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xx年六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40% 1.波兰天文学家提出“日心说”。他的观点:是地球、月亮等天体运行的中心,实际上地球也在运动。 2. 地球(方向)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地球的自转形成了___ _____。 3. 18世纪植物学家_________对植物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不同植物开花时间是_______ 的,从而编排出一个“”。 4. 地球围绕自西向东公转,地轴是________ 的,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5.月球是地球的_______,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_______。 6.美国宇航员_________ 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人类登月梦想。 7.我国“嫦娥一号”于xx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___ ____探月卫星。 8.发生日食时总是从___________先亏;发生月食时总是从__________先亏。11.产生日食的原因是_______挡住了_______的光。 10.月球本身不发光是靠反射_______的光才发亮的。 二、明辨是非:20% 1.地球总是自东向西不停地旋转着,因为太阳是东升西落。() 2.四季的更替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3.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下半月月相的变化由圆到缺。()4.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也没有生物。() 5.月食的种类有月全食、月偏食、月环食三种。() 三、珠海拾贝。16% 1.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2.在一天中,人的体温和血压,以及呼吸频率都会有节律性变化,其中 ()时的体温和血压比较高。 ①清晨②傍晚③深夜 3.产生月食的原因是()。 ①月亮被黑云挡住②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③月亮被太阳挡住④月球自身出现了一些变化 4.月球上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 ①大海②平原③高山 四、研究与结论。8% 日食是怎样形成的?请画图表示日食的成因。 五、科学与生活。16% 1.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你知道《节气歌》中的“春雨惊春清谷天”中有哪些节气吗? 2.当我们北半球是夏天时,太阳应照射到什么位置?写出你的猜想和方案。猜想: 方案:

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 1、我们吃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 ?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按指定标准给食物分类。〖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5年11月18日 〖教学班级〗 四(2)班 〖教学准备〗 食物卡片分组——食物卡片,统计表,食品包装袋。〖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平时都吃些什么食物啊?(适当板书) 2、讨论:人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以小组为单位) 二、自主学习 1、给食物分类 (1)讲述:我们每天吃食物有很多很多,老师这有些食物卡片,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你想按照什么方法来给这些食物分类? (2)在P77上写下你的分类方式 (3)统计全班每一个人最爱吃的食物 提问:这么多食物中有没有你喜欢吃的食物?可以放到哪类食物中呢? 把你爱吃的三种食物名称填入表格一(见附录) 小组长把组员的信息收集起来,看看组员最爱吃的三种食物是哪些 小组长汇报“组员最爱吃的三种食物”名称,添入全班每一个人最爱的三种食物“表格 2、了解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1)一看这个统计图表我就知道◎◎是大家最喜欢吃的食物了,有多少人喜欢的? (2)谈话:我也喜欢吃,那我们回家后天天让妈妈烧这个给我们吃,喜欢吃嘛,每天只吃这个,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我喜欢吃啊,天天就吃这个不行吗?会有什么问题?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篇一: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一天的垃圾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收集垃圾应注意:可以使用镊子或手套;外出时的垃圾也不要遗漏;注意洗手。 3、怎样给垃圾分类?答:1)按材料分,可分为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垃圾。 2)按原来的用途分,可分为食物、包装、一次性用品、衣物、家具、家电等垃圾。 3)按危害状况分,可分有害垃圾、一般垃圾。 4)按处理方法分,可分为填埋类、焚烧类、堆肥类垃圾。 5)按来源分,可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 第二节垃圾的处理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会影响环境。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模拟垃圾填埋场在雨水的浸泡下发生的变化污染地下水。 实验中的细石子和其中的清水模拟土层和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下雨。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埋在细石子中的墨水纸巾经过喷水后把原来瓶 7、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第三节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1、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的问题的办法,常用的减少垃圾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2、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3、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4、你对厂家过度包装有什么建议?答:包装首先要保证物品安全,其次要实用,避免过度包装。 5、重新使用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例如:塑料袋、绳子,玻璃瓶等。 第四节分类和回收利用1、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纸张、金属、塑料、玻璃、布料、橡胶等。 对垃圾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节约资源自然资源。 2、①塑料能够多次熔化成形,回收利用废塑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②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因为玻璃熔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③许多金属可以被熔化后再利用。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 腐熟后的垃圾可以用来做底肥。 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第五节一天的生活用水1、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2、把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的人口数,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平均用水量。 3、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第一课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 1、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2、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3、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把垃圾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并把垃圾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一天的垃圾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科学试卷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试题 一、观察(26分) 1、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已超过了种,估计 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至种,可见生物种类确实是多种多样。 2、校园里有许多动植物,比如我看到过的就属于植物,它生活在校 园的。在校园里我还看见过的动物有,它主要的生活区域是 校园的。 3、爱护珍稀生物意义重大,我知道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和,有生活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狭小地带的 ,有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主要在 我国西南部海拔700—2500米的深山密林之中的等。 4、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与等。以植物的生态习 性来分类,可分为与等。按有没有花可以分为 与。 5、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有脊柱的动物叫,有脊柱 的动物包括类,类,类等。 6、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使它们与相适应。 7、物竞天择,,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 一个个成员。 二、判断题(14分) 1、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 2、珍稀动植物无论怎样保护,都是要灭绝的。() 3、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化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4、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把动物分为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5、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6、鸭的脚上有蹼,拨水的使能增强水的反作用力。() 7、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三、选择题(34分) 1、植物按还没有花可以分为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植物中,菌类比较特殊,它是靠()生存的。 A、光合作用 B、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分 C、自己制造养料 2、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以下()动物不属 于哺乳动物。 A、山羊 B、鲸 C、金鱼 3、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形。 A、圆 B、方 C、三角 4、《生物多样性条约》在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每年的()是国际生物多 样性日。 A、3月22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5、以下不属于昆 虫的特点是()。 A、体躯三段头、胸、腹 B、用鳃呼吸在水里 C、2对翅膀6只足 6、()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 A生物B环境 7、下列属于鱼类的是() A金鱼B鲸鱼 8、下列属于昆虫的是() A蚂蚁B、蜘蛛 9、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兔子B、恐龙 10、下列属于鸟类的是() A麻雀B、蜻蜓 11、我国的珍稀生物有:()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 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 方;()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A、扬子鳄 B、珙桐 C、白鳍豚 D、大熊猫 E、藏羚羊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1空1分共18分) 1.科学家把动物分成()和()两大类. 2. 属于开花的植物有:()()()()()等 3.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和()关联. 4.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以上. 5. 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是()动物. 6. 我们可以从()、()、()等总计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12分)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时;不需要带的工具是() A.小铲 B.放大镜 C.显微镜 2白杨、雪松、圆柏都属于()植物. A 草木 B木本 C水生 3.鸽子、大雁、麻雀都属于(). A.哺乳类 B.鸟类 C.爬行类 4.父亲和儿子的相貌特征()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同 C.有些相同有些不同 5.香蕉树宽大的叶片与()的环境有关. A.炎热多雨 B.温暖湿润 C.干旱少雨 6.校园里有许多生物;蚯蚓生活在()

A池塘里 B土壤中 C树上 三、判断题(共5分) 1.能帮人送信的动物是蜜蜂. () 2.孪生兄弟都长得一模一样. () 3.金鱼、鲸鱼都属于鱼类. () 4.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而且还要适应环境.() 5.动物进化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四、连线(共5分) 鸟类猫 昆虫类金鱼 两栖类蚂蚁 哺乳类鸽子 鱼类青蛙 五、问答题.(共10分) 1.请列举一些你认识的开花植物;他们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 2.请根据自己家乡的情况;写出几条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的: 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5、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 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 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 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 二、提出问题: 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 2、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 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三、实验探究: 1、演示实验: (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 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 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4、讨论: 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四、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④地球自转 教学后记: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学目的: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 2、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 的基础上。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1、校园生物大搜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 ●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 为整个班级准备: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 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 二、设计调查方案

1、师: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 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 A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 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 C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 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 又要记 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 开黄、 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 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 F要爱护动植物 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 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组给予加星评价。(意图: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也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 四、课外延伸:对不知名的动物和植物,回家查找资料 2、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精品文档 .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一、校园生物大搜索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二、校园生物分布图 1.我国珍稀植物有珙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百山祖冷杉。 2.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 3、珙桐: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人参: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湖北 金花茶:广西 银杏:山东、江苏 4、熊猫:四川、陕西、甘肃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 扬子鳄:安徽、江西、江苏、浙江 藏羚羊:青海、新疆、西藏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 2.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桃树樟树)和草本植物(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浮萍)和陆生植物(雪松);根据是否落叶将植物分为落叶植物(梧桐)和常绿植物(万年青)。 3.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4.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5.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6.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蕨菜)、藻类(紫菜、海带)和苔藓类(葫芦藓、青苔) 7.属于开花植物有:桃树、油菜花、凤仙花、月季、金鱼藻 8、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四、种类繁多的动物 1.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 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是哺乳动物。 3.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5.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长有脊柱,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分为鱼类、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蝙蝠、羊、兔、猪、鲸、海豹 鸟 类:鸡、鸭、鹅、老鹰、大雁、猫头鹰 爬行动物:壁虎、蛇、鳄鱼、龟、蜥蜴、甲鱼 两栖动物:蟾蜍、蝾螈、娃娃鱼 鱼 类:海马、鲫鱼、鳗、泥鳅、黄鳝、鲤鱼 五、相貌各异的我们 1.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相同的特征。 2.我们不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六、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植物的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功能。 ①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承担起光合作用和储存水分的功能; ②松树生活的区域较为广泛,针形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 ③香蕉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热带地区,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2.浮萍是水生植物中的浮水植物,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生活在陆地上,根既要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又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植物体生活,因此它们都有庞大的根系。 3.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关联。①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 ②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捉小动物; ③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 ④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 ⑤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 ⑥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飘移。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第一课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 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校园生物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的校园动植物以及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目的是通过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调查活动强调分区域进行,及时记录,学生已经能清楚地区分植物和动物,让学生将校园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进行记录,旨在发展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或现象的意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教材通过图片展示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校的不同情况展示不同的动植物。通过展示引起学生对校园中常见植物和动物的关注,并回忆在三年级时观察生物的方法,为本节课的调查活动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教材上的参考资料图片意在使学生知道生物学家也要进行调查活动,且也是对某一区域进行调查,从而引出学生对校园中生物的调查。教材通过卡通人物的对话展示了活动应该注意的事项。下面的记录表格提示学生要对调查结果及时记录,同时提示学生不要漏掉校园中的每一种动植物。 【学生分析】 经历了3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这样的认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模糊的、凌乱的。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从这个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比较直观、具体,但是,学生对于生物种类和生物个体还是不能分清楚,因此,本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六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在我们校园里面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是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为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