无条件传送(同步传送方式):用于对简单外设进行操作,或者外设 是固定的或者已知的场合。程序不必检测外设状态,直接执行输入输 出指令,输出传送立刻进行。所需软硬件较少。图6.4和图6.5.
2. 条件传送(查询式传送):当设备情况比较复杂时,在开始传送前, 必须确认外设处于准备传送数据的状态,才进行数据传送。基本过程 为CPU先执行一条输入指令,从外设状态端口读取它的当前状态,如 果外设未准备好或者处于忙碌状态,程序则反复执行读状态指令,zh 直到外设数据准备好,此时,CPU执行输入/输出指令,从/向外设读 入/写入数据。图6.6和图6.7。图6.8和图6.9。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 每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1. 单向8路数据缓冲器74LS244 2. 双向8路数据缓冲器74LS235
2. 锁存器74LS373
1. 锁存器具有暂存数据的能力,能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数据锁住,然后 在此后的任何时刻在输出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将数据传送出去。
片微机原理及应用课件第6章单片机存储器及系统扩展技术

考虑可维护性和升级性
在系统扩展时,应考虑可维护性和升 级性,方便后续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பைடு நூலகம்5
单片机存储器及系统扩展技术的发展趋势
大容量、高速存储器的发展趋势
大容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存储器的容量不断 增大,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未来 ,大容量存储器将会更加普及,成为 单片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速
单片机存储器及系统扩展技术在智能仪表中的应用
实时数据采集与处
理
智能仪表需要实时采集和处理数 据,单片机存储器和系统扩展技 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远程监控与控制
通过扩展单片机系统,可以实现 智能仪表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 高仪表的智能化水平。
节能控制
利用单片机存储器和系统扩展技 术,可以实现智能仪表的节能控 制,降低能源消耗。
系统扩展的方法与技巧
合理规划扩展空间
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单片机系统 扩展的空间,确保扩展模块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
选择合适的扩展芯片
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扩展芯片, 注意芯片的兼容性、性能和成本等因 素。
优化扩展电路设计
优化扩展电路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 失真等问题。
SRAM(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读写速度快,但价格较高 ,且易失性。
Flash Memory:闪存,具有非易失性、可重复 编程和擦写的特点,常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 。
常用外部存储器接口电路
I2C接口
用于连接EEPROM等低速外部存储器,实现 数据的双向传输。
03
单片机外部存储器
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和特点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 擦写只读存储器,具有非易失性、可编程和可擦 写的特点,常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配置数据。
微机原理第六章存储器-dsh

A0—A10
2KB 2KB (1) (2) …
… CS CS
A11
~
A15 选 三 条
3/8 译 码 器
Y0 Y1 … … Y7
若取A11,A12,A13 进行译码,设 2KB A15A14=00 (8) 地址分配如下:
CS 片1:0000H-07FFH 片2:0800H-0FFFH
片3:1000H-17FFH
学习指导和要求
掌握存储器的分级和存
储器芯片的分类;
掌握内存储器的构成原 理和三种存储器的片选 控制方法,学会存储器 的扩充设计方法;
熟记80486微机的内存配 置,了解该存储器的三 种工作方式:实地址方 式、保护虚地址方式和 虚拟8086方式。
一 存储器概述
•存储器:提供写入和读出数字信息的单元,用于 存放程序和数据,按位存放,以字节为单元读取。
<< DRAM(动态RAM):存储单元电路简单,集成度高,功耗小, 但即使不掉电也会因电容放电而丢失信息,所以需定时刷新。
<< IRAM(组合RAM):附有片上刷新的DRAM,兼有SRAM, DRAM优点。
<< NVRAM(非易失性RAM):实际是由SRAM和E2PROM共 同构成.正常时为SRAM;掉电或电源故障时,立即将SRAM中 的信息保存在E2PROM中,使不丢失。多用于存储系统中的 重要信息保存和掉电保护。
• 6个MOS管组成的RS触发器,信息能够有效保存 • 静态RAM(SRAM)的方框图(以6116《2K*8》为例)
A0—A10
CS OE WE
SRAM
•WE:写允许输入信号 为0,允许写操作
D0—D7 为1,只允许读操作
微机接口第六章存储器PPT文档90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微机接口第六章存储器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T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6章课件

8237A-5 DMA 控制器 8259A 中断控制器 8253-5 计数器/定时器 8255A-5 并行接口 DMA 页寄存器 NMI 屏蔽寄存器 保留 保留
200~20F 2F8~2FF 300~31F 320~32F 387~37F 380~38F 3B0~3BF 3F0~3F7 3F8~3FF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是信息传送的控制技术,是一种采用软、硬 件结合的方法,实现CPU与外设之间协调与匹配,实现二者之间高效、 可靠的信息传递的一门技术。
6.1.1 设置接口电路的目的
一般的输入/输出设备都是机械的或机电相结合的产物,它 们与CPU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以下问题:
(1)端口间接速度不匹配 (2)端口时序不匹配 (3)信息格式不匹配 (4)信息类型不匹配
1)PC/XT机的I/O端口分配
在IBM的PC/XT机中,中断控制、DMA控制、动态RAM刷新、系统配 置识别、键盘代码读取及扬声器发音等都是由可编程I/O接口芯片控 制的。PC/XT机的端口地址译码是采用非完全译码方式,即只考虑了 低10位地址线A0~A9,而没有考虑高6位地址线A10~A15,故其I/O端口 地址范围是0000H~03FFH,总共只有1024个字节端口,并且把前512个 字节端口分配给了主板,后512个字节I/O端口分配给了扩展槽上的常 规外设。PC/XT机的I/O端口分配表见表6-1。
图6-1 一个典型的I/O接口
1.数据缓冲寄存器
数据缓冲寄存器用来保存CPU和外设之间传送的数据(如数字、 字符及某种特定的编码等)。对输入/输出数据起缓冲作用的数据寄 存器称为数据端口。
2.控制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用来存放CPU发往外设的控制命令和其他信息。确定 接口电路的工作方式和功能的控制寄存器称为控制端口。由于现在的 接口芯片大都具有可编程的特点,可通过编程来选择或改变其工作方 式和功能,一个接口芯片就相当于具有多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功能, 使用起来十分灵活、方便。控制寄存器是写寄存器,其内容只能由微 处理器写入,而不能读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译码驱动电路
该电路实际上包含译码器和驱动器两部分。 译码器的功能是实现多选1,即对于某一个输入的 地址码,N个输出线上有唯一一个高电平(或低电 平)与之对应。
常用的地址译码有两种方式,即单译码和双 译码方式。
(1) 单译码方式
单译码方式是一个“N中取1”的译码器,如 图4.4所示。译码器输出驱动N根字线中的一根,每 根字线由M位组成。若某根字线被选中,则对应此 线上的M位信号便同时被读出或写入,经输出缓冲 放大器输出或输入一个M位的字。
接收来自CPU的启动、片选、读/写及清除命 令,经控制电路综合和处理后,产生一组时序信 号来控制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三、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主要技术指标
1. 存储容量(存放二进制信息的总位数) 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每个存储单元的位数
常用单位:MB、GB、TB
其中:1kB=210B
1M=210kB=220B
A0
X0
X
A1(行)W0,0 Nhomakorabea...
A2
地 址
A3 A4
译
码 器
X31
W31,0
W0,31
基本存储电路
W31,31
R/W控制
Y0 … Y31
Y(列)地址译码及I/O控制
A5 A6 A7 A8 A9
图4.5 双译码结构示意图
数据输入 数据输出
单译码方式主要用于容量 小的存储器,双译码方式可大 大减少译码输出选择线的数目, 适用于大容量的存储器。
化的抗干扰能力。
5. 其他指标 体积、重量、功耗(包括维持功耗和
操作功耗)。
6.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一、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
图4.6为6个MOS管组成的双稳态电路。
X地址译码
V3 V5 A
V1
Vcc
V4 B V6
V2
Di V7
I/O
Y地址译码
Di V8
I/O
图6.6 六管静态RAM基本存储电路
地
地
址
址
寄
译
AB
存
码
器
器
MAR
……
存 储 体
读
数
写
据
驱
寄
动
存
DB
M
器
器
MDR
控制逻辑
启动
片选
读/写
图6.3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1. 存储体
基本存储电路是组成存储器的基础和核心, 它用于存放一位二进制信息“0”或“1”。若干 记忆单元(或称基本存储电路)组成一个存储单 元,一个存储单元一般存储一个字节,即存放8位 二进制信息,存储体是存储单元的集合体。
息,容量小,存取速度快。
2. 外存储器( 外存)
功能:存储当前不参加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特点:CPU不能直接访问,配备专门设 备才能进行交换信息,容量大, 存取速度慢。
目前,存储器使用的存储介质有半导体器件 ,磁性材料,光盘等。一般把半导体存储器芯片 作为内存。由于半导体存储器具有存取速度快、 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应用方便等优点, 在此我们只讨论半导体存储器。
图 中 V1V2 是 工 作 管 , V3V4 是 负 载 管 , V5V6 是控制管, V7V8 也 是 控 制 管,它们为同 一列线上的存 储单元共用。
特点:
(1) 不需要刷新,简化外围电路。 (2) 内部管子较多,功耗大,集成度低。
典型的静态RAM芯片
不同的静态RAM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不同容量 时其存储体的矩阵排列结构不同。典型的静态RAM芯片如 Intel 6116 ( 2K×8 位 ) , 6264 ( 8K×8 位 ) , 62128 (16K×8位)和62256(32K×8位)等。
双极型
读写存储器
半
RAM
导
体
MOS
静态随机SRAM 动态随机DRAM
存
储 器
只读存储器 ROM
掩膜ROM
一次性编程 PROM
紫外光擦除 UREPROM
可编程ROM
可擦除
EPROM
电擦除
EEPROM
图6.2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
二、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
半导体存储器由地址寄存器,译码电路、存储体、 读/写控制电路、数据寄存器、控制逻辑等6个部分组成。
记忆单元是一种能表示二进制“ 0 ”和 “1”的状态并具有记忆功能的物理器件,如 电容、双稳态电路等。一个记忆单元能够存储 二进制的一位。由若干记忆单元组成一个存储 单元、一个存储单元能存储一个字,字有4位 、8位、16位等称之为字长,字长为8时,称一 个字节。
实际上存储系统是快慢搭配,具有层次结构的 ,如图6.1所示。
CPU 寄存器
速度快 容量小
内部Cache
外部Cache
主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
大容量辅助存储器
速度慢 容量大
图6.1 微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存储器操作:
读操作,非破坏性。 写操作,破坏性。
存储器的职能:
信息交换中心。 数据仓库。
一、存储器分类
1. 内存储器(内存或主存)
功能:存储当前运行所需的程序和数据。 特点:CPU可以直接访问并与其交换信
1GB=210MB=230B 1TB=210GB=240B
2. 存取时间
存取时间又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指启 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需的时 间 tA。 3. 存取周期
存取周期是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 器 操 作 所 需 的 最 小 的 时 间 间 隔 TC , 一 般 TC≥tA 。
4. 可靠性 可靠性指存储器对电磁场及温度等变
p个输入
Ap-1
Ap-2
A1
A0
…
N 取1 译码器
D0
Wn-1
… W1 W0
…
M D1 位 位 线
DM-1
…
基本存储电路
输
出
选中的字线
缓
输出M位
冲
放
大
器
N根字线 N=2p 个地址
图4.4 单译码寻址示意图
(2) 双译码方式
双译码方式采用的是两级译码电路。当字选 择线的根数N很大时,N=2p中的p必然也大,这时 可将p分成两部分,如:N=2p=2q+r=2q×2r=X×Y, 这样便将对N的译码分别由X译码和Y译码两部分 完成。
微机接口第六章存储器
本章内容
• 存储器概述 •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 半导体存储器 •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学习目的
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外部特性 掌握微机中存储系统的结构 学会利用现有的存储器芯片构成所
需内存系统。
6.1 存储器概述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具有记忆功能 的部件,它是由大量的记忆单元(或称基本 的存储电路)组成的, 用来存放用二进制数 表示的程序和数据。
3. 地址寄存器
用于存放CPU访问存储单元的地址,经译码 驱动后指向相应的存储单元。
4. 读/写电路
包括读出放大器、写入电路和读/写控制电路, 用以完成对被选中单元中各位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5. 数据寄存器
用于暂时存放从存储单元读出的数据,或从 CPU或I/O端口送出的要写入存储器的数据。
6. 控制逻辑
该电路实际上包含译码器和驱动器两部分。 译码器的功能是实现多选1,即对于某一个输入的 地址码,N个输出线上有唯一一个高电平(或低电 平)与之对应。
常用的地址译码有两种方式,即单译码和双 译码方式。
(1) 单译码方式
单译码方式是一个“N中取1”的译码器,如 图4.4所示。译码器输出驱动N根字线中的一根,每 根字线由M位组成。若某根字线被选中,则对应此 线上的M位信号便同时被读出或写入,经输出缓冲 放大器输出或输入一个M位的字。
接收来自CPU的启动、片选、读/写及清除命 令,经控制电路综合和处理后,产生一组时序信 号来控制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三、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主要技术指标
1. 存储容量(存放二进制信息的总位数) 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每个存储单元的位数
常用单位:MB、GB、TB
其中:1kB=210B
1M=210kB=220B
A0
X0
X
A1(行)W0,0 Nhomakorabea...
A2
地 址
A3 A4
译
码 器
X31
W31,0
W0,31
基本存储电路
W31,31
R/W控制
Y0 … Y31
Y(列)地址译码及I/O控制
A5 A6 A7 A8 A9
图4.5 双译码结构示意图
数据输入 数据输出
单译码方式主要用于容量 小的存储器,双译码方式可大 大减少译码输出选择线的数目, 适用于大容量的存储器。
化的抗干扰能力。
5. 其他指标 体积、重量、功耗(包括维持功耗和
操作功耗)。
6.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一、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
图4.6为6个MOS管组成的双稳态电路。
X地址译码
V3 V5 A
V1
Vcc
V4 B V6
V2
Di V7
I/O
Y地址译码
Di V8
I/O
图6.6 六管静态RAM基本存储电路
地
地
址
址
寄
译
AB
存
码
器
器
MAR
……
存 储 体
读
数
写
据
驱
寄
动
存
DB
M
器
器
MDR
控制逻辑
启动
片选
读/写
图6.3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1. 存储体
基本存储电路是组成存储器的基础和核心, 它用于存放一位二进制信息“0”或“1”。若干 记忆单元(或称基本存储电路)组成一个存储单 元,一个存储单元一般存储一个字节,即存放8位 二进制信息,存储体是存储单元的集合体。
息,容量小,存取速度快。
2. 外存储器( 外存)
功能:存储当前不参加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特点:CPU不能直接访问,配备专门设 备才能进行交换信息,容量大, 存取速度慢。
目前,存储器使用的存储介质有半导体器件 ,磁性材料,光盘等。一般把半导体存储器芯片 作为内存。由于半导体存储器具有存取速度快、 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应用方便等优点, 在此我们只讨论半导体存储器。
图 中 V1V2 是 工 作 管 , V3V4 是 负 载 管 , V5V6 是控制管, V7V8 也 是 控 制 管,它们为同 一列线上的存 储单元共用。
特点:
(1) 不需要刷新,简化外围电路。 (2) 内部管子较多,功耗大,集成度低。
典型的静态RAM芯片
不同的静态RAM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不同容量 时其存储体的矩阵排列结构不同。典型的静态RAM芯片如 Intel 6116 ( 2K×8 位 ) , 6264 ( 8K×8 位 ) , 62128 (16K×8位)和62256(32K×8位)等。
双极型
读写存储器
半
RAM
导
体
MOS
静态随机SRAM 动态随机DRAM
存
储 器
只读存储器 ROM
掩膜ROM
一次性编程 PROM
紫外光擦除 UREPROM
可编程ROM
可擦除
EPROM
电擦除
EEPROM
图6.2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
二、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
半导体存储器由地址寄存器,译码电路、存储体、 读/写控制电路、数据寄存器、控制逻辑等6个部分组成。
记忆单元是一种能表示二进制“ 0 ”和 “1”的状态并具有记忆功能的物理器件,如 电容、双稳态电路等。一个记忆单元能够存储 二进制的一位。由若干记忆单元组成一个存储 单元、一个存储单元能存储一个字,字有4位 、8位、16位等称之为字长,字长为8时,称一 个字节。
实际上存储系统是快慢搭配,具有层次结构的 ,如图6.1所示。
CPU 寄存器
速度快 容量小
内部Cache
外部Cache
主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
大容量辅助存储器
速度慢 容量大
图6.1 微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存储器操作:
读操作,非破坏性。 写操作,破坏性。
存储器的职能:
信息交换中心。 数据仓库。
一、存储器分类
1. 内存储器(内存或主存)
功能:存储当前运行所需的程序和数据。 特点:CPU可以直接访问并与其交换信
1GB=210MB=230B 1TB=210GB=240B
2. 存取时间
存取时间又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指启 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需的时 间 tA。 3. 存取周期
存取周期是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 器 操 作 所 需 的 最 小 的 时 间 间 隔 TC , 一 般 TC≥tA 。
4. 可靠性 可靠性指存储器对电磁场及温度等变
p个输入
Ap-1
Ap-2
A1
A0
…
N 取1 译码器
D0
Wn-1
… W1 W0
…
M D1 位 位 线
DM-1
…
基本存储电路
输
出
选中的字线
缓
输出M位
冲
放
大
器
N根字线 N=2p 个地址
图4.4 单译码寻址示意图
(2) 双译码方式
双译码方式采用的是两级译码电路。当字选 择线的根数N很大时,N=2p中的p必然也大,这时 可将p分成两部分,如:N=2p=2q+r=2q×2r=X×Y, 这样便将对N的译码分别由X译码和Y译码两部分 完成。
微机接口第六章存储器
本章内容
• 存储器概述 •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 半导体存储器 •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学习目的
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外部特性 掌握微机中存储系统的结构 学会利用现有的存储器芯片构成所
需内存系统。
6.1 存储器概述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具有记忆功能 的部件,它是由大量的记忆单元(或称基本 的存储电路)组成的, 用来存放用二进制数 表示的程序和数据。
3. 地址寄存器
用于存放CPU访问存储单元的地址,经译码 驱动后指向相应的存储单元。
4. 读/写电路
包括读出放大器、写入电路和读/写控制电路, 用以完成对被选中单元中各位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5. 数据寄存器
用于暂时存放从存储单元读出的数据,或从 CPU或I/O端口送出的要写入存储器的数据。
6. 控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