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绘画走向水墨色彩的主观必然性
解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水墨运用技巧

中国绘画虽然是一种图画艺术,但是它与书法中的笔、墨、纸、砚不可分割。
中国绘画的内容可以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如山水、花鸟和鱼虫等,这些内容的表达都与这四种书法工具不可分割。
中国绘画技术是世界上引人注目的艺术形式,尤其是水墨技法在创作中国绘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绘画中水墨的使用非常困难,创作者需要对纸张的特点、水墨技法和用笔技巧十分熟悉。
一、水墨元素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应用中国绘画艺术的用笔和水墨是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质的绘画作品不可能与文化表现分开。
水墨的运用技巧非常多,比如线条和留白,它们增强了绘画表达效果,展现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再加上彩色元素的整合,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已经十分丰富。
水墨文化元素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笔者认为艺术家需要深入了解水墨文化,以便更好地将水墨应用于中国绘画艺术创作。
水墨在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史上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沉积,更重要的是它是绘画和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于传统的水墨,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绘画的一种元素,是中国绘画众多技巧中一个简单的组成部分。
单从纸墨来看,其也是一种简单的材料,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工具创造了许多瑰丽的艺术作品。
创作者通过使用独特的水墨和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创作过程加入一系列的技巧,使得中国绘画的创作具有独特的意义。
中国绘画艺术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在中国绘画创作中应用水墨文化元素可以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并使观者能够发现更深刻的内在美。
目前在中国绘画艺术创作中,水墨文化元素的应用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是线条的应用。
它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展示了图画的外部形状和图像内涵。
在绘画艺术中,水墨线条表现力十分丰富,它的各种形态变化都有不同的表现效果,例如长度、曲率和粗细等,在图像构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复杂场景中,突出了绘画表达的特殊含义,从而增强了艺术感染的能力。
中国绘画创作过程中只运用线条框架也可以显示出作品真实的特征。
表现的艺术——谈中国水墨画

表现的艺术——谈中国水墨画关键词:众所周知,中国水墨画有着独特深厚的民族内涵,在整个艺术领域有着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
中国水墨画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悠久的历史性和独特的民族性,无论是表现方法、表现形式,还是使用工具和艺术特色上,都是其他民族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体现出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美学思想。
本文从中国水墨画的审美艺术、渲染艺术、意境之美三点对中国水墨画的表现艺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鉴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表现艺术;中国水墨画;意境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孕育了中国水墨画的诞生与发展,中国绘画艺术经历了改朝换代的更替与演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演变中国水墨画融合了艺术的审美精神、美学思想、文化修养、艺术思维等为一体的完整的绘画艺术。
中国水墨画以笔墨的趣味性为基础,以线条的丰富性为表现特征,以对空白的妙用为其特色,以构图章法的灵活性为其变换法则,另有诗书画印这极其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手段,致使中国绘画成为世界文化发展史中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载体。
1.中国水墨画的审美艺术水墨画起源于唐朝,创始人是王维,他是中国唐朝的诗人、画家,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
经过历朝历代画家们不断对绘画理论与实践的概括提炼,发展到北宋时期时,无论从技巧、理论上都日臻完善。
中国水墨画作所追求的是笔与墨,情与景之间的美妙结合。
画家受到现实生活之中的优美景色、美妙形象的刺激,即受到景物的感染,从而对这些景物产生自己的情感,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之下,萌生出创作欲望,在这样的方式之下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有着景物的本相,而且包含着作家对于这一景物的自我情感,作品因此也就变得情景相生。
这也是其不同于写生画的区别之处。
反之,如果作者没有做到这些,而是一味地堆砌表面的景象,忽略了一幅画作应当包含的内涵,那么,再形象的作品都无法变得鲜活也就没有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只有当中国水墨画的审美与境界之间有一些若即若离的联系时,这一画作才能真正的让观赏者感受出艺术所在。
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政治学的研究范畴?() A. 政治哲学 B. 政治经济学 C. 政治思想史 D. 政治文化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哪个学派的观点?() A. 唯物主义决定论 B. 唯心主义目的论 C. 结构功能主义 D. 行为主义3、下列哪一项不是近代民族国家的特点?() A. 独立性 B. 整体性 C. 人民性 D. 排他性4、下列哪一项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 C. 宗教信仰自由 D. 保卫祖国、参加民兵组织5、“议会主权”理论是哪个国家的首创?()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中国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方面属于政治社会化的内容?() A. 政治文化的传承B. 政治技能的培养C. 政治权力的维护D. 政治角色的培养2、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政治发展?()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制度C. 文化因素D. 国际环境3、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 A.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B. 遵守宪法和法律 C. 参加民兵组织 D. 参加劳动和接受教育4、下列哪些理论属于国家学说的范畴?() 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论 C. 民主集中制论 D. 两权分立论5、下列哪些国家采用了总统制?() A. 美国 B. 中国 C. 法国 D. 英国三、判断题1、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研究的是客观规律。
()2、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
()3、政治制度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5、我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四、分析题请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当前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
五、论述题请结合实际,论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承担的义务。
论传统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

文/ 路 琼 内容提要:本文从绘画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论述了色彩在传统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并以绘画品评中的“随类赋彩”为中心考察传统中国绘画中所特有的色彩观念,指出色彩在传统中国绘画中超越物类色彩的伦理观念,进而剖析了色彩与水墨在传统中国绘画发展历史进程中互为进退的交替过程。
关键词:传统绘画;随类赋彩;色彩观念;水墨论传统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相对于中国绘画研究中的水墨问题,色彩的问题却没能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考察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我们方知,中国绘画的色彩问题远较水墨、笔墨等问题为早,并且曾经是中国绘画创作和品评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从绘画创作方面来说。
在中国古代,中国画又叫作“丹青”。
唐代诗人杜甫就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1]可见中国画本来是很重视色彩的。
从历史遗留物来看,远在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已经有了较为复杂的色彩,而战国时期和西汉时色彩斑驳的帛画、辽阳棒台子汉魏墓壁画如《车骑图》等,更是运用了朱、赤、黄、绿、白、赭、黑等多种色彩,可谓是五彩缤纷;隋代展子虔的重彩青绿山水《游春图》,唐代称为“大小李将军”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辉煌的山水画,以及五代黄筌鲜艳夺目的花鸟画等,都是历代流传下来的中国绘画重视色彩的有力证明。
传统中国绘画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异常丰富的色彩系统,以至于到明代杨慎时提出了“画家有七十二色”说法。
[2] 而从绘画品评而言,东晋顾恺之在其具有第一部划时代意义的、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关于中国画创作和品评的理论—“六法”论中,就把“随类附彩”作为其中的法则之一提出来。
“随”,当为“隋”,古代两字通用。
隋,《说文》《广韵》均解释为裂肉,引申为“分”,“随类”就是“分类”。
同时,“随”又可以解释为顺、依,“随类”也就成为依据不同的对象而进行归类的意思了。
[3]“随类附彩”就是要求作画时依据所描绘对象的“类”来填充颜色,用颜色将不同“类”的物象区别开来。
浅析中国花鸟画色彩主观的实践创新

浅析中国花鸟画色彩主观的实践创新摘要:色彩是作品独特的思想和造型手段,艺术家主体对世界的独特体悟通过对色彩语言运用的发展与变革来完成画家艺术精神的表征,绘画色彩的主观表现性成为绘画表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色彩语言;创新;形式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49-01百年来的中国花鸟画,经历了从传统型到近代型的创造性转化过程,尤为运用色彩去表现物象的变化方面更为突出。
在这个过程中,从五代两宋时期的礼学精神到近现代的中西交融中,很多画家从时代与自身出发,作了一些观念、技法与色彩形式运用上的尝试,也由此形成了具有探索精神的色彩表现力的花鸟画风。
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不论是黄筌的写实细腻风格还是赵佶的享乐主义皇家风范,都是当时政治环境和礼学影响,是一种简单的随类赋彩,是一种写实主义,是一种宫廷统治阶级的产物,是一种时代的反映。
①而近现代画家通过吸收借鉴传统改革创新,使色彩语言成为一种绘画语言,成为一种主观性表达,一种色彩运用的创新,开始了色彩真正成为绘画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和内涵。
②近现代绘画创作中色彩语言的变化和色彩观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从远古时期的“无色”观到魏晋时期的“随类赋彩”观,再到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水墨至上”的色彩观,以至二十世纪以后的现代多元色彩观的变化中,尤其是在近现代时期中,众多的中国画家度中国画的色彩语言进行了开拓式的创新,使现在色彩语言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③近代中国画家对色彩语言形式的探索以岭南画派尤为著名。
高剑父的代表作《南瓜图》深刻的反映了他在用色方面的变革。
画南瓜使用了“撞水法”和“撞粉法”。
“撞水法”即在画颜色时趁颜色未干时,用水注入颜色中,将颜色赶开,使之汇积到别的地方沉淀,呈现较深色泽,可以表现物体的背光面,而水注入的部分则颜色较淡,可以表现物体的受光面;“撞粉法”,就是在画纸将干未干时,以白粉敷色,使白色自然渗透,可以表现南瓜表面毛茸茸的质感。
论中国画以水墨为最上--关于中国古代文艺原理的思考

人人 皆 知 的 主 张 :夫 画道 之 中 , 墨 为 最 上 。肇 结和提 高 , 中 国画早 期 也是 以 “ 青 ” 代 绘 画 , “ 水 而 丹 指 可 自然 之性 , 造 化 之 功 。【 这 其 实正 是 唐 以及 之 后 见 , 国画 并 非 一 开 始 就 是 水 墨 。 因 为早 期 中 国画 成 ”2 J 中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5期 ( 总第 1 1 ) 3期
广 西社会 科学
GI ANGXIS OCI CI AL S ENCE S
NO . 20 5. 06
( u l ie , C mua vl NO. 3 ) t y 1 1
论 中 国 画 以 水 墨 为 最 上
[ 中图分类号] G 2 [ 1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972 0 )5 0 7 —0 04 6 1 (06 0 — 18 4
从 中国哲学 观 点来 看 , 相是 变 幻 不 定 的 , 色 要达 的切 身实 践 。笔 者 也 同意 这 一 观 点 , 即认 为 中 国 画 到 “ ” 一最高 境 界 , 必 须超 越 物 象 的 表 面迷 障 , 以水 墨为最 上 。 道 这 就
最妙 之 艺术境 界 。这 是 中 国传 统 文 人 在对 宇 宙 万 象
彩色画是从新石器时代 陶器上的各种装饰 图案
“ 色之 工 ”说 的是 画缋 之 事 , 五色 : 方 谓之 青 , 设 , 杂 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进行 深刻 思 索 之 后 所 抽 象 出来 的 一 种 艺 术 敏 感 , 中 开始 的 。约公 元 前 五 世 纪 成 书 的 《 记 ・ 工 记 》 礼 考 有
— —
墨韵——中国画墨色美学审美之道

墨韵——中国画墨色美学审美之道尹星【摘要】中国画运用墨色的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树一帜的瑰宝,读懂这一特殊的艺术表达语言,需要了解中国画创作中传移模写的作用,感悟墨分五色的独特审美意趣以及中国传统中崇尚黑色的这一审美意识.这些有助于欣赏者理解艺术家们在画面中所呈现的高超的技法和出色的艺术创造力,明白墨之意趣和神韵的艺术追求使中国水墨画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中国画;传移模写;墨分五色;尚黑意识【作者】尹星【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面旗帜传承了数千年,其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表现形式。
由于水墨画墨色的单纯性和自然性特点,水墨画深受历代文人喜爱。
古代文人常常通过水墨画创作以表达气韵清高、典雅自然、平淡天真的艺术趣味。
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水墨画与青绿画的两种表现形式,最终以墨色为表现手法的水墨画更为大众所推崇。
在中国水墨画中,墨色是唯一且是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
研究画家如何通过墨色将自身想要表达的各种感情反映到画面当中,有助于理解水墨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有助于体会墨韵的意趣,从而提升审美经验。
一、传移模写,感悟笔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在于“笔墨”。
“笔墨”所要表达的内涵既是实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看到画家笔墨的表现:浓淡、干枯、勾皴、点染、泼墨、积墨、破墨、焦墨等各种用笔用墨的绘画方法,同时“笔墨”也是虚的,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可视可观的技法表现,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感觉,当将这种文化感觉带入画里去欣赏,才能体悟画作各种技法所呈现的墨色趣味和意境。
万青力先生认为:“笔墨不仅仅是抽象的点、线、面,或是隶属于物象的造型手段,笔墨是画家心灵的迹化、性格的外现,气质的流露,审美的显示、学养的标记。
”因此,中国画中所呈现的“笔墨”,是虚实的结合,是意境内隐和墨色外现的双重结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探析色彩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探析色彩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色彩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中国的绘画,我们发现中国画往往注重画面色彩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色彩是构成任何画种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画家可以通过色彩表达出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
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过于重视线条和墨色的运用,而忽略了色彩,这必然使得画面在表达感情这一方面的欠缺。
对于西方的绘画,我们应该兼收并蓄。
色彩是任何绘画中流动的生命。
现代社会是以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前进,所以我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也不能停留在原有的色彩理论阶段,要融合多元化的色彩理论,使我国的中国画色彩理论能够表达出鲜明的时代气息。
色彩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中国的绘画,我们发现中国画往往注重画面色彩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在古代绘画中,例如原始彩陶上漂亮的纹饰和质朴的色彩,还有敦煌莫高窟上的壁画,都表现出色彩在绘画上的重要作用,直到唐宋时期,色彩的运用达到一定的高峰,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画都是以丹青两个字来命名,所谓丹青,就是色彩中非常重要的两种颜色。
南齐的谢赫叶在他的《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气韵生动,古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随类赋彩,传移模写,在这六法当中的“赋彩”就是上色的意思,所以可见中国古代绘画是以物象的真实性来上颜色的,不需要夸张处理,尽量使设色简单,不复杂化,同时在设色上主张加入画家的主观性颜色,甚至有时可以放弃物体本身的颜色,例如,竹子的颜色本身是绿色,那么画家也完全可以用墨色来画竹子,也别有一番风味,还有的画家用朱砂来画竹子的,例如苏东坡。
中国唐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繁荣时期,尤其是当时的人物画,唐代的服饰也与以往有所不同,例如著名的人物画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面任务十分华贵,色彩华丽而典雅,色彩属于重彩画,赋色虽然复杂,但层次清晰,绸缎之间的相互重叠,表现的十分清楚。
整幅画卷设色浓郁而不庸俗。
色彩是构成任何画种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画家可以通过色彩表达出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 美 。 当说 禅 宗 综 合 了道 、 、 思 想 的 积 淀 , 为 了文 人 士 大 应 玄 儒 成 夫 内心 的 孤 独 和 痛 苦 的避 难 所 。 因 此选 择水 墨 而 不是 青绿 已成 为 了中 国画 色 彩 样式 的 宿命 : 后 , 家 文 化 的 ” 事 后 素 ” 色 最 儒 绘 的
至大至刚的气 魄 , 也没有庄子 “ 磅礴万物”“ 斥八 极” , 挥 之宏伟气势 , 于是 醉心 于“ 空山无人 , 水流 花 开 ” 的禅 宗 幻 境 势 在 必 然 . 破 执 而 随 缘 在 自在 的禅 悟 中超 脱 生 死 的 迷 雾 :在 体 味 自然 的 禅 心 中 获 取 美 得 享 受 ; 与禅 相 通 的艺 术 中 以取 慰 安 , 是 禅 与 人 的 亲 和 力 。禅 在 这 成 痛 的 安 心 立 命 之 所 , 而 导 致 色彩 也 由 以前 富丽 堂 皇 的青 绿 山水 转 向 了清 冷 、 从
心理 上 与 官 方 亦 与 民间 世 俗 相 间 距 。可 以说 道 家 的色 彩 观 为 文 人 水 墨 画 奠 定 了 基 调 : 次玄 学 简 淡 、 远 、 旷 的 玄 学精 神 , 其 玄 清 表 现 出 了一 种 新 的 美 的 理 想 , 就 是 认 为 “ 发 芙 蓉 ” 那 初 比之 与 “ 彩 错
乎 寻 常 的 想 象并 在 信念 中 坚 定 它 是 一 个 可 以 实 现 的 理想 。却 要 在 黑 暗 中探 索 实践 的行 为 。 实验 之 于 艺术 ,意 义在 于 它 执 意要 ‘ 敢 地 探 索前 人 从 未 涉 足 之 处 ’ 这 种实 验 艺 术 态 度 包 含着 对 勇 。” 传 统 笔 墨 言说 方 式 的偏 离 、对 西 方 标 准 的 否定 以及 对 自身 昨 天 的否 定 ,实 验 水 墨 正 是 在这 种 不 断 的偏 离 与否 定 中体 现 出 了实 验 艺 术 的特 质 。正 是 这 种 实 验 艺 术 特 质 使 实验 水 墨 在 水 墨艺 术 领 域 中扮 演 着 前 卫 的角 色 , 总 是 冲 在 最 前 沿 , 探 索 前 人 未 涉 它 去 足 之 处 。而 都 市 水 墨并 不 具 备 实 验 艺 术 的 特 质 , 水 墨 艺术 中也 在
论 色彩 观 不 重 视 现 象 界 之 色 彩 而 重 视 一 种 诗 性 的素 淡 , 黑 白。 即 这 种 黑 白的 水 墨 画 既 和 青 绿 以 及 其 它 工 笔 重 彩 画 拉 开 了距 离 , 又成 为 了文 人 士 大 夫 心 灵 逃 逸 的栖 身 地 ,使 文 人 士 子 们 至 少 在
认 识 可 以说 . 墨 取代 青绿 是 中 国古 代 绘 画 发展 的 最终 宿 命 , 水 中国 古代 文人 之 所 以倾 心 于黑 白墨韵 , 这 种 素 洁 淡 雅 的 色彩 样 式 来 用 描 绘 这 个 绚 丽 多彩 的世 界 , 其 主 观 意 向性 的 一 种 必 然选 择 。那 么 , 什 么 中国 - - 人 士 大 夫 要 选择 用 这种 “ 是 为 g G文 - 文人 画” 色彩 样 式 ?为 什 么说 中国 绘 画 色彩 的 最 终 宿 命 就是 这 种 “ 白之韵 ” ? 黑 呢 这就 需要 我 们 深 入 挖掘 到 中 国 古代 水 墨 画 所 蕴 含 的 哲 学基 础 以及 文 人 士 大 夫的 审 美意 向 。 关 键 词 : 国古 代 ; 人 画 ; 大夫 ; 中 文 士 水墨 画 中 国古 代 水 墨 画 兴 起 于 唐 , 于 宋 元 , 熟 于 明清 , 历 朝 盛 成 在 历 代都 涌现 出 了一 大 批 水 墨 画 巨 匠 。从 唐 王 维 提 出 “ 水 之 中 , 山 水 墨 为上 ” , 一 路 以水 墨黑 白之 韵 为 色彩 样 式 的 “ 人 画 ” 始 这 文 便
艰 , 生 坎 坷 。 年 被贬 海 南 岛 , 一 晚 最终 死 于途 中 。 此 的例 子 不 胜 如 枚 举 。严 酷 的 封 建 制 度 和 政 治 斗 争 迫 使 这 些 文 人 们 只 能 选 择 隐 逸 。而 正 是 这 隐 逸 的 苍 凉 使 得 黑 白墨 色 的 “ 人 画 ” “ 情 冷 文 以 深 眼” 的荒 寒 之 境 为 最 高 的美 学 意 境 。 实验水墨是 “ 潮美 术运动 ” 新 以来 , 国 现 代 水 墨 艺 术 中 偏 中
彩 ” 变成 为 了一 种 体 现 文 人 士 大夫 主观 意 向 的黑 白墨 韵 。 转
文 人 水 墨 画 是 古 代 士 大 夫 们 “ 善 天 下 ” 挫 失 败 而 “ 善 兼 受 独 其身 ” 的选 择 , 是后 退 深 藏 . 以 自娱 的心 灵 避 难 所 。很 多 杰 出 的 抑 水 墨 画 大 师 都 经历 过官 场 的残 酷 和 儒 家 理 想 的破 灭 。 维 。 位 王 这 被 尊 为 文 人 画之 祖 的水 墨 画代 表 人 物 ,也 曾少 年 得 志 ,仕 途 顺 利 . 在安史之乱 中 . 被迫接受伪 职而受杖刑 , 而 因 自此郁 悒 不 得 志 , 来 成 为 南 宗 禅 的 信 徒 。儒 家 的济 世 、 家 的清 静 无 为 、 家 后 道 佛 禅 宗 的“ 空漠 ” “ 生 如 梦 ” ,人 感都 综 合 地 在 他 这 里起 着作 用 。 如 再 “ 人 画 ” 倡 导 者 苏 轼 。 处 王 安 石 和 司 马 光 为 首 的新 旧两 党 文 的 身 之 争 , 又对 两派 都 不 完 全认 同 ,一 肚 子 的 不 合 时 宜 ” 仕 途 多 他 “ 而
彩 样式 ? 为 什 么说 中 国绘 画色 彩 的 最终 宿命 就是 这种 ”黑 白之
韵 ” ? 就 需 要 我 们 深 入 挖 掘 到 中 国古 代 水 墨 画 所 蕴 含 的哲 学 呢 这 基 础 以及 文 人 士 大夫 的 审美 意 向 。 水 墨 画 的 哲 学 基 础 较 为 复 杂 ,首 先 它 融 合 了 老 庄 “ ” 虚 、 “ ” “ ” 道 家本 体论 色 彩 观 即 虚 空 之 黑 白 , 庄 道 家 的本 体 空 、无 的 老
镂 金 ” 一 种 更 高 的美 的境 界 , 种 审 美 情 趣 的转 变 , 是 这 为水 墨 画 的发 展 做 好 了 充 分 的 准 备 ; 次 禅 宗 的 “ 青 翠 竹 尽 是 法 身 , 再 青 郁
郁 黄 花 无 非 般若 ” 强 调 不 执 著 于 翠 竹 黄 花 的 物 象 实 在 . 是 现 , 而 象 还 原 后 的 黑 白照 相 般 的 本 体 虚 空 。 这 种 禅 宗 色 彩 观 对 文 人 水 墨 画 有 着 至 深影 响 。禅 宗 有 多 深 , 有 多 美 , 墨 旨趣 即 有 多 深 诗 水
不 具 有 前 卫 性 。 因为 对 学 术 前 沿 问题 的探 索 并 不 是 其 关 注 的焦 点 问 题 , 更 关 注 于 都 市状 态 的研 究 , 者说 更 关 注 内容 。 它 或 综 上 所 诉 , 中 国水 墨 这 种 独 特 的 色 彩 样 式 正 是 文 人 们 主 观 意 向 的 一 种外 在 体 现 , 这种 色彩 样 式 蕴 含 了特 定 的人 文 内涵 。 文 人 画 家 既 要 区 别 于 宫 廷 画 家 富 丽 堂 皇 之 色 ,也 要 和 民间 画 工 艳 俗 活 泼 之 色拉 开 距 离 。 黑 白的 世界 中 , 们后 退 似 开 辟 的是 第 在 他 二 自然 , 干 净 自 由 的心 灵 世 界 , 谓 “ 团 团 中墨 团 团 , 黑 丛 是 所 黑 墨 中花叶宽。”石涛) ( 因此 , 墨 成 为 中 国 绘 画 的 正 宗 是 历 史 发 展 水 的 必 然 ,是 在 中 国 这 种 特 定 的 社 会 历 史 背 景 下 孕 育 出 的 独 特 的 色 彩样 式 。 它 的 出 现 , 展 , 大 乃 至 最 终 压 倒 青 绿 重 彩 而 成 为 发 壮
彩理论 . 其和谐 、 净 、 朗的色彩气质 和典雅 、 和、 重 纯 清 平 内敛 的 色 彩情 感 , 更是 在潜 意识 中影 响 着 古代 文人 士大 夫 的 思 想 。这 四 种 哲 学 观 相 互 交 融 、 透 , 中禅 宗 和 庄 子 道 家 互 成 一 脉 , 禅 渗 其 庄 之 境更 是 众 多 文 人 画所 追 求 之 最 高 境 界 。 这 种 水 墨 画 哲 学 基 础 的形 成 有 着 特 定 的历 史 原 因 和政 治 背 景 。 中唐 以后 , 着 国力 日渐 衰 弱 以及 后来 的朝 代更 迭 , 人 士 随 文 大 夫 阶层 的心 境 普 遍 消 沉 , 儒学 理想 破灭 之 痛 . 科 举 受 挫 之 有 有 伤 , 异 族 统 治 之 辱 . 使 科 举 成 功 而 优 仕 的 当 道 之 人 在 险 恶 有 即 的仕 途 上 亦 有 如 履 薄 冰 之 感 , 因此后期文人 士大夫多没有 了原 儒之
开 始 了数 百 年 的 发展 壮 大 。水 墨 画不 仅 取 代 了青 绿 山 水在 唐宋 时 期 的重 心 地 位 , 且 成 为 了 中 国古 代 绘 画 的 主 流 , 中 国 绘 画 而 使 走 向 以水 墨 为正 宗 ,形 成 了今 天人 们 对 于 中 国 画 的一 种普 遍 认 识 。可 以说 , 墨 取 代 青 绿 是 中 国 古 代 绘 画 发 展 的 最 终 宿 命 , 水 中 国 古代 文 人 之 所 以倾 心 于黑 白 墨韵 ,用 这 种 素 洁淡 雅 的 色 彩样 式 来描 绘 这 个 绚 丽多 彩 的世 界 ,是 其 主 观意 向性 的一 种 必 然 选 择 。那 么 , 为什 么 中 国古 代 文 人 士 大夫 要 选 择 用 这 种 ” 人 画 ” 文 色
・人文
业
豳
诒 中国绘 画走 向水墨色彩的主观必然性
口 海 妙 甘 肃 政 法 学 院 艺 术 学 院
摘 要 : 国古代 水 墨 画兴 起 于唐 , 于 宋元 , 熟 于 明 清 , 历朝 历 代 都 涌现 出 了一 大批 水 墨 画 巨匠 。 墨 画 不仅 取 代 了青 绿 山 中 盛 成 在 水 水 在 唐 宋 时 期 的 重心 地 位 , 而且 成 为 了 中 国古 代 绘 画 的 主 流 , 中国绘 画走 向 以水 墨 为 正 宗 , 成 了今 天 人 们 对 于 中国 画 的 一 种普 遍 使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