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

一、鼻窦炎症

一、概述按病因分为:过敏性、化脓性、肉芽肿性;按发展过呈分为急性、慢性

二、病理急性期:粘膜充血、肿胀,炎症细胞渗出,脓性分泌物产生;慢性期:粘膜肥厚、息肉变性;粘膜萎缩、乳头状增生

三、临床表现:鼻塞、脓涕、头痛、

四、MRI表现:

1、鼻甲肥厚、鼻窦粘膜增厚;

2、窦内分泌物潴留,可现气液平面。分泌物呈T1低,T2高信号;蛋白含量较高时,T1高,T2高或低。

3、增强扫描,慢性期窦壁粘膜轻-中度强化。

4、可致骨壁骨质吸收或骨质增厚、硬化。

二、鼻窦囊肿

一、概述:分为粘液囊肿、粘膜囊肿。

二、病理粘液囊肿:鼻窦开口阻塞,窦内分泌物潴留致窦腔膨胀性扩大行成囊性肿物。多见于额窦、筛窦。粘膜囊肿:粘膜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又称粘膜下囊肿。一般较小,多见于上颌窦。

三、临床粘液囊肿:病程进展缓慢,膨胀姓生长,早期可无症状,增大后压迫窦壁可引起疼痛。囊肿突入眶内则出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视力障碍等。局部膨隆或触及有弹性肿块,额窦及筛窦分别位于额窦底及内眦部。鼻腔检査:额、筛寒囊肿突向中鼻道呈一隆起,蝶窦囊肿后鼻镜检查鼻咽顶壁向下突出,上颌窦囊肿可见下鼻道外侧壁向鼻腔内移位。粘膜囊肿:平时无症状,常在检查中偶然发现、偶有头痛,有时囊肿自行破溃从鼻腔中流出黄液体。鼻腔检查正常

四、MR(1)粘液囊肿:

1、多见于筛窦及额窦。

2、窦腔呈类圆形膨胀扩大,有环形均匀薄层囊壁包围。

3、囊内液体信号取决于囊液中的蛋白含量、水含量和水化状态以及粘稠度,如含粘蛋不太多,含水较多而粘度较低则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号;若含粘蛋白较多时T1及T2加权像均为中等或高信号:若水分吸收,囊内分泌物分粘稠时,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囊壁增强。

4、窦壁弧形变薄或外移,向外膨隆,但无虫蚀样破坏。

5、囊肿侵犯眼致眼球突出、移位,眼外肌、视神精受压移位。额窦粘液囊肿常先向眼眶内上方扩展。筛窦囊肿易向眶内壁及鼻腔顶部膨隆。(2)粘膜囊肿:

1、多见于上颌窦等大窦腔,常多发。

2、囊肿一般较小,呈小结节形或呈广基位于窦底的半球形或球形(粘瞋獲肿),信号均匀,边界淸楚。

3、粘膜潴留囊肿T1WI呈略低、中等或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粘膜下囊肿T1WI呈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4、增强扫描无强化。

5、个别囊肿较大可占据整个窦腔。

三、鼻咽癌

一、概述。鼻咽部粘膜上皮发生的癌肿;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此病有地区性,好发于亚洲,尤其是我国的广东省;多见于40~60岁。与之相关的发病因素有种族、家族因素、EB病毒感染与环境致癌因素。

二、病理起源于鼻咽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按其形态可分为结节型、菜花型、溃疡型及粘膜下浸润型。组织学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泡状核细胞癌及未分化癌,其中最常见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三、临床表现鼻衄、鼻出血;鼻阻塞;耳鸣、耳闷塞,听力减退;颈部淋巴结转移;头痛及颅神经症状;远处转移;鼻咽镜示肿瘤呈紫红色,触之易出血;实验室检查 EB病毒VCA-IgA增高。

四、MRI表现:

1、鼻咽部改变早期仅表现为鼻咽部粘膜稍增厚,咽隐窝变浅、消失或隆起,肿块较大时常突入鼻咽腔引起鼻咽腔不对称、狭窄或闭塞。

2、肿瘤的信号肿瘤在T1WI多呈与肌肉类似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或中度强化。

3、深部浸润侵犯翼内、外肌致咽旁间隙变窄,向后外侵犯颈动脉鞘;向前扩展后鼻孔、鼻腔、上颌窦;向上可累及斜坡、蝶窦及筛窦。

4、继发鼻窦、乳突炎症表现为鼻窦、乳突粘膜增厚或积液,T2WI呈明亮高信号。

5、颅底骨质破坏颅底骨质破坏冠状面显示颅底骨质破坏较好。MRI显示茎突、翼板等小的骨质破坏不如CT敏感。但显示斜坡、岩骨尖等松质骨改变优于CT。

6、颅内侵犯肿瘤易沿颅底的神经孔如圆孔、卵圆孔、破裂孔等向颅内侵犯,最常累及海绵窦、颞叶、桥小脑角等。

7、淋巴结转移咽后外侧淋巴结及颈深上淋巴结群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好发部位。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T1WI低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8、远处转移多见于椎体、肝脏、肺等。

9、MRI对鼻咽癌放疗后的评价:放疗早期(3个月内)常可见粘膜肿胀、咽隐窝消失变平及鼻窦、乳突炎症,后期(半年后)由于纤维化、瘢痕收缩可出现鼻咽腔萎缩征象。MRI有助于鉴别肿瘤

复发与放疗后纤维化,前者T2WI为高信号,而后者T2WI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前者呈轻中度强化,而后者无强化

五、诊断要点多见于南方,男多于女。多有鼻衄、鼻出血、鼻阻塞、耳鸣、耳闷塞,颈部淋巴结转移。MRI可更好显示鼻咽肿物及其侵犯、转移情况

一、主动脉瘤

一、概述由于动脉壁遭受破坏或结构异常而形成囊样扩张性病变。病因有损伤、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退行性改变、感染、先天性、梅毒等。

二、病理真性动脉瘤:瘤壁由发生病理损伤后的主动脉壁全层构成。假性动脉瘤:瘤壁无主动脉全层结构,仅有内膜面的纤维组织覆盖,周围为较厚的血栓。三种形态:梭形、囊状、混合型。

三、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多为隐痛。瘤体的压迫症状。瘤体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腹部瘤体可被触及,有波动性。

四、真性动脉瘤MRI表现:动脉呈囊状或梭状扩张。动脉瘤腔内的信号改变:T1WI、T2WI均为低信号(快速血流);T1WI中等、T2WI信号上升(缓慢血流)T1WI中等、T2WI高信号(非常缓慢血流)。动脉瘤常由粥样硬化的碎片及血栓组成。粥样硬化斑呈中等信号,纤维化及陈旧性血栓呈低信号。新鲜血栓呈高信号。MRI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上下范围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

五、假性动脉瘤MR特点:最常见的病因为创伤,其次为感染。好发于主动脉的峡部。于主动脉旁偏心囊状占位。瘤腔可较大或较小,外缘不规则,壁较厚。可见瘤腔与主动脉相通,为破口。Cine-MRI较好显示假性动脉瘤内膜破口,破口血流喷射入瘤体,有涡流而形成低信号。

二、夹层动脉瘤

一、概述主动脉夹层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主动脉壁中膜弹力组织和平滑肌病变,在高血压或其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促发下,内膜撕裂,血液破入中膜,并将主动脉壁分为两层,形成主动脉壁间血肿。

二、病理:DeBakey分型:Ⅰ型:主动脉的升、弓、降部均受累,且病变延至腹主动脉的中、远端,破口多于升主动脉,少数于弓部。Ⅱ型:夹层局限于主动脉升、弓部,破口多于升主动脉。Ⅲ型:夹层局限于降主动脉,破口多于升主动脉弓、降部。

三、临床表现突发胸背剧烈痛,严重者休克。慢性者可有急性发作,可无典型疼痛。体查可闻血管性杂音。

四、MRI表现真假两腔及内膜片。主动脉分两腔。SE序列上,真腔较小,一般为无信号,假腔较大,T2WI上为一般为高信号。显示内膜瓣,在真、假腔间可见一线状的中等信号的内膜瓣。真假腔之间经破口相通。

五、诊断要点临床突发胸背剧烈痛。SE序列主动脉分两腔,之间可见内膜。真腔一般为无信号,假腔T2WI上为一般为高信号。Cine-MRI较好显示内膜破口。

一、胆管癌

一、概述。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病理:病理上多为腺癌。形态上分三型:①浸润狭窄型;②巨块型;③壁内息肉样型

三、临床表现:上腹痛,进行性黄疸,消瘦,可触及肿大的肝和胆囊,肝内胆管癌常并存胆石和胆道感染,所以病人常有胆管结石和胆管炎症状。

四、MRI表现:

1、有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胆管扩张。

2、根据胆管扩张的部位和范围可以推测癌的生长部位是在左肝管、右肝管或肝总管。MRCP能很好显示胆管扩张,确定阻塞存在的部位和原因,甚至能显示扩张胆管内的软组织块影,是明确诊断的可靠方法。肝门区胆管癌肝门附近外形不规则、境界不清病变,T1WI呈稍低于肝组织信号强度,T2WI呈不均匀性高信号。扩张的肝内胆管呈软藤样高信号。门静脉受压移位,可见肝门区淋巴结肿大。

二、胆石症

一、概述:胆石占胆系疾病的60%

二、病理:按化学成分可将胆石分为三种类型:①胆固醇类结石(最常见);②胆色素类结石;③混合类结石

三、临床表现:与结石的大小、部位及有无并发胆囊炎和胆道系统梗阻有关,1/3-1/2的胆囊结石可始终没有症状。间歇期主要为右上腹不适和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急性期可发生胆绞痛、呕吐和轻度黄疸。伴发急性期胆囊炎时可出现高热、寒战等。

四、MRI表现:胆石的质子密度很低,其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很弱。在T1WI上多数均呈低信号,与低信号的胆汁不形成对比;在T2WI上胆汁一概为高信号,而胆石一般为低信号充盈缺损。少数胆石可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出现中心略高或很高的信号区。

三、胆囊癌

一、概述:原发性胆囊癌少见,约65%-90%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囊胆石。

二、病理:病理上多为腺癌。形态上分三型:①浸润型;②乳头状腺癌;③粘液型腺癌

三、临床表现:胆囊癌没有典型特异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困难,晚期可有上腹痛、黄疸、体重下降、右上腹包块等症状

四、MRI表现MRI检查见胆囊壁增厚和肿块肿瘤组织在T1WI 为较肝实质轻度或明显低的信号,在T2WI则为轻度或明显高的信号结构,且信号强度不均匀。胆囊癌的其他MRI表现是①侵犯肝

脏。②65%-95%的胆囊癌合并胆石。③梗阻性胆管扩张。④淋巴结转移。

四、胰腺癌

一、概述:胰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胰腺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男性多于女性以50骨质破坏及骨质坏死;病变向骨干、骨膜下蔓延—骨膜反应增生。病理特点:骨质破坏、坏死、新骨形成相互并行。

三、临床表现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寒战、高热。局部体征:红、肿、热、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

四、MRI表现

1、早期骨髓的充血、水肿在T2WI上表现敏感,为高信号,边界不清; T1WI上为低信号。

2、骨膜下的脓肿表现为液性信号。

3、新生骨、硬化骨及死骨, 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4、 Gd-DTPA增强,呈对比性强化

5、早期MRI敏感性较高,虽其信号不具有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资料,可做到早期诊断。

二、半月板损伤

一、损伤机制和分型机制:膝关节运动中所引起的半月板矛盾性运动膝关节运动中的突然性变化。分型:临床多依据解剖特点而分型,即横裂、纵裂、水平裂、边缘裂、混合裂和前后角撕脱等。

二、病理半月板粘液变性:粘液多糖类物质沉积严重损伤:半月板基质内有游离的纤维软骨样间隔。

三、临床表现有膝关节外伤史或职业病史。畸形和功能障碍,少数病人出现关节交锁。体征常可见股四头肌萎缩,局限而固定的压痛。膝关节检查试验阳性等。

四、MRI表现

1、半月板撕裂分为水平型及垂直型。因关节内的液体充满于撕裂口处,表现为高信号影。

2、半月板内的线状或球状的高信号区,表示粘液变性和半月板撕裂的病理改变。半月板的信号分度:Ⅰ度:半月板内小球状区。Ⅱ度:半月板内的线状区未达关节面。Ⅲ度:线状区达关节面,为半月板撕裂。

三、膝关节韧带损伤MRI表现

一、韧带完全断裂:

1、韧带的连续性中断。

2、韧带扭曲,呈波浪状改变。

3、韧带内形成假瘤,看不到正常的纤维结构。

二、韧带部分断裂:

1、韧带内信号增高,但内仍可见到正常的纤维结构。

2、韧带变细。

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概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还不分清楚,主要与外伤、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关系密切。其发病机制多数认为与股骨头微循环障碍及局部压力增高有关。依据X线表现和治疗需要,本病可分为五期:

I 期:在X线平片无异常改变Ⅱ期:可见囊性病变或局灶性硬化,但皮质下无透亮区Ⅲ期:发现软骨下透亮区及软骨下骨折,呈新月征Ⅳ期:可见软骨下塌陷,股骨头变扁V 期:髋关节狭窄

二、病理早期为充血和炎症反应;中期为股骨头坏死与修复交替进行晚期以纤维化及硬化为主

三、临床表现髋关节疼痛,跛行症状。髋关节肌肉萎缩,髋关节试验检查阳性。早期病人可无任何症状。上述表现没有特异性。

四、MRI表现

1、MRI可以显示X线易于漏诊的I期和Ⅱ期病变,从而有利于早期诊断。

2、在T1WI上正常股骨头高信号区内可见黑色线状低信号。在T2WI上于线状低信号内侧还可见一条高信号线,形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异征象“双线征”,它是病变充血和炎症的反映。

3、病变严重时股骨头脂肪数量减少,病灶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呈液体样信号。

4、晚期病例以纤维化和硬化为主,在T

1、T2和质子密度加权上均呈低信号,关节间隙变窄。

5、髋关节积液则为液体样信号。

一、骨样骨瘤

一、概述骨样骨瘤是骨母细胞及其所产生的骨样组织所构成的良性肿瘤。特征:瘤巢体积小(〈2cm),境界清,周围有反应骨生成区。发好于10-19岁男性,多见于长骨骨干、股骨上段。

二、病理瘤核心由骨母细胞、骨样组织和编织骨组成,间质为富含扩张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

三、临床表现疼痛,夜间加重,服水杨酸类药物可缓解

四、MRI表现瘤体钙化或硬化部分T

1、T2加权均无信号。瘤巢T1低、T2稍高信号。GD-DTPA增强无强化。

二、骨软骨瘤

一、概述良性骨肿瘤中最多见。分为单发、多发。10-20岁男性多见。股骨和胫骨发病率最高,次为手足骨和肱骨

二、病理具有软骨帽的骨性突起,自表面向下为三层结构:薄层纤维结缔组织、软骨帽、骨松质

三、临床表现无明显症状,或触及无痛性肿物。

四、MRI表现干骺端外生性突起MRI可见软骨帽、骨皮质和骨松质三层结构,其中骨松质与髓腔相通为特征。

三、动脉瘤样骨囊肿

一、概述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性溶骨性囊性病变,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组织。好发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常位于长骨干骺端和骨干或脊柱的后部。

二、病理表现为薄层骨壳,内衬暗红色膜状组织,囊内为许多扩张的血窦,囊壁间充满红细胞。

三、临床表现:局部肿胀和疼痛,没有特异性。

四、MRI表现边界清晰膨胀性肿块,偶见多个分隔。典型征象:

1、囊腔内显示液-液平面,为分层的未凝固血液,T2WI液平面上呈高信号,下呈低信号。

2、多个囊腔内在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为不同时期的出血。

3、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

四、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一、概述是以大量纤维组织替代骨组织为特征的骨病分类:单骨型、多骨型、Albright综合征(同时有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好发年龄:10-30岁好发部位:多见于股骨、胫骨,次为颅面骨

二、病理纤维组织替代了骨组织,其内杂有软骨、骨样组织和新生骨

三、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局部畸形,多由病理骨折引起。

四、MRI表现边界清楚的肿块,有时可发性病理骨折。T1和T2加权呈不均匀的中等信号病灶内液化为T1低、T2高信号

一、喉癌

一、概述好发50-60岁;男女之比为8:1;或能与吸烟、饮酒、空气污染及慢性炎症有关。

二、病理按解剖部位分为:声门上癌,声带癌(60%)、声门下癌按细胞组织学分为:鳞状细胞癌(90%)、腺癌、未分化癌、淋巴肉瘤、纤维肉瘤。

三、临床表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咽喉疼痛等。

四、MRI表现

1、分声门癌、声门上癌、声门下癌。

2、肿物T1为略低或等,T2为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

3、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

4、如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则转移瘤和肿瘤信号及强化相似。

二、中耳乳突胆脂瘤

一、概述慢性中耳炎类型之一。中耳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团块,为非真性肿瘤。

二、病理:由角化上皮和胆固醇混合组成。呈白色牙膏样或豆腐渣样。外耳道鳞状上皮→ 鼓膜穿孔→ 上鼓室→鼓窦入口→ 鼓窦。

三、临床表现耳内长期流脓;传音性耳聋;鼓膜穿孔处可见白色鳞屑状或豆腐渣样物,奇臭。

四、MRI表现

1、鼓室、鼓窦入口及鼓窦内软组织影,T1低或等,T2稍高。

2、无强化,周围肉芽组织可呈环状强化。

3、周围骨质破坏,可侵入颅内,引发颅内并发症。

三、腮腺混合瘤

一、概述是腮腺最常见肿瘤,占60%,其中90%为良性,10%为恶性,腮腺其他常见良性肿瘤为腺淋巴瘤(Warthins瘤)占5%~10%。

常见于30~50岁,病程较长,缓慢生长,常在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

二、病理大体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5cm,表面多呈结节或分叶状,包膜较完整。切面呈灰白色,可见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半透明粘液样组织以及小米粒大的黄色角化物,有的囊变。镜下肿瘤由上皮及其产物:即粘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组成。

三、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位于以耳垂为中心及耳屏前方的腮腺组织,触诊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活动,界线清楚。

四、MRI表现

1、较小时表现为腮腺内圆形或类圆形肿物,界限清楚,边缘光滑,信号较均匀,T1WI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或高信号,周边常可见低信号薄壁包膜。

2、当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坏死、囊变、出血、钙化、粘液变性及纤维化等系列改变,此时T1WI及T2WI,信号不均匀。T2WI 上高信号瘤体内一些低信号区常认为是瘤体内纤维间隔和条索,极低信号为钙化,此征象常提示为混合瘤。

3、咽旁结构的压迫和侵犯肿瘤较大时可见咽侧壁向中线移位,咽旁间隙的脂肪透亮带闭塞或向中线移位,邻近血管推压移位。

4、一般良性者边界较清楚,信号较均匀,生长较缓慢。而恶性者肿瘤较大,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五、诊断要点无痛性耳前肿物。腮腺内均匀肿物,边缘清。与腮腺淋巴瘤的鉴别多为高龄男性,通常为多发或双侧发病常位于腮腺后下极,囊性成分为主,境界清晰。MRI在胸部的适应证

1、胸部入口病变:与颈部、上胸部、胸腔及纵隔结构相互关系。

2、气管、大支气管肿瘤。

3、纵隔肿瘤、囊肿:与血管相互关系。

4、肺癌及其分期: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瘤对邻近组织侵犯程度。

5、肺部肿块及肺不张、肺炎等病变的鉴别,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6、鉴别放疗后纤维化团块与肿瘤组织

7、显示胸膜、胸壁病变,鉴别胸腔积液的性质,显示隐匿在胸水内的病变及肺内病变对胸壁的侵犯。

8、与CT比的优点:纵膈及肺门区显示良好。缺点:肺部细微结构显示不如CT(空间分辨力差)。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概述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肺癌的检查方法很多,MRI是临床检查的一个方面。

二、病理肺癌细胞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肺癌发生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称中央型,发生于段支气管开口以下称周围型。肺癌按生长方式不同可分为管内型,管壁浸润型,肿块型和弥漫浸润型等。肺癌有4种转移方式:①淋巴转移,②血行转移,③直接侵犯,④气道转移。

三、临床表现

1、肺癌年龄50~60岁发病率最高。

2、肺癌早期可无临床症状。

3、最常见的症状以痰中带血最有诊断价值。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和胸痛初诊易误诊为肺炎,但经抗炎治疗后效果不佳。

4、侵犯胸膜或胸壁、远处转移、肺外症状。

四、MRI表现

1、中央型肺癌管内型:MRI易于显示支气管腔内肿物,冠状面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明确肿瘤相对于支气管隆突的位置。管壁型:所致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及梗阻,MRI也能清晰显示。管外型:多在肺门区形成软组织肿块,MRI易于将软组织肿块与肺门区的血管区分开来。

2、周围型肺癌肺内肿块状影,MRI表现为T1WI上呈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边缘可光滑,也可有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等征象。病灶内发生坏死液化时,T1WI表现为低信号,低于瘤体的信号,T2WI则呈高信号,其强度高于瘤体信号。液化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时,表现为无信号区。肿瘤内的钙化,MRI不能显示,表现为信号缺失区,表现为无信号区。

3、弥漫型肺泡癌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及斑片状影,边缘清楚或不清楚,T1WI上往往呈中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病灶大小不一,多分布于中下肺野。

4、肺癌所致阻塞性改变 MRI在区分肿瘤与阻塞性炎症或阻塞性不张均有一定作用。在T1WI上,肺部炎症或肺不张部位的信号类似或低于肿瘤信号。T2WI肺炎或肺不张的信号高于肿瘤的信号。MRI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两者分辨率。

5、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直径在1cm以下的淋巴结多为正常;直径在

1、0-

1、5cm者,可疑异常;直径大于

1、5cm者,为转移所致。T1WI上为中等或低信号,T2WI上转移淋巴结信号有所增高,类似于肺内肿块的信号。单纯依据淋巴结的信号改变很难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6、MRI扫描还能发现腔静脉内瘤栓形成,瘤栓附着于血管壁上,在T1WI上为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甚均匀,多回波扫描,其形态无变化。有助于诊断。

五、鉴别诊断

1、中央型肺癌需与下列病变鉴别:支气管内膜结核转移性肿瘤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结节病

2、周围型肺癌需与下列病变鉴别:结核球转移瘤良性肿瘤(炎性假瘤、错构瘤)支气管囊肿球形肺炎肺动静脉瘘或动静脉畸形

二、肺血管瘤

一、概述肺血管瘤是肺内少见的良性肿瘤,它由较多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所构成。单发者较多,也可多发。发病年龄在20~50岁,以女性较为多见。

二、病理肺血管瘤为无包膜的肺内肿块,内有增生性的毛细血管,可伴有血管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质地较硬。病灶常位于肺的周围近胸膜下。肺血管瘤患者少数可伴有纵隔、腹内脏器、骨骼和皮肤的血管瘤。

三、临床表现本病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咯血和咳嗽

四、MRI表现

1、大多位于肺的周边,一般大小约

3、0cm,肿块轮廓清楚,极少有分叶。

2、在常规SE序列中,肿块内的毛细血管有流空效应呈无信号,在显示血流极为敏感的梯度回波序列中,肿块内的毛细血管呈高信号,这种表现较有特征性,有助于定性诊断。

一、椎体血管瘤 MRI表现:

1、局限性累及椎体或整个椎体及附件。

2、病灶境界清晰,信号呈等或略长T1,多属长T2,压脂T2仍呈长T2;内有点状粗大骨小梁(低信号栅栏),有明显增强效应。

二、椎体巨细胞瘤

一、病理和临床:起源于间充质细胞,主要为溶骨性破坏;仅7%骨巨细胞瘤发生于脊柱,但是骶骨是累及脊柱的最好发部位,主要发生于上骶椎,好发于20~40岁。

二、MRI表现可累及多个椎体及附件,出现膨胀性、偏心性溶骨性骨破坏,增强后有明显强化,肿瘤内部可见出血和坏死囊变区。

三、脊索瘤

一、病理和临床、脊索瘤起源于残留的脊索,因此几乎都发生脊柱中线或中线旁的位置,多位于骶3-骶5节段或尾骨。脊索瘤是最常见的骶骨原发恶性肿瘤,约占恶性骨肿瘤的2%-4%。、脊

磁共振成像(MRI)质量控制手册(ACR)

磁共振成像(MRI)质量控制手册――英文版前 言 美国放射学院(ACR)磁共振成像成像(MRI)质量保证委员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各指定医院磁共振成像性能质量。委员会的任命是为了保证患者、相关的医生和其它研究的完成。而这些研究是在指定医院,由训练有素、高技能的人员正确使用MRI设备下进行的。 美国放射学院指定的MRI机构已同意持续进行MRI设备质量控制计划。美国放射学院MRI质量保证委员会已收到很多提问,如“组成一个恰当的MRI设备质量控制计划的内容是什么?”、“各科室不同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恰当角色应当是怎样的?”等等。 本手册旨在帮助医院检测和维护自己的MRI设备,这和美国放射学院制定的《MRI设备医学、诊断、物理、性能标准》[Res.19—1999]中的公开原则是一致的。委员会已把这些原则用于阐述哪些人应对哪项具体工作负有责任的具体内容,并提供了使用美国放射学院MRI体模检测和评价设备性能的许多方法。 美国放射学院MRI质量保证委员会成员,无偿地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经验来完成《美国放射学院MRI质量控制手册》,特别是Geoffrey Clarke 博士编写了本手册的重要部分,并花费了大量时间检测本手册所写的程序。委员会之外的人员也参与其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

内容和建议,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William G..Bradley,Fr.,M.D.,Edward F.Jackson,Ph.D.,Joel P.Felmlee,Ph.D.,and Wlad Sobol,Ph.D.,and Jonathan Tucker,Ph.D., 后四位专家专门编写了“MRI物理师/技术专家篇”。我们也向美国放射学院秘书长Jeff Hayden,R.T.(R)(MR)表示感谢!向Pamela Wilcox Buchalla, Marie Zinninger,美国放射学院两位副执行官,以及几年来一直关注这项计划和美国放射学院其它计划认定的同仁,一并表示感谢! 我们使用本手册进行实验性检测来判断它的兼容性,美国放射学院向以下在实验性检测中主动提供宝贵的反馈意见的人员致谢!他们是:Tom Callahan,MPS,R.T.(R)(MR),Glyn Johnson,Ph.D.,Viswanathan Venkataraman,M.S.,Edmond Knopp,M.D., Laura Foster B.S. R.T.(R)(QM)(M). Jeffrey C.Weinreb,M.D. 美国放射学院MRI质量保证委员会主席 2001年1月 磁共振成像(MRI)质量控制手册――中文版序言1978年第一台头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 1980年第一台全身

磁共振成像MRI质量控制手册ACR--中文版

磁共振成像(MRI)质量控制手册――英文版前言 美国放射学院(ACR)磁共振成像成像(MRI)质量保证委员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各指定医院磁共振成像性能质量。委员会的任命是为了保证患者、相关的医生和其它研究的完成。而这些研究是在指定医院,由训练有素、高技能的人员正确使用MRI 设备下进行的。 美国放射学院指定的MRI机构已同意持续进行MRI设备质量控制计划。美国放射学院MRI质量保证委员会已收到很多提问,如“组成一个恰当的MRI设备质量控制计划的内容是什么?”、“各科室不同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恰当角色应当是怎样的?”等等。 本手册旨在帮助医院检测和维护自己的MRI设备,这和美国放射学院制定的《MRI 设备医学、诊断、物理、性能标准》[Res.19—1999]中的公开原则是一致的。委员会已把这些原则用于阐述哪些人应对哪项具体工作负有责任的具体内容,并提供了使用美国放射学院MRI体模检测和评价设备性能的许多方法。 美国放射学院MRI质量保证委员会成员,无偿地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经验来完成《美国放射学院MRI质量控制手册》,特别是Geoffrey Clarke 博士编写了本手册的重要部分,并花费了大量时间检测本手册所写的程序。委员会之外的人员也参与其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内容和建议,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William G..Bradley,Fr.,M.D.,Edward F.Jackson,Ph.D.,Joel P.Felmlee,Ph.D.,and Wlad Sobol,Ph.D.,and Jonathan T ucker,Ph.D., 后四位专家专门编写了“MRI物理师/技术专家篇”。我们也向美国放射学院秘书长Jeff Hayden,R.T.(R)(MR)表示感谢!向Pamela Wilcox Buchalla, Marie Zinninger,美国放射学院两位副执行官,以及几年来一直关注这项计划和美国放射学院其它计划认定的同仁,一并表示感谢! 我们使用本手册进行实验性检测来判断它的兼容性,美国放射学院向以下在实验性检测中主动提供宝贵的反馈意见的人员致谢!他们是:T om Callahan,MPS,R.T.(R)(MR),Glyn Johnson,Ph.D.,Viswanathan Venkataraman,M.S.,Edmond Knopp,M.D., Laura Foster B.S. R.T.(R)(QM)(M). Jeffrey C.Weinreb,M.D. 美国放射学院MRI质量保证委员会主席 2001年1月 磁共振成像(MRI)质量控制手册――中文版序言 1978年第一台头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1980年第一台全身磁共振成像设备投入临床应用,标志着放射诊断学进入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阶段。27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越发展现出在医学诊断领域中独特的价值!而且,磁共振成像主机设备及其成像功能正以超出人们想像的速度发展着。

长江大学磁共振成像诊断学考试试卷B

长江大学磁共振成像诊断学考试试卷B 2007?2008学年第2学期《磁共振成像诊断学》课程考试试卷B 专业:医学 影像年级:05级考试方式:闭卷学分:2.5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MRA: 2(功能影像学: 3(有效TE: 4(Relaxation: 5(T1值: 6. 脑膜尾征: 第 1 页共 7 页 7. 流空效应: 8. 信噪比: 9. 缺血半暗带: 10. MR水成像技术: 1. 常用的MR血管成像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 2(194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___________和哈佛大学的___________发现了的核磁共振现象。 3(MRI的质量指标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图像伪影等。 4(MR信号的空间定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共 7 页 二、填空题 (每空1.5分,共 18 分) 30分) 三、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 1. 下列有关MR对比剂的叙述哪项正确

A(利用对比剂的衰减作用来达到增强效果 B(利用对比剂本身的信号达到增强效果 C(直接改变组织的信号强度来增加信号强度 D(通过影响质子的弛豫时间,间接地改变组织信号强度 E(通过改变梯度场的强度来进行增强 2. 超急性期的脑 B(表现出血液的短T1短T2特性 C(表现出血液的长T1短T2特性 D(表现出血液的短T1长T2特性 E(表 现出血液的强顺磁性特性 3. 原子核的自旋可形成电流环路,从而产生具有一定大小和方向的磁化矢量, 这 是因为原子核 B(质子带有正电荷 C(电子带有负电荷 D(中子带有负电荷 E(质子带有负电荷 4. 剔除了主磁场不均匀的影响,质子周围其他磁性原子核的随机运动引起的宏 观 横向磁化矢量的衰减称为 A(自由感应衰减 B(T2*弛豫 C(纵向弛豫 D(T2弛豫 E(自旋-晶格弛豫 5. 关于MR信号空间定位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MR信号的空间定位主要依赖梯度场来完成 B(单位长度内质子进动频率的差异取决于所施加梯度场的场强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 一、鼻窦炎症 一、概述按病因分为:过敏性、化脓性、肉芽肿性;按发展过呈分为急性、慢性 二、病理急性期:粘膜充血、肿胀,炎症细胞渗出,脓性分泌物产生;慢性期:粘膜肥厚、息肉变性;粘膜萎缩、乳头状增生 三、临床表现:鼻塞、脓涕、头痛、 四、MRI表现: 1、鼻甲肥厚、鼻窦粘膜增厚; 2、窦内分泌物潴留,可现气液平面。分泌物呈T1低,T2高信号;蛋白含量较高时,T1高,T2高或低。 3、增强扫描,慢性期窦壁粘膜轻-中度强化。 4、可致骨壁骨质吸收或骨质增厚、硬化。 二、鼻窦囊肿 一、概述:分为粘液囊肿、粘膜囊肿。 二、病理粘液囊肿:鼻窦开口阻塞,窦内分泌物潴留致窦腔膨胀性扩大行成囊性肿物。多见于额窦、筛窦。粘膜囊肿:粘膜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又称粘膜下囊肿。一般较小,多见于上颌窦。

三、临床粘液囊肿:病程进展缓慢,膨胀姓生长,早期可无症状,增大后压迫窦壁可引起疼痛。囊肿突入眶内则出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视力障碍等。局部膨隆或触及有弹性肿块,额窦及筛窦分别位于额窦底及内眦部。鼻腔检査:额、筛寒囊肿突向中鼻道呈一隆起,蝶窦囊肿后鼻镜检查鼻咽顶壁向下突出,上颌窦囊肿可见下鼻道外侧壁向鼻腔内移位。粘膜囊肿:平时无症状,常在检查中偶然发现、偶有头痛,有时囊肿自行破溃从鼻腔中流出黄液体。鼻腔检查正常 四、MR(1)粘液囊肿: 1、多见于筛窦及额窦。 2、窦腔呈类圆形膨胀扩大,有环形均匀薄层囊壁包围。 3、囊内液体信号取决于囊液中的蛋白含量、水含量和水化状态以及粘稠度,如含粘蛋不太多,含水较多而粘度较低则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号;若含粘蛋白较多时T1及T2加权像均为中等或高信号:若水分吸收,囊内分泌物分粘稠时,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囊壁增强。 4、窦壁弧形变薄或外移,向外膨隆,但无虫蚀样破坏。 5、囊肿侵犯眼致眼球突出、移位,眼外肌、视神精受压移位。额窦粘液囊肿常先向眼眶内上方扩展。筛窦囊肿易向眶内壁及鼻腔顶部膨隆。(2)粘膜囊肿: 1、多见于上颌窦等大窦腔,常多发。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

一、鼻窦炎症 一、概述 按病因分为:过敏性、化脓性、肉芽肿性;按发展过呈分为急性、慢性 二、病理 急性期:粘膜充血、肿胀,炎症细胞渗出,脓性分泌物产生; 慢性期:粘膜肥厚、息肉变性;粘膜萎缩、乳头状增生 三、临床表现:鼻塞、脓涕、头痛、 四、MRI表现: 1、鼻甲肥厚、鼻窦粘膜增厚; 2、窦内分泌物潴留,可现气液平面。分泌物呈T1低,T2高信号;蛋白含量较高时,T1高,T2高或低。 3、增强扫描,慢性期窦壁粘膜轻-中度强化。 4、可致骨壁骨质吸收或骨质增厚、硬化。 二、鼻窦囊肿 一、概述:分为粘液囊肿、粘膜囊肿。 二、病理 粘液囊肿:鼻窦开口阻塞,窦内分泌物潴留致窦腔膨胀性扩大行成囊性肿物。多见于额窦、筛窦。 粘膜囊肿:粘膜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又称粘膜下囊肿。一般较小,多见于上颌窦。三、临床 粘液囊肿:病程进展缓慢,膨胀姓生长,早期可无症状,增大后压迫窦壁可引起疼痛。囊肿突入眶内则出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视力障碍等。局部膨隆或触及有弹性肿块,额窦及筛窦分别位于额窦底及内眦部。鼻腔检査:额、筛寒囊肿突向中鼻道呈一隆起,蝶窦囊肿后鼻镜检查鼻咽顶壁向下突出,上颌窦囊肿可见下鼻道外侧壁向鼻腔内移位。 粘膜囊肿:平时无症状,常在检查中偶然发现.偶有头痛,有时囊肿自行破溃从鼻腔中流出黄液体。鼻腔检查正常 四、MR (1)粘液囊肿:1、多见于筛窦及额窦。2、窦腔呈类圆形膨胀扩大,有环形均匀薄层囊壁包围。3、囊内液体信号取决于囊液中的蛋白含量、水含量和水化状态以及粘稠度,如含粘蛋不太多,含水较多而粘度较低则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号;若含粘蛋白较多时T1及T2加权像均为中等或高信号:若水分吸收,囊内分泌物十分粘稠时,T1WI及T2WI 均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囊壁增强。 4.窦壁弧形变薄或外移,向外膨隆,但无虫蚀样破坏。 5、囊肿侵犯眼致眼球突出、移位,眼外肌、视神精受压移位。额窦粘液囊肿常先向眼眶内上方扩展。筛窦囊肿易向眶内壁及鼻腔顶部膨隆。 (2)粘膜囊肿:1、多见于上颌窦等大窦腔,常多发。2、囊肿一般较小,呈小结节形或呈广基位于窦底的半球形或球形(粘瞋獲肿),信号均匀,边界淸楚。3、粘膜潴留囊肿T1WI呈略低、中等或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粘膜下囊肿T1WI呈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4、增强扫描无强化。5、个别囊肿较大可占据整个窦腔。 三、鼻咽癌 一、概述。 鼻咽部粘膜上皮发生的癌肿;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此病有地区性,好发于亚

磁共振诊断学试题(卷)

磁共振诊断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磁共振成像 2.磁共振 T1 加权像 3.磁共振 T2 加权像 4.脉冲序列 5.驰豫时间 6.流空效应 7.纵向驰豫时间( T1 ) 8.横向驰豫时间( T2 ) 9.磁共振质子密度像 10.磁共振水成像 11.MRCP 12.MRU 13.MRM 14.“灯泡征” 15.高场 MRI 16.MR 血管成像 17.“束腰征” 18.直角脱髓鞘征象 19.MRS 20.磁共振功能成像 21.磁共振电影 22.SE 序列 23.GRE 序列 24.平面回波成像 二、简答题 1.Chiari I 型畸形的 MRI 表现 ? 2.SE 序列成像上长 T1 及短 T2 信号组织常见于哪些形式?3.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 MR 表现 4.脊髓内肿瘤 MRI 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5.垂体微腺瘤的 MR 表现有哪些? 6.磁共振检查的绝对禁忌症有哪些? 7.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一般 MRI 特点是什么? 8.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的 MRI 表现? 9.脊椎转移瘤 MRI 表现? 10.脑转移瘤 MRI 表现?

11.脑脓肿 MRI 表现? 12.肾错构瘤的 MRI 表现有哪些? 13.肝囊肿的主要 MRI 表现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脑出血亚急性期 MR SE 序列图像的特点是什么? 2.脑梗死的分型, MR 对脑梗死诊断的优点及主要的 MRI 表现? 3.原发性肝癌的主要 MRI 表现? 4.脑膜瘤的主要 MRI 表现有哪些? 5.恶性胶质瘤的主要 MRI 表现有哪些? 6.垂体大腺瘤的 MR 表现?应与哪些常见的鞍区肿瘤相鉴别? MRI 上 主要的鉴别要点有哪些? 7.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点及 MRI 表现? 磁共振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 成像技术。 2.MRI 的图像如主要反映了组织间 T1 特征参数时,为 T1 加权像。 3.MRI 的图像如主要反映了组织间 T2 特征参数时,为 T2 加权像。 4.是指射频脉冲( RF)的组合方式,常由 90?RF 与 180?RF 构成 5.指从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到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时间。 6.由于信号采集需一定时间,快速流动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对比,这种现象就是“流空效应” 。 7.称 T1,是纵向磁化由零恢复到原来数值的 63% 所需的时间。 8.称 T2,横向磁化由最大减小到最大值的 37% 所需的时间。 9.由质子密度差别形成的图象,其信号差别主要由质子密度来决定。 10.是采用长 TE 技术,获得重 T2WI ,使静态或流速慢的体液呈高信号,背景的其它组织呈低信号,获得犹如造影效果的图像。 11.即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是水成像的一种,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12.即磁共振尿路造影,是水成像的一种。 13.即磁共振脊髓造影,是水成像的一种,主要用于椎管内病变的诊断。

影像诊断学CT部分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就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得,管 球旋转与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得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TA:就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得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虫建该器官 得血管图像。 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得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与血流信号特征显示得一种无创 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得63%所经历得弛豫时间。 5.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曲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得时间,就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 减快慢得尺度。 6.流空现象:就是MR成像得一个特点,在SE疗;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得质子,如 流动血液或脑脊液得质子,均受至脉冲得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得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得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7.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就是两成份得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 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8.TE: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得回波时间。 9.TR: 乂称重复时间,MRI信号很弱,为提高MRI得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得重 复时间。 10.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得成像,反映组织间T1得差别,有利于 观察解剖结构。 11.T2WI: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特征参数得成像,反映组织间T2得差别,有利于 观察病变组织。 12.像素:矩阵中得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山黑到白不等灰度得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13.体素:图像形成得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得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14.模糊效应:脑梗死2?3周,CT平扫显示病灶呈等密度,与正常实质难以辨别,称为“模糊效应”。这就是 因为此时期脑水肿消失而吞噬细胞浸润,组织密度增大所致。 15.岛带征: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CT平扫,出现患侧脑岛、最外囊与屏状核密度减低,与邻近脑白质密度相 仿得现象。 16.牛眼征:靶环征中病灶中心强回声区出现液化坏死形成得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类似'‘牛眼”, 称牛眼 征,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二、简答: 1.大叶性肺炎得CT表现 答:①病变呈大叶性或肺段性分布②病变中可见空气支气管征③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平直④实变得肺叶体积通常与正常时相等⑤消散期病变呈散在得大小不一得模糊影。 2.中心型肺癌得CT表现 答:①肺门区肿块②支气管内肿块③支气管壁增厚④支气管腔狭窄与阻断⑤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⑥病灶附近与(或)肺门得淋巴结肿大。 3.周围型肺癌得CT表现 答:主要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肿块常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与不规则得厚壁空洞。直径3cm以下得小肺癌还可见空泡征与支气管充气征。增强扫描肿块呈密度均匀得中等强化,CT值可增高20Hu以上。 增强扫描对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更敬感。

NMR磁共振成像

NMR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 种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核物理现象。早在1946年Block与Purcell就报道了这种现象并应用于波谱学。Lauterbur1973年发表了MR成象技术,使核磁共振不仅用于物理学和化学。也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各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为了准确反映其成像基础,避免与核素成像混淆,现改称为磁共振成象。参与MRI 成像的因素较多,信息量大而且不同于现有各种影像学成像,在诊断疾病中有很大优越性和应用潜力。 一、 MRI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磁共振现象与MRI 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例如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有自旋运动,带正电,产生磁矩,有如一个小磁体(图1-5-1)。小磁体自旋轴的排列无一定规律。但如在均匀的强磁场中,则小磁体的自旋轴将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图1-5-2)。在这种状态下,

图1-5-1 质子带正电荷,它们像地球一样在不停地绕轴旋转,并有自己的磁场 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adionfrequency,RF)进行激发,作为小磁体的氢原子核吸收一定量的能而共振,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relaxationprocess),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称之为弛豫时间(relaxationtime)。有两种弛豫时间,一种是自旋-晶格弛豫时间(spin-lattice relaxationtime)又称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反映自旋核把吸收的能传给周围晶格所需要的时间,也是90°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到横向磁化之后再恢复到纵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时间,称T1。另一种是自旋-自旋弛豫时间(spin-spin relaxation time),又称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反映横向磁化衰减、丧失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