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第十五章-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第十五章-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复合材料
第三部分 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第十五章 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复合材料的界面及 作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及改性方法,几种聚 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形成和改善界面的途径,界面表征 的方式。 重点内容: 1、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改性方法。 2、复合材料改善界面的途径。 难点:复合材料界面与性能的关系。 熟悉内容: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
2
主要英文词汇:
Composite material---复合材料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Residual stress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残余应力 Reactio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反应 Modificatio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的界 面改性 Mechanics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力学
3
Bonding strength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黏结强度 Optimum desig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优化设计 Compatibility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相 容性 Mechanics of composite---复合材料力学 Micromechanics of composite---复合材料细观力学
4
参考教材或资料:
1、复合材料学----周祖福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现代复合材料----陈华辉 邓海金 李 明 (中国物质出版社,1998) 3、复合材料概论----王荣国 武卫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4、复合材料--------吴人洁(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倪礼忠,陈麒(科学出版社,2002) 6、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尹洪峰,任耘(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高性能复合材料学---郝元恺,肖加余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新材料概论--- 谭毅, 李敬锋(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9、先进复合材料----鲁 云 朱世杰 马鸣图 (机械工业已出版社,2004) 10、复合材料--------周曦亚(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
15、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21世纪对材料要求多样化,复合材料开发有很大发 展,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优劣与界面结构和性能关系密 切。
15.1复合材料的界面概念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相之间化学成分有显 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 域。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一个多层结构的过渡区域,约几个 纳米到几个微米。大量事实证明,复合材料的界面 复合材料的界面实质上 界面相 是纳米级以上厚度的界面层(Interlayer)或称界面相 (Interphase)。
6
1

1、外力场 2、基体 3、基体表面区 4、相互渗透区 5、增强剂表面区 6、增强剂 界面特征 必然性: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型材料,就 必然性: 具有界面的存在 复合材料的关键 首先界面是基体和增强材料的结合处,即二者的分子在界面 形成原子作用力。 其次,界面又作为基体和增强材料之间传递载荷的媒介或过 渡带。
7
界面:增强体和基体接触而构成。是一层具有一定厚度
(纳米以上)、结构随基体和增强体而异的,与基体有明 显差别的新相(界面相、界面层)。 界面的作用:是增强相和基体连接的纽带,也是应力及其 它信息传递的桥梁。 界面为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结构,其结构与性能直 接影响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增强体(纤维、微纤、晶须、颗粒)与基体在成型过 程中发生不同相互作用和界面反应,形成了各种界面结 构。 界面的研究内容:界面的形成过程,界面的性质,界 面的粘合,应力传递行为对宏观力学性能影响规律。
8
界面的性能研究: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涉及化学反应,比较复杂;界面的
界面在复合材料中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硬化、强化——跨越界面的载荷传递 韧性——裂纹的偏转,纤维的拔出 塑性——界面附近峰值应力的松弛
要求:高粘结强度(可有效把载荷传递给纤维),对环境破坏 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
---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需要有适中的粘结界面;界面处
的塑性行为可能是有益的。 控制组元之间在成型时或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控制组元之间化学反应要比避免环境破坏更为重要。 界面效应影响因素:增强体与基体两相材料之间的湿润、吸 附、相容等热力学问题;两相材料自身的结构、形态及物理、 化学等性质有关;界面形成过程中的诱导发生的界面附加应力 有关;复合材料成型时两相材料相互作用和界面的反应程度有 关。
9
10
15.2 界面效应及界面结合强度 界面黏结强度的重要性: PMC——高的界面强度,有效地将载荷传递给纤维 PMC——高的界面强度,有效地将载荷传递给纤维 CMC——界面处能量的耗散 CMC——界面处能量的耗散 MMC——强的界面,有益的非弹性过程 MMC——强的界面,有益的非弹性过程 15.2.1 界面效应
界面是复合材料的特征,可将界面的机能归纳为以下几种 效应: (1)传递效应:界面可将复合材料体系中基体承受的外力 传递给增强相,起到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的桥梁作用。 (2)阻断效应: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结合力适当的界面有阻 止裂纹扩展、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 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和磁 场尺寸稳定性等。
11 12
2

(4)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 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 冲击性等。 (5)诱导效应:一种物质(通常是增强剂)的表面结构使另 一种(通常是聚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 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现象,如强弹性、 低膨胀 性、耐热性和冲击性等。 ★ 界面效应是任何一种单一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它对复合 材料具有重要的作用。
15.2.2 界面的结合状态和强度
界面的结合状态和强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对 于每一种复合材料都要求有合适的界面结合强度。 界面结合较差的复合材料大多呈剪切破坏,且在材料的断 面可观察到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等现象。 界面结合过强的复合材料则呈脆性断裂,也降低了复合材 料的整体性能。 界面最佳态的衡量是当受力发生开裂时,裂纹能转化为区 域化而不进一步界面脱粘;即这时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大断裂能 和一定的韧性。
13
14
由于界面区 界面区相对于整体材料所占比重甚微,欲单独对某一 性能进行度量有很大困难。 因此常借于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 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来表征界面性能,如层间 层间 剪切强度(ILSS)就是研究界面粘结的良好办法; 剪切强度 如再能配合断裂形貌分析 断裂形貌分析等即可对界面的其他性能作较深 入的研究。 通过力学分析 力学分析可看出,界面性能较差的材料 界面性能较差的材料大多呈剪切破 坏,且在材料的断面可观察到脱粘 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 脱粘、纤维拔出 纤维应力松弛 等现象。 但界面间粘结过强的材料 界面间粘结过强的材料呈脆性也降低了材料的复合性 能。
15 16
界面最佳态的衡量是当受力发生开裂时,这一裂纹能转为 这一裂纹能转为 界面最佳态 区域化而不产生近一步界面脱粘。 区域化而不产生近一步界面脱粘 即这时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大断裂能 一定的韧性。 最大断裂能和一定的韧性 由此可见,在研究和设计界面 研究和设计界面时,不应只追求界面粘结 界面粘结而 应考虑到最优化和最佳综合性能 最优化和最佳综合性能。 例如,在某些应用中,如果要求能量吸收 纤维应力很大 能量吸收或纤维应力很大 时,控制界面的部分脱粘也许是所期望的,用淀粉或明胶作为 增强玻璃纤维表面浸润剂的E粗纱已用于制备具有高冲击强度 E 粗纱 的避弹衣。
由于界面尺寸很小 不均匀、化学成分及结构复杂 力 界面尺寸很小且不均匀 化学成分及结构复杂、力 学环境复杂、对于界面的结合强度、界面的厚度、界面的应力 学环境复杂 状态尚无直接的、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所以,对于界面结合 状态、形态、结构以及它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尚没有适当的 试验方法,通常需要借助拉曼光谱 电子质谱、红外扫描 x 拉曼光谱、电子质谱 红外扫描、x 衍射等试验逐步摸索和统一认识;另外,对于成分和相结构 成分和相结构也 衍射 很难作出全面的分析。 因此,这今为止,对复合材料界面的认识 界面的认识还是很不充分 的,不能以一个通用的模型 通用的模型来建立完整的理论。 尽管存在很大的困难,但由于界面的重要性 界面的重要性,所以吸引着 大量研究者致力于认识界面的工作,以便掌根其规律。
17
15.3 复合材料组分的相容性和界面理论
15.3.1 复合材料的相容性 (1) 物理相容性: ------基体应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强度,能够将外部载荷 均匀地传递到增强剂上,而不会有明显的不连续 现象。 ------由于裂纹或位错移动,在基体上产生的局部应力 不应在增强剂上形成高的局部应力。 ------基体与增强相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对复合材料的界 面结合及各类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18
3

★ 对于韧性基体材料,最好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 这是因为热膨胀系数较高的相,从较高的加工温度 冷却时将受到张应力; ★ 对于脆性材料的增强相,一般都是抗压强度大于 抗拉强度,处于压缩状态比较有利。 ★ 而对于像钛这类高屈服强度的基体,一般却要求 避免高的残余热应力,因此热膨胀系数不应相差 太大。
(2) 化学相容性: ★ 对原生复合材料,在制造过程是热力学平衡的, 其两相化学势相等,比表面能效应也最小。 ★ 对非平衡态复合材料,化学相容性要严重得多。 1)相反应的自由能 ? F: 小 2)化学势U: 相近 3)表面能T: 低 4)晶界扩散系数D: 小
19
20
15.3.2 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
粘结(或称粘合、粘着、粘接)是指不同种类的两种材料 相互接触并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象。 当基体浸润增强材料后,紧接着便发生基体与增强材料 的粘结(Bonding)。 (1) 界面润湿理论 界面润湿理论是基于液态树脂对纤维表面的浸润亲和, 即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 浸润不良会在界面上产生空隙,导致界面缺陷和应力集 中,使界面强度下降。良好的或完全浸润可使界面强度大大 提高,甚至优于基体本身的内聚强度。
21
在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时,一般是把聚合物 聚合物(液态树脂) 均匀地浸渍或涂刷在增强材料上。 树脂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是指树脂能否均匀地分布在增强 树脂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 材科的周围,这是树脂与增强材料能否形成良好粘结的重要前 提。 在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时,液态金属对增强材料的浸润 性,则直接影响到界面粘结强度 界面粘结强度。 浸润性是表示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程度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程度。 浸润性
22
好的浸润性意味着液体(基体)将在增强材料上铺展开来, 好的浸润性 并覆盖整个增强材料表面。 假如基体的粘度 基体的粘度不是太高,浸润后导致体系自由能降低的 话,就会发生基体对增强材料的浸润 基体对增强材料的浸润。 一滴液体滴落在一固体表面 固体表面时,原来固--气接触界面 固 --气接触界面将被 一滴液体 液--固界面 液--气界面 --固界面和液--气界面所代替,用 的能量)。 γLG 、γSG 、γSL分别代表 液--气、固--气和固--液的比表面能或称表面张力(即单位面积
按照热力学条件 热力学条件,只有体系自由能减少时, 液体才能铺展开来,即
γSL+γLG<γSG
因此,铺展系数SC(Spreading Coefficient)被定 铺展系数SC 义为:
SC = γ SG ? (γ SL + γ LG )
24
23
4

只有当铺展系数SC>0时,才能发生浸润 铺展系数SC> 发生浸润。不 完全浸润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根据力平衡,可得:
γ SG = γ SL + γ LG COS θ
式中θ称为接触角。
(a)不完全浸润
θ = COS ?1[(γ SG ? γ SL ) / γ LG ]
25 26
(b)不浸润 不完全浸润(a)和不浸润(b)情况示意图
由θ可知浸润的程度 浸润的程度。 θ =0o时,液体完全浸润固体; θ =180o时,不浸润; 0o< θ <180o时,不完全浸润(或称部分浸润), 随角度下降,浸润的程度增加。 θ >90o时常认为不发生液体浸润。
对于一个结定的体系,接触角 接触角随着温度、保持时间、吸 附气体等而变化。 浸润性仅仅表示了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的情况 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的情况,而并 不能表示界面的粘结性能 界面的粘结性能。 一种体系的两个组元 两个组元可能有极好的浸润性 极好的浸润性,但它们之间的结 合可能很弱,如范德华物理键合形式。 因此良好的浸润性 良好的浸润性,只是两个组元间可达到良好粘结的 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
27
28
(2) 机械作用理论: 当两个表面相互接触后,由于表面粗糙不平将发生机械互锁 [interlocking) 。 根据力的合成 : γL cos θ = γS - γ SL 粘合功可表示为:WA = γS + γL - γ SL= γL(1+ cos θ ) 粘合功WA最大时: cos θ =1,即θ = 0, 液体完全平铺在固体表面。 同时: γ = γS L , γS = γL 尽管表面积随着粗糙度增大而增大,但其中有相当多的 孔穴,粘稠的液体是无法流入的。无法流入液体的孔不仅造 成界面脱粘的缺陷,而且也形成了应力集中点。
30
润湿是组分良好粘结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
29
5

( 3) 静电理论: 当复合材料不同组分表面带有异性电荷时,将发生静电吸 引。 仅在原子尺度量级内静电作用力才有效 。
(5) 界面反应或界面扩散理论 在复合材料组分之间发生原子或分子间的扩散或反应,从 而形成反应结合或扩散结合。
(4) 化学键理论: 在复合材料组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chemical bonding) ,在 界面上形成共价键结合。 在理论上可获得最强的界面粘结能 (210 - 220 J / mol)。
31 32
界面粘结机理示意图
聚合物的反应粘结(reaction bonding)
15.3.3 界面残余应力及其表征 (A) 界面残余应力可以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使界面松 (1) 界面残余应力 弛而降低,但受界面结合强度的控制,在界面结合很强的情况 下效果不明显。 复合材料成型后,由于基体的固化或凝固发生体积收缩或 膨胀(通常为收缩),而增强体则体积相对稳定使界面产生内 应力,同时又因增强体与基体之间存在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在 不同环境温度下界面产生热应力。这两种应力的加和总称为界 面残余应力。 (B) 界面残余应力的存在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影响,其利 弊与加载方向和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的状态有关。已经发现,由 于复合材料界面存在残 余应力使之拉伸与压缩性能有明显差 异。
33
34
15.4 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和复合规律
(2) 界面残余应力的测量 主要方法X射线衍射法和中子衍射法。 ★ 中子的穿透能力较X射线强,可用来测量界面内应力;其 结果是很大区域的应力平均值。 ★ X射线衍射法只能测定样品表面的残余应力。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是传统的X射线衍射法。
15.4.1 复合材料增强机制 (1)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增强机制
基体和颗粒共同承受外来载荷;颗粒起着阻碍基体位 错运动的作用,从而降低了位错的移动 性。另外,复合 材料中的裂纹的扩展在颗粒前受阻,发生应力钝化或扩展 路径发生偏转,同样可以消耗较多的断裂能,提高材料的 强度。
35
36
6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可有下式表示: (2) 弥散增强复合材料增强机制
1 3GmGP bVP 2 2d( -VP)C 1
基体是承受外来载荷的主要相;颗粒起着阻碍基体位 错运动的作用,从而降低了错的流 动性。另外,复合材 料中的裂纹的扩展在颗粒 前受阻,发生应力钝化或扩展 路径发生偏转,同样可以消耗较多的断裂能,提高材料 的强度。
σ y=
式中:
σy -复合材料屈服强度;Gm -基体的切变模量; b - 为柏氏矢量; d - 颗粒直径;C - 常数 VP - 颗粒体积分数; Gp -颗粒的切变模量。
37
38
弥散增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可由下式表示:
(3) 纤维(包括晶须、短纤维)复合材料增强机制
基体通过界面将载荷有效地传递到增强相(晶须、纤 维等),不是主承力相。 纤维承受由基体传递来的有效载荷,主承力相。 受力分析如下: 假定:纤维、基体理想结合,且松泊比相同; 在外力作用下,由于组分模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形 变(位移),在基体上产生了剪切应变,通过 界面将外力传递到纤维上。
σy =
Gm ? b ? 2d 2 ? 2 ? ? ? 3V ? ? (1 ? VP ) ? P?
1
式中: σy -复合材料屈服强度;Gm -基体的切变模量; b - 为柏氏矢量; VP - 颗粒体积分数。
39
d - 颗粒直径;
40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由下式表示:
? σ F = σ fF ? 1 ?
? ?
lc ? ? ?V f +σ m 1 ? V f 2l ?
(
)
式中:σm* -与纤维的屈服应变同时发生的基体应力; σfF -纤维的平均拉伸应力; Vf -纤维的体积分数; l -纤维的长度; lc -最大拉应力等于纤维断裂强度时纤维的强度, 纤维的临界长度。
41 42
7

分析上式可得:
(1)l / lc愈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愈大。 当l / lc=10时, 增强效果可达到连续纤维的95%。 (2)引入纤维直径d ,
裂纹扩展时界面剥离的机理
(a)裂纹向界面接近
(l /d )c 为纤维临界长径比 ,
当(l /d )c ≥ 10 时, 复合材料可获得理想的增强效果。
43
(b)主裂纹尖端的界面剥离 (c) 主裂纹与剥离界面的合体
44
裂纹扩展
15.4.2 复合材料的复合法则—混合定律 ----混合定律 (不考虑界面效应时)
当复合材料满足以下条件: (连续纤维增强)
a. 无界面剥离与滑动
(1)复合材料宏观上是均质的,不存在内应力; (2)各组分材料是均质的各向同性及线弹性材料; (3)各组分之间粘结牢靠,无空隙,不产生相对滑移。
b. 界面滑动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同组分之间的关系 Xc = Xm Vm + XfVf 或 Xc = XfVf + Xm(1 - Vf) 式中: X:材料的性能,如强度、弹性模量、密度等; V:材料的体积百分比; 下脚标 c、m、f 分别代表复合材料、基体和纤维。
c. 界面剥离
45
46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连续纤维单向增强复合材料
弹性模量 、抗张强度、泊松比、剪切强度等性能均符 合混合定律。 如果考虑界面效应,通常是在纤维的影响因子前面乘 以一个系数。 在平行于纤维长度方向的强度计算,主要考虑基体的 强度和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与纤维长度的关系示意图
47
48
8

15.5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及改性方法 15.5.1 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原则: 1、改善基体对增强材料的浸润程度;
热塑性基:熔体与增强材料之间的接触和润湿;复合材料 体系冷却凝固成型。 问题:熔体粘度高,很难通过纤维束中的单根纤维之间的 狭小缝隙而渗透到所用的单根纤维的表面。 改善:延长浸渍时间,加大压力,降低熔体粘度,改善增 强材料织物结构等。
49
热固性基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粘度低,又可溶于溶剂中, 有利于相互浸润, 常用的改善工艺:预先形成预浸料。 浸润要求:基体对增强材料充分浸润,使界面不出现空隙 和缺陷,如界面不完整会导致界面应力集中及传递载荷能 力降低,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 适度的界面粘结
界面粘结方式: 物理机械结合,通过等离子刻蚀或化学腐蚀,使增强体表 面凹凸不平,基体扩散嵌入凹坑,缝隙,微孔中,起锚固 作用。
50
化学结合,即基体与增强体之间形成化学键,方法:设法 使增强体表面带有极性基团,使之与基体间形成化学键或 其它作用力(如氢键)。 界面的粘结,影响了应力传递效果,并影响了材料的性 能。 如果界面粘结太弱,复合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界 面的脱粘破坏,纤维不能很好的发挥增强作用。 纤维增强体的表面处理后,可以提高材料的层间的剪切强 度,改善拉伸强度和模量,但会导致材料的冲击韧性下 降。
51
冲击能量的耗散通过以下方式:界面脱粘;纤维的拨出; 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的磨察;界面的可塑性形变。 如果界面粘结太强,在应力作用下,材料破坏过程中正增 长的裂纹容易扩散到界面,直接冲击材料而发生脆性断 裂。 如果界面的粘结强度适当,使增强材料的裂纹沿着界面扩 展,形成了曲折的路径,耗散较多的能量,则可提高韧 性。 结论:不能因为了提高材料的拉伸、抗弯曲强度而片面的 提高界面的粘结强度,因从综合的性能出发,设计适度的 界面粘结。
52
3、减少成型时形成的残余应力。
形成原因:两相的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泊 松比等差异,造成成型时界面处形成了热应力,成型时 如果得不到松弛,成为界面残留应力。 界面处的残余应力:使传递应力能力下降,性能下降。 改善:如果两相引入可产生形变的界面层,界面层在应 力的作用下可吸收导致微小裂纹增长的能量,抑制裂缝 沿着尖端扩展,可形变界面层能有效地松弛界面残余应 力。
4、调节界面内应力、减缓应力集中。
复合材料受力时,产生的应力在材料中分布是不均匀 的,界面某些较强的部位常聚集比平均应力高得多的应 力。 界面不完整性和缺陷也会引起界面处的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的结果:首先会引起集中点的破坏,形成新裂 纹,并引起新的应力集中,使界面传递应力的能力下 降。 改善:引入柔性的界面层,可使集中于界面处的应力得 到分散,使应力均匀地传递。
54
53
9

15.5.2 几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形成和改善界面途径 1、原位复合界面
加入两性相容剂(增容剂) 如在液晶/PA基体,加入相容剂,与两相分别构成接枝共 聚物,并成为相间界面。 相容剂的作用:降低了界面张力,优化了界面的粘结性 能,改善了应力的传递。
55
2、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
需聚合物对刚性粒子有良好的浸润性,有利于提高刚性粒 子在熔体中的分散速度和分散能量; 要具备适应的界面粘附强度,界面层有一定的厚度和形变 能力,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界面层自身可以形变和诱导基 体产生形变,以耗散有效断裂能。 例如:改善PP/高岭土复合体系 加入柔性分子链改性剂,冲击强度提高很大。 例如:硬性粒子增韧环氧树脂时,加入二乙烯基苯交联 剂,机理:先发生塑性形变,而后脱粘。
56
B:在纤维表面涂覆界面层。
3、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
该复合材料中起承担载荷作用的主要是纤维,为发挥作 用,界面改善。 A:纤维表面的偶联剂改性处理 目前玻璃纤维是复合材料中用量最大的增强体,界面改善 一般采用硅烷偶联剂,偶联的机理为:
4、增强体的表面改性
处理原因:增强体的表面由于界面能低,呈现化学惰 性,表面被污染以及存在弱边界层,因而影响了基体树 脂的湿润性和粘结性。 连续化改性方法有: --等离子改性,被改性的表面5-10纳米薄层起到物理或化 学变化,不影响基体的性能; --电化学改性(电解氧化,电聚合改性);
58
R ? (CH 2 ) nSiX 3
R-有机官能团,根据基体而确定。 R-有机官能团,根据基体而确定。 n=0-3 X-可水解的基团,? Cl ,?O (OCH 3 ),?OR,? N (CH 3 ) 2
57
--辐射改性(高能射线:高能电子束,X射线等); --光化学改性,如玻璃纤维/PP; PP+顺丁烯酸酐,通过紫外光,形成接枝聚合物; --超声波表面改性:使树脂中微小的气泡崩溃而空 化; 如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超声波负压可抽吸纤维 界面杂质;但超声波过大时,产生气蚀作用,引入更多 的气泡,性能下降; --臭氧氧化法:活性氧与碳纤维表面不饱和碳发生反应。
15.6 复合材料的界面表征 1、界面形态及界面层结构的表征
形态: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 面形态,包括界面的形态和厚度。 对于TEM分析,界面层次更清晰。 结构:例如用Raman光谱分析表征了界面层的结构及官 能团的变化。
2、界面结合强度的表征
--界面结合强度测试法:采用界面微脱离法,在显微镜下 用金刚石探针对复合材料中选定的单根纤维的端部施加 轴向载荷,使之在一定深度内与基体脱粘记录压力。
60
59
10

顶出法测试界面剪切强度。 --声显微技术:可研究光学不透明材料的表面、亚表面状 态和性质,而且可以观察材料内部的结构和性质,界面力 学不均匀性,相当于照片中明暗相间的图案。 --单纤维拔出测试法。对样埋置深度有要求。 --声发射技术:测试纤维的临界断裂强度,了解断裂段长 度分布,还可测试界面强度。 --SEM下进行动态加载观察断裂过程(配置拉伸装置的 SEM),直接观察、跟踪界面裂纹萌发、扩展、断裂的全 过程。
61
--扭辫分析表征界面效应,扭辫分析支撑体辫子表面对被 测试物有活性,可形成界面键,有界面效应。 --宏观测试技术。万能拉伸机、特殊夹具测试。
3、衍射法对界面残余应力的表征。
困难,原因:界面层很薄;基体有透明、不透明之分。 方法:X射线衍射法,中子衍射法。
4、增强体表面性能的表征
--X光电子能谱(XPS):研究固态材料表面与性能的先进 技术,表面元素分析、官能团的结构、性能变化等测试。
62
--扫描隧道显微镜对表面性质的表征(形貌、粗糙情况 等)。 --以表面力显微镜对界面表征,研究了解界面力的分布。
作业题: 1、复合材料界面的定义及作用。 2、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原则。 3、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形式及途径。 4、界面表征的内容。
63
64
11

复合材料界面与设计

先进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设计与表征进展 姓名:卢刚班级:材研1005 学号:104972100244 摘要:本文简述了界面的形成与作用机理,着重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改进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face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mainly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about the UI improvement of the polymer-based composites. 1引言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和基体结合为一个整体,使复合材料具备了原组成材料所没有的性能,并且由于界面的存在,纤维和基体所发挥的作用,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存在的。 界面是复合材料组成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结构与性能,以及粘合强度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复合材料的性能。所以,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复合材料界面的分析表征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光电子能谱、动态力学分析、原子粒显微镜等,在复合材料界面分析表征中得到充分利用,为揭示界面的本质、丰富界面的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界面的形成与作用机理 2.1界面的形成 复合材料体系对界面要求各不相同,它们的成形加工方法与工艺差别很大,各有特点,使复合材料界面形成过程十分复杂,理论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增强体与基体在一组份为液态(或粘流态)时的接触与浸润过程。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要求组份间能牢固的结合,并有足够的强度。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使材料在界面上形成能量最低结合,通常都存在一个液态对固体的相互浸润。所谓浸润,即把不同的液滴放到不同的液态表面上,有时液滴会立即铺展开来,遮盖固体的表面,这一现象称为“浸润”。

复合材料有关习题

复合材料习题 第一章 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论点的正误。 1、复合材料是由两个组元以上的材料化合而成的。(?) 2、混杂复合总是指两种以上的纤维增强基体。(?) 3、层板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由颗料增强的复合材料。(?) 4、最广泛应用的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 5、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6、竹、麻、木、骨、皮肤是天然复合材料。(?) 7、分散相总是较基体强度和硬度高、刚度大。(?) 8、玻璃钢问世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二、选择题:从A、B、C、D中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1、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B、D) A、以重金属作基体。 B、延性比金属差。 C、弹性模量比基体低。 D、较基体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 2、目前,大多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为(B) A、低于100℃。 B、低于200℃。 C、低于300℃。 D、低于400℃。 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为(B) A、低于300℃。 B、在350-1100℃之间。 C、低于800℃。 D、高于1000℃。 4、混杂复合材料(B、D) A、仅指两种以上增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B、是具有混杂纤维或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 C、总被认为是两向编织的复合材料。 D、通常为多层复合材料。 5、玻璃钢是(B) A、玻璃纤维增强Al基复合材料。 B、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C、碳纤维增强塑料。 D、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 6、功能复合材料(A、C、D) A、是指由功能体和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 B、包括各种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C、包括各种电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D、包括各种声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7、材料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越高(A) A、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大。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大。B. C、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小。 D、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小。 三、简述增强材料(增强体、功能体)在复合材料中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填充:廉价、颗粒状填料,降低成本。例:PVC中添加碳酸钙粉末。 增强:纤维状或片状增强体,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效果取决于增强体本身的力学性能、形态等。例:TiC颗粒增强SiN复合材料、碳化钨/钴复合材料,切割工具;碳/碳复合材

(完整版)12级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参考资料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参考资料复合材料与工程 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考试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5年6月25日14:00--15:40 地点:材料学院A107 题型与分数分布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计算题

一、绪论 1.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的化学或物理性质的组分材料组成的一种与组分材料性质不同的新材料,且各组分材料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面。 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起连接增强体、传递载荷、分散载荷的作用。 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体(增强相)或功能体。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分散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 主要起承受载荷的作用,赋予复合材料以一定的物理、化学功能。 2.复合材料分类: A按基体材料分:树脂基的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 B按分散相形态分:连续纤维增强、纤维织物增强、片状材料增强、短纤维增强、颗粒增强C按增强体材料种类分类: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金属纤维、陶瓷纤维。 D按用途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利用复合材料的各种良好力学性能用于制造结构的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指具有除力学性能以外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 3.复合材料的结构层次: 三次结构: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即平常所说的制品结构(a) 二次结构:从容器壁上切取的壳元即是由若干具有不同纤 维方向的单层材料按一定顺序叠合而成的层合 板(b) 一次结构:层合板的一个个铺层,是层合板的基本单元(c) 二、单层板的宏观力学分析 1.单层板的正轴刚度 正向:也就是说应力方向与坐标方向一致方向为正向,相反为负向。 正面:截面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方向一致的面,否则为负面。 σ1和σ2——表示正应力分量:拉伸为正,压缩为负,也就是使整 个单层板产生拉伸时的应力为正应力,而使单层板产生压缩时的应 力为负应力。 τ12——表示剪应力分量:其中正面正向为正;负面负向也为正。 A.力学实验 a.纵向单轴试验: 纵向泊松比v1是单层板由于纵向单轴应力σ1而引起的横向线应变ε2(1)与纵向线应变ε1(1)的比值。(ε2(1)表示的是这个应变是由纵向应力σ1引起的) b.横向单轴试验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离散元模拟李林涛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离散元模拟* 李林涛,谭援强,姜胜强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湘潭411105 )摘要 采用离散元法(DEM),用BPM(Bonded-p article model)模型分别建立并校准SiC陶瓷基体和碳纤维离散元模型,采用位移软化接触模型表征层间和纤维/基体之间的界面元损伤双线性本构关系。通过DCB试验(Doub-le cantilever beam virtual test)和微滴脱黏试验分别对其界面强度进行收敛试验,动态地观察了塑性变形、裂纹扩展及界面脱黏过程。结果表明,位移软化接触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界面损伤过程,采用离散元法可以很好地动态模拟较复杂复合材料的损坏过程。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离散元法(DEM) 位移软化接触模型 模拟 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Interfaces Properties of C/SiC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LI Lintao,TAN Yuanqiang ,JIANG Shengqiang(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Xiangtan University,Xiang tan 411105)Abstract With the aid of BPM(Bonded-particle model),the discrete element models of SiC ceramics matrixand carbon fiber were set up and calibrated separately by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The bilinear cohesivelaw of interface element damage in interlayer and on matrix/fiber interface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displacement-sof-tening contact models,and then calibrated by DCB test(Double cantilever beam virtual test)and microbond test,re-spectively.Plastic deformation,crac-king growth situation and dynamic processes of interface debonding were ob-served in these simulation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lacement-softening contact model could characterize in-terfacial damage process nicely,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could simulate dynamic damage process for more complexcomposite materials admirably .Key words C/SiC composites,interfacial properties,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displacement-softeningcontact  model,simul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0875224;51005194);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CX2010B262) 李林涛: 男,1985年生,硕士,主要从事机械工程材料和离散元研究 E-mail:lilintao212@163.com 谭援强:男,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摩擦学、离散元和机械传动方面研究 E-mail:tanyq @xtu.edu.cn0 引言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 抗腐蚀、高强度、高韧性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1] 。与SiC陶瓷材料相比, 由于碳纤维的加入,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使陶瓷脆性材料表现出伪塑性行为,减少了发生灾难性损坏的几率[ 2,3]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有限元法(FEM) 对复合材料进行计算模拟研究。张博明等[4] 通过有限元模拟方法分析 了微观参数(如界面强度等)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从而对 复合材料进行优化设计。李典森等[5]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 编织型复合材料的三维模型,模拟得到合理的应力分布,可以对不同的复合材料起到预知作用。FEM在工程应用上比较成熟, 在复合材料上却很难解释基体微裂纹对界面的影响,也难以动态观察微裂纹的扩展过程。关于离散元法 (DEM) ,块体材料是由接触键和平行键相连接的颗粒集合来模拟其属性,只要外界载荷超过颗粒间键的强度或断裂能,键就发生断裂。改变断裂键的颜色就可以形象地观察到裂纹的运动以及界面脱黏等情况。同时位移软化接触模型是一种双线性结构,与界面元本构模型很接近,可以用来表征界面力学性能。基于DEM的这些优势和特点,采用PFC(Particle flow code)软件建立并校准复合材料SiC基体和碳纤维的离散元(BPM)模型,以位移软化接触模型模拟脆/脆复合材料的界面属性,并通过DCB和微滴脱黏收敛试验,再现裂纹的生成与扩展及界面脱黏等过程,使离散元法在复合材料领域里发挥独特的优势。 1 离散元法 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起源于分子动力学。1971年,离散元法首先由Cundall提出( 适用于岩·841·材料导报B:研究篇 2 012年11月(下)第26卷第11期

复合材料试题B卷及答案

2014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程考试 《复合材料》本科 试卷(B 卷)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 六 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闭卷; 2.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得分: 】 1.复合材料中的“碳钢”是( ) A 、玻璃纤维增强Al 基复合材料。 B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C 、碳纤维增强塑料。 D 、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 2.材料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越高( ) A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大。 B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大。 C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小。 D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小。 3.在体积含量相同情况下,纳米颗粒与普通颗粒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 A 、前者成本低 B 、前者的拉伸强度好 C 、前者原料来源广泛 D 、前者加工更容易 4、Kevlar 纤维( ) A 、由干喷湿纺法制成。 B 、轴向强度较径向强度低。 C 、强度性能可保持到1000℃以上。 D 、由化学沉积方法制成。 5、碳纤维( ) A 、由化学沉积方法制成。 B 、轴向强度较径向强度低。 C 、强度性能可保持到3000℃以上。 D 、由先纺丝后碳化工艺制成。 6、聚丙烯增强塑料的使用温度一般在:( ) A 、120℃以下 B 、180℃以下 C 、250℃以下 D 、250℃以上 7、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受吸湿影响,原因之一是( ) A 、环氧树脂吸湿变脆。 B 、水起增塑剂作用,降低树脂玻璃化温度。

复合材料力学大作业

复合材料力学上机作业 (2013年秋季) 班级力学C102 学生姓名赵玉鹰 学号105634 成绩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 2013年12月30日

作业1 单向板刚度及柔度的计算 一、要 求 (1)选用FORTRAN 、VB 、MAPLE 或MATLAB 编程计算下列各题; (2)上机报告内容:源程序、题目内容及计算结果; (3)材料工程常数的数值参考教材自己选择; (4)上机学时:2学时。 二、题 目 1、已知单层板材料工程常数1E ,2E ,12G ,计算柔度矩阵[S ]和刚度矩阵[Q ]。(玻璃/环氧树脂单层板材料的MPa 1090.341?=E ,MPa 1030.142?=E ,MPa 1042.0412?=G ,25.021=μ,MPa 1001=σ,MPa 302-=σ,MPa 1012=τ) ●Maple 程序 > restart: > with(linalg): > E[1]:=3.9e10: > E[2]:=1.3e10: > G[12]:=0.42e10: > mu[21]:=0.25: > mu[12]:=E[1]*mu[21]/E[2]: > Q[11]:=E[1]/(1-mu[12]*mu[21]): > Q[12]:=mu[12]*E[2]/(1-mu[12]*mu[21]): > Q[13]:=0: > Q[21]:=Q[12]: > Q[22]:=E[2]/(1-mu[12]*mu[21]): > Q[23]:=0: > Q[31]:=Q[13]: > Q[32]:=Q[23]: > Q[33]:=G[12]: >Q:=evalf(matrix(3,3,[[Q[11],Q[12],Q[13]],[Q[21],Q[22], Q[23]],[Q[31],Q[32],Q[33]]]),4);

复合材料力学讲义

复合材料力学讲义 第一部分简单层板宏观力学性能 1.1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应变的广义虎克定律可以用简写符号写成为: (1—1) 其中σi为应力分量,C ij为刚度矩阵εj为应变分量.对于应力和应变张量对称的情形(即不存在体积力的情况),上述简写符号和常用的三维应力—应变张量符号的对照列于表1—1。 按表1—l,用简写符号表示的应变定义为: 表1—1 应力——应变的张量符号与简写符号的对照 注:γij(i≠j)代表工程剪应变,而εij(i≠j)代表张量剪应变 (1—2)

其中u,v,w是在x,y,z方向的位移。 在方程(1—2)中,刚度矩阵C ij有30个常数.但是当考虑应变能时可以证明弹性材料的实际独立常数是少于36个的.存在有弹性位能或应变能密度函数的弹性材料当应力σi作用于应变dεj时,单位体积的功的增量为: (1—3) 由应力—应变关系式(1—1),功的增量为: (1—4) 沿整个应变积分,单位体积的功为: (1—5) 虎克定律关系式(1—1)可由方程(1—5)导出: (1—6) 于是 (1—7) 同样 (1—8) 因W的微分与次序无,所以: (1—9) 这样刚度矩阵是对称的且只有21个常数是独立的。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 (1—10)

其中S ij是柔度矩阵,可由反演应力—变关系式来确定应变应力关系式为 (1—11) 同理 (1—12)即柔度矩阵是对称的,也只有21个独立常数.刚度和柔度分量可认为是弹性常数。 在线性弹性范围内,应力—应变关系的一般表达式为: (1—13)实际上,关系式(1—13)是表征各向异性材料的,因为材料性能没有对称平面.这种各向异性材料的别名是全不对称材料.比各向异性材料有更多的性能对称性的材料将在下面几段中叙述.各种材料性能对称的应力—应变关系式的证明由蔡(Tais)等给出。 如果材料有一个性能对称平面应力—应变关系式可简化为 (1—14)

复合材料结构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特点 (1) 复合材料既是一种材料又是一种结构 (2) 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3)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包含材料设计 复合材料区别于传统材料的根本特点之一可设计性好(设计人员可根据所需制品对力学及其它性能的要求,对结构设计的同时对材料本身进行设计)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力学设计——给制品一定的强度和刚度、2功能设计——给制品除力学性能外的其他性能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 (1) 各向异性性能材料弹性主方向:模量较大的一个主方向称为纵向,用字母L表示,与其垂直的另一主方向称为横向,用字母T表示。通常的各向同性材料中,表达材料弹 )和ν(泊松比)或剪切弹性模量G。 对于复合材料中的每个单层,纵向弹性模量E L、横向弹性模量E T、纵向泊松比νL (或横向泊松比νT)、面内剪切弹性模量G LT。 耦合现象:拉剪耦合与剪拉耦合、弯扭耦合与扭弯耦合 (2) 非均质性 耦合变形:层合结构复合材料在一种外力作用下,除了引起本身的基本变形外,还可能引起其他基本变形。 (3)层间强度低 在结构设计时,应尽量减小层间应力,或采取某些构造措施,以避免层间分层破坏。 研究复合材料的刚度和强度时,基本假设: (1) 假设层合板是连续的。由于连续性假设,使数学分析中的一些连续性概念、极限概念以及微积分等数学工具都能应用于力学分析中。 (2)假设单向层合板是均匀的,多向层合板是分段均匀的。 (3) 假设限于单向层合板是正交各向异性的:即认为单向层合板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弹性对称面。 (4) 假设限于层合板是线弹性的:即认为层合板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与外力成正比关系,且当外力移去后,层合板能够完全恢复其原来形状。 (5) 假设层合板的变形是很小的。 上述五个基本假设,只有多向层合板的分段均匀性假设和单向层合板的正交各向异性假设,与材料力学中的均匀性假设和各向同性假设有区别。 平面应力状态与平面应变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单元体有一对平面上的应力等于0。(σz=0,τzx=0,τzy =0) 平面应变状态(平面位移):εz=0(即ω=0),τzx=0(γ31=0),τzy =0(γ32=0 ), σz一般不等于0。 复合材料连接方式 复合材料连接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胶接连接与机械连接。胶接连接:受力不大的薄壁结构,尤其是复合材料结构;机械连接:连接构件较厚、受力大的结构。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材料最重要的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用于承力结构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利用的是它的这种优良的力学性能,而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的功能复合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其力学性能,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特性由组分材料的性质、增强材料的取向和所占的体积分数决定。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宏观均匀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性特性复合是一种混合效应,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混合律,它是组分材料刚性在某种意义上的平均,界面缺陷对它作用不是明显。 由于制造工艺、随机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复合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残余应力、空隙、裂纹、界面结合不完善等都会影响到材料的弹性性能。此外,纤维(粒子)的外形、规整性、分布均匀性也会影响材料的弹性性能。但总体而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是相材料稳定的宏观反映。 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合结构,基于单层的不同材质和性能及铺层的方向可出现耦合变形,使得刚度分析变得复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单层的弹性常数(包括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设计,进而选择铺层方向、层数及顺序对层合结构的刚度进行设计,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要求。 2、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首先和破坏联系在一起。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破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破坏模式复杂。各组分性能对破坏的作用机理、各种缺陷对强度的影响,均有街于具体深入研究。 树脂基复合材强度的复合是一种协同效应,从组分材料的性能和树脂基复合材料本身的细观结构导出其强度性质。对于最简单的情形,即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破坏的细观力学研究,还不够成熟。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轴向拉、压强度不等,轴向压缩问题比拉伸问题复杂。其破坏机理也与拉伸不同,它伴随有纤维在基体中的局部屈曲。实验得知: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轴向压缩下,碳纤维是剪切破坏的;凯芙拉(Kevlar)纤维的破坏模式是扭结;玻璃纤维一般是弯曲破坏。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也不同。实验表

复合材料力学笔记

《复合材料力学》沈观林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复合材料概论 1.1复合材料及其种类 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在宏观尺度上组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2、复合材料从应用的性质分为功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复合材料两大类。功能复合材料主要具有特殊的功能。 3、结构复合材料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两种组分组成。其中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中起主要作用,提供刚度和强度,基本控制其性能。基体材料起配合作用,支持和固定纤维材料,传递纤维间的载荷,保护纤维。 根据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几何形状,复合材料可分为三大类:颗粒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层和复合材料。 (1)颗粒:非金属颗粒在非金属基体中的复合材料如混凝土;金属颗粒在非金属基体如固体火箭推进剂;非金属在金属集体中如金属陶瓷。 (2)层合(至少两层材料复合而成):双金属片;涂覆金属;夹层玻璃。 (3)纤维增强:按纤维种类分为玻璃纤维(玻璃钢)、硼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按基体材料分为各种树脂基体、金属基体、陶瓷基体、和碳基体。 按纤维形状、尺寸可分为连续纤维、短纤维、纤维布增强复合材料。 还有两种或更多纤维增强一种基体的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树脂称为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5、常用纤维(性能表见P7表1-1) 玻璃纤维(高强度、高延伸率、低弹性模量、耐高温) 硼纤维(早期用于飞行器,价高) 碳纤维(主要以聚丙烯腈PAN纤维或沥青为原料,经加热氧化,碳化、石墨化处理而成;可分为高强度、高模量、极高模量,后两种成为石墨纤维(经石墨化2500~3000°C);密度比玻璃纤维小、弹性模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课程介绍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课程介绍 一、课程简介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承前启后的专业方向课,它包含材料力学基础、弹性力学基础、材料设计、结构设计等,因而是具有立体性质的一个科学领域。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科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经典层合板理论、刚度和强度的计算方法、复合材料结构元件的分析和典型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等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从事复合材料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达到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理论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 学习了解什么是复合材料特别是什么是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了解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了解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的特点。 第二章单层的刚度与强度 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单轴的正轴应力-应变关系等。掌握单层的偏轴应力-应变关系;掌握单层弹性模量、柔量及工程弹性常数的计算。掌握单层的弹性指标和单层的失效准则。 第三章层合板的刚度与强度 掌握层合板的表示法、掌握对称层合板面内内力与面内应力的关系。掌握几种典型对称层合板的面内刚度系数的计算。了解对称层合板弯曲矩与曲率的关系、掌握对称层合板弯曲工程弹性常数及弯曲刚度系数的计算。了解一般层合板的面内力与面内应变的关系、了解一般层合板工程弹性常数、刚度系数的计算。掌握如何依据单层的强度来预测层合板的最先一层失效强度。 第四章复合材料结构分析 了解在复材构件进行结构分析时所采用的弹性力学的基本方法。了解复材层合梁、薄壁梁等构件的分析方法及设计计算的基本公式。 第五章复合材料连接 了解复材连接方式、掌握胶接连接接头的内力与应力分析计算方法、了解胶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复习题new要点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复习题 1.力学实验方法的内涵? 是以近代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科学方法为手段,测量应变、应力等力学量,从而正确真实地评价材料、零部件、结构等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是用来解决“物尽其用”问题的科学方法; 2.力学实验的主要任务,结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以阐述。 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面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研究新的测试手段;面向力学,为力学的理论建设服务。 3.对于单向层合板而言,需要几组实验来确定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如何确定实验方案? 共需五组实验,拉伸0/90两组,压缩0/90两组,剪切试验一组。 4.单向拉伸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5.单向压缩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6.三点弯曲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7.剪切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8.若应变片的粘贴方向与实样应变方向不一致,该如何处理? 9.若加载方向与材料方向不一致,该如何处理?(这个老师给了) 10.纤维体积含量的测试方法? 密度法、溶解法 11.评价膜基结合强度的实验方法? 划痕法、压痕法、刮剥法、拉伸法、黏结剂法、涂层直接加载法、激光剥离法、弯曲法。 12.简述试样机械加工的规范? 试样的取位区(距板材边缘30mm以上,最小不得小于20mm) 试样的质量(气泡、分层、树脂富集、皱褶、翘曲、错误铺层) 试样的切割(保证纤维方向和铺层方向与试验要求相符) 试样的加工(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或砂轮片加工,防止试样产生分层、刻痕和局部挤压等机械损伤) 试样的冷却(采用水冷,禁止油冷) 1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拉伸试验中的几种可能破坏模式及其原因? 所有纤维在同一位置破坏,材料吸收断裂能量很小,材料断裂韧性差; 纤维在基体中拔出,吸收断裂能量很大,材料韧性增加并伴随界面开裂; 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14.加强片的要求? 材料硬度低,便于夹具的咬合;材料的强度高,保证载荷能传递到试样上,且在试样发生破坏前本身不发生破坏。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试卷B格式)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1 ~ 2012 学年度 第 2 学期课程考试 试题纸(第 1 页 共 2 页) 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考试试题(卷)纸 4分,共20分) 1 性对称面 2 特殊正交各向异性层压板 3 屈曲 4 设计许用值 5 层压板。 1分,共20分) 夹芯板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 和 ,两侧部分的材料也称为面板。 在小变形的情况下,板主要以弯曲变形承受外载荷,相对应,壳体则主要由 承受外载荷。由于壳体的承力特点,可以使壳体的构件设计得 而且 ,因而这种结构形式在航空、航天、高速交通车辆、风力发电的叶片以及其他工业部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蒙皮/筋条和肋、梁共同构成的受力盒段,蒙皮主要承受 ,弯矩引起的轴向载荷由筋条、梁缘条和蒙皮组成的壁板承受,因此筋条与梁以 铺层为主。梁腹板以±45o铺层为主要承受 。 由于复合材料的研制特点以及低成本制造技术的需要,复合材料结构比 金属结构更强调从研制开始,就要求在 中,包括设计、分析、材料、工艺制造、维护和用户在内的各阶段的专家、参与者协同工作,尽量利用 ,实施复合材料结构 一体化。 5. 合理确定设计许用值的通用原则,应该考虑 以及应变可能带来的损伤,既能够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又可以避免 过大,结构沉重而降低结构的效率,加重各项负担。 6. 层压板的设计中,各种铺设方向铺层的层数应通过计算或计算图表确定。一般先求出 ,再根据所需总层数求得各种铺设角层组的 。 7. 考虑连接部位的破坏时,任何部件的连接部位都是 的敏感部位,复合材料也不例外,无论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机械连接方式,还是源自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的二次固化或 ,全部是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广义胡克定律表达式[][][]j ij i C εσ=(ij=1,2,……,6)中,将 [] C ij 表示的矩阵称谓( )。 a 、可逆矩阵 b 、刚性矩阵 c 、对称矩阵 d 、柔性矩阵 2. 具有一个弹性对称面的情况下,在材料性能的刚性矩阵中,所表示材料的独立弹性常数有( )个。 a 、 13 b 、 2 c 、 5 d 、 9

界面力学报告

摘要: 通过对复合材料界面力学问题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聚合物/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处理方法,并分析处理前后界面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是哪些原因导致这些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改变,同时还对界面性能测定所要用到的实验设备以及测试手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导热性能 一.基本概念的介绍: 1. 界面及界面相 界面是将不同的材料紧密的粘合起来所产生,并借此传递应力。把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的界面力可以是范德华力、化学键、机械互锁、静电吸引或以上力的协同作用。界面相具有一定的厚度,一般认为在几个分子层的厚度范围内。界面相虽然很薄,但是其结构是很复杂的。界面相从结构来分,这一界面相由5个亚层组成(如图1所示),每一亚层的性能均与基体和增强体的性质、偶联剂的品种和性质、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等密切相关界面结构主要指界相区的结构,也包含邻近界相区的基体和增强体的结构。而且,随环境条件的改变,复合体系中的界面区结构可以发生变化。如温度的改变,可以改变两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界面层厚度、化学结构和界面效应(如应力传递)等的改变。通常复合材料界面除了在性能和结构上不同于相邻两组分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一定厚度;(2)性能在厚度方向上有一定的梯度变化;(3)随环境条件变化而改变。 图1增强体与基体界面区示意图 2. 界面粘合理论主要有化学键理论、浸润理论、变形层理论和抑制层理论。 2.1 化学键理论认为两种材料在接触时,如二者表面的官能团能发生化学反应,就会生成化学键结合而形成具有一定结合强度的界面,从而有效防止裂纹扩展,抵抗应力破坏。2.2 浸润理论认为,两种材料可以依靠机械互锁粘合在一起,即一种材料在固化中浸入到另一材料的空隙和凹凸处形成机械锚定,从而形成有效界面结合。但是,如果两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当二者粘合连接后,会在界面上产生使其发生破坏的附加应力,在外载荷作用下还会在界面上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导致界面成为复合材料的薄弱环节。 2.3 变形层理论认为,通过使用处理剂在两种材料的界面上形成一层热膨胀系数与二者都能较好匹配的塑性层,就能够松弛界面上的附加应力,减少界面应力集中现象。 2.4 抑制层理论则认为,处理剂应是介于高模量和低模量材料之间的中模量物质,它作为界面相的一部分,能够均匀传递应力并减小应力集中现象。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试卷B格式)(可编辑修改word版)

i j ij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11 ~ 2012 学年度 第 2 学期课程考试 试题纸(第 1 页 共 2 页)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考试试题(卷)纸 (考生应将全部答题都写在答题纸上,否则做无效处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 性对称面 2 特殊正交各向异性层压板 3 屈曲 4 设计许用值 5 层压板。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夹芯板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 和 ,两侧 部分的材料也称为面板。 2. 在小变形的情况下,板主要以弯曲变形承受外载荷,相对应,壳体则主要由 承受外载荷。由于壳体的承力特点,可以使壳体的构件设计得 而且 ,因而这种结构形式在航空、航天、高速 交通车辆、风力发电的叶片以及其他工业部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 由蒙皮/筋条和肋、梁共同构成的受力盒段,蒙皮主要承受 ,弯 金属结构更强调从研制开始,就要求在 中,包括设计、分析、 材料、工艺制造、维护和用户在内的各阶段的专家、参与者协同工作, 尽量利用 ,实施复合材料结构 一体化。 5. 合理确定设计许用值的通用原则,应该考虑 以及应变可能带来的损伤,既能够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又可以避免 过大, 结构沉重而降低结构的效率,加重各项负担。 6. 层压板的设计中,各种铺设方向铺层的层数应通过计算或计算图表确定。一般先求出 ,再根据所需总层数求得各种铺设角层组 的 。 7. 考虑连接部位的破坏时,任何部件的连接部位都是 的敏感部 位,复合材料也不例外,无论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机械连接方式,还是源自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的二次固化或 ,全部是 。 三、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在广义胡克定律表达式[] = [C ] [](ij=1,2,……,6)中,将 ] 表示的矩阵称谓( )。 矩引起的轴向载荷由筋条、梁缘条和蒙皮组成的壁板承受,因此筋条与梁以 铺层为主。梁腹板以±45o铺层为主要承受 。 4. 由于复合材料的研制特点以及低成本制造技术的需要,复合材料结构比 a 、可逆矩阵 b 、刚性矩阵 c 、对称矩阵 d 、柔性矩阵 2. 具有一个弹性对称面的情况下,在材料性能的刚性矩阵中,所表示材料的独立弹性常数有( )个。 a 、 13 b 、 2 c 、 5 d 、 9 * 学 号 部: * * * * * * * * * * 姓 名: * * * * * * * * * * * * * * ** 系 * * * 专业年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ij 课程名称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 ( B 卷 ) 考试方式 闭 卷 考试类型 考 试 所属系部 航空材料工程系 印刷份数 适用班级 108011 和 108012 附答题纸 2 页

复合材料力学作业

复合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一、 层合板失效载荷计算 1、 问题描述: 已知:九层层合板,正交铺设,铺设比为0.2m =。受载荷x N N =,其余载荷均为零。每个单层厚度为0.2t mm =。玻璃/环氧单层板性能:41 5.4010E Mpa =?, 42 1.8010E Mpa =?,120.25ν=,3128.8010G Mpa =?,31.0510t c X X Mpa ==?, 2.810t Y Mpa =?,14.010c Y Mpa =?, 4.210S Mpa =?。 求解:1、计算各铺层应力? 2、最先一层失效的载荷? 2、 使用mat lab 编程求解: 将输入文件“input.txt ”经由程序“strain.m ”运行,得到输出文件“output.txt ”。求解程序见附录一。 3、计算结果:(其中R 是强度比) 求单层刚度 Q1: 18382.97872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55148.93617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2: 55148.93617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18382.97872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3: 18382.97872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55148.93617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4: 55148.93617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18382.97872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5: 18382.97872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55148.93617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6: 55148.93617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18382.97872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7: 18382.97872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55148.93617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8: 55148.93617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18382.97872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Q9: 18382.97872 4595.74468 0.00000 4595.74468 55148.93617 0.00000 0.00000 0.00000 8800.00000 求中面应变 Ez: 0.0306235*R -0.00290497*R

(完整版)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考点

第一章 绪论 1. 复合材料的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的化学或物理性质的组分材料组成的一种与 组分材料性质不同的新材料。 2. 比强度:强度与密度之比 比模量:模量与密度比 3. 层间强度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层间拉伸强度分别低于基体的剪切强 度和拉伸强度,这是由于界面的作用所致。因此在层间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引起层合板分层破坏,从而导致复合材料结构的破坏,这是影响复合材料在某些结构物使用的重要因素。 4.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两种基本原材料------基体和纤维组成的,构成复合材料的基体单 元是单层板。 第二章 单层的刚度与强度 5.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表达其刚度性能的参数是工程弹性常数E 、G 、v ,他们三者之间的 关系 G=E/(2(1+v)) 所以独立的弹性常数只有2个。而对于呈正交各向异性的单层,常数将增加到5个,独立的有4个。 6. 单层正轴的应变---应力关系式 ??????????????????? ?--=??????????321321/1000/1/0//1σσσεεεLT T L L T T L G E E v E v E 也可用柔量分量表示应变 应力的关系式 ?? ??????????????????=??????????122166222112113210000τσσεεεS S S S S 但必须写出S ij 7.例题:已知铝的工程弹性常数E=69Gpa ,G=26.54Gpa ,v=0.3,试求铝的柔量分量和模量分量。由于铝是各项同性材料,所以EL=ET=69Gpa Glt=G=26.54GPa vL=vT=v=0.3. (1)柔量分量 S11=S22=1/E=14.49/(TPa ) S12=-v/E=-4.348/(TPa) S66=1/G=37.68/TPa (2)模量分量 m=(1-vLvT)1-=(1-v 2)1 - Q11=Q22=mE=75.82GPa Q12=mvE=22.75 Q66=G=26.54GPa 8.单轴的偏轴应力应变关系公式。偏轴的应变应力关系公式。:课本p16 2-27 2-30 9.单层的失效准则:单层的失效准则的以判别单层在偏轴向应力作用或平面应力状态下是否失效的准则。 10. 最大应力失效准则:S Y X 12t 2t 1===τσσ 表明单层正轴向的任何一个应力分量到达极限应力 时,单层就失效。

复合材料试题B卷及标准答案

复合材料试题B卷及答案

————————————————————————————————作者:————————————————————————————————日期: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考试 《复合材料》本科试卷(B卷)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闭卷; 2.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30分,每题2分)【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复合材料中的“碳钢”是() A、玻璃纤维增强Al基复合材料。 B、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C、碳纤维增强塑料。 D、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 2.材料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越高() A、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大。 B、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大。 C、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小。 D、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小。 3.在体积含量相同情况下,纳米颗粒与普通颗粒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A、前者成本低 B、前者的拉伸强度好 C、前者原料来源广泛 D、前者加工更容易 4、Kevlar纤维() A、由干喷湿纺法制成。 B、轴向强度较径向强度低。 C、强度性能可保持到1000℃以上。 D、由化学沉积方法制成。 5、碳纤维() A、由化学沉积方法制成。 B、轴向强度较径向强度低。 C、强度性能可保持到3000℃以上。 D、由先纺丝后碳化工艺制成。 6、聚丙烯增强塑料的使用温度一般在:() A、120℃以下 B、180℃以下 C、250℃以下 D、250℃以上 7、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受吸湿影响,原因之一是()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专用软件ESAComp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专用软件ESAComp 作者:MarkkuPalanters 简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设计过程存在着同传统金属结构设计不同的阶段。例如,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有许多种可能的材料组合,而且,材料的各向异性力学行为在设计阶段是能通过选择特定的纤维方向和叠层次序就确定了的。虽然有限元程序能够用来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但是却不能够涵盖所有涉及复合材料具体设计和分析方面。因此,还需要专业化的复合材料设计工具来对复合材料进行设计。一些比较先进的设计工具,如本文中涉及的ESAComp软件,同有限元软件包结合起来,组成了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过程的整个部分。关键词: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结构,层合板,夹层结构,分析,设计,软件,ESAComp 1. 复合材料的设计需要软件工具 在很多方面,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同金属材料的结构设计都存在着差异。在设计阶段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和夹层结构的力学性能就已经被确定下来。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铺层角和叠层次序可以无限设计出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特征的复合材料来。要充分利用复合材料优异的比刚度、比强度就需要非常强调复合材料的设计工作。 通过使用各向异性壳单元,所有的主流有限元软件对复合材料结构分析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复合材料的初始设计阶段对整个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的起始准备工作,包括材料种类的选择、层合和夹层结构的设计以及层合板铺层方式设计,有限元软件的实用性不大。当在层合板结构的不同层的级别上来对复合材料行为进行细节研究时,有限元软件包提供的后处理能力尤其有限。这也再次说明了专业复合材料分析工具的必要性。 从文件输入\输出的内部代码方式到电子数据表格的应用和完全交互式视窗程序,许多的软件工具被开发出来对层合板进行分析。当前一些比较高级的软件工具已经从基本的层合板分析发展到了对类似梁、板和夹层面板中复合材料层板的连接等这样的结构单元进行分析。一些层合板分析工具可以为商用的有限元软件提供界面。 本篇文章的基础是在开发ESAComp软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接下来的章节中,将ESAComp软件作为先进复合材料设计软件中的一个典型,对其所具有的设计能力进行介绍。并在最后部分讨论了复合材料设计工具同有限元程序的系统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