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83周年纪念PPT
合集下载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共34张)[优质PPT]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共34张)[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0656b389eb172ded63b7a4.png)
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点燃“卢沟桥的烽火”的事件是 ()
A.八一三事变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宛
平
城
的 国
占领卢沟桥的日军
29
向军卢沟桥炮击的日军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3、卢沟桥事变的影响是什么?
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
华全民族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联系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说说为什么 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
(1)从日本方面来说,卢沟桥事变发 生后,日本将大批军队投入侵华战争, 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 发布《自卫抗战声明》,明确表 示了“实现自卫,抵抗暴力”的 立场。为了保卫上海和南京,先 后由冯玉祥、蒋介石担任总司令, 陆续调集了70万兵力参战。即淞 沪会战。
二、淞沪会战
时间: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
——11月12日(上海失陷)
影响: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为什么会发生卢沟桥事变? 2、什么是卢沟桥事变? 3、卢沟桥事变的影响是什么?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日本为侵占全中国蓄谋已久!
卢沟桥战略位置重要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为什么会发生卢沟桥事变?
1、日本国内爆发有 严重经济危机,为 转移民众视线,掠 夺中国资源,并不 满足于东北。 2、卢沟桥紧靠铁路, 战略地位重要。
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
“九如一果八战”端事一 变开前,,那蒋就介地石无 密分电南张北学,良人:无 “分无老论幼日,本无军论 队何此人后皆如有何守在土 东抗北战寻之衅责,任我, 方皆应予抱不定抵牺抗牲, 力一避切冲之突决。心”。”
A.八一三事变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宛
平
城
的 国
占领卢沟桥的日军
29
向军卢沟桥炮击的日军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3、卢沟桥事变的影响是什么?
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
华全民族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联系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说说为什么 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
(1)从日本方面来说,卢沟桥事变发 生后,日本将大批军队投入侵华战争, 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 发布《自卫抗战声明》,明确表 示了“实现自卫,抵抗暴力”的 立场。为了保卫上海和南京,先 后由冯玉祥、蒋介石担任总司令, 陆续调集了70万兵力参战。即淞 沪会战。
二、淞沪会战
时间: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
——11月12日(上海失陷)
影响: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为什么会发生卢沟桥事变? 2、什么是卢沟桥事变? 3、卢沟桥事变的影响是什么?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日本为侵占全中国蓄谋已久!
卢沟桥战略位置重要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为什么会发生卢沟桥事变?
1、日本国内爆发有 严重经济危机,为 转移民众视线,掠 夺中国资源,并不 满足于东北。 2、卢沟桥紧靠铁路, 战略地位重要。
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
“九如一果八战”端事一 变开前,,那蒋就介地石无 密分电南张北学,良人:无 “分无老论幼日,本无军论 队何此人后皆如有何守在土 东抗北战寻之衅责,任我, 方皆应予抱不定抵牺抗牲, 力一避切冲之突决。心”。”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课件 (共28张PPT)

( B)
A、71周年
B、81周年
C、91周年
D、101周年
A 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八一三事变
④西安事变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非选择题
材料一: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 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 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日本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 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 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为什么日军会 在卢沟桥挑起 事端?
二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
十 九
军
扼平汉铁路,是北
驻 防
地
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深。 党 的 十 七 届 四中全 会,是在 中国共 产党成 立88年 、执政 60年、 领导改 革开放 30年这
样 一个重 要时刻 召开的 一次重 要会议 。 全 会 判 断 了 党的建 设的状 况,明确 了新形 势下加 强和改 进党的 建设的 历史紧 迫感。 这 就 是 总 体 上“是适 应的”,但 还存 在“不 适应”、 “不符 合”的问 题:当 前,党的 领导水 平 、 党 的 建 设状况 、党员 队伍素 质总体 上同党 肩负的 历史使 命是适 应的。 同时,党 内 也存在 不少不 适应新 形势新 任务要 求、不 符合党 的性质 和宗旨 的问题 。这些 问 题 严 重 削 弱 党的创 造力、 凝聚力 、战斗 力,严重 损害党 同人民 群众的 血肉联系,严重
关于七七事变PPT

汇报人:某某某 汇报时间:20XX
的温度灼伤了你的脸 娇羞无限 即使冰天雪地
前 至少有我 为你奉上温暖的身躯 这夜色朦胧的冬
季 你窝在我怀里轻声的呢喃 风撩起了你的长发 刺痛了我的脸颊 像是记忆出现了裂痕 终究忆不 起你给的答案 我小心翼翼呵护着信仰 却终还是
言 碎了一地 我只期待着 阳春三月 在那座城市
七七事变还原历史
还原历史
还原历史
1
2
3
还原历史
还原历史
还原历史
还原历史
七七事变还原历史
1
2
2 起因背景
第二部分 PART TWO
起因背景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
1931年9月18日
起因背景
1936年6月 1936年8月7日 1937年
起因背景
七七事变起因背景地理位置
起因背景
中分娩的色彩缤纷的传说 海口是千百年来 渴望凝固了的竖琴般的楼群 是楼群飘逸出的乐曲和
席梦思床上的甜蜜 是擎天灯
录 海口是脚手架揪扬起来的彩虹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还原历史 起因背景 各方反应 事件人物
第五部分 历史意义
1 还原历史
第一部分 PART ONE
还原历史
七
七
事
变
还
原
历
史
还原历史
事件主谋
5 历史意义
第五部分 PART FIVE
历史意义
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
樱花盛开的季节 你伫立在树荫下 让我足以看清 你 面容清秀 似是举手投足间 尽显柔美气质 的江南
女子 你的笑容 明媚如初 曾像一朵百合
只为我 在我生命里悄悄的绽放 纪念那场花开高 三:刘元斌海口颂_30 数百年来骑楼老街对面钟楼的
的温度灼伤了你的脸 娇羞无限 即使冰天雪地
前 至少有我 为你奉上温暖的身躯 这夜色朦胧的冬
季 你窝在我怀里轻声的呢喃 风撩起了你的长发 刺痛了我的脸颊 像是记忆出现了裂痕 终究忆不 起你给的答案 我小心翼翼呵护着信仰 却终还是
言 碎了一地 我只期待着 阳春三月 在那座城市
七七事变还原历史
还原历史
还原历史
1
2
3
还原历史
还原历史
还原历史
还原历史
七七事变还原历史
1
2
2 起因背景
第二部分 PART TWO
起因背景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
1931年9月18日
起因背景
1936年6月 1936年8月7日 1937年
起因背景
七七事变起因背景地理位置
起因背景
中分娩的色彩缤纷的传说 海口是千百年来 渴望凝固了的竖琴般的楼群 是楼群飘逸出的乐曲和
席梦思床上的甜蜜 是擎天灯
录 海口是脚手架揪扬起来的彩虹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还原历史 起因背景 各方反应 事件人物
第五部分 历史意义
1 还原历史
第一部分 PART ONE
还原历史
七
七
事
变
还
原
历
史
还原历史
事件主谋
5 历史意义
第五部分 PART FIVE
历史意义
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
樱花盛开的季节 你伫立在树荫下 让我足以看清 你 面容清秀 似是举手投足间 尽显柔美气质 的江南
女子 你的笑容 明媚如初 曾像一朵百合
只为我 在我生命里悄悄的绽放 纪念那场花开高 三:刘元斌海口颂_30 数百年来骑楼老街对面钟楼的
历史七七事变ppt

汇报人:某某某 汇报时间:20XX
数不胜数,原来每一个得到幸福的人都有一个值得获得
前 幸福的品质,他们从不犹豫,从不徘徊,若是为了自己
认为值得做的事便勇往直前,怕它作甚!! 看到了 吗,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不害 怕踏出第一步!所以当你有勇气踮起脚尖试图抓住幸福
言 时,你就已经成功了,这场交易,你得到的要远远大于
历史七七事变ppt
话以后的世界是属于胆大的人。或许这句话稍显武断, 但他并不是全无道理。 倘若没有勇气,世界首富比 尔。盖茨怎么敢从哈佛退学,缔造他的神话王国。倘若 没有有勇气,被誉为中国魂的伟大的国人领袖毛主席怎 么敢在央央乱世,带领中国农民子弟兵手拿小米步枪开 创新中国的开平盛世!倘若没有勇气中国女性文人代表, 游记作家三毛怎么敢抛开世俗的枷锁,在那个视外国人 为野兽的时代,忠于爱情,嫁给西班牙男人荷西!! ~~~这样的事例
起因背景
七七事变起因背景地理位置
起因背景
3 各方反应
第三部分 PART THREE
各方反应
各方反应
各方反应
七七事变共产党的反应
各方反应
国民政府的反应
4 事件人物
第四部分 PART FOUR
事件人物
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 — 宋哲元
事件人物
副军长 — 佟麟阁
事件人物
132师师长 — 赵登禹“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事件人物
事件主谋
事件人物
事件主谋
事件人物
事件主谋
事件人物
事件主谋
5 历史意义
第五部分 PART FIVE
历史意义
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
目 自盗绽放自我,笑傲人生_65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 第二部分
数不胜数,原来每一个得到幸福的人都有一个值得获得
前 幸福的品质,他们从不犹豫,从不徘徊,若是为了自己
认为值得做的事便勇往直前,怕它作甚!! 看到了 吗,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不害 怕踏出第一步!所以当你有勇气踮起脚尖试图抓住幸福
言 时,你就已经成功了,这场交易,你得到的要远远大于
历史七七事变ppt
话以后的世界是属于胆大的人。或许这句话稍显武断, 但他并不是全无道理。 倘若没有勇气,世界首富比 尔。盖茨怎么敢从哈佛退学,缔造他的神话王国。倘若 没有有勇气,被誉为中国魂的伟大的国人领袖毛主席怎 么敢在央央乱世,带领中国农民子弟兵手拿小米步枪开 创新中国的开平盛世!倘若没有勇气中国女性文人代表, 游记作家三毛怎么敢抛开世俗的枷锁,在那个视外国人 为野兽的时代,忠于爱情,嫁给西班牙男人荷西!! ~~~这样的事例
起因背景
七七事变起因背景地理位置
起因背景
3 各方反应
第三部分 PART THREE
各方反应
各方反应
各方反应
七七事变共产党的反应
各方反应
国民政府的反应
4 事件人物
第四部分 PART FOUR
事件人物
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 — 宋哲元
事件人物
副军长 — 佟麟阁
事件人物
132师师长 — 赵登禹“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事件人物
事件主谋
事件人物
事件主谋
事件人物
事件主谋
事件人物
事件主谋
5 历史意义
第五部分 PART FIVE
历史意义
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
目 自盗绽放自我,笑傲人生_65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 第二部分
2018年纪念七七事变勿忘国耻抗战精神PPT模板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 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 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政治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对中 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 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 翌年日军进攻上海 (一·二八事变),并攻占 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 津,又在东北建立“满 洲国”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 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 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 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 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
第二章
PART TWO
起因背景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 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 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 桥。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 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 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 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 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 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政治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对中 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 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 翌年日军进攻上海 (一·二八事变),并攻占 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 津,又在东北建立“满 洲国”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 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 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 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 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
第二章
PART TWO
起因背景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 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 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 桥。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 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 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 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 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 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卢沟桥事变.ppt

从这个注脚开始,整个中国已经被全民族 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大潮所席卷。抗战胜利 到现在已经近66年了,谨以此缅怀当年在 卢沟桥事变中的战士们。
制作名单
7-228 资料组: 王卓佩 黄秋霞 潘妍杏 黄苑婷 制作组:周 璇
罗柳香 张珍珍 王慕婷 赵可然 张 琴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 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 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 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 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 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 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 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 略的伟大胜利。
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 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 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 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 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 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 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 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 得。
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 军事要塞。卢沟桥在地理上就占着很 重要的地位,日军只要能占据卢沟桥, 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 失据,华北就可以拿下。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 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 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 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 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 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遭到中 国守军的拒绝。
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日 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 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 37师219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 族抗日的序幕。
史实记载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 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 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 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 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16张)

国民政府迁址
南 京
重 庆
日军从中华门进入南京城
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
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明文下令“轰 炸屠杀平民区”,彻底突破了战争的 伦理底线。
2.手段:刺杀、活埋、砍杀、焚烧、杀人比赛等
3.结果:屠杀手无寸铁中国人300000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 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 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 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 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 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 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阁将军壮烈殉国。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
沦陷。
平津保卫战
中国近代史上北京在哪些战争中被占领过?
1860年 英法联军(二鸦) 1900年 八国联军 1937年 日本(抗日战争)
思考: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所进行的抗战,与九一八事变后的 抗战,有什么不同?
日本 中国
九一八事变
局部侵华 局部抗战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
的人群,很快被燃烧起来的猛烈的火篱笆压了下去,逃也逃不出,结果全被杀害了。”
当今日本应有之态度: ①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罪行 ②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友好相处。
给我们的启示/教训: ①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②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③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 ④努力读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不止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第六师团步兵第23联队上等兵宇和田弥市日记
今日,遭遇了手持白旗无处可逃的中国人约2000人,其中有老有少,服饰各异,手无寸铁一齐跪在大路 上,现场可谓是天下一奇观。然而我军并未接受投降,而是用各种方式将这些人屠杀。
红色简约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七七事变介绍主题PPT模板

目录
01 还原历史 02 起因背景
03 各方反应 04 历史意义
PART 01
还原历史
PART 01 还原历史
1937年7月7日夜,日 军在北平(今北京) 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 时,借口一名士兵 “失踪”,要求进入 宛平县城搜查,遭到 中 国 守 军 第 29 军 严 辞 拒绝。
PART 01 还原历史
PART 03 各方反应
7月15日,蒋介石在庐山发 表《最后的关头》的演说
淞沪会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决定实行自卫,抵 抗日本侵略。
国民党 共产党
8月22日,国民政府宣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 革命军第八路军并设独立 指挥机构
8月22日,国民政府宣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 革命军第八路军并设独立 指挥机构
PART 02 起因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 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 卢沟桥发动进攻
PART 03
各方反应
PART 03 各方反应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
(1中937共年7呼月8吁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 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 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 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 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PART 01 还原历史
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 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 北自治”。1936年6月, 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 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 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 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 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
1931年9月18日
日军挑起九一八事 变,占领中国东北, 并一手炮制了伪
满洲国
PART 02
起因背景
PART 02 起因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