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数据评价三

稳定性数据评价三
稳定性数据评价三

稳定性数据评价三

文档来自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

稳定性数据评价

1. 介绍

1.1 指南的目的

该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提如何使用根据ICH指南Q1A(R)里详述的"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原则(以后提到即作为总指导原则)而产生的稳定性数据的介绍来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该指南描述了何时及如何使用有限外推法来建议关于原料药的再试验期或超出来自长期储存条件的数据的观测范围的原料药货架期

1.2 背景

总指导原则提的关于稳定性数据的评价和统计分析的指南是性质上简要和范围上有限制

尽管总指导原则指出回归分析是可接收的方法来分析关于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评价的定量稳定性数据并建议用0.25显著性水平

操作合并批的统计测试它很少包括细节

另外总指导原则不包括当复合因素包含在全面或合-设计调查的情况

当到该方针的第4步总指导原则的评价部分将会重复因此删去

1.3 指南的范围

该指南总指导原则的附件目的是当基于定量和定性测试性质的稳定性数据评价而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和贮存条件时提预期值的清晰解释

该指南概括了基于单个或复合因素和全面或合-设计调查得出的稳定性数据以确定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介绍

ICH Q6A 和Q6B提了关于调整和证实认可标准的指南

2. 指南

2.1 一般原则

正规稳定性调查的设计和实行应符合总指导原则列出的原则

稳定性调查的目的是在测试最少三批原料药或制剂基础上确立适用于将来在相似环境下生产和包装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和标签贮存说明

在稳定性资料的说明和评价里应采用系统性方法其中应包括视情况而从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生物试验包括从那些与剂型有关

的特定性质(例如固体口服剂型的溶解速率)的结果

如果合适应注意回顾质量平衡的合适性

应该考虑能引起质量平衡明显不足的因素例如降解机理和稳定性-显示能力和分析方法内在可变性

单批的变化程度作用以后生产批次在其再试验期或货架期间仍保留在其认可标准内的信心

该指南里关于统计法的介绍不意味着当统计计算被证明是多余时用统计计算仍可取

但在一些情况下统计分析在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外推法里是有用的且在其它情况可能提倡将次用于核实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稳定性数据测定的基本原则同于单个-与多个-因素调查和全面-与合-设计调查

正规稳定性调查里的数据测定并视情况而定使用支持数据来确定可能作用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和性能的关键质量性质

应各自评估每个性质

和为了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而由调查结果构成的全面评估

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不应超过任何单个性质的预测

附录A里提的流程图和附录B里提的关于如何分析和评价从多因素或合设计得到的关于适当的定量试验性质的长期稳定性数据用于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应该考虑稳定性调查为估计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而提有效统计结论

附录B也应该提关于如何使用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评估的回归分析资料和统计方法例子以用于测定来自不同批或其它因素的数据的合并性

参看目录里提有额外指南但是例子和参考不是为了包含所有其它适用的统计法

2.2 数据显示

所有性质数据应以合适形式(即表格、绘图、描述)给出且这些数据的评价应该包括在申请里

如果用统计分析所用方法和构成模型基础的假设应陈述和证明其有道理

应包括统计分析结果的表列摘要和/或长期数据的表示法

2.3 外推法

在申请里应建议有有限外推法以提超出可得到的长期数据观测范围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特别是在加速条件下无显著改变时

批放行时任何外推法都应考虑到可能的最差情况

外推法是用一套已知数据推论出有关将来几套数据的资料

稳定性数据的外推法假定相同的变化模式同样适合于超出现有长期数据观测范围

因此外推法应证明其有道理根据例如所知道的降解机理、数据模型的拟合度和存在有相关支持数据

如果超出现有长期数据的外推法是预期到假定变更模式的修改是重要的

例如当在现有数据内评价回归线或回归曲线数据本身提关于假定变更模式修改的检查且可用统计方法来测试数据对假定直线或曲线的适合度(曲线配合适度)

用到的超出测定数据的长度的内部检查完全不对

因此在外推方法基础上准予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应经常用额外长期稳定性数据验证只要这些数据可以得到

应注意包括在草案里符合外推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批时间点

2.4 打算贮存于"室温"的原料药或制剂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测定的数据鉴定

按本段列出的操作出自正规稳定性调查的数据的系统性评价

一般每个性质的稳定性数据应连续地评价从显著的变化开始如果要有的话在加速条件下且如果适当从中间条件开始经过长期

数据的走向与变化

描述超出长期数据观察范围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外推法所处环境是适当的

2.4.1 在加速条件下无显著变化

在加速条件下无显著变化时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取决于长期和加速数据的性质

2.4.1.2 经过一段时间和很小或无变

动时长期和加速数据显示很小或无变化

一个性质的长期数据和加速数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和很小或无变动时显示很小或无变化时很明显原料药或制剂于该性质的被提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认可标准内保持良好

在这些情况通常认为没必要进行统计分析但应为省略提正当理由

理由可包括降解机理或无降解的讨论加速数据的适当质量平衡和/或其它总指导原则里决定的证实数据

可以建议超出可用的长期数据时间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外推

被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达到可得到的长期数据时间的两倍可以提议出来但它不应超出有效长期数据期12个月

2.4.1.2 经过一段时间和变动长期或加速数据显示有变化

如果关于一个性质的长期或加速数据经过一段时间和/或变动显示在一个因素或多个因素有变化时长期数据的统计分析在确立再试验期或货架期时很有用的

在观察批间或其因素(即容器大小和/或填充物、强度)或组合因素(即、强度-容器大小和/或填充物)间的稳定性有显著差别时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应基于最段时期其用最差的批、因素或组合因素来证实

另外当差别主要归于特定因素(即强度)不同货架期可以分到因素内的不同水平(即不同强度)

应提有讨论以注明差别的原因和该产品上这个差别的总体显著性

可提议超出有效长期数据期的外推法但是外推法的范围取决于性质的长期数据是否按照统计分析测定

没按照统计分析测定数据(对于定性性质或某些定量性质)

当提相关支持数据时可以提议达到有效长期数据期1.5倍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但是不能超过有效长期数据期6个月

相关支持数据包括从研制批量里得到的满意长期数据研制批量的形成用与最初批量密切相关的配方比最初的批量在更小范围内操作或类似于最初批量在密闭容器内包装

按照统计分析测定数据

如不进行统计分析外推法的范围应如上(即当提相关支持数据时可以提议达到有效长期数据期1.5倍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但不应超出有效数据长期数据期6个月)

但是如果进行统计分析当用统计分析和支持数据时尽管提议的这个再试验期或货架期不应超过有效长期数据期12个月可以适当地达到有效长期数据期2倍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2.4.2 加速条件下的显著变化

在加速条件下发生显著变化时*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设置将取决于中间条件的稳定测试结果有如长期测试

*以下物理变化是在加速条件下可预料到要发生的如果无其它的显著变化不应认为显

著变化其要求有中间测试(在确立无其它显著变化时也应考虑潜

在相关作用):(1)软化设计在37℃溶解的栓剂如果清晰显示其熔点并(2)不满足12个单位明胶胶囊或凝胶涂层片溶液的认可标准如果它可以不含糊的归于交联

但在加速条件下半固体剂型的相分配应要求有在中间条件下的测试

2.4.2.1中间条件下无显著变化

如果在中间条件下无显著变化可以提议超出有效长期数据期的外推法但外推法取决于性质的长期数据是否按照统计分析测定

不按照统计分析测定数据

基于一个性质不按照统计分析测定可提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当提相关支持数据时但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不应超有效数据期3个月

按照统计分析测定数据

如果一个性质的长期数据按照统计分析测定但又没有进行该分析外推法的范围将如上

但是如果进行统计分析当有统计分析和相关支持数据支持时但又不超有效长期数据期6个月就可以适当提议达到有效长期数据期1.5倍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2.4.2.2 中间条件下的显著变化

如果在中间条件下有显著变化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不应超过有效长期数据的范围另外应该提倡更短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如果长期数据显示有变动用统计分析确认再试验期或货架期是恰当的

2.5 打算贮存于冰箱的原料药或制剂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测定的数据评价

2.5.1打算贮存于冰箱的原料药或制剂

评价贮存于冰箱里产品的数据依照该里所描述的适合于用于"室温"贮存产品的相同原则除了下面明确注释的

附录A提有判断图作为下面指南的辅助

2.5.1.1 打算贮存于冰箱的制剂在加速条件下无显著变化

当加速条件下无显著变化时可以提议超出有效长期数据期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可以达到有效长期数据期的1.5倍但不应超出有效长期数据期6个月

2.5.1.2 打算贮存于冰箱的制剂在加速条件下有显著变化

如果在加速条件的3个月到6个月试验期间有显著变化发生所提

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应基于长期贮存条件下可获得的真实时间数据

不能考虑外推法

如果在加速条件的前3个月试验期间有显著变化发生

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应基于长期贮存条件下可获得的真实时间数据

不进行任何外推法

另外提讨论以证明在标定贮存条件外的(即运输或处理期间)短期飘移作用

如合适可以通过单批原料药或制剂在小于3个月内的进一步试验来支持讨论

2.5.2 打算贮存于制冷器里原料药或制剂

对于打

算贮存于制冷器里的原料药或制剂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应基于长期贮存条件下所获得的真实时间数据

没有关于贮存于制冷器里原料药或制剂的加速贮存条件应在高温(即5℃±3℃或25℃±2℃)下于合适的时间段里进行关于单

批的试验来注明在所建议的标定贮存条件外(即运输或处理期间)的短期漂移作用

2.5.3 打算贮存于-20℃以下的原料药或制剂

对于打算贮存于-20℃以下的原料药或制剂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应基于所提议的长期贮存条件下所获得的真实时间数据并根据实例情况进行评价

2.6 一般统计方法

如合适使用恰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原申请里的最初长期稳定性数据

该分析的目的是以很大的把握确立在这期间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对于将来在相似情况下生产、包装和贮存的所有批的定量性质都保持在认可标准内

可以将相同的方法用于承诺批以证实或开拓原认可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关于定量性质的降解分析被认为是一恰当方法来评价稳定性数据并确立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性质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特征将决定数据是否应转换成线性降解分析

一般可以通过数学或对数换算的线性或非线性函数来代表该关

有时期望非线性降解能更好地反映真正的关系

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评价的恰当方法是分析定量性质通过确立95%置信度和平均回归曲线交叉所提议的认可标准所在最段时间

对于已知随时间而减少的性质较低一侧95%的置信度应与认可标准作比较

对于已知随时间而增加的性质较高一侧95%的置信度应与认可标准作比较

对即不增加或也不减少的性质或其它变化方法是未知的应计算两侧95%的置信度并与最低和最高认可标准作比较

用于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应考虑到稳定性调查设计里为估算再试验期或货架期提有效统计结论

上面所述方法可以用于评价单批或在适当的统计试验后联合的多批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在附录B里含有用于来自全面、括号和矩阵化图案的稳定性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例子

在附录B.6里可以找到现行的参考

3 稳定性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例子

以下描述的线性回归、合并性测试和统计模式都是统计方法的例子且可用于按照线性回归测定的定量性质的稳定性数据的分析和有提议认可标准的稳定性数据的分析

3.1 对于单批的数据分析

在有些情况下性质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假定是线性的

1插图1显示有105%和95%的最高和最低认可标准分别有12个月的长期数据

在这个例子里用到有管平均值的两侧95%置信度因为它不知是否在随时间增加或随时间减

少的分析前面

最低95%置信度与最低认可标准在30个月交叉

因此只要遵守2.4和2.5部分的介绍就能用统计分析支持所提议的达到24个月的货架期

当分析只有一个最高或最低认可标准的性质的数据时建议用关于回归曲线的相应一侧95%置信度

插图1b显示了具有15个月长期数据的降解产品的回归曲线这儿

认可标准不超1.4%

平均值的95%单侧置信度与认可标准在31个月交叉

因此所提议的24小时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可以用降解数据的统计分析支持只要遵守2.4和2.5部分的介绍

如果用到上面的方法希望定量性质(即定量分析降解产品)以95%的置信度在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最后期限仍保持在认可标准内

但如果关于定量性质的认可标准要求与单个值要用到关于单个值的置信度(即关于一些复合剂形的满意一致性)

可以用上面描述的方法来评价关于单批、各批或在适当的统计测试(在部分B.2到B.5有描述)后联合的多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3.2.1批的合并性测试

3.2.1.1协方差分析

为评价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在从几批收集数据之前应进行一个初次统计测试来确认不同批的回归线是否有共同的倾斜度和共同的时间-零点截距

可用协方差(ANCOVA)分析其中将时间考虑到协变里

以测试批之间的倾斜度和回归曲线截距的差异

每个试验都应该用0.25的显著性水平进行以抵补由于正规稳定性调查里相对有限样品大小而造成的设计里的低乘方

如果测试否决倾斜度相等的假设(即批之间有显著性的倾斜度差别)认为联合所有批里的数据是不恰当的

即可用B.1里描述的方法评价稳定性调查里各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用各个截距和各个倾斜度和从所有数据计算到的合并平均平方偏差

各批间的最短评价应被选作所有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如果测试否决截距相等的假设但不能否决倾斜度是相等的(即批之间有显著的截距差别而无显著的倾斜度差别)为了评价共同的倾斜度而联合数据

稳定性调查里各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用B.1里描述的方法进行评价用共同的倾斜度和各截距

批里的最短评价选作所有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如果在0.25显著性水平的等倾斜度和等截距试验未造成否决结果(即批间无显著性的倾斜度差别和截距差别)可以联合所有批里的数据

用B.1描述的方法评价联合数据里的单个货架期并适用于所有批联合数据里所评价的再试验期通常长于各批得出的再试验期因

为合计数据随着批的联合而增加关于回归线的置信度会更窄以上合并测试应以合适顺序操作这样倾斜

度项在截距项前测试

可以选最大合模型(即各倾斜度共同倾斜度与各截距或共同倾斜度与共同截距视情况而定)作为货架期评价

3.2.1.2 其它方法

统计方法2-6除了上面描述的那些可以用于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评价

例如如果事先可以决定批之间倾斜度或平均货架期的认可差别可用评估倾斜度或平均货架期的同价的合适方法确定数据合并性

但是这样的方法应预先定义、评价和证明其正确性且如合适与制定规章的权威讨论

如果可以应用显示所选的替换方法的合适统计性质的模拟调查是有用的

3.2.2评价所有批是否支持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该方法的目的是评价某些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是否短于所提议的

各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应首先用B.1中所描述的方法以各截距、各倾斜度和从所有数据计算到的合并平均平方偏差进行评价

如果每批的估计再试验期或货架期长于所提议的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一般认为是恰当的只要遵守2.4-2.5部分的外推法指南

一般无须操作合并测试或鉴定最大合模型

但如果一个或多个估计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短于所提议的可用合并测试以确认是否可以组合这些批以评价较长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另外B.2.1所描述的收集过程中可用该方法

如果发现关于批的回归曲线有共同的倾斜度且基于共同的倾斜度和各截距的估计

货架期都长于所提议的货架期一般就无需继续测试合并的截距

3.3.多因素、全面设计调查的数据分析

在多因素、全面设计调查里原料药的稳定性可能不同于不同因素组合里某一确定程度

当分析这样的数据时可考虑两种方法

用于测试合并性的第一种方法的目的是用于测定来自不同因素组合的数据是否可以联合用于单个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全面评价

第二种方法的目的是测定来自所有因素组合的数据是否支持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3.3.1合并性的测试

来自因素的不同组合的稳定性数据不能联合除非用合并性的统计测试支持

3.3.1.1 只用于批因素的合并性测试

如果分别地考虑每个因素组合则稳定性数据只用于测试批的合并性且关于非批因素组合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可以分别用B.2里描述的操作方法进行评价

例如对于在2个强度和4个容器尺寸里可获得的原料药将分析来自2×4强度-尺寸组合的八套数据并相应地评价单独的货架期如果要求单个货架期所有因素组合里的最短估计货架期应作为产品的货架期

但是这个方法不能利用来自所有因素组合的有效数据因此一般导致得出的货架期比B.3.1.2里的方

法得出的更短

B.3.1.2 用于所有因素和因素组合的合并测试

如果稳定性数据用于测试所有因素和因素组合的合并性测试且结果显示可以组合数据单个再试验期或货架期长于基于各因素组合所评价的是可以得到的

再试验期或货架期更长是因为当批、强度、容器尺寸和/或填充等组合时合计数据增加因此关于估算回归曲线的置信度会变窄

3.3.1.2.1 协方差分析

用协方差分析来测试因素和因素组合78间回归曲线的倾斜度和截距差异

该方法的目的是测定来自多个因素组合的数据是否可以组合以用于单个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评价

全面统计模型应包括所有主要作用和相互作用的截距和倾斜度项和反映测量的随机误差的项

如果证实高点的顺序作用很小一般在模型里无需包括这些项

当在最初时间点的分析结果是于包装前从生产好的剂型里得到时容器截距项可以从全面模型排除因为结果在不同容器大小和/或填充间是共同的

稳定性方法评价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概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作者:张媛)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有: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离散单元 法、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DDA法、流行元法、块体理论法、可靠度方法、模 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在概要地叙述了各个方法的理论基础上,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叙述,指出了各自的适合条件以及目前的应用状况。其中极限平衡法、块体理论法很多时候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快速拉格朗日法具有随意性,DDA法在数学收敛上的实 现有一定的难度,有限元法需要定义合适的系数,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不能全面、最优,专家系统对于知识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综合各个方法,其中的离散单元法、流行元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适用性较好。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评价方法 Prospect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on Slope Stability Zhang Yuan (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Liaoning Fuxin 123000 )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ospect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on slope stability. There ar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Fast Lagrangion Analysis of Method,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Manifold Element Method, Block Theory, Reliability Method,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Grey system Evaluation,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Expert System.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 summary about every method, the paper rel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points their suiting conditions and using state. In the outlin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Block Theory cannot agree with the fact at the most time. Fast Lagrangion Analysis of Method is at its ease, There is a difficulty of math converge about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needs to definite suitable coefficient,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cannot give a overall result, or often it is not the best, Expert System has a

【精品】第9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9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学习指导:本章介绍了边坡的破坏类型,即:岩崩和岩滑;着重介绍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基本方法,包括圆弧法岩坡稳定分析、平面滑动法岩坡稳定分析、双平面滑动岩坡稳定分析、力多边形法岩坡稳定分析及近代理论计算法;介绍了岩坡处理的措施。 重点:1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2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3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9。1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9。1.1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在工程活动中涉及边坡工程问题,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工程地质工作者已对边坡工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通过理论对人类工程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及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来的开展,人类已认识到:边坡诞生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历史发展,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在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必须顾及到边坡的环境效应,并且把人类的发展置于环境之中,因而相继开展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边坡作为地质工程的分支之一,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在水电、交通、采矿等诸多的领域,边坡工程都是整体工程不可分割的部分,为保证工程运行安全及节约经费,广大学者对边坡的演化规律、边坡稳定性及滑坡预测预报等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规模扩大及经济建设的急剧发展,边坡工程中普遍出现了高陡边坡稳定性及大型灾害性滑坡预测问题。在我国,目前的露天采矿的人工边

坡已高达300—500m,而水电工程中遇到的天然边坡高度已达500—1000米,其中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极为复杂,特别是在西南山区,边坡的变形、破坏极为普遍,滑坡灾害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正常运营的地质灾害。

滑坡稳定性分析知识讲解

滑坡稳定性分析

习题一岩村滑坡稳定性评价 一、目的 学会滑坡机理分析、稳定性定价和定量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基本途径,掌握滑坡防治工程要点。 二、滑坡概况 l、自然地理 岩村滑坡位于四川盆地某城市市中区,地处长江和佳江的交汇地带,呈半岛状,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80年代,市中区斜坡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利用,交通线路不断改进,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滑坡灾害事件也日趋严重,岩村滑坡就是灾害之一。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并常有暴雨出现。长江和嘉陵江是市中区两大地表水系,水位年平均变化幅度达20m以上,平均低水位158m,高水位181m,1981年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位达193m。三峡工程按175m高程修建大坝,使该地区最高洪水位达205m左右。 2、地质概况 滑坡区基岩地质构造属川东隔档式褶皱中的一复向斜内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以下,倾向在SW200°~270°范围变化。无明显的断裂构造,优势节理产状:75°∠82°;346°∠81°,263°∠85°。 基岩地层为侏罗系泥岩砂岩互层,为内陆河潮沉积,呈紫红色。相对坚硬的砂岩组成了滑坡区的上部平台状地形,泥岩及崩积物则组成斜坡主体。崩积物主要由砂岩块石及泥岩风化粘土组成,厚度分布特点是斜坡上部薄,中前部相对较厚。人工堆石为近期在砂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而堆弃于斜坡后部的基岩大块石。

滑坡区属河流侵蚀、剥蚀的低山丘陵地貌,斜坡顶部为平台,河谷岸坡的坡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缓,在纵剖面上呈内凹的地形。 下伏基岩相对不透水,为弱含水层。据洞室调查,基岩洞室绝大多数为干洞,偶见裂隙有渗水现象。斜坡地带入渗的地表水则汇集于基岩顶面,形成崩积层中的上层滞水。 该地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受活断裂包围的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滑坡特征 滑坡主滑方向为NW方向,后缘有一系列NE-SW方向的拉张裂缝,居民建筑物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人工洞室开挖于1970-1980年之间,地面裂缝最早发现在1981年。1981年四川盆地普降暴雨,江河水位达百年一遇特大水位。滑坡的活动已严重威胁经由滑坡区的主干公路的正常通车。滑坡现处于蠕滑阶段,且在每年的雨季,位移明显增大。 表1-1钻孔地质描述

稳定性数据评价

稳定性数据评价 1.介绍 1.1 指南的目的 该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如何使用根据ICH指南Q1A(R)里详述的“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原则(以后提到即作为总指导原则)而产生的稳定性数据的介绍来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该指南描述了何时及如何使用有限外推法来建议关于原料药的再试验期或超出来自长期储存条件的数据的观测范围的原料药货架期。 1.2 背景 总指导原则提供的关于稳定性数据的评价和统计分析的指南是性质上简要和范围上有限制。尽管总指导原则指出回归分析是可接收的方法来分析关于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评价的定量稳定性数据,并建议用0.25显著性水平操作合并批的统计测试,它很少包括细节。另外,总指导原则不包括当复合因素包含在全面或折合-设计调查的情况。当到该方针的第4步,总指导原则的评价部分将会重复,因此删去。 1.3 指南的范围 该指南,总指导原则的附件,目的是当基于定量和定性测试性质的稳定性数据评价而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和贮存条件时提供预期值的清晰解释。该指南概括了基于单个或复合因素和全面或折合-设计调查得出的稳定性数据以确定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介绍。ICH Q6A 和Q6B提供了关于调整和证实认可标准的指南。 2. 指南 2.1 一般原则 正规稳定性调查的设计和实行应符合总指导原则列出的原则。稳

定性调查的目的是,在测试最少三批原料药或制剂基础上,确立适用于将来在相似环境下生产和包装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和标签贮存说明。 在稳定性资料的说明和评价里应采用系统性方法,其中应包括,视情况而,从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生物试验,包括从那些与剂型有关的特定性质(例如,固体口服剂型的溶解速率)的结果。如果合适,应注意回顾质量平衡的合适性。应该考虑能引起质量平衡明显不足的因素,例如,降解机理和稳定性-显示能力和分析方法内在可变性。单批的变化程度作用以后生产批次在其再试验期或货架期间仍保留在其认可标准内的信心。 该指南里关于统计法的介绍不意味着当统计计算被证明是多余时,用统计计算仍可取。但在一些情况下统计分析在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外推法里是有用的且在其它情况可能提倡将次用于核实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稳定性数据测定的基本原则同于单个-与多个-因素调查和全面-与折合-设计调查。正规稳定性调查里的数据测定,并视情况而定,使用支持数据来确定可能作用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和性能的关键质量性质。应各自评估每个性质和为了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而由调查结果构成的全面评估。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不应超过任何单个性质的预测。 附录A里提供的流程图和附录B里提供的关于如何分析和评价从多因素或折合设计得到的关于适当的定量试验性质的长期稳定性数据。用于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应该考虑稳定性调查为估计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而提供有效统计结论。附录B也应该提供关于如何使用再试验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实用版

YF-ED-J267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 防治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村 村通公路”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在地形困难路 段修建的公路越来越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大填、大挖方路段频繁出现,相伴而来出现了 较多的路堤边坡失稳,边坡及路堑边坡坍塌等 地质灾难现象,给公路建设、运营带来巨大的 经济损失。因此在公路建设中需要选用合理的 方法评价其边坡稳定性,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合 理的边坡治理措施进而做到既保证公路运营的

安全,又节约投资。由此看来,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滑坡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为二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程中选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1、公路边坡病害的分类 边坡病害可分为以下3类。 1、1滑坡 滑坡是路基山坡土体或岩体由于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活动的影响使其结构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的作用下,整体沿着一定软弱面向下滑动。滑坡按其引起滑动的力学特性来区分,可分为牵引式和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是下部先滑动,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可延续相当长时间,横向张性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部分) (第二册共二册) 院长: 总工程师: 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二年十月

岩土工程勘察(稳定性评价部分) 主要责任人及岗位 生产单位负责人: 审定人: 审核人: 工程技术负责人:

目录 1前言 (1)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1)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1)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1) 2.3坝体稳定性计算 (2) 3影响坝体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及工程措施方案 (5) 4降低浸润线后的坝体加高计算 (5) 5结论与建议 (7) 附图一:坝体稳定性计算图(现坝高) 附图二:坝体稳定性计算图(坝体加高20m)

1前言 xxxxx尾矿库、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受龙钢集团公司木龙沟铁矿委托,根据xxxx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之技术要求(见附件),由我院于2006年7月~8月完成。 本册为坝体稳定性评价报告。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据工程地质测绘结果,初期坝和堆积坝的左、右坝肩,山体形态自然完整,基岩裸露,无影响坝肩稳定的不利组合的结构面,也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坝肩稳定,有利于坝体稳定和继续加高。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据调查,尾矿库初期坝为一不透水浆切片石拱坝,坝体完整,整体强度较高,未发现切石松动、坝体裂缝等变形破坏的痕迹,地基持力层为⑥-2层中风化白云岩,坝肩支撑于两侧的基岩上,坝基及坝肩的地质条件良好,初期坝的稳定性好。仅在坝面上发现有多处渗水、漏水现象,目前不致影响坝体的稳定性。 在初期坝坝顶之上已筑有7级尾矿堆积的子坝,各级子坝高度1.60~3.80m不等,其中第三级子坝最高,达3.80m,堆积坝总高度约17.1m,总坡度比约1:3.1,各级子坝坡度约450~600,坝体形态较规则,坝体上未发现裂缝等变形破坏特征,干面滩长度约60m,综合分析认为,现状态下堆积坝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据钻探揭露,坝体内浸润线较高,初期坝上方第一级马道处地下水位埋深为1.20m,已接近了初期坝顶,各子坝地下水位在排矿时接近了地表,在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 (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 (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 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50007-2011)5.3、(JGJ72-2004)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50007-2011)5. 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①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②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ICH-Q1E稳定性数据评价(中文)

稳定性数据评价 1简介 1.1、目的 本指南的目的是提供如何使用稳定性数据提出复检期或货架寿命的建议,稳定性数据是按着ICH指导原则Q1A基本原理进行“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以下简称母指南)产生的。该指南描述了何时以及如何进行有限外推能够提出药物的复验期或货架寿命,这个复验期或货架寿命是超过长期贮存条件下数据观测范围的。 1.2、背景 本指南旨在对母指南提供的稳定数据进行简要和有限统计分析评价的指导。虽然母指南指出,回归分析方法是定量分析复验期或估计和建议货架寿命的稳定性数据可以接受的方法,建议使用0.25意义水平进行批量合并统计测试,它包括一些细节。此外母指南没有覆盖的情况是多种因素参与全或减少设计研究。当这个指南达到步骤4,母指南的指标评价部分将成为多余的,因此将被删除。 1.3、指导范围 作为母指南的附件,本指南的目的是为基于储存条件定量和定性测试属性的稳定性数据评估提出的复检期或保质期提供一个明确的期望解释。本指南概述了建立复验期或基于单个或多个因子和全部或减少设计研究的稳定性数据的货架寿命的建议。ICHQ6A 和Q6B为可接受的标准的设定提供了指导。 2.指导原则 2.1、总则 正式的稳定性研究的设计与实行应该遵循母指南。稳定性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基于测试至少三个批次的原料药或产品,复检期或货架寿命和标签存储指令适用于所有未来的批量生产和包装在类似情况下的产品。 一个系统研究方法,应该包括稳定信息的介绍和评价,其中酌情应该包括,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和特殊剂型的特殊属性(如口服剂型的溶解速率)。有时还要注意审查质量平衡的充分性。应该考虑会导致明显的质量不平衡的因素,例如,降解机制和稳定性指示能力,以及分析程序固有的不确定因素。在复验期或货架寿命之内的个别批次对未来各批检测结果还在验收标准内的影响的不确定度。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分析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分析 滑坡是在一定的内因、外因等地质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气候及迳流条件、其它因素。就本滑坡隐患体而言,各因素对其的影响如下: ①地质条件 岩土体的本身特性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岩质边坡来说主要包括软弱结构面存在与否及其强度、结构面特别是主要结构面的产状、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结构面的结合情况、渗透性、与临空面的相对关系;对土质边坡来说主要包括土体强度、软硬接触面的渗透性。滑坡隐患体及边坡出露的地层为泥盆系佘田桥组,岩性为砂岩,受地形地貌、构造侵蚀、剥蚀及风化作用影响,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变化较大;原始地形较平缓的人工切坡坡面及坡顶局部地段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大。第四系坡残积土其孔隙性大且含较多碎石,抗剪强度较低,坡度较陡时其自稳性差;中上部基岩埋藏多较浅且表部风化较强烈;整个山体岩体裂隙发育,地层及裂隙产状较杂乱(图2-1),地层产状多近坡向或与坡向小角度斜交,岩体呈碎裂结构、电阻较高,结构面结合多数差~较差,易产生松动变形。 ②地形地貌因素 勘查区属中低山地貌,高差较大,山脊地形坡度较陡(坡度25~30°),两侧地形陡峻(坡度40~45°),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沟谷处及外围天然斜坡未见有滑坡现象,天然条件下斜坡是稳定的;但切坡以后,山体前缘产生高陡临空面,所形成的上缓下陡地形不利于斜坡的稳定。 ③人类活动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在自然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岩土体应力进行重新分布,斜坡产生变形,当岩土体中应力无法平衡时,边坡将发生失稳破坏。就本区而言,切坡产生高陡地形,

xxx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范例)

【范例】 通江县X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根据《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及《巴中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经实地调查研究,编制了x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xxxx规划建设年限为2012年到2014年,该桥位于箭口河漫水桥下游约200米处,南岸连接正在实施的24米大道,北岸通过连接线连接诺江镇圆顶村的村道路。设计高程南岸为385米,北岸高程为387米,工程占地总面积3.06公顷,桥长256米,桥面宽度21米,即3米人行道+15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本项目建成后,对连接石牛嘴新区南北两岸,提升县城出城道路通行能力,缓解S201线交通压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优化区域投资环境以及促进周边地区间交流都有着至关重大的意义。 二、项目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 (一)项目合法性分析 xxxx的建设符合通江县总体发展规划,大桥横跨小通江河南北两岸。原供两岸交通通行及居民出行的漫水桥由

于小通江下游电站的建设,已被淹没,给两岸生活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两岸居民出行问题,已在淹没漫水桥旁新建一座梁桥,但2010年7月的特大洪水将梁桥冲毁,电站只能降低蓄水位使原漫水桥恢复使用。为充分发挥电站的功能并满足沿河两岸居民出行的方便,在此处新建一座桥梁显得颇为重要。根据《通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通江县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江县镇城总体发展规划》及《通江县石牛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通江县委、政府作出了重新修建该桥的决定,解决两岸老百姓交通出行的民生问题,其项目性质合法,不存在质疑,无合法性风险。 (二)项目合理性分析 xxxx项目距离通江县城以西约1公里,在石牛嘴新区规划范围内横跨小通江河,为连接通江县城与小通江河北岸几个乡镇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占地总面积3.06公顷,占用土地类型有农业用地和林地,其土地大多属河滩地。本项目的建成能方便两岸居民出行、充分发挥电站既有功能;加快构建公路网络,完善地区路网建设;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拉大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促进项目区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业发展;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项目区内经济发展。因此,项目的建设没有造成土地利用率降低,对沿线土地的利用开发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工程区地质稳定性较好,工程区内天然建筑材料均可就地或就近开采,且质量较好。外购材料也可通过周边城市铁路或公路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的经济及许多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在开采不同矿产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比如说北方的冬天要大量的消耗煤炭资源,但是随着 我们对煤炭的大量开采,地下就会形成采空区,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又不能只局限在地表,那 么在矿区地表建筑物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采空区的稳定;分析;稳定性评价; 一、前言 目前我国对不同资源的开发在逐渐的增加,尤其是我们日常所必须的煤炭、铁矿等这类 资源,长期发展下去,我们所面临的采空区面积会不断增加,所以在进行地表建筑物的建造 时就有必要避开这些区域,如果在采空上方建造一些高层建筑物的话就极有可能存在很大的 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就有必要采取措施对采空区进行填充来保证地基的牢固性。 二、采空区稳定性的判断 通常我们在对地下资源进行开发时都会提前考虑这片地区所能承受的开采量,但是有时 为了获得更大的资源开发,我们对地下矿产的利用可能会大于它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地下资 源被开采出来后,这片地下区域就被称之为采空区,我们对矿产的开发会导致采空区附近和 地表上覆盖的岩石和土壤结构被破坏,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从前开发遗留下来的采空区会 通过自然的变化逐渐变得稳定,继而发展成为老的采空区。但是在老的采空区的地表如果建 造新的甚至是高层的建筑后就有很大的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状态,会对采空区的稳定性受到 影响,造成采空区的活化状态,使采空区和它上面的地表结构再次发生移动和变形。这样对 我们新建造的工程和周围的居民安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现如今,我们对老的采空区进行活化判断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建筑物对采 空区的深度的影响来判断建筑物的总体质量、采空区的横跨带以及可能在哪种地方发生断裂,断裂发生的可能性,断裂的地区是否会发生重叠等各种问题,对是否造成采空区的活化有很 大的提示性。科学的检测方法是在工程学的地质手册这本书中具体的讲述了可能造成采空区 活化的临界深度的计算标准公式,根据这个我们可以能否在采空区建造建筑物提出了有利的 依据。 在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学专家对是否适合在采空区上方建造建筑物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我国著名的地质建筑研究专家李兵磊教授,他通过对采空区上方建筑物的稳定性利用离 散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他所采取的这些方法主要是对我们在采空区上方建建筑物的 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这些老旧的采空区虽然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后也有一定的稳定性,但 是它的沉降的范围仍然在不断的增加,同时也正处于沉降的缓慢过程中并且将会持续很长一 段时间。但是沉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没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所计算的沉降速度与当初对 矿区的开采深度,地表岩石的覆盖程度和开采深度等等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们在采空区的再利用的过程中,应该对根据时间的影响估计土地沉降的距离,并 对采空区开始被利用和结束的时间做出具体的分析。对于采空区地表的变形估计范围,外国 也有许多专家对这个项目作出了具体的分析,所以对于国内国外研究的综合方面我们目前提 出的采空区的地表移动的计算方法有关于概率的积分计算方法,函数计算方法,和通过曲线 作图方式等等不同的计算方案,在这之中应用的最广泛的是通过概率积分的方法,这项方法 的实用性最强,是目前我们国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三、采空区及塌陷分布特征 我们对不同地区的采空区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采空区的范围在矿产资源 发达的地区的采空区范围更广,我们对某一地区的采空区地段做了具体的研究这一地区的采

滑坡稳定性分析

习题一岩村滑坡稳定性评价 一、目的 学会滑坡机理分析、稳定性定价和定量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基本途径,掌握滑坡防治工程要点。 二、滑坡概况 l、自然地理 岩村滑坡位于四川盆地某城市市中区,地处长江和佳江的交汇地带,呈半岛状,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80年代,市中区斜坡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利用,交通线路不断改进,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滑坡灾害事件也日趋严重,岩村滑坡就是灾害之一。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并常有暴雨出现。长江和嘉陵江是市中区两大地表水系,水位年平均变化幅度达20m以上,平均低水位158m,高水位181m,1981年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位达193m。三峡工程按175m高程修建大坝,使该地区最高洪水位达205m左右。 2、地质概况 滑坡区基岩地质构造属川东隔档式褶皱中的一复向斜内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以下,倾向在SW200°~270°范围变化。无明显的断裂构造,优势节理产状:75°∠82°;346°∠81°,263°∠85°。 基岩地层为侏罗系泥岩砂岩互层,为内陆河潮沉积,呈紫红色。相对坚硬的砂岩组成了滑坡区的上部平台状地形,泥岩及崩积物则组成斜坡主体。崩积物主要由砂岩块石及泥岩风化粘土组成,厚度分布特点是斜坡上部薄,中前部相对较厚。人工堆石为近期在砂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而堆弃于斜坡后部的基岩大块石。 滑坡区属河流侵蚀、剥蚀的低山丘陵地貌,斜坡顶部为平台,河谷岸坡的坡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缓,在纵剖面上呈内凹的地形。 下伏基岩相对不透水,为弱含水层。据洞室调查,基岩洞室绝大多数为干洞,偶见裂隙有渗水现象。斜坡地带入渗的地表水则汇集于基岩顶面,形成崩积层中的上层滞水。 该地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受活断裂包围的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滑坡特征 滑坡主滑方向为NW方向,后缘有一系列NE-SW方向的拉张裂缝,居民建筑物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人工洞室开挖于1970-1980年之间,地面裂缝最早发现在1981年。1981年四川盆地普降暴雨,江河水位达百年一遇特大水位。滑坡的活动已严重威胁经由滑坡区的主干公路的正常通车。滑坡现处于蠕滑阶段,且在每年的雨季,位移明显增大。 表1-1钻孔地质描述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附件5 关于老旧小区供热改造决策事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主体主要领导:(签字) 评估主体(单位):诸城市市政管理局(盖章) 上报日期:

一、前言 为提高供热服务质量,改善诸城市区集中供热管网的运行状况,加强安全保障,推进供热节能,按照潍坊市《潍坊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制度》文件的要求,结合诸城市区集中供热实际,按照区别对待、量力而行的原则,突出供热管网改造工作重点,确定城市老旧小区供热改造项目。 二、主体 (一)决策事项背景或项目概况 我市建成时间比较长的小区,供暖设施老化,管道锈蚀、渗漏等问题普遍存在,加之外墙、门窗等节能标准低、保温效果差,影响供暖质量。勉强维持现状供暖,效果不好,居民和供热公司都有怨言,今年如不进行改造,将无法供暖。但大多数住户不愿出钱。 部分没有集中供暖的小区强烈要求集中供暖,但集中供暖改造成本高、困难大,住户又往往难以形成统一意见,许多急需改造的小区悬而未决,居民呼声强烈。 按照分类实施、先急后缓、逐步推进的原则,稳妥推进老旧小区的供热设施改造。改造费由市财政、供热企业、居民各承担三分之一,供热企业负责改造。对未实行集中供热的老旧小区,若业主提出需要集中供热的,须经70%以上的住户同意,费用由居民自行承担,按新建小区标准执行。

(二)决策事项评估方法和过程 根据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四个要素,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评估。 1、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以及暂行办法。 2、是否符合本省、本系统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否兼顾了各方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是否考虑了地区的平衡性、社会的稳定性、发展的持续性。 3、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且有保障,是否能确保连续性和稳定性,时机是否成熟。 4、对所涉及区域、行业群众利益和生产生活的影响,群众对影响的承受能力,引发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 5、其他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问题。 (三)可能引发稳定风险评估分析预测 诸城市市政管理局高度重视老旧小区供热改造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成立了专门负责的评估小区,针对评估事项举

稳定性数据得评价与衡量——怎样建立药品有效期

在我们撰写稳定性研究资料的时候,常常需要对已有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评价,并且得出包括效期在内的研究结论。ICH Q1E指南教会我们,该如何评价稳定性数据,如何建立产品效期或复验期。部分内容在Q1E的基

一、什么是外推法 外推法是一种根据已知数据来推断未来的数据的方法。在申报中,可用外推法建立超过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范围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尤其适用于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对稳定性数据进行外推的合理性取决于对变化模式的了解程度、数学模型的拟合度和相关支持性

数据。任何外推法应保证外推得到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对未来放行时检验结果接近放行标准的批次是有效的。 稳定性数据的外推是假定:在所获得的长期试验数据覆盖范围外,其变化模式相同。在考虑采用外推法时,所假定的变化模式的正确性是关键。当判断长期数据是否符合直线回归或曲线回归时,数据本身也可验证所假设的变化模式的正确性,并可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与假设的直线或曲线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在长期数据覆盖的时间范围外,不可能进行这种相互验证。因此,由外推法得到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应及时采用后续得到的长期稳定性数据不断进行验证。尤其要对承诺的批次,在外推的复验期或有效期的最后时间点上用测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也就是说,1)外推法假设稳定性趋势是延续的;2)未验证的推测是不完整的;3)验证的过程是用统计方法进行的。 二、对建立原料药或制剂室温贮藏复验期或有效期数据的评价 应按本节要求,对从正式稳定性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应依次对每一个指标的稳定性数据进行评估。对室温贮藏的原料药或制剂,评估应从加速条件下或在中间条件下出现任何明显变化开始,至整个长期试验结果的变化和趋势。在某些情况下,可超过长期试验数据所覆盖的时间范围,外推复验期或有效期。附录A提供的决策树可用于帮助判断。1.在加速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 当加速条件下未发生明显变化时,可根据长期和加速试验的数据来确定复验期或有效期。

渝黔高速向家坡滑坡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渝黔高速向家坡滑坡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林道刚吴汉辉杨转运刘会 摘要:总结了以往对向家坡滑坡治理工作经验教训,并通过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和定量计算评价了向家坡滑坡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提出改建公路超挖深切坡角、持续长时间强降雨形成的空隙水压力以及滑坡内部的物质组成是导致古滑波复活进而发生滑动破坏的主要因素,结论指出该滑坡治理中需考虑膨胀岩的膨胀性和加强内外排水 向家坡古滑坡位于重庆一黔江高速公路K13+500-K13+960段.距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四公里是重庆市的一个地名)以东3 km,有机耕道直接通往该古滑坡。交通较为便利。该古滑坡形成于1998-05-18.受当时当地连续暴雨的影响,该滑坡出现大面积跨塌.在其后缘出现圆弧形张拉裂缝,经有关专家现场踏勘后,确定该滑坡为浅层牵引式土层滑坡。体积为8 910 m3,提出了在山顶修建截排水沟(3号、4号排水沟)、地下盲沟及在K13+560-K13+840段左侧设置抗滑桩(般桩长8-10 m,最大桩长11 m,总共55根)的综合治理方案。由于原设计桩的深度不够.1999年6月,发现K13+570-K13+720段路堑边坡顺路线方向又出现长达140 m的多条裂缝,原边坡出现了较大的滑移变形,山顶部分桩(K13+600-K13+850段)有明显的位移,再次补充评价后认为该滑体范围大,土层较厚,一般为5-12 m,最大厚度可达19 m,滑坡的体积(100-180)×104 m3,为一大型滑坡。根据该勘察报告,施工方案改为:在山顶加一排抗滑桩共17根,深度一般18-20 m,中部按1:1-1:1.25的坡比分两级削坡,并采用格子梁加锚索锚固。在坡脚设48根锚拉(Kl3+593~K13+922段),两端用抗滑挡墙加固,在桩后作钢筋砼挡板,同时在前面施工片石砼挡墙。并在坡脚再增设15根锚索桩,在半坡设12根抗滑桩和在锚固桩上设4根锚杆加固锚固桩,锚索桩间用C20钢筋砼现浇挡墙,工程于2002年11月通过验收。但2004年6~8月,由于渝黔高速公路施工开挖,在坡顶又发现新的裂缝。前排桩以向公路倾斜为主,半坡桩出现向坡外倾斜、下沉的现象,滑坡区仍然在缓慢变形阶段,直接危及临近公路及立交桥正常营运。因此,对向家坡滑坡成因机制、滑坡特征与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实施工程治理,这将对维护渝黔高速公路的正常营运和保持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实施科学合理加固的重要基础。 1滑坡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1.1 地形地貌 滑坡区内地势东高西低,为阶梯状斜坡地貌,上陡下缓,下部斜坡自然坡度20°~30°:上部斜坡坡度大于40°,局部为陡崖;由于公路的修建及滑坡的前期治理,现状地形可明显分为3级台阶。滑坡上部缓坡平台地形坡度18°,高程385~400 m;中部呈阶梯状,前缘为高12~14 m的桩锚挡土墙,公路为勘测区的最低点,高程一般342~346 m。滑坡后壁为高约40 m的陡壁,南侧和北侧为冲沟。滑坡前缘为走向为SN的路堑边坡。 1.2地层岩性 滑坡区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自流井组(J1-2Z)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滑坡岩土层见工程地质综合剖面图1。

数据定量分析

实验室练习6:数据定量分析 积分 实验室练习6:数据定量分析 在这个实验中,您将建立具有三个浓度级别的校正数据库,并将其保存为方法的一部分。该方法用于未知物的定量计算。 在这个实验中: ?获取所需信息以设置校正方法 ?建立一个5 个浓度级别的含内标的校正数据库 ?定量一个未知化合物 对以下化合物进行定量:

实验室练习6:数据定量分析积分

实验室练习6:数据定量分析 积分积分 精确定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正确积分。 1)通过选择File/LoadDataF ile…调用 C:\MSDCHEM\1\DATA\VOADATA\ CLWV020.D 文件,选择 Method / Load Method…调用DEFAULT.M 方法。 2)选择Chromatogram / Select Integrator及RTE Integrator单击 OK。OK 对积分来说只是临时选择。 现在让我们对 caffein设定积分参数。 3)选择Chromatogram / Extract Ion Chromatograms…完成图1 所示 的需要输入的项目(注意时间范围)单击OK。 NOTICE 图 1 4)现在编辑RTE的缺省积分参数。选择Chromatogram / MS Signal Integration Parameters…完成图 2 所示的要输入的项目。 须知当欲在最小峰面积 (minimum peak area) 中添入大于100 的数之前必须选中Area Counts 选项框。

实验室练习6:数据定量分析 积分 NOTICE 图 2 5)单击OK接受所做的改变。现在通过选择Chromatogram / Integrate 用这些参数做积分。注意离子 194被积分,而离子67没有被积分。让我们降低最小面积来解决这一问题。 6)选择Chromatogram / MS Signal Integration Parameters…完成图 3 中所示的各项内容。 NOTICE 图 3 7)单击Save…和OK输入积分文件名字VOLATILE.P,单击OK。

稳定性评价报告

福鼎市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治理后斜坡 稳定性评价报告 1、概况 1.1矿区概况 福鼎大嶂山玄武岩矿山位于福鼎城关193°方向,平距20km 处,隶属福鼎市白琳镇山后山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20°09′48.3″--120°10′24.6″,北纬27°9′16.3″--27°9′39″。矿山到白琳镇约5公里。由白琳镇到福鼎八尺门约10公里可与国道主干线沈海高速福鼎至宁德段高速公路相连;温州至福州铁路经过白琳;交通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1)。 福鼎市 27° 省 20km 寿宁 泰顺 柘荣 周宁 往福州 福安市 宁德市 120° 120° 霞浦江 浙 交 通 位 置 图 图1 10 溪潭 南阳 三沙 下白石赛岐 溪南 沙江 长春 下浒 27° 三都澳 福 宁 高 速 路 福安连接线 湾坞 往古田 往屏南 白琳 秦屿 沙埕 苍南 往政和 嵛山 白岩 东海 弃渣场位置 温福 铁路

1.2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概况 福鼎白琳玄武岩矿山开发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3家公司于不同位置分别对白琳玄武岩体进行掠夺性开采。采区按地理位置分为北坡采场、东坡采场和南坡采场。1997年以前,由于无序开采和监管缺失,北坡采场剥离层剥离后形成的大量废石土就地堆弃于邻近采场的北坡冲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序开采造成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的废石土超量排放。期间最大排放的废石土总量超过200万m3,大大超出北坡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由于北坡废石土的超量排放,致使北坡内及边缘曾多次发生小规模滑坡地质灾害。最为严重是于1998年2月18日受强降雨影响,北坡地质灾害点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滑坡规模在100万m3以上,由于大规模滑坡堵塞沟谷,影响场地内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并由于进一步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18人员死亡、村落毁灭和公路毁坏交通中断的重大事故。泥石流的流通区长度达1km以上,堆积区长度达1km。此后,通过福鼎市政府干预,对矿山无序开采进行整顿,对3个采场进行整合,由福建白琳玄武石材有限公司通过组织白琳玄武岩的开采、经营,并择址建设南坡排土场,集中排放矿山建设、开采所形成的废石土。由于北坡弃碴系历史原因形成,福鼎玄武石材有限公司成立后未对北坡碴进行根本性治理。 2010年12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临近采场的陡坡坡顶面以及矿山道路路面等出路弃碴的地段出现多道长30~50m,宽度5~15cm,深度0.3~1.5m的裂缝,局部裂缝下错约0.2~0.3m。陡坡坡底的缓坡地段也出现多道长20~30m,宽度5~10cm,深度0.3~1.5m的裂缝,局部裂缝下错约0.1~0.3m。随后裂缝灾害的空间进一步发展,于北坡西侧的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