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胃功能紊乱呢?

中医怎么治疗胃功能紊乱呢?相信对于很多肠胃功能紊乱的人来说都会比较相信中医,因为传统的中医都是以草本植物入药,这样对身体的伤害没有那么大,而且经常吃西药的话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火,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中医调理,下面就教大家几种中医调理肠胃功能紊乱的方法,平时你可以试一试。
方1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方2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
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3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
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
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4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
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
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
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
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方5丁香1.5克,肉桂1克,红糖适量。
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人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温胃散寒,适用于感寒腹痛。
介绍的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好用的,而且很多人通过这些方法都能将肠胃功能紊乱的现象调理好,所以你不妨也试一试,但是虽然中医调理比西药好,是药三分毒,所以平时最好也不要经常喝药,只要你在生活中注意好你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就可以。
胃肠功能紊乱怎么治疗

胃肠功能紊乱怎么治疗
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包括胃痛、腹泻、便秘、胃酸倒流和腹胀等症状。
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调节:
饮食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关键。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避免或减少摄入可能引起症状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酸性
和刺激性食物。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有助于缓
解便秘。
- 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饱餐。
- 注意饮食中的饮料选择,避免含咖啡因和碳酸饮料,可以选
择温水、温茶和健康果汁。
- 有些人可能对乳糖和谷氨酸钠过敏,需要注意饮食中的相应
含量。
2. 生活习惯调节:
- 规律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
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功能。
- 减少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休息、放松、冥想和休闲活动来
缓解。
3. 药物治疗:
- 胃肠道促动药:可以通过促进肠道蠕动来缓解便秘症状,如
洛托烷、多潘立酮等。
- 抗酸药物:对于胃酸倒流和胃痛等症状,可以使用抗酸药物,
如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 抗腹泻药物:对于腹泻症状,可以使用抗腹泻药物,如复方甘草片等。
4. 中医治疗:
- 可以选择一些中草药来调节胃肠功能,如柴胡、土茯苓、陈皮等。
- 接受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胃肠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胃肠功能紊乱可能是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并且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提供具体的治疗方法之前,建议向医生或中医师咨询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中医浅谈胃肠功能紊乱及治疗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21-吴小东 (达州市达川区罐子镇卫生院中医内科)肠胃功能紊乱是属于肠胃功能性疾病,通常此病生理解剖方面的器质性改变。
在临床中患者多表现为在进食与排泄方面出现异常,同时可能会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状,比如有的患者会有失眠、焦虑、健忘等情况出现。
调解气机是基本治疗原则在中医中认为,肠胃功能紊乱是与人的情志因素有关,因此也将其归为郁证的范畴。
因此,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基本原则就是调解气机,在治疗中以下,一些细节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明辨病位,合理选择升阳与降气。
肠胃功能紊乱是属于中医中的脾胃病,而对于脾胃病的治疗,大多数的医生从运脾论治,脾为运化的关键,运化出现迟滞则是属于升降失常,患者气机逆乱,临床治疗会选择使用补脾益气升阳之药。
升阳益气是治疗本病的一个方面,同时还需要注意胃气的通降。
胃部是主食纳,在纳入饮食的同时传出糟粕,在出入中相互依存保持平衡,维持了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
胃主降气,以降为和。
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
因此,在治疗中为气的通向,也是维持平衡的关键所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认为,如果有上腹有饱胀感、呕吐、恶心的临床表现的患者病变部位在胃脘,在临床治疗中就需要以理气通降为主要治疗原则;对于胃痛、腹泻、肠鸣的患者病变部位在肠道则是需要以升阳益气为先。
(2)详辨病机,适当选择疏肝、柔肝与泻肝。
肠胃功能紊乱与七情郁结、忧思过度等有关。
情志不畅会引起机体内气血紊乱,在气机失调后肝木克土,导致本病发生。
因此调肝属于此病必选治疗原则。
但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在临床中需要根据具体症型进行治疗,在调肝的同时注意疏肝,疏肝与清肝合理选择。
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调理方法中药调理中药治疗属于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不论何种疾病均可选择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结合西医更可提升治疗效果。
在中药治疗中可加入调理肠胃的中药,改善肠胃功能。
虽然中药味苦但还是可以忍受的,大家也要记住良药苦口的原则,这样更能有利于疾病恢复。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悦读专栏·甄选Family life guide -137-严伦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功能性胃肠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这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发病一般和患者的生理、精神心理等情况相关,部分患者的病情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由于这种疾病的病因与诱发因素复杂多样,所以患者的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情持续加重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年临床上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尤为关注,治疗方案也倾向于综合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就着眼于中西医的角度,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下述科普。
西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会引起功能性胃肠病,或者是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常具有神经质、情绪化等人格特征,所以日常生活中具有这种情况的人,患功能性胃肠病的风险较大,且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躯体化症状。
也有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伴有呼吸困难、心慌或者慢性头痛、肌痛等症状,这些精神方面的疾患会对患者的身体与精神造成很大的折磨。
通常具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极易发生胃肠道动力低下的情况,或者愤怒、厌恶等情绪会引起高动力反应,比如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因为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而致使腹泻或者便秘加重。
日常饮食因素。
临床上许多学者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大多数的患者存在饮食不节制的问题,或者患者胃肠道中的菌群失调,对肠道动力学、分泌以及吸收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许多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有喝咖啡、喝浓茶的习惯,但是没有注意胃肠的保护,比如多数患者长时间空腹喝咖啡减肥等,导致咖啡因对胃肠黏膜造成较大的刺激,或者引起神经中枢紊乱,睡眠不正常,致使患者发病或者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中医论证将功能性胃肠病归为“胃脘痛”“胃痞”“腹泻”等范畴,认为患者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外感六淫邪气和七情过激、脏腑失和等情况造成。
怎么用中医治疗肠胃功能紊乱

怎么用中医治疗肠胃功能紊乱肠胃功能紊乱大多数是因为患者的精神状况出现问题而导致了,同时少部分人是因为生活饮食不规律而诱发肠胃功能紊乱。
如果对肠胃功能紊乱置之不顾,会导致患者日渐消瘦、食欲不振、严重的导致胃炎或胃溃疡,什么对我们的生命造成伤害。
所以现在就由介绍几个中医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方法。
1、神经性呕吐。
在病发时除了呕吐外无其他见证,那么我们可以选用小半夏获苓汤加减来进行诊治,效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于胃肠功能紊乱具有很好的疗效。
2、吞气症。
可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
3、肠激惹综合征。
若有腹痛而泻,胁肋满闷及脉弦,则为肝脾不和,可用痛泻要方加减。
在生活中,如果在黎明前常有腹鸣而泻以及腹凉肢冷和舌淡脉弦细等现象时,考虑是脾肾阳虚,此时要选用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进行治疗。
4、穴位按摩。
用双手拇指贴于胸前,其余四指贴于两腋下,相对用力提拿胸部肌肉,提拿一下,放松一下,同时由内向外移动,重复3遍。
用双手拇指从人体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的膻中穴向两侧乳中穴分推,并沿肋间继续向外平推至胸侧,然后向下移一个肋间隙,再从胸中线开始至肋间向外分推至胸侧,循序而下。
从腹中线向两侧分推,由上腹部向下腹部依次分推,反复3遍。
5、调整食谱。
应该尽量少吃使胃肠胀气、排气增多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减少小麦、土豆和玉米等淀粉样食物的摄入量,因为这些食物只能被人体吸收小部分,大部分要靠大肠内部的细菌代谢分解,从而使产气增多。
炒菜烹调时可以适当加入姜、蒜、胡椒等调味品,可以使排气减少。
相信大家看了上文后都知道怎么治疗肠胃功能紊乱了。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我们更要注意自己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要学会降低自己的压力,调整自己的情绪,懂得怎么积极地对待生活。
最后希望大家都身体健康。
使用中医穴位敷贴对肠胃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评估

使用中医穴位敷贴对肠胃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评估中医穴位敷贴在治疗肠胃功能紊乱中的评估肠胃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本文旨在评估使用中医穴位敷贴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效果。
中医穴位敷贴是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和穴位的刺激,调节人体的平衡和功能。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穴位对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医穴位敷贴能够调节肠胃蠕动。
肠胃蠕动是消化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对于消化吸收以及排泄废物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敷贴槟榔术穴(四平穴)能够增加蠕动幅度和频率,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此外,敷贴内关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也能够调节胃肠蠕动,减轻腹胀症状。
其次,中医穴位敷贴能够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是肠胃功能紊乱的主要表现之一。
敷贴中草药配制贴剂于关元穴、内关穴等穴位,能够改善肠道的吸收能力,增强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此外,中医穴位敷贴还具有调节神经兴奋性的作用。
肠胃功能紊乱往往伴有神经紧张和应激反应,导致肠道的过度紧张和痉挛。
很多研究表明,敷贴曲池穴、合谷穴等能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缓解肠道紧张和痉挛,从而减轻腹痛和腹泻症状。
然而,虽然中医穴位敷贴在肠胃功能紊乱的治疗中表现出积极的效果,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次,敷贴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最后,需要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和局部刺激的问题,在使用中医穴位敷贴时应保持清洁和注意观察。
总之,中医穴位敷贴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肠胃功能紊乱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积极的效果。
它通过调节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以及调节神经兴奋性,缓解了许多肠胃功能紊乱患者的症状,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妙勇汤的临床应用

四妙勇汤的临床应用
四妙勇汤,是一种在中医领域中应用广泛的经典方剂。
它由苍术、白芷、陈皮和升麻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化湿排毒的功效。
四妙勇汤广泛用于治疗肠胃功能紊乱、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深受医生和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四妙勇汤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灵活多样。
首先,四妙勇汤常用于治疗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症状。
苍术和陈皮可以温中健脾,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白芷和升麻则具有散寒祛风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肠道受风寒侵袭导致的症状。
因此,四妙勇汤常常被运用于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其次,四妙勇汤也被广泛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流涕、打喷嚏、头痛、发热等。
四妙勇汤具有温中散寒、祛风解表的功效,可以帮助患者祛除寒邪,缓解感冒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四妙勇汤能够有效缩短感冒的发作时间,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此外,四妙勇汤还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四妙勇汤具有疏风散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疼痛。
因此,四妙勇汤在治疗关节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综上所述,四妙勇汤是一种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的中药方剂。
它在治疗肠胃功能紊乱、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受
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四妙勇汤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分析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胃肠功能紊乱的定义胃肠功能紊乱是指胃肠道的蠕动、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消化不良、腹部胀气、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这种疾病常见于现代社会,与不良饮食习惯、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种类繁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部疼痛、便秘或腹泻等。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体力逐渐下降、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1.2 藿香正气散加减的作用机制藿香正气散加减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藿香、苍术、白术、陈皮、白芷、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理气和胃、祛风散寒的作用。
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过程中,藿香正气散加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调理脾胃:藿香正气散加减中的苍术、白术等药物具有健脾胃、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状。
2. 祛风散寒:藿香正气散加减中的藿香、陈皮等药物具有祛风散寒、舒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肠功能紊乱时出现的胀气、腹痛等不适症状。
3. 调整肠道菌群:藿香正气散加减中的药物可以调整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从而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问题。
综上所述,藿香正气散加减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过程中通过调理脾胃、祛风散寒和调整肠道菌群等多方面作用发挥着显著的疗效。
1.3 研究背景胃肠功能紊乱是指由于饮食不当、精神压力过大或其他内外因素引起的胃肠道功能异常的病症。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工作压力增大,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
传统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紊乱主要与脾胃气虚、肝胆湿热等病机有关。
藿香正气散加减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药方剂。
其主要成分包括藿香、草果、陈皮等,具有理气化湿、调中和胃的功效。
据传统中医理论,藿香正气散加减可调和脾胃气机,清热化湿,从而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述任何一项均可诊为胃肠功能障碍/衰竭。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诊断
• 监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状况是诊断肠黏膜 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直接观 察肠黏膜屏障功能仍较困难,多通过间接 的方法进行监测。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
• • • •
肠黏膜通透性测定 血浆内毒素检测 肠黏膜pH测定 血二胺氧化酶测定
AGI 严重程度分级:
AGIⅠ级(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衰竭的风险) AGIⅡ级(胃肠功能障碍) AGI Ⅲ级(胃肠功能衰竭) AGI Ⅳ级(胃肠功能衰竭伴有远隔器官功能障碍)
--ESICM(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
AGIⅠ级:
有明确病因,胃肠道功能部分受损。
基本原理:
胃肠道症状常常发生在机体经历一个打击(如手术、 休克等)之后,具有暂时性和自限性的特点。
基本原理:
患者一般状况急剧恶化,伴远隔器官功能障碍。
举例:
肠道缺血坏死、导致失血性休克的胃肠道出血、Ogilvies 综合征、 需要积极减压的腹腔间隔室综合症 (ACS) 。
AGI Ⅳ级处理:
• 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急诊剖腹手术或其他 急救处理(如结肠镜减压)(1D)。
中医学对AGI的认识
• 中医古籍中并无“肠功能 障碍/衰竭”这一病名, 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 胃肠功能障碍当属中医 “反胃”、“胃痛” 、 “泄泻”、“痞满”、 “腹痛”、“关格”等范 畴,在许多医籍中均有论 述。
举例:
腹部术后早期恶心、呕吐;休克早期肠鸣音消失、
肠动力减弱。
AGIⅠ级的处理:
1、建议损伤后24-48小时尽早给予肠内营养 (1B)。 2、尽可能减少损伤胃肠动力的药物(如儿茶酚胺、阿片
类药物)的使用 (1C)。
AGIⅡ级:
胃肠道不具备完整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无法满足机体对
营养物质和水的需求。胃肠功能障碍未影响患者一般状况。
AGI发病机制
• 三、肠道免疫系统破坏
肠道免疫系统包括淋巴滤泡、Peyer’s小体、位 于板层的淋巴细胞、肠上皮细胞间的淋巴细胞以 及肠系膜淋巴复合物。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分泌型 免疫球蛋白A (sIgA)会在肠點膜的表面形成一种免 疫屏障,其对肠道内的菌群具有调节作用。
若肠道免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 的破坏,则会影响到sIgA的分泌, 其分泌量减少就会使肠道免疫屏 障作用大幅度减弱。
正常胃肠道功能包括促进营养物质和液
体的消化吸收、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的
吸收、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灌注、分泌、
运动和协调的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是足够
功能的先决条件。
•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比较 完整的功能性隔离带,可将肠道和机体内 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肠腔内的细菌、内毒 素、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食物抗原物质 等具有致病性的抗原侵入机体的功能,以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机体能够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包括:
养 (2D)。
AGI Ⅲ级:
给予干预处理后,胃肠功能仍不能恢复,整体状况没 有改善。
基本原理:
临床常见于肠内喂养(红霉素、放置幽门后管等) 后,喂养不耐受持续得不到改善,导致MODS进行性恶化。
AGI Ⅲ级举例:
持续喂养不耐受——大量胃潴留、持续胃肠道麻痹、 肠道扩张出现或恶化、IAH进展至Ⅱ级 (IAP 1520mmHg) 、腹腔灌注压下降 (APP) (<60mmHg) 。喂 养不耐受状态出现,可能与MODS的持续或恶化相关。
• (2)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 • 人体气机主要体现为五脏 之气的升降,心肺 居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居下,在下者宜升;肝 之升发能制约肺之清肃下降,心火下降以温肾脏 ,肾阴不断上升养心阴以制心火,使心肾相交水 火既济;脾胃居中,通连上下,为气机升降转输 的枢纽,同时又需心阳的温煦,脾胃得心阳之温 ,纳运相合,升降相宜而化生气血以养全身。
AGI发病机制
• 二、肠粘膜缺血、缺氧
在某些失血性休克、应激等疾病状态下,机体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组织器官的 血供,会通过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使全身血液重新分布,通过减少外周循环以及 肠道的血流,来保护重要的组织器官。 同时肠道血流灌注明显减少,为首要受损器官,血流减少导致胃肠组织氧供下降, 当肠黏膜的氧供下降超出机体代偿范围时,就会产生无氧酵解,乳酸等酸性物质生 成增多,导致肠點膜酸中毒,肠點膜上皮细胞损伤。 肠黏膜缺血、缺氧不仅仅会影响肠道的 运动和吸收功能,而且会造成广泛肠管功 能障碍和/或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肠壁通 透性增高,导致细菌和内毒素穿过黏膜屏 障,进入门静脉及体循环,这个过程中可能 会导致炎症反应的瀑布样激活,参与 SIRS 的发生。
AGI发病机制
• 四、营养障碍
经肠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活动所必须 的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还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肠黏膜机械屏障 的保护作用。 肠道存在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多脏器 功能障碍综合征不能给予肠内 营养时,受诸多病理因素的影 响,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受到不同 程度的损害,削弱了机体抵御 疾病的能力。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诊断
• 1.有引起胃肠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出现消化道出血, 疑及有应激性溃疡发生,急诊内镜检查证实者; • 2.胃肠道本身疾病出现肠道胀气、肠鸣音减弱,严 重腹泻等,不能耐受饮料和食物; • 3.任何原因引起高度腹胀、肠鸣近于或完全消失疑 及中毒性肠麻痹患者; • 4.发生肠道菌丛失调,粘膜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变 化,影响胃肠消化吸收者。
•
人出生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 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 脾胃为“后天之本”。 • 注意顾护脾胃,使脾胃之气充实,运化功能健 全,则正气充足,不易受到邪气的侵袭,即《 金匮要略方论·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 谓“四季脾旺不受邪”。否则,脾气失运,气 血亏虚,人体易病,如金· 李杲《脾胃论· 脾胃 盛衰论》中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AGI发病机制
重要环节
胃肠道粘膜屏障受损 各种致病因子 (创伤、感染等) 胃肠道 (细菌库) SIRS MODS
大量细菌及内毒素入血
AGI发病机制
• 一、肠道微生态失衡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之间能够保持一种微生态平衡的状态以共同生存。 如滥用抗生素,一方面会杀灭肠道内敏感的专性厌氧菌,使 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拮抗力及 其它生物体的拮抗功能减弱或消失; 另一方面使易产生耐药的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 等肠杆菌科细菌、真菌以及外源性耐药菌等,容易 黏附于肠道上皮细胞上,并获得生长优势,同时容 易造成肠道内的细菌及内毒素发生易位,侵及入血。 由此而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失衡,肠道 机械屏障功能破坏,进而出现肠黏膜屏障的防御能 力下降。
• MeakinS和Marshal率先提出“肠道是发生 MODS的原动力”。
• Deitch提出肠衰竭为“腹胀,不耐受食物5 天以上;应激性溃疡出血与急性胆囊炎”。 • 2001年Ninghtingale提出将“由于肠吸收 减少,需要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以维持健 康生长”作为肠功能障碍的概念。
• 20世纪90年代末,黎介寿教授明确提出“肠 功能障碍应是肠实质与(或)功能的损害,导 致消化、吸收、营养与(或)黏膜屏障功能 产生障碍”。 • 王宝恩则认为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复杂多 样,并且从胃肠道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进行了 阐释,复杂的病因最终通过影响胃肠道的生 理功能,而使肠道消化吸收障碍、肠道运动 能力减退、肠道各种屏障受损,从而发生肠 道细菌过度繁殖和(或)菌群失调,细菌及内 毒素易位,终致诱发、加剧MODS/MOF。
AGI Ⅲ级的处理:
1、监测和处理IAH (1D)。 2、排除其他腹腔疾病,如胆囊炎、腹膜炎、肠道缺血。 尽早停用导致胃肠道麻痹的药物 (1C)。 3、避免给予早期的肠外营养(住ICU前7天)以降低院内 感染发生率 (2B)。
4、需 Ⅳ级:
AGI逐步进展,MODS和休克进行性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
基本原理:
AGI通常发生在没有针对胃肠道的干预的基础上,或者
当腹部手术造成的胃肠道并发症较预期更严重时,此时亦认 为发生AGIⅡ级。
AGIⅡ级举例:
胃轻瘫伴大量胃潴留或返流、下消化道麻痹、腹泻、 腹腔内高压 (IAH) Ⅰ级(腹内压 (IAP) 12-15mmHg)、
胃内容物或粪便中可见出血、存在喂养不耐受(尝试肠内
急性胃肠损伤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
急性胃肠损伤是指由于重症患者急性 疾病本身导致的胃肠道功能障碍。
AGI的常见病因
• 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极为复杂,常见的病 因: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烧伤;各型休 克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超量 输血(输血量超过3L/d);急性药物或毒物中 毒等。
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诊治
•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 陈岩
• 目前胃肠功能障碍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对其 认识却是不断深入的。 • 1956年Irving最早提出胃肠功能障碍的概念, 指“功能性肠道减少,不能满足食物的消化 吸收”。
• Fleming与Remington提出来的定义为 “肠道功能下降至难以维持消化、吸收营 养的最低需要量”。
营养途径72小时未达到20kcal/kg BW/day目标)。
AGIⅡ级的处理:
1、IAH的治疗 (1D); 2、恢复胃肠道功能,如应用胃肠动力药 (1C); 3、开始或维持肠内营养;如果发生大量胃潴留或返流, 或喂养不耐受,可尝试给予少量的肠外营养 (2D); 4、胃轻瘫患者,当促动力药无效时,考虑给予幽门后营
机械屏障 免疫功能屏障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机械屏障
• 组成: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侧面的 细胞连接、上皮基膜及上皮表面的菌膜 。
• 功能:防止肠腔的大分子物质向肠壁渗透, 肠壁固有层的物质进入肠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