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

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

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地区的发展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这些问题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对于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给其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

这导致了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相对较弱,给物资运输和市场开拓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也相对恶劣,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潮湿。

这对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也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些机遇。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东北地区还拥有广袤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些优势使得东北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成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然而,东北地区的发展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是经济结构单一化的问题。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重工业,如钢铁、煤炭、机械等。

这导致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东北地区的重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其次是人口外流的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东北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留学。

这导致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外流,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北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大对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交通和通信的便利性。

这有助于改善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物资运输和市场开拓。

其次,应该加大对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支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可以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人才培养和吸引力提升,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

精品高中地理 东北平原黑土带退化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精品高中地理 东北平原黑土带退化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东北平原黑土带退化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本报讯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中国东北平原黑土带,正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很多地方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平原黑土带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总面积约1100 万公顷,其中黑土耕地约815 万公顷,占东北地区耕地总面积的。

黑土地的粮食产量占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

黑土带是东北玉米带的核心,也是重要的肉、乳生产带,玉米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3 和1/2。

中国工程院一项有关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4;近50 年来,黑土层平均流失了一半,表层有机质含量减少了1/3 至1/2。

据中国工程院有关专家介绍,黑土退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和不重视水土保持。

另外,在种植结构上单纯追求粮食数量,某些作物种植比例过大,有机肥施用量普遍减少,土壤养分亏缺严重以及林地面积减少等都加剧了黑土退化。

专家呼吁东北地区应尽快开展黑土保护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转变传统的顺坡起垄耕作方式,建立沿等高线耕作以及以深松免耕、少耕和地面覆盖、秸秆还田为主要内容的耕作制度;以草田轮作为主体,建立科学的黑土轮作制度;实施林网修复改造工程。

专家表示,林、草、湿地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也是东北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独特优势,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条件。

应争取到2030 年或用更长的时间,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基础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和科技创新,使东北地区达到可更新资源的永续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无废弃物排放;在生态与环境方面,达到整体好转、良性循环。

东北地区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东北地区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东北地区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水稻是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水稻收割后会产生大量的秸秆资源。

秸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利用潜力,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东北地区水稻秸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对于水稻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秸秆资源现状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主要水稻产区之一,每年水稻丰收后会产生大量秸秆资源。

据统计,东北地区约有2000万亩水稻田,按每亩产量5吨来计算,每年产生约1000万吨的水稻秸秆资源。

这些秸秆资源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会带来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2.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目前,东北地区对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的利用方式包括:作为畜禽饲料、生物质能源利用、菌藻资源利用、秸秆堆肥等。

但是受制于技术和市场发展水平,这些利用方式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饲料利用存在储藏、保存和添加其他饲料配比的问题;生物质能源利用有技术成本高、运输成本高、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

以上述现状来看,东北地区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力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1. 政府政策支持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政府将加大对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研发和推广,并建立相关的补贴和奖励措施。

2.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是推动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水稻秸秆的高效利用,如利用生物质能源技术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利用菌藻资源将秸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等。

3.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综合利用观念的普及,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未来随着生物质能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水稻秸秆资源将会得到更多的利用。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评价及分区预警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评价及分区预警

基 于 A P层 次 分 析法 的东 北农 业 可持 续 H 发 展 能力 的动 态 评 价及 分 区 预警
刘志 强 ,金 晶 ,陈 渊
10 1 ) 5 00 ( .中 国科 学 院 东北地 理 与农 业 生 态研 究所 ,黑 龙 江 哈 尔滨
L U Z iqa g ,JN Jn CHE a I h —in I ig , N Yu n
( . otes I tu egah n gi l rl cl y h e cdm Si cs H ri 50 1 hn 1N r at n i t o or ya dA r u ua Eo g ,C i s A a e yo c ne, ab 10 8 ,C ia; h s t e fG p ct o ne f e n
Ki tc Ev l to nd Re i na a n n se o u t i bl v lpm e t ne i a ua i n a g o lW r i g Sy t m f r S s a na e De e o n Ca a iiy o rc t r n No t a t Ch n t p An l ss o p b l fAg iulu e i r he s i a by S e a y i fAHP t
2 H ri a k H ri 5 00, hn ) . ab B n , abn10 1 C ia n
Ab t a t B s d Olt e a r u tr ls san b e d v l p n d l g i ut r ls s i a l e eo me tc p bl y w s e au t d o sr c : a e i h g i l a u t ia l e eo me t mo e ,a r l a u t n b e d v lp n a a i t a v la e n c u c u a i te s a e o l —p ro sa d l c t n o hs c p b l y wan n r m p cs w t i e i e au t n a d w r i g meh d . T e h c l fmu t i e d n a i s frt i a a i t r ig f i o o i o 5 a e t i k n t v l ai n a n n to s h s h c o a rc l r l u t ia l e eo me tc p b l is a iu t r e o r e ,a rc l r n i n n ,a r u t r n r s u t r c p b l g iu t a s san b e d v lp n a a i t , g c l a r s u c s gi ut a e v r me t g i l a ifa t cu e, a a i — u ie r ul ul o c ul r i t n a rc l r r d cin a d e ov me t rn e e e au t d i 7 c t si o t e sen C i a y i gi ut e p o u t n v l e n e d w r v l ae n3 i e n N r a t r h n .Me h n s f rrs u c e u t n u o t i h c a im e o re r d ci o o a d e oo ia ee ir t n o n e me s r so c o s ae a d o t n f g iu t rli d sr rman a nn n r vn g iu- n c l gc d tr ai ,c u tr a u e n ma r c l n u l e o r l a u t f i ti i ga d i o ig a r l l o o i a c u n yo mp c t r u ti a l e eo me t a a i t r r p s d u e s san b e d v lp n p b l y a e p o o e . c i K e r s Not e sen C i a s s i a l e eo me t a a i t kn t v l ain; i ei r i g y wo d : r a t r h n ;u t n b e d v lp n p l y; i ei e au t h a c b i c o kn t wan n c

倪青叶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倪青叶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标准及2011测试要求】【基础梳理】一、自然环境1.东北地区范围包括、、三省及自治区东部。

、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貌格局呈状,外侧是,中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则是广阔的。

2.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区,自南向北跨、、,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

降水自向递减。

3.辽宁南部、、暖温带水果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高粱、水稻、、亚麻等春播作物;大兴安岭北部的山地属于寒温带气候,以、马铃薯、大豆为主。

4.东北地区植被以和为主,并分布有和。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东北地区分布着和等土壤类型。

其中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平原的东部和北部、平原西部是黑土的主要分布区。

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2.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平原是我国的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的地区,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东北还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荒地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3.土地开发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荒地的大量开垦增加了耕地面积,昔日的“”变成了“”。

4.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既是水源地、蓄水池,又是我国特有珍禽、的栖息地,对、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对已开垦的荒地将逐步还、还、还。

【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②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是 ( )①黑土 ②黑钙土 ③棕壤 ④沼泽土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3.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 )A .土地平坦,土壤肥沃B .降水较多,水热配合好C .纬度高,热量不足D .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右图是某地区地形图,完成4-6题。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东北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大豆种植区,但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农村人口外流严重等。

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下,推动东北地区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

目前,东北地区农业主导产业仍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农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

这不仅影响了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使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化,难以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

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农产品滥用化肥农药、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和消费者信心。

3. 农村人口外流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北地区农村人口外流现象日益严重,农村劳动力不断外出务工,致使农业生产力严重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4. 农业科技创新不足。

东北地区农村科技创新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 优化产业结构。

要推进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多元化农业发展,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力度。

鼓励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东北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卫生安全水平。

3. 加强农村人口留住力度。

要通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措施,吸引农民留在家乡就业创业,减少农村人口外流现象。

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东北地区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资源,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东北农业一直面临着低效率、低产量和传统生产方式等问题。

为了实现东北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建立一种符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的农业发展模式。

一、东北农业现状与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北地区的农业一直面临着若干挑战。

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有限,农田面积有限且不易扩大,无法完全满足粮食需求。

其次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和农产品质量不高。

另外,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等也对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东北地区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模式建议:1.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是东北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通过引进前沿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在科技支撑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引入现代温室技术,调节温湿度,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作物产量。

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培养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为东北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 转变农业结构,发展多元化传统上,东北地区的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发展。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逐步转变农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推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要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外的农产品交流与合作,拓宽农产品的市场渠道。

3. 推动农业智能化升级现代化农业离不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支持。

东北地区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的智能化升级。

通过使用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作物的智能监控和精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产品的质量。

三、对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个人理解在我看来,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三大地形单元的分布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土壤特性,认识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及土地开发的措施及状况。

3、学会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①范围:②基本特征:③气候类型:④植被类型:2、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是什么?是如何分布的?3、如何理解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4、如何合理开发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5、为什么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6、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布局的?6、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该采取什么措施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①黑土的开发②林业的发展③湿地的保护【互动探究】1,山脉ABC河流12345地形区abc根据东北地区河流、分布,征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ABC123 4abc53、把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建成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有何有利条件?(思路点拨:结合预习知识,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思考不利条件)【迁移应用】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分析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不大2.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错误的是()A.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生产力高B.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C.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D.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
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重点与难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
施。
学情分析:
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一二也已对相关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进
行了学习,第一单元区域已介绍了区域分析的基本方式方法。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应
该说都已经了然于胸,一个关键就是怎么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农业可持续发
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音乐《松花江上》学生听歌词分析,该地区有哪些资源
思路:
生产条件 布局特点 存在问题 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背景问题:生产条件—-农业的区位条件包括哪些?(自然条件:土地资源、气候、土壤、
水源、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等)
[分析本节的结构]
介绍标题,及其之间的关系:在了解其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措
施。
一、东北区域概况
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
2、面积:124万KM2
3、人口:1。2亿
4、地貌特征:
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
龙江、乌苏里江,西南临渤海)—-森林资源丰富
沃野千里(黑土、黑钙土;东北平原—-中国最大的平原:中:松嫩平原;南:辽河平
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商品粮基地
二、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1)土地资源
A、 耕地面积广阔
B、 土壤肥沃:(插根筷子就发芽,抓把黑土攥出油)
C、 宜农荒地多
D、 宜林、牧等荒地多
(活动):阅读课文探索活动,问题:
回忆录里描述的是哪个地区?该地区的景观20年来有哪些变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土地利用不合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土地,变北大仓为北大荒?)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此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基本条件,及现有
的基础,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并付诸于实施.
(2)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
A、 降水:400~800MM,东南向西北递减
B、 热量:自南向北递减:(北:春小麦、大豆;中: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甜菜、亚
麻等;南:棉花、冬小麦)无霜期80~180天(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
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东北人有长达四个月无所事事的“猫冬”的习惯。
(3)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中国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林木蓄积量最多的地区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山南坡
东南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地,人工林。
(4)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类型:由于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因此为森林草甸草原
分布:三个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与科尔沁草原
-—发展畜牧业
(5)其它:
水产资源:南临渤海黄海,辽东湾与海洋岛两大渔场;淡水湖泊和水库
海岸线较长
滩涂面积广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粮交易
(3)农业政策:三农政策
三、布局变化:
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农田面积扩大,西部草原面积缩小
2、从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来看: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