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戏剧艺术概论复习材料
戏剧概论复习纲要

Chap.11.戏剧构成的五要素戏剧构成的五要素是剧本、导演、演员(习称“编、导、演”)、剧场、观众。
这五者是戏剧的“本体性”要素,或称主导要素;其余诸方面,如作曲、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等,可视为戏剧的附属性要素,或者叫做戏剧的次要元素。
如果把戏剧分为“观、演”两端,上述五要素的前三者——编、导、演属于“演”这一段,观众是“观”的这一端,剧场则是将“演”与“观”连接起来的纽带。
2.王国维关于戏剧起源的说法中国戏剧起源于巫觋说,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阐述此观点,他认为: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
即中国戏剧之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原始宗教——巫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上古时代的戏剧,或称之为戏剧的雏形。
古代的神道,其主事者就是巫祝。
《国语·楚语》云:“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王国维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了许多古代典籍。
《说文解宇》云:“巫,祝也。
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象人两褎舞形,与工同意。
”“巫”一方面扮演迎神者的形象,而在把神迎来之后,她就是神灵形象的扮演者了。
王国维由此而论说:是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
相传楚辞《九歌》,就是诗人屈原在楚王祭神灵形象地描绘,有的是对神灵的扮演者——“巫”的神采、服装与动作的刻画。
所以王国维说,这里面有“后世戏剧之萌芽”。
比“巫”晚出的表演者是“优”。
不同之处有三点:“巫”以漂亮女子为之,善于歌舞,“优”则以身材异常矮小的男子为之,善于滑稽调笑;“巫”的职能是迎神、扮神、沟通神与人,“优”的职能则是为人逗乐子,其始是专在皇帝身边提供笑料的小丑;“巫”的情调、风格出之于“庄”。
“优”则出之“谐”,前者是后事悲剧、正剧角色的滥觞,后者是喜剧、闹剧角色的祖先。
王国维在探寻戏剧源头时,不仅找到了“巫”,还发现了“优”,故有“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之说。
但王国维在考察中国戏剧起源、形成时, 也有很大的问题。
艺术概论整理素材1

第一章一、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二、舞蹈;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1、艺术,是人们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活动。
2、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非常注重色调表情。
2、艺术创造的目的,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
3、在自由体白话诗的浪潮中,李叔同写了一首优美感人的新诗《送别》。
5、凡高的《播种》赋予色彩以生命的情调,是画家主体精神的灌注压倒物质实体的代表作品。
6、米开朗基罗为他的雕塑作品夜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睡眠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罪恶存在,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于我是最大的快乐。
”7、舞蹈演员创造的舞蹈形象,是由姿势、结构、动作三个要素组成的。
8、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罗斯绘画继古希腊美术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两大高峰之后呈现为世界美术史上又一座辉煌的现实主义高峰;三、列宾;学生时代就开始《伏尔加河纤夫》的创作。
四、写实主义;所谓写实主义当然不仅仅是表现手法问题实际上同时存在着这种或那种不同思想倾向不同艺术主张的写实主义;五、安德鲁·怀斯;是美国当代乡土写实主义画家作品《克利斯蒂娜的世界》;六、艺术具有阶级性是因为阶级社会的存在。
七、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社会意识。
八、艺术美感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形象。
九、提出“气韵生动”这一绘画技法的是顾恺之。
十、戏剧最基本的情感符号是动作。
一、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的雕刻作品以超凡的人体美传达一种永恒性主题。
他为《夜》写下这样的诗句“睡眠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罪恶和耻辱存在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于我是最大的欢乐”二、美第奇庙的四个坐像《夜;暮;昼;晨》;三、舞蹈三要素;姿势、结构、动作;四、T.M.格林曾指出过;舞蹈是肢体动作表现得最丰富最纯粹最富有变化的艺术;7、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画距今已有两万年;8、传说偷记天地的音乐并带回人间的是夏禹的儿子启。
《艺术概论》参考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参考资料各位同学:以下只是考试复习的参考资料,对于问题的回答不是唯一性的,资料中只是提供一种解题的思路,在具体考试时需要同学们结合专业实际,各抒己见!1、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2、他律性: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3、主题:原创于德国,本是音乐术语,指的是乐曲中最富特征性的核心乐段。
指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中生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
4、艺术心理定势: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5、结构:就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样式。
存在于具体作品中与艺术语言等其他形式因素一起体现作品内容。
6、艺术创作活动:艺术家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诸多表象做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胎儿——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7、艺术流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8、素材: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
艺术素材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但只有因艺术家兴趣所致而进入创作视野,并能引起创作冲动的感性的生活材料,才可称为素材。
9、形式: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的样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基本上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的。
通常称结构为内部形式,艺术语言为外部形式。
戏剧艺术概论期末复习纲要

戏剧艺术概论复习纲要(本课程复习参考,不得在网上传阅,可自行打印参考)1戏剧构成的五要素是剧本、导演、演员、剧场、观众。
2. 有关戏剧的起源,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提出了多种假说:摹仿说、游戏说、劳动说、巫术说等。
3.戏剧本身具有双重性----文学性和剧场性。
4.亚里士多德把戏剧分为六个部分: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唱段,他认为情节是最重要的。
5.戏剧的审美类型从舞台呈现的不同样式角度看,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木偶剧、哑剧6.戏剧史上的第一个导演:出现在19世纪末,德国,“梅宁根剧团”,梅宁根公爵乔治二世7.中国导演地位的真正确立(导演制度建立),在1923年,洪深为上海戏剧协社导演《少奶奶的扇子》8. 一个完整的导演计划,包括剧本分析、演出结构、导演构思、技术方案、人员组织、日程安排等内容。
9. 戏曲演员创造角色的方法是唱、念、做、打;话剧演员创造角色依靠动作:语言动作(对话)、形体动作、心理动作。
话剧演员:摹仿生活。
戏曲演员:摹仿程式。
10.舞台样式主要有3种:伸出式,拱框式,中心式。
11. “三大体系”是黄佐临先生提出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
12.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洛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
13.勾栏瓦舍中国比较早的固定的演出场所。
14.元朝南戏,有合称“荆、刘、拜、杀”的四大传奇,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元代南戏的最高成就:高明的《琵琶记》15. 易卜生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1.戏剧性,是戏剧艺术审美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那些基本因素的总和。
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历来众说纷纭。
主要集中在文学构成和舞台呈现着两个层面。
2.亚里士多德的悲剧:1)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2)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3)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艺术概论》课程复习提纲(推荐)

《艺术概论》课程复习提纲(推荐)第一篇:《艺术概论》课程复习提纲(推荐)《艺术概论》复习提纲导入“艺术的产生及其内涵的演变”本讲内容的主要思考练习★“任何人把艺术理解成什么,艺术就是什么。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1)是对19世纪初黑格尔提出的“艺术终结”论的延伸,同时亦是对1917年由杜尚的“小便池”事件引发的究竟何为艺术的大讨论的一种结论性总结。
(2)该观点的提出以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古典艺术受到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背叛和颠覆为背景的。
(3)该观点以传统的艺术规则正在被艺术与生活渐渐合而为一的创作理念所打破为立论依据。
第一讲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艺术的起源本节的学习重点(简述)艺术起源的几种代表说法、核心观点、代表人物:(1)模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狄德罗等。
(2)游戏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代表人物有18ct法国哲学家席勒和19ct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3)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代表人物有爱德华·泰勒、弗雷泽;雷纳克。
(4)劳动说。
认为艺术来源于劳动,艺术是劳动的产物,它伴随着劳动而产生;代表人物有普列汉诺夫、马克思、恩格斯、鲁迅、柯斯文。
第二节艺术的发展本节的学习重点★(结合作品示例阐述)艺术的发展特点:1鲜明的时代特征;2艺术形式的变迁;(1)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表现在:○○3与社会盛衰密切相关。
○(2)具有不平衡性。
表现在: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11继承与革新是艺术发展的主要方法;○2许多艺(3)继承与革新。
表现在:○术门类的发展常常是多种方法并用。
第二讲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本章需要掌握的重点与难点1.(结合作品)理解艺术的形象性特征。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戏剧复习题——精选推荐

戏剧复习题戏剧艺术概论复习笔记整理1.戏剧的要素三要素:演员、剧本、观众;四要素:演员、剧本、观众、剧场2. 有关戏剧的起源,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度提出了多种假说:摹仿说、游戏说、劳动说、巫术说等。
3.戏剧就其本体⽽⾔,包括四⼤元素:编剧、导演、演员、舞美。
4.戏剧的审美类型从舞台呈现的不同样式⾓度看,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偶剧、哑剧5. 近代悲喜剧有三种类型:抒情悲喜剧,如契可夫的《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三姐妹》等;⿊⾊幽默悲喜剧,如古希腊悲剧《美狄亚》、迪伦马特《贵妇还乡》;荒诞悲喜剧,如贝克特《等待⼽多》、尤内斯库《秃头歌⼥》等,寓悲于喜、以喜写悲。
6.关于“戏剧性”的学说包括:动作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说。
8. 戏剧史上的第⼀个导演:出现在19世纪末,德国,“梅宁根剧团”,梅宁根公爵乔治⼆世9.中国导演地位的真正确⽴(导演制度建⽴),在1923年,洪深为上海戏剧协社导演《少奶奶的扇⼦》10. ⼀个完整的导演计划,包括剧本分析、演出结构、导演构思、技术⽅案、⼈员组织、⽇程安排等内容。
11. 戏曲演员创造⾓⾊的⽅法是唱、念、做、打;话剧演员创造⾓⾊依靠动作:语⾔动作(对话)、形体动作、⼼理动作。
话剧演员:摹仿⽣活。
戏曲演员:摹仿程式。
12.舞台样式主要有3种:伸出式,拱框式,中⼼式。
13. 景物造型:由布景和道具构成。
⾳乐、⾳响、效果也被纳⼊造型要素。
14.⼈物造型:包括化妆与服装两个⽅⾯,统称化装。
15.悲剧⼜叫“⼭⽺之歌”。
喜剧的原意为“狂欢游⾏之歌”。
16. “三⼤体系”是黄佐临先⽣提出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
(⼀家之⾔,并不能涵盖所有戏剧和戏剧演出)17.三⼤悲剧家:埃斯库洛斯《被缚的普罗⽶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庇德斯《美狄亚》。
18.勾栏⽡舍中国⽐较早的固定的演出场所。
(北宋时期⼀些都是中出现的表演场所已相当具规模:⽡⼦(或叫⽡肆、⽡舍),⽡舍中拦出⼀个可供演出的圈⼦,叫“勾栏”。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题(共八题每题4分)1、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艺术学之父”:19世纪末德国人康拉德·费德勒首次提出“美≠艺术”,强调艺术研究的独立性,因而人们称其为“艺术学之父”。
3、游戏发生说:这种说法是由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艺术与游戏之间有共同点: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人们实际的物质需要;都具有假定性;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该说法对艺术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4、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5、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6、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它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实用的、材料的、结构的特点与装饰的、美化的、观赏的特点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
7、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8、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9、艺术作品的格调: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10、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戏剧艺术概论概述

戏剧艺术概论概述⼀、古希腊悲剧诗⼈由酒神祭祀演变⽽来的悲剧⼀词在希腊⽂原意为“⼭⽺之歌”,其题材⼤都取之于神话,但悲剧诗⼈往往以新的解释,借悲剧来反映现实⽣活和⾃⼰对于各种事物的看法。
戏剧成分和合唱队的抒情成分是古希腊悲剧的两个组成部分。
在悲剧⿍盛的时期,古希腊曾经产⽣过很多悲剧诗⼈,其中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诗⼈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庇得斯标志时期民主政治成长时期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民主政治发⽣危机时期悲剧的⼀个共同特性悲剧通过神话题材,建⽴了极其丰富的主题,包含政治、宗教、伦理道德以及⼼理等各⽅⾯的问题。
古希腊悲剧严密的结构形式以“开场⽩”开始,其次是合唱队的“进场曲”,然后还有三⾄五个戏剧场⾯和三⾄五⾸“合唱歌”,彼此交织,最后以“退场”结束。
☆有的剧本采⽤三联剧(或是三部曲,以⼀个故事中连续发展的三个部分的题材所写的三个悲剧)☆有的剧本则为单⼀的剧本(⼀)埃斯库罗斯—————————————————————————【简介】“悲剧之⽗”——真正的希腊悲剧创始⼈:因为他减少了合唱队的抒情部分,给戏剧对话以⾸要地位。
使剧中⼈物直接产⽣戏剧要素——冲突,开始运⽤第⼆个演员。
【作品】《波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都是以三联剧的形式,⽽《波斯⼈》则是个单⼀的剧本,其主题写波斯王薛西斯远征希腊及其失败,揭⽰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和东⽅专制制度的冲突以及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赞扬,反对侵略、歌颂抗击侵略的希腊⼈。
《被缚的普罗⽶修斯》埃斯库罗斯作品中最感⼈的⼀部。
是关于普罗⽶修斯神话三联剧:《被缚的普罗⽶修斯》、《被释放的普罗⽶修斯》、《带⽕者普罗⽶修斯》中的第⼀部,也是唯⼀被保留流传下来的⼀部。
讲述了悲剧英雄普罗⽶修斯从宙斯处偷⽕种给⼈类,被宙斯惩罚的故事。
⽤以表明普罗⽶修斯经过⼀系列艰苦⽃争终于得到解救了。
《俄瑞斯忒亚》三联剧。
主题是⼀个家族的悲惨命运。
第⼀部《阿伽门农》描写了阿伽门农远征归来被他的妻⼦及其姘夫埃癸斯托斯杀害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东西方戏剧的起源1、戏剧:2、简述戏剧与文学的异同。
相同:戏剧和文学一样,都是社会形式及生活的一种呈现。
相异:文学:是限制艺术,文本艺术;戏剧:是一种活生生的艺术样式,一种行为艺术。
3、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样式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4、古希腊的戏剧是由民间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具体地说就是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
5、“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
”这句话出自王国维。
6、戏剧产生的三个文化条件:1)模仿性的表演;2)故事性的增强3)观演的分化与交流的出现。
7、分析东西方戏剧起源的历程。
在世界上自古至今存在着两大风格迥然,形态各异的戏剧传统:自古希腊以来的欧美戏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传统和以古印度梵剧、中国戏曲、日本能乐为代表的东方戏剧传统。
东西方戏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戏剧都是源自民间,是和原始人祭祀神灵,欢庆节日的仪式密切相联的。
8、“悲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山羊之歌”。
9、“喜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狂欢之歌”。
10、中国戏曲的源头是1、原始歌舞2、祭祀仪式3、古代俳优的表演4、百戏、角抵戏。
11、中国戏曲形式较为复杂包含了唱、念、做、打、说等,是更为综合的艺术。
12、司马迁谓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指的是古代的俳优13、百戏:古代的“百戏”又称“角抵戏”,秦汉时已出现,是各项技艺汇集在一起,彼此竞争,互争优胜。
这些,后来同歌唱、舞蹈等合流,成为中国戏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打”。
二、西方戏剧的发展历程14、古希腊时期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15、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喜剧大师,被恩格斯称作是“喜剧之父”的是阿里斯多芬。
16、埃斯库罗斯的创作特点:1、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2、第一个在戏剧中引入了第二个演员;3、艺术风格上,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高雅凝重,规模宏大,奠定了西方悲剧庄重、严肃、高贵的气质底蕴。
17、欧里庇得斯的创作特点:1、第一个将悲剧用于刻画世俗生活中的平民。
“标志着旧的‘英雄悲剧’的终结”。
2、擅长人物的心理刻画。
3、善于塑造女性形象。
4、艺术上:语言自然流畅,接近口语,富于感情,说理性强,重视话语的修辞效果,善于用文字塑造形象。
18、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的戏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19、被称作“剧场里的哲学家”,“问题剧”的创始人的是欧里庇得斯。
20、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悲剧作家是索福克勒斯。
21、阿里斯托芬的创作特点:1、诗人想象力丰富,情节虚构、荒诞但主题很现实。
2、擅长用象征,从而将抽象概念拟人化。
3、善用谐音字,使其产生喜剧效果。
4、在语言上,朴素生动的民间语言搭配城市中的文雅语。
22、阿特拉笑剧:是早期罗马一种粗鲁的即兴喜剧,这种喜剧通常结构松散,情节不定,表现一些笑柄人物的愚蠢或奸诈,包含了许多笑闹的场面和即兴的幽默。
23、拟剧:起源于巫师祭神时的歌唱表演,是一种短剧,主要在街头演出。
拟剧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讽刺风俗习惯,风格较为粗俚。
24、披衫剧:依据希腊晚期和以神话为题材的中期喜剧及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新喜剧改变而成,同时吸收了意大利民间戏剧的因素。
由于剧中人物穿着希腊披衫,罗马人称这种喜剧为“披衫剧”。
25、简述中世纪的戏剧背景:1、封建制度的形成2、战乱与文明倒退3、基督教神学统治26、中世纪戏剧的两大发展态势——宗教剧和世俗剧27、宗教剧:中世纪的宗教剧是从复活节庆典仪式中发展而来的,宗教剧的第一个演员是教堂的牧师。
题材:多取材于《圣经》和教会史上的圣徒事迹。
类型:奇迹剧、神秘剧、道德剧。
28、奇迹剧:以表现神的巨大威力和神奇作用来吸引观众的戏,被称为奇迹剧。
29、神秘剧:专门表现上帝复活、传播教义以及圣徒们的奇异经历称为神秘剧。
30、道德剧:是一种以寓意的手法,宣扬宗教道德或世俗道德的戏剧。
31、文艺复兴戏剧发端于意大利32、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三种样式喜剧、即兴喜剧、田园剧。
33、马基雅维利的《曼陀罗花》,是第一部用意大利语写成的喜剧。
34、即兴喜剧:①没有以文字记录的剧本,只根据剧情大纲,临时编造台词,进行即兴表演。
②表演过程中出男女主角外,其他演员均戴面具,因此也成为“假面喜剧”。
题材:都是以爱情和诡计为题材演出形式:片段格式化、人物定型化35、田园剧:16世纪下半叶,从田园诗演变而来。
以诗的形式写成,演出时配以优美的音乐,华丽的服饰,表现农村的生活背景,描写田间室外桃源般的生活,远离生活现实,只在宫廷贵族中流行。
代表作家:塔索的《阿明塔》,是第一部真正的田园剧。
36、古典主义的文艺特征:一、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宣扬公民义务;二、注重理性;三、模仿古代,师法古人,重视格律。
37、古典主义时期,“理性”是艺术创作成败的关键,成了检验和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准,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
38、古典主义时期法国戏剧的特点:固守古代模式,把悲喜剧严格的区分开,用古代题材进行创作,希望从古代英雄人物身上或者历史题材中寻找为王权服务的东西。
39、“三一律”:又称为是…三整一律“是戏剧结构理论之一。
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一条固定法则。
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循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剧本中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它既有束缚的因素需要打破,也可作为一种形式,集中严谨的写出成功之作。
40、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法则是“三一律”。
41、“三一律”成为古典主义戏剧法则的原因:1、它符合法国人讲究条例清晰,结构匀称的艺术追求。
2、其次,他将戏剧演出限制在一定时间、空间、地点,去解决矛盾冲突,容易使剧中的紧张气氛得到强化,从而对观众产生强烈的感觉刺激,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42、高乃依的悲剧代表作《熙德》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标志了法国现代戏剧的开始。
43、莫里哀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
44、莫里哀的创作特点:1、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反封建,反教会的传统。
2、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社会上的各种恶行败德作为自己的喜剧材料,揭露现实。
3、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塑造典型,情节集中紧凑。
4巧妙地吸取民间艺术的养份,表现古典主义的优点,突破古典主义的限制,表现出了鲜明的现实性、战斗性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民族特点。
45、《太太学堂》开创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先河,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
46、菲尔丁戏剧创作的特点:1、广泛吸收了英国民间戏剧的传统和手法;2、把诙谐、怪诞的成分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杂糅在一起。
3、内容上多是对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进行鞭挞,对社会政治的黑暗丑陋进行嘲讽。
4、开创了社会政治戏剧的体裁样式,结构形式自由,内在逻辑性强,讽刺尖锐,语言简洁犀利。
47、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伏尔泰、狄德罗、博马舍。
48、狄德罗戏剧的理论观点:1、主张打破古典主义的束缚,打破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严格界限,要求民主化,要求建立一种运用日常生活语言,表现市民家庭生活内容的“严肃喜剧”,也就是“市民剧”后成为“正剧”。
2、重视喜剧的社会功用,强调作家要关心社会上发生的重大问题。
49、博马舍的戏剧理论主张:接受并发展了狄德罗的戏剧主张,在剧作《欧也妮》的序言《试论严肃的戏剧类型》中,宣扬和发挥狄德罗“市民剧”的理论主张,并首次使用“正剧”的名称,提出用“正剧”代替悲喜剧,并明确提出了“正剧”的题材内容要从现实生活中来,主人公必须是来自“第三等级”的现代人的主张,为创立启蒙戏剧中的“正剧”做出了贡献。
50、莱辛在《汉堡剧评》中对戏剧创作的认识:1、反对古典主义戏剧,反对机械地模仿,提倡市民悲剧的创作,要求真实、自然,强调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德不同。
2、主张学习莎士比亚,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内容和时代的本质,强调人物形象的性格因素。
3、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他把剧院成为“道德的学校”认为启蒙就是人们不断地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51、歌德的戏剧美学观点:在继承和发扬狄德罗、莱辛等人的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感悟,以及创作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注重实际、肯定现实、强调思辨、反对抽象、尊重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注重行动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和艺术观。
52、19世纪欧洲戏剧分为两大流派——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53、浪漫主义戏剧的特点:浪漫主义戏剧反对古典主义的既定规则,崇尚主观,讴歌自然天性,强调艺术家的激情、个性、想象和灵感,主张戏剧既不必拘泥于古典传统的所谓规则,也不必恪守生活真是的局限。
喜剧家们喜欢夸张的表达个人的内心情感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抒发自我对社会人生的价值判断。
54、夏多布里昂—被称作是“浪漫主义之父”55、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作为浪漫主义的理想纲领和宣传书,强调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
同时对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的反叛。
56、现实主义戏剧的特点:①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尽可能地反映生活的真实,并激起人们对生活本质的思考,生发出改变现实的渴望。
②在艺术表现上,以客观再现为基础,以塑造典型人物为原则,以逼真和准确的刻画细节为要义。
③戏剧通常具有时间、地点和事件比较集中的特点,注重戏剧结构的完整性和戏剧的内在张力。
④在演出方式上,强调“第四堵墙”的存在,力图使演员的“自我”生活于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力求在舞台上创造逼真的生活幻觉。
57、现实主义艺术产生的条件:1、19世纪社会各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西方人在观念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认识到了浪漫主义对社会的抽象抗议和对未来的空洞理解,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时代、社会的需要。
2、资本主义中金钱万能的观念,致使社会腐败、黑暗、堕落,社会现状迫使作家们必须冷静的观察和描写周围的一切,剖析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努力找出本质的真实。
58、“第四堵墙”:在镜框式舞台上,通过人们的想象位于舞台台口的一道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墙”。
它是由对舞台“三向度”空间实体联想而产生,并与箱式布景的“三面墙”相联系而言的。
它的作用是试图将演员与观众隔开,使演员忘记观众的存在,而只在想象中承认“第四堵墙”的存在。
59、易卜生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首领,因为把戏剧作为工具来探索人生,反映社会,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60、现代派戏剧的产生和西方步入现代社会之后出现的反理性思潮息息相关。
61、现代派戏剧中反理性思潮产生的原因:1、社会背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人的自我异化的现象空前严重。
2、文化背景—基督教文化在西方现代科学和理性面前渐趋崩溃,西方人产生了信仰危机。
3、思想背景—在康德反理性的哲学基础上,哲学家开始触及非理性和反理性领域。
62、自然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在题材的选择上,反对使用历史和神话,主张再现“生活的片段”;反对古典主义按照理性原则将人物性格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观念,主张依据环境和生理遗传对任务做深入分析法;反对诗体语言和独白,主张用生活化的对白作为戏剧语言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