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载体银系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纳米载银沸石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在抗菌塑料的应用

抗 菌功 能 化 技 术 及 其 制 品 是 在 近 年来 人 们
子) 和钛 系 ( 具 有光 催 化作 用 的 T i O 等 ) 抗 菌
剂 。从 载体 上 分 为 硅酸 盐 系 ( 包括沸 石 、 托 勃 奠 来石 、 硅胶 玻璃、 膨 润土等 ) , 磷酸盐 系 ( 包 括 磷
摘
要
合成 了一 种纳 米载银 沸石 抗 茵剂 , 并经过 表 面有机 化修 饰后 , 通过 熔 融共混 法将 其添加 到
聚 丙烯 ( P P ) 中, 制得 纳米 载银 沸石抗 菌 剂/ P P复合材 料 。透射 电子 显微 镜 ( T E M) 形貌 表征 表 明所合 成 的沸 石具 有3 O一 5 0 n m的均 匀尺 寸 , 载银 前后 的 纳米 沸 石 吸 附 实验 表 明 沸 石孔 道 内已成 功 地 负载 了一
部分银 。红外 吸收 光谱 ( I R) 显示 纳米 沸石表 面 已成功 地偶联 上有 机基 团 ; 热重 ( T G A) 显 示 复合 材料 的
热 失重速 率 明显 降低 , 热 性 能有一 定提 高 ; 抗 茵 实验 结果证 明纳 米载银 粉体 和复 合材料 均 具有 良好 的抗
茵性 能 。
2 .C h e mi c l a D e p a r t m e n t , F u d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4 3 3 )
Ab s t r a c t : A n S i l v e r ( A g ) c a r r y i n g n a n o — s i z e d z e o l i t e w a s p r e p a r e d a n d t h e n i t s s u r f a c e m o d i i f e d b y o r g a n -
《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壳聚糖薄膜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壳聚糖薄膜中的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因其良好的抗菌性能、低毒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包装等领域。
壳聚糖薄膜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膜性。
因此,将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应用于壳聚糖薄膜中,可以提高薄膜的抗菌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壳聚糖薄膜中的应用研究。
二、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1. 材料与设备制备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所需的材料包括银盐、还原剂、稳定剂以及载体等。
设备包括搅拌器、反应釜、离心机、烘干设备等。
2. 制备方法采用化学还原法或光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
具体步骤为:将银盐溶解在适当溶剂中,加入还原剂和稳定剂,通过搅拌和加热使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形成纳米银颗粒。
然后通过离心、洗涤、烘干等步骤得到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
三、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在壳聚糖薄膜中的应用1. 壳聚糖薄膜的制备采用溶液法或熔融法制备壳聚糖薄膜。
具体步骤为:将壳聚糖溶解在适当溶剂中,加入其他添加剂(如增塑剂、抗菌剂等),搅拌均匀后制成薄膜。
2. 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在壳聚糖薄膜中的应用将制备好的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与壳聚糖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含有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的壳聚糖薄膜。
这种薄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包装等领域。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壳聚糖薄膜中。
实验结果表明,含有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的壳聚糖薄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此外,我们还对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壳聚糖薄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材料的性能和产量。
2. 讨论在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选择还原剂和稳定剂时需要考虑其与银盐的配比和反应条件等因素。
磷酸盐玻璃载银抗菌剂/PE抗菌性能的研究

搅拌机 GRH一1 卓新 热源 设备 厂 ; 0 霉菌 培养箱 ( 恒温 恒湿箱 )
跃进 医疗 器械 厂 ; 电热恒 温培 养 箱 H ・H ・ 1 4 0 B 1・ 2 一B —I 上 S I
;苯锋词 _莓菌,料0 j - 抗茸 l : : 塑 : 磷蜂- : 一E(ii_ _ 一 _. 毫 : l 船 P i  ̄ i 一 _ 1 j =  ̄ : ¨ : i : l : _
R sa c e fA -a r ig P o p aeGls A t c o i lP leh l eC mp e ee r h so gc ryn h s h t a s n i r ba / oy t ye o l mi n x
一
:
■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l - _≥
■ ■
■
¨ ■ ■
:
茑塑料一 对钽萆的抗苒率- _ % . 抗茵效墨 抗茵 卉的.加重为基侉 脂的: 时, 茸望特对钿葛的抗茵率: . 戈: 9 Q 有. 当’ I 添 . 抗 为. 1o o % 述到_ 了 强抗 茵敢果o 抗茵样品再经过加速考如 : : 硫茵率仍为 9 l; 教性 l 将l 天后; 9 上 抗菌 。 蟛 __ l。0: _0
g n sa d d i t o y t y e e e twa d e o p le h ln ,Th n i c o il c iiyo h s e i a lsc n a t c 0 ,a d t ea t c o i l ci i n ea t mir b a t t ft e er s s mp e a ta h 1 0 a v n n h n i r ba at — mi v
纳米银的抗菌性研究

纳米银的抗菌性研究及其在医疗中的应用摘要:作为一种新型无机抗菌材料,纳米银不仅具备超强的抗菌效果,且对人体更为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银抗菌材料的抗菌原理,并介绍了其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关键字:纳米银、抗菌机理、医疗应用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的金属,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其导电性和传热性在所有的金属中都是最高的,主要用于制合金、焊药、银箔、银盐、化学仪器等,并用于制银币和底银等方面。
自古以来,银就被用于加速伤口愈合、治疗感染、净化水和保存饮料,用银器存放食物,可防止细菌生长,但银离子在溶液中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1]图1、银(左)和纳米银(右)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其理论的成熟,一系列的纳米材料先后被制备出来,并展现出不同于常规材料的优良物理化学性能。
其中,金属银的纳米化使银具有了更加诱人的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图1)。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研制而成的新型产品,近年来的研究与发展表明,纳米银材料具有很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电学、光学和催化等众多方面具有比普通银更优异的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陶瓷材料、环保材料和涂料等许多领域。
由于纳米银粒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所以在医学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来说,天然抗菌材料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然而其普遍寿命较短、耐热性差、不易进行再加工;有机合成抗菌材料具有抗菌范围广、杀菌速度快等优点,但是一般来说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大、易水解、使用寿命短,与传统无机抗菌剂相比,其优点主要有广谱抗菌、强效杀菌、渗透性强、修复再生、抗菌持久、安全无毒、无耐药性等。
[2]抗菌机理银离子具有很强的抗菌特性,溶液中微量的银离子即可杀灭细菌,且覆银表面与水接触后可源源不断地释放银离子,这就是银杀菌性能维持时间较长的原因。
纳米状态的银还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这种结构给各种反应提供了众多的接触作用位点,容易与外来原子相结合,更容易释放银离子。
例如,1g球状银表面积为10.6cm2,而1克直径为10nm的银纳米粒子的表面直径达到6×105cm2,明显增加了持续释放银离子所需的表面积。
碱处理载银NaA分子筛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的缓释性 能、 变色性能及抗菌性能等 。结果表明 : 抗 碱处 理 N A分 子筛保持 了原有 的分子筛 骨架结构 , i 1 a S/ A 比值下降到 11 平均粒径降到 2 6 m, ., . 比表面积增加到 4 03m / 。制备得到 的碱处理载银 N A分子筛 载 3 . g a
收稿 日期 :0 00 -5; 2 1-31 修回 日期 :0 0 92 2 1 - -5 0
筛抗 菌剂 [ ] N A分 子筛 对 A 有极 高 的交 换选 1。 a 4 g 择性 , 交换 度可 达 9 其 0% 以上 , 白度 较好 , 抗洗 脱 能力 强 , 于 以 上 优 势 常 被 用 作 抗 菌 剂 的 载 体 。 基 通过 液相 离子 交换 法可 将 A 载 人分 子 筛 的孔 道 g 中 , 而 使 A 稳 定 存 在 , 用 时 通 过 缓 慢 释 放 从 g 使 鲰 起 到长 效 的 抗菌 作 用 。 由于分 子 筛 的吸 附 而
Mi i r f u a in,S h o fC e s y a d Ma e as S i n e ns yo t Ed c t o c o lo h mit n t r l c e c ,Xi a 1 0 2,C ia; r i ’ n7 0 6 hn
2 S ax Ha h n rs riji o Ld X ’n70 6 , hn ) . hn i i e gFehF tuc C ,t , ia 10 1 C ia s u e
烘 干 , 到未经 碱处 理 的载 银 N A分 子 筛 和碱 处 得 a 理 载银 N A分 子筛 。 a 1 3 载 银 N A分子 筛的 表征 . a 采用 日本 理 学 公 司 的 D MA — I / X I C全 自动 x I
纳米银抗菌剂

纳米银抗菌剂纳米银作为金属银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粒径在1~100nm之间的金属银微粒组成的粉体。
由于其颗粒极其微小,表面积较大,使其具有显著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因而使纳米银具有超强的活性及渗透性,其杀菌作用是普通银的数百倍。
另外,由于纳米尺度的金属银的表面电子特性,它可以与细菌的蛋白质分子上的疏基、胺基等吸电子基团形成配体,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抗菌效果。
纳米银是一类新型抗菌剂,具有强大抑菌、杀菌作用及其广谱的抗菌活性,具有传统无机抗菌剂无法比拟的抗菌效果,无耐药性,安全性高。
随着抗生素的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纳米银在消毒杀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人类发现银有广谱杀菌作用已有很长时间,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用银器存放食物,防止细菌生长的记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银是一种安全的广谱性杀菌材料其应用也逐渐推广开来。
如今临床上人们已广泛使用磺胺嘧啶银、氟哌酸银、锌银乳膏、磺胺嘧啶银胶原蛋白膜、辐照氟银猪皮等治疗烧伤烫伤以防止绿脓菌等细菌的繁衍,硝酸银水溶液作为眼科消炎、银汞合金作为牙科材料及含银水溶液治疗牙痛、胶态银在妇科洗剂中均应用广泛。
在日常生活在中也可用载银活性炭或银丝编织过滤器净化饮用水等。
纳米银的抗菌机理。
纳米银由于其结构单元尺寸介于宏观物质和微观原子和分子之间,表现出特别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可以轻易地进入病原体;纳米银粒子尺寸小,表面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大,表面的键态和电子态与颗粒内部不同,表面原子配位不全等导致表面的活性位置增加,具备了作为抗菌剂的基本条件;具有很强穿透力,能全面充分接触并攻击病原体,从而发挥更强的生物效应,具有安全性高,抗菌范围广,持续杀菌时间长等优点。
纳米银的抗菌性能尤其对致病的的杆菌、球菌、丝菌的杀灭作用远远大于传统的银离子杀菌剂。
纳米银微粒可杀死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
纳米银抗菌剂的作用主要包括3个环节:①与致病菌代谢酶中的巯基结合,使酶失活〔7〕;②与暴露的细菌细胞壁发生肽聚糖反应,形成可逆复合物,使细菌不能将氧和能量转运进细胞;③与致病微生物中的DNA结合,导致DNA结构变性,抑 DNA复制。
银系无机抗菌剂在口腔材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C IE EJ U N LO E I RC D N I R C O E 07V L O4 HN S O R A FG RA I E T T YO T B R20 O 5N ; T S
中 华老年3 学 1 腔医 杂志20 年 l月第 5 07 O 卷第 4 期
体) 上的方法 ,也可单纯将抗菌剂超细化或纳米化。 2 .银系无机抗菌剂在 口腔材料 中的应用研究
口腔 环境是有菌 环境 ,且具 有复杂的生化特 点 , 口腔 治疗 中面临着 口腔微 生物的挑战 。 目前 ,国内外 研 究 已尝试将 多种 不 同的银 系无 机抗菌 剂 应用于 口
腔材料 中。
作一综述。
性氧离子( ) 0 一,而活性 氧离子 ( 能在短时 间内破坏 0一 )
细菌 的增殖能力 ,致使细胞死亡杀死细菌。 12银 离子 的价 态对 抗菌性 能 的影 响 当银 离 . 子 以 AgO状态存在时 ,抗菌性 能较好 ,若以 A 。 g存 在 ,则抗菌性能下降 。高氧化态银的还原势极高,使
其周围空间产生原子氧 ,可灭菌。
13不 同溶液对银 离子 抗菌性能 的影 响 实验证 . 明,银 的杀菌活性 在 p 为 8 7 H . 时最大 ,在酸性介 质
中 ,H一 的存 在不利 于 Ag的溶 出和释 放 ;而在碱性 介 质 中 ,大量 的 O 的存在 ,使得 释放 出来 的 Ag H一
迅速转为 Ag H,而影响抑菌杀菌能力 。La O iu等[ 6 1 证 明 ,硝酸 银在 巯基 氨基酸 溶 液 中对铜绿 假单 胞菌 的 抗菌作用强于在其他二硫化物溶液 中。 14 改进抗菌性能 的研 究 . 14 1从 载体及 其 制备方 法上 改进 抗菌 剂性 能 ..
1 .抗菌性及抗菌原理
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共3篇

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共3篇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1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多种生物医学材料的使用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它们具有极高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生物学性质。
但是,材料表面可能容易感染病菌和细菌,这影响了医疗器械和生体组织的使用效果和安全保障。
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材料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一个关注焦点。
最近的研究表明,纳米颗粒作为生物材料的重要部分,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抗菌能力,并且不会产生细胞毒性。
而银离子已经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抗菌纳米颗粒。
因此,开发一种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成为了众多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这种银基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是由银纳米颗粒和其他生物材料组成,并且其在材料表面有着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这种纳米颗粒能快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死亡,并且其在人体内也能很好地抑制各种可病菌的增殖。
同时,这种复合纳米抗菌材料也可以有效地与细胞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预防材料表面的感染和污染。
纳米级别的银颗粒在生物材料的应用上是一个新的领域,目前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材料的产量和性能的稳定性。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新型的先进技术,例如激光成像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来分析这种银基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性能和表面结构。
同时,生物医学材料方面也有许多先进的设备,例如生物电子微孔技术和光刻技术可以用来制备这种银基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
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已经有了很多应用领域,例如生物医学田域、食品包装领域、建筑材料领域等等。
其良好的抗菌性能提高了材料表面的卫生安全系数,同时也可以减少人们的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
总之,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研究人员可以结合新颖的技术和材料科学的成果,不断地提升这种材料的性能和使用范围,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是一种高效的抑制病菌增殖和杀灭病菌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O
组加入已经证实具有较好抗菌效果的Ag(2.0) 抗菌剂,在磁力搅拌的作用下充分、均匀分散到 液体培养基之中。 在抗菌剂的胁迫下,细菌群落的整个生长过
一,{/、=型《租导
,一
X
O
图23加入抗菌剂前后培养基细菌浓度对比图
程都受到了明显抑制。从图25中可以看出,细 菌生长的对数增长期消失,细菌数量呈缓慢增长 过程,菌液的最大浓度只有原有条件下的l/3左 右。细菌数量波动更加剧烈。
S
X
弛钱技隶轴塞
图25实测大肠杆菌生长曲线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种群增长符合“S”型 曲线的增长规律,即存在缓慢增长期、对数增长 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实验培养条件下实际测得 的细菌增长曲线如图25所示。 由图25可见,在培养8h后.细菌增长进入 稳定期,培养基中细菌浓度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
O
6
×
0
持相对稳定。对照组未加入任何抗菌剂。而实验
相同。
5mol/I。的时候,且交换时间为4h,随着交换
液温度增加,所制备的沸石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基 本不变。证明温度对制备的沸石抗菌剂的抗菌 效果影响较小。 3.4.2菌落数分析 进行了载银沸石抗菌剂菌落数法实验分析,
3.4.3血球计数板法分析 制作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浓度 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计算菌液浓度。浓 度降低,表明抗菌剂抑菌效果好。
TG—DTA分析 由图2 TG—DTA曲线可以看出,磷酸钙载
2UjU 40 5U 6U ,U
3.1
2 0(degree/
银抗菌剂和沸石载银抗菌剂在温度升高过程中 有吸热现象发生,300~400。C沸石有失重现象, 应该是结构水的脱附。
5
O
(b)4A沸石载银抗菌剂
图3载银抗菌剂XRD图谱
(gismondine),石英(syn)(Quartz,SiO!),A型沸
18
万方数据
与应用[J].玻璃与搪瓷.2000.28(5):46—50
参考文献
[1] 肖永红.全面应对细菌耐药的公共卫生危机[J].临床药物
磷酸钙。人造沸石,二氧化硅和4A沸石
图10
B3号样品的抑菌圈
图11
134样品的抑菌圈
16
万方数据
执,娥搜寐轴畚
2013年第2期(总第136期)
图12
B5号样品的抑菌圈
图13
B6样品的抑菌圈
图17
I{2号样品的菌落数
图i8
B3号样品的菌落数
实验所用的菌种和培养基是完全相同的,只 是所加沸石抗菌剂不同。通过图8~图13,6张 抑菌圈图片的对比我们可知,在同一温度下 (50℃),当交换液的浓度小于0.1 5mol/I。的时 候,随着交换液浓度的增加,所制备的沸石抗菌 剂的抗菌效果增加。当交换液的浓度大于 0.15mol/I。的时候,随着交换液浓度的增加,做制 备的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变化不大,抗菌效果基本 相同.
图19
一囤
B4号样品的菌落数
图2lJ 图21
B5号样品的菌落数
图14
A4
B4(:4号样品的抑茵圈
136号样品的西落数
实验所用的菌种和培养基是完全相同的,只 是所加沸石抗菌剂不同。通过图14中3张抑菌 圈图片的对比我们可知,当交换液的浓度均为
0.1
候,随着交换液浓度的增加,所制备的沸石抗菌 剂的抗菌效果增加。当交换液的浓度大于 0.15tool/I。的时候,随着交换液浓度的增加,做制 备的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变化不大,抗菌效果基本
不同载体银系抗茵剂的制备及其抗茵性能研究
朱志斌
门 珑 王天石
岳维喜
王煜青
潘
峰
王
颂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青岛266100)
摘
要:以硝酸银为原料,选用磷酸钙、4A沸石、人造沸石和二氧化硅为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
了银/载体复合抗菌剂,测试不同载体银系抗茵剂抗茵性能从而选定4A沸石为理想载体,并考察研究了
80。。
采用日本生产的U一3010紫外
可见分光
30
40
50
60
光度计对制备的TiO!纳米粉体样品进行紫外一 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测定波长范围200—
700nm。 (a)
29(dgree>
磷酸钙载银抗菌剂
2.3抗茵试验 采用大肠杆菌做测试菌株,以抑菌圈法、菌 落计数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试其抗菌性能。
3
结果与讨论
3.4.1.1 备注:纯沸石标号为D1.经历相同实验过程.但交换液为蒸馏水 的沸石编号为D2
不同载体抗菌剂抑菌情况
图6
D1号样品的抑西圈
图7
D2样品的抑菌圈
抑菌圈法可以定性的判断抗菌剂的抗菌性 能,由图5可见,载银沸石抗菌剂有着最大的抑 菌圈,我们选取沸石作为我们今后实验的主要载 体。但这并不能说明抑菌性能好,抑菌圈法只能 定性的判断抑菌性能,定量的比较还需要菌落计 数法辅助。
生影响。
图24加入不同抗菌剂后培养基细菌浓度变化对比
图24中,空白对照组(0组)的细菌种群数量 减少来自于长时间培养下细菌群落的自然衰退, 其衰退幅度明显小于抗菌剂胁迫下的其他组别。 加入纯净沸石的对照组的细菌种群数量也产生 了一定的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沸石颗粒在搅拌 中对菌体产生的机械破坏或物理吸附,另一方面 是由于颗粒物的存在为计数带来一定干扰。
离子交换液的浓度、温度对制备的银-/4A沸石复合抗菌剂的抗菌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银/4A沸石复合抗菌剂;抗茵性能;离子交换法
2.1银离子抗菌剂制备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
2.1.1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载银复合抗菌剂。
配置50ml的0.01tool/L的硝酸银溶液,分别将 59,4A沸石、磷酸钙、二氧化硅和人造沸石加到 硝酸银溶液中,调节pH值,剧烈搅拌1h。抽滤 混合液得到滤饼并用去离子水冲洗直至表面不 再有吸附的硝酸银。滤饼105。C的干燥箱中烘干 待用,用于研究不同载体抗菌性能比较。 2.1.2再用同样方法制备4A沸石和硝酸银溶 液混合液,将盛有混合液的烧杯放在40。C,50℃, 60℃的水域中剧烈搅拌1h,制得载银沸石抗菌剂 以研究温度影响。
举萎搴 港一
一l一:\_\t
一1了二!二二:二上
4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较之人造沸石、磷酸钙和二
怪卜
氧化硅载银抗菌剂,4A沸石载银抗菌剂表现出 更优越的抗菌性能,4A沸石更适合用作银离子 载体。交换液的浓度,反应温度会对制备的银,/ 沸石复合抗菌剂的抗菌性能产生影响。随着交 换液的浓度的增加,制备的银/沸石复合抗菌剂 的抗菌性能会增加,但是当交换液中硝酸银的浓 度达到一定量时,制备的银/沸石复合抗菌剂的 抗菌性能不会明显增加。在同一交换液的浓度 下,给予足够的时间发生充分交换,改变交换液 的温度,不会对制备的复合抗菌剂的抗菌性能产
菌一勘一一
图22加入抗菌剂前、后的显微摄影 图15
D1号样品的茵落数
图16
Bl号样品的菌落数
实验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为25×16型血球 计数板。其计算公式为:菌液浓度(个/mI。)一5 个中方格中细菌总数的和×5×10×1000。图22
通过图15~图21,上面7张照片的对比,我 们再次验证了,纯净的沸石没有抑菌效果,在同 一温度下,当交换液的浓度小于0.15mol/I。的时
3.4.1.2载银沸石抗菌剂抑菌情况 实验制备了不同条件的沸石载银抗菌剂,其 配比及编号情况见表1。
表1 载银沸石抗菌剂配比表
M
m 碰 出 以 髓 陆
叭
舵 躺
300 400 500 600 wavelength 700 801
£; ,3
@ 瞵 邸
M 躺
图4银离子抗菌釉UV—vis图谱
舶
同时我们探究了银离子抗菌剂在釉料中光 催化性能。如图所示,空白对照组是control,实 验组用Ag,0.5,1,1.5和2代表银离子浓度。虽 然Ag离子浓度并没有和光催化性能呈线性关 系,但是明显看出加入了银离子后甲基橙的浓度 明显降低。 3.4抗茵实验 3.4.1抗菌圈实验
2.1.3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的巨大进步,尤其 是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感染的几率得到了极大 的控制。但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乃至滥用催生了 具有极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的出现。1j。如1996 年在日本爆发()一157大肠杆菌感染,感染超过 9000人r'_5],一度引起全世界的恐慌。而2010 年分离得到多种携带NDM一1基因的菌株能抵 御几乎所有抗生素[1‘6]。可见对细菌传播的控制 仍不得放松,将抗菌这一性能融入到生活器皿之 中,从而切断传播途径,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抗菌陶瓷则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载体。 银系无机抗菌剂,具有安全性高、抗菌谱广、 耐热性好、不改变釉料的色泽等特点,可运用于 抗菌日用陶瓷。但银作为一种贵金属,高昂的价 格限制了银离子抗菌剂的使用,同时釉料对抗菌 剂的侵蚀也使得抗菌剂作用下降。作者针对磷 酸钙、人造沸石、4A沸石和二氧化硅四种不同的 抗菌剂载体进行抗菌试验对比,并选定4A沸石 为理想载体研究交换液浓度、制备温度对抗菌效
实验所用的菌种和培养基是完全相同的,只 是所加沸石不同,图6为原料沸石,图7沸石是经 50℃下搅拌4h,经抽滤得到滤饼,再在105℃下 烘干所得。通过两张照片对比可知,纯净的沸石 和经历相同实验过程的沸石都不具有任何抗菌 作用。
图8
BI号样品的抑菌圈
图9
B2样品的抑菌圈
图5不同载体抑菌圈对比。由左上至右下分别是
17
万方数据
2013年第2期(总第136期)
中红色方框所示即为一个中方格,计数时应统计 位于大方格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中间的5个 中方格中的细菌数。如图22所示,是在培养12h 后,以及加入抗菌剂继续培养12 h后两次取样, 于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室时的典型状况的照片。 3.4.4细菌浓度变化分析 加入抗菌剂之前,培养基中细菌的浓度平均 为:62970000个/m!。;实验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 剂并使之充分混合,培养12 h后,培养基中细菌 浓度已经下降为原先浓度的1/3。与此同时,从 显微镜中观察可看出,新分裂产生的细菌(个体 较短小)数量明显大大减少。细菌运动较弱或基 本不存在运动,证明细菌的生长和增殖都受到了 明显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