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陈鹏(201044014)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班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摘要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物资和能源,因此食品的质量、营养、安全性和可接受性是食品企业、政府、消费者和食品科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食品的外观还是口感都有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给一些不法商贩有可乘之机,他们不注重质量只注重食物的外表,最终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本文就食品中的酸度与食品腐败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对食品中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

关键词食品营养食品安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引言

复杂体系的各物质含量的分析的快速分析是现今化学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而现今食品检工对食品中酸度的测定研究仍然没有停下脚步,而且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由于现在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隐患,食品的酸败变质是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元凶,虽然化学分析在检测食品中酸度中显得复杂,而且效率较低,但因其简便易操作性的特点在食品酸度检测中仍然占很大比重。而测定食品中总酸度的意义在于:

○1有机酸影响食品德色香味及其稳定性如叶绿素、脱镁叶绿素等;水果蔬菜----酸度不同,香气不同;低酸----微生物抗热性下降,抑制生长;有机酸----使铁、锡罐被腐蚀;----可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2有机酸的种类与含量是食品质

量的重要指标;发酵制品----若甲酸积累,则细菌性酸败;水果发酵制品----若有0.1%以上的HAC,则腐败;鲜牛乳----若含0.2以上的酸(乳酸计),则不新鲜;鲜肉----正常pH在5.7—6.2,若pH>6.7则为变质肉;○3利用有机酸与糖含量比可知果蔬的成熟度糖酸比随成熟度增加而增加。

以下各表中分别列举出部分食品的有机酸种类、含量及pH。【1】

果蔬中主要有机酸种类

笋乙二酸、酒石酸、乳酸、

甘薯乙二酸

柠檬酸

芦笋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蓼甲酸、乙酸、戊酸

果蔬中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

部分食品的pH

因很多食品中含有有机酸或少量无机酸而成酸味,酸度对食品和饮料、酒类以及发酵产品有着重要作用,是一类重要的分析项目。本文将对食品中酸的含量分析进行说明。

1.粮食中酸度的分析【2】(水浸法)

(1).原理

用水浸出试样中的水溶性酸性物质,用碱液滴定至终点计算酸度。

(2).仪器和用具

○1锥形瓶(100mL,250mL)

○2量筒(250mL)

○3漏斗和漏斗架

○4天平(分度值,0.01g)

○5移液管(10mL,20mL)

○6滴定管等

(3).试剂

○1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0.01mol/L)

○2甲苯

○3氯仿

○4酚酞乙醇溶液(0.01g/mL)

○5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将水加热煮沸15min,逐出二氧化碳)

滤纸等

(4).操作方法

称取粉末试样15g(磨粉通过40目筛,磨后立即测定),倒入250mL锥形瓶中,加水150mL(先用少量水调和试样呈稀糊状,再将水全部加入),滴入甲苯和氯仿各5滴,摇匀后加塞,在室温下放置2h,每隔15min摇动一次,到时用干燥滤纸过滤,用移液管吸取滤液10mL,注入100mL锥形瓶中,再加入20mL蒸馏水和酚酞指示剂3滴,用0.01mol/L碱液滴定至微红色30s内不消失为止。记下所消耗的碱液体积(V)。

(5).计算结果

酸度计算

X=(V1-V0)×(c/0.01)×(V2/V3)×(10/m)

式中:X---酸度(即中和10g试样所需0.01mol/L碱液的体积),mL;

V1---试样滤液消耗的碱液体积,mL;

V0---空白试验消耗的碱液体积;

V2---浸泡试样加水体积,mL:

V3---用于滴定的滤液体积,mL;

c---碱液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双实验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0.5mL碱液,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后2位。

2.其他食品中可滴定酸度的测定【3】

(1).原理

可滴定酸度反应的是食品中总有机酸的含量。有机酸是弱酸,在食品体系中完全解离的比例很低,不超过总量的3%,解离部分产生H+和对应的共轭碱,随着H+的消耗,未解离部分可继续解离,直至完全解离,因此可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常用下式表示:

RCOOH RCOO —

+ H +

H

+

+OH

H 2O

(2).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终点可用pH 计直接测定,但使用酸碱指示剂更方便。上述反应生成的强碱弱酸盐使反应终点呈现弱碱性,故常选用pH 变色范围在碱性范围的酚酞指示剂(pH 变色范围为8.0—9.6,以8.2时变色明显),使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样品有机酸,当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s 不变色时为滴定终点。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机酸在酚酞的变色范围内没有缓冲作用,但磷酸(常在软饮料中作为酸味剂)和碳酸(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在此pH 范围内却具有缓冲作用。因此,在滴定这些酸时,通常选用电位分析。对于含碳酸的样品,可先煮沸样品去除二氧化碳的干扰,然后再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剩余的酸。 (3).标准碱液的制备和标定

NaOH 溶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二氧化碳而生成碳酸钠,影响碱工作浓度,并且生成的碳酸钠具有缓冲作用,不利于终点的正确判断。因此,制备NaOH 标准液时必须使用去除CO 2的蒸馏水。CO 2的去除方法有:临用前,先把蒸馏水煮沸20min ,然后迅速冷却;也可使用经净化器脱出CO 2高纯水。此外,已标定的标准NaOH 溶液长期放置后会重新吸收空气中的CO 2,可用苏打石灰水(20%NaOH ,65%CaO ,15%H 2O )去除或用烧碱石棉(含NaOH 的石棉)吸附CO 2。

用碱液滴定样品有机酸,必须预先标定碱液。一般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基准物进行标定。准确称取0.6g 于现在120o C 恒温干燥至恒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精确至0.0001g ,用新蒸馏过的蒸馏水50mL 溶解,加两三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保持30s 不褪色。同时做空白试验,按下式计算NaOH 的浓度:

式中:c NaOH ——代标定NaOH 浓

2

.204)(1000

21?-?=

V V m c NaOH

度,mol/L;

m——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g;

V1——标定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试验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204.2——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g/mol。

(4).操作步骤

Ⅰ.样液的制备

○1.固体样品、干鲜果蔬、蜜饯及罐头样品:将样品用粉碎机或高速组织捣碎机捣碎并混和均匀。取适量样品(按其总酸含量而定),用150mL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果蔬干品需加8—9倍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将其移入250mL容量瓶中,在75—80o C的水浴上加热0.5h(果脯类沸水浴加热1h),冷却后定容,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2.含CO2的饮料、酒类:将样品置于100o C水浴加热30min,以除去CO2,冷却后备用。

○3.调味品及不含CO2的饮料、酒类:将样品混匀后直接取样,必要时加适量水稀释,若样品浑浊,则需过滤。

○4.咖啡样品:将样品粉碎通过40目筛,取10g粉碎的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750mL80%乙醇,加塞放置16h,并不时摇动,过滤。

○5.固体饮料:称取5—10g样品,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无CO2蒸馏水,研磨成糊状,用无CO2蒸馏水移入25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过滤。

Ⅱ.测定

准确吸取上法制备滤液500mL,加酚酞指示剂三四滴,用0.1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保持30s不褪色,记录消耗NaOH标液的体积,按照公式计算可滴定酸度浓度:

100%1

????=V V m K V c o

)总酸度(

式中:c--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滴定消耗NaOH 标准溶液体积,mL ; m --样品质量或体积,g 或者mL ; V 0--样品稀释液总体积;

V 1--滴定时吸取的样液体积,mL ;

K --换算成主要算的系数,即1mmol 氢氧化钠相当于主要酸的克数。 总酸度以食品中的含量最高的有机酸表示,换算系数K 值可参见下表:

常见食品的换算系数K

(5).注意事项

1.样品浸渍、稀释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CO 2。因为CO 2溶于水会生成酸性的H 2CO 3,影响滴定终点酚酞颜色变化。

2.样品浸渍、稀释的用水量应根据用品中总酸含量来选择,为使误差不超过允许范围,一般要求滴定时消耗的0.1mol/LNaOH 溶液不得少于5mL ,最好为10—15mL 。 ○

3.若样液有颜色(如带色果汁等),则在滴定前用适量不含CO 2的蒸馏水稀释或

采用实验滴定法,即对有色样液,用适量无CO2蒸馏水稀释,并按100mL样液加入0.3mL酚酞比例加入酚酞指示剂,用标准NaOH滴定接近终点时,取此溶液2—3mL,移入盛有20mL无CO2蒸馏水中(此时,样液颜色相当浅,易观察酚酞的颜色),若实验表明还没有达到终点时,将特别稀释的样液倒回原样液中,继续滴定直至终点出现为止。用这种在小烧杯中特别稀释的办法能观察几滴0.1mol/LNaOH溶液所产生的酚酞颜色差别。若样液颜色过深或浑浊,则宜用电位滴定法。

3.有效酸(pH)的测定

在食品酸度测定中,有效酸度(pH)的测定往往比测定总酸度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它表示食品介质的酸碱性。食品的可滴定酸度与pH并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受有机酸的种类、含量以及食品内的缓冲体系的影响。

pH的测定方法有电位法(pH计法)、比色法和电化学法。其中电位法准确度较高,操作简便,不受试样本身颜色的影响,普遍应用于食品行业。

(1).pH计测定原理

pH计系统最主要的三部分是:○1复合电极,即将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做成一只电极;○2在高阻状态下能够测量微小的电动势变化电位计或放大器;○3待测样品。

将复合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形成一个原电池,其电动势的大小与溶液的氢离子活度呈线性关系:

E= EΘ—0.0591pH(25o C)

式中:E——测量电极电势;

EΘ——标准电极电势,在标准的温度、离子浓度和电极条件下,等于各个电极电动势之和,为常数。

在25o C时,每相差一个pH单位就产生59.1mV的电池电动势,利用酸度计测量电级电动势并直接以pH表示,故可从酸度计上读出样品溶液的pH。需要注意的是,

只有在25o C温度下,上述的电位差与pH的关系才成立,随着温度的改变,pH读数会发生变化。

(2).试剂

○1pH=3.99标准缓冲溶液(20o C):准确称取经115 o C±5 o C烘干2—3h的优级纯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10.12g溶于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

○2pH=6.878标准缓冲溶液(20 o C):准确称取在115 o C±5 o C烘干2—3h的磷酸二氢钾(KH2PO4)3.387g和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3.533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

○3pH=9.227标准缓冲溶液(20 o C):准确称取硼砂(Na2B4O7·10H2O)3.80g,溶于除去二氧化碳的水中,并稀释至1000mL,摇匀。

(3).操作步骤

Ⅰ.样品制备

○1一般液体样品摇匀后可直接取样品测定。

○2含CO2的液体样品除去CO2后再测定,去除CO2的方法同总酸。

○3果蔬样品:榨汁后,取汁液直接测pH。果蔬干制品:取适量样品加数倍无CO2水,于水浴上加热30min,捣碎,过滤,取滤液测定。

○4肉类制品:称取10g以除去油脂并捣碎的样品,加入100mL无CO2蒸馏水,浸泡15min,随时摇动,取滤液测定。

Ⅱ.仪器校正

先将pH计的电极接好,接通电源,调节补偿温度旋钮后,将电极浸入缓冲溶液中,然后按下读数开关,调节点位调节器使指针调在缓冲溶液的pH上。放开读数开关,指针应指在7,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以上。

Ⅲ.测定

先用标准pH溶液进行校正,然后将电极用水冲洗,用滤纸轻轻吸干,然后进行样品测定。pH可直接从表头上读出。样品测定完毕后,将复合电极取下将电极护帽套上放好,帽内应放少量补充液,以保持电极球的湿润。

(4).注意事项

○1制备好的样品不宜久存,应立即测定。

○2pH计经标准pH缓冲溶液校正后,不能在移动校正旋钮。

○3本方法适用于各种饮料、果蔬及其制品,以及肉、蛋类等食品中pH的测定。测定值可准确到0.01pH单位。

展望:化学分析作为最基本的分析在食品质量安全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虽然没有先进的仪器分析那样迅速,敏捷,但是作为各种化学物质分析的基础依然显示着它那无穷的魅力,释放它那耀眼的光茫。化学分析在食品检测中虽然有它那不足之处,但取其所长可以看出,化学分析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对食品进行分析检测,不受能源条件限制,可就地取材就地检验。而且化学分析应用领域广泛,在考古,勘探等都有相应的应用。因而化学分析在食品上的应用不会被仪器分析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张水华.2007.食品分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巢国强.2005.食品质量检验—粮油及制品类.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3】谢笔钧何慧.食品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

化学分析中的质量控制管理

化学分析中的质量控制管理 发表时间:2018-10-11T16:52:10.9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作者:金思娇[导读] 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提高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金思娇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13 摘要: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提高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同时还提高了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做好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对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相关概述,分析了化学分析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化学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关键词:化学分析;检验质量;质量控制引言 化学分析是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良好的分析质量控制管理,对分析过程的安全性、分析结构的科学性、可靠性十分重要,必须积极加以把握。现实操作中,影响化学分析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分析人员、分析技术、分析仪器、试剂材料管理、分析环境等分析有关的各项因素都会对分析效果造成影响,应加强相应管理。 一、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概述 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的数据一定要有代表性。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样本数据一定要是真实有效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检验的质量,进而提升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还可以起到优化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的效果,并可以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二、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数据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数据是否具有真实性是由检测人员进行判断的,同时,实验室中的某些检验仪器和检验设备也会影响整个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技术的可靠性,及其灵敏度。三、化学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数据的还要具有可行性。是指在整个检验的过程中,检验结果和过程都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检验规定和检验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化学分析检验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 二、化学分析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水平有关,应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浓度水平的样品进行分析方法精密度的检查,通过不同浓度样品的测试,进行对比分析才能让数据更精准,材料的特性才能更好的体现。 2、精密度会因测定实验条件的改变而变动,最好将组成固定样品分为若干批分散在适当长的时期内进行分析,检查精密度。 3、要有足够的测定次数,足够的次数是对误操作或者特例性的一种排除,尽量消除因误操作或者试验中的特异性带来的误差,让试验结果更准确。 4、以分析标准溶液的办法了解方法精密度,与分析实际样品的精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5、准确度高的数据必须具有高的精密度,精密度高的数据不一定准确度高。用不同分析方法测定同一样品时,所得出结果的吻合程度。使用不同标准分析方法测定标准样品得出的数据应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分析结果应相互可比。要求每个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分析结果应达到相关项目之间的数据可比。相同项目在没有特殊情况时,历年同期的数据也是可比的。在此基础上,还应通过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与溯源,以实现国际间、行业间的数据一致、可比,以及大的环境区域之间、不同时间之间分析数据的可比。 三、化学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分析仪器设备管理 化学仪器设备是化学分析的重要载体,对分析效率和分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化学分析应采用合格的仪器设备,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通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并对仪器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进行检验,采用匹配的分析仪器设备,坚决弃用过期的、质量有问题的、破损的仪器设备,化学分析之前一定要做好仪器设备的检验工作,保障分析过程的安全性。应加强化学分析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所有仪器的基本资料应登记在册、定时保养、维护、检修,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更换和更新存在质量问题的、老旧的仪器设备,保障仪器设备的性能。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检定、校验、调试等工作,并保障仪器保管的规范、合理,通风条件、温度、湿度、光源等各方面的细节设定要符合仪器保管的要求等。 2、对化学分析相关材料的控制 在化学分析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对化学分析工作所使用的相关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在实际情况中,化学分析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是试剂,而试剂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化学分析的质量与准确性,因此在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就需要重视起对化学试剂的质量控制工作。对于化学分析材料的控制主要从以下角度出发。首先,需要在采购过程中要向具备标准要求的生产资质的厂家来进行采购工作,从源头上来把控试剂的质量,避免不合格材料的使用。其次,对于各项原材料需要进行严格的抽查检验,保证各个材料的质量能够符合化学分析的标准。最后,对于各项原材料要做好存放管理,保证存放环境通风干燥,避免材料出现受潮的情况。针对上述要求,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化学试剂的质量控制工作中要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对于化学试剂的相关使用标准要有十分明确清楚的认识,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保证化学分析的有序进行。 3、加强分析环境的管理 良好的分析环境对提高分析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分析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化学分析时,要保证分析实验室的卫生高度整洁、有序,相关防护措施已全部开启,室内的通风环境良好,不会造成有毒气体侵害分析人员的身体,或因明火的使用造成爆炸、自燃等危险性事件。实验室内应严格杀菌、防尘,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室内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实验室制服、手套、鞋套等,进行消毒杀菌,或穿戴无菌服,非实验室内部人员不允许进入,尤其是需要进行保密分析和研究的项目,这项更要严格注意。实验室内的所有物品应建立摆放和存储规格,什么区域摆放什么产品应标明或做好备注,不能一起摆放的、或者靠近摆放或相互影响的仪器、设备、试剂、材料等要分开摆放和存储等。 4、对化学分析技术的控制

化学分析中检出限 定量限 报告限及其确定方法

1.目的 规范公司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使用化学分析方法的进行检测所出具报告书中的检出限、定量限、报告限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 2.范围 所有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的相关科室。 3. 内容 3.1检出限 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测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可分为测量方法检出限和仪器检出限。两种检出限相互关联,但不相等。 3.1.1方法检出限 方法检出限(D. L)指在通过某一完整分析方法全部测定过程后(包括样品预处理过程),待测物质产生的信号能以99%置信度区别于空白样品而被测定出来的最低浓度。方法检出限按照以下方法确定: 测定20个空白样品,计算空白信号的标准偏差Sσ。 D. L = KSσ/a 式中: Sσ—空白多次测得信号的标准偏差; a—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 。 取K = 3,计算检出限D. L 3.1.2仪器检出限 仪器检出限指分析仪器能够检测的被分析物的最低量或最低浓度,这个浓度或量与 特定的仪器能够从背景噪音中辨别的最小响应信号相对应。仪器检出限与方法检出限的 区别在于仪器检出限不考虑任何样品制备步骤的影响,一般以溶剂空白测定检出限,因此,仪器检出限值总是比方法检出限低。

仪器检出限反映的是仪器本身的检出能力。其确定方法为:采用纯水,在一定时间内测定12次以上,以3倍标准偏差对应的含量或浓度表示。 3.2定量限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定量限体现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定量检测能力。定量限的两端称为定量下限和定量上限。 3.2.1 定量下限 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定量下限。 定量下限反映出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低浓度水平待测物质的极限可能性。在没有(或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他受精密度要求的限制(精密度通常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越高,测定下限高于检出限越多。 一般情况下以3.3倍方法检出限的浓度作为定量下限浓度,其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或等于10%。 3.2.2定量上限 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定量上限。对没有(或消除了)系统误差的特定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不同,定量上限也将不同。一般情况下定量上限指工作曲线在高浓度开始弯曲时所对应的浓度值,即直线范围的上限值。 3.2.3最佳测定范围(也称有效测定范围)。 最佳测定范围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定量下限至定量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在此范围内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 3.3报告限 样品中待测物质被报告为绝对数值的最低值称为报告限。报告限可以是的定量下限,也可以为样品检出限。报告限不得低于对应的最低校准水平,即定量下限和样品检出限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第7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物理检测的几种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次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物理检测法的意义,掌握相对密度法、折光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具体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相对密度?测定方法有哪些?测定意义? 2. 折光法测定原理,仪器,方法。 难点: 折光法测定原理 四、主要参考资料 1、穆华荣、于淑萍主编,食品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周光理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杨月欣主编,实用食物营养成分分心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曲祖乙、刘靖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五、教学过程 1、学时分配:2学时 2、辅导手段:自习辅导、习题辅导 3、教学办法:课堂讨论、讲授 4、板书设计: 5、教学内容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第一节概述 根据食品的物理常数与食品的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的方法称为物理检验法。物理检验法是食品分析及食品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第二节物理检测的几种方法

一、相对密度法 1、定义 (1)密度 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 体积的质量。[g/cm 3 ] (2)相对密度 d ——某一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水的质量之比。 密度与相对密度的关系 记作 ,无因次量;常用 、 表示。 3、 测定相对密度的意义: (1)正常的液态食品,其相对密度都在一定的范围内。 例如: 全脂牛奶为 1.028~1.032 植物油(压榨法)为0.9090~0.9295 当由于掺杂、变质等原因引起其组织成分发生异常变化时,均可导致其 相对密度发生变化。但是,即使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能确保食品无质量问题,必须配合其他理化分析,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 (2)测定出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以后,通过查表可求出其固形物的含量。 (补充:在食品分析中,常常需要测定产品的比重,如酱油等产品,有些原料也要测定比重,又如,乳品厂在原料验收时要测牛奶的比重。通过比重的测定,了解产品及原料质量如何。比重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指标,根据比重大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品品质的纯度、搀假情况;还比如牛奶比重的测定,可检出牛奶是否脱脂、是否掺水等;还有油脂的比重测定,了解油脂是否酸败,因为油脂酸败后比重比没有酸败的高。对于番茄制品等,在一些罐头手册上以制成比重与固形物关系表,根据比重即可查出固形物的含量。 何谓比重,比重是指在某一温度下某物质与同容积在某一温度下蒸馏水重量之比。 现在我国标准规定比重为物质在20℃时的重量与同体积20℃或4℃水的重量之比。 12t d t 温度下物质的密度温度下同体积水的密度 1 2 t t d 20 4d 2020d

食品检验方法

食品检验方法(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编写和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编写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 1.4 标准化工作导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 GB 3102.8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3 检验方法的一般要求 3.1称取:系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如“称取2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0.1g;“称取20.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0.01g。 3.2 准确称取:系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士0.0001g。 3.3 恒量: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3.4 量取:系指用量筒或量杯取液体物质的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3.5 吸取:系指用移液管、刻度吸量管取液体物质的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3.6 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系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4 检验方法的选择 4.1 标准方法如有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可根据所具备的条件选择使用,以第一法为仲裁方法。 4.2 标准方法中根据适用范围设几个并列方法时,要依据适用范围选择适宜的方法。 5 试剂的要求及其溶液浓度的基本表示方法 5.1 检验方法中所使用的水,未注明其他要求时,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未指明溶液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5.2 检验方法中未指明具体浓度的硫酸、硝酸、盐酸、氨水时,均指市售试剂规格的浓度(见附录C)。 5.3 液体的滴:系指蒸馏水自标准滴管流下的一滴的量,在20℃时20滴相当于1.0mL。 5.4 配制溶液的要求 5.4.1 配制溶液时所使用的试剂和溶剂的纯度应符合分析项目的要求。 5.4.2 一般试剂用硬质玻璃瓶存放,碱液和金属溶液用聚乙烯瓶存放,需避光试剂贮于棕色瓶中。 5.5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5.5.1 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表示(见附录B)。 5.5.2 几种固体试剂的混合质量份数或液体试剂的混合体积份数可表示为(1+1)、(4+2+1)等。 5.5.3 如果溶液的浓度是以质量比或体积比为基础给出,则可用下列方式分别表示为百分数:%(m/m)或%(V/V)。 5.5.4 溶液浓度以质量、容量单位表示,可表示为克每升或以其适当分倍数表示(g/L或mg/mL等)。 5.5.5 如果溶液由另一种特定溶液稀释配制,应按照下列惯例表示: “稀释V1→V2”表示,将体积为V1的特定溶液以某种方式稀释,最终混合物的总体积为V2;

化学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化学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化学技术领域的相关建设已经有了一 定的成绩,初步建立起了完善先进的现代化学体系。而在化学实验与化学应用中,化学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对化学实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因此,为 了实现化学实验以及化学技术应用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就需要严格保证化学分析 过程的准确与效率。通过对化学分析环节的有效质量控制,来提高化学分析各个 环节的准确性,保证化学分析的结果能够与实际情况相一致,从而适应实验与应 用的需要。接下来,本文将从化学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入手来进行 具体的行文阐述。 关键词:化学分析;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引言 化学分析是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良好的分析质量控制管理,对分 析过程的安全性、分析结构的科学性、可靠性十分重要,必须积极加以把握。现 实操作中,影响化学分析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分析人员、分析技术、 分析仪器、试剂材料管理、分析环境等分析有关的各项因素都会对分析效果造成 影响,应加强相应管理。 1化学分析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首先,化学分析是化学实验进行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情况中,化学实验的进 行需要基于各种各样的分析结果,这是保证化学实验结果准确且全面的重要保证,因此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水平来保证化学分析的质量是保证化学实验质量的要求。其次,化学分析质量控制工作也是促进我国化学领域不断进步的基础。化学是一 门十分严谨的学科,一点的化学分析错误很可能会造成整个化学技术、理论发展 方向的重大错误偏差,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化学领域的不断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 重视化学分析工作的质量控制。 2化学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2.1加强分析人员的管理 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分析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化学分析人员必须具有 高度的专业分析知识和能力、丰富的化学分析经验、经过专业训练的持证上岗人员。化学分析人员要保证无色弱、色盲、嗅觉失灵等方面的疾病,化学分析各个 环节的相应人员,不管样品登记与管理、实验分析、实验校验、仪器保养和维护等,应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在岗定期教育、考核,不定期的进修,提高整个实 验室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化学分析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2提高分析技术 分析技术的高低对分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化学分析经常要面对多种多样的 材料,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分析技术对分析结果十分重要。化学分析时,应优 先选用国家标准,依次是行业标准、本公司、企业自己的标准,特殊需要采用国 际标准的要采用国际标准进行分析;任何标准随着时间的增加都会进行一定的修 订或变更,要及时跟进,采用最新版本;强制性标准时,相应的条款也要按强制 性标准执行;如果分析采用的是推荐性标准,要采用公认选定的分析方法;客户 委托的化学分析,如果涉及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制造商标准的情况下,要 遵循“来样负责”原则,优先采用顾客指定的方法。化学分析时,一定要有严格、 准确书写的验证报告,有时甚至还要有分析方法不确定的评定报告。具体分析时,化学分析应按相关的管理条例,或者管理方法,采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正确的操

物理检验法讲解

第 5 次课

4、计算 5、 注意事项 (1)水及样品必须装满密度瓶,瓶内不得有气泡。 (2)不得用手直接接触密度瓶球部,应带隔热手套取拿瓶颈或用工具夹取。 (3)水浴中的水必须清洁无油污 (4)天平室温度不得高于20℃ (二)密度计法 1、仪器类型 10分钟 配合图片 20分钟 d 20 20 102m m m m --= 普通密度计 附有温度计的糖锤度计 d 204 d 2020 = ×0.99823

锤度密度计 波美密度计 (1)普通密度计 刻度标准温度:20℃ 类型轻表刻度值小于1的(0.700~1.000), 测量比水轻的液体 重表刻度值大于1的(1.000~2.000),测量比水重的液体

(2)锤度计 锤度计是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的密度计。 刻度方法:以20℃为标准温度,蔗糖溶液质量百分浓度为刻度,以符号oBx表示。 常用类型:0~6 oBx ,5~11 oBx ,10~16 oBx ,15~21 oBx等读数校正:若测定温度不在标准温度(20℃),应进行温度校正,校正方法如下: 当T >20℃刻度读数+校正值 当T <20℃刻度读数-校正值 附有温度计的糖锤度计

锤度密度计 2、密度计测定方法 均匀待测样——量筒——水平读取液面与刻度相交处的刻度数 密度计 第二节折光法 折光法:通过测量物质的折光率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一、折射率的测定意义 二、常用折光仪 1、阿贝折光计 (1)测定数据 折射率 糖液浓度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使用方法 用蒸馏水或标准玻璃块校正仪器→样品测定 (3)读数温度校正当T >20℃刻度读数+校正值 当T <20℃刻度读数-校正值 第三节旋光法

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

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9-09-19T14:08:48.92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2期作者:王天林 [导读] 现阶段我国的化学技术在迅速的发展,化学技术的应用跟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优化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保障相关实验项目的最终效果,本文主要围绕化学分析的相关概念、目前我国化学分析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化学分析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从而为化学领域提供的一定的理论参考,促进我国化学应用行业的不断发展。 王天林 东莞汉莎产品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化学技术在迅速的发展,化学技术的应用跟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优化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保障相关实验项目的最终效果,本文主要围绕化学分析的相关概念、目前我国化学分析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化学分析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从而为化学领域提供的一定的理论参考,促进我国化学应用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化学分析;质量控制;现状;途径 一、化学分析的相关概念 (一)化学分析的概述 实验技术人员为了对产品中的有害成分进行精准的检测,往往需要通过化学分析的方式进行实验分析。在实验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借助一定的实验设备,利用科学完善的技术的方法,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通常会用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强化实验人员对化学分析的重视程度,树立科学严谨的思维和理念,对产品中的成本进行精准的测验,发挥化学分析的优势作用。 (二)化学分析的特点 首先化学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验人员在进行化学分析的时候,通常会对实验设备和材料提出一定的要求,保证实验任务能够顺利进行。所采集的样本需要能够在实验室中可以操作,这是进行化学分析的重要基矗其次,化学分析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实验技术人员在进行检测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数据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检测项目最终的结果,因此,技术人员需要采用科学、先进的实验技术进行准确的检测和分析,提高检测结构的应用价值。另外,化学分析还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可比性是指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对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的时间和检测条件下进行检测,并且比较检测的结果。实验室最终检测出来的结果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规定。最后,化学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验最终检测出来的结果能够代表样本的普遍情况,要完善在检测过程中的技术操作,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三)加强化学分析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实验人员需要加强化学分析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优化检测方法,保障检测结构的精准程度。这不仅有利于客观反应样本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操作过程中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并且,加强化学分析质量控制能够保证实验材料的高效利用,避免出现材料的浪费,节省成本的开支,同时能够充分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化学检测水平。 二、目前我国化学分析质量控制现状 (一)质量控制方式落后 尽管我国的化学应用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进行化学分析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质量控制的方式比较落后。质量分析的方式跟检测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实验人员由于方式不够完善,因此,实验结果跟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目前我国现有的化学分析的方式没有与时俱进,无法满足实际的实验需要,对相关的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且在化学分析工作中,信息化技术水平有待于提高,很多技术人员对化学分析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按照科学完善的方法进行检测,使得化学分析工作没有的应有的效果。 (二)质量控制水平不足 由于化学分析具有连续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水平要求较高。然而我国很多实验室由于设备、技术和实验操作人员的不够完善,使得化学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并不理想。很多企业对化学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没有科学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没有总结出科学完善的操作方法,严重影响了样本最终的检测结果。并且很多实验室设备比较老旧,设备的性能无法满足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要求,最终制约质量水平的提高。 (三)质量控制不够规范 实验技术人员在进行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往往存在操作不当等问题,实验材料存放不合理,实验设备的使用不规范,并且操作流程不科学,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化学分析最终的结果。很多化学分析工作在质量控制阶段,各部门缺乏一定的配合,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协作配机制,使得化学分析的质量不高。并且很多技术人员没有根据相应的操作行为规范进行实验操作,遇到突发问题也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工作效率有待于提升,质量控制的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标准。 三、完善化学分析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质量控制管理方式 实验技术人员要对现有的质量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明确存在不足和局限性,学习先进的质量控制方式,并根据实际的操作需要,进行方法的创新。首先,在进行化学分析质量控制的时候,需要将先进的技术理论融入到实际的操作中,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要注重操作方式的规范性。其次,需要运用完善的质量管控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实验结果,避免人为操作中存在的各种误差对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 (二)提高质量控制的精确程度 在进行化学分析的时候,质量控制水平往往决定着最终的实验结果,因此,要提高质量控制的精准程度,保障实验操作的科学、规范。实验人员需要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样本进行检测,保证实验的可操作性。根据实验检测的要求,制定科学完善的方法,防止实验步骤的遗漏。要采用国家相关的标准方法进行技术操作,遵守各类行为准则和技术规范。注重检验中的质量保证。在此期间,应做到:选取代表性强的样品进行检验分析;做好检验过程中的记录工作;严格遵守各种规程,按照要求进行样品检验分析,避免化学分析检验中的随意改

材料测试分析技术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研究方法与分析测试实验 学院名称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方向) 学生姓名闵丹 学生学号201202040327 指导教师邓苗、冯珊、张湘辉、胡子文、孔芹实验地点测试楼、理化楼 实验成绩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〇一五年一月

实验一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根据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特征-衍射线的位置.强度及数量来鉴定结晶物质之物相的方法,就是X射线物相分析法。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没有任何两种物质,它们的晶胞大小.质点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排列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当X射线被晶体衍射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特征可以用各个衍射晶面间距d和衍射线的相对强度I/I0来表征。其中晶面间距d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则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所以任何一种结晶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I0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因而可以根据它们来鉴别结晶物质的物相。 三. 实验仪器 X射线衍射仪,主要由X射线发生器(X射线管).测角仪.X射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处理系统等组成。 1. X射线管 X射线管主要分密闭式和可拆卸式两种。广泛使用的是密闭式,由阴极灯丝.阳极.聚焦罩等组成,功率大部分在1~2千瓦。可拆卸式X射线管又称旋转阳极靶,其功率比密闭式大许多倍,一般为12~60千瓦。常用的X射线靶材有W.Ag.Mo.Ni.Co.Fe.Cr.Cu等。X射线管线焦点为1×10平方毫米,取出角为3~6度。选择阳极靶的基本要求:尽可能避免靶材产生的特征X射线激发样品的荧光辐射,以降低衍射花样的背底,使图样清晰。 2 测角仪是粉末X射线衍射仪的核心部件,主要由索拉光阑.发散狭缝.接收狭缝.防散射狭缝.样品座及闪烁探测器等组成。 (1) 衍射仪一般利用线焦点作为X射线源S。如果采用焦斑尺寸为1×10平方毫米的常规X射线管,出射角6°时,实际有效焦宽为0.1毫米,成为0.1×10平方毫米的线状X射线源。 (2) 从S发射的X射线,其水平方向的发散角被第一个狭缝限制之后,照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一、选择题 1.物质在某温度下的密度与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对4℃水的相对密度的关系是()。 (1)相等(2)数值上相同(3)可换算(4)无法确定 2.下列仪器属于物理法所用的仪器是()。 (1)烘箱(2)酸度计(3)比重瓶(4)显微镜 3.()适于测定粘度较高的样液,它基于落体原理而设计的。 (1)旋转粘度计(2)毛细管粘度计 (3)针状粘度计(4)滑球粘度计 4.分子结构中凡有不对称碳原子,能把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物质称为 ( )。 (1)光敏感物质(2)光化合物 (3)光学活性物质(4)旋光物质 5.光源的波长、测定温度、光学活性物质的种类、溶液的浓度及液层的厚度有关( )。 (1)光学活性物质性质、溶液温度(2)溶液浓度、液层厚度、测定温度 (3)光源波长、溶液颜色(4)溶液温度、光源特性、测定压力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全脂牛乳相对密度为1.028—1.032(20/20℃) (2)不饱和脂肪酸的折射率比饱和脂肪酸的折射率小得多 (3)锤度计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是以蔗糖溶液的密度百分含量为刻度,以°Bx 表示 (4)蜂蜡的折射率在1.4410~1.4430(25℃) 7.水色度的常用测定方法是() (1)铂钴比色法(2)铂钴比色法和铬钴比色法 (3)铬钴比色法(4)铂铬比色法和铂钴比色法 8.关于密度计说法不正确的是() (1)密度计法是最便捷适用的测定液体相对密度的方法,但准确度不如密度瓶法。 (2)密度计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其种类很多,结构形式也基本相同。 (3)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密度计按其标度的方法不同,分为普通密度计、锤度计、乳稠计、波美计和酒精计等。 (4)普通密度计是直接以25℃时的密度值为刻度,由几支刻度范围不同的密度计组成一套。 二、填空题 1.使用密度瓶测定液体食品的相对密度,所用的蒸馏水预先需煮沸30分钟,目的是。 2.用锤度计测定糖液的浓度,当测定的温度为22℃时,观察到的锤度值为19.50°BX,校正后的值应为。(22℃时,锤度计的校正值为0.12) 3.获得偏振光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自然光通过。 4.测定较粘稠的样品相对密度,因选用的密度瓶。 5.在16℃下测定牛乳的相对密度时,用20℃/4℃乳稠计读数为31度,校正后应该为度。(温度每变化1度,乳稠度变化0.2度) 6.常用的折光仪有和。 7.密度计的类型有:、、、。 8.毛细管粘度计法的特点是、和。 9.粘度有、、、之分。 10.水的色度有“”与“”之分。

(完整word版)化学分析室实习总结报告

化学分析室实习总结报告 化学分析室实习(实训)总结报告 (1)前言 《生产实习》的目的意义:在学习了有关基础知识和部分专业知识后第一次到生产现场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进行的重要一环。 本次生产实习从2013年9月3号开始,前两天先后参观xx钢钢研所,xx市中药研究院、博物馆,之后回校先后参与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锡青铜中铜、锡的测定,钢铁中锰的测定。 9月3号,我们到xx钢钢研所,赵老师和陈老师先后给我介绍了各种分析仪器和基本原理。 红外碳硫分析仪S-444LS:利用2 ,S2 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吸收这一原理研制而成的,红外线是指波长为0.78~l000 的电磁波。通过600摄氏度下催化氧化碳硫化物,从而检测2和S2的含量,再换算出试样中的碳硫含量。 氮氧分析仪T-436:分析样品在惰性气流存在下于石墨坩埚中加热熔融,其中脉冲炉温度可自由设定,并通过一个非接触式的光学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控,用于实现样品的完全分解,反应所生成的 H2和N2被带入到具有高稳定性和灵敏度的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对于的检测采用的是非色散性

红外检测器,对于N2和H2的检测则采用热导检测器。 氢分析仪RH-402:测定金属中氢含量。 光电直读光谱仪PDA-7000:在激发光的高温作用下,分析的物质被离解为原子或离子,被激发出线状光谱。每种元素的原子被激发后,可以产生一组其特征的光谱,各类特征谱线按特定角度从相应出口狭缝出射,由光电接受装置进行光电转换,再通过AD转换变成计算机可读的数据,即成为直读光谱光谱仪。即物质->原子->光信号->电信号->数据 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50: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 9月4号我们到xx市中药研究院,首先听取了院长的讲座,介绍了GAP,GP,LP,GSP,P等药品标准,药品的质量与标准体系及其应用与历史。 参观了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UV-2410、UV-1601,旋光仪PLAX-2L,气象色谱仪6890N,超声波细胞破碎仪y92-IID,全自动薄层色谱成像系统AD2,双波长飞点薄层扫描仪S-9301P,中低压梯度快速制备色谱仪-605等等。 后又到xx市中药博物馆,在导游的带领和介绍下,参观了解了肉苁蓉,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粉,穿山甲、羚羊、黑熊等标本。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 名词解释 1.水溶性灰分就是指总灰份中可溶于水的部分、 2.水不溶性灰分就是指总灰份中不溶于水的部分; 3.酸不溶性灰分就是指总灰份中不可溶于酸的部分。 4.食品的总酸度就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的大小可用碱滴定来测定; 5.有效酸度就是指被测液中H+ 的活度,其大小可用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6.挥发酸就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其大小可用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 定; 7.牛乳总酸度就是指外表酸度与真实酸度之与,其大小可用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8.粗脂肪就是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 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9.还原糖就是所有的单糖与部分的双糖由于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羰基具有还原性故称为 还原糖。 10.总糖就是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还原糖与蔗糖分的总量俗称总糖量。 11.蛋白质系数就是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 值(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12.密度就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13.相对密度(比重) 就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的比值。 14.食品理化检验学:就是研究与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 科学。 15.食品污染:就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 特点就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危害。 16.干法灰化:就是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也称灼烧法。 17.湿法消化:利用强氧化剂加热消煮,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 18.样品采集:就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现代分析报告报告材料化学期末试卷A

大连理工现代分析化学模拟试卷1 姓名:学号:院系:级班 课程名称:现代分析化学 考试日期:2006 年5 月25 日试卷共7 页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发射光谱的是() A.紫外-可见光谱;B.分子荧光光谱;C.核磁共振波谱;D.质 谱。 2.紫外—可见光谱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 A.400—800 nm;B.200—800 nm;C.200—400 nm ; D.10—1000 nm。 3.CO2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自由度为()

A. 3, 2, 4 B. 2, 3, 4 C. 3, 4, 2 D. 4, 2, 3 4.下面化合物中在1H NMR波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 A.CH3CH2Cl B. CH3CH2OH C. CH3CH3 D. CH3CH(CH3)2 5.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是() A.19F9;B.12C6;C.1H1;D.15N7。 6.辨认分子离子峰,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离子峰是质量最大的峰; B.某些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可能在质谱图上不出现; C.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量最大、丰度最大的峰; D.分子离子峰的丰度大小与其稳定性有关。 7.在下列化合物中,那一个在近紫外光区产生两个吸收带。() A.丙稀;B.丙稀醛; C.1,3-丁二烯;D.丁烯。8.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未见吸收,在红外光谱上3400-3200cm-1 有强烈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 A.羧酸B.酚 C.醇 D.醚 9.在13C NMR中在0~70ppm产生2个信号;在1H NMR中在0~ 5ppm产生2个信号(最低场信号为三重峰)的化合物是()

专业化学分析室能力验证整改报告

专业化学分析室能力验证整改报告 化学分析室能力验证整改报告整改报告 检测项目:塑料中的BDE-209 实验室代码: 单位负责人: (签字) 整改日期: 化学分析室 二零一六年X月 存在可疑/有问题结果的整改要求说明 依据本次能力验证方案的相关规定:对于有指标出现存在可疑/有问题的实验室,要求其提交相应的原因分析报告,查找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2、就因素进行排查 3、提出改进措施:如仪器核查、人员核查、人员再培训 4、组织实施的情况说明 5、整改结果和今后的注意事项,必要时可开展一次内审,审核的重点为可疑结果涉及的要素。

整改完成后实验室应形成原因分析报告,提交本次能力验证组织单位专家组,对整改内容和提出的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确认。原因分析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不符合事实的描述; 2、最根本原因分析及相关证据; 3、采取的纠正措施及相关证据; 4、对已发出报告的影响及证据。 原因分析报告中还应酌情提供以下证据: 1、质量记录:不符合工作控制记录、纠正措施记录、预防措施记录、人员培训纪录、修改的体系文件等; 2、技术记录:原始记录、验证记录等。 一、能力验证检测结果 1、实验室代码:XXX 2、检测项目:塑料中多溴二苯醚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BDE-209) 3、检测依据:IEC62321.6-2020<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聚合物中的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 4、实验条件: 仪器型号色谱柱型号萃取方式试剂定容 GC-MS(QP2020plus)DB-5HT索氏萃取法丙酮/正己烷 (1:1)100ml 5、检测结果:

2014春吉大《分析报告材料化学》在线作业的一

吉大《分析化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将甲基橙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黄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 A. 中性 B. 碱性 C. 酸性 D. 不定 满分:4 分 2. 用吸附指示剂法测定Cl-时,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A. 二甲基二碘荧光黄 B. 荧光黄 C. 甲基紫 D. 曙红 满分:4 分 3. 将酚酞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黄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 A. 中性 B. 碱性 C. 酸性 D. 不定 满分:4 分

4. pH1.00的HCl溶液和pH13.0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是() A. 14 B. 12 C. 7 D. 6 满分:4 分 5. 用AgNO3标准溶液电位滴定测定水中的微量氯时最常用的电极系统是() A. 银电极-甘汞电极 B. 双铂电极 C. 氯电极-甘汞电极 D. 玻璃电极-甘汞电极 满分:4 分 6. 重铬酸钾在酸性溶液中被1mol的Fe2+还原为Cr3+时,所需质量为其摩尔质量的() A. 3倍 B. 1/3 C. 1/6 D. 6倍 满分:4 分 7. 某指示剂KHIn=1.0×10^(-5),从理论上推算其pH变色范围是() A. 4~5 B. 5~6 C. 4~6

D. 5~7 满分:4 分 8. 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4位的是() A. wCaO=25.30% B. [H+]=0.0235mol/L C. pH=10.46 D. 420kg 满分:4 分 9. Ca2+、Mg2+共存时,在Ph=()条件下,不加掩蔽剂可用EDTA滴定Ca2+? A. 5 B. 10 C. 12 D. 2 满分:4 分 10. 用洗涤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沉淀纯度的是() A. 混晶共沉淀 B. 吸附共沉淀 C. 包藏共沉淀 D. 后沉淀 满分:4 分 11. 浓度为0.1mol/LNH4Cl(pKb=4.74)溶液的pH是() A. 5.13

生化检验报告单及临床意义全解

检验科生化室检验项目一览表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方法参考范围单位取报告时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ALT)速率法 0-40 U/L 上午9:30之 前标本,11: 00取结果,9: 30之后的标 本下午3:00 取结果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 定(AST)速率法 0-40 U/L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ALP)速率法40-150 U/L 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GGT)速率法 0-50 U/L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PA)免疫比浊法0.170-0.420 g/L 血清总蛋白测定(TP)化学法60.0-80.0 g/L 血清白蛋白测定(ALB)化学法35.0-55.0 g/L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IL)化学法 2.0-22.0 umol/L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D.BIL)化学法0.0-7.0 umol/L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TBA)酶促法0.0-10.0 umol/L 肌酐测定(Cr)酶促动力法54-133 umol/L 尿素测定(Urea)酶促动力法 1.80-7.70 mmol/L 血清碳酸氢盐(HCO3)测定 (TCO2)酶法 22.0-33.0 mmol/L 血清尿酸测定(UA) 各种免疫方 法 149-407 umol/L 血清胱抑素测定(CYC)比浊法0-1.02 mg/L 葡萄糖测定(Glu)酶法 3.50-6.10 mmol/L 钾测定(K) 离子选择电 极法 3.50-5.50 mmol/L

钠测定(Na) 离子选择电 极法 135.0-145.0 mmol/L 氯测定(Cl) 离子选择电 极法 96.0-108.0 mmol/L 钙测定(Ca)比色法 2.10-2.60 mmol/L 镁测定(Mg)比色法0.70-1.10 mmol/L 无机磷测定(IP)比色法0.81-1.62 mmol/L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TC)化学法 3.10-5.20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TG)化学法0.56-1.70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HDL-C)化学法 1.00-1.55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LDL-C)化学法 1.90-3.10 血清载脂蛋白AⅠ测定(ApoAI)免疫比浊法 1.0-1.6 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ApoB)免疫比浊法0.75-1.00 血清载脂蛋白α测定Lp(a)免疫比浊法0.00-300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Hs-CRP)免疫比浊法0.00-3.00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CK)速率法24-170 乳酸脱氢酶测定(LDH)速率法114-240 血气分析1小时血酸碱度(pH)7.35-7.45 二氧化碳分压(PCO2)35-45 mmHg 氧分压(PO2)75-100 mmHg 碱剩余(BE)-3~+3 mmol/L 组织间液碱剩余(BEecf) 缓冲碱(BB)46-52 mmol/L 碳酸氢盐(HCO3)23-31mmol/L 二氧化碳总量(TCO2)24-32 mmol/L

分析化学实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同组人: 项目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课程:分析化学学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保存条件。 2.掌握以Na 2C 2 O 4 为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方法原理及滴定条 件。 3.掌握用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基准物质有H 2C 2 O 4 ·2H 2 O、Na 2 C 2 O 4 、FeSO 4 ·7H 2 O、 (NH 4) 2 SO 4 ·6H 2 O、As 2 O 3 和纯铁丝等。由于前两者较易纯化,所以在标定高锰 酸钾时经常采用。 本实验采用Na 2C 2 O 4 标定预先配好的浓度近0.02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两者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 4+5Na 2 C 2 O 4 +8H 2 SO 4 ===2MnSO 4 +8H 2 O+10CO 2 ↑ +5Na 2SO 4 +K 2 SO 4 H 2O 2 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医药上使用较为广泛。在酸性条件下,可 用KMnO 4标准溶液直接测定H 2 O 2 ,其反应如下:2MnO 4 -+5H 2 O 2 +6H+=2Mn2+ +5O 2+8H 2 O 此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开始时反应速度较慢,随着Mn2+的产生反应速度 会逐渐加快。因为H 2O 2 不稳定,反应不能加热,滴定时的速度仍不能太 快。测定时,移取一定体积H 2O 2 的稀释液,用KMnO 4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根据KMnO 4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H 2 O 2 的含量。 注:1.用KMnO 4溶液滴定H 2 O 2 时,不能用HNO 3 或HCl来控制溶液酸度。 2.H 2O 2 样品若系工业产品,常加入少量乙酰苯胺等稳定剂,这时会造成 误差,可改用碘量法测定。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电子天平、称量瓶、50mL酸式滴定管、10、25、50mL移液管、50mL量筒、电炉、2mL刻度吸管、250mL容量瓶 试剂:3mol·L-1H 2SO 4 、0.02mol·L-1KMnO 4 标准溶液、Na 2 C 2 O 4 、 过氧化氢样品(质量分数约为30%) 四、内容及步骤 1、0.02mo·L-1KMnO 4 溶液的配制 用台秤称取约1.7gKMnO 4 溶于500mL水中,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1h,煮时及时补充水。静置一周后,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保存于棕色瓶中待标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