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试卷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试卷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试卷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试卷之一

一、判断题:

1.《诗经》共305首歌曲,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民歌有138首。()2.《楚辞》包括两类作品,一类是屈原的,一类是经战国时期文人整理的民歌歌词。()

3.《胡笳十八拍》是蔡邕的作品。()

4.搬运号子是情歌的一个种类。()

5《小小水车长又长》是民歌。()

6.劳动号子的节奏基本有四种类型。()

7.山歌是不太成熟的音乐品种。()

8.的山歌叫“慢赶牛”。()

9.《脚夫调》是陕北的民歌。()

10.《城墙上跑马》这首民歌属于蒙的山歌“山曲”。()

二、填空题:

1.在里,人民庆祝了他们的忧愁和悲苦,以及他们的欢乐。

2.劳动号子种类繁多,这主要是劳动号子的___。

3.《小小水车长又长》是农事号子的一种,它属于省的民歌。

4.信天游主要流行于省的北部。

5.爬山调主要流行于中部山区。

6.《想亲亲》这首民歌是。

7.花儿的风格特点大部分分三大体系、洮山花儿、陇中花儿。

8.弥渡的山歌叫。

9.山歌一般来说,高原山歌比较高亢,。平原及其江南山歌较为、优美。草原上牧歌则。

10.歌颂《红》是由闯在米脂的民间音乐《》曲调改编的。

三、选择题

1、《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写的琴歌。

①白居易②白③王维

2、《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黄河游的民歌。

①上②中下③下

3、爬山调是蒙汉族的山歌,他还有一个名字叫。

①神歌②顺天游③烂席片

4、《太阳出来喜洋洋》是省的山歌。

①②③

5、《石榴青》是流行于的民歌。

①②③

6、秧歌主要流行于的民间歌舞形式。

①南方②北方

7、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古典歌舞音乐,它由部分组成。

①三②四③五

8、朝鲜族歌舞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叫。

①欢乐舞②农乐舞③芦笙舞

9、单弦曲种产生于。

①②天津③

10、昆曲最早产生于。

①昆山②昆山③昆山

四、名词解释

1.劳动号子

2.小调

3.色彩区

4.京剧

五、论述题:

1.论述小调的音乐特征。

2.简述鲁南鼓吹乐。

3简述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试卷之二

一、判断题:(每题0.5分,共23分)

1.“花儿”这一山歌形式是流行于、、一带的多民族的一种山歌。()2.《小河流水》是民歌。()

3.小调是我国民歌数量最多的一类。()

4.《思想起》是民歌。()

5.儿歌它除包括给儿童唱的歌曲外,也包括母亲唱给孩子们听的歌曲。()

6.《数鸭蛋》是的儿歌。()

7.秧歌是我国黄河以北各省广泛流行的一种歌舞。()

8.二人转广泛的流行于东北地区。()

9.《阿拉木汗》是一首维吾尔民歌,“阿拉木汗”是一位年纪较大老头。()

10.藏族民歌中的“谐”包含有歌和舞的意思。()

二、填空题:

1.《小放牛》是民间传统性质的民歌,剧中村姑向牧童问路,俏皮的牧童故意留难,要村姑回答对才能告诉她。

2.儿童歌曲曲式结构短小精悍,一般都是乐句组成一乐段。

3.采茶通常有二人表演,一男一女边歌边舞。容以表现茶农的劳动生活为多,但也有唱民间故事的民间称为“”。

4.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包括。

5.蒙古族常见的民间演唱形式叫。

6.西南苗族有一种民间歌舞芦笙舞,其芦笙有四种。

7.元明清时期产生的一种说唱音乐现在还保留在戏曲中,这一艺术形式叫。

8.京韵大鼓的音乐属于体结构形式,它通过唱腔和节奏的变化,表达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刻画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9.评弹是弹词与的合称。

10.明代四大声腔是:、海盐腔、余腔、弋阳腔。

三、选择题

1、花鼓戏的代表剧目是。

①《天仙配》②《牡丹亭》③《海砍樵》

2、笛子独奏曲《鹧鸪飞》是一首民间乐曲。

①②③

3、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的主题共有小节。

①10②11③12

4、《塞上曲》是一首琵琶曲。

①文曲②武曲③大曲

5、音乐《雨打芭蕉》是改编的。

①鹏章②永璋③柳尧章

6、《诗经》只记录了歌词没有曲谱,但他仍按音乐给予分类一般认为分类。

①二②三③四

7.《武牧羊》这首歌曲产生于。

①辛亥革命中②辛亥革命前③辛亥革命后

8.《小小水车长又长》是民歌。

①江都②③余

9.信天游是山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带。

①②③綏德

10.《上去高山望平川》这一山歌,它属于高腔山歌。这种山歌在当地叫。

①山曲②爬山调③花儿

四、名词解释

1.民歌

2.花儿

3.二人台

4.评弹

五、论述题

1.简述民歌的形成与发展。

2.简述声腔行当的分类。

3.简述辽南鼓乐。

中国民间音乐试题之三

一、判断题

1.藏族民歌中的“哩鲁”指的是酒歌。()

2.《牧歌》是一首反映蒙古民族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3.“欢乐舞”是流行在高山族的一种民间歌舞。()

4唐代的说唱音乐只在农村中盛行。()

5.产生于元明时期的“弹词”在清代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演出情况。()

6.我国的曲艺音乐形式“弹词”类主要流行于北方。()

7.曲艺音乐中的“牌子曲”类主要伴奏乐器南方以琵琶、二胡为主。()

8.京韵大鼓的演唱是独唱形式的没有较大动作的表演。()

9.坠子是从清代初期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曲艺品种。()

10.据史籍记载清音在明末清初时极为盛行。()

二、填空题

1.现代被称为四大声腔系统的是:昆腔、高强、梆子腔、。

2.戏曲曲牌主要作用是配合演出动作,,制造表演气氛。吸引观众等。

3.戏曲行当中的分类有两种方法:一类是,一类是生、旦、净、末、丑。

4.二黄腔起源于长江下游,是在徽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的艺术精华等演变成了“调”后又进一步发展吸收腔等剧种而形成二黄腔。

5.“二黄回龙”是单句体,是垛句板式,它由“二黄原板”的变化发展而来的,它和导板组成一个有机的联合体,作为成套唱腔的序引部分。

6.“西皮快板”是由简化、压缩派生出来的一种板式,是西皮腔中最快的一种板式。

7.昆曲是我国的一个古老剧种,元末明初产生于省的昆山一带,他在清代被称为“”,后称为“”。

8.昆曲分南昆和北昆:南昆较为缠绵委婉,北昆较为。

9.越剧发源于地区的一带。

10.花鼓属于曲体形式的。

三、选择题

1.《武牧羊》这首歌是。

①原来就有的古曲②当时音乐家填词③一位中学教师创作

2.《斑鸠调》是的一首儿歌。

①②③

3.北方有一山歌,他流行于当地十几个民族之中,这种山歌叫。

①山区②爬山调③花儿

4.山歌在我国分类。

①二②三③四

5.《送我一枝玫瑰花》是一首族民歌。

①维吾尔②哈萨克③藏族

6.中国曲艺共分种。

①五②六③七

7.戏曲唱腔板式多样,名称各异,一般可分类。

①三②四③五

8.越剧最初诞生在初。

①18世纪②19世纪③20世纪

9.笛子独奏曲《喜相逢》是用演奏的。

①曲笛②梆笛

10.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可分两类。

①膜鸣②板鸣

四、名词解释

1.《诗经》

2.神歌

3.维吾尔族民歌

4.清音

五、论述题

1.简述民歌与人民的关系。

2.简述中国民族乐器的产生与发展。

3.简述江南丝竹乐。

中国民族音乐试卷之四

一、判断题

1.戏曲中的基本板式是二眼板。()

2.京剧的伴奏乐队(文场)主要有三大件。()

3.清康熙时期京剧指的是昆曲、弋阳腔。()

4.黄梅戏是省的主要戏曲剧种。()

5.花鼓戏主要流行于省。()

6.省随县曾侯乙墓共出土了124件乐器。()

7.我国北方使用的笛子短小,音色高亢明亮,重舌上的技巧。()

8.《姑行》是用曲笛演奏的。()

9.二胡是我国现今流行最广的一件乐器,它是在弹拨乐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0.《夜深沉》是一首板胡独奏乐曲。()

二、填空题

1.我国吹管乐器大都是木质结构的,分三类:一类是乐器、一类是乐器、一类是乐器。

2.笛子独奏曲《鹧鸪飞》原是一首民间乐曲,曾用箫或丝竹乐合奏等演奏形式,后经笛子演奏家加工改编发展成一首具有江南风格的笛子独奏曲。

3.笙是我国一古老乐器在甲骨文中称。

4.《花梆子》是用乐器演奏的乐曲。

5.琵琶大约是在传入地。

6.扬琴的前身叫。

7.鼓乐一部分来源于元、明以来的南北曲牌,一部分吸收了流行于当地的民歌和器乐曲,但大体分四类:、、、、。

8.演奏音乐的组织最初为及亦农亦艺的。

9.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约于1925年由乐会和

等根据汪昱庭传谱琵琶曲《浔阳月夜》改编而成的。

10.从天回山发掘出土的一个说唱俑。

三、选择题

1.京胡独奏曲《夜深沉》是根据昆曲曲牌京剧乐师们加工改编发展而成的。

①《风吹荷叶煞》②《小开门》③《柳清娘》

2.对“民歌的各种种类个中的创作及产生各有不同,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一观点是提出的。

①闻一多②鲁迅③光钰

3.《拔根芦柴花》是民歌

①江都②③余。

4.信天游《三十里铺》中所描写的是发生在县的一件真人真事。

①临潼②扶风③綏德

5.、、等地多腔山歌。

①高②平③矮

6.《猜调》是的一首儿歌。

①嵩明②③高都

7.《阿拉木汗》是一首族民歌。

①维吾尔②哈萨克③藏族

8.《嘎达梅林》属于族民歌。

①维吾尔②藏族③蒙古族

9.戏曲曲牌有千种以上,大致可分为类。

①四②五③六

10.乐剧的代表曲目是。

①《天仙配》②《牡丹亭》③《梁山伯与祝英台》

四、名词解释

1.《楚辞》

2.客家山歌

3.十二木卡姆

五、论述题

1.简述劳动号子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

2.简述民族器乐的题材与乐种。

3.简述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试卷之五

一、判断题

1.《寒鸦戏水》是一首古筝乐曲。()

2.《放驴》是一首反映冀中人民生活风俗的器乐作品。()

3.辽南鼓乐曲目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元、明以来的南北曲牌。()

4.劳动创造了一切,但“事实上民歌中的各类歌种的创作及长生情况各有不同”,一切民歌都来自于劳动。()

5.武场使用的“锣鼓经”有一百多个,但综合起来只有四种。()

6.京剧中使用的曲牌大多数是从昆曲吸收来的。()

7.劳动过程和劳动条件不能决定劳动号子的起停。()

8.“爬山调”是的山歌。()

9.客家山歌是北方的山歌。()

10.“花儿”主要流行在省。

二、填空题

1.《诗经》它记载了二千年前,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作品。

2.笛子独奏曲《鹧鸪飞》的曲式结构是由、、、

3.岳飞的《满江红》全区有两大段组成,成为上下片的曲调,其曲调基本上片是下片的重复,这种曲式结构在民族调式上称为。

2.劳动号子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主要起组织劳动、指挥劳动,调节劳动,调节劳动精神作用。

3.《走绛州》是省一劳动号子,它属于号子。

4.爬山调主要流行于的部地区。

5.花鼓戏形成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6.管子传入我国约在时。

7.江南丝竹乐在清末就在江南一带盛行了,演奏丝竹的组织有和

两种。

8.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带。

9.民歌是一综合词,它包含歌和谣,它们之间有时是的,有时是的。

10.黄梅戏原称和。

三、选择题

1.唐代大曲宫廷中称之为。

①燕乐②清商乐③散乐

2.信天游《赶牲灵》是一首描写的民歌。

①爱情②大自然③动物

3.《槐花几时开》是省的民歌。

①②③。

4.小调《红》来自于省的山歌。

①②綏德③米脂

5.《摇篮曲》是的一首儿歌。

①西北②东北③陕北

6.《手挽手》是一首民歌。

①维吾尔②哈萨克③藏族

7.京韵大鼓最初流行。

①②天津③

8.《森吉德玛》属于民族民歌。

①维吾尔②藏族③蒙古族

9.民歌最初是形式。

①三位一体②曲词和一③曲词分开

10.《放驴》是鼓吹乐中的一种,它是民间乐曲。

①②③

四、名词解释

1.乐府

2.山歌

3.戏曲

4.花鼓

五、论述题

1.论述山歌的特点及特征。

2.简述琵琶曲的文曲、武曲、大曲。

3.简述南曲。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中国民族音乐

填空: 1中国传统音乐按使用的人群分为哪四大类: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2民间的音乐具有的特征: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传播方式的口头性、音乐曲调的变异性 3山歌的节奏比较自由,多属非均分律动,旋律常有比较多的跳进。山歌的演唱形式多独唱,也有对唱,常在歌前加歌头或吆喝性的喊句 4花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地域性山歌的统称,分两个流派: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 5民间音乐曲调的变异性:1地域性变异2内容性变异3审美性变异4即兴性变异 6木卡姆有哪三个部分组成: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来甫 7大本曲《大哭板》:白族的曲艺音乐,素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之说。 8秦腔:约形成于明代,是梆子腔系戏曲的鼻祖 9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 10维吾尔族包含三部分:民间音乐木卡姆宗教音乐 判断: 1民间歌舞音乐有富有地方性,演员乐器不离手,唱腔旋律……(错说唱音乐) 2热瓦甫是俄罗斯族民间音乐的弹拨乐器(错维吾尔族) 3花灯是一种……的藏族民间艺术形式(错汉族) 4黄扬扁担诞生于云南昆明(错重庆秀山) 5西安鼓乐是一种以丝竹乐为主的传统乐种(错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的广义:指的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既包含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也包括近现代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歌曲。器乐曲、交响曲、大合唱、清唱剧、新歌剧等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 2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应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3窝热热:舞姿剽悍遒劲,粗犷骁勇,歌声热情奔放,明朗豪爽。属男女二声部合唱。男声部由sol、#mi、do三个音组成呼唤式的旋律,女声部由la、xi、sol三个音组成装饰性的衬腔穿插于男声间隙之中,造成一种热烈粗犷的情绪,轻盈悠扬、爽朗而又健美的声音,似群群羔羊的鸣叫,表现了纳西族先民无拘无束的原始游牧狩猎生活。 4呼麦狭义:指一人同时演唱二声部或三声部的演唱方法。演唱者运用特殊的“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带有气泡音的喉腔共鸣,唱出浑厚的低声部持续长音,在此长音上面唱出清亮透明的高声部泛音旋律。 5民族音乐的狭义:指的是扎根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6民间音乐:指的是由劳动人民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背景、生动的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 7哄驼调:是唱给母驼的劝奶歌,是在虚词“h?s”上演唱的长调形态歌曲。音乐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其中,上乐句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乐节,各为一小节。下乐句是一个由三个小节构成的结构。上乐句前一乐节自调式主音“羽”迂回下行,后一乐节自“角”迂回上行并落在羽音。下乐句旋律是上乐句旋律的变化发展。通过新因素的纳入、模进和节奏的拉长等手法,将上乐句所提供的旋律素材重新组织。总体上看,上乐句如诉如歌,具有吟诵、陈述的意味,像是人与畜之间娓娓而谈;下乐句则跌宕起伏、悠远舒展,犹如对母亲的真挚呼唤。 8呼麦的广义:指蒙古族一系列传统唱法之总称,演唱方法有十三种之多,目前所用的主要有四种:“哈日嘎”,是一种超低音演唱方法;“伊斯古日格”,是固定低音加哨音旋律声部的两声部演唱方法,“哈日嘎”和“伊斯古日格”的结合,唱出三个声部;“树伦伊斯古日格”,是两个声部的“直音”呼麦;“乌叶勒呼”,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多次的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民族之间的融合会把原来所在民族的精神文化带到融合后的民族中去。这种融合,也给民族之间的音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各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爱好。创作了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借以抒发感情,寄托情思。许多少数民族有用山歌谈情说爱的习惯,好多山区的姑娘们经常用山歌唱出她们的心里话,而痴情的小伙子也能从温柔缠绵的音调中,判断出姑娘所说的是一句什么样的话。最终寻找到自己的爱情。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分类也有很多:如南方民歌《弥渡山歌》,它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如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郞松》。 其中宋祖英就是演唱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观众心目中,是东方艺术的明星。她出生于中国历史上被许多著名诗人传颂的最具浪漫和传奇色彩的地方湖南湘西。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多出美女,是仙人栖居的地方,至今还孕育着众多自幼能歌善舞的中国少数民族同胞。宋祖英便是其中最有歌舞天赋的苗族后裔。宋祖英不断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中国优秀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从她演唱的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中国民族声乐传承、拓展和再创造的轨迹,她的演唱技巧注入了时代音乐艺术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乐艺术表达方式和演唱风格,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标杆和绚丽景观。其歌曲代表作:《小背篓》、《辣妹子》、《兵哥哥》、《好日子》、《爱我中华》、《大地飞歌》等都闻名于中内外。 民族音乐中的《孟姜女》,更是我喜欢的一首民歌。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孟姜女》这首歌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 同样《黄河大合唱》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民族音乐。它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混声合唱、女中音独唱)、《河边对口唱》(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宋家初中卜隆坤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欣赏《抬驴》《赛马》《十里埋伏》《奇迹》《民乐合奏》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感受中国民乐的特点与风格。 教学重点 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法、分析法 教学设计 一、感受民族音乐 导入: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播放动画片《抬驴》片段.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的背景音乐运用的是民族音乐还是西洋音乐? 二、认识民族音乐 1、了解民族乐器及其音色 (1)我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大家都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2)看来同学们对民族乐器的了解还真不少。你能说出图片中这些乐器的名称吗?(展示、生抢答) 2 、欣赏乐曲 (1)乐曲1:播放《赛马》主题旋律,请学生欣赏并仔细思考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来自哪首器乐作品?(二胡、《赛马》) (2)赛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比赛活动?(蒙古族) 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第二部分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旋律?每段主旋节奏有何变化?(欣赏《赛马》片段,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结合大家的分析,让我们完整欣赏《赛马》这首曲子。(播放《赛马》) 乐曲2:欣赏著名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 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 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高中音乐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音乐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9分) 民间音乐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 1.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下列关于民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地方风格相互交融。 ②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 ③花儿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山歌。 ④信天游多采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式唱。 ⑤《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是一首长调歌曲。 ⑥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④⑤⑥ 2. CCTV《挑战主持人》2007高校系列节目给国内众多知名大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内蒙古大学对决天津师范大学的一期比赛中,内蒙古大学的同学们载歌载舞,将蒙古族的艺术瑰宝呈现在了广大观众面前,获得了比赛的冠军。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他们表演的才艺最可能是 ( ) A.马头琴弦子舞呼麦 B.札木聂盅碗舞长调歌曲 C.盅碗舞呼麦长调歌曲 D.手鼓盅碗舞长调歌曲 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是一场时隔四年的世界"足球盛宴",也是迄今为市场开发和运作最成功的一届世界杯,尽管德国世界杯已渐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有很多回忆依然留在我们脑海里。 3.在2006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应邀演奏的我国青年钢琴家是( ) A.郎朗 B.李云迪 C.孙颖迪 D.邹翔 4.他演奏的曲目是 ( ) A.《黄河》 B.《蓝色狂想曲》 C.《东方红》 D.《翻身的日子》 5.他演奏的该曲目的风格是 ( ) A.民族音乐 B.古典音乐

民族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

民族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 李秋法学1101班 110501110 (一)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学习体会 通过一学期的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不同的体会,可以说受益匪浅。对基本乐理的学习,对简谱试唱的练习,对各地民歌民谣及著名音乐作品的欣赏,以及老师对我国当代著名歌唱家细致介绍,都使我们感悟颇深,我们对音乐的欣赏可以说是层次提高了、深度增加了、体会更深了。 在层次的提高上,现代信息传播的加快与网络的发展,也促进音乐作品的传播,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上层次不齐可以说是当今音乐创作的现状概况。我们需要音乐优秀作品的滋养,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放松身心、了解文化、感悟生命,可以提高自己的气质,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比如在课上欣赏的内蒙古民歌《牧歌》、《塞北的雪》,这两首一动一静、风格不同的民歌使我们在音乐中体会到了草原的广阔、空旷、宁静祥和,也体会到了西北牧民充满热情的生活和奔放的生命。我们在欣赏音乐中放松,在愉快的过程中感悟和学习。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我们学会了拒绝那些没有质量、没有形象、没有思想的歌曲,也更不会再去听有些可以说是庸俗的、无聊的歌了。 在深度和对音乐作品的体会上,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乐理、还学会了一些音乐语言,知道怎么去欣赏和体会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和艺术魅力。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知道作曲家是按照自己的思想与意图,将不同的音乐元素有机的集合起来,在欣赏音乐时,该作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意境,音乐具有何种风格、特色,使用何种乐器、人声来表现的,是用何种音乐元素来组成的,我们都必须有所了解,必须将自己的耳朵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来培养成一个能听懂音乐的耳朵。 俗话说,学习知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欣赏音乐也一样,对于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传承不朽、世代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启发的作品,它为什么那么优秀、为什么那么富有感染力、具有艺术性,它如何就表现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而不是那样的艺术情境呢?我们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逐渐有了自己的判别力,体会更深了。比如在法国作曲家圣璨的作品《天鹅》中,我们知道了用浑厚坚实的大提琴可以表现天鹅的气质优雅,而钢琴则可以表现出湖水的平静清澈,二者结合就仿佛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二)对音乐鉴赏课中基础乐理和试唱知识学习的认识 有的人可能会问:我们这是民族音乐鉴赏课,不是小学生的音乐课,为什么要学习基础的乐理和试唱知识呢?但是还是那句话: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果没有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作为基础,又怎么能够欣赏出整部音乐作品的美呢?就好像学习课文要先学习生字一样,你连字都不认识,又怎么去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艺术情怀呢? 事物都是由一系列元素组成的,音乐也不例外,作曲家作曲和文学家写小说诗歌一样,有整套的表达情感的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常说的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含诸多元素,有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等等,一首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和艺术魅力,是作曲家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意图将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有机结合产生的。音乐作品有很多,但是就是因为其中的音乐元素的不同从而造成的艺术效果的不同,我们就能很容易的将他们区分出来。而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我们就更需要对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对乐理“音的强弱”这一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音的强弱对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形象特别重要。音的强弱可以表现出人的情感和态度,情感、态度的表现则是与人物性格的表现有所不同。抑制、

对中国民族音乐认识

对中国民族音乐认识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歌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说唱音乐 这种音乐是以一段固定的旋律、节奏,配上合成器、刮唱片和快得听不懂的说唱所组成,很多人觉得太怪异、太单调,所以预测它维持不了多久,可是事实证明,从它发展到现在所有正式的音乐颁奖礼及歌曲排行榜上都有说唱这个项目的细分,像Billboard的年度说唱专辑大奖便是了解美国说唱流行趋势的最佳指南。许多人认为所有的说唱音乐听起来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你要先去听说唱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和押韵的感觉,再去了解它要表达的内容。 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是发展剧情、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起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喧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 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 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 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 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 7 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 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 9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 10 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 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13 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 二单项选择题( 请在下列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 1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 a(嵇康),b(陈康士),c(郭沔) 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 a(成玉),b(汤应曾),c(张雄) 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a(荣斋),b(华秋萍),c(王猷定) 4 《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a(徐青山),b(徐大椿),c(燕南芝庵) 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 a(沈心工),b(曾孝谷),c(李叔同) 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 a (萧友梅),b(赵元任),c(黄自) 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a(刘天华),b(阿炳),c(徐炳麟) 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a(聂耳),b(任光),c(青主) 9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a(李劫夫),b(李一鸣),c(卢肃) 10 歌曲《古怪歌》的作者是: a(宋杨),b(费克),c(马可) 三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1 相和大曲 2 沈心工 3 黄自 4 《黄河大合唱》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中国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特点的相关知识吧!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都是由五声音阶写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过去经常有人把唱歌不准的人称为五音不全,这里说的五音就是指五声调式中的这五个音。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如人们熟悉的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种乐器的独奏曲目。合奏音乐一般用在宫廷典礼、宗教仪式、迎神赛会等大型场合,这与讲求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是有较大区别的。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另外,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通常把这种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近年来,我国声乐工作者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特点,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生命力更强。 中国的戏曲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种,是很具特色的演唱方法。中国戏曲种类很多,不同的戏曲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戏曲唱法以京剧的唱法最有代表性。在京剧中,演唱方法又叫唱腔。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各有各的唱腔,其唱法复杂多变,真假声并用,方法考究,是世界上特色鲜明的演唱方法。现代民族唱法中的很多精华都来自中国的戏剧唱腔。 中国民族音乐的来源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1、中原音乐 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民族音乐和民族音乐学的关系

从音乐学科上看,民族音乐主要指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也包括中国历史传下来的各类古代音乐。主要包括民歌、器乐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歌舞和古代音乐等。可参看书目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的《民族音乐概论》,伍国栋写的《中国民族音乐》、刘正维写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 比较音乐学的产生与研究对象 民族音乐学最初被称为比较音乐学。比较音乐学的名称是进入20世纪后首先在德国开始使用的,英文为“Comparative Musicology”,其实比较研究的方法用于非欧洲音乐研究最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但是这一学科的建立是以1885年阿德勒的《音乐学的范畴、方法和目的》和亚历山大约翰·艾利斯的《各民族的音阶》为标志的。其研究对象是欧洲以外的种族、民族的音乐文化,正如萨克斯所定义的异国文化的音乐。这一学科的建立和研究对象的确立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者的立场有着密切关系的。首先,比较音乐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和扩张有密切的联系。以18世纪为开端,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跨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入这些地区的西方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首先向外部世界开启了这些非欧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之门。他们用西方学者的观点和方法试图了解、认识和把握这些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令他们新奇的特殊文化,想将这些相异于欧洲文化,不被欧洲人所知的文化公诸于众,加之古典进化论学派和马克思、恩克斯对于人类进化和原始社会经济的科学认识,至19世纪60—70年代,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兴起,Enthnology一词1830年首先由法国人让·雅克·昂佩勒提出,30-70年代民族学、人类学学会先后在法、美、英、德和意大利建立起来。比较音乐学则是在民族音乐学进入80—90年代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应运而生的。这一时期的欧美出现了一支受过专业训练的民族学队伍,开展了世界范围的、有目的的民族学田野调查工作,异国的民间艺术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此同时,欧美的许多城市建立起了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非欧洲的乐器和有关的音乐文物与手稿,记录亚洲、非洲、美洲民族音乐的材料大量增加,使人们对于非欧洲地区音乐文化的注意力进一步增加,加之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对无文字非欧民族音乐的研究产生了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在这些基础上,比较音乐学这门学科在民族学诸多研究的影响下,应强烈而广泛的社会和时代需求产生了。英国语言学家兼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艾利斯和阿德勒、艾斯比塔等欧洲学者为比较音乐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此可见,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异国音乐文化是相对于当时殖民者的主体文化而言的,也是相对于起初参与比较音乐学研究的这些欧洲学者自身的文化体系而言的。相对于其原本欧洲音乐文化知识体系的未知领域就成了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异国音乐文化=非欧洲音乐文化,即形成了欧洲文化特别是欧洲城市艺术音乐文化相对于非欧洲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实质上是一种以欧洲整体作为一个中心以欧洲大民族为立场而进行的研究。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整个人类文化研究的进步和不同种族的非欧洲国家的学者对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参与,比较音乐学的研究环境和立场出现了变化和拓展,其研究方向和对象也出现了扩大和性质的变化,最初的比较音乐学的名称被民族音乐学所代替。

民族音乐论文

浅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 所谓而民族音乐,狭义地讲,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而流行音乐,则为一种有着广泛听众极具吸引力的音乐,相较于艺术音乐站和传统音乐来说,流行音乐是一种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音乐,以“雅俗共赏”通称。它具有许多的文化功能,比如说认识功能就是它文化功能里面的一种,这种认识功能的实现较其他音乐形式有显著的特点, 也表现在对流行音乐形态表现的认识与掌握上。流行音乐圈内有许多自学成才的流行音乐歌手就是明例, 而这种现象在古典、严肃音乐的创作中却极为少见。而它的审美功能则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使欣赏者感到身心愉悦, 并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 流行音乐的审美功能和它的消遣娱乐功能不同。消遣娱乐功能主要是指一种生理上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审美功能则主要是指美感, 具有心理以及社会意义。还有其他的一些文化功 能,在此就不再详述了。民族音乐是老一辈们一代又一代智慧的精华,是中国音乐的灵魂,它能培养我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流行歌曲,却以其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被广泛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加上动作手势,自由不羁,亲切自然,所以大众听起来,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也容易产生共鸣。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也可以这样说,流行歌曲代表了大众的感情,因为大家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流行歌曲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今的流行歌曲已牢牢地抓住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周杰伦现象在华语歌坛上保持高温状态便是例证。而且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流行元素,每个时间都会有不同的偶像,为什么众多的青少年如此地喜爱流行歌曲呢? 它会不会和我们的民族音乐发生冲突呢?尽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但是我们却也能发现它们之间一些微妙的联系。首先,流行歌曲脱胎于民歌。也可以这样理解: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丽君演唱的一些歌曲则是由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而在其他的流行歌曲中也有相当的体现。由此可以我们知道,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是流行歌曲用之不竭的源泉,流行歌曲只有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其次,民歌借流行歌曲元素焕发生机。民族音乐元素越来越被流行歌手所重视,当周杰伦、陶喆、王力宏的流行音乐里开始引用民族元素,当腾格尔红遍大江南北,.当“女子十二乐坊”倾倒海外的时候,一些人发出“民族音乐迎来了春天”的欢呼。也就是说,流行音乐用现在的配器手法和演唱方式从另一方面来表现民歌,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并喜爱古老民族,也使传统民歌的古老生命力焕发生机。很难说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必然,也很难给中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关系一个完整的和正确的定位。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的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发生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应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可以文说,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所谓的“新潮音乐”则可以说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的派生物,众多音乐人可以借助这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生活和情感,有时也显得很切近人们的

最新人教版初三音乐总试卷答案全

石河子第八中学音乐鉴赏周考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1 一、选择题:(10分) 你所聆听到的这首音乐作品曲目( B ) A《场景》B、《地狱中的奥菲欧》 C、《溜冰圆舞曲》这首音乐作品的表演形式是(A ) A管弦乐合奏 B、弦乐合奏 C、小提琴独奏 这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 Q )的一种音乐形象 A热烈、喜剧的; B、优美的,舞蹈的 C、高贵典雅而忧郁的这首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为( 1 ) A一段体; B、二段体;C、三段体; 这首音乐作品的曲作者为( B ) A柴可夫斯基 B、奥芬.巴赫 C、瓦尔特费尔 二、简答:(9分) 请谈谈你对这段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提示:可以从音乐要素出发结合情感、创作背景、内容和风格等方面表述) 序曲自始至终贯穿着喜剧气氛,节奏明快流畅,乐曲加入《康康舞曲》和加洛普舞曲 2 一、选择题:(10分) 你所聆听到的这首音乐作品曲目( B ) A《优雅》 B、《春江花月夜》 C、《赛龙夺锦》 这首音乐作品的演奏形式是是( B ) A管弦乐合奏 B、中国民族管弦乐 C、丝竹吹打乐 这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C )的一种情绪

A紧张、激烈的赛龙舟场面; B、平稳、高雅、宏伟的 C、优美抒情性曲调为主 这首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为( B ) A引子+主题变奏五次组成; B、全曲由十个有明确小标题的音乐段落组成;C、主题由四句组成 这首音乐作品的地区风格是为( C ) A苏格兰 B、广东音乐 C、江南民族音乐 二、简答:(9分) 请谈谈你对这段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提示:可以从音乐要素出发结合情感、创作背景、内容和风格等方面表述) 是一首变奏曲,第一段是引子加主题呈示部分,江楼钟鼓,第二段至第九段进入主题变奏部分,“换头合尾”,尾声由琵琶、大胡奏出主旋律 3 一、选择题:(10分) 你所聆听到的这首音乐作品曲目( C ) A《g小调第40交响曲》B、《四季-秋》 C、《保卫黄河》 这首音乐作品的表演形式是( B) A管弦乐合奏 B、钢琴协奏曲 C、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 A )的一种音乐形象 A中华民族英勇抗击外敌 B、喜庆丰收 C、高贵典雅,欢悦的和这首音乐作品同一体裁的(A ) A《四季-秋》 B、《六月-船歌》C、《飞来的花瓣》 这首音乐作品的曲作者为( B ) A维瓦尔第 B、冼星海 C、莫扎特 二、简答:(9分) 请谈谈你对这段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提示:可以从音乐要素出发结合情感、创作背景、内容和风格等方面表述) 自由变奏创作手法,引子采用《怒吼吧,黄河》旋律素材,铜管奏出战斗的旋律,钢琴奏出主题,在乐曲的第七次变奏后插入《东

浅谈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233272.html, 浅谈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 作者:张钰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1期 【摘要】民族音乐学是从比较音乐学中逐步演变发展而来的,时间大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在对民族音乐学进行研究时,一定要注重其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在深度上有所进益,因此,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基于此,对民族音乐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并在研究中发现其他新兴学科对民族音乐学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所以,对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研究将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笔者写此论文希望能为与民族音乐学有关的人提供一点理论基础,为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民族学的发展情况与研究背景 (一)比较音乐学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侧重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关注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的音乐。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们可以认为是比较音乐学的酝酿期,时间大体为15世纪-19世纪末。15世纪哥伦布发现欧洲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一些对殖民地的音乐感兴趣的人们开始收集、记录当地的音乐。直到19世末,这种记录一直持续,并有很多书籍出版。例如《中国音乐古今录》、《音乐通史》等。第二阶段,以英国学者艾利斯1885年发表的《论诸民族的音阶》为标志,他的贡献直接形式表现为“音分标记法”的发明,他认为:音乐学是一门“从人种学的角度对民族音乐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即之后来人们所说的“比较音乐学”。 (二)民族音乐学时期 在1950年,孔斯特发表《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性质的研究,它的问题、方法及其代表性特点》,这一著作当时已经引起了音乐界不小的轰动,作者又于1974年将书再版时改称为《民族音乐学》,自此,民族音乐学迈进了崭新的发展,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民族音乐学者和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德,提出“双重音乐能力”的理论;艾伦·梅里亚姆,提 出“音乐人类学”的概念,认为它提供了所有乐音产生的基础以及最终理解那些乐音和声音过程的框架;阿兰.洛马克斯,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歌唱测定体系》将世界分为十大类歌唱风格 区。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绪言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1.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丰富的。 2.其中民歌是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 一、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 从广义来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在中国应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从狭义来讲,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三、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1.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都不是用笔头书写成的。简言之,是口头创作。 2.集体性是指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共时或历时)经他人改造(即再创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一种是在原创时不有二人以上参与,一人一句凑合而成,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二人对唱或集体歌唱的民歌,数人接唱的山歌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3.变异性是民间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被再创作时)原型发生了变异,有时是局部变异,有时因变异较大,而由母体(原型)产生了子体。 因此在民间音乐中,同一首民歌或乐曲在不同演唱(奏)者的唱、奏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一曲多变,或许多曲调小异、小同大异的状况,这是民间音乐创作中变异性的体现。 (二)传承性和演变性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征,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成、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 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向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中国民族音乐

第一章远古与夏商时期的音乐 一.名词解释 1.《云门》:又称云门大卷,六代之舞之一,相传是黄帝时代的赞颂图腾的乐舞,周时为祭天神时行祭天礼的一部分。 2.《大武》:周初为庆祝武王伐纣而作的大型乐舞,有歌有舞征伐气氛浓厚,六代之舞之一。 3.六代之舞:雅乐的最高典范,用在祭司天地,日月,山川以及祖先等场合,受贵族重视。《云门大卷》《大武》《大咸》《大韶》《大夏》《大濩》 4.瞽gǔ宗:商代人进行祭司和音乐教育的机构:瞽朦,进行演唱、演奏和音乐教育的盲乐师。 二.简答题 1.远古至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 a.吹奏乐器:骨笛,陶埙,缶,埙,言, b.打击乐器:陶钟,土鼓,石磬,铜鼓, 2.远古夏商奴隶主对音乐的享受表现在哪些方面? a.远古时期音乐的作用主要在于助兴娱乐,抒发感情鼓舞人们对劳动的热情和斗争精神。 b.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音乐文化的提高,奴隶主把音乐作为娱神和娱己的手段,于是出现了为他们服务的乐舞奴隶和各种歌舞。 c.从一些文献看,奴隶主对月物的使用达到穷奢极欲的程度,“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晨噪于端门,乐闻于三衢” d.奴隶主的奢侈使音乐迅速走向了专业化的道路,出现了专职乐师与乐舞奴隶,乐器的数量和质量,乐舞的演奏技艺和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第二章西周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一.名词解释 1.礼乐制度:礼,以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互为表里的礼制;乐,与礼相配合的音乐歌舞和乐队配置。周时为统治者区分等级、调和矛盾、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手段。 2.俗乐:又称新乐,是我国古代对民间音乐的一种称呼,与雅乐相对而言。 3.成均:周代大学之一,用来进行周代的礼乐教育。 4.《诗经》:我国现存最早一步诗歌总集,按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期末试卷

温州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 —200 学年第 学期 答题要求:答案务必按顺序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否则按零分处理。 填空题(每空3分,计100分) 1、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内蒙古、西藏藏族、广西壮族 和 五个民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青海、广东、台湾、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 2、《 》是广泛流行于纳西族民间,并被载录于东巴经中的丧葬歌舞,有的地区将其称为“热美蹉”。据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它只能用于长辈过世后的丧葬仪式中。 3、 是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具有统一调式体系,并且以歌、舞、乐组合而成的传统古典大曲,它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15世纪已盛行于新疆各地。目前仍在喀什、刀朗、哈密、伊犁等地区非常流行。 4、朝鲜族历史以来就是个跨界而居的民族。中国朝鲜族的先民,是17世纪末开始由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开荒定居的朝鲜人。目前我国的朝鲜族主要居住在吉林省的 朝鲜族自治州。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5、藏族的《》、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号称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另外,壮族的花山崖壁画、白族的“剑川石宝山石窟”等,以及彝族的《阿诗玛》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放射异彩。 6、维吾尔族的主要乐器有打击乐器和弹拨乐器。 7、“古凄”是纳西族普遍流传的山歌名,也代表了纳西族传统的民间唱法。是纳西族情歌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歌曲体裁,已成为男女恋爱时相互唱和的专用曲调。 8、舞是藏传佛教寺院在每年重要的宗教节日上由僧人表演的仪式乐舞。 9、中国的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边境弧形地带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傣族自古以来就信仰原始宗教多神崇拜,约在公元8-9世纪小乘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性的宗教信仰,其对傣族人民的社会、文化、甚至心理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迄今为止,傣族的节日多与此种宗教活动相关,其中最著名的节日是傣族的节,这也是傣历的新年。 10、纳西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纳西语可分为东、西两个方言区。依据文字学的分类,纳西族的东巴文属于原始的文字,其中又包括东巴文、哥巴文(即标音文字)两种。 纳西族的特色乐器在乐队中采用了特殊的演奏方法——“每音必滑奏”,由此产生了特殊的音响效果。 11、抒情民谣在朝鲜族中民间歌谣中数量多,题材也也最为广泛,其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又以表现男女爱情方面的最为丰富,如《》、《阿里郎》、《难逢歌》、《离别歌》以及《姑娘和小伙子》等。 朝鲜族的主要乐器有吹管乐器筚篥、打击乐器和横置弹拨乐器。12、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南宋彭大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