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五个悖论

管理的五个悖论
管理的五个悖论

管理的五个悖论

昨天,偶然看到万通集团冯仑先生的一篇文章,颇有感触。

该文章是冯仑先生为德鲁克大师的一本著作写的推荐序,该文章少了些理论观点的铺陈,多了些来自市场一线的深刻体会。

其中有个话题,值得与大家分享:

冯仑先生谈到了“管理的五个悖论”:

1、冯仑先生说,“第一个悖论是变革与稳定。”

“比如有人说,组织一定要变革、创新,另一个声音说,必须要稳定,一个建立了两三年的组织连基础都没有打牢,变什么?”

我们在组织中,常见不同的声音,面对发展的瓶颈了,究竟是该变革还是该保持稳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乍听起来双方都很有道理。

在企业面对变革时,阻力最大的往往来自老员工,一方面是惯性使然,老员工们认为这么多年都过来了,难道还不应该如此继续下去?再一个是变革可能会影响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他们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更趋于维持原状。

同时,既然要打破原有的规则,实施变革,风险必然会如影随形,在变革初期,通常还会导致业绩下滑,甚至团队的不稳定,这些看起来的不利因素,都会动摇决策者变革的决心。

在很多企业里,变革最终不了了之,弄的劳民伤财多半是因为不能坚持。

但坚持必得源于理性的衡量利弊,计算变革成本,倘若变革的利大于弊,而且变革成本尚在承受范围之内,才有理由坚定的走下去。

一个认识的朋友在一家企业任职总监,他们的老板在那个行业里也算是心态很开放的了,很多想法都会走在大家前面。

朋友的公司是在四川省做女性饰品连锁店的,目前发展的势头很好,于是今年初他们聘请了一位管理专家给他们企业提供年度培训。

这位专家在业界为人低调,但是口碑相当不错,朋友公司也是在几番调查后才决定聘请该专家的,算是慎重之举。

尽管他们店里的生意不错,但老板还是很能未雨绸缪,在业绩呈上升态势的时候,果断请专家给员工们培训、借此理顺管理。

但由于他们所处的行业是女性饰品,从业员工多以年轻的女孩子为主,这些员工在该专家到来之前,从未接触过其他规范的管理培训课程。

于是,专家的前期几轮培训下来,店里的店员们便开始叫苦不迭了。

原因很简单,她们以前都是经验管理,凭感觉做事,如今专家要求他们建立标准、流程,规范,她们心里虽然觉得好,但觉得操作起来麻烦,便纷纷向老板、向上司抱怨,太难了,执行不了。

好在该公司的老板立场坚定,不论底下的人怎么抱怨,他还是坚决支持专家的要求。

如今一年过去了,该公司的那些年轻女店员们才逐渐体会到规范化管理的好处,慢慢的,抱怨少了,更能积极配合了。

但要知道在这一年里,该企业的总监没少向自己的老板和这位专家抱怨,因为当她与员工直接交流时,遇到了太多的抱怨,太多的阻力。

冯仑先生在他的这篇文章中,为了论述这个观点,也描写了一个实际发生在他们企业里的例子。

正如他所说,“不要轻易肯定否定某个决策,拐大弯必须缓行。要变革就要有耐心忍受阶段性的衰退,准备付出你能承受的成本,还要重新训练团队。”

2、冯仑先生的第二个悖论是“集权和分权”。

“集权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分权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或者是平行机构之间的互动。”

“公司内部组织上讲集权,文化和人的行为讲轻松,最后对不对还是要看绩效。如果绩效都不错,那就说明两种理论都对,也都不对。”

冯仑先生的这一席话正验证了德鲁克说的,管理就是实践。

在企业里,其实没有什么管理理论是绝对的对或者绝对错的,依据管理对象,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企业目前的各种环境等资源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取舍,但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绩效。

坐在办公室里泡着茶,大谈特谈哪个管理理论是错的,哪个是对的,实在没有丝毫意义。

3、冯仑先生的第三个悖论是“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

“知识分子创业的公司,比较偏重个人价值;制造业偏向集权,大目标小个人。这些都有道理,但不绝对,二律悖反。

究竟该强调团队成员的个人价值,还是以集体价值为重,得依不同情况区别看待。

我们不能绝对的说,企业最重视的必须是员工个人价值,必须将尊重每一个员工做到极致,显然这样的想法在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很不现实。

去年我有幸参观某世界500强在华工厂时,对此便深有体会,相对那些轻公司,这类巨无霸的大型制造企业无疑更看重企业的大目标,实难顾及一个个员工的个人价值。

4.第四个悖论是“利润最大化和社会责任”。

“企业是商业组织,以盈利为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

“承担社会责任的限度是什么?做出抉择最终依靠的是领导人的价值观,看他做事的动机,出于牟利,出于道德心,还是出于外部压力。一般情况下道德心最弱,外部压力最大,牟利排第二。”

5.第五个悖论是“破和立”。

“破和立都有道理,但领导者的目标是不变的,就是要生存得更好。”

对于企业来说,满足客户的需要,达成企业的经营目标是组织的首要任务。

变革也好,稳定也好,转型也好,发展也好,目的都只有一个,达成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不是没事找事弄出一些管理新名词、管理新花招,劳神费力,吃力不讨好。

最后,冯仑先生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管理的五个悖论”:

“五大难题,考验管理者的水准。验证看绩效,过程是煎熬,在五大极端之间找平衡。”

一览设计英才网

braess悖论问题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东南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孙元61008317 2. 于冰61008322 3. 陈魁东61008327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0 年 7 月 23日

41 交通网络中的Braess悖论问题 摘要: Dietrich Braess 在1968 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道路交通体系当中的Braess 悖论。它的含义是:有时在一个交通网络上增加一条路段,或者提高某个路段的局部通行能力,反而使所有出行者的出行时间都增加了,这种为了改善通行能力的投入不但没有减少交通延误,反而降低了整个交通网络的服务水平。在复杂的城市道路当中,Braess 悖论仍然不时出现,造成实际交通效率的显著下降。我们通过局部分析法构建最简路网模型来研究和解决北京二环内(含二环)的城市交通中的Braess 悖论。 对于问题一,我们首先分析得知“日”字形路网是可以导致braess悖论的最简单路网。所以我们通过局部分析法将二环内路网(含二环)划分成多个“日”字形路网并对其中的六个典型的“日”字形路网分析发现部分路网中确实存在braess 悖论现象,由于增开辟了一些路段导致出行时间增加了。 对于问题二,我们将GPS导航功能反应为司机们都可以选择最短行驶时间的路径,进而得出所有车辆所有路径的耗时都相同的结论。这样我们只需要计算得到六个路网的车流量分配结果和平均耗时并与问题一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出行时间确有减少,说明GPS导航确实可以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使系统中的车辆运行总时间减少。 对于问题三,从模型一中的结果可以发现六个路网中只有路网四发生了braess 悖论现象。从模型二中的结果可以发现Q=500时只有路网一和路网四的增设路径增加了出行时间;而当车流量继续增加时(增加至Q=1500时),路网一中的增设路径耗时逐渐接近其他路径,达到减缓道路交通压力的目的,此路径不可以关闭。而路网四恰恰相反,当车流量继续增加时,增设路径耗时比其他路径的耗时越来越多,不可能起到减轻道路交通压力的作用,应该关闭。所以分析得知,应该关闭路网四的S-R路段,以缓解交通堵塞的可行性。其他道路均可以起到减缓交通拥堵的作用。 关键词:局部分析法延时系数判别式用户均衡解 pareto边界

悖论的产生和意义

对于悖论存在及其意义的探究 摘要:悖论的存在已有数千年历史,悖论到底如何定义的?是为什么会存在的?历史上人们又是怎么对待悖论的?悖论能够怎样被解决?悖论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这一切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研究。 关键词:悖论;逻辑哲学;存在;本体论;形而上学 一、什么是悖论? 在人类思想史上,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谜题与悖论,它们对人类理智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许多大家、巨擘以及无名氏前仆后继地对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古希腊、中国先秦时期到现代数学、逻辑学等众多学科中,已经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悖论或怪论,悖论已经成为数学、逻辑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的课题,谈论“悖论”几乎成为时髦。那么,到底什么是悖论呢?悖论,亦称为吊诡或诡局,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通常从逻辑上无法判断正确或错误称为悖论,似非而是称为佯谬;有时候违背直觉的正确论断也称为悖论。悖论的英文paradox一词,来自希腊语paradoxos,意思是“未预料到的”,“奇怪的”。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二、悖论与逻辑哲学 说谎者悖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悖论,由公元前六世纪的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提出:“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这个悖论最简单的表述形式是:“我在说谎”。如果他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就是一个谎,因此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如果这是实话,他又在说谎。矛盾不可避免。这类悖论的一个标准形式是:如果事件A 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无限逻辑循环。悖论的存在显然是因为某些命题正在逻辑上存在不合理性从而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探究。 虽然逻辑不能等同于逻辑哲学,但是逻辑哲学基本上是和逻辑同时产生的,任何逻辑学家都在无形中进行着对逻辑哲学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的极其讲究严密的逻辑性的研究领域,逻辑哲学的研究根本无法避免。著名的“罗素悖论”的出现甚至引起了第三次数学危机。所谓的罗素悖论是罗素针对当时建立不久的集合论体系提出的一个基础上存在的矛盾:“定义两个集合:P={A∣A∈A} ,Q={A∣A?A} 。问题:Q∈P 还是 Q?P?”。显然,无论是指定哪个判断为真,最后都能够推断出与其相反的结论。为了使其更容易被理解,罗素悖论又被称为“理发师悖论”:“有一个理发师说:‘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那么这个理发师要不要给自己刮脸呢?无论他怎么做,最后都一定会违背自己当初的话。 悖论的流行引发了世界上的思想风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现有社会中存在的不完美,思维方式不能再局限于既定逻辑,而要尝试打破规则,因为悖论的存在充分说明了现有的规则有着无法忽视的漏洞,甚至会动摇社会根基。 三、悖论与本体论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一直以研究世界的本原为己任, 形成了西方哲学的本体论传统。本体论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研究存在问题, 即关于什么样的实体存在, 以及作为实体在资格

管理学精要尔雅满分答案

———————————————————————————管理学课程简介(一) 1 管理学研究的四大职能不包括() A、计划 B、组织 C、控制 D、反馈 正确答案:D 2 德鲁克的管理学思想是以()为导向的 A、目标 B、过程 C、控制 D、综合 正确答案:A 3 应用型管理学的内容有管理学历史、管理学流派、管理学前沿() 正确答案:× 管理学课程简介(二) 1 管理学所要培养的四个能力不包括() A、科研能力 B、应用能力 C、阅读能力 D、沟通能力 正确答案:C 2 问题导向的课堂中以()为主体 A、教师 B、教材 C、教具 D、学生 正确答案:D 3 下面哪一项不是导向性课程的课程要求() A、个人意见 B、课前预习 C、课堂参与 D、多项沟通 正确答案:A 4 问题导向的课堂讨论重点在于逻辑分析() 正确答案:√ 5 普华永道变革整合小组编著的《管理悖论》是管理学的入门教材() 正确答案:× 管理学课程简介(三) 1 ()是我们组织的基本的社会单元 A、政府

B、家庭 C、学校 D、军队 正确答案:B 2 下面不属于读书报告内容的是() A、著作基本信息 B、作者主要观点 C、问题描述 D、个人心得 正确答案:C 3 政府、企业、慈善机构和学校都是组织() 正确答案:√ 4 成员目标是共同目标的实现基础() 正确答案:× 组织及其机理(一) 1 创建组织的根本目的是() A、达成共同目标 B、单纯盈利 C、对抗其他组织 D、行使行政职能 正确答案:A 2 组织低效、混乱的表现不包括() A、资源浪费 B、内部消耗 C、精诚合作 D、争权夺利 正确答案:C 3 研究归纳推理的逻辑被称为归纳逻辑() 正确答案:√ 4 组织的形成完全依赖于外部环境() 正确答案:× 组织及其机理(二) 1 影响公司创业的关键因素不包括() A、销售渠道 B、共同目标 C、创业团队 D、组织规范 正确答案:A 2 最先开创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是() A、法约尔 B、巴纳德 C、泰罗 D、德鲁克 正确答案:B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来自: 哔。黑猫警嫂。(Dream maker, heart breaker.) 2011-11-30 18:34:34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引用: 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 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今天早晨你可以选择吃包子,也可以选择吃油条。结果你吃了包子,这是你的行为、你选择的结果。问题是吃包子或者吃油条,这并不是“所有可能性”,你也可以选择什么也不吃,选择饿肚子减肥。作为一个理性人,你应当预见到饿肚子减肥可能造成身体伤害,你选择了饿肚子减肥这种行为,就应

悖论

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即如果承认这个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可推出这个命题成立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这就是这个著名悖论的来源。 《圣经》里曾经提到:“有克利特人中的一个本地中先知说:‘克利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提多书》第一章)。可见这个悖论很出名,但是保罗对于它的逻辑解答并没有兴趣。 接下来他指出,在一切逻辑的悖论里都有一种“反身的自指”,就是说,“它包含讲那个总体的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又是总体中的一份子。”这一观点比较容易理解,如果这个悖论是克利特以外的什么人说的,悖论就会自动消除。但是在集合论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 1-4 理发师悖论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这个悖论是罗素在一九○二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罗素悖论”。这是集合论悖论的通俗的、有故事情节的表述。显然,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可排除的“自指”问题。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一个悖论,我们无法从这句话中推论出苏格拉底是否对这件事本身也不知道。古代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 《墨子·经说下》中有一句话:“南方有穷,则可尽;无穷,则不可尽。”如果在有限中引进无限,就可能引起悖论。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我们不知道这句话本身是不是“绝对的真理”。 二分法悖论

MOOC管理学精要答案

管理学课程简介(一) 1 管理学研究的四大职能不包括()。 A、计划 B、组织 C、控制 D、反馈 正确答案:D 2 德鲁克的管理学思想是以()为导向的。 A、目标 B、过程 C、控制 D、综合 正确答案:A 3 应用型管理学的内容有管理学历史、管理学流派、管理学前沿。()正确答案:× 管理学课程简介(二) 1 管理学所要培养的四个能力不包括()。 A、科研能力 B、应用能力 C、阅读能力 D、沟通能力

正确答案:C 2 问题导向的课堂中以()为主体。 A、教师 B、教材 C、教具 D、学生 正确答案:D 3 下面哪一项不是导向性课程的课程要求()。 A、个人意见 B、课前预习 C、课堂参与 D、多项沟通 正确答案:A 4 问题导向的课堂讨论重点在于逻辑分析。() 正确答案:√ 5 普华永道变革整合小组编著的《管理悖论》是管理学的入门教材。()正确答案:× 管理学课程简介(三) 1 ()是我们组织的基本的社会单元。 A、政府 B、家庭 C、学校

D、军队 正确答案:B 2 下面不属于读书报告内容的是()。 A、著作基本信息 B、作者主要观点 C、问题描述 D、个人心得 正确答案:C 3 政府、企业、慈善机构和学校都是组织。()正确答案:√ 4 成员目标是共同目标的实现基础。() 正确答案:× 组织及其机理(一) 1 创建组织的根本目的是()。 A、达成共同目标 B、单纯盈利 C、对抗其他组织 D、行使行政职能 正确答案:A 2 组织低效、混乱的表现不包括()。 A、资源浪费 B、内部消耗

C、精诚合作 D、争权夺利 正确答案:C 3 研究归纳推理的逻辑被称为归纳逻辑。() 正确答案:√ 4 组织的形成完全依赖于外部环境。() 正确答案:× 组织及其机理(二) 1 影响公司创业的关键因素不包括()。 A、销售渠道 B、共同目标 C、创业团队 D、组织规范 正确答案:A 2 最先开创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是()。 A、法约尔 B、巴纳德 C、泰罗 D、德鲁克 正确答案:B 3一个组织形成的外围促成因素不包括()。 A、领导人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研究性课题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其中有一些现象,看着貌似是对的,但生活常识又告诉我们它是错的,我们把这一类问题叫做悖论问题。 悖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而且其中充满着许多数学乐趣,所以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悖论问题。 一.悖论问题的原理及解悖的方法 首先,悖论是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所致。悖论的成因极为复杂且深刻,对它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数学、逻辑学、语义学等等理论学科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而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函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 其次,就是悖论的解决办法,一般而言,只要运用对称逻辑,没有一个悖论无解。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函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 例如,用对称逻辑思维层次法解"说谎者悖论",这个悖论即"我在说谎"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悖论。这个悖论表面上由"我在说谎"和"我说实话"这两个对立的"命题"组成,实际上这两个"命题"并不等价--前一个命题包含思维内容,后一个"命题"只是前一个命题的语言表达式,因此后一个"命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命题。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把其看成悖论,是由于把两个"命题"看成等价,即都是思维内容和语言表达式统一的命题。只要把思维的两大层次:命题的思维内容和命题的语言表达式区别开来,"我在说谎"这个悖论即可化解。 二.数学界典型的悖论 芝诺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

战略管理十大悖论(doc5)

战略管理十大悖论 一、理论VS创造性 战略思维的本质应该是什么?无论是战略实践者还是战略理论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战略思维是一种最为复杂的分析推理方式,它表现出建立在严谨推理基础上的理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战略思维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打破正统的信条和思维模式,进行富有创造性和非常规的思维。因此对战略思维的不同认识便产生了理性与创造性之间的悖论。 基于理性的战略思维的认知模式是分析性的,其推理过程依赖于正式和固定的规则,表现出了计算的性质,同时强调严谨和一致性,对于现实的假设是客观和可认知的,战略决策完全基于计划,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战略可以被认为是一门科学。 而与此相对应,基于创造性的战略思维的认知模式是直觉性的,其推理过程依赖于非正式和可变的规则,表现出了想象的性质,它强调的是非正统和洞察力,对于现实的假设则是主观和可创造性的,战略决策完全基于判断,因此在这里,战略变成了一门艺术。 二、深思熟虑VS随机应变 第一个悖论体现了表现在个体上的战略思维过程,而第二个悖论则反映了组织中的战略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形成过程的本质是什么。一方面,有人认为组织是以一种深思熟虑的方式来制定战略,即首先制定明晰的、综合全面的计划,然后再逐一实施而也有人认为现实中的大部分战略是在一段时间中实时出现的,它们之间呈现出一种不连续变化,甚至更有人极端地提出组织中事实上存在着“战略缺失”。 视战略形成的过程为深思熟虑的一派认为,战略是刻意设计的,而战略的形成是计算出来的,因此形成的过程是规范化和结构化的,其步骤是先思考后行动,因此他们视战略为一系列决策,强调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协调,对未来的发展视为可预测的,因此对于未来的工作是积极投入,做好准备,战略实施则强调程序化和组织的效率。 与此相对应,视战略形成过程为随机应变的一派认为,战略是逐渐形成的,而战略的形成是发现出来的,形成的过程则是非结构化和分散的,其步骤是思考和行动结合在一起,他们视战略为一系列行动,强调不断的试验和首创行动,对未来的发展视为不可知和难以预测的,因此对于未来的工作是保持战略的柔性而非积极投人,战略实施则强调学习和组织的发展。 三、突变VS渐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消费者偏好等的快速变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日益呈现出动态化的特征,因此企业的战略也不得不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战略更新的方式便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战略更新应该在企业现有的状态上逐渐演变还是进行脱胎换骨的突变?战略更新应该是逐渐的、连续的还是大幅度的、不连续的?对于战略更新的形式和性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一部分战略学者认为,企业中的战略更新应该以一种突变的方式推进,通过采取激进的、快速的和全面的措施来实施战略更新;而另一部分战略学者认为,战略更新应该通过渐变的方式加以实施,更多地强调持续性的学习和连续性的改善,因此采用的是一种持续变化的方式。由此产生了战略更新的突变和渐变之间的悖论。 采用非连续变化视角的观点视战略更新为破坏性的创新和转折,因此战略更新过程就是

生活中的悖论破解法

生活中的悖论破解法 悖论,是一种奇特的逻辑矛盾。悖论的奇特之处在于当人父按常规推理要肯定某件事或某种道理时,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又把它们否定了。在论辩中,某些论敌的辩辞往往有意无意会含有悖论的因素,此时,论辩者如能慧眼明察,加以利用,并以此为突破口,巧妙地予以破解,必使论敌难以自圆其说而被击败。这就是论辩中的“悖论破解法”。“悖论破解法”,一般说来,有以下三种: 一、用自我涉及方法使对方作茧自缚 一般的悖论,如果不涉及对方自我,往往不易发现其悖谬。而一旦把对方牵涉进去,则悖论立现。用对方自我涉及的方法来使对方作茧自缚,是破解对方悖论绝妙方法。某评论家评论某作家的作品,武断地说:“您怎么能这样写呢?您已是第三次在作品里作这样的描写了。难道您不知道‘第一个把女人比喻来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这句名言吗?”第三个是蠢才‘这句名言吗?”作家答道:“是的,您说得很对。不过您已经是第七次使用这句话了。”在这里,评论家引用名言来批评作家屡次在作品中作相同的描写,作家及时抓住评论家多次用此名言去批评别人的把柄,让对方自我涉及,如果对方所讲的道理成立,那么,对方也就是名言中所说的“庸才”“蠢才”。如此,对方只好无言以对了。

二、用二难推理形式揭穿对方悖论的逻辑错误 凡是悖论,都隐含着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破解对方的悖论,可以运用逻辑中的二难推瑼形式揭穿对方悖论的自相矛盾,对方悖论构成夹击钳制之势,使对方陷入进退两难,难以自圆其说之境地。有些诡辩学者主张“辩无胜”。对此,一位哲学家反驳道:“你们既然和人辩论,又主张‘辩无胜’之说,那么,请问,你们的‘辩无胜’之说是对的呢,还是不对的呢?如果你们的说法是对的,那就是你们辩胜了;如果你们的说法是不对的,那就是你们辩败了,而别人辩胜了。由此可见,不是你们辩胜,就是别人辩胜,怎么能说‘辩无胜’呢?“在这里,哲学家慧眼识谬,机智地运用了逻辑中的二难推理形式,揭穿了对方“辩无胜”的矛盾,让对方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三、用肯定其美言的方式,揭露对方言行相悖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话冠冕堂皇,然而所作所为,离其所讲的差距很大,这也是一种言行相悖的悖论。在论辩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极力肯定、赞美对方所说的美言,再以其美言反衬其丑行,达到揭露其心口不一、言行相悖的目的,使其不得收敛自己的丑行。春节将至,某局长助理到下属单位找到该单位负责人,暗示该单位负责人在年终时到局里拜拜年。这位下属单位负责人推辞说年终工作忙暂时去不了。该助理却一步明示,他说:“我来时,局长说了,下

悖论及其解决

悖论及其解决方案 1、一连串悖论的出现 罗素的悖论以其简单明确震动了整个数学界,造成第三次数学危机。但是,罗素悖论并不是头一个悖论。老的不说,在罗素之前不久,康托尔和布拉里·福蒂已经发现集合论中的矛盾。罗素悖论发表之后,更出现了一连串的逻辑悖论。这些悖论使入联想到古代的说谎者悖论。即“我正在说谎”,“这句话是谎话”等。这些悖论合在一起,造成极大问

题,促使大家都去关心如何解决这些悖论。 头一个发表的悖论是布拉 里·福蒂悖论,这个悖论是说,序数按照它们的自然顺序形成一个良序集。这个良序集合根据定义也有一个序数Ω,这个序数Ω由定义应该属于这个良序集。可是由序数的定义,序数序列中任何一段的序数要大于 这段之内的任何序数,因此Ω应该比任何序数都大,从而又不属于Ω。这是布拉里·福蒂1897年3月28日在巴洛摩数学会上宣读的一篇文章 里提出的。这是头一个发表的近代悖论,它引起了数学界的兴趣,并导致

了以后许多年的热烈讨论。有几十篇文章讨论悖论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对集合论基础的重新审查。 布拉里·福蒂本人认为这个矛 盾证明了这个序数的自然顺序只是 一个偏序,这与康托尔在几个月以前证明的结果序数集合是全序相矛盾,后来布拉里·福蒂在这方面并没有 做工作。 罗素在他的《数学的原理》中认为,序数集虽然是全序,但并非良序,不过这种说法靠不住,因为任何给定序数的初始一段都是良序的。法国逻辑学家茹尔丹找到—条出路,他区分

了相容集和不相容集。这种区分实际上康托尔已经私下用了许多年了。不久之后,罗素在1905年一篇文章中对于序数集的存在性提出了疑问,策梅罗也有同样的想法,后来的许多人在这个领域都持有同样的想法。 布拉里·福蒂文章中对良序集有一个错误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康托尔1883年引进来的,但—直没有受到什么重视。1887年8月,在布拉里·福蒂的文章发表以后,阿达马在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仍然给出了一个错误的良序集的定义。因为布拉里.福蒂所考虑的关于良序集的概念太弱了,他不得不引进自己的完全

管理授权的6大悖论 二组

研究性学习结题论文课题题目: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研究小组成员:二20班学生 指导教师:曹诗友王振华胡振义主导学科:数学 二20班第二小组 宁陵县高级中学

管理授权的6大悖论 第二小组 相对于秦王朝来说,刘邦与项羽经营的事业可谓“民营企业”。而这两个秦末“民营企业”的不同结局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汉高祖刘邦有一句经典名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与其相反的是项羽,当初凭着个人英雄主义,势力一度膨胀——客观地说,个人英雄主义在创业初期确实取得很大的作用。但关键是势力壮大、地盘扩大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战争形势,他应该及时培养人才,授之予权,通过管理团队而不是个人的骁勇来夺取胜利。刘邦的高明正是在于:授权、并且很好地掌控。 相对于秦王朝来说,刘邦与项羽经营的事业可谓“民营企业”。而这两个秦末“民营企业”的不同结局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其实,说到授权,大部分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现在许许多多的领导者在企业壮大后也尝试着授权,可事实上授权问题至今仍然阻碍着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笔者当初在海尔公司任职时,基本上不存在授权问题,因为该公司每一个职位的权限范围规定的很清楚。比如你是产品经理,你手上有多少资源,你的费用审批额度、你掌握的客户返利额度等一清二楚,你只要按计划实施,没有人会横插一手。后来笔者先后服务过几家民营企业,深感授权问题在民营企业是个很大的问题:强势的企业领导往往能创造优秀的业绩,可是往往正是因为其强势,就很难放心地让手下人独当一面,于是企业里太多的是没有思路的“二传手”,而“二传手”的没思路又使得企业领导常常琐事缠身,到处“救火”,没有时间思考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瓶颈就逐渐暴露出来。而授权之所以困扰很多民企,这中间往往隐藏着六大悖论: 1)能力悖论:很多领导者觉得下属“能力不够,不能胜任”,于是很多一般性的、例行性的任务都被批上“重大任务”的华丽外衣,非自己亲自操刀不可。例如我曾服务过的一个涂料企业,年产值也有好几亿了,可是市场部任何一分钱的费用投放都必须由老板亲自审核、定夺(应该说每一笔费用发生时都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引用: 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 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今天早晨你可以选择吃包子,也可以选择吃油条。结果你吃了包子,这是你的行为、你选择的结果。问题是吃包子或者吃油条,这并不是“所有可能性”,你也可以选择什么也不吃,选择饿肚子减肥。作为一个理性人,你应当预见到饿肚子减肥可能造成身体伤害,你选择了饿肚子减肥这种行为,就应当为这种行为负责。 行为并不是行动,你什么也不干也是一种选择,因而也是一种行为。 我们将这个思想实验稍作修改,就可以看到什么也不干确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 假如电车的前方帮着5个人,你拉动一下拉杆就能使将电车驶向岔道——而岔道上什么也没有,不会造成任何危害。这时候你动不动拉杆呢?如果你不拉,你什么也不干,眼睁睁看着五个人被轧死,这显然是不道德行为——你本来有选择的余地,轧死五个人并不是唯一可能的结果,你只要举手之劳就能挽救五个人的生命,但是你选择了什么也不干,你就应当为你的行为负责任,即使法律不去惩罚你,你的行为最起码也是不道德的。 现在我们可以理清这个悖论的条理了: 一、对于这一事件,你只有两种选择的可能性:动拉杆或者不动拉杆。你必须在这两种行为中选择一

超星2017管理学精要期末考试答案

? 《管理学精要》期末考试(20)
姓名:XXX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97.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是如何做好一件事的关键所在。(1.0 分)
1.0 分
? A、
价值定位
? B、
方式方法
? C、
目标
? D、
过程
我的答案:B
2
()是促使我们产生自动自发行动见效最快的动机。(1.0 分)
1.0 分
? A、
价值认同

? B、
兴趣和利益
? C、
信仰驱使
? D、
情感
我的答案:B
3
影响个体创新能力的原因不包括()。(1.0 分)
1.0 分
? A、
不想
? B、
不敢
? C、
不会
? D、
不愿
我的答案:C
4
在企业的培训流程中,()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1.0 分)

1.0 分
? A、
分析培训需求
? B、
制订培训课题与培训方案
? C、
对培训评估
? D、
实施培训
我的答案:A
5
对新工具和平台的制度设计依赖于()。(1.0 分)
1.0 分
? A、
对工具和平台的熟悉
? B、
电脑品牌
? C、
平台档次
? D、
工具的使用

我的答案:A
6
创新型组织的内部特征是()。(1.0 分)
1.0 分
? A、
员工冒险精神
? B、
创新企业文化
? C、
目标清晰化
?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管理创新模型中的人力因素。(1.0 分)
1.0 分
? A、
高工作保证
? B、
注重培训发展
? C、

当前财务管理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悖论

近年来笔者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无论在何种场合下,谈论"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这类话题 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多余。社会广泛关注的财务管理问题已经从”为什么(WHY "的方面,迅 速转换到”如何做(H0)"的方面。说到”如何做”,在我国企业中举措纷呈,譬如财务总监委派制、全面预算管理、购销比价、财务结算中心、EVA(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BCS、 价值管理(VBM、关键业绩指标(KPI)、价值链管理、财务战略管理、财务集中管理体制与流程再造等。这些举措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热点,也使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企业战略和管理决策越来越倚重财务分析指标,财务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有些举措(或者说管理制度、一开始似乎就处于一种矛盾的操作境地:或在理论和实践上效果不错,可是存在着法律法规上的种种障碍;或在法律法规上不存在什么抵触,可是实践起来存在不少误区或陷阱,"非议"颇多。所以笔者认为目前在 财务热点问题上留给我们思考的悖论越来越多。本文仅就财务总监委派制、预算管理和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三个方面的悖论进行分析。一、财务总监:监督稽察者还是决策管理者? 一个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通过财务主管产生机制和享有的职权来体现的。从目前纷繁的称呼--财务总监、财务主管、CFO(首席财务官)、财务总裁、财务负责人 等可以感受到财务地位的迅速提升。本文暂且不讨论这些称呼的差异与孰优孰劣,也不涉及单一公司内部财务总监的权责问题,重点讨论集团母子公司体制下财务总监委派制度下财务总监的定位问题。财务总监委派制是近年一批集团公司为强化总部监控力而进行的制度 安排。但是在不同的集团,财务总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履行不同的职责。他们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监督稽察型。这种类型的财务总监由集团财务部统一调度,任命、管理和考核,其工资奖金全部由总部统一发放,一般行使如下职权:①审核子公司的重要财务报表和报告;②参与制订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监督检查子公司各级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③与经理联签批准规定限额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融资性、投资性、固定资产资金使用和汇往境外资金及担保贷款事项;④参与拟订子公司的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⑤参与拟订子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⑥参与拟订子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⑦审核子公司新项目投资的可行性。二是决策管理型。一般情况是,子公司财务总监由集团公 司委派,经子公司董事会任命;集团委派的财务总监属于子公司高管人员,接受集团和子公司双重管理与考核奖罚。子公司财务总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①主持子公司日常财务工作、建立健全子公司自身财务监控体系,积极配合、支持子公司总经理做好各项重大的经营决策与财务决策事宜,从财务角度对子公司业务部门的活动发挥专业作用;②与子公司总经理一道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对子公司决策项目或行为与公司管理政策、管理目标、制度章程的符合性做出分析与判断,使子公司的财务政策与集团公司的总体政策、目标或章程相一致,保证子公司财务制度的健全建立和有效贯彻。[!--empirenews.page--] 这两种制度各具 特色,前者监督职责单一,身份独立,监督到位,保持着对子公司经营班子十分严格的财务监督,不足之处是由于委派的财务总监专司监督职能,子公司经营班子中还须有一个财务主管型的人物,从监督和被监督的天然对抗性而言,财务总监很可能逐渐被孤立,这不利于监督职能的实现。后者集监督、决策与管理于一身,寓监督于管理之中,制度效率高,其弊端是财务总监将面对两种职能和接受双层考核的体制,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容易与子公司总经理形成"合谋",有悖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初衷。这两种制度的悖论是一种客观存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集团总部强化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总部财务部通过财务总监直接对子公司的财务决策、人事安排随时"说三道四",是 否破坏了子公司的法律独立性?是否违背了《公司法》的意图?集团财务部与子公司财务部之间是否属于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子公司财务管理首先要对子公司高管或董事会负责,还是应该向集团财务部负责呢?二是财务总监在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集团公司管理中到底起何种作用,其职责范围究竟如何界定?其角色是定位为监督层、还是决策管理层?基于此,笔者的看法是:①财务总监委派问题从根本性质上不是一个财务体制,而是一个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问题就必须从公司治理人手。为了充分贯彻母公司意图,必须从形式和实质上保证财务总监在子公司治理结构中超强权威和显赫地位,同时规避法律上的障碍,财务总监最好称为财务董事,并由集团产权管理部或投资部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问题,悖论问题就是其中一员。 悖论是一个涉及数理科学、逻辑学、哲学、语义学等非常广泛的论题,在逻辑上悖论 指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它只产生并 存在与人类思维及其产物中,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集规律并不因为人类意识中的矛盾有 丝毫变化,因此,悖论与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萨维尔村的理发师,他给自己订了一条他给村子里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也只给这样的人刮胡子的规则。却当被人反问道给不给自己理发时,理发师顿时哑口无 言的尴尬场面。 还有古希腊数学家芝诺提出的阿基里斯追龟问题,按照芝诺的说法阿基里斯在赛跑中 不可能追上起步稍微领先于他的乌龟,因为当他要到达乌龟出发的那一点,乌龟又向前 爬动了。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距离可以无限地缩小,但永远追不上乌龟。如果读者跟随着 芝诺的思路去想像的话,那得出的结果一定是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龟。但是,在实际生 活中阿基里斯又这么会追不上一只小乌龟呢? 之所以人的想像跟真实世界所发生的不一样,原因在于“芝诺时”不可能度量阿基里斯 追上乌龟后的现象。在芝诺时达到无限后,正常计时仍可以进行,只不过芝诺的“钟”已 经无法度量它们了,最后导致想象与现实发生分歧。 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小组对悖题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了解到许多有趣的悖论问题,增 长到许多知识。通过研究悖题问题,认识到当想象与现实发生分歧时,我们应仔细去思考,心中多一个为什么。生活也一样道理,对身边的事物多一份好奇,多一份疑问,多 一个不同的思考角度,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非常有趣。世上的事原来如此。 从种种事迹来看,研究悖论的确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科学、对个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会继续探索下去。

说说管理中的那些悖论

说说管理中的那些悖论│中国式管理的10个经典悖论 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有着很多相互矛盾却又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的现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既让人费解也使人心酸更使人彷徨,本文将其作为“悖论”加以整理,甚至课堂上很多大师的观念也会相互矛盾,甚至海外泊来的知名的大师们也在所难免。这可是让很多专业主义者和膜拜大师者无所适从。拿近来领导力大师拉姆.查兰和戴维.尤里奇就分拆人力资源部这事来说吧,就搞的“茶粉”和“尤米”相当光火,摩擦不断...... 不过,还是德鲁克老先生睿智,他的一句断言:“管理的目的不在于对错,而在于实践”,不管你说的在理与否,实践是检验真伪的唯一标准,故,平息纷争的同时,也给管理的“艺术”涂上了一层高不可及的神秘色彩。敢情不管你怎么说,见到最终的成效才是真的(彼时不敢想评判成果的标准了,凌乱了......)~~~ 本文节选网络上的几个段子,对错与否,期待大家点评,呃,今天聚焦在一个点:“中国式管理”,古往今来的很多名人诠释了很多,。 悖论一、管理是管别人而不是自己 “以身作则”这个词应该是尽人皆知,然而真正做到的人却一个也没有。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所有管理者都把自己当做手电筒,想尽办法去管住别人,而从不会有人去约束自己,所以,具备领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管理者几乎绝种,管理成本越来越高,而效率则越来越低,组织则越管越乱。 悖论二、管理是管坏人而不是好人 就像河涌有自我净化功能一样,好人其实根本用不着你管,好人需要的只是引导,只要定好规则就行。但是,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却喜欢与坏人勾结起来对付好人,想尽办法侵占好人利益,直到最后站在好人的对立面,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管理者意外死了,网上一片喝彩声的主要原因。 悖论三、管理是管结果而不是过程

有趣的经济学悖论

有趣的经济学悖论 杨卫星原创 | 2012-02-11 20:15 经济学与金融学中,存在着很多悖论,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一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次学习,将以两个最著名的悖论为例,为我们揭开其中的奥秘。 我们的第一条悖论与“节俭”有关,让我们轻松一点,先从文学切入吧: 在欧洲文学史上,有四个以“疯狂节俭”闻名的“吝啬鬼”形象。 1、请问下列哪个形象不在其中? A、《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 B、《吝啬鬼》中的阿巴贡 C、《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D、《威尼斯商人》中的安东尼奥 答:D。第4个吝啬鬼的形象应该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这四个人都贪恋金钱,节俭到了病态的程度,极度的吝啬几乎毁掉了他们的家庭和生活。

2、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这样两群蜜蜂: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另外一群蜜蜂崇尚节俭,不屑于奢侈的生活。 那么这两个蜂群,哪个会更加兴旺发达呢? A、奢侈的蜂群 B、节俭的蜂群 C、两者一 样 D、不好说 答:A。这就是著名的“节俭悖论”。具体内容请看接下来的讲解。 一、节俭悖论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景象就是节俭悖论的一个生动而可叹的例子。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尽量多储蓄。但是,他们不愿意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又导致其收入继续下降。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使许多经济学家倍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蜜蜂的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

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 如何解读这个悖论呢? 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即人们都相信节俭能使个人发家,使国家富强。 然而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们都知道,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所以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 问:1、下列哪项不属于过度储蓄可能造成的后果? A、高实际利率 B、对高额回报的疯狂追求 C、持续的财政赤字 D、日益增长的全球不平衡状况答:A。应该是“低实际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