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_论文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纯化、及应用论文

摘要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易于富集于界面、并对界面性质及相关工艺过程产生明显影响的物质。
从发展历史看,表面活性剂源于洗涤剂,但随着技术发展而脱离了洗涤剂,形成了独立的工业。
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和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表面活性剂已从日常生活中的家用洗涤与个人保护用品,进入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国家支柱产业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纯化、表征及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纯化鉴定合成AbstractSurfactant is a kind of easily enriched in the interface, an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related process material. From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surfactants in detergent,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from the detergent, formed an independent industri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rfactant and the overall industrial level, surface active agent has been from the household cleaning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in daily life, in all field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national pillar industry,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surfactant synthesis,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ine chemicals.Key words : Surfactant, Purification, Identification摘要 (I)前言 (1)第一章.表面活性剂 (2)第一节.表面活性剂概述 (2)第二节.分类及常用 (2)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3)第三章.表面活性剂的纯化 (5)第一节.萃取和重结晶方法 (5)第二节.浊点析相法 (5)第三节.泡沫分离法 (6)第四节.渗析和电渗析 (6)第五节.色谱法 (6)第四章.表面活性剂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 (7)第一节.实验:表面张力及CMC的测定 (7)第二节.基本原理 (8)第三节.仪器和试剂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前言表面活性剂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的性质极具特色,应用极为灵活、广泛,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

a d snh ssmeh d fa n — cd tp mp oei ufca t a dte po rs f t p l ain i e te n y te i to so mio a i ea h tr s ra tn, n h rgeso sa pi t nlah r y c i c o
降解和配伍性 能, 越来越 多地被应用到皮革工业 中。 本文综述了氨基酸型两性表 面活性剂应用于皮革
中的研 究动 向 , 并重 点介 绍 了其分 类及合 成 方 法。
关 键词 : 两性 表 面 活性剂 ; 成方 法 ; 革加 脂剂 ; 色助 剂 合 皮 染 中图分 类号 : S2 . T 59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10 (0 60 —0 30 17— 6 220 )4 0 3 —4
维普资讯
『 I 、
【 廛
匿
嗍 匣 冤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的合成及 其 在 皮革工业 中的应 用
徐亮。 郭义 , 建洲 杨
( 陕西科技大学化 学与化工学院, 陕西 成 阳 728 ) 10 1
摘 要 : 氨基酸型两性表 面活性剂是一种 以氨基酸为基础的环保表 面活性剂 , 良好 的无毒 、 其 生物可
溶剂、 杀菌消毒 剂( 产品有 T g5 ,eo1 eo1 Tg5 B等) 、 用作 皮革行业 中的加脂剂和染色助剂 , 还可 以用作消防
的灭 火 剂等 【 。 ]
却廑羊2 0 年 06
第 4期 3 3
维普资讯
匿
嗍 匣 闶l 堑 } 廛 I r - 弋
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首次被商品化是在 2 O世纪 4 年代德国。 O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使之具有无毒性 、 无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进展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进展王杰;薄纯玲;王淑钰;王轩;茅沁怡;方云【摘要】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可再生生物质来源的新型绿色环保表面活性剂,是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升级换代产品.本文主要论述单链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N-酰基、N-烷基、O-烷基酯)以及氨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化学合成方法、分类、性能以及应用进展.【期刊名称】《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8页(P61-68)【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氨基酸;合成;应用【作者】王杰;薄纯玲;王淑钰;王轩;茅沁怡;方云【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至善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至善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3开发高质量多功能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已成为表面活性剂工业的主要方向,例如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1-3]。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不仅生物质原料来源广泛,毒副作用小,性能温和,刺激性小且生物降解性好,而且其良好的乳化、润湿、增溶、分散、起泡等性能在当下备受人们的关注,被逐渐应用于洗涤、个人护理和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4]。
对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分类通常可以按照氨基和羧基的数目分为酸性(如N-酰基肌氨酸)、中性(如N-酰基谷氨酸)或碱性(如N-酰基-L-赖氨酸)三大类;也可以按照亲水基荷电性不同分为阴离子型(如N-酰基谷氨酸)、阳离子型(如N-椰子酰精氨酸乙酯)、两性型(如N-烷基天冬氨酸-b-烷基酯)及非离子型(如 N-酰基谷氨酸二酯)。
本文将从构建单链或双链的方法以及不同结构疏水链的角度对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分类,阐述其合成方法、性能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及多元醇对月桂醇聚醚-6羧酸钠泡沫性能的影响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及多元醇对月桂醇聚醚-6羧酸钠泡沫性能
的影响
宋冬冬;董朝春
【期刊名称】《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年(卷),期】2024()1
【摘要】以月桂醇聚醚-6羧酸钠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复配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及不同多元醇对其泡沫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氨基丙酸钠与月桂醇聚醚-6羧酸钠复配具有较好的发泡力,而椰油酰谷氨酸二钠更有利于提升月桂醇聚醚-6羧酸钠的泡沫稳定性。
在配方稳定性上,复配10%的月桂酰肌氨酸钠即可改善月桂醇聚醚-6羧酸钠的低温稳定性,使得样品在低温下仍为透明澄清液体。
此外,不同多元醇的添加不会影响月桂醇聚醚-6羧酸钠的发泡力,而在泡沫稳定性上,添加甘油、麦芽糖醇则优于甲基丙二醇、聚乙二醇-8、丙二醇。
【总页数】9页(P66-74)
【作者】宋冬冬;董朝春
【作者单位】舒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23
【相关文献】
1.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性能的影响
2.聚醚多元醇对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胶性能的影响
3.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性能的
介观模拟4.月桂酰肌氨酸钠和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在洗发水中的应用性能对比研究5.月桂醇聚醚-6羧酸对皂基洁面泡沫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质及分类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质及分类氨基酸表面活性剂(AAS)是一类疏水基与一种或多种氨基酸组合而成的表面活性剂。
其中,氨基酸可以是合成的,也可以来自于蛋白质水解液或类似的可再生资源。
作为一类需求日益增长的表面活性剂,AAS因结构可变而产生的多样性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商业机会。
鉴于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洗涤剂、乳化剂、缓蚀剂、三次采油和制药等领域,研究人员对表面活性剂的关注从未间断。
表面活性剂是全球每天都在大量消耗的最具代表性的化学产品,曾对水生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广泛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如今,对于消费者来说,无毒、可生物降解以及生物相容性与表面活性剂的功用和性能几乎同等重要。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由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天然合成的、或于细胞外分泌的绿色可持续表面活性剂。
因此,通过分子设计来模拟天然的两亲结构(如磷脂、烷基糖苷和酰基氨基酸)也可制备出生物表面活性剂。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AAS)便是其中一种典型的表面活性剂,通常由动物或农业衍生的原料中产生。
在过去的20年里,AAS作为新型表面活性剂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不仅因为AAS可以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合成,而且AAS易于降解,且副产品无害,使其对环境更为安全。
AAS可被定义为由包含氨基酸基团(HO 2 C-CHR-NH 2)或氨基酸残基(HO 2 C-CHR-NH-)的氨基酸所组成的一类表面活性剂。
氨基酸的2个功能区域使其可以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表面活性剂。
已知自然界总共有20种标准的蛋白氨基酸,它们负责生长和生命活动中的所有生理反应。
它们彼此间的差异仅仅是根据残基R的不同。
有些是非极性且疏水的,有些是极性且亲水的,有些是碱性的,有些是酸性的。
由于氨基酸是可再生的化合物,因而由氨基酸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也很有潜力成为可持续的环保物质。
简单而天然的结构、低毒性以及快速的生物降解性,往往使其优于传统表面活性剂。
使用可再生的原料(如氨基酸和植物油),AAS可以通过不同的生物技术路线和化学路线进行生产。
N-酰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N-酰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石莹莹【摘要】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以其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低刺激、低毒性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倍受青睐,近年来对该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N-酰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应用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河南化工》【年(卷),期】2016(033)002【总页数】4页(P16-18,28)【关键词】N-酰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性能;应用【作者】石莹莹【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园林学院 ,河南三门峡 4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3.4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是以生物物质为基础的表面活性剂,它主要是通过化学或生物技术法,使用可循环的原材料来合成的,例如氨基酸、糖类、植物油等。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对环境和生物的安全性高,对皮肤和头发的刺激性小,低毒、生物降解性好,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国外对于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研究非常积极,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实现商品化。
国内对于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目前相对落后,绝大多数产品需要进口,价格昂贵。
因此,我国系统地研究和开发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将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品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N-酰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一类是N-烷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N-酰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开发的N-酰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根据其溶于水时的离子类型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2-3]:①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CH3(CH2)nCONH(CH2)nCQHCOOˉ。
其中Q表示中性或酸性基团,如N-酰基谷氨酸、N-酰基肌氨酸。
②阳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CH3(CH2)nCONH(CH2)nCQHCOOR。
其中Q表示碱性基团,R为烷基,如N-椰子酰精氨酸乙酯(CAE)。
③两性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CH3(CH2)nCONH(CH2)nCQHCOOˉ。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化学物质,具有调节界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功能。
在工业生产中,表面活性剂被用于清洗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等方面。
在农业中,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作农药增效剂和农田土壤改良剂。
另外,在医药、食品、纺织、石油开采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四种类型。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是最常见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如磺化洗涤剂和脂肪酸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常用于柔软剂和染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具有抗硬水性和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洗涤和乳化剂等领域;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则是一种同时具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特性的表面活性剂,在应用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主要由它们的分子结构决定。
一般来说,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性(水溶液中吸附于水界面)和亲油性(吸附于水-油界面)双重亲性。
这种双重亲性使得表面活性剂能够在液体-液体和液体-气体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并改变界面的性质。
例如,在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能将水分子与油分子结合,形成胶束,从而使油污和水分离。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在工业生产中,表面活性剂被广泛用于清洁剂、洗涤剂、洗涤剂、乳化剂等方面,可以快速有效地清洗和清除各种污染物和污垢。
在石油开采中,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增加油田的开采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农药增效剂,提高农药的作用效果,并减少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然而,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过度使用表面活性剂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使用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可能会进入水体系统,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另外,表面活性剂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废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置等。
因此,对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管理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总之,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非PFOA型氨基酸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测试

p s0 l 0型 核 磁共 振 波谱 仪 ; Z - A 型 表 面 张 力 仪 。 u 4 BY 1 2 氨 基 酸 型 氟 碳 表 面 活 性 剂 的合 成 . 反 应 机 理 见 式 () 1 ~式 () 3。
~ 一 r 寻 一
.
一
9
碳 氢 复 配 低 界 面 张 力使 得 在 轻 水 型 泡 沫 灭 火 剂 中 能 够 起 到 发 泡 、 烧 的 作 用 。 笔 者 采 用 丙 烯 酸 甲 酯 法 合 成 非 抗 P O 型 氨基 酸 型 氟 碳 表 面 活 性 剂 中 间 体 之 后 皂 化 水 F A 解 , 对 其 工业 级 产 品 进 行 表 征 。 并
文 章编 号 :0 9 0 2 (0 1 O —0 2 — 0 1 O — 0 9 2 1 7 64 4 J
H
非 P O 型 氨 基 酸 型 氟碳 表 面 活性 剂 除 具 有 氟 碳 表 F A 面 活性 剂 的 “ 高 ” “ 憎 ” 还 对 环 境 和 生 物 体 的 安 全 三 、两 外 性 高 , 毒 , 湿 性 好 , 泡 力 强 , 生 物 降 解 , 此 它 的 低 润 起 易 因
a e o hew a e - itc nt i ng t i e d tve . nc f t t r m s o ani he m x d a dii s Ke y wor s: a e - it; a dii e; s f c t n i d w t rm s d tv ura e e son; pe f m a e ror nc
1 0℃馏 分 。 7
氧化 钠 , P 甲醇 , C ; AR;1 , R。 13 A
主 要 仪 器 : e i l r n .P rg n 1 0 、 P rkn E me ,Ic a a o 0 0型傅 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5 页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 摘 要
氨基酸是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的总称,作为蛋白质和酶的构成成分是生物体必需的化合物之一。此外,从工业观点来看,最近由于氨基酸制造技术的进步,可以得到比较廉价的氨基酸,利用其多官能基性、光学活性或氨基酸支链的多种功能,可以制成各种功能材料。对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首先是在化妆品领域,接着在各种领域,新功能材料的种类、用途也正在扩展。本文对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的物性和应用,以氨基酸衍生物为中心,包括最近开发的材料进行介绍。
关键词:简介,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作用,国内外研究现状(常用的合成工艺路线、流
程和设备、产品检验),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今后研究的目标)
一、简介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疏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以氨基酸为基础的环保表面活性剂,其良好的无毒、生物可降解和配伍性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众多工业中
氨基酸与疏水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近年来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化妆品和卫生用品生产中,其年产量快速增长着。
二、结构 第 2 页 共 5 页
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为两性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解离,氨基酸在中性介质中为两性,既有正离子基,也有负离子基,此区域称为等电区域;在碱性介质中,氨基酸变为阴离子型(R-),形成游离氨基;在酸性介质中,氨基酸变为阳离子型(R+),生成游离的羧酸。利用氨基酸的胺反应和羧酸反应引入脂肪链疏水基,即生成表面活性剂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结构分类 2.1 按氨基酸的不同分类 根据分子中所含氨基和梭基的相对数目,分为: ①中性,如N-酰基肌氨酸、二(辛氨基乙基)甘氨酸; ②酸性:如N-酰基谷氨酸、N-酰基谷氨酸二酷; ③碱性,如Nβ-酰基-L-赖氨酸(R=十二烷基)、Nα-二甲基-Nα-酰基赖氨酸(R=十二烷基)。 ④根据氨基酸结构不同,及其溶于水时的离子类型不同可分为: ⑤阴离子型,如N-酰基谷氨酸、N-酰基肌氨酸;②阳离子型,如Nα-椰子酰精氨酸乙醋 (CAE);③两性型,如N-烷基天冬氨酸-β-烷基酯、Nα-L-赖氨酸(R=十二烷基);④非离子型,如N-酰基谷氨酸二酯、甘油单毗咯烷酮梭酸酯。
四、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表面活性剂通过在气液两相界面吸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也可以通过吸附在液体界面间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许多表面活性剂也能在本体溶液中聚集成为聚集体。
溶液中的正吸附:增加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 固体表面的吸附:非极性固体表面单层吸附, 极性固体表面可发生多层吸附 1.亲疏平衡值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H·L·B值: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疏水性能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表面活性剂要呈现特有的界面活性,必须使疏水基和亲水基之间有一定的平衡。 石蜡HLB值=0(无亲水基)聚乙二醇HLB值=20(完全亲水) 第 3 页 共 5 页
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通过乳化标准油来确定HLB值。 HLB值 15~18 13~15 8~16 7~9 3.5~6 1.5~3 用途增溶剂洗涤剂 油/水型乳化剂 润湿剂 水/油乳化剂 消泡剂 HLB值可作为选用表面活性剂的参考依据。 疏水基 疏水基按应用分四种 (1) 脂肪烃: (2)芳香烃: (3) 混合烃: (4) 带有弱亲水性基 (5) 其他:全氟烃基 疏水性大小:(5)>;(1)>(3)>;(2)>;(4) 亲水基 末端:净洗作用强,润湿性差;中间:相反。 分子量 HLB值、亲水基、疏水基相同,分子量小,润湿作用好,去污力差; 分子量大,润湿作用差,去污力好。 浊点 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来说,亲水性取决于醚键的多少,醚与水分子的结合是放热反应。 当温度上升,水分子逐渐脱离醚键,而出现混浊现象,刚刚出现混浊时的温度称浊点。此时表面活性剂失去作用。浊点越高,使用的温度范围广。 第 4 页 共 5 页
五、脂肪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合成原理 脂肪酰基氨基酸及其盐的制备方法一般为化学合成法,根据原料不同有几种工艺,如脂肪酸酐与氨基酸盐的酰化反应工艺、脂肪腈水解酰化反应工艺、羰基化反应工艺、脂肪酰氯与氨基酸反应工艺及脂肪酸与氨基酸盐反应工艺。
目前在工业上用得最多的制备脂肪酰基氨基酸及其盐的方法仍是用肖顿-鲍曼 (Schotten-Banmann)缩合反应方法,它是由脂肪酰氯和氨基酸在碱水溶液或其它有机溶剂中一次完成制得脂肪酰基氨基酸盐,然后经无机酸中和分离得脂肪酰基氨基酸粗品,再加碱中和而成为较纯的脂肪酰基氨基酸盐。此法的优点是工艺流程和设备不复杂,原料易得,缩合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温度不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六、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以氨基酸为基础的环保表面活性剂,其良好的无毒、生物可降解和配伍性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众多工业中 氨基酸与疏水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近年来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化妆品和卫生用品生产中,其年产量快速增长着. 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为两性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解离,如下式所示: 性的氨基酸在中性介质中为两性,既有正离子基,也有负离子基,此区域称为等电区域;在碱性介质中,氨基酸变为阴离子型(R-),形成游离氨基;在酸性介质中,氨基酸变为阳离子型(R+),生成游离的羧酸.利用氨基酸的胺反应和羧酸反应引入脂肪链疏水基,即生成表面活性剂,反应如下: 1.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 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是由十二伯胺与丙烯酸甲酯进行反应后经水解,再用氢氧化钠中和而制得的,反应如下: 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易溶于水,呈透明溶液,显碱性,这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相似,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和洗涤能力.十二烷基氨基丙酸的水溶液显弱酸性,表现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2.十二烷基二亚甲基氨基二甲酸钠 十二烷基二亚甲基氨基二甲酸钠是由十二胺与一氯乙酸钠在氢氧化钠存在下进行反应制得的,反应如下: 十二烷基二亚甲基氨基二甲酸钠的性质与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相似,此外还有良好的杀菌能力. 3.Na-酰基赖氨酸 Na-酰基赖氨酸的结构式如下: Na-酰基赖氨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为典型的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该分子在等电点内形成内盐,水溶性降低,所以在水(pH=4~10)和有机溶剂中非常难溶.它溶于pH=12的溶液中和pH值在1以下的氯化钾乙醇 第 5 页 共 5 页
中.在含有硫酸铜的溶液中,它能捕获铜离子形成螯合物.当与强亲水性无机粉末混合时,由于它具有疏水性,从而使粉末体表面也变为有疏水性,故可用作医药、化妆品的填充剂,以改性各种粉末体的表面. 4.Na-甲基-Na-月桂酰赖氨酸 Na-二甲基-Na-月桂酰赖氨酸的结构式如下: Na-酰基赖氨酸的α-氨基经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后,其碱性增大,结晶度降低,变得易溶于水.二甲基化的Na-月桂酰赖氨酸的克拉夫点(溶解度骤然增大的温度)为39℃.此种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很大的相容性及良好的表面活性和起泡性能,用于洗涤剂生产中.
七、表面活性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已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够实现产品研究开发多样化、系列化,开发力度非常大,并且开发理念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表面活性剂。 以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应用为例,国外通过表面活性剂对除草剂活性作用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并非只单纯地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以提高药量而达到增效的目的, 若针对各种药剂特性,采用适当种类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促进药剂对植物的渗透作用,且对药剂具有增溶作用,可见有选择性地开发和应用表面活性剂,可望达到对药剂增效、节约用药、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降低防治成本的目的。
表面活性剂在医药中也有广泛的用途,它对药物的吸收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能增加药物的吸收也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还应考虑到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等。
国外一些著名的表面活性剂公司在2l世纪初的发展趋势如下所述: 国外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温和和易生物降解的产品。如糖苷类表面活性剂,由于原料来自天然、性能优良、低毒低刺激、易生物降解而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表面活性剂领域,我国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基础都还比较薄弱,与国外水平差距很大,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差距更大,这主要表现为产品品种单一落后,生产规模小,产品配套能力差,缺少系列化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能满足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要求,缺少能够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客观上阻碍了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提出了越来越高国外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温和、易生物降解,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由于表面活性剂产品品种多,应用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