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3-6年级

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3-6年级
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3-6年级

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

为了贯彻落实《科普法》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促进全民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刻理解与实践,提升全社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大赛条例》,中国地理学会决定以构建我们的和谐世界(社会)为主题,在全国中学生中开展第十届地球小博士、在全国小学生中开展第九届环保之星地理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1. 目的:为了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精神,具体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自觉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科技成果水平,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2. 宗旨:通过大赛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大赛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年轻一代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是具体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有关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3. 竞赛内容

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试题将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内容组成:客观题将由专家委员会依据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分别拟订三套不同的试题,试题采用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使用答题卡答题。主观题为参赛选手完成的创作题。要求参赛选手在完成客观题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调查、体验等方式,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优势,以调查报告、作文、书画、动漫、摄影等形式(题材不限)提交全国组委会参加评比。

主观作文题:如您理想的和谐世界或和谐社会或和谐家庭是什么样子的(一方面就可以),或者谈谈我们如何去构建和谐世界或和谐社会或和谐家庭。(注: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也是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疯狂报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2018年地理学会年会心得体会

2018年地理学会年会心得体会 XX年10月15-18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XX年综合学术年会暨“地理优质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主办,江西省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江西省地理学会协办。来自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各省市县地理教研员,高校地理教育研究人员代表,各地地理教师代表,有关出版社、杂志社代表等60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有幸作为海南华侨中学初中地理科组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年会。 16日上午,我参加了年会开幕式并听取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亚南研究员和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学院副院长刘影分别做了题为《高考评价与改革》、《江西区域地理与鄱阳湖研究》的大会主题报告。16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专家和代表,围绕年会主题,就地理课程改革、高师地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材与考试四个方面展开了学术沙龙式研讨,并从全国选取了21节中学地理优质课和20篇优秀论文进行展示和交流。17日上午,专家分会场对本次21节优质课进行了总结性点评,点评结束后举行了隆重的闭幕式并颁奖。17日下午,全体参会人员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湿地进行考察,了解鄱阳湖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情况。 在这三天的会议中,感受颇深,现将几点心得反思记录如下: 心得反思一: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在XX年地理年会优质课的展示中,无疑都体现了这一点。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以后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一定努力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心得反思二: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年会各专家认为,初中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

初一地理学会看图的正确方法

初一地理学会看图的正确方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地图和地图的用途。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距离。能识别和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地图知识与技能。 二、学习要求 1、基本知识 ⑴知道: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图例和注记的作用。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⑵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 ⑶应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进行距离计算。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2、基本能力 ⑴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识别经线、经度、纬线、纬度。识别常用图例和注记,并能正确填注图例和注记。 ⑵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运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位置。 3、实践能力 ⑵绘制自己住宅的简易平面图。 4、德育要求: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三、学习建议 1、在掌握地图知识的基础上,要多运用地图。 2、注意看图的顺序。 一类问题是定性问题; 一类问题是定量问题。 所以大家研究分布规律、示意图的解释原理过程,这些往往是定性的问题。再有地理考试中也会出现一些定量,就是给你图表数据,一旦出现了图表数据问题的时候,大家横纵坐标必须观察的很细致,因为有些问题是确实需要你计算的。 这是定量的问题,但是,考题中更多的还是关注定性问题的分析。这就是读图。就地理读图来说,包括的图象类型很丰富,很多。那 么怎么读图呢? 第一,就是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这是一个大的轮廓图。七大洲、四大洋,大家一定要熟悉他们的基本分布和轮廓,另外重要 的运河、海峡的关键运口。我觉得这是读图的第一个层次,把整个 世界最大的面貌先记住。而且这种记住,要作为一种常识。 第三就是大家最头疼的世界级中国区域图,大家觉得在读区域图时觉得复杂,而且担心考试中随便出了两条经线、纬线画一个小方 块让你确定这个地方是什么,这并不是现在考试的方向,现在考试 并不是要考查你对某一块地方是不是可以背下来它在什么位置。 而是考试中它一定会把非常明确的位置给你框定好,是在什么纬度,什么经度,典型的城市、典型的地形区都标注出来,让你肯定 认出这个区域,就像在考试当中你自己读地图一样,确定了位置之后,让你干什么呢?要让你在这个区域图上分析问题,分析什么?分 析自然的规律、人类活动的规律。

全国学会一览表(国家级)

全国学会一览表 二、工科 B-0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B-0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B-03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B-0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B-05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B-06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B-07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B-08 中国水利学会 B-09 中国内燃机学会B-10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B-11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B-12 中国制冷学会 B-13 中国真空学会B-14 中国自动化学会 B-15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B-16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B-17 中国标准化协会B-18 中国图学学会 B-19 中国电子学会B-20 中国计算机学会 B-21 中国通信学会B-22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B-23 中国测绘学会B-2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B-25 中国航海学会B-26 中国铁道学会 B-27 中国公路学会B-28 中国航空学会 B-29 中国宇航学会B-30 中国兵工学会 B-31 中国金属学会B-32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B-33 中国稀土学会B-3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B-35 中国化工学会B-36 中国核学会 B-37 中国石油学会B-38 中国煤炭学会 B-39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B-40 中国能源研究会 B-41 中国硅酸盐学会B-42 中国建筑学会 B-4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B-44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B-45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B-46 中国造纸学会 B-47 中国文物保护学会B-48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B-49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B-50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B-51 中国粮油学会B-52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B-53 中国烟草学会B-54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 B-55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B-56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B-57 中国颗粒学会B-58 中国照明学会 B-59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B-60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 B-61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B-62 中国电源学会 B-63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B-64 中国消防协会 B-6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B-66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B-67 中国体视学学会B-68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

(完整版)初一地理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初一地理测试题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2、0°纬线是() A、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B、最短的纬线 C、经过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 D、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 B.度数增大 C.度数减小 D.变化无规律 4.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5、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地球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6、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 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 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 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7、赤道的长度约为() A、6371千米 B、4千米 C、4万千米 D、5.1亿千米 8、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B、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C、沿同一条纬线一直向东走,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出发地点 D、沿同一条经线一直向北走,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出发地点 9. 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 D.也就是180度经线 10. 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 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 11.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地球的运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根据课标要求: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并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判断。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 ②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四季的形成,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找出重点、难点,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从观察入手巧妙地突破。层层深入地理解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能力。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二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要求,讲授知识做到深入浅出,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本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新课 我们继续用地球运行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在演示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②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斜着) ③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 ④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呢?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两次) 尝试从演示中发现地理问题,教师提出探究思路,让学生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老师演示时速度不要太快,若运行一周学生还没有看清楚的话,可以反复一次。 学生回答后,教师必须以板图的方式进一步做具体的解释:地球在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的。它斜着身子,是因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尖角,这个夹角是66.5°。正是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北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到达南回归线,这也是南、北回归线得名的原因。 试想,假如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 为使问题更简单明了,教师将地球运行仪的地球仪取下来,换上一个皮球来演示。 搭建一知识台阶,帮助学生理解。低台阶、高密度。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会移动,始终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 没有。 没有热量的变化,会不会有气温的变化?不会。 地球在一年中没有气温的变化,会不会有季节的变化? 不会。 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暑往来,于是就产生了四季。 这就解释了我们上节课留下的疑问。

地理学会章程修订案

保山学院地理学会章程(修订案) 保山学院地理学会 会长签名: 2012年3月

地理学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章程作为指导性纲领,社团全体成员都有义务遵守本章程的各项规定,享有本章程的各项权利。 第二章学会介绍 第二条学会成立 地理学会(Geograph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2005年10月,隶属团委,作为校团委、院团委以及学生会等有关部门和领导重点支持的学生社团,坚持以“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普及地理知识共建美好家园”为宗旨,带领喜欢地理、热爱地理的同学一起,接触地理,了解地理,享受地理,相互交流地理知识。 第三条会徽 会徽 第四条指导教师 (1).段如婷:(女),地理教育专业教师。2002年7月到保山学院工作,毕业于云 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学士学位。现主要担任保山学院资环学院地理专业自然 地理及区域地理的教学任务,并致力于环境教育方面、省级课题桥头堡方面的各种 研究,自地理学会成立以来,为学会成立以来,为学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2).徐娟:(女),地理教育专业教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学院,2002~2005年期间,在云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学院攻读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方 向是“灾害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先后在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大学助教教研岗位工作,现担任保山学院资环学院地理专业教学工作,在地理学会成立以来,为 学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现担任地理学会指导教师。 第三章宗旨 第五条宗旨

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普及地理知识共建美好家园 第四章会员 第六条本学会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新生进行招录 第七条会员招收具有以下条件 (1)具有保山学院正式学籍的学生可以申请加入保山学院地理学会 (2)国家大政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拥护国家法律、社会准则及学校规章制度 (4)遵守本学会规章制度,服从本学会组织的安排 (5)有吃苦耐劳和服务他人和社会的精神 (6)以集体利益为重,积极参加本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第八条会员退会 本学会成员因下列原因,做退会处理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经教育无长进者 (2)严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做勒令退会处理 (3)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经教育无长进者 (4)不履行会员义务,经教育无长进者 (5)本人主动提出退会,经挽留无果者 (6)有退学、休学等视退会处理 (7)本科四年级、专科三年级为自动退会 第五章档案管理 地理学会会员档案由内务部负责管理。 第九条本学会为每一个正式会员建立会员档案。 第十条会员档案将准确记录会员个人资料、奖惩情况、任免情况、调动情况及其本学会认为应予以记录的情况或应予以保留的资料。 第十一条会员在填写个人资料时必须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并对其负责。 第十二条本学会有责任在会员升学或就业时将有关档案并入该会员学生档案或转至相关部门。 第十三条本学会的正式文件和其他本学会认为应予以记录的情况或应予以保留的资料均将作为本学会的公共档案予以保存。 第十四条本学会内务部是公共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机构,对公共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地理学会各部对本部应保存的文件负责。 第十六条各部应保存的文件亦是公共档案的组成部分:各部所发文件必须交内务部存档一份。 第十七条学会网站归学会秘书组管理,秘书组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更新社团网站。学会博客为:https://www.360docs.net/doc/be11843392.html,/u/2496627655 第六章权利与义务 第十八条会员的权利 (1)会员享有参与和管理学会活动的权利 (2)会员有参与本学会会员大会的权利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具: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小型地球仪(学生可自带)、手电筒(学生可自带)、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阅读:学生一起朗读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引入本课内容。 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自学:学生自学本课数分钟。

二、讲授新课 投影:地球自转动画 提问: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 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演示:要求学生利用自带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并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的初步印象。 讲述: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使地球不同地区产生了时刻差异。 提问: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 投影:从地球公转姿态动画得出地球公转及其重要特征 投影:通过动画和图片讲解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投影:通过地球公转动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动画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画,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填写二分二至日 太阳直射点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光热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提问:第12页活动2(通过动画讲解)。 归纳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 投影:地球的五带图 提问:①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②各带内接受太阳照射情况和气候最明显特征;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篇一: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公转.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 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 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近日点(一月初):最快;远日点(七月初):最慢 周期: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意义: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正午 太阳高度变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带. ①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 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②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 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特点: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 经过地心.②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线不断 西移,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④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⑤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时,为夏至日、冬至日. 6、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 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 时为18时;经度相差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 ,地方时相差4 分钟.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理解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水平,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理解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很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的准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 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因为知识点多,水准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水平 都处在起步阶段,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 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体现理解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 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 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 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 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 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 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观看演示,初 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 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 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 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 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 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能够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示例

地理类核心期刊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2015) [1] 《冰川冻土》,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ISSN:1000-0240 [2] 《测绘科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ISSN:1009-2307 [3] 《测绘学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ISSN:1001-1595 [4]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ISSN:1004-8227 [5] 《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ISSN:1002-1329 [6] 《城市规划学刊》,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ISSN:1000-3363 [7]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等,ISSN:1671-5942 [8] 《地理科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ISSN:1000-0690 [9] 《地理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ISSN:1007-6301 [10]《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SSN:0375-5444 [11]《地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ISSN:1000-0585 [12]《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ISSN:1672-0504 [13]《地球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ISSN: 1001-8166 [14]《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SSN:1560-8999 [15]《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ISSN:1005-2321 [16]《地质学报》,中国地质学会,ISSN:0001-5717 [17]《第四纪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ISSN:1001-7410 [18]《干旱区地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中国地理学会,ISSN:1000-6060 [19]《干旱区研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土壤学会,ISSN:1001-4675 [20]《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研究委员会、内蒙古农业大学,ISSN:1003-7578 [21]《极地研究》,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ISSN:1007-7073 [22]《经济地理》,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ISSN:1000-8462 [23]《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ISSN:0023-074X [24]《旅游科学》,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ISSN:1006-575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 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1.托勒密与“地心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 1.读图1.4 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 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 3.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第二课时 (三)地球的公转 1.读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九江市地理学会会员名单(2011。12。29)(1)

九江市地理学会会员名单 2011.12.29(198人) 姓名单位编号姓名单位编号程红九江市教科所 1 蔺光辉九江市一中 2 任爱翔九江市一中 3 赵伟云九江市一中 4 燕青九江市一中 5 肖光华九江市同文中学 6 吴立志九江市同文中学7 李丽君九江市同文中学8 杨振霆九江市同文中学9 叶秋明九江市同文中学10 李伟民九江市三中11 黄柏泉九江市三中12 兰主进九江市三中13 杨健九江市田家炳中学14 张浔九江外国语学校15 胡海深九江外国语学校16 漆承辉九江市六中17 罗惠玉九江市六中19 熊燕平九江学院浔阳附中20 张贤彬九江学院浔阳附中21 朱汉超九江市实验中学22 余勇九江市实验中学23 聂建华九江市十一中24 邹曙光庐山区第一中学25 范茜妹庐山区五里中学26 李广勇庐山区新港中学27 彭德林庐山区海会中学28 邹平权庐山区新港中学29 刘英华庐山区职高30 胡文修水县一中32 刘卫国修水县琴海中学33 胡德岭修水县一中34 葛华武宁县一中35 黄斌武宁县一中36 朱平瑞昌市一中37 蔡剑瑞昌市二中38 刘俊永修县一中39 陈德俭永修县二中40 付纯红永修县三中41 熊海鹰德安县一中42 闵武卫德安县一中43 聂友林九江县一中44 陈修辉都昌县教研室45 江明海九江市一中46 王学民九江市一中47 崔志斌九江金安高级中学48 罗利兴九江金安高级中学49 朱利群九江金安高级中学50 蔡德平九江学院浔阳附中51 李娟大桥五处学校52 周华卿九江化纤厂学校53 王军庐山局政协54 王志湖口县二中55 邱卫民九江市六中56

欧阳述泉永修虬津中学57 叶定铁九江县一中58 聂善斌德安县一中59 梅昊天湖口县二中60 黄金初都昌新妙湖高中61 余平都昌一中62 李迎春彭泽县一中63 陈湘平都昌二中64 陈乐文庐山区第一中学65 张学忠都昌二中66 郑卫斌湖口一中67 梅晗湖口一中68 胡杨彭泽一中69 倪升武彭泽二中70 闵立志彭泽三中71 周金融星子实验中学72 张志坚都昌二中73 段丛顺都昌一中74 黄喜萍瑞昌一中75 徐昭盛都昌一中76 丁辉湖口三里中学77 詹永行瑞昌二中78 魏方凌德安一中79 谢万红德安一中80 王能彬瑞昌一中81 陶华林九江市一中82 83 黄倩武宁二中84 黄静火武宁协和中学85 张小群武宁一中86 刘求学九江外国语学校87 杨景湖口二中88 丁拥军修水一中89 周平修水英才中学90 汪仑彭泽一中91 柯照明彭泽二中92 吴润生共青城中学93 占宝金都昌三汊港中学94 朱建荣德安一中95 吕杰九江县一中96 王锋九江学院浔阳附中97 陈仁生庐山区新港中学98 罗杰九江县育英学校99 李桂花永修一中100 韦亮永修一中101 曾广才九江县二中102 李海冰湖口二中103 周艳松都昌新妙湖高中104 占昌锋都昌一中105 丁小菊九江市一中106 黄晓明九江市一中107 谢云九江市一中108 石训钢九江市同文中学109 邓文文九江市同文中学110 陈鹏华九江市三中111 刘万景九江市三中112 王林静九江市田家炳中学113 余春玲九江市田家炳中学114 胡秋水九江外国语学校115 邹昌利九江外国语学校116 朱伟君九江市六中117 徐玉姗九江市十一中118

全国一级学会、协会目录.doc

全国一级学会、协会目录(2009年) A—理科(41) A-1 中国数学会 A-2 中国物理学会 A-3 中国力学学会 A-4 中国光学学会 A-5 中国声学学会 A-6 中国化学会 A-7 中国天文学会 A-8 中国气象学会 A-9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A-10 中国地质学会 A-11 中国地理学会 A-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A-13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A-14 中国古生物学会 A-15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A-16 中国海洋学会 A-17 中国地震学会 A-18 中国动物学会 A-19 中国植物学会 A-20 中国昆虫学会 A-21 中国微生物学会A-2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A-23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A-24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A-25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A-26 中国遗传学会 A-27 中国心理学会 A-28 中国生态学学会 A-29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A-30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A-31 中国感光学会 A-32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A-3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A-34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A-35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A-36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A-37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A-38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 A-39 中国运筹学会A-40中国菌物学会 A-41 中国晶体学会B—工科(66) B-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B-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B-3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B-4中国农业工程学会B-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B-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B-7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B-8中国水利学会 B-9中国内燃机学会 B-10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B-11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B-12中国制冷学会 B-13中国真空学会 B-14中国自动化学会 B-1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B-16中国计量测试学会B-17中国标准化协会 B-18中国工程图学学会 B-19中国电子学会 B-20中国计算机学会 B-21中国通信学会 B-22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B-23中国测绘学会 B-24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B-25中国航海学会 B-26中国铁道学会 B-27中国公路学会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顺时针旋转。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约24小时 约365天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转动特点

地轴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 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 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东西方时间的差异 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春季: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3,4,5月为春季。2.四季的形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②夏季: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为夏至日。6,7,8月为夏季。 ③秋季: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9,10,11月为秋季。 ④冬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冬至日。12,1,2月为冬季。 3.五带的划分 ⑴五带的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①热带和北温带的界线是北回归线。 ②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 ③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 ④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⑵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 ⑶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⑷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自转公转 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要的 时间 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

地理学会章程案精编

地理学会章程案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保山学院地理学会章程 (修订案) 保山学院地理学会 会长签名: 2012年3月

地理学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章程作为指导性纲领,社团全体成员都有义务遵守本章程的各项规定,享有本章程的各项权利。 第二章学会介绍 第二条学会成立 地理学会(Geograph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2005年10月,隶属团委,作为校团委、院团委以及 学生会等有关部门和领导重点支持的学生社团,坚持 以“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普及地理知识 共建美好家园”为宗旨,带领喜欢地理、热爱地理的 同学一起,接触地理,了解地理,享受地理,相互交 流地理知识。 第三条会徽

会徽 第四条指导教师 (1).段如婷:(女),地理教育专业教师。2002年7月到保山学院工作,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专业,学士学位。现主要担任保山学院资环学院地理 专业自然地理及区域地理的教学任务,并致力于环境 教育方面、省级课题桥头堡方面的各种研究,自地理 学会成立以来,为学会成立以来,为学会的发展给予 了大力的支持。 (2).徐娟:(女),地理教育专业教师。毕业于云 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学院,2002~2005年期间,在云 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学院攻读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 位,期间研究方向是“灾害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 展”,先后在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大学助教教研 岗位工作,现担任保山学院资环学院地理专业教学工 作,在地理学会成立以来,为学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 宝贵的意见,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现担任地理学会指 导教师。 第三章宗旨 第五条宗旨 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普及地理知识共建美好家园

(完整)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1.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2.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是(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3.“五一”这一天()。 A.北京昼夜等长 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 C.伦敦(0°,51°N)昼长夜短 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 4.当太阳直射23.5°N时,我们学校正处于()。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5.根据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下面四个地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 A.热带 B.北寒带 C.南寒带 D.北温带 6.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A.纬度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形地势状况 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 7.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8.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 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 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 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 D.只有位于同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 9.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A.回归线上 B.赤道上 C.极圈上 D.本初子午线上 10.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11.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12.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A.上海(约31°N) B.北京(约40°N) C.海口(约20°N) D.厦门(约24°N) 13.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位于()。 A.西半球 B.南寒带 C.东半球 D.中纬度 15.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6.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 C.都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纬度的范围大于温带的范围 B、热带地区昼夜等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