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隧道
大断面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工 程 技 术
大 断 面隧 道 下穿高 速 公 路旋 工 技术
中铁 十二局 集 团第三 工程有 限公 司 梁 大鹏
[ 摘 要 ] 文介绍 了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施 工方案 、 本 施工组织、 监控量测, 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 监控 量测 衬砌 台车 , 施作 1 . 04 m长衬砌砼 。 防排水 :通过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问拱部及边墙部位铺设 E A防水板加无纺布防水和隧道纵 、环向施工缝均涂抹界面剂并加设 V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及隧道二次衬砌背后设 5 环 向盲沟 ,每 1m一 0 0 环, 两侧边墙脚高 10纵向透水盲沟进行防排水。 0 监控量测 : 施工过程中对地表及洞 内加强监控量测 , 根据量测结果 及 时 调 整施 工 方 法 ,严 格 控 制循 环 进 尺 ,尽 量 缩 短 各 开挖 面之 间 的距 离 , 早 实 现 整 个 断 面 的封 闭 。 尽 交通管制 : 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取 得联系 , 在施工过程 中根据 隧道 施工情况实施交通管制 。
坚石地层中。
12 .观音堂隧道下穿段施 工方案选择 结 合该下穿段埋深 浅, 地质条 件较差 , 方案 比选, 经 确定 施工方案
如下:
施工中采用三台阶法七 步开挖法 , 即先采用大管棚护顶 , 将隧道断 面分为上中下三个台阶分步开挖 , 仰拱紧跟下 台阶并及时闭合成 环。 采 用该法施工时 , 在上 、 下各 台阶形成一定的步距 , 中、 而且 同一 台阶左右 工作面形成相互错开后 ,即可在各工作面按每循环进尺进行平行流水 作业 。 施工时每循环进尺 06 各台阶步距控制在 3 同一台阶左右工 .m, m, 作面错 开 l m。分 步平行施作拱墙初期支护 , 仰拱超 前施做及时闭合成 环, 构成稳固的初期 支护体系。
论大断面越江隧道施工的技术措施

2 1 4 3江底全 断面粉砂地层技术措施 . .. 盾构穿越黄浦江底有近 4 0 为全断面⑦ 1 1 0m — 草黄色砂质粉土与⑦ 1— 2草黄~灰 色粉细砂 地层 ,其 中含 承压水 ,为此特 制 定了 “ 头 保
护 尾 ”的 针 对 性措 施 。
( 1)推进 时根据潮 位 变化 情况 ,对 切 口水压 进 行相 应调 整 ,控 制其波动范 围在设定值 ± 0 0 M . 2 Pa,防止江底 冒浆和土层坍 陷 。
常 使用 和 安然 度 汛 。 ・
2 隧 道 施 工 主 要 方 法及 技 术 难 点 21江 中 圆 隧道 施 工技 术 .
圆形主隧道东线长 2 6 m 5 5 ,西线长 2 4 m 5 9 ,采用 1 . 2 泥水盾 2m 1
构掘进 机施工 。圆形衬砌环 由 5块标准 块 、2块邻接 块和 1 封顶 块 块 组成 。衬砌环采用外径 l 0 O m 内径 1 0 O m、环宽 1 0 m l0m 、 0 4m O m、厚 5 度 48 m O m的平板式 衬砌结构 。衬砌环采 用大封 顶,拼装时纵 向插入 。 环问采用错缝拼装 ,环间错缝 1 . 5 1 2 。。环与环 问以 3 2根 M 0的纵 向 3 螺栓相连 ,环 面设有半 圆形 剪切键 。块 与块间 以 3根 M 6的环 向螺栓 3 紧密 相连 ,纵缝 内设凹 凸榫槽 ,以利 提 高拼装 精度 。外 弧侧 设框 形 弹性 密封 垫槽 , 内弧 侧 设嵌缝 槽 。环 向螺 栓 、纵 向螺栓均 采 用锌 基 铬 酸盐 涂层 作防 腐蚀 处理 。
球 , 以加 强 盾 尾 密封 效果 。
( 4)管片 拼 装坚 持居 中原 则 ,使 成环 衬砌 与 盾壳 的 间 隙均匀 , 确 保盾尾密封 效果 的正常发挥 。拼装后及 时调整千斤顶 的顶力 ,防止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中运用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中的运用【关键词】土质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天恒山隧道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地界,是哈尔滨绕城公路东北段项目的重难点工程。
隧道为双洞分离式设计,单向双车道,单洞上行线长1660m,下行线长1690m。
建筑限界为净宽11.5m,净高5m。
普通断面开挖量为129㎡,紧急停车带加宽断面开挖面积达163㎡,属大断面隧道。
隧道最大埋深30m,标准断面跨度14.28m,高11.17m;加宽段跨度16.83m,高12.06m,按照目前常用的深浅埋分界方法,基本上可以将整条隧道定为浅埋型。
2.施工技术方案2.1施工方案的确定粘土具有地基承载力低、易变形塌方、遇水具有可塑性和压缩性较大等特点。
因此,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缩短台阶长度,初期支护尽快闭合成环,仰拱和衬砌及时跟进,及时形成稳定的支护体系。
项目部经过考察学习、专家方案论证决定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2.2施工工艺流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结合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面,用超前导管支护、钢拱支撑、挂网、打锚杆等来加强土体强度及限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预留核心土支挡开挖工作面,有利于及时施作拱部初期支护以加强开挖面的稳定性,在初期支护的保护下左右错位开挖中、下台阶,并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初支及时封闭成环,并及时施作仰拱及回填混凝土。
2.2.1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工序图图1 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工序示意图2.2.2施工方法2.2.2.1超前支护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超前支护。
设计为超前小导管,钢管直径为ф50mm,长5.0m,间距40~80cm,外插角10~20°,首尾相接长度不少于1.0m。
采用水泥注浆,水泥-水玻璃体积比1:1,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为25~30波美度,注浆压力0.5~5mpa。
浅谈CRD法隧道开挖施工

浅谈 CRD 法隧道开挖施工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日新月异,大断面隧道工程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常用的CD法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需要使用CRD法进行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
本文以工程实践为例,浅谈采用CRD法进行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CRD法;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1、前言由我公司施工的深圳市某联络线一标工程全长1.134km,起点K0+075.21,终点K1+209.36。
本标段中的麻山隧道工程右线隧道起点里程K0+615,终点里程K1+210,长595m;左线隧道起点里程ZK0+614.36,终点里程K1+209.36,长595m。
隧道最大埋深约56m,最小埋深约6.2m。
该隧道左、右线平面线型均为直线,左右线隧道中线间距为30m,毛洞净距为14.168m,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隧道按城市主干路设计,设计车速为50km/h。
隧道净宽13.556m,净高7.655m。
2、施工方案的确定由于该隧道洞径跨度大,而且隧道的围岩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等级从Ⅲ~Ⅵ级。
根据围岩等级,设计中采用和施工方法也不同,施工工艺变化较多,工艺复杂。
为了确保该隧道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也确保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经多方案对比,对该隧道的开挖方案为:对Ⅴ~Ⅵ级围岩采用CRD法进行施工。
3、什么是CRD法施工CRD法是在隧道围岩开挖中,在中隔壁施工工法的基础上在中隧道中部增加一道或多道仰拱支撑做横撑,是对中隔壁法的改进和加强,又称交叉中隔壁法。
CRD法是一种用隔壁和抑拱把隧道开挖断面上下、左右先进行分割支护,再进行开挖的施工方法,可适用于Ⅳ~Ⅵ级围岩的浅埋大断面双车道、三车道、四车道隧道的场合。
4、CRD法施工工艺超前支护左侧上部开挖左侧上部初期支护左侧中部开挖左侧中部初期支护成环右侧上部开挖右侧上部初期支护成环右侧中部开挖右侧中部初期支护成环左侧下部开挖左侧下部初期支护成环右侧下部开挖右侧下部初期支护成环拆除中隔壁及临时抑拱抑拱及填充混凝土地次衬砌5、CRD法施工关键技术5.1超前支护超前支护中关键一环是超前小导管的打设,小导管采用Φ42×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制作,搭接长度≥1.0m。
华子节隧道大断面三台阶法施工中的地层变形及控制

浅谈华子节隧道大断面三台阶法施工中的地层变形及控制【摘要】大断面隧道三台阶法施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地层变形。
在具体施工中,采取超前注浆加固、衬砌背后注浆、锁脚锚杆设置、核心土预留以及控制台阶长度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地层变形,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大断面隧道三台阶法地层变形控制措施引言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项目陆续上马。
在施工中,采用了各种科学的隧道施工方法,其中三台阶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
以华子节隧道为例,对大断面隧道三台阶法施工进行分析,探究三台阶施工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1 三台阶施工法大断面隧道三台阶施工法指的是在开挖隧道时,分仰拱与上中下四个部分,同时开挖七个不同相互错开的开挖面,分布同时支护,并形成支护整体,向纵深逐步推进。
在三台阶开挖中,采用环形开挖的方式开挖拱部,并预留核心土。
中下部开挖时,保持中部土体不动,先开挖两侧。
三台阶施工的重点是确保掌子面稳定,其施工需要遵循少分块和快封闭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减少地层被扰动的次数与荷载转换的次数。
开挖时需要先护后挖,及时支撑,边开挖边支护。
以华子节隧道为例,该隧道采用三台阶法施工。
2 三台阶施工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大断面隧道三台阶施工,会扰动前进方向的土层,造成土体受损,进而导致不同范围与不同深度的沉降和地层变形。
首先,开挖会改变土体的应力状态。
掘进隧道时,土体受到的侧压力移向隧道内,造成开挖面土体上部的地层发生沉降。
开挖隧道后,将会产生应力重新分布,在二次应力状态下围岩开始向洞内位移。
其次,三台阶施工产生一定的扰动。
受到注浆、爆破、机器设备运作等的影响,地层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形。
第三,初期支护的影响。
初期支护需要与围岩共同经历一段变形时期,受到土体压力的作用,柔性支护与衬砌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位与变形。
而柔性支护与衬砌又反作用于周围土体,从而导致地层发生应当一定程度的变形。
第四,土体固结与地下水位下降。
大断面公路隧道的断面形式研究

拱都岩体在 自 重应力场作用下向洞 内移动, 并导致两侧岩体 受压 。 反应在洞周位移上 , 顶下沉 位移要远大 于水 平收敛 。 拱
由此 而导致 支护结构 体系的破 坏 , 与高跨 比较 大 的单洞双 这 线隧道有所不 同。显 然 , 于三车道 以上的大断面公路 隧道 对 的建 设 , 如果仍然采用双车道公路隧道 的理论进行设计 与施 工是 不合适 的。
[ 收稿 日期] 0 5— 8—2 20 0 9 [ 作者简介] 海龙(9 0一) 隧道 及地下 工程专业 , 干 18 , 硕 士研究生。
四川建筑
第2 6卷 3期
2 0 . 0 66
维普资讯
图 l中 : 为行 车道 宽度 ; S为行车道 两侧路缘带 宽度 ,
的大断r 公路 隧道会 越来越 多。大断 面 隧道 结构 承受较 大 面 的围岩压力 。 并且受力 条件极 其复 杂 , 极易 发生 围岩 失稳 和
【 文献标识码】 A
应力场为主的情 况下 , 这种扁 平结构 的影响将 会更 大 , 对 随 之也 就会不可避免地 带来 新的技术 问题 : 于围岩开挖后 如对
地质及地质结构的影 响 、 地应力 的影 响 、 岩体力 学性质 的影
响、 因素 的影 响 、 工程 地下水的影响 、 时问 的影 响等等 。大断 面公路隧道由于开挖面积大 , 岩体结 构面交叉组合形 成不稳 定结构体的机会将 会大大增 加 , 围岩稳定性是一 个很不 这对 利的因素。 目前 , 面公路隧道 的设计理论和施工 工艺大 大断 多数 是借鉴双车道隧道的理论 , 是四车道 的大断 面公路 特别 隧道 , 面与双 车道 公路 隧道 相比 , 度增大 了一倍 , 横断 其跨 如
1 大断面隧道的特点
大断面黄土隧道塌方处理

・ 2 2 1 ・ Βιβλιοθήκη 大断 面黄土 隧道塌 方处理
邓 宏 渊
( 西安铁路局集经处 , 陕 西 西安 7 1 0 0 1 5 )
摘 要: 本文通过工程 实例 , 介绍黄土隧道塌方处理的工程措施及相 关注意事项 , 对类似 工程有借鉴价值 。 关键词 : 黄土隧道 ; 塌 方; 处理
1工 程概 述 3 . 5 . 2 L K 2 6 + 4 4 9~L K 2 6 + 4 5 2段( 左侧 ) 未完成开挖的剩余部分 沿 某 隧道是 目前亚洲较大断面纯黄土隧道。 2 0 0 9 年 9月 2 1日 1 2 : 袭双侧壁导坑方法开挖 , 每次掘进 1 榀拱架 的距离 , 掘进前施作长度 1 O时 , 出 口端开挖区坍塌 。 首先是掌支面出现剥落 、 掉块 , 继而拱顶部 2 . 0 m 的超前小导管 , 导管环 向间距 3 0 e a, r 其 布置 1 O 根, 每掘进 、 安装 位 开始掉块 、 坍塌 , 坍塌逐渐 向已经架设 的拱架上方扩展 。为避免人 2榀拱架 , 施作一环超前小导管。拱部拱架安装完毕 , 加强观测 , 确认 员受到伤害 , 现场暂 时撤除人员 、 机械 。 据现场作业人员观察 , 塌方部 收敛和沉降变型稳定后 , 开始落底 , 接长过墙拱架 , 边墙拱架安装完 位 的土质湿度有明显变化 ,后方 已经施做初次衬砌的喷射混凝土表 成后 , 静置 1 ~ 2天 , 观测变形 , 若变化速率变小 , 稳定时 , 开挖 仰拱 , 面出现拱部滴水现象。时隔 6小时 ,初衬钢横架 自拱腰连接板处折 安装仰拱拱架 , 浇注仰拱砼及填充。施工 中, 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不大 断。 拱顶土体继续坍塌 , 现场采取临时措施 , 用弃碴回填塌腔 , 封堵掌 于 4 . 5 m; 子 面。业主 、 监理 、 设计 、 施工 四方分析研究后决定 , 施作长管棚穿越 3 . 5 I 3换拱 : 逐榀测量侵限位置 , 人工凿除侵限部位 的喷射砼 , 切 塌方区 , 管棚采用 7 5×1 2 m m中空注 自进式锚杆。 长度 2 1 m, 环向间 除侵 限段拱架 , 更换新拱架 , 切除侵限拱架前 , 在相邻拱 架傍 敷设长 距3 0 ~4 0 e a, r 施作范 围为拱腰以上部位 。此方案历时 2 O天完毕 , 之 度 2 . 0 m经 向锚管 , 锚管端部与拱架焊连。此步作业跳槽进行 。 后, 静置 2 0天恢复开挖 。 3 . 6整治效果 。采用上述方案处理 , 耗时两个月 , 处理过程未诱发 开挖沿袭双侧壁导洞法 。 随着掌子面向前推进 , 左侧导洞内初期 更大范围的坍塌 ,安全有保障 ,二衬施工完毕的收敛 和沉降观测看 支护的喷射砼 开始 出现裂缝 ,管棚尾部明显下沉 。现场随即停 止掘 出, 二衬没有沉降和收敛现象 , 达到了方案预想的效果 。 进, 同时在左侧导洞 已施作初期支护的变形严重地段敷设临时支撑。 结 束 语 同时加强沉降观测 , 沉 降速率变小并趋于稳定后重新 掘进 。 通过处理本次塌方 , 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 重新 掘进 1 0 天以后 , 作业人员发现坍 方段左侧导洞新施作 的初 a . 方案要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方案的形成 , 要集思 广 期支护喷射砼 出现裂缝 , 伴有崩裂声 响, 超前锚杆局部与拱架连接处 益 , 综合分析 , 形成共识 , 付诸实施。 上至业主 、 监理 、 下至作业人员都 喷射砼会 出现较大范围环向裂缝 。左侧边墙处拱架与喷射砼之 间出 要让他们理解方案的实施方法 、步骤 以及实施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问 现竖 向裂缝 , 喷射砼开始掉皮 , 剥落 。 长管棚悬臂部方 向下弯曲。 观测 题 , 想互之 间如何配合。 个方案的形成 , 专业知识 固然是方案立足的基石 , 但是 , 形成方 显示 : 左侧导洞拱顶 、 拱腰、 拱脚 和中隔壁支撑下沉 速度最大时达到 1 8 mm / h , 初次衬砌浸入二次衬砌净 空最 大值 达 4 5 c m, 对应的地表 出 案的方式方法不可或缺 。 塌方出现后 ,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包括现 现深度 3 . 0 m陷穴 , 此处隧道埋深 8 6 m。 场的作业工人进行 了详细的现场调查 , 分析原因 , 寻找对策 ; 方案初 2坍方原 因分析: 现场分析认为。 导致坍塌的因素是地下水 稿形成 以后 , 征询各个方面的建议意见 ,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了方 也是通过这个过程 , 使我们的技术人员 、 管理人员 、 现场作业人员 坍方处于贯通面附近, 入 口端 已经将衬砌施工到贯通面 , 贯通面 案 , 前后各 5 0米地段有微量地下水出头 , 随着开挖的不断推进 , 初、 - N 明白了在处理塌方中 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什么时机做?出现新情 的不 断封 闭 , 改变了地下水原来的流通渠道 , 使 其在开挖面露头 , 尽 况 , 新问题后如何沟通 , 与谁 沟通等等 。本 次塌方处理基本上是按照 管黄土围岩 内地下水流量甚微。 但是 , 它侵润掌支面前后的黄土质围 我们 的方案实施 的, 很顺利 。真正起到了指导施工的作用 , 保证 了安 质量 。 岩, 使 其塑化 , 丧失 自稳能力 , 这个过程一则使 已经施作初 次衬砌 的 全 、 地段初衬承受 的应力增大 , 二则使掌子面围岩松软 、 塌坍 。现场观察 b . 及 时监控量测 , 随时掌握变化 , 指导施工。本次塌方处理期 间 , 看到 :坍 塌段前后各约 3 0 m地段在拱腰部位有连片的地下水浸蚀痕 我们制定了监控量测方案 , 预想多种可能 出现的问题 , 制定 了相应的 应对预案 : 收敛到达某个程度应怎么办?沉降到达某个程度怎么办? 迹 。局部有有滴水 现象 。 3处理方案: 综合分析后, 现场拟采用以下处理方案 某个部位出现集 中出水怎么办等等 , 不一而足。处理过程中 , 我们预 3 . 1 未受影响的地段 自两端继续 推进二次衬砌 , 最大限度地缩短 料 的一些问题真实地发生了, 但是 , 因为我们有所准备 , 所以 , 这些问 出入 口二衬之间的距离 。调整每摸的浇注长度。 题的出现没有给处理塌方带来更 多的麻烦。 ’ 3 . 2已经变形 , 侵限 的钢拱架逐榀更换 , 更换前对相邻既有拱架 c . 处理黄土 隧道塌方时慎用注浆这种措施 。我们制定方案时 , 曾 进行 加固 , 增加锚杆 , 此 步作业在 3 . 1 款作业 , 作业结束后 , 自两个二 经提到是否采用注浆填充坍塌腔 , 从而使上部形成整体 , 防止 下 Z 部 衬端面开始逐榀 , 依次进行 , 更换 范围满足施作一模二衬 时 , 停止更 处理期 间诱发更大范围的坍塌。我们最后的答 案是否定的。实践证 换, 施作二衬 , 逐步 向坍方中心区推进 。 明, 黄土质塌方处理时 , 注浆 的效果非 常微小。一定程度上会起 到相 3 . 3加强沉 降, 收敛观测 , 分析变形数据 , 指导施工 。动态调整细 反的作用。但是 , 不能一概 而论 。 d . 人身安全在工程实践 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类似的塌方处 部方 案 。 理, 制定方案一定要将如何保证人身安全摆在第一位。不能让进度 、 3 . 4 各段落的现状分别是 : 3 . 4 . 1 L K 2 6 + 4 4 9 + 4 6 3段 , 长 1 4米 。 其 中 L K 2 6 + 4 9 9~ 成本制约或左右方案。方案推进 中应该稳妥 、 保守。实施 中对于和方 L K 2 6 + 4 5 2 . 3 0米 段 左 侧 导 坑 只 施 工 了拱 部 支 撑 ,该 段 无 侵 限 ; 案制定的预设条件出现 的微小差异 , 都丝毫不能放过 。 要对这些微小 L K 2 6 + 4 5 2 ~L K 2 6 + 4 5 4 2 . 0米段受原坍塌影响初衬左侧在拱腰处侵 的变化认真分析 , 加强观察并及 时调整我们的后续行为。 限。L K 2 6 + 4 5 4 ~L K 2 6 + 4 6 1 7 . 0 米段左侧导坑钢架全部侵限。 3 . 4 . 2 L K 2 6 + 4 6 3 L K 2 6 + 4 6 6 . 5 ( 长度 3 . 5 m) 段右侧拱腰及下部拱 架侵 限; L K 2 6 + 4 5 7 - 5 L K 2 6 + 4 6 3 ( 长度 5 . 5 m) 段右侧导坑拱架全部侵
大断面单洞双线变双洞单线隧道施工工法(新)

大断面单洞双线变双洞单线隧道施工工法中铁十二局三公司石太客运专线Z1标王志强李有生张自强1、前言由于客运专线的时速达到250km/h、300km/h和350km/h,所以对隧道的要求就更加严格。
首先隧道的净空要符合空气动力学,线路的设计要能达到火车的时速,这就要求线路上曲线的半径要满足速度上的要求,因此就会出现隧道的开挖断面面积大。
而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间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分离隧道之间,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隧址区为山岭重丘区,受地形的限制路线分幅展线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小净距隧道显示出了优势,与分离式隧道型式相比,隧道两端接线的长度大大缩短,与双连拱隧道相比,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了工程工期和造价。
本工法生成背景是2005年上场的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Z1标段的南梁隧道单洞双线变双洞单线的段落。
南梁隧道全长11.526公里。
其中双线5.795公里,单线5.731公里(双延米)。
其中在单洞双线变双洞单线的过渡段包括480米长的双线喇叭口大跨隧道及250米长的双洞单线小净距隧道。
2、工法特点2.1 解决了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断面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的开挖及二次衬砌施工。
2.2 解决了小净距隧道的开挖施工。
3、适用范围3.1开挖断面面积大于120m2,且断面在不断变化的隧道。
3.2并行双洞隧道净距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且开挖断面宽度小于13m。
4、工艺原理4.1 隧道断面在不断地变化,可以看做是喇叭口形式。
开挖时断面逐渐变大,其开挖时的光爆效果会很差,超欠挖难以控制;在二次衬砌施工时,由于断面是流线型的,所以就不能使用整体式液压台车,只有用钢拱架加小模板来施工二次衬砌,每施工一米衬砌就要加工一榀钢拱架,而且得重新安装小模板,这样即浪费时间又浪费钢材。
我们只有改变了隧道的断面变化形式,才能在源头上改进其施工工艺。
见图4.1-1单洞变双洞流线型渐变平面示意图。
图4.1-1 单洞变双洞流线型渐变平面示意图4.2小净距双洞隧道施工的难点、重点是控制爆破作业,必须确保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减小两隧道之间由于净距较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