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组合轴系结构设计(28)

创意组合轴系结构设计(28)
创意组合轴系结构设计(28)

《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

实习指导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兰州工业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

1、本实验箱专为机械设计(机械零件)课程开设“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而研制的实验新设备。

实验的基本目的、内容及采用本实验箱的实验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目的、内容特点及适用对象

2、实验箱按照组合设计法,采用较少的零件,可以组合出尽可能多的轴系部件,以满足两项实验的要求。实验箱内有齿轮类、轴类、套筒类、端盖类、支座类、轴承类及联接件类等8类50多种零件,其明细表如表2所示。

3、为方便使用,实验箱内附有以下参考资料

(1)、实验指导书2份。

(2)、用实验箱内零件组合的典型轴系结构图示例(未注尺寸)。

表2 箱内零件明细表

〔附件〕

实验Ⅰ轴系结构设计

一、实习目的

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1、指导教师根据下表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实验题号)

2、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每人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习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数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6、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7、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3号图纸上用1:1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示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交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9、写出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内容

实验题号

已知条件

三、实习结果

1、轴系结构装配图(附3号图)

2、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实验Ⅱ轴系结构分析

一、实习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2、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3、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习设备

1、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箱。箱内提供可组成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和蜗杆轴系三类轴系结构模型的成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如300mm钢板尺、游标卡、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习内容

1、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给每组指定实验内容(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或蜗杆分析);

2、分析并测绘轴系部件,画出轴系部件;

3、每人编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习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复习轴的结构设计及轴承组合设计等内容;

2、观察与分析轴承的结构特点;

3、绘制轴系装配示意图或结构草图。

4、测量轴系主要装配尺寸(如支承跨距)和零件主要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

5、装配轴系部件恢复原状,整理工具,实验结束;

6、根据装配草图和测量数据,绘制轴系部件装配图;

7、编写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内容

轴系类型

模型编号

三、实验结果

1、轴系装配图(另附)

2、轴系结构分析(简要说明轴上零件定位固定,滚动轴承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等问题)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试验箱。 试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包括传动零件类型、载荷条件、速度条件): 直齿圆柱齿轮、圆锥滚子轴承、阶梯轴、载荷变动小、传动平稳 绘制传动零件支撑原理简图: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类别:圆锥滚子轴承选择依据:能承受径向和轴向方向的力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轴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选择依据:传动平稳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油润滑选择依据:齿轮圆周速度中低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密封方式:毡圈、端盖凸缘式选择依据:更好的密封轴肩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如何定位:定位的话可以用轴肩、端盖、套筒、挡圈,圆螺母。 选择依据:用外力对零件进行约束,使零件在轴向无法产生相对位移。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6、将所有零件放入试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 1、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答:是。

实验一 轴系结构组合设计实验

实验一轴系结构组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2. 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为轴系结构设计提供感性认识; 3. 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4. 掌握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综合创新轴系结构设计方案。 二、实验设备 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箱。箱内提供可组成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和蜗杆轴系三类轴系结构模型的成套零件,并进行模块化轴段设计,可组装不同结构的轴系部件。 2. 实验箱按照组合设计法,采用较少的零部件,可以组合出尽可能多的轴系部件,以满足实验的要求。实验箱内有齿轮类、轴类、套筒类、端盖类、支座类、轴承类及联接件类等8类40种168个零件。 3. 测量及绘图工具:直尺、游标卡尺、铅笔、三角板、稿纸等(除游标卡尺外,其余需自带)。 三、实验原理 1. 轴系的基本组成 轴系是由轴、轴承、传动件、机座及其它辅助零件组成的,以轴为中心的相互关联的结构系统。传动件是指带轮、链轮、齿轮和其它做回转运动的零件。辅助零件是指键、轴承端盖、调整垫片和密封圈等一类零件。 2. 轴系零件的功用 轴用于支承传动件并传递运动和转矩,轴承用于支承轴,机座用于支承轴承,辅助零件起联接、定位、调整和密封等作用。 3. 轴系结构应满足的要求 (1)定位和固定要求:轴和轴上零件要有准确、可靠的工作位置; (2)强度要求:轴系零件应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3)热胀冷缩要求:轴的支承应能适应轴系的温度变化; (4)工艺性要求:轴系零件要便于制造、装拆、调整和维护。 四、实验内容 1. 根据教学要求每组学生可自行选择实验内容(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或蜗杆轴系等); 2. 熟悉实验箱内的全套零部件,根据提供的轴系装配方案(可参考图1-图6),选择相应的零部件进行轴系结构模型的组装; 3. 分析轴系结构模型的装拆顺序,传动件的周向和轴向定位方法,轴的类型、支承形式、间隙调整、润滑和密封方式;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与参考答案图

轴系结构的分析与测绘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拼装和测绘,熟悉并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承组合设计 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了解并掌握轴系结构的基本形式,熟悉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功能和工艺要求。掌握轴系零、部件的定位和固定、装配与调整、润滑与密封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选定的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按照预先画出的装配草图进行轴系结构拼装。检查原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 2.测量一种轴系各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并绘出轴系结构的装配图,

标注必要的尺寸及配合,并列出标题栏及明细表。 三、实验设备和用具 1.模块化轴段(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 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轴端挡板、止动垫圈、轴用弹性挡圈、孔用弹性挡圈、螺钉、螺母等。 3. 工具:活搬手、胀钳、内、外卡钳、钢板尺、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步骤 1. 利用模块化轴段组装阶梯轴,该轴应与装配草图中轴的结构尺寸一致或尽可能相近。 2. 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3. 检查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合理的

轴系结构应满足下述要求: 1)轴上零件装拆方便,轴的加工工艺性良好。 2)轴上零件固定(轴向周向)可靠。 4.轴系测绘 1)测绘各轴段的直径、长度及轴上零件的相关尺寸。 2)查手册确定滚动轴承、螺纹联接件、键、密封件等有关标准件的尺寸。 5.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1) 测量出的各主要零件的尺寸,对照轴系实物绘出轴系结构装配图。 2)图幅和比例要求适当(一般按1:1),要求结构清楚合理,装配关系正确,符合机械制图的规定。 3)在图上标注必要的尺寸,主要有:两支承间的跨距,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等。 4)对各零件进行编号。并填写标题栏及明细表(标题栏及明细表可参阅配套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轴系结构设计

小白进阶篇—电机选型案例集 目的:掌握轴系零件设计规范并计算校核轴的强度 课程内容: 1.轴的分类 按所受载荷特点分三种: 心轴:只承受弯矩; 传动轴:只承受转矩; 转轴:同时承受弯矩和转矩;

按轴的结构形状分: 直轴,曲轴,光轴,阶梯轴,挠性轴。 2.轴的材料 碳素钢比合金钢价格低廉,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低,可通过热处理改善其综合性能,加工

工艺性好,故应用最广;一般用途的轴,多用含碳量为0.25~0.5%的优质碳素钢,尤其是45号钢。 合金钢具有比碳钢更好的机械性能和淬火性能,但对应力集中比较敏感,且价格较贵; 多用于对强度和耐磨性有特殊要求的轴。如20Cr、20CrMnTi等低碳合金钢,经渗碳淬火处理后可提高耐磨性;20CrMoV、38CrMoAl等合金钢,有良好的高温机械性能,常用于在高温、高速和重载条件下工作的轴。 球墨铸铁吸振性和耐磨性好,对应力集中敏感低,价格低廉,使用铸造制成外形复杂的轴。例如:内燃机中的曲轴。对于形状复杂的轴,如曲轴、凸轮轴等,也采用球墨铸铁或高强度铸造材料来进行铸造加工,易于得到所需形状,而且具有较好的吸振性能和好的耐磨性,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也较低。 3.轴的结构设计 合理的轴系结构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轴和轴承在预期寿命内不失效;

2)轴上零件在轴上准确定位与固定,以及轴系在箱体上的可靠固定;3)轴系结构有良好的工艺性; 4)好的经济性。 轴肩与轴环定位 优点:方便可靠、不需要附加零件,能承受的轴向力大; 缺点:会使轴径增大,阶梯处形成应力集中,阶梯过多将不利于加工。用途:这种方法广泛用于各种轴上零件的定位。

四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

实验四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实验1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1、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由8类40种168件零件组成,能方便的组合出数十种轴系结构方案。具有开设轴系结构设计和轴系结构分析两大项实验功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机械结构能力及机构创新能力的具有明显的效果。 2、绘图工具 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指导教师根据下表可以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 实验题号)或学生自行确定实验方案。 2、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每人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 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4)选择轴承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 油沟等)。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6、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 7、写出实验报告。 附:部分轴系结构装配图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者:同组者: 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号 已知条件 三、实验结果 1、轴系结构装配图(附3号图) 2、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传动装置中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场合。 2.根据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初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通过模块化轴系搭接实践,进一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中工艺性、标准化、轴系的润滑和密封等知识。 二、主要的实验设备 模块化轴系搭接系统:提供可实现多方案组合的基本轴段,以及轴系常用的零件如轴套、轴承、端盖、密封件、机架等。 2.测量与装拆工具 三、实验题目 1.单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2.二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3. 二级齿轮减速器中间轴轴系结构 4.锥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5.蜗杆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详见“轴系机构明细表” 四、实验要求 每位同学选择设计题目中一个轴系结构,根据该结构简图和搭接零件明细表设计轴系结构装配图(建议采用M=1:1比例,3#坐标纸,手绘)。 2.分析轴的各部分结构,形状,尺寸与轴的强度,刚度,加工,装配的关系。 3.分析轴上的零件的用途,定位及固定方式。 4.分析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的固定,调整方式。 5.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6.携带所绘制的完整的装配图在实验室进行轴系搭接实验。 7.按照轴系结构模块的可行方案修改原设计,最终完成一个轴系结构的设计与搭接。 8.课后根据实验修改设计画出正确装配图。完成实验报告。 (注:装配图采用1:1比例,符合制图标准,标注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 五、思考题 为什么轴通常要做成中间大两头小的阶梯形状?如何区分轴的轴颈,轴头和轴身各轴段,对轴各段的过渡部分和轴肩结构有何要求? 2.你设计的轴系中轴承采用什么类型?它们的布置和安装方式有何特点?实际当中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3.该轴系固定方式是用“两端固定”还是“一端固定,一端游动”?如何考虑轴的受热伸长问题?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轴系结构的观察分析,理解轴、轴承、轴上零件的结构特点,建立对轴系结构的感性认识; 2.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3.了解并掌握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与功用、工艺要求、装配关系、轴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及调整方法等,巩固轴系结构设计理论知识; 4.分析并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和机构特点; 5.了解并掌握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相对机座的固定方式。 二、实验设备 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组装的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该实验箱能够方便的组合二十种以上的轴系结构方案,具有内容系统方案多样的特点,学生可以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图选取零件和标准件进行组装分析,也可以另行设计新的方案组装。 该设备主要零件包括底板、轴承、垫圈、孔用弹性挡圈、轴用弹性挡圈、端盖、轴承座、齿轮、蜗杆、圆螺母、轴端挡圈、轴套、键、套杯、螺栓、螺钉、螺母等。2. 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及三角板(学生自备)等。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指导教师根据下表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实验题号)

2. 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 每人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或油润滑);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 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 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6. 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7. 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3号图纸上用1:l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示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9.写出实验报告。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样式) 专业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号 已知条件 三、实验结果 1、轴系结构装配图(附3号图) 2、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轴的结构设计范例

四、低速轴系的结构设计 1、根据轴的工作条件,选择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确定许用应力,由(二)(三)已算得从动齿轮转速n 2=71.7r/min 。齿轮分度圆直径d 2=360mm 。选用45号钢调质。查①表11-1得抗拉强度MPa 650b =σ,查①表11-9得许用弯曲应力[]MPa 60b 1=-σ。 2、按扭转强度估算最小直径 由(二)知,P 2=3.87kw ,T 2=516.1N.m 查①表11-5取A=110,按①式(11-3)计算得: mm 57.417 .7187.3110n P A d 33 2==≥ 考虑轴和联轴器用一个键联接,故将轴放大5%并取标准值,即取d=45mm 。 3、轴的结构设计 (1)将轴设计成阶梯轴,按T=516.1N.m ,从②查用TL8型弹性联轴器,孔径为45mm ,长L=112mm ,与轴头配合长度为84mm 。取轴头直径为45mm ,故靠近轴头的轴身直径为52mm ,轴颈直径取55mm 。轴两端选用6011型轴承,轴承宽度B=18mm ,外径D=90mm 。轴承由套筒和轴肩实现轴向定位,圆角r=1mm 。取齿轮轴头直径为60mm ,定位环高度h=5mm ,其余圆角r=1.5mm ,挡油盘外径取D=89mm 。 (2)在(三)已经求得轮毂长为90mm ,因此轴头长度为88mm ,轴颈长度与轴承宽度相等为18mm ,齿轮两端与箱体内壁间距离各取15mm ,由于转速较低,故轴承用润滑脂,所以轴承端面与箱体内壁距离取10mm 。这样可定出跨距为158mm 。伸出箱体的轴段长度取44mm 。为了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半联轴器上,应将头长度取短一些,故取轴头长度为75mm 。 3、由于是单级齿轮减速器,因此齿轮布置在中央,轴承对称布置,齿轮与轴环、套筒实现轴向定位,以平键联接及选用过渡配合H7/n6实现周向固定。齿轮轴头有装配锥度,两端轴承分别以轴肩和套筒实现轴向定位,采用过盈配合k6实现周向固定。整个轴系以两端轴承盖实现轴向定位,联轴器以轴肩、平键和选用过渡配合H7/k6实现轴向定位和周向固定。 4、草图如下: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new1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者:同组者: 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试验箱。 试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援助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包括传动零件类型、载荷条件、速度条件): 绘制传动零件支撑原理简图: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 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类别选择依据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轴承轴向固定方式选择依据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选择依据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密封方式选择依据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如何定位 选择依据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 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6、将所有零件放入试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 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 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 1、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 2、轴上各零件(如齿轮、轴承)能否装到指定位置。 3、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是否可靠。 4、轴承能否拆下。

滚动轴承轴系的组合结构设计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题:滚动轴承,轴系的组合结构设计 课程名称:机械学基础 姓名:潘瑞 学号: 班级: 0936104 院系:英才学院自动化 设计要求: 一钢制圆轴,装有两胶带轮A和B,两轮有相同的直径D=360mm,重量为P=1kN,A轮上胶带的张力是水平方向的,B轮胶带的张力是垂直方向的,它们的大小如下图所示。设圆轴的许用应力[σ]=80MPa,轴的转速n=960r/min,带轮宽b=60mm,寿命为50000小时。 1). 按强度条件求轴所需的最小直径 2). 选择轴承型号(按受力条件及寿命要求) 3). 按双支点单向固定的方法,设计轴承与轴的组合装配结构,画出装配图(3号图纸) 4). 从装配图中拆出轴,并画出轴的零件图(3号图纸) 设计步骤: 一、根据强度条件计算轴所需的最小直径 1、先计算C、D支点处的受力 从而可得D点所受轴向力 从而可得D点所受轴向力

2、计算弯矩,求得最小直径 水平方向上: 0120x ≤≤时 10A M F x -?= 1 2.5M x = 120300x <≤时 2(120)0A Cy M F x F x -?+?-= 25 5003 M x =-+ 竖直方向上: 0120x ≤≤时 10A M P x +?= 1M x =- 120210x <≤时 2(120)A Cy M P x F x +?-?- 229 41012 M x = - 210300x <≤时 3(120)()(120)0A Cy B B M P x F x F P x +?-?-++?-= 由弯矩图判断可得:C 点为危险点,故可得: 解得 223 32 323.1127037.7[] d mm π≥+=?σ 所以,最小直径为37.7mm 。 二、轴材料的确定 根据已知条件的[σ]=80MPa ,为对称循环应力状态下的许用弯曲力,确定材料为合金钢。以上最小直径是按弯曲扭转组合强度计算而得来的,即在[σ]=80MPa 的合金钢情况下, 37.3d mm ≥,强度足以达到要求。 三、受力条件及寿命要求选择轴承型号 由前面的受力分析可知:所要设计的轴仅受径向作用力,故优先考虑选择深沟球轴承。 分析:若选择深沟球轴承,0a F =, 0e =, 1X =, 0Y =,15388.4r F N =,21987.8r F N =, 1.4d f =, 所以: 根据题意 经查GB/T 276-1994,选择6412型深沟球轴承,60d mm =,109r C kN =。 带入验证: 所以, 1010[]50000h h L L ≥=,符合要求,故选择 6412。以下为深沟球

试验轴系结构设计试验

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轴系零部件的结构; 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3、掌握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①各种轴; ②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 套杯、套筒、圆螺母、止退垫圈、轴端挡板、轴用弹性垫圈、孔用弹性垫圈、螺钉、螺母等。 ③工具包括活搬手、游标卡尺、胀钳。 ④铅笔、三角尺等绘图工具自备。 三、概述 轴系结构是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设计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由于轴系结构设计的问题多、实践性强、灵活性大,因此既是教师讲授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中最不易掌握的内容。本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经过装配、调整、拆卸等全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轴系零部件结构的感性认识,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要领,达到提高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实验内容 1、每组同学根据轴系简图装配轴系部件; 2、分析并测绘部件,在简图上标出零、部件尺寸; 3、编写实验报告,并画出轴系部件装配草图。 五、实验步骤 ①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 装在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②分析轴系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a.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 b.轴上各零件是否处于指定位置; c.轴上各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是否合理、可靠,如防松、轴承拆卸等; d.轴系能否实现回转运动,运动是否灵活; e.轴系沿轴线方向的位置是否确定,轴向力能否传到机座上; f.轴系的轴向位置是否需要调整,需要时,如何调整。 ③在确认实际装配结构无误时,测绘各零件的实际尺寸(底板不测绘,轴承座只测量轴向宽度); ④将实验零件放回箱内,排列整齐,工具放回原处; ⑤在实验报告上,按1∶1比例完成轴系结构装配图(只标出各段轴的直径和长度,公差配合及其余尺寸不标注,零件序号、标题栏可省略)。 注意:因实验条件限制,本实验忽略过盈配合的松紧程度、轴肩过渡圆角及润滑等问题。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实验四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胡映光班级: 11级机自1班学号: 11051011035 成绩:实验日期:教师签字: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及认识轴系部件的结构形式,熟悉零件的结构形状、工艺、作用;2.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3.对所设计的组成方案,进行组装与测绘等操作的动手技能的训练。 二、实验手段与实验内容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所提供的零件,能进行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内有齿轮类、轴类、套筒类、端盖类、支座类、轴承类及连接件等8类100多个零件 2.测量及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活扳手、小橡胶锤等。 三、实验结果 1.轴系组成结构图

2.轴系结构分析(组成零件功能表) 序号零件名称数量功能作用 1 支座 4 支撑,固定轴 2 螺钉42 紧固连接 3 键12 传递转矩和运动 4 轴 4 转动零件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 5 轴套33 轴向定位,保户轴 6 挡圈20 轴向固定,防止其它零件窜动,密封 7 垫片 6 减少摩擦,分散压力 8 套筒 4 轴向固定 9 联轴器 2 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传递扭矩 10 端盖13 密封,防尘 11 蜗杆 2 传递转矩和运动 12 齿轮 5 传递运动和动力 13 螺母 2 固定 四、回答问题 1.滚动轴承一般采用什么润滑方式进行润滑? 答:常用的方式有脂润滑和油润滑两类。常用的油润滑方法有油浴润滑﹑滴油润滑﹑飞溅润滑﹑喷油润滑﹑油雾润滑。 2.轴上的两个键槽或多个键槽为什么常常设计成加工在一条直线上。 答:为了加工方便

机械设计实验(轴系)

南昌大学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 学号:********** 专业班级: *********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12年11月14日小组组员:***、****、*****、******* 实验成绩: 实验名称:组合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指导教师根据实验箱中的说明书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或 学生自主拟定实现轴系结构功能及其设计方案. (2)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 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类型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经指导教师检查后,再按拟定方案进行轴系结构的装配,并分 析及特点。 实验设备: (1)实验仪器设备: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钢皮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

板等。 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①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②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③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④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⑤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⑥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试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绘制结构轴系草图。 (6)测量轴系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做好记录。 (7)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指定位臵,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实验报告上按1:1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填写标 题栏和明细表。 (9)写出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与拼装测绘实验报告及CAD图

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轴系结构设计拼装与测绘实验 项目类别:指导项目 课题类别:工程与技术科学 主持单位: 负责人: 专业: 联系:电子信箱: 导师: 职称: 立项时间: 开题时间: 结题时间: 一、实验名称:轴系结构设计拼装与测绘实验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通过组装测绘为正确设计轴系部件打下基础。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1)模块化轴段(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轴上零件:(1)大直齿轮: (2)小斜齿轮: (3)圆锥滚子轴承: (4)轴承:

(5)轴承座: (6)轴承闷盖: (7)轴承透盖: (8)套筒:

(9)圆螺母: (10)轴端挡板: (11)螺栓、螺母: (12)平垫圈、弹簧垫圈: (13)十字沉头螺钉:

(14)挡圈、弹簧挡圈: (15)键: (16):石棉密封垫: 3)工具:活扳手、游标卡尺、胀钳、钢板尺。 四、实验前准备 1)从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表(表33-1、表33-2、表33-3)中选择实验方案号。 2)根据实验方案规定的设计条件确定需要哪些轴上零件。 3)绘出轴系结构装配草图(参考教材有关章节),并注意以下几 点。 ①设计应满足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如轴

上零件的固定、装拆、轴承间隙的调整、密封、轴的结构工艺性等(暂不考虑润滑问题)。 ②标出每段轴的直径和长度,其余零件的尺寸可不标注。 五、实验步骤 1)选择fzx.0-30轴 2)将键fxz.0-26和键fzx.0-27分别嵌入相应的键槽中,敲紧、固定。3)将小斜齿轮和大直齿轮的槽孔分别对应轴上的键进行安装,固定。4)在小斜齿轮左边装上轴套fxz.0-24,再装入fzx.0-29轴承定位圈。5)将轴承隔套装在圆锥滚子轴承上,并将其套在轴承上,两个圆锥滚子轴承之间用调整垫隔开。 6)用fzx.0-31圆螺母将两圆锥滚子轴承固定在轴上,防止其松动、分离。 7)在大直齿轮的右边装上轴套fzx.0-25。 8)在轴最右端装上圆柱孔调心球轴承。 9)将轴端挡圈放在轴的最右端,并用十字槽头螺钉旋入轴孔,将轴端挡圈固定在轴上。 10)将要装轴承闷盖的底座固定在轴承座右端。将要装轴承透盖的底座放置在左端。 11)将轴承闷盖和轴承透盖用六角头螺栓固定在轴承底座上,轴承底座与轴承闷(透)之间加入石棉密封垫(六角头螺栓上分别加平垫圈、标准性弹簧垫圈)。 12)在右端底座的槽孔中放入弹簧挡圈(因轴承挡圈工艺误差而选用

轴系结构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五轴系结构综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机械传动装置中滚动轴承支撑轴系结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场合; 2. 根据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初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撑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 通过模块化轴系搭接实践,进一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撑轴系结构中工艺性、标 准化、轴系的润滑和密封等知识。 二、实验设备: 1、模块化轴系搭接系统:提供可实现多方案组合的基本轴段,以及轴系常用的零件如轴套、轴承、端盖、密封件,机架等; 2、测量与装拆工具; 三、实验内容: 实验题目见附表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根据装配草图选择模块化轴段,按照预定的设计方案,组装阶梯轴零件;该轴 应与草图中的轴一致或尽可能相近; 2、装配好轴承支座; 3、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用相应的轴上零部件,按照装配工艺要求顺序 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4、检查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若发现错误或是不合理之处,应修改轴系结构设 计方案,并重新组装轴系结构;合理的轴系结构应满足: (1)、轴上零件应可靠地定位和固定(在轴向上及周向上); (2)、轴上零件应符合装配工艺要求,装拆方便; (3)、轴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 (4)、轴承的组合设计要合理,应符合给定的设计条件,轴承间隙调整要检查轴承内外圈的固定方式,此时需特别注意该端轴承是作为固定端还是游动 端;轴承的装拆工艺性;轴承的润滑及密封;轴承间隙的调整等);(5)、锥齿轮轴系和蜗轮轴系的位置在轴向上应能够调整,以满足啮合要求; 5、测绘各个零件的实际结构尺寸(底板不测绘,轴承座只测量轴向宽度); 6、细心拆卸轴系各零部件,放回箱内并排列整齐;工具擦拭干净放回原处; 7、在实验报告上按1:1比例完成轴系结构装配图,符合制图标准,标注主要零 件的配合尺寸。(零件序号、标题栏可省略)。 五、思考题 1、为什么轴通常要做成中间大两头小的阶梯形状?如何区分轴上的轴颈,轴头 和轴身各轴段,它们的尺寸是如何确定的?对轴各段的过度部分和轴肩结构有何要求? 2、轴承采用什么类型?选择的根据是什么?它们的布置和安装方式有何特点?

轴系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院系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轴系部件的结构形式、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工业要求装配关系及其作用; 2.熟悉掌握轴、轴上零件的固定(周向固定、轴向固定)及定位方法; 3.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密封方式调整方法。 二、实验结果 1)绘制直齿圆柱齿轮轴系结构装配简图 a)该轴系所选择的轴承类型是深沟球轴承,轴承的润滑方式为油润滑,采用间隙密封;适用于高速轻载的场合。 b)说明齿轮如何实现轴向固定、周向固定; 齿轮由键和键槽周向固定,右侧由端盖、轴承、挡油板、套筒轴向固定,左侧由轴肩轴向固定。 c)该轴系能否承受轴向载荷?如果能,在图中标出该轴系能承受的轴向载荷的方向;如果有轴向载荷,该轴向载荷能否很大?

该轴系能承受轴向载荷,轴向载荷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但不能很大。 d)该轴系结构如何对轴上零件进行轴向调整? 该轴系可以通过调整端盖与箱体间垫片的数量进行轴向调整。 2)绘制圆锥齿轮轴系结构装配简图 a)该轴系所选择的轴承类型是圆锥滚子轴承,轴承的润滑方式为脂润滑,采用毡圈密封;适用于低速重载的场合。 b)说明齿轮如何实现轴向固定、周向固定; 齿轮由键和键槽周向固定,右侧由端盖、右侧轴承、轴、左侧轴承、挡油板轴向固定,左侧由螺钉、弹簧垫片、挡圈轴向固定。 c)轴向载荷大小影响哪些轴上零件的选择? 轴向载荷主要影响轴承和圆锥齿轮的选择,另外套筒和挡油板的剪切强度也要达标。 d)根据什么选择了该轴承的密封方式? 该轴系用在低速场合,用脂润滑,用毡圈密封简易、效果好。

组合轴系结构设计实验任务书

实验五、组合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轴和轴承部件结构。 2.掌握不同转速、载荷、的传动零件轴系结构的设计方法。 3.加深理解轴上零件的安装固定润滑密封的各种方法。 二、实验设备: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 本实验箱内共有传动零件、连接零件、密封件、润滑零件、轴承等8类40 种100多件零件。具体见下表: 三、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指导书上提供的原始条件(如齿轮类型、载荷、转速、结构要求 等)、自行选择合适的传动零件。 2.根据轴系结构设计的思路进行模拟设计及装配。 ①确定传动零件的轴上固定方法、支撑方式、润滑方式。 ②根据设计思路选择合适的零件组装成轴系结构。 50

③将组装好的轴系结构交指导老师检查。 3.在装配好的基础上绘制出轴系部件装配图。(至少完成五种组合轴系结构图) 四、实验内容、原始条件: * 该实验为考核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完成实验内容要求,方法步骤自定。 五、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1.轴作成阶梯形状的目的主要是和。 2.轴外伸端轴承内圈的轴向定位方法有、 外圈轴向定位方法有, 他与轴采用配合。 3.轴承型号7204属于类型,轴承周向定位方法是, 它采用作润滑剂,其密封方式是, 轴承轴向间隙用调整。 4.齿轮与其配合的轴采用配合,周向用固定。 5.齿轮的轴向定位方法是,而周向的定位方法是 ,他的轮毂宽度B与配合的轴的长度L要满足条件,齿轮内孔倒角C1与配合轴肩处的圆角R1要满足的条件。 6.轴系部件在箱体上采用定位,用和 固定,其位置调整用。

五、实验内容、原始条件: * 该实验为考核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完成实验内容要求,方法步骤自定。 五、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1.轴作成阶梯形状的目的主要是和。 2.轴外伸端轴承内圈的轴向定位方法有、 外圈轴向定位方法有, 他与轴采用配合。 3.轴承型号7204属于类型,轴承周向定位方法是, 它采用作润滑剂,其密封方式是, 轴承轴向间隙用调整。 4.齿轮与其配合的轴采用配合,周向用固定。 5.齿轮的轴向定位方法是,而周向的定位方法是 ,他的轮毂宽度B与配合的轴的长度L要满足条件,齿轮内孔倒角C1与配合轴肩处的圆角R1要满足的条件。 6.轴系部件在箱体上采用定位,用和 固定,其位置调整用。 51

机械设计实验部分答案汇总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带传动实验 实验地点 工业中心C 楼206室 实验日期 2013年3月10日 指导教师 赵爽 邓亚 班 级 BJ0907 小组成员 崔亚飞 杨龙 陈欢欢 报告人 杨龙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速、转矩的测量方法,然后根据此数据计算并绘出弹性滑动曲线和传动效率曲线。 3.利用 RS232 串行线,将实验装置与PC 机直接连通。随带传动负载逐级增加,计算机能根据专用软件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输出滑动曲线、效率曲线和所有实验数据。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试验机型号、名称: 带传动试验机DCS-H 量 具型号、名称: 万用表 微机 打印机 三、试验台结构图及主要参数 1.主要参数 2. 试验台结构简图 已知参数 主动电机调速范围 额定转矩 带轮直径 带轮包角 D 1= D 2= α1= α2= 成 绩 批阅人

四、实验记录计算结果 1、带的类型(平带/V带) 序号 F0= kg F0= kg n1 (r/min) n2 (r/min) ε% T1 (kgm) T2 (kgm)η n1 (r/min) n2 (r/min) ε% T1 (kgm) T2 (kgm)η 1 2 3 4 5 6 7 8 五、绘制滑动率曲线,效率曲线图

六、回答思考题 1.实验过程中“加载”与对带轮加砝码各指什么含义,有何区别? 答:加载:并上一个负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电枢电流增加,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增大,实现负载的改变。 加法码:直接增加初始拉力F 2.什么叫滑差率?滑动曲线与效率曲线有何不同? 答:滑差率:即主动轮与从动轮的线速度之差与主动轮的线速度之比,效率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即效率的增长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滑动曲线的图像时先缓后快的趋势。 七、体会与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转速,转矩的测量方法,而且对于带传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用计算机专用软件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机械设计2复习参考题2-轴系结构改错题及答案

轴系结构改错题(共7题) 1、在图示轴的结构图中存在多处错误,请指出错误点,说明出错原因,并加以改正。 解:1.此处螺栓连接用该有垫片;2 轴承端盖与轴之间应该有间隙,并且配有密封。 3键的位置和尺寸不合适 4无定位轴肩5无轴肩 6套筒直径太大,不应该超过轴承内圈高度; 7轴和轮毂一样长,起不到定位作用;8无定位;9无垫片10采用反装。 2、指出图中的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轴心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 解: 画出的正确结构图如图。 ①轴的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端面内1~2mm ,轴端挡圈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端面留有间隙; ②联轴器与透盖不能接触,联轴器应右移; ③联轴器与轴配合直径应小一点,形成轴肩定位; ④联轴器处联接平键与蜗轮处联接平键应在一条线上;键与毂孔键槽底面间应有间隙; ⑤右轴承内圈左端面只能与套筒端面接触,与轴肩端面应有间隙,所以套筒内轴颈右端面应左移1~2mm ; ⑥与蜗轮轮毂配合轴颈长度应比轮毂长短1~2mm ,轴颈右端面缩进去; ⑦左轴承内圈不能被轴环全挡住,轴环左部轴径减小至内圈厚度的2/3左右; ⑧透盖和闷盖外圆外侧应倒角,与箱体间均应有调整垫片。 ⑨轴的左端伸出轴承内圈过长,应缩短一点。

3、试分析指出图中所示轴系结构中的错误,说明原因。图中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 解: 每指出1个错误得1分,说明错误原因得1分。总分不超过10分。存在问题分析: (1)轴承的轴向固定、调整,轴向力传递方面错误 1)轴系采用全固式结构,两轴承反装不能将轴向力传到机架,应该为正装。 2)全固式结构中,轴左端的弹性挡圈多余,应去掉。 3)端盖处没有调整垫片,不能调整轴承游隙。 (2)转动零件与固定零件接触,不能正常工作方面错误 1)轴的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端面内1~2mm ,轴端挡圈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端面留有间隙; 2)轴与右端盖之间不能接触,应有间隙。 3)定位齿轮的套筒径向尺寸过大,与轴承外圈接触。 4)轴的左端端面不能与轴承端盖接触。 (3)轴上零件装配、拆卸工艺性方面错误 1)右轴承的右侧轴上应有工艺轴肩,轴承装拆路线长(精加工面长),装拆困难。 2)套筒径向尺寸过大,右轴承拆卸困难。 3)因轴肩过高,右轴承拆卸困难 4)齿轮与轴联接的键过长,套筒和轴承不能安装到位。 (4)轴上零件定位可靠方面错误 1)轴右端的联轴器没有轴向定位,位置不确定。 2)齿轮轴向定位不可靠,应使轴头长度短于轮毂长度。 3)齿轮与轴联接键的长度过大,套筒顶不住齿轮。 (5)加工工艺性方面错误 1)两侧轴承端盖处箱体上没有凸台,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没有分开。 2)轴上有两个键,两个键槽不在同一母线上。 3)联轴器轮毂上的键槽没开通,且深度不够,联轴器无法安装。 (6)润滑、密封方面错误 1)右轴承端盖与轴间没有密封措施。 2)轴承用脂润滑,轴承处没有挡油环,润滑脂容易流失。 改进后如图所示。

实验三 组合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实验三组合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轴、轴承、轴系结构; (2)了解轴上零件的功能、定位、固定方式、结构及装配; (3)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4)建立对轴系结构的感性认识及巩固所学轴系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 2 实验内容 (1)指导教师根据实验箱中的说明书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或学生自主拟定实现的轴系结构功能及其设计方案; (2)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经指导教师检查后,再按照拟定方案进行轴系结构的装配,并分析其特点。 3 实验设备和仪器 1、实验设备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如图1所示,由8类40种200个零件组成,零件材料为铝合金加工。供学生按照设计思路进行装配和模拟设计,能方便的组合出多种轴系结构方案。 图1 组合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 2、测量及绘图工具 钢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6、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7、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实验报告上用1:1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9、写出实验报告。 5 实验结果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