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思想

作者:张春元

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05期

摘要:社会治理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思想的形成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社会治理是在党政主导下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立足公平正义,以实现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协调利益关系,满足社会需求,处理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防范社会风险,促进社会认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通过对社会治理的认知有利于新时代准确定位社会会治理,确定社会治理的目标,部署社会治理的框架格局。

关键词:社会治理;形成背景;内涵;特点;定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就包含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思想。

一、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治理方面的表述

最先提到是报告的第一部分,也就是报告在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这部分里面。提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这一部分。第三个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提到“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八个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报告第四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第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社会治理,提出“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第二个阶段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报告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里面内容比较丰富。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制,还有社会治理重心要下移,基层治理的问题等等。

社会治理这个思想跟其他部分还有一些关联。比如说在国家总体安全观里面提到国家安全,它跟社会治理有关;在经济发展这个部分,实施乡村战略,提到农村的基层治理;跟文化的关系更密切了,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社会主义诚信体系的建设,比如说公民道德体系建设,志愿者服务,网络治理,都和社会治理关系密切;跟民主政治,跟依法治国,依法行

政,协商民主都有关系;和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关系,生态文明建设里面提到了环境治理。所以说社会治理思想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或者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极其重要。

二、社会治理创新形成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社会治理这个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社会背景就是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发展变化了。

(一)组织方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计划经济既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也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更是一种社会组织方式。这种组织制度,好处是,高度组织化,动员组织能力很强。但是它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个人的主动性、能动性个人利益受到了压制,出现了大锅饭,平均主义,导致生产力水平低。1978年以后的改革实际上它是社会管理的模式变了,自己决策,自主经营。传统的组织模式,不再管用了。

(二)阶层结构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

“阶层”常常被认为是不具有冲突性并带有等级性质的群体概念。阶级是性质属性的区分;阶层一般是数量尤其职业、收入上的划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阶层结构也出现了变化。首先是结构出现定型化趋势。阶层固化,纵向流通变窄,向上层社会移动的机会变少,然后是阶层复制现象增多,出现失利阶层和失意阶层。

(三)需求结构从低级化向高级化转变

基本需求的标准提高了,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都提高了;权利需求越来越强烈,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权利意识都增强了;群体之间和代与代之间需求差异较大;社会安全需求凸显,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人身安全等问题突出;在开放流动和互联网条件下,小众化的要求经常被放大为大众的、社会的诉求,潜在的需求被激发为现实的需求。

(四)主要矛盾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就是十九大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矛盾,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在人的需要变了,不仅仅是物质文化,还有民主政治,有文化娱乐,有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五)社会问题从生存性向公平性转变

社会领域出现的很多问题,很多矛盾和冲突,大部分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而是不平衡,不公平,不公正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这五个转变,社会组织方式变化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拉开了改革的序幕,个人的空间增大了,社会的活力发展动力增强了,社会发展了,地位提升了,结构变复杂了,客观地位一变化,人们的主观需求也随之调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吃饱了穿暖了想法就多了,公平正义就提出来了,因此问题的性质就转变了。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党做出了重大的理论创新,由社会管理理论提出了社会治理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激发社会活力。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这个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命题,表明我们党的社会管理理论创新为社会治理思想。

三、社会治理的内涵与特点

社会治理是在党政主导下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立足公平正义,以实现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协调利益关系,满足社会需求,处理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防范社会风险,促进社会认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治理跟社会管理相比,一字之差体现了四个特点:(1)社会治理是系统治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共同参与,多种力量齐抓共管。(2)社会治理是依法治理。过去社会管理更多的靠个人的权威,靠经验。现在社会治理靠法治,不以人的改变而改变,要有规则,要可预期。(3)社会治理是综合治理。多种手段,德治、法治、自治、他治、共治运用,民主协商,科技创新,综合施策。(4)社会治理是源头治理,更重要的是不要等问题出来了,而要“治未病”。

四、社会治理的定位、目标与部署

(一)定位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社会管理思想都是放在社会建设里面论述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第八部分的标题,第八部分论述的是社会建設,所以社会治理这个思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讲社会建设,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八大讲社会建设,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所以民生和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这个思想当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分支。

(二)目标

十九大报告第八部分,当中有一段话,“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