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视距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视距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采用三种方法对同一测点进行观测。

3、精度要求:往返测得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K≤1/300,高差之差∆h≤6mm/100m。

二、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配三脚架)1台、视距尺(水准尺)1把,自备铅笔、计算器。

三、观测方法

1、将经纬仪安置于测站点A上(假定A点高程H A=100.00m),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读至cm);在B点竖立视距尺。

2、水平视线法

(1)用盘左位置瞄准B点上的视距尺,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同时调望远镜微动螺旋使竖盘读数为视线水平时的固定读数(90°或270°),这时望远镜视线水平。

(2)读取视距丝上丝、下丝读数(读至mm),求尺间隔l1;读中丝读数v1(或取上丝、下丝读数的平均值,读至cm)。

(3)计算:D=100 l1,h=i-v1

3、仪器高法

(1)盘左,用望远镜中横丝瞄准视距尺上读数为i的位置,读取上丝、下丝读数,求得尺间隔l2;

(2)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L(读至′),求竖直角α2(3)计算:D=100 l2 cos2α2,h=D tanα2

4、任意倾角法

(1)盘左,望远镜瞄准视距尺任意读数v3(最好使倾角大些),读取视距丝上丝、下丝读数(读至mm),求尺间隔l3;读中丝读数v3(或取上丝、下丝读数的平均值,读至cm)。

(2)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L(读至′),求竖直角α3(3)计算:D=100 l3 cos2α3,h=D tanα3+i-v3

5、返测:

将仪器安置于B点,重新量取仪器高,在A点竖立视距尺,按上述方法观测、计算两点间水平距离D和高差h。检查往返测得水平距离和高差是否超限。

四、实验记录与计算表

视距测量记录计算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五、误差分析

实验七钢尺量距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要求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线。

2、精度要求:往返量距的相对误差K≤1/3000。

二、仪器和工具

30m钢尺1盘、经纬仪1台、标杆1根,自备计算器、铅笔。

三、观测方法

1、在地面上选定相距约50m(或80m)的A、B两点。

2、安置经纬仪于A点,对中、整平;在B点立标杆;用经纬仪望远镜纵丝瞄准B点,制动照准部(水平制动)。实验过程中,经纬仪照准部始终处于制动状态,通过上下转动望远镜使每一定点均处在望远镜纵丝上,从而实现经纬仪定线。

3、往测:

后尺手执钢尺零点端将尺零点对准A点,前尺手执尺盒并携带测钎(未配置,本实验中用粉笔代替)沿A→B方向前进,行至一尺段钢尺全部拉出时停下;由操作经纬仪的同学用手势指挥前尺手将钢尺拉在AB直线上,前、后尺手拉紧钢尺,由前尺手喊预备,后尺手对准零点喊“好”,前尺手在整30m处插下测钎(可由另一同学用粉笔对准30m处在地面做好标记),完成一尺段的丈量;两尺手同时提尺前进,后尺手行至测钎处(或第一个粉笔标记处),依次向前丈量各整尺段;到最后一段不足一个整尺段时,前尺手应仔细量出余长。记录者在丈量过程中在“钢尺量距记录表”上记下整尺段数及余长,计算得到往测总长。

4、返测:

由B点向A点同法量测。

5、计算检核:

根据往测和返测的总长计算往返差数和往返总长的平均数,检查相对较差是否超限,若符合精度要求,则取往、返总长的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

四、注意事项

1、钢尺量距的原理简单,但在操作上容易出错,要做到三清:零点看清——尺子零点不一定在尺端,有些尺子零点前还有一段分划,必须看清;读数认清——尺上读数要认清m、dm、cm的注字和mm 的分划数;尺段记清——尺段较多时,容易发生少记一个尺段的错误。

2、前后尺手动作要配合,定线要直,尺身要水平,尺子要拉紧,用力要均匀,待尺子稳定时再读数或插测钎。

3、钢尺性能脆易折断,为维护钢尺;应做到四不:不扭,不折,不压,不拖。用毕要擦净才可卷入尺壳内。

五、实验记录与计算表

钢尺一般量距记录计算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六、误差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