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老年人冠心病的特点及临床诊疗对策(附71例分析)

老年人冠心病的特点及临床诊疗对策(附71例分析)
①A组 : B <5 ②B组 : BMI5 7 ③ C : B I 7 MI 。 =-。 组 M > 。
观 指标也越来 越受到重视 。孕期体 质量增长与 新生儿 出生体 质量 呈正
相 关。在分析 分娩的难易 程度时 ,还要 考虑身高 、骨盆大小 等因素 , 该研 究显 示 ,无论孕 前B  ̄ 何 ,孕期 体质量 指数增 长 >7 ,巨大 MIn 时
随访其分娩结局 ,纪录剖官产 ( 除外社会 因素 )、产后出血 、巨大
儿 的发 生率 显著 增加 ,同时剖 宫产 率及 产程 过 长的发 生率 也随之 增 加 ;而孕 期B 增 长 <5 巨大 儿的 发生率 、剖宫 产率显著 减少 ,小 MI 时 样儿 的发生率 略高 ,其他不 良分娩 结局没有增加 。 孕期B 增加过 多并未增 加新生儿 窒息 的发生 ,并且 其对产程过 MI 长的影 响 ( <0 1 P . )不如产前 超重组显著 <0 0 ),提示孕前超 0 .1 0
均符合 l 8年 全 国内科学 术会议 制定 的 《 90 缺血性 心脏病 的命 名及 标 准》… 。患者在 年龄 、性别 、病情程 度等方面 比较差异 无统 计学意 义 ( >O 5 P . )。 0
1 方法 . 2
Mar h 2 , c 01 VOI NO. 1 . 9, 8
头晕 、胸 闷、大汗 、恶 心呕吐等 。加之 老年人体质较差 ,基础疾病 较
计学意义 (=. , > .5 超重 g 1 0 P 00), 组产程超过1 的发生 4 2 h 率显著高
于正常组 ( = 2 6 ,P . 1 ) 2. 9 <0 0 );超 重组 、正常 组、消瘦组 低体质 C 2 0
量 儿的发生率依次增 高,但总例数太少 ,统计学 意义不大。 3 孕期B 增加对分娩 结局的影响 . 2 MI A 组的剖宫 产率显著低于 B (z2 . , 组 X 05 P<0 0 1 ,C 的剖 = 8 .0) 组

24h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附26例报告)论文

24h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附26例报告)论文

24h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附26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及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我院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26例冠心病s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并记录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结果 smi的发生存在昼夜节律的变化,多出现在轻微的日常脑力或体力活动期间。

另外,s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76.92%)。

结论通过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能够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及冠心病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24h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81-02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是冠心病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却存在客观的心肌缺血事实,因而极易被患者及临床医生所忽视,又称为隐匿性心肌缺血、无痛性心肌缺血等[1]。

目前,smi多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操作简便,诊断率高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6例冠心病smi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探讨smi患者的发生规律及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2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31-83岁,平均年龄(56.9±4.1)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并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冠状动脉造影及ecg等检查综合判断后确诊。

1.2 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盒(mgy-h12型)、cm1及cm2双极导联进行24h连续记录,期间详细记录患者的日常活动、临床症状及其发生时间,并根据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对smi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心律失常与节律诱发因素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活动信息情况等。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

首先介绍了心肌缺血的概念和诊断方法,然后重点阐述了24 h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以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

接着分析了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优势,并总结了研究方法和结果。

结论部分指出了24 h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本研究对于提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心肌缺血、无症状性、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价值、诊断、优势、症状、研究方法、结论、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肌缺血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它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衡所引起的临床病理过程。

心肌缺血可能会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一些心肌缺血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这种情况被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尽管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也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心肌缺血,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24 h动态心电图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

通过对患者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可以全面了解心脏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电活动情况,诊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24 h动态心电图还可以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时诊断和干预。

本研究旨在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优势,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明确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评估24 h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探讨其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筛查中的应用前景;深入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机制,揭示其对心脏功能和病情进展的影响;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相对于传统检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价值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建议。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著 性 , 示 经 常 出 现 发 作 性 心 肌 缺 m , 论 有 无 症 状 均 要 考 虑 提 无
者 D G改 变 及 其 临 床 意 义 。 C
本 文对 已确 诊 为冠 心 病 患 者 进 行 动 态 心 电 图检 测 , 评 以 价 动 态 心 电 图对 冠 心 病 患 者 无 症 状 性 心 肌 缺 血 的检 出 率 , 分 析 S 的发生规律 , 探讨其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MI 并
溶 活 性 下 降 、 凝 血 酶 Ⅲ水 平 降 低 等 因 素 有 关 [ 。发 生 S 抗 4 ] MI 时 , 伴 有 不 同程 度 心 率 增 快 , 发 生 机 制 可 能 与 交 感 神 经 张 均 其
力 增 加 、 茶 酚胺 及 糖 皮 质 激 素 分 泌 增 加 有 关 『 。S 发 作 儿 5 ] MI 持续时间及 S T段 下 降 幅度 方 面 与有 症 状 心 肌 缺 血 差 异 无 显
的 ¨ 。研 究 证 明 D G 对 s 有 特 殊 的 诊 断 价 值 , 弥 补 了 7 ] C MI 它
E G记 时短 的缺 陷 , 检 出 一过 性 心 肌 缺 血 、 律 失 常 , 照 C 可 心 对
采 用 检 验 , < 0 0 P . 5为 统计 学 有 显著
1 1 研 究 时 象 根 据 W HO 冠 心 病 的 诊 断 标 准 , 择 20 . 选 08 年 6  ̄2 0 月 0 9年 1 O月 在 某 综 合 医 院 心血 管 科 门诊 和 住 院 的 动 态 心 电图 表 现 为 间 歇 性 S T段 压 低 的 患 者 1 5例 , 中 , 0 其 男 7 例、 3 5 女 O例 , 龄 5 ~ 7 ( 2 8 岁 。 检 测 期 间 要 求 完 整 年 2 5 6土 ) 记 录患 者 的 日常 活 动 及 其 时 间 , 剔 除 静 态 心 电 图有 左 室 肥 并 大 、 律失常及药物等影响 S 心 T段 移 位 者 。

老年冠心病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

老年冠心病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

328老年冠心病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左京生于斌谢玉华陈少华论著【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痛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 I )时心肌缺血阈(M r r )的发生规律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24h 动态心电图(D C G )检测,观察其M r r 值、M r I .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r 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

结果共检测984阵心肌缺血,其中932阵为sM I ,93.6%在趼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心串增快的高低与缺血的程度呈正相关。

夜间M r I '较低,缺血时间及sT 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问(P<0.05)。

结论D cG 是临床上检测SM I 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 Ⅷ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l老年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缺血阈动态心电图I 中图分类号】R 540.4l ;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明40(2010)19彤旬328躬A nal ys i s of t he t hr e shol d of sl i ent1●■●1●●●1●J1J1●m V O C ar nl aIl SC nen :l l a l n0l der S Ⅵ1m C 0r onar Va r t e r Vm Se aSeZ U O J i ng —s hen gY U B i n X I E Y h —huaC H E N S hao —hua【A l 斌瑚ct 】obj ecd 他T o i “ve8t i g 咖∞cl m er 啪衄d cl iI li ca l 8i gn 访caI 啪of 唧ocal di al i ∞he m i c t l l r 髓hol d (M r I .)i Il 8ileIl t 唧删ali 8chem i a (Sm )0f ol d 盯w i t I l co 啪日巧8rt erj r di 舱蛳.M 棚l od s T o m ∞i t or M rI',Ⅳ。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梁玲;杨文丽;张延平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
【年(卷),期】1999(13)4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期自身对照法.每一病人分期轮换使用以下2种药物,治疗其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对照期予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每次10mg,每日3次.均能减少SMI发作次数并缩短SMI持续时间,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异山梨酯可以降低心率、收结合实际压及心肌耗氧量,用药前后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期间未见毒副作用.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
【总页数】3页(P252-254)
【作者】梁玲;杨文丽;张延平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05;R286.23
【相关文献】
1.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J], 王浙冰;郑春霞;赵雅君
2.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J], 刘统银;袁建喜
3.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J], 刘统银; 袁建喜
4.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3例疗效观察 [J], 梁玲;杨文丽
5.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2例疗效观察 [J], 朱宝良;顾吉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摘要】目的:讨论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4例,分成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为(4.1±1.2)次,发作时间为(13.8±1.6)小时,ST段压低减少次数(152. ±9.6)次,下移减少量(0.032±0.021)mV;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为(8.6±2.1)次,发作时间为(21.3±2.8)小时;ST段压低减少次数(81.4 ±6.4)次,下移减少量(0.082±0.046)mV,以上四项分析结果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优质综合护理效果满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护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不能够及时发现,导致患者疾病加重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者猝死,对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临床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观察综合优质护理在临床上的效果,笔者对我院84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4例,分成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42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8.0±4.1)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21.2±2.1)个月;对照组42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5±3.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5.2±2.1)个月。

曲美他嗪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曲美他嗪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曲美他嗪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

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盐酸曲美他嗪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7.0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曲美他嗪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Ⅰ型;曲美他嗪;临床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上可分为5个类型,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lient myocardialischemia)是其中的一个类型,临床上常无症状,但某些理化检查提示存在心肌缺血的表现,故又可称为隐匿型冠心病。

学者Cohn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分为3个类型,其中Ⅰ型为完全无症状的心肌缺血,Ⅱ型专指心肌梗死后出现的无痛型心肌缺血,而Ⅲ型则是指心绞痛伴有无痛性的心肌缺血发作。

由于本病常无临床表现,病情隐匿,故而易于被忽视,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又是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先兆,故而未针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进行有效的治疗常可诱发严重后果。

近年来笔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取得了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

其中治疗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0.6±3.7)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5±1.2)年。

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5~64岁,平均年龄(50.8±3.5)岁;病程1.5~7年,平均病程(4.4±1.4)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
2013-08-28T14:07:10.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2期供稿 作者: 王爱武 李润红
[导读] 综上,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

王爱武
李润红 (新疆军区洛阳干休所卫生所 471003)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
心电图监测,并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记录患者的
ST段压低总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
量指数作为对比。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的ST段压低总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指数与治疗前的比较有所下
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所
以,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方法安全有效,疗效显著、确切。
【关键词】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 丹红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161-01

在老年人的冠心病中常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其主要原因症状为缺乏心肌缺血,心肌灌注功能发生暂时性的改变,缺乏胸痛
症状,一般不容易发现,容易被患者忽视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可能是肌梗塞或猝死的先兆[2],近年来,已成为临床关注问题。本次研究
选择
80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记录患者的ST段压低总次数、ST段压低持续
时间、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指数作为对比。并对患者进行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55岁~80岁,平均年龄(60.5±2.2)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动态电图机进行监
测,进行
24小时监测,临床均符合《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意见》诊断标准[3]。排除对象:患有其他器质
性心脏病,比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内分泌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
1.2
方法

对8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先采用动态心电图机进行监测,在患者24小时内的活动、静息及卧或坐位等不同状态下,随意活动
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准确记录及测量
ST段移位的变化。然后对患者给予改善心肌缺血的一般治疗,同时加上丹红注射液治疗,将丹红注
射液
20-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者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进行静脉滴注,1天1次,2周为1疗程。
1.3
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的ST段压低总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指数与治疗前的比较有所下降,比较具有统计学
意义(
P<0.01)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的ST段压低总次数、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指数(x±s)

时间 ST段压低总次数(次/24h) ST段压低持续时间(分/24h) 心率(次/min) 收缩压(kpa) 心肌耗氧量指数

疗前 108.4±13.5* 279.2±28.5* 82±15* 20.2±2.7* 1510±32*

治疗 39.6±1.3 129.4±8.6 73±12 16.7±1.8 1202±27


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在老年人的冠心病中常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一般不容易发现,容易被患者忽视,可能是肌梗塞或猝死的先兆。本次研究先使用动态
心电图监测,
8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机进行监测检出有ST段降低的15例,单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32例,混合型

(
有症状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兼有)21例,单纯有症状性心肌缺血12例,使用动态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监测,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
在预防方面给予正确性引导,治疗上合理调整用药时间及剂量。接着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是由丹参、红花提取复方
制剂。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在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使患者减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缩短无症状
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并且能使心率、收缩压机心肌耗氧量指数下降。

综上,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所以,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方法安全有效,疗效显著、确切。
参考文献
[1]
徐小明,郑锦华.丹红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9(12):2794-2795.
[2]
郭海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5):124.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全国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20(2):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