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十二章 牙周组织病

合集下载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十一、十二章 牙周组织病、口腔黏膜病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十一、十二章 牙周组织病、口腔黏膜病

1.慢性牙龈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有大量细胞和细胞浸润。

2.有剥脱性龈病损的口腔黏膜病有、、、等。

3.慢性牙周炎可分为、、、四期,其中,从期开始形成牙周袋,但是还没有牙槽骨的吸收,而在期形成深牙周袋,牙槽骨发生吸收破坏。

4.骨上袋为牙槽嵴的吸收,骨下袋则是由于牙槽嵴发生吸收所致。

5.是指角化层细胞的细胞核消失,常伴有颗粒层和棘层增厚;是指角化层细胞的细胞核未分解消失,粒层增厚不明显;是指棘层或基底层内出现个别细胞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

6.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常见于和两种病。

7.疱:直径超过称为大疱,小于称为小疱,小疱聚集成簇,称为。

疱根据发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可见于等病),和(可见于等病)。

8.区分黏膜红斑是充血还是缺血,可用法。

10.棘层松解是指棘细胞之间的细胞间桥溶解,见于。

11.口腔白斑发生最多的部位是:。

12.口腔扁平苔藓多发生于中年女性(考点),病损好发于,其次为等部位,病变通常为对称性分布。

口腔扁平苔藓的两条诊断的标志是:、,另外,上皮棘层、基底层、固有层可见到,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13.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多发生于唇颊部的皮肤与黏膜,病理变化主要有:角质栓塞,基底细胞空泡变性、液化;毛细血管扩张,管周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标志);上皮基底区有翠绿荧光带,又称狼疮带(考点)。

14.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

病变位于,天疱疮胞液内可见松解脱落的上皮细胞,单个或成团,称作,这些细胞来源于。

15.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直接免疫荧光的检测结果是:。

16.口腔念珠菌病主要病理变化使:可见到菌丝,染色强阳性。

棘层增生,角化层内有。

17.艾滋病的口腔表征主要有:等。

第十二章牙周组织病

第十二章牙周组织病

菌 斑
菌斑
菌斑
软垢:附着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牙 面沉积物。主要由细菌、真菌、白细胞及脱落的口 腔上皮细胞以及粘液、食物残渣等组成。
软 垢
牙石:沉积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 斑及软垢。
牙石的形成
以唾液薄膜为基础 形成菌斑 唾液中的矿物盐不断沉积矿化
牙石的分类
X线:牙槽嵴顶消失,硬骨板吸收,牙周间 隙增宽。
牙周炎
牙周炎
牙周炎
发展过程
始发期
早期病变
病损确立期
进展期
病理
发展过程:
1)始发期:沟内上皮与结合上皮周围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 症反应(2-4天),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 浸润,深面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龈沟液增多。
2)早期病变:典型龈炎表现(3周—)上皮下大量淋巴细胞 (T)浸润,胶原变性破坏,结合上皮增生。
奋森龈炎(vincent gingivitis) 梭螺菌龈炎(fusospirochetal gingivitis) 战壕口炎(trench mouth)
病 因
主要病原菌:梭形杆菌、奋森螺旋体 宿主抵抗力低下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
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和口腔不洁的儿童。 起病急 龈缘和龈乳头坏死,蚕食状缺损,表面覆
龈上牙石:牙石附着于临床牙冠的釉质上 龈下牙石:牙石附着于龈沟或牙周袋根面
牙周炎的发病机制
宿主的防御机制在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同时, 参与了牙周组织的继发性损伤
宿主的防御过程分为两类: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

临床表现
成年人多见。
初期,症状不明显;逐渐出现牙龈肿胀、出 血,牙周袋溢脓,口臭;牙齿咀嚼无力,伸 长、移位、牙齿松动、脱落。

第12章 牙周组织病

第12章 牙周组织病

●炎性增生时,结缔组织水肿明显,血管增生、扩
张、充血,慢性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
(二)龈增生
临床表现 ①与内分泌相关的龈增 生,多与女性经期、妊 娠等密切相关,一旦青
春期过后或妊娠终了,
则病变会逐渐恢复、消 退(上图为妊娠期;下图 为分娩后)
(二)龈增生
临床表现 ②药物性龈增生,一旦停药也可逆转。苯妥英钠龈
治疗关键期
1、牙周炎发展的过程
(4)进展期:
深牙周袋形成,牙槽 骨吸收,牙周膜纤维 胶原变性、溶解。出 现明显的牙周溢脓, 牙齿松动 临床表现:典型牙周炎
浆细胞
进展期
2、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1)牙面上可见 菌斑、牙垢及牙 菌斑 石堆积 (2)牙周袋内有 大量炎性渗出物 牙垢及牙石 (3)沟内上皮糜 渗出物 烂或溃疡,大量 炎细胞浸润 糜烂或溃疡
纤 维 增 生 型
(一)慢性龈炎
4.临床特点:
多见于口腔卫生不良的儿童或青少年及成年人。
炎症水肿型-牙龈缘红肿,光亮、松软、易出血
纤维增生型-牙龈炎症性增生,龈缘肿胀坚实
注意
慢性龈炎: 无真性牙周袋形成, 无牙槽骨吸收, 无牙周膜改变 无牙松动
(二)、龈增生
●各种原因引发的牙龈组织增生
1、病因:主要由全身因素引起
二、非牙菌斑性牙龈病
(一)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病因
奋森氏螺旋体
梭形杆菌
中间型产黑色素类杆菌
● 临 床 特 点 :
●龈乳头和龈缘坏死,龈边缘蚕食状缺失,表
面覆以白色假膜;
患部易出血,有腐败性口臭;局部有灼痛及 木胀感,伴有发热及淋巴结肿大。
严重时,形成坏疽性口炎,累及唇、颊粘膜→ 面部缺损——走马疳(尼日利亚儿童)

第十二章 牙周组织病1

第十二章 牙周组织病1

牙周病/牙龈病/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病理:
为非特异性的炎症变化。病变表面有纤维素性渗 出及组织变性、坏死形成的污秽假膜,结缔织纤 维水肿,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为密集的炎 症及组织坏死区。
病变的最表层为细菌螺旋体。龈沟液涂片可见大
量的梭形杆菌及奋森螺旋体等微生物
l gingivitis) 病因 临床表现 病理
牙周炎的病因:菌斑及其产物为引
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
促进牙周炎发展的因素:牙垢、牙
石、嵌塞、创伤颌、不良习惯以及 局部解剖学弱点等。
二、牙周炎的病因
病因:病源微生物是牙周炎发病的始动因

细菌感染的证据:
动物实验
细菌感染的证据
动物实验
细菌感染的证据
动物实验
细菌感染的证据:
临床观察
细菌感染的证据:
密切相关,一旦青春期
过后或妊娠终了,则病
变会逐渐恢复、消退(上 图为妊娠期;下图为分 娩后)
牙周病/牙龈病/龈增生
临床表现
药物性龈增生,一旦停药也可逆转。苯
妥英龈增生多发生于前牙唇侧,龈乳头
增大,龈表面常呈颗粒结节样改变,少
数患者还伴有多毛症
牙周病/牙龈病/龈增生
牙周病(二)/牙龈病/龈增生
临床表现 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口腔表征,常可 见牙龈呈紫红色肿胀,质地柔软易出 血为本病特点
常突然发病,局部病损区可有灼痛及木胀感,
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烧等体征。 本病易复发,还可并发口炎,为粘膜出现的假 膜性溃疡。 坏疽性口炎(又称走马疽)常为本病的重症型。 走马疽可造成严重的面颊缺损,且死亡率较高。 本病与走马疽二者常在同一时期发病,但两者
又是分别独立性疾病。
牙周病/牙龈病/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牙周组织病理学笔记摘抄(3篇)

牙周组织病理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牙周组织的组成与功能1. 牙周组织的组成牙周组织主要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三部分。

其中,牙槽骨是牙齿的支持结构,牙周膜连接牙齿和牙槽骨,牙龈则是牙齿周围的组织。

(1)牙槽骨:牙槽骨位于牙齿下方,呈长方形或三角形,由致密骨和松质骨组成。

牙槽骨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为牙齿提供营养、感觉和免疫保护。

(2)牙周膜:牙周膜位于牙槽骨和牙根之间,由纤维组织、血管和神经组成。

牙周膜的主要功能是固定牙齿,缓冲咀嚼力量,传递咀嚼压力,维持牙齿的稳定性。

(3)牙龈:牙龈位于牙齿和牙槽骨之间,由上皮组织和固有层组成。

牙龈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牙齿和牙槽骨,防止细菌侵入。

2. 牙周组织的功能(1)支持牙齿:牙周组织为牙齿提供稳定的支持,使牙齿能够承受咀嚼力量。

(2)缓冲咀嚼力量:牙周膜具有缓冲作用,使牙齿在咀嚼过程中不易受损。

(3)传递咀嚼压力:牙周膜将咀嚼压力传递至牙槽骨,使牙齿和牙槽骨保持正常生理关系。

(4)保护牙齿和牙槽骨:牙龈和牙周膜具有保护牙齿和牙槽骨的作用,防止细菌侵入。

二、牙周病的病因与分类1. 病因牙周病的病因主要包括细菌感染、局部刺激和全身因素。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因,其中,牙周致病菌主要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螺旋体、梭形杆菌等。

(2)局部刺激:牙齿排列不齐、牙齿缺失、牙齿过度磨损等因素均可导致局部刺激,引发牙周病。

(3)全身因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因素也可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

2. 分类牙周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慢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牙周病,其特点是炎症反应缓慢,病程较长。

(2)侵袭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种较少见的牙周病,其特点是病情进展迅速,牙周组织破坏严重。

(3)牙周脓肿:牙周脓肿是一种急性牙周病,其特点是局部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可能引起全身症状。

(4)牙周萎缩:牙周萎缩是一种慢性牙周病,其特点是牙周组织逐渐萎缩,牙齿支持力下降。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的病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变化。

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对于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至关重要。

本篇笔记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及其病理改变。

1.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

根据病变范围和病程长短,可以分为单发溃疡和多发溃疡。

组织学上,口腔溃疡呈溃疡性炎症改变,炎性细胞浸润,出现黏膜表面的坏死和溃疡样改变。

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口腔创伤、免疫系统异常等。

2. 牙龈炎:牙龈炎是牙周组织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牙龈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牙龈炎组织学上表现为表面化脓和炎性细胞浸润,伴有血管扩张和水肿。

慢性牙龈炎则呈慢性炎症改变,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3. 牙齿龈结合处炎:牙齿龈结合处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病因多种多样,如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牙菌斑和口垢的堆积等。

在组织学上,牙齿龈结合处炎呈现龈缘红肿、出血和疼痛等症状,组织中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增生,恶化时会出现骨质吸收。

4. 牙周病:牙周病是指包括牙周龈炎、牙周脓肿、牙周炎等的一类口腔疾病。

组织学上,牙周病主要表现为龈缘下龈沟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龈下纤维组织的破坏和骨质吸收。

严重的牙周炎可能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严重影响口腔健康。

5. 口腔癌:口腔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的类型有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组织学上,口腔癌通常呈现为细胞异型性和细胞增生,细胞核变大、染色深,细胞形态不规则。

此外,癌细胞还会侵犯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转移。

以上只是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一些常见疾病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可以导致组织病理学的改变。

了解这些病理学的改变是确诊和治疗口腔疾病的基础。

临床医生通过采集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和影响范围。

因此,熟悉口腔组织病理学对于口腔疾病的管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口腔知识 牙周组织病

口腔知识 牙周组织病

第十二章牙周组织病第一节概述【牙周组织病】指发生于牙的支持组织的疾病,又称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牙菌斑为主要病源因子,包括:1.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局限于牙龈组织的一组疾病,不侵犯牙周组织(炎症多见);2.牙周炎(periodontitis):由牙龈波及深部牙周组织,可造成牙松动、脱落,丧失咀嚼功能。

第二节牙龈病一、牙菌斑性牙龈病(一)慢性龈炎(chronic gingivitis):最为常见,是牙菌斑引起的局限于牙龈组织边缘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无深部牙周组织的损坏(可痊愈),又称边缘性龈炎(marginal gingivitis)。

1.病因:口腔细菌(黏性放线菌)及其毒性产物引发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临床表现:多见于口腔卫生不良者,可见炎症水肿型(牙龈红肿发亮,易出血)和纤维增生型(炎症性增生,病程长,牙龈肿胀坚实)。

3.病理变化:龈沟壁上皮可增生呈网状,下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深部为大量淋巴细胞(T),浸润区胶原纤维大多变性消失;结合上皮解剖位置不变,无牙周膜和牙槽骨破坏。

(1)炎症水肿型:纤维结缔组织明显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炎细胞浸润(肉芽);(2)纤维增生型:上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成束,毛细血管增生不明显,浸润少(瘢痕)。

(二)龈增生(gingival hyperplasia):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1.病因:全身性因素(青春期、妊娠期、苯妥英性药物性、遗传性)引起,合并局部菌斑感染,呈炎症性增生。

2.临床变现:局部或弥漫性龈增生3.病理变化:①上皮增生呈乳头状,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②增生组织中大量炎细胞浸润;③炎症反应多不明显,可见轻度胶原纤维水肿变性,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三)其他1.维生素C缺乏性龈炎(vitamin C deficient gingivitis):牙龈紫红色,松软极易出血。

2.伴白血病性龈炎(gingivitis with leukemia):牙龈明显增大,表面不平,常呈结节状突起,颜色不均,可有糜烂坏死;镜下可见大量不成熟幼稚白细胞在黏膜下层密集浸润。

第十二章牙周组织病

第十二章牙周组织病

受压侧
牙周膜间隙变窄
牙槽骨发生 垂直吸收
病 理 改 变 :
牙周膜间隙增宽
骨小梁发 生改建
牙根向受压方移位
三、牙周萎缩
• 1.概念:牙周组织体积缩小,即牙龈缘与
牙槽骨同时退缩,牙根暴露
• 2.分类:
1)老年:生理性 2)早老:由于代谢紊乱,影响牙周组织 修复再生功能 • 3)局部刺激:不良修复体压迫、牙石刺 激,食物嵌塞 • •
牙槽脊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周萎缩
牙周萎缩
牙周组织体积缩 小,细胞及纤维 成分均减少,牙 周膜变窄,主纤 维束变细,排列 方向不规则,牙 槽突变短,骨小 梁变细和稀疏。
谢谢!

• X-线:牙槽骨嵴顶消失,牙槽骨的硬骨板吸收,牙周 膜间隙增宽。
• [病理改变]
• 1、牙周炎发展的过程(四个阶段)
始发期→早期→病损确定期→进展期
• 2、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改变 • 3、静止期(修复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1、牙周炎发展的过程
• (1)始发期:龈沟区
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中性 粒细胞浸润
周袋形成
• [病因]
• 1、牙菌斑细菌:以G-厌氧菌为主 • 成人牙周炎:牙龈卟啉菌(类杆菌) • 青少年牙周炎:放线共生放线杆菌 • (溶二氧化碳纤维菌、颗粒二氧化碳 噬纤维菌、中间密螺旋菌)
• 2、局部因素:牙软垢、牙石、食物嵌塞,
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
• 3、全身因素:糖尿病、性激素水平、吸
• ●病理变化:
纤维素渗出,组织变性坏死,结缔组织 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 龈沟液涂片可见大量奋森氏螺旋体和 梭形杆菌。

第二节 牙周炎 • 【定义】 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