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症并治全篇,本方是为少阴病兼太阳病而设,其病机由于素体阳虚,复感寒邪,故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神疲欲卧等症。
故设此散邪温经之剂,俾外邪深入者可出,而内阳亦不因之外越,少阴太阳俱兼顾矣。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方义:方中麻黄发汗散寒,以祛表邪。
以其本阴而标寒故用附子以温之。
细辛温通于少阴,佐附子内散少阴之寒;助麻黄外解太阳之表,合而用之,散邪温经,成为少阴病兼太阳病之要方。
临床中凡属少阴太阳两感而变症各异的症候,俱投以此方治之,举案如下:林某某,男,30,成都丝绸印染厂1975 年3月2日,腰背骨节痛,头面潮热,肢冷,坐骨神经痛,有腰扭伤史,脉沉苔白辨症:素体阳虚,感受寒邪,阻滞经络。
治宜:温经散邪。
方药:附片30g(先熬),麻黄10g,细辛6g,独活10g,黄芪15g,黄芩10g,二付1975年3月11日,上方共服六剂,坐骨神经痛愈。
头面潮热愈,肢体转温,腰痛背痛好多半,只集中一点痛。
原方再加桃仁10g、红花6g,二付[分析]患者脉沉属于三阴范畴,太阴症手足自温,肢体不温,头面潮热症属少阴。
由于阴寒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故以温阳散寒之剂,以温通经络。
加之过去有扭伤史,有瘀血阻滞也令气血循环受阻,故加桃仁、红花,活血通瘀,加强血液循环,诸痛自愈。
徐某某,女,成,成都纺织厂1975年3月12日,尾(骨底)骨痛,面目浮肿,四肢冷,脉沉,舌淡苔白辨症:阳虚寒凝气滞。
治宜:温阳散寒行气。
方药:附片30g(先熬),麻黄10g,细辛6g,独活10g,黄芪15g,黄芩10g,二付1975年3月14日,疼痛好转,手足转温面目仍肿,脘腹胀满。
原方加厚朴20g、法夏20g、党参10g、甘草6g、生姜15g,二付1975年3月18日,诸症好转。
原方二付[分析]本案二诊时所加的方药,即《伤寒论》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主之,加此方的目的是因患者腹满,其所以腹满是因汗后脾胃之气受伤,或素体脾胃虚弱,转运失职,气滞不通,壅而作胀。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寒冷性多形红斑、原发性痛经、心律失常、荨麻疹等病中的运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寒冷性多形红斑、原发性痛经、头痛、咳喘症、肩周炎、高血压病、急性咽喉炎、心律失常、荨麻疹等病中的运用【组成】麻黄(去节)二两(6g) 附子(炮,破八片)1枚(9g) 细辛二两(3g)【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临床应用】1.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张某,女,65岁,1997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
近3年来,入冬发作频繁,咳嗽痰多且出现喘息症状。
本月初气温骤降,冒受风寒,喘咳加剧。
已用青霉素、丁胺卡那、氨茶碱等静滴5天,症仍不见缓解。
症见:喘咳气急,动则加剧,甚则不能平卧,痰多稀白,胸闷如窒,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鼻流清涕,恶寒头痛,舌淡,苔白,脉沉细。
听诊:两中下肺可闻中等量的哮鸣音及少量的湿罗音。
西医诊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为:喘证,系阴虚痰盛之体,复感风寒而成。
治拟温阳宣肺,化痰平喘。
处方:生麻黄、炙麻黄、细辛各5g,制附子、炙苏子各12g,姜半夏、杏仁各10g,生姜3g,红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温服。
3剂后喘咳明显减轻,头痛、恶寒及流涕已解。
原方加党参15g,五味子、炒白芍各10g,续服10剂,喘咳缓解,听诊双肺罗音消失。
后将上方药量减半调理月余,随访1年,病情稳定。
2.寒冷性多形红斑王某,女,38岁,1995年11月15日初诊。
主诉:双手虹膜样红斑反复发作20年。
每年的Il 月至次年的4月份,双手频发紫红色斑、丘疹,部分疹中央有紫暗色水疱,破后糜烂。
虽经中西药、针灸、按摩、理疗等多方治疗,病情如故。
此次手见皮疹已有12天,遇寒加重,伴手足不温,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患者自幼形寒怕冷,好发冻疮。
西医诊为:寒冷性多形红斑。
中医诊为:寒疮,系阳虚寒凝,气血郁滞而成。
治拟温阳补虚,散寒通滞。
处方:麻黄、细辛各5g,制附子、桂枝、鹿角胶、当归各10g。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些人不喜欢药方,由于感觉有股涩味,实际上大部分的药方的味儿的确不太好通道。
但中医药方却能非常好的痊愈病症。
麻黄细辛附子汤便是一种很好的药方。
牙龈别称特异
禄特科技细辛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牙龈药方特异
麻黄6克(去节)细辛3克禄特科技3克(炮)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温补肾阳补虚。
治素体阳虚,风寒,无汗畏寒,发热倦卧,苔白,脉反沉者。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上三味,自来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ml,去滓,分二次温服。
牙龈备注名称特异
聚瑞,麻黄出汗补虚,禄特科技舒经温补肾阳,细辛通彻表中,助麻黄出汗补虚,协禄特科技内散阴翳。
故适用素体阳虚,复感
寒症之证。
牙龈摘抄特异
《伤寒论》
了解了这么多有关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专业知识,大伙儿应当大概都清晰了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
中医药方对人体基本上没什么副作用,因此大伙儿何不试一试,坚信会有惊喜。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汗证配方、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汗证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麻黄6克,细辛3克,附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午晚3次温服。
汗证无论外感及内伤疾病都极为常见,特别是在内伤病中往往成为患者的主诉症状。
是因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
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局部汗、黄汙等,其中自汗:即无时无故澉然汗出者。
盗汗:睡而汗出,醒来乃止者。
局部汗:身体的某一部位出汗而其他部位无汗。
黄汗:汗出黄色,染衣。
可见于植物神经紊乱、结核病、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
临床当分虚实,辨其寒热,多分型为:肺胃失调型、阴虚火旺型、阳气虚微型、湿热蕴蒸型、正邪交争型等。
根据《新中医》1991,(8):17,姜兆友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阳虚之五更汗1例。
处方:麻黄9克(蜜炙),甘草9克,附子12克,细辛3克(后人),葛根15克。
6剂痊愈。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临床运用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临床运用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临床运用医案【原文】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组成】麻黄6g 附子6g 细辛6g麻黄6g 附子6g 炙甘草6g【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温服。
【功效主治】寒邪直中少阴,表里皆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脉沉者。
【禁忌】1.口干、口苦,思饮、喜冷者,忌之。
2.自汗出者,忌之。
【类方】桂枝加附子汤:同为太阳少阴同病治方。
不同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表实里虚,而桂枝加附子汤证表里倶虚,故一者无汗,一者自汗。
【临床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临床运用:1.治头痛连脑者。
(《医贯》)2. 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无痰,或清涎上溢,脉多沉紧,或数疾无伦,属大寒犯肾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
(《张氏医通》)2. 治肾脏发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又治寒邪犯脑齿,致脑齿痛,宜急用之,缓则不救。
(《证治准绳》)3. 失音。
寒邪外袭,初见寒热咽痛,继则声嘶失音,咽微红不肿,舌质淡,脉沉细,二剂而愈。
(《经方应用》)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症见心悸、胸闷、胸痛、头晕、头痛、昏厥、乏力、畏冷、健忘、脉迟者。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5:32)5. 脑垂体微腺瘤;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脑垂体侏儒症;脑垂体消瘦综合征。
(《当代医家论经方》)7.阳虚癃闭。
(《新中医》1977;增2:7)8.手足厥,但欲寐,全是少阴寒证,宜麻黄细辛附子汤,而于水肿一症尤宜。
(《经方实验录》)9.附子、细辛为温性振奋药,能振兴细胞机能,促生体温,并有镇痛作用。
运用于衰弱患者之感冒、老年性肺炎、衰老者慢性支气管炎,痰喘咳嗽,有畏风恶寒,身体痛或头痛者。
(《古方临床之运用》)10.治乳腺炎。
(《云南中医杂志》1982;1:56)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临床运用:1.水之为病,其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发热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发热医案六经皆有发热,杂病亦多常见。
本证乃寒邪外侵,肾阳不足,寒客脉络,阴阳相争所引起的发热。
此方证之发热临床中常兼见:低热无汗,恶寒倦卧,面色白,精神萎糜,口淡不渴,苔白多津,四肢欠温,脉沉细或浮而无力等症。
我们常以此方加减治疗阳虚发热,尤对年老体弱,感受寒邪,用之多能取效。
实践体会、病邪在表、内挟阳虚,麻桂柴胡之方不宜解其外;入里而不深,外兼表邪,真武四逆之法不能温其内,所以此方发表温经最为合适。
附子麻黄需用9至15克为宜,临床运用甚多,从没有出现过麻黄发汗亡阳之反应,服药仅为微汗出。
现举临床治验:李××,女,49岁,1978年6月15日诊治。
患者素体虚弱,近半年来右半身似有虫行皮中感,10日前突然晕倒,舌蹇语拙,右半身偏瘫,初见喉中痰鸣,给予温胆汤加味治疗,症状改善,但余留低热不退,继处小柴胡,银翘散,藿香正气散等中药和西药治疗,发热仍未好转。
证见:低热无汗,形体消瘦,面色的白,精神萎糜,右半身偏瘫,言语不利,吐字不清,恶寒无汗,四肢欠温,口淡不渴,苔白多津,舌体右斜,脉迟细无力,血压:14.7/8.0KPa,体温:37.8℃。
此为肾阳虚衰,寒客脉络。
盖全身气血的运行靠阳气的推动,由于素体阳虚,寒邪外侵,导致气血凝滞,痰湿内生,用化痰祛湿之剂其湿痰稍减,但阳虚仍不能鼓气血之行,寒湿之邪留滞经络,郁发低热,用清热和解,解热等药不效的原因也就在于外不能祛其寒;内不能壮其阳。
观其脉证,思仲景“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投此方试服。
方用:黄芪30克,炮附子12克,细辛4.5克,麻黄6克,当归15克,嘱其频服。
上方服2剂,身微汗出,体温正常,出人意料的语言清楚,能自述病情,继以上方加活血益气药物调治服30余剂,能弃杖行走,生活自理,参加劳动,2年后追访一如常人。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作者:本刊编辑部整理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25期功用温经解表。
方药组成麻黄2两(去节),细辛2两(炙),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服法与禁忌上3味,以水7 L,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3 L,去滓,温服1 L,日3服。
经方方论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细辛温经止痛,协麻黄解表散寒,配炮附子温肾助阳,鼓动阳气驱寒外出,药虽3味,配伍严密,效果卓著。
经方新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苏子10g,白芥子6g,葶苈子9g,桃杏仁各10g,甘草10g,治疗病毒性肺炎,证属风寒闭肺,痰多气促。
●麻黄附子纲辛汤加川芎10g,白芷12g,制南星9g,羌活12g,治疗风寒头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桂枝15g,白术15g,羌独活各15g,制草乌9g,治疗风寒痹痛。
医案举例患者,女,13岁。
于1973年11月6日诊。
症状:自幼体胖,禀赋不足,劳则气促,动则汗出。
冬令感寒,鼻塞流涕,恶寒身痛,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鼻翼煽动,倚息难卧,咳吐痰涎,时时欲呕,面青唇黯,四肢欠温,心悸动数,舌黯苔白,脉沉微无力。
听诊:心音低钝,心率110次/分,律齐无杂音,两肺可闻湿啰音及哮鸣音。
诊断:病毒性肺炎。
辨证:寒毒闭肺,饮阻心阳。
治法:温肺启闭,通阳化饮。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组成:麻黄4g,制附子9g,细辛4g,生姜15g,人参8g(单煎对入),桃杏仁各9g,苏子9g,葶苈子8g,半夏6g,甘草6g。
每日1剂半,水煎分早午晚3次温服。
复诊:药服3日,喘咳好转,稍能平卧,四肢转温,面唇转红,咳痰减少,但喉中仍有痰鸣,上方加桑白皮12g,射干8g,橘红10g,继服4剂痊愈。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阳萎

麻黄所含有的麻黄碱有兴奋膀胱内括约肌的作用,可能盆腔内器官及其肌肉均有兴奋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痿、嗜睡、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较好的兴奋作用。
日本用本方治疗感冒以后的疲倦感和思睡。
麻黄附子细辛汤有较明显的提高心律的作用。
麻黄在10g左右可使每分钟心律提高5~10次。
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曾于80年代开展该方面的研究,用本方加红参、仙灵脾等有效。
本人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性功能低下。
曾治疗一阳痿患者,久治无效,因感冒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后感冒解,阳痿也好转,后用补肾养阴药,反无效,再用前服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果又见效。
可以认为,麻黄阴子细辛汤即为中医的“伟哥”。
温经汤是天然的雌激素
清代名医舒驰远治疗1例难产,发动6日,儿已出胞,头已向下,而竟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灵符俱无效。
后视其身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认为是太阳寒伤营,用麻黄汤一大剂投之,令温服,少顷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讫豁然而生(舒驰远《女科要诀》)。
陈沫金介绍一3度子宫脱垂的中年妇女,回感冒服用麻黄汤后,子宫脱垂亦愈。
后对所有子宫脱垂以及遗尿患者,单用麻黄汤或加党参、黄芪、当归、熟地,均有效。
共治疗子宫脱垂80例,显效66例,有效14例,但劳累后容易复发,但用上方依然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