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外交风采
新中国十外长的政治光谱

新中国十外长的政治光谱外交部,成立于新中国诞生的翌日,迄今已历一个甲子。
在这60年当中,外交部一共产生了10住外长。
作为国政运作的重要部门,外交部承载着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使命,10位外长的职业生涯和荣辱沉浮正是新中国外交史的真实写照。
巧妇难为少米之炊的粗线条外交在1949年建国以前,中共举党处于一种准军事化体制下。
这一特殊环境催生了一大批良将悍卒充任各级官员,但他们多缺乏海外经验和外语能力,甚至连外国人都没接触过。
两者兼备的大概只有红军时代就存在的莫斯科派和1920年前后赴欧勤工俭学的旅欧派。
前者因政治错误被边缘化,且海外经验单一;后者活到建国的不算多,位列高层的只有周恩来、陈毅、邓小平和李富春。
彼时陈、邓俱派驻地方,李富春主攻经济,于是周恩来当仁不让,以政务院总理身份兼任新中国第一任外长。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周恩来参加的首次国际性会议。
当时朝鲜战争结束不久,在和美国人交涉时如何把握分寸是个难题。
作为新中国外交的第一场大仗,周恩来准备很充分。
反观美国,提不出具备较高可行性的方案,只是一味反对,在道义上迅速落了下风。
1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是周恩来第二场外交秀。
因有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在前,周的出席愈显非常。
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理念,将会议从互相攻讦的边缘拉了回来。
周恩来凭借两次国际会议为中国开拓了宝贵的外交空间,并展现了中国外交部不盲从苏联的独立姿态。
彼时中国揭开了“大跃进”运动的序幕。
周恩来认为不切实际,因此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被毛泽东当面批评。
2月,周恩来就被免去外长职务,但在缺乏大将的背景下,他仍旧是外交系统实质上的统帅。
第二任外长是陈毅,但论及外交经验,只随党代表团外访过几次。
所以,陈毅前半个任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跟着周恩来当实习生。
1964年是陈毅外交生涯的转折点。
当年中国不仅与西方大国法国建交,更成为拥核国家。
有了资本,陈毅的外交逾加强硬,最著名的当属1965年9月29日在北京答记者问时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陈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陈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召旧部,族旗十万斩阎罗。
”这首烩炙人口的诗是陈毅(1901年—1972年)当年负重伤后在梅岭被国民党军围困时所作,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他字仲弘,1901年8月26日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
少年时在成都读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押解回国。
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春在重庆《新蜀报》任文艺副刊主笔,秋天到北京中法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下,从事工人、学生运动。
1926年初毕业后,参加领导了“三一八”爱国运动。
8月被派往四川万县,推动川军响应北伐,11月调往重庆,参与沪州、顺庆(今四川南充)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
1927年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该校中共委员会书记。
7月中旬,军校改编为张发奎掌握的第二方面军教导团,8月2日由武昌顺江东下,至九江,被张发奎缴械。
陈毅布置应变工作后南下,在抚州赶上南昌起义部队,任七十三团的指导员。
起义军失败后,与朱德等整顿余部,在江西、广东边界转战,保存了革命武装力量。
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师党代表。
4月,与朱德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先后任第十二师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参与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9年1月,随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出击赣南、闽西。
2月,任第一纵队党代表,与纵队长林彪率部参加大柏地、攻打汀州等战斗。
6月,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前委书记。
会后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全面汇报红四军情况。
在周恩来主持下,代中共中央起草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回红四军后,协助毛泽东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制订古田会议决议。
1932年后,历任红六军政委、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委等职,积极发展人民武装,参与领导反“围剿”。
“四老帅”对国际形势提出“真知灼见”

“四老帅”对国际形势提出“真知灼见”作者:暂无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3年第7期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它缓和了中国面临的美苏南北夹击的极度紧张形势,使中国摆脱了长期的孤立状态,重新走上广阔的世界舞台。
这源于九大之后,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老帅对国际局势的研究,这就是著名的“四老帅务虚会”,他们提出真知灼见,对化解中国面临国际危机、打开中美关系起了巨大作用。
不怕与九大唱反调1969年2月19日下午,陈毅等到毛泽东住处开会,会上毛泽东指示,由陈毅主持,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参加,召开国际形势座谈会,向中央提供咨询意见。
当时,四老帅身处“二月逆流”的逆境,心存顾虑。
为什么还要他们研究?如果照抄照搬,算不上研究;如果提出某些不同看法,那又谈何容易?即使能够,会不会被认为是同九大的政治报告唱反调?四老帅战争年代都曾指挥千军万马,战功赫赫,他们勤于思考、胸怀大志,曾是毛泽东治军、治国的忠诚助手,尽管毛泽东的晚年有许多失误,但都对毛泽东思想坚信不疑。
四老帅与周恩来都有几十年交谊,也是四老帅最敬仰的领导人之一。
周恩来针对他们自1967年“二月逆流”以来一直“靠边站”的处境和思想,对四位老帅说:主席交给你们这个任务,是因为主席认为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
阳春3月,在中南海紫光阁古朴整洁的会议厅里,四位老帅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形势座谈会。
中南海紫光阁,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元帅们经常活动的场所,“文化大革命”以来变得冷冷清清。
自从四位元帅每周来聚会,紫光阁又恢复了生气。
老帅们相会在一起,看材料,交换意见,时而有精彩言论发表,时而发出愉快的欢声笑语,这使他们忘掉了疾病和浩劫带来的种种烦恼。
四老帅间都有深厚的战斗友谊,如今他们又是患难与共,大家见面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热。
陈毅是位乐观主义者,见到其他老元帅们,欣喜若狂,风趣地拱拱手:“各位,都要支持一下我这个小组长呀!”说得老帅们开心大笑。
陈毅新中国的军事家与外交家

陈毅新中国的军事家与外交家陈毅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既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又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他在新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军事和外交事务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重点探讨陈毅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杰出表现。
一、陈毅的军事才能陈毅作为新中国的军事家,曾经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陈毅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
他参与并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如东北抗日联军对日本侵略者的顽强抵抗。
在长期的战斗中,陈毅展现出了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有效指挥部队取得了多次胜利。
他的指挥才能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取得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陈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角色。
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副司令员,与彭德怀一起组织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并在战场上指挥作战。
陈毅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表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军事才能为战局的稳定和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陈毅的外交智慧陈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
他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首先,陈毅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推动中国的外交进程。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与苏联、朝鲜、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外交事务,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他始终坚持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推动中国的对外关系朝着平等互利的方向发展。
其次,陈毅在外交谈判中表现出了出色的交际能力和智慧。
他善于与各国代表进行沟通和协商,巧妙地解决了许多复杂的外交问题。
他的外交才能为中国争取到了许多国际支持和资源,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陈毅的军事与外交结合陈毅不仅在军事和外交领域中各自有出色的表现,还成功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陈毅在军事战略上注重整体利益与外交支援结合。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善于利用外交手段为中国军队争取国际支持,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抗日英雄事迹材料:弯弓射日战江淮——陈毅(范本)

抗日英雄事迹材料:弯弓射日战江淮——陈毅抗日英雄事迹材料:弯弓射日战江淮——陈毅陈毅,1901年8 月生,四川乐至人。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
曾任红军第四师师长、第六军政治委员、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等职。
红军长征后,他留守中央苏区,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副书记。
1938年春,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进入苏南敌后。
6月,先遣队在镇江西南韦岗伏击日军车队,“脱手斩得小楼兰。
”此后频频告捷,各路武装纷纷归附,建立了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四县人民抗敌自卫委员会,成功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8年7月,陈毅派管文蔚率部攻占扬中,搭起渡江北上的跳板,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原局的北上方针。
1939年8 月,新四军军部决定第一、第二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
为了取得北上的立足点,陈毅亲自到泰州对李明扬做了礼节性访问,并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向其写问候信,还慷慨赠予弹药和为其运输军火。
10月,陈毅从苏南东路调出东进主力,至扬中与管文蔚部汇合,以新四军挺进纵队名义进行活动。
12月初,陈毅第二次到泰州拜访李明扬,双方在抗日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口头协议。
在李明扬的默认下,1940年1月陈毅率部渡江北上,驻军江都吴家桥、嘶马、大桥一带。
为了在江北站稳脚跟,陈毅提出了“击敌、联李、孤韩”的统战方针。
陈毅第三次进泰州做“联李”的统战工作,消除了李明扬对新四军的误会和猜忌。
6、 7月交,陈毅部发起郭村战役,击溃李长江部。
陈毅元帅

陈毅元帅专业:外语系班级:2011级4班学号:20110541177 姓名:曾婷摘要:为更好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红军革命情况,深入了解家乡革命事迹,对此进行考察,发扬红军革命精神,弘扬中国悠久传统。
隐藏对经历此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考察及其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深刻体会当年红军的革命精神,不折不挠的奋斗过程。
关键词:人物简介孟良崮战役陈毅故居正文:我的家乡在四川省资阳市,在我们家乡一直就流传着一件说起就让人自豪的事。
那就是,在我们资阳出了一个元帅,那就是陈毅元帅。
1人物简介: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资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中华人民建立后,继续担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
1954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长。
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清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斗争遭到严重打击迫害。
1969年夏,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和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一起,全面深入的分析国际形势,向中共中央提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的战略性建议。
1972年1月6日,因患肠癌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2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第整编74师被完全消灭。
这一战役,开创了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战役背景:抗日战争结束后,山东大部为中共领导的解放军控制。
名人陈毅的刻苦故事

---------------------------------------------------------------最新资料推荐------------------------------------------------------名人陈毅的刻苦故事名人陈毅的刻苦故事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永不放弃,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在乎他人的看法。
小编在论坛上阅读浏览过一篇名人陈毅的刻苦故事,这篇名人陈毅的刻苦故事写得很励志,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1901 年 8 月 26 日,陈毅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
五岁那年,父亲送他去私塾念书。
私塾老师叫毛崇芝,是个老秀才。
他学问渊博,教学严谨。
学童如果不守纪律,不完成课业,他责罚严厉掐,因此学童们见了他有点汇害怕。
但陈毅却并不畏惧谢这位严师的管教,他对那裙些极为难懂的文言诗书似卯乎有着特别的爱好,而且唉他似乎有着一般儿童所没咖有的超常的记忆力。
老师乎所数的子曰、诗云,他只烹要回家读三遍,就能琅琅螺背出。
老祖父见陈毅如此渝聪慧,也常常给他点儿小渤奖励。
这样,陈毅对念书吊、背书更感兴趣,他常常掌把那些要背的篇目背得滚耶瓜烂熟为止。
在私塾周里,每到背书的时候,常辽常有不少学童因背不1 / 3出而肘受到塾师打手心的惩罚。
蔗然而陈毅却从来未尝过打隋手心的滋味,因为别的学绎童背不出的,他都能从容陀而流利地背出来。
老师对尿那些背不出的学童说:彝你们要好好向陈毅学学,哟他年纪比你们小,背得这厦样熟,你们年龄比他大,殖却背不出,难道不难为情饵吗?在私塾里,陈毅念渔了一年多的书,读完了《性大学》、《中庸》、《论熟语》、《孟子》,虽然他谈并不理解这些篇章的意义檀,但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茂了基础。
由于他聪慧好学已,成绩出类拔萃,便被同惹窗学友们称为小神童概。
陈毅虽然聪慧好学输,但家境清贫,没有钱买弘当时价格昂贵的纸,父母震为此犯了愁。
陈毅:唯一一位没有走过长征路的开国元帅

陈毅:唯一一位没有走过长征路的开国元帅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06期1901- 1972,四川乐至人,开国元帅十大元帅中唯有陈毅没有走过长征路,他被中央留在南方领导留守部队打游击。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3年的游击战争其艰苦程度也不亚于长征。
他们不但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红军主力的战略行动,保存了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还推动了南方八省的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从而成为中国革命的又一个战略支点。
不参加长征只因留下打游击“除陈毅留在根据地打游击外,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的另外9人都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说。
红军离开瑞金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正躺在利用农舍建起的病房中,带伤的陈毅留下来与项英一起领导南方游击战争。
在红军就要突围的前夜,更多的是战友间的离别之情。
由于这次战略转移是在高度保密中进行的,和留下的数以千计的伤员告别就更是伤情不已。
其中,周恩来与陈毅的壮别是最值得大书一笔的:在病房里,陈毅紧紧地握住前来告别的周恩来的双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是,陈毅毕竟是一位久经血与火洗礼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清楚周恩来行前赶来的目的,除去战友的情分外,还一定负有政治的使命。
因此,他极力地控制住情感,很有风趣地说道:“你们就要走了,快对我说说悄悄话吧!”周恩来首先向他传达了中央的意见:你是高级干部,本来应该把你抬走,因为你在江西搞了七八年,有影响,有名望,又懂军事,中央走了,不留下你无法向群众交代。
随后,周恩来又向陈毅传达中央的决定:“你留下参加以项英同志为首的中央分局的工作。
同时,由你出任中央政府留守处主任之职。
你有什么意见吗?”陈毅自然清楚这副担子的分量!姑且不说自己是一个重伤员,单说留下的数以千计的红军伤病员在即将全部沦入敌手的苏区如何才能生存下来,就是一道谁也不敢贸然回答的难题!但是,陈毅是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党的困难局面,他只能知难而进。
所以,他十分干脆地说了四个字:“没有意见!”陈毅的五种身份革命者陈毅陈毅1901年出生于四川乐至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5岁考上成都甲种工业学校(现成都工业学院)学习染织,受到实业救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毅元帅离开我们已经31年了。
他曾担任过外交部长,外交部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陈老总。
我有幸在他领导下工作过几年,有所接触。
虽然我所知的,大多是些琐碎的小事,但是从细微处也可以看出一代伟人的精神和品格。
斯人往矣,风范长存。
回首当年,音容宛在。
谨就记忆所及,不辞浅陋,整理成文,以表高山仰止之意。
巧用《西厢记》的典故
1961年~1962年在日内瓦举行的关于老挝问题的国际会议,是中国继1954年第一次日内瓦会议之后参加的又一次重要国际会议。
我当时只参加一小部分翻译工作,不了解大的政策和策略,只知道结果是由于会议上的斗争和老挝战场上的胜利,最后达成了一个较好的协议。
但是有些花絮却牢记心间,至今不忘。
在我的印象中,从未见过陈老总有任何紧张或心事重重的样子。
他总是谈笑风生,兴高采烈,天大的困难在他面前似乎也是小菜一碟。
这位“一生系得几安危”的人有一种特别的豪情。
这种豪情很有感染力,你若在他身旁,就会身不由己地一同兴奋起来。
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开始便不顺利,经常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好几天不开会。
陈老总在空闲时参观了日内瓦的卢梭故居,还在泛舟当地名胜莱蒙湖时写了几首赞美卢梭的七言绝句并予以发表。
我记得其中有一句是“强加于人应反对”,这正是我们与美国斗争的焦点。
我们在会议上主张尊重老挝的独立和主权,保证老挝的中立,而美国代表团长、国务卿腊斯克则提出要建立国际机构来共管老挝,要把一个侵犯老挝主权、干涉老挝内政的方案强加于人。
卢梭是西方平等自由思想的老祖宗,反对强加于人,陈老总这些诗正是以卢梭之矛攻腊斯克之盾。
既然开会受到阻挠,中国代表团就开展会外活动,和各国代表团以及欧洲人士广泛接触。
记得在一次内部集会上,有关同志向陈老总报告说,某个西方国家代表团团长想和陈老总会晤,但希望老总能去他的驻地,最好是吃晚饭,对外不发消息。
陈老总听后大笑说:他又想同中国接触,又怕得罪美国,这叫做“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我们可以同意,反正坐汽车去,不用跳墙。
当时,我只觉得这话用了《西厢记》的典故,风趣贴切。
后来在机关呆久了,见惯了文牍浮沉、会议泛滥、言语支吾等现象,才知道能够如此简要精通、轻松幽默地处理问题,在官场中是一道不可多见的风景线。
麦克唐纳给陈老总来了个倒立
陈老总胸怀坦荡、待人诚恳、个性鲜明,时常流露出一种难以抗拒的亲和力,连西方国家的外交官也被他吸引。
英国外交大臣霍姆、英国代表团代理团长麦克唐纳、加拿大代表郎宁和法国代表都很快成了他的朋友。
记得有一次陈老总宴请麦克唐纳和郎宁,郎宁先来,麦克唐纳迟到。
郎宁是加拿大传教士的儿子,出生在我国湖北,会说湖北口音的中国话。
麦克唐纳到后,郎宁就用中国话说:“元帅请客,你迟到,你该罚磕头。
”麦克唐纳也用中国话说:“该死,该死。
”一边说,一边趴到地上,来了一个倒立。
满座开怀大笑,宴会当然愉快尽欢。
据说,陈老总回国后,麦克唐纳写了一封信祝贺陈老总的生日,信中写道:“我们这里很想念你……你的亲切和强有力的性格是坐在我们会议桌周围各国人物的繁星中的一颗独特的明星。
”陈老总用自己人格的魅力使西方国家的代表成为我们的朋友,从而使美国孤立中国的企图落了空。
在与美国代表团的交往中,陈老总也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同时也并不把美国人看成铁板一块,一概横眉冷对。
美国代表团代理团长、元老外交家哈里曼夫妇也被陈老总的风度所折服,在酒会上主动与陈老总握手交谈,甚至还表示以后要来中国。
对于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老挝三派代表团和越南代表,陈老总更是尊重有加,热情亲切,成了他们信赖的朋友。
陈老总不厌其烦地反复做工作,终于打破美国的阻力,促成老
挝三亲王在瑞士会晤并达成协议组成联合政府,使日内瓦会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可以说陈老总运用了正确的政策,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人格魅力,弥补了当时中国国力不足的弱势,成为日内瓦会议成功的主要缔造者。
“陈毅真是个人物”
50年代,我在驻英使馆曾陪同使馆的商务参赞会见英国的大商人约翰·凯瑟克。
凯瑟克家族是汇丰银行的老板,他本人长期居住上海,曾担任过英租界工部局的头头,是旧上海的太上皇。
他回忆说,上海刚解放时,外商们惶惶不安。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通知说陈毅市长要见他。
他美滋滋地去了。
不料进了陈老总的办公室,陈老总坐在办公桌后,根本没有起身,只是大声对他说:“你就是凯瑟克?过去你们在上海爬在中国人头上,作威作福。
现在解放了,人民政府是中国人当家作主。
你们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可以让你们呆下去。
如果不老实,休怪我陈毅不客气。
”说完就挥手叫他出去,自始至终没有让他说一句话。
讲完这段经历,凯瑟克感慨地说:“我在中国几十年,这是一次空前绝后的经历。
第一次遇见有人这样对我说话。
陈毅真是个人物,了不起,真了不起!”
“翻译不好,好比钝刀子割肉,叫人难受。
”
1964年,我调到外交部翻译室工作。
开始给陈老总当翻译时,有一次外宾人数较多,坐满了会客室。
我有点怯场,声音比较小,陈老总几次叫我放大声音。
客人走后,他批评我说:“你是新中国的翻译,就该有新中国的气魄,敢作敢为。
不能像个小媳妇,扭扭捏捏,声音小得让人听不清楚。
这不是在学堂里考试,这是工作,要紧的是使别人明白我们。
就算你英文说得不漂亮,这个时候也顾不得。
你是中国人,英文说得不那么好是自然的,他外国人还一句中文都不会呢!当然,平时要好好学,要苦练,但是到了当翻译的时候,就像战士上战场,老子今天豁出去了,有多少本事全都用出来,争取完成任务,不能有任何畏缩害怕的念头。
对于外国人,要这样想:管你多大的官,今天都得听我的,谁叫你不懂中文。
至于翻译得有没有毛病,下去再总结研究,检讨提高。
要有这样的思想,你的水平才能发挥出来,才能侃侃而谈,声音洪亮。
”陈老总这番话给了我极大的教育和鼓励。
有一次在外交部的招待会上,陈老总同许多外宾寒喧。
他对一位大使说:“贵国风光美丽,是印度洋上的明珠。
”随行的翻译不知是没听懂还是一时卡壳,就是说不出“明珠”的外文来。
陈老总很生气,当众批评他说:“你连这都翻不出来,还当什么翻译。
”那位同志面红耳赤,非常紧张。
但是过了一会儿,陈老总又找到那位同志对他说:“刚才我批评你说话生硬,态度不好,是我不对,我向你检讨,请你莫怪。
但是批评的意思我还是坚持,当翻译就要学好外文,做好工作。
翻译不好,好比钝刀子割肉,叫人难受。
”这位同志很感动,我们几个在场的人也都被陈老总这种精神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