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艺术学概论是一门介绍艺术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对艺术理论、历史和实践的综合研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艺术领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理解艺术的定义和内涵,在跨文化和跨时代的背景下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
2. 掌握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
3. 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并能准确表达个人审美见解。
4. 培养独立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进行有效的艺术实践和创作。
三、课程内容1. 艺术概念和理论- 艺术的定义和分类- 艺术与美学的关系- 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的发展2. 艺术史概览- 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近现代艺术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 当代艺术的趋势和实践3. 绘画与雕塑- 绘画的材料和技法- 绘画中的色彩和构图- 雕塑的材料和造型- 雕塑作品的空间感和比例关系4. 音乐与舞蹈- 音乐的元素和结构- 不同音乐流派的特点- 舞蹈的风格和形式- 舞蹈运动和身体表达的艺术性5. 戏剧与电影- 戏剧的演绎和表演技巧- 剧本分析和角色塑造- 电影的语言和叙事结构- 影视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艺术知识体系。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作品分析: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4.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创造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和讨论:占总成绩的20%。
2. 书面作业:包括艺术理论分析、艺术作品评论等,占总成绩的30%。
3. 个人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完成一项艺术创作或研究项目,占总成绩的40%。
艺术概论大纲知识点总结

艺术概论大纲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艺术的定义和分类1. 艺术的定义a. 英文艺术定义:Art is a diverse range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products of those activities.b. 汉语艺术定义:艺术是人类活动的多样性范围和这些活动的产物。
2. 艺术的分类a. 视觉艺术:绘画、雕塑、摄影b. 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c. 文学艺术:小说、诗歌、散文d. 建筑艺术:建筑、景观设计第二部分:艺术史1. 古代艺术a. 古埃及艺术:金字塔、法老雕像b. 古希腊艺术:雕塑、建筑c. 古罗马艺术:壁画、雕塑2. 中世纪艺术a. 圣经题材的绘画和雕塑b. 哥特式建筑c. 维多利亚时代的绘画和工艺品3. 文艺复兴艺术a. 达·芬奇的绘画b.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c.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4. 近现代艺术a. 印象派绘画b. 表现主义艺术c. 抽象艺术第三部分:艺术理论1. 艺术的美学a. 美的定义和分类b. 美学理论的发展和影响2. 艺术的意义a. 艺术对社会的影响b. 艺术对个体的意义3. 艺术的批评与鉴赏a. 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标准b. 艺术鉴赏的技巧和心得第四部分:艺术创作1. 艺术创作的过程a. 创意的来源和激发b. 技巧的学习和提高c. 表达的方式和手段2. 艺术创作的风格a. 现实主义b. 抽象艺术c. 表现主义3. 艺术创作的目的a. 艺术表达情感和思想b. 艺术传递价值观念和社会信息第五部分:艺术市场和产业1. 艺术品交易和投资a. 拍卖市场b. 藏家和收藏家c. 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和收益2. 艺术教育和培训a. 艺术学校和学院b. 艺术培训机构和课程c. 艺术教育的价值和挑战3. 艺术产业和创意经济a. 影视产业b. 设计产业c. 文化创意产业结语以上是艺术概论大纲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其中包括艺术的定义和分类、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创作以及艺术市场和产业等方面的知识点。
艺术概论 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艺术的世界,了解艺术的本质和作用,并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获得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了解,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艺术的定义和概念,了解艺术的基本要素和创作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通过艺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辨别艺术中的真假与优劣。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艺术项目或表演。
三、教学内容1. 艺术的定义与概念- 艺术的定义与分类- 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与特点2. 艺术的基本要素和创作原理- 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艺术元素的运用 - 创作的过程和方法3. 绘画艺术- 不同绘画媒材和技法的介绍与实践-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的欣赏与分析4. 雕塑艺术- 不同雕塑材料和技法的介绍与实践- 著名雕塑家及其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 音乐艺术- 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音乐理论的介绍- 不同音乐形式和风格的欣赏与分析6. 舞蹈艺术- 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元素的介绍- 不同舞蹈风格和编舞作品的欣赏与分析7. 戏剧艺术- 戏剧的基本要素和戏剧结构的介绍- 不同戏剧形式和剧作家的作品的欣赏与分析8. 艺术项目或表演合作- 学生分组完成艺术项目或表演的策划和实施- 团队合作和个人表现的评价和总结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演示、示范和讲解艺术理论和技巧。
2.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的艺术创作和表演,培养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艺术作品的观点和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5. 视听欣赏:通过观看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视频和现场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艺术概论 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艺术的基本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兴趣,并探索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拓宽视野、提升审美素养,并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艺术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1. 艺术的定义和分类- 探讨艺术的概念和定义,介绍不同艺术形式的分类和特点。
2. 艺术史概览- 回顾艺术史的主要时期和流派,了解各个时期与地域的艺术发展。
3. 绘画与雕塑艺术- 学习绘画和雕塑的基本技法,分析不同绘画和雕塑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意义。
4. 音乐与舞蹈艺术- 深入研究音乐和舞蹈的基本要素,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和舞蹈表演。
5. 戏剧与电影艺术- 理解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观看并评论经典戏剧和电影作品。
6. 文学与诗歌艺术- 阅读和分析不同文学和诗歌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7. 艺术与社会文化- 探讨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艺术在社会进步和变革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 讲述艺术概念和理论知识,介绍各个时期和流派的艺术史背景。
2. 艺术欣赏- 针对不同艺术形式,进行作品欣赏,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分析作品。
3. 实践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或戏剧演出,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4. 学生讨论- 设立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 个人创作-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艺术创作,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四、考核与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的积极参与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2. 个人项目- 学生进行个人艺术创作或研究报告,向全班进行展示和评审。
3. 期末考试- 设计一份综合性考试,测试学生对艺术概述和重要艺术形式的理解。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 《艺术概论》编写委员会编,出版社,年份。
2. 参考资料:- 《艺术史导论》作者名,出版社,年份。
- 《艺术心理学》作者名,出版社,年份。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X学期共X周,每周X学时。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艺术概论是一门旨在提供学生对艺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全面了解的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该课程设计一个全面而有条理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育目标和期望的效果。
本大纲将涵盖该课程的主题、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以及参考资料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主题艺术概论的主题包括艺术定义、艺术类别、艺术史、艺术表现形式等。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艺术的特点,培养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目标1. 掌握艺术基本概念,包括艺术定义、艺术形式等。
2. 了解艺术发展历程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
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客观评价艺术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
5. 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1. 艺术概念和定义2. 艺术类别和风格3. 艺术史和文化影响4. 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媒介5. 艺术作品分析和评价6. 艺术创作和表现技巧五、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艺术概念、艺术史知识等。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3. 互动讨论:开展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讨论,促进思维交流和观点碰撞。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展览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六、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思维深度等。
2. 作业和项目:包括书面作业、艺术创作作品、项目报告等。
3. 考试和测验: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4. 课程总结:学生对课程的总结和反思。
七、参考资料1. 《艺术概论导论》作者:张三,出版社:XXX出版社2. 《艺术史》作者:李四,出版社:XXX出版社3. 《艺术鉴赏与评价》作者:王五,出版社:XXX出版社总结: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全面理解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024专升本艺术概论考纲

2024专升本艺术概论考纲一、艺术的定义和分类1. 艺术的概念和特点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达到观众心灵共鸣的目的。
艺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
2. 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按照创作方式分为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按照表现形式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和戏剧艺术等;按照艺术风格分为写实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
二、艺术史与艺术流派1. 艺术史的发展与重要流派艺术史是对人类艺术创作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重要的艺术流派包括文艺复兴、印象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
2. 艺术史对现代艺术的影响现代艺术在追求个性与创新的同时,也受到了历史艺术的影响。
现代艺术家们对传统艺术进行了重新解构和创作,形成了各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三、艺术欣赏与评价1. 艺术欣赏的方法与技巧艺术欣赏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细致观察和思考,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要进行艺术欣赏,需要关注作品的形式、内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2. 艺术评价的标准与角度艺术评价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客观评判和评价的过程。
评价标准包括艺术作品的创新性、表现力、技巧、表达方式等。
评价角度可以从美学、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四、艺术与社会1. 艺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艺术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艺术可以传递思想和价值观,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促进社会的文化发展和进步。
2. 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与反响艺术作品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对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艺术家通过创作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思考和呼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五、艺术的创作与实践1. 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对自身内心感受和对外界观察的总结,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的方法可以是直接表达、象征与隐喻、夸张与变形等。
2. 艺术实践的意义与价值艺术实践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和表演,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观众的过程。
艺术学概论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艺术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现象、艺术本质、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全面了解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了解中外艺术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艺术流派;(3)使学生熟悉各类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1. 艺术学基本理论(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2)艺术的起源与发展(3)艺术的功能与价值(4)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艺术史概述(1)中国古代艺术史(2)中国近现代艺术史(3)西方古代艺术史(4)西方近现代艺术史3. 艺术鉴赏方法(1)视觉艺术鉴赏(2)听觉艺术鉴赏(3)表演艺术鉴赏(4)综合艺术鉴赏4. 实践教学环节(1)艺术创作实践(2)艺术鉴赏实践(3)艺术调研实践(4)艺术评论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艺术学基本理论、艺术史和艺术鉴赏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鉴赏、调研和评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践教学环节1. 艺术创作实践(1)学生自主选择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等;(2)教师提供创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3)学生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2024年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艺术概论》611考试大纲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
艺术概论是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艺术概论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的学科。
一、考试内容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第二节艺术的特征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第一节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第二节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第二节艺术教育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第二节艺术与哲学第三节艺术与宗教第四节艺术与道德第五节艺术与科学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第二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第六章造型艺术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造型艺术精品赏析第七章表情艺术第一节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第二节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表情艺术精品赏析第八章综合艺术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第二节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综合艺术精品赏析下编艺术系统第九章艺术创作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第二节艺术创作过程第三节艺术创作心理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第十章艺术作品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第二节典型和意境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第十一章艺术鉴赏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180分钟3.主要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艺术学概论(第4版),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要求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了解西方现代哲学与现代 派艺术,理解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了解宗教艺术,理解艺术与宗教的关 系;了解艺术中的道德内容,理解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对 艺术的渗透和影响,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的关系。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艺术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2027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rt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广告学方向)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艺术概论》是我校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方向)专业本科 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它概括、 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 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运用跨学科结合的方法来分析鉴赏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贯彻理论 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培养大学生在艺术及相关领域发现、分析问题与 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实例与图片资料,对艺术的本质与构 成、艺术创作与流派、艺术发生发展、艺术鉴赏与批评等方面进行深入
浅出的阐析与探讨。 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交流为辅,以相应的课内外练习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一、 文化与艺术
二、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节 艺术与哲学
一、 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二、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 第三节 艺术与宗教
一、 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二、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 第四节 艺术与道德 一、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二、艺术中的道德内容 第五节 艺术与科学 一、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涉及到美学、心理学、文艺学、艺术史等多方面的内容,针 对学生实际,教师在授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授要简明而有系统,着重阐述艺术的一般基础理论。力求做 到:
(1)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历程以及艺术家的创造和欣赏角度来揭 示艺术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功能;
(2)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各种门类的艺术的特征和关系; (3)强调实践的观点,强调文学艺术实践,多媒体教学,用生动、直观的影 像资料来辅助理论教学,使学生加深了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加深对该课 程的兴趣。配合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可将在社 会生活中的艺术现象介绍给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 力,可采用作品分析、游览观光、社会调查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热情。也可鼓励学生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对学科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为学生开列艺术学必读书 目,要求学生按书目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若干篇。借助读书笔记,教师 可以窥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理解艺术理论的 重点和难点,提高写作水平,为毕业时写作相关论文打下基础。
本章教学重点是艺术特性。 本章教学难点是艺术的本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中国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结合善(功利)来研究 2、结合具体的艺术样式、风格来研究 二、西方历史上对艺术的几类主要研究方法: 1、主观精神说 康德、尼采、克罗齐、科林伍德; 2、客观精神说 柏拉图、黑格尔等;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 4、形式主义 毕达哥拉斯;荷加斯;克莱夫·贝尔等; 5、结合社会历史文化 丹纳、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等。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绘画艺术 二、雕塑艺术 三、摄影艺术 四、书法艺术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造型性与直观性 二、瞬间性与永恒性 三、再现性与表现性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欣赏和讨论相关造型艺术的图片和录像。
四、思考与练习:
1、结合实例说明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2、建筑与雕塑都是占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但是建筑在哪些方面有 别于雕塑?
(一)普及艺术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四、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艺术活动的社会功能? 2、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有哪些?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2学时)
1
第一章 艺术的本2
质与特征
第二章 艺术的起2
源
第三章 艺术的功2
能与艺术教育
第四章 文化系统2
中的艺术
第五章 实用艺术 2
第6章 造型艺术 2
第七章 表情艺术 2
第八章 综合艺术 2
第九章 语言艺术 2
第十章 艺术创作 2
第十一章 艺术作4
品
第十二章 艺术鉴4
赏
合计
32
实验学时 实习学时 总学时 1 3
为补充。通过抓好预习、授课、作业 、讲评、复习、考试等到环节, 把艺术理论的学习与艺术作品分析结合起来。
3、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中外艺术史、文艺理论、美学等课程联系较为紧密。对文 学艺术发展历程及文艺基础理论的通关通识有助于艺术理论的理解和深 化。
4、 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 讲课学时
绪论
1、熟悉艺术史; 2、掌握和使用分析工具。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艺术概论与美学概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思考与练习:
1、《艺术概论》的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 3、《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一章 艺术本质与特性(3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对艺术本质的主要看法;掌握艺术的形象 性、情感性、审美性等特性。
第七章 表情艺术(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掌握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 音乐艺术
二、舞蹈艺术 第二节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 抒情性与表现性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艺术与哲学、宗教、道 德、科学的关系。
四、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艺术同哲学的关系? 2、如何理解艺术同宗教的关系? 3、如何理解艺术同道德的关系? 4、如何理解艺术同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五章 实用艺术(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掌握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建筑艺术 二、园林艺术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第二节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实用性与审美性 二、表现性与形式美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一、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摹仿说 (二)巫术与图腾崇拜说 (三)表现说 (四)游戏说 (五)劳动说
二、对几种艺术发生的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艺术发生的原初形态 一、从石器的造型上看艺术的发生 二、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艺术的发生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含讨论、作业、考勤)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 方式。布置4次作业,字数800-1500,以其平均分作为考查的最后成 绩。作业评分为四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的3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方式,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八、说明 (无)
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 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等等。 二、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一)学习《艺术概论》的目的
把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 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 生观;提高审美和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二)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二、表演性与形象性 三、节奏性与韵律美
三、研究与实践:
组织学生欣赏和讨论相关实用艺术的图片和录像。
四、思考与练习:
1、结合实例说明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2、说明工艺美术品的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属性。 3、联系实例,说明园林艺术的特点、功能以及与建筑的关系。
第六章 造型艺术(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掌握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二、主体性 (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性 (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的;艺术的社会功能。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艺术的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认知作用 二、审美教育作用 三、美感作用 第二节 艺术教育 一、中外历史上关于审美教育的论述 (一)中国 1、追求以仁为中心,以美善的结合为基础的审美境界。 2、重视艺术在陶冶性情上的作用。 3、近代 (二)西方 1、古代 2、近代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