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教师备课簿 数学(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二、揭示新课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4.数一数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道,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预设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预设2:这里有一座大楼。)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5.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整理 一、【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 2棱 顶点 长、宽、高。 3、由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有 4 5、长方体有64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 +b +h )×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 ÷4-b -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 ÷4-a -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棱长总和会扩大相同的倍数。(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棱长总和就会扩大到原来的2倍)。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S=a×a×6= 6a2 2、表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m2 =100dm2 1 dm2 =100 cm2 1m2 =10000 cm2 3、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粉刷教室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4、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一次会增加两个截面,所以这时的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大 于原来物体的表面积。 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就是看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①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 ②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③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 m3 =1000 dm3? 1dm3=1000 cm3 1 m3 =1000000 cm3 长方体的体积 V=abh 长÷b÷h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编写者执教者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总序第 1 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总序第 2 个教案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 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 趣。 一、听算练习 二、听故事,提问题 老师讲《三个猪兄弟》的故事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 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 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 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材第34、第35页“做一做”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1~3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投影片等。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可到实物投影上分,让大家都看到)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由实物画出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画出长方体的图形。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茶叶筒”“足球”等实物,画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复习(提高)

长 方体正方体复习 拓展提高: 1.长方形中的四个角剪去,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这个盒子的容 积是多少 2.一本数学书的长14厘米,宽10厘米,厚1厘米。如果要把这本数学 书的书皮包起来,至少需要多大的纸 3.一个磁带盒的长是14厘米,宽11厘米,厚3厘米。现有4盒,按图(1)、图(2)摆放的方式进行包装,哪种包装方式更节约包装纸为什么还有其他的包装方式吗试再画出一种并与前两种进行比较。 (1)(2) 4.司需要一种长方体包装箱,它正好能装36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商品。①请你为该公司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包装箱(包装箱厚度及接头不计),填入表中。(4分) 长(分米) 宽(分米) 高(分米) 所需包装硬纸 (平方分米)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②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5.一个底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形容器,水面高5厘米,把一个小球沉浸在水里,水满后还溢出5克,求小球的体积是多少(1立方厘米的水重1克) 6.小新家有两块长5分米宽3分米的玻璃,和两块长4分米宽3分米的玻璃,他爸爸想做一个玻璃鱼缸,还要配一块什么样的玻璃。做成的鱼缸最多能装水多少升。 7.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高4米,要粉刷房顶和四壁,扣除门窗和黑板面积共26平方米,若每平方米用涂料千克,粉刷这间教室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8.把一根长1米的材料平均截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36平方厘米,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45 35 5 5

少(原来木材为长方体形状) ※9.用一张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纸,裁剪粘贴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不考虑损耗及接缝),要使它的容积大于550㎝3。请你在下面画出剪裁草图、标明主要数据,并回答下面问题:(1)你设计的纸盒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 (2)在下面计算出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必须掌握的几种题型 一、高的变化引起表面积的变化。 1、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成了正方体,而且表面积要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2厘米就成了正方体,而且表面积要减少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2厘米就成了一个正方体,而且表面积要减少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长a分米,宽b分米,高h分米,如果高减少3分米,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平方分米体积比原来减少()立方分米 二、段的变化 1、一个长方体长2米,截面是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将这个长方体木料锯成五段后,表面积一共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2、将一个长3米的长方体木料平均截成3段,表面积一共增加了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三、切 1、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48平方厘米,将它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体,每个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整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整理 一、【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 2棱 顶点 长、宽、高。 3、由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有 4 5、长方体有64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 +b +h )×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 ÷4-b -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 ÷4-a -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 ÷4-a -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 ×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 ÷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棱长总和会扩大相同的倍数。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棱长总和就会扩大到原来的2倍 )。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S=a×a×6= 6a2 2、表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m2 =100dm2 1 dm2 =100 cm2 1m2 =10000 cm2 3、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粉刷教室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4、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一次会增加两个截面,所以这时的两个物体的表面积 大于原来物体的表面积。 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就是看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①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 ②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③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 m3=1000 dm3 1dm3=1000 cm3 1 m3 =1000000 cm3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在学前已经初步认识了10以内的数,会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并初步有了比较的思想基础,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 (1)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 (2)使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和教学活动中,学会源于生活,体验与人合作和交流的快乐。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与人合作和交流的快乐。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2)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观看课件,并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来突破重点。 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师:情境演示法。 学生: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教学难点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二、探索新知1.认识长方体.(1)直观感知.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2)建立表象.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3)形成概念.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2.认识正方体.(1)直观感知.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 (2)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建立表象.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3)形成概念.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三、巩固拓展.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3.摆图形.(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正方体和长方体提高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提高题 (1)王老师做了一个长方体教具,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长方体教具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用一根48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模型,这个正方体模型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锯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小32平方厘米。求原正方体的体积。 (4)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都是4厘米。如果将高去掉2厘米,这个长方体就成为一个正方体,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将200升水倒入一个长1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鱼缸内,水面离鱼缸口有多少?

(6)把两块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粘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7)一根长42分米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多少分米? (8)将三个棱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接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拼接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分米、4分米、26分米,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0)一个长2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木块,这个木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1)一种长方体卫生箱,长4分米,宽2.5分米,高2分米,做这样一个卫生箱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木板? (12)一个正方体玻璃容器的棱长是15厘米,这个玻璃容器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3)用 1.04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模型,这个长方体模型的长12厘米,宽8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14)一个长方体油箱,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面是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油箱的高是多少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

第二讲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 (1)判断并改正: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7、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8、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9、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11、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 12、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1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15、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16、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2)填空: 1、一个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 形。 3、 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 的( )形。 4、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 个面。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 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面的彩带长 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宽×2+打结部分长度 20×4+30×2+10=150cm 练习: (1)看图2-6,并填空 单位:厘米 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厘米。棱长总和是( )厘米。上下两个面是 ( )形。 (2)看图2-7并填空单位:厘米 这是一个( )体,正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棱长之和是( )厘米,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需要在用铝合金包裹玻璃连接处,需要( )米的铝合金。 (4) 把两个棱长 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7)一个长方体长 12厘米宽 8厘米高 7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7)一个长方体的礼堂如图,过节时需要在四周装上成串的彩灯,每串彩灯长2m ,一共需要多少串彩灯 (8) 一只鱼缸,棱长和为280cm ,其中,底面周长为50cm ,右面周长为40cm ,前面周长为50cm ,鱼缸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知识点3】 确定长方体中每个面的形状以及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长方体一共有( )个面,( )面完全相同,如:前面和( )完全相30㎝ 20cm 20cm 30m 6m 50m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数一数 人教版

数一数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要求: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课题:数一数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

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

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 (2)动脑动手: 1. 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 第一、二题 三、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知识资料

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知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2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可用下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 3、棱长和 长方体棱长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4、正方体的展开图(见第2页) 长正方体的展开图都有六个面;判断一个展开图能不能折叠成长正方体,关键是看看每个面有没有相对的面。 5、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计算表面积时要先弄清楚有没有缺面。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V 长=abh )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正=a 3)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分别写作m 3,dm 3和cm 3。 ①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 3; ②棱长是1d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 3; ③棱长是1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 3 7、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 8、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他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容积时,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写成L 和mL 。 9、 可以用排水法计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总体积-水的体积。 10、 长方体 正方体 13=1 23=8 33=27 43=64 53=125 63=216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板书设计

课题:准备课——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时,要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每组学生把物体倒出来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这些物体有长长方方的,有四四方方的,有直直的像柱子,有圆圆的球。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同时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观察,初步感知四种形体的特点。 本节课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同学交流。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圆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末尾产生了两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学生在大胆质疑,互相争论中,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