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饮酒礼仪和饮食禁忌
藏族风俗习俗

藏族风俗习俗藏族主要分布在辽阔的青藏高原,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县。
藏族信喇嘛教,喇嘛教对藏族的文化和风俗有深远的影响。
在饮食上.藏族人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如马、驴、骡、鸡、鸭、鹅等。
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也不食海味及鱼类。
藏族可以食用的是偶蹄动物的肉,如牧养的牛、羊、野生的鹿等,蹄都是双瓣的,即偶蹄,其肉才是可以食用的。
藏族牧民的饮食多为一日四餐,早7点第一餐。
多食糌粑,喝酥油茶,10点吃第二餐,午后2点食第三餐,亦称午餐,以食用肉食为主.晚8点吃第四餐,食品以粥为主。
总体上牧民们以牛、羊肉和奶茶为主要食物,奶制品有酥油、酸奶、奶酪等。
农区藏民的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副。
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它是由青稞或豌豆经炒熟磨粉而成,再经数道加工调配工序制成粑食。
粑食营养丰富,香酥甘美,不仅藏族终生食用,居住在藏区的其他民族也喜欢。
藏族日常生活不能没有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
青稞酒是藏民过节必备的饮料。
习惯上,青稞酒多指青稞啤酒,此酒黄绿清淡、酒香甘酸。
在西藏,除僧人依教规忌酒外,藏族男女老幼几乎都喝青稞酒。
西藏文字: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藏文创建于公元7世纪前期,吐蕃部落第33代赞普松干布赞掌权以来,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一行到天竺学习梵文,根据吐蕃语言的特点,创造了30个声母和4个韵母的拼音文字。
到了公元9世纪,藏王热巴布登位后,对藏文拼音进行简化,丰富词汇,改进文法,编制字典,撰写藏史,使藏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西藏吉祥八宝: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
大多数以壁画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雕刻和塑造的立体形,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胜利幢为古印度时的一种军旗。
佛教用幢寓意烦恼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藏传更用其比喻十一种烦恼对治力,即戒、定、慧、解脱、大悲、空无相无愿、方便、无我、悟缘起、离偏见、受佛之加持得自心自情清净。
藏族的饮食礼仪有哪些

藏族的饮食礼仪有哪些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饮食礼仪的民族。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藏族的饮食礼仪内容!藏族的饮食礼仪:藏餐的起源藏族人民世代居住、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即今天的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云南及甘肃的一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藏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孕育出了独具风格的餐饮文化。
藏族的饮食礼仪:藏餐的原料1、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其原料为青稞或豌豆炒熟之后磨成的面粉。
糌粑营养丰富、味香耐饥、携带方便且易于保存。
一般分为“乃糌”(青稞糌粑)、“散细”(去皮豌豆炒熟磨成)、“散玛”(豌豆糌粑)、“白散”(青稞和豌豆混合磨成)四种。
2、酥油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其营养价值非常高,食用后能耐寒耐饥。
酥油这种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帮助藏民抵抗低温的。
酥油提炼出来之后与砖茶一起熬制,就可打出酽酽的酥油茶。
3、牛羊肉牛羊肉是藏式肴馔中的重要原料。
藏餐中的牛肉以高原牦牛肉为主,而羊肉大多是绵羊肉。
藏餐中的肉类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
人们常说的风干肉,指的就是风干牛羊肉。
藏族的饮食礼仪:藏餐的独特制作方法藏餐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如煮、烤、蒸、炒、炖等。
较为独特的食品有:1、“夏卜钦”(生肉酱):选用无油牛肉(比如牦牛后腿上的肉,没有脂肪为佳)为原料,将其剁成酱拌上辣椒酱,放入少许花椒、盐水及野蒜末,味道鲜美。
2、“卓玛哲丝”(人参果饭):是一独特的食品,除了平日的餐桌之外,过年喜庆典礼等都少不了它,因为它象征着吉祥。
藏族的饮食礼仪:藏族饮食习俗1、藏民的主食(1)农区:主要的食品是青稞、小麦、玉米、土豆和其他杂粮;饮用酥油茶、青稞酒。
一般为一日三餐,农忙时为四至五餐。
(2)牧区:奶类、肉类和糌粑是牧民主要食品。
面粉、大米只是偶尔吃一点儿,蔬菜和水果就更少了。
牧民们最喜欢吃的莫过于“手抓肉”,主要饮料为奶茶,饭后多饮酸奶。
基本为一日三餐。
牧区很少产酒,故所饮白酒主要从外地购来。
(3)城区:居民除食用糌粑、酥油外,还常吃大米、白面及蔬菜。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1、婚丧习俗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
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火葬。
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
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
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
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
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不太好。
2、饮食习惯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
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
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3、民族禁忌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
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4、服饰特色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民族禁忌事项

藏族民族禁忌事项如果大家有机会去西藏,和藏族同胞打交道,有些注意事项大家需知道,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希望能够帮到你!1、忌吃马、驴、骡等圆蹄、奇蹄类牲畜的肉,忌吃猫、狗等带利爪动物及飞禽的肉;2、忌在晚上吹口哨,当地人认为这样会招来鬼怪;3、崇尚数字“三”,敬酒时敬三杯,碰杯三次,每次三杯,以示尊重;4、别人就座时,忌从面前走过,如要走必须弯腰收起衣袖衣角,道声抱歉后悄悄走过;5、忌在别人面前拍打屁股上的灰土;6、忌坐在经书或者有经文的纸或布上;7、忌把腿伸向佛龛或老人,忌坐到老人的上方位置;8、如看见门口挂着一根树枝或梿枷、一条红布,或者在门外木杆上挂破衣或布片,说明家中有危重病人或女人坐月子,要么就是在煮酒,以示来客不能随意入内;9、如远方来客或有要事需进门者,必须在大门口烧柏树枝熏身或主人舀来干净水向客人来的方向泼,以示祛邪,之后客人方可入内;10、忌反手倒水,因为给阴间浇奠时才用反手倒;11、给对方递刀子时,必须把刀把递给对方,不能把刀刃朝着对方;12、忌用单手接收礼物或向长辈、客人请茶;13、饮酒时,第一杯酒必须用右手无名指蘸一下向天弹祭,往复三次后才能饮用,否则就是对神灵不敬;14、忌用名字开玩笑,藏族人的名字一般是活佛起的,拿名字开玩笑是不礼貌、不尊重的;15、忌随意把玩,试戴他人的帽子;16、忌早晨与人见面时谈鬼、死人;17、与人交谈时忌询问家中亡故亲人的名字,也忌追问对方父母的名字;18、忌别人用手摸头顶,摸头对于藏民来说是非常神圣的礼仪,只有活佛高僧才能施摸头礼,此外也不得动手摸藏族的头发和帽子;19、进入寺院,需经过寺院管理喇嘛的同意,进庙时忌讳吃大蒜或身上留有蒜味(藏族认为大蒜会玷污神佛)、戴帽子、吸烟、摸佛像和宗教用具、翻经书、敲钟鼓等,更不能将上述这些物品当成坐垫来坐,在没被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在佛殿内进行录像、照相等。
20、忌用手去指佛像、经书、唐卡和壁画;21、在树上、在山上、在屋顶都会挂着彩色的经幡,也叫风马旗,上面都写着六字真言,他们认为那些经幡翻涌一次就代表诵经一次,如果你在旅行的途中看到这些经幡,千万不要有扯、跨、踩的行为;22、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转经道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苯教寺院相反应逆时针。
藏族风俗禁忌

1、当好客的藏族人把青稞酒端到你面前时,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右手举杯,左手无名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
2、在喝酒时,藏族的约定风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
最后,就得把满杯酒一口喝干。
3、饮茶时,您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离开时在碗里不能有剩茶,否则视为失礼。
4、步入藏民的帐篷、居室,不可用脚踩门槛,也不可在他人面前吐痰。
5、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6、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
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7、吃饭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之规矩。
8、藏族人对吃大蒜有较多的禁忌。
大蒜作为调味品平时人们亦食用,但如果要去转经拜佛朝拜神圣之地则绝对不可食蒜,忌讳食蒜后的臭气玷污和熏脏了圣洁之地。
9、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
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绝不吃马、驴、骡、狗肉,有的人连鸡肉、猪肉和鸡蛋也不食用。
10、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11、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12、未经同意不可入庙,入庙后不可吸烟。
庙内物品观看无妨,惟不可擅自触摸佛像、经书。
13、要尊重佛教寺庙及僧人;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按顺时针绕行;经筒、经轮也必须顺时旋转.14、严禁跨越法器。
15、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16、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17、一个陌生人走在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时,不能大声喧哗。
1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19、在藏区偶见身挂红、黄、绿布标的牛羊徜徉于郊野,可不要随意驱赶、伤害,那是藏民敬神祭品。
20、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六年级话题介绍藏族风俗

介绍藏族风俗
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中国有56个民族,自然,民族风俗多元,各具特色。
我最熟悉的是藏族,藏族有各种小风俗,我来给大家说说吧!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
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
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
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
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
敬献动作因客人身分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举双手过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送到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献哈达都必须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来访主人要在门外迎接,对尊、长者要脱帽弯腰45度,见平辈稍微低下就可;敬献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习俗,客人不可拒绝,喝三杯之间还有许多细微的讲究;送客要让客人走在前,为客人牵马备鞍。
这是藏族风俗,你知道哪些民族风俗呢?。
藏族敬酒和祭祀礼仪风俗习惯

藏族敬酒和祭祀礼仪风俗习惯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文化的少数民族,在大多数藏区,每当有客人到访,都是敬茶不敬酒。
对于祭祀仪式,都有着特定的礼仪风俗。
下面一起来看看藏族敬酒和祭祀的礼仪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凡是人们欢聚,必须饮酒唱歌。
婚礼称为“羌萨”,直译为“喝酒的地方”,与内地的喝喜酒是一个意思。
婴儿降生、孩子上学、新房落成,照例都要饮酒庆贺。
人死后一周年之际,邻居亲友也要欢聚一堂,祝贺死者投胎转世,重新降生。
至于藏历新年,大小节日,喝酒唱歌,更是绝对少不了的。
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人们慢慢地饮酒.悠悠地唱歌;喝酒喝得似醉非醉,唱歌唱得如梦如痴,如此这般,便达到了人生快乐的境界。
扎西德勒!西藏人最看重喝酒,最喜欢敬酒,敬酒必须有敬酒歌。
有一首酒歌这样唱道:酒,不要催快喝快喝,喝酒跟饮驴不一样;歌,不要催快唱快唱,唱歌跟吵架不一样;舞,不要催快跳快跳,跳舞跟打铁不一样。
喝酒不唱歌,跟毛驴饮水差不多。
在过去的年代,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僧俗官员冬天请客,夏日园林休闲,都要请几为称为“冲雄玛”的敬酒女子,一边给宾客敬酒,一边唱酒歌,有点像今天节日庆典的主持人。
她们照例要打扮成雍容华贵的贵族女子模样,头戴用珍珠、松石、珊瑚、玛瑙装饰的珠冠,胸配金玉制作的嘎乌佛盒,长长的耳坠垂到双肩,身着彩缎藏袍、彩绸衬衫,腰系彩色围裙,脚蹬彩色藏靴。
她们往往都有爽朗的性格,娇好的身材,特别是有着甜美的歌喉,不但善于唱酒歌酒曲,还能清唱藏戏,藏戏的曲调悠扬高亢,热烈深情,一人引领,众人相和,使酒宴洋溢在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即使在当代,各种娱乐聚会,往往邀请两三位能歌善舞的女性,出面敬酒和唱劝酒歌,聚会才会热烈欢快,圆满吉庆。
酒宴最重要的是排坐次。
过去的年代,人的尊卑长幼区分非常严格,现在已不怎么讲究了,但每次酒宴,坐次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酒宴一般分为首席、次席、末席三个档次。
坐在首席的人,大都是年高的长者或尊贵的客人,陪坐末席的,往往是年纪最小、辈分最低的人。
藏族民族风俗有什么

藏族民族风俗有什么藏族民族风俗有什么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食等习惯。
那么,藏族民族风俗有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藏族的礼仪习俗1、磕头与鞠躬——磕头: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时的一种礼仪。
磕长头,要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如此反复进行。
在寺庙中磕短头,可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
拜谒活佛、长者,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鞠躬:藏民在日常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
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
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2、献哈达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一种生丝织品,是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必备品。
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求请致谢、致敬祝贺、朝佛膜拜等都离不开哈达。
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两丈,短者三、五尺。
献哈达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是藏民生活中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
敬献哈达作为藏民社交中的礼仪,有一定的方式和讲究。
敬献动作因客人身份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双手将哈达举过头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捧献于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接收哈达时,须将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接过哈过后,从头绕过,挂于脖颈,以表示最深切的谢意。
3、喝茶藏民族重礼节、讲友谊。
藏族在认为“有茶喝就”的同时,形成了许多有关茶的礼仪。
到藏家作客,主人会斟上香浓的酥油茶敬客。
客人接茶后,可慢慢饮啜,细细品尝。
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将置于桌上的茶碗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
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一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必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全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的饮酒礼仪和饮食禁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藏族的饮酒礼仪,我们一起来学学藏族的饮酒礼仪和一些注意事项吧!
藏族的饮酒礼仪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
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
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
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
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
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
接受敬酒的人,不能一饮而尽,要遵循“三口一杯”制。
在弹酒敬神后,受酒者应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饮一口斟满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要滴酒不剩者,才是有诚意。
在藏区,有酒就有歌。
如果敬酒的人在敬酒时不唱歌,被敬的人可以受酒者可以拒绝饮用。
所谓酒歌不分离,主宾双方都想让对方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藏族的节日与饮食禁忌
大部分藏族群众信仰佛教。
藏传佛教认为藏历每月8日、15日、30日为吉祥日。
每逢吉日或重大宗教节日时,许多人在饮食方面不沾血吃荤,而专做素食。
在饮食禁忌方面,不吃马、驴、狗肉等。
很多人也不吃鱼、猪、鸡蛋。
部分城镇居民(大多为青年)会少量食用鱼、虾、蛇、鳝以及海鲜类食品,但是广大农区和特区的群众一般不食。
即使是吃牛羊肉,也不能吃当天宰杀的鲜肉,必须要过一天才食。
因为当天宰杀的肉称为“宁夏”,人们认为牲畜虽已宰杀,但其灵魂尚存,必须过一天后灵魂才会离开躯体。
对鸟类、山鸡藏族绝对不捕食,对于象“拉恰贡姆”
这样的雪山鸡藏族人视之为神鸟,忌讳捕猎。
此外,饮食禁忌和地域也有很大关系。
卫藏地区的部分城镇居民会食用鱼肉,藏东地区却认为鱼、蛙这些水生动物是龙神的宠物,若伤害或触摸会染上疾病。
所以去藏东的朋友,绝对不能在当地食用鱼类,也不要触摸蛇、蛙等动物。
藏族人对吃大蒜也有禁忌。
一些信仰虔诚的群众几乎不食蒜,对于食用蒜的人来说,如果要去转经拜佛朝拜神圣之地就绝对不能吃蒜,忌讳食蒜后的臭气玷污和熏脏了圣洁之地。
而藏族对火灶有神圣的敬畏之情,认为火塘中有灶神。
不能跨越火灶,不能往火灶里吐痰、在灶中烧骨头、皮毛等物。
火塘一定要保持干净,不能将不洁的东西放在火灶旁,坐在灶边时,不得把脚搁到灶上,清扫垃圾不能将垃圾投入火灶内烧,也忌讳直接在火上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