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

及周边资源,达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二课时 左、 右 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 知识点二:认知并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 1.说一说:怎样用“前”“后”描述大桥上三辆车的位置关系? 2.练一练:小组同学排成一纵队,依次用“前”“后”说说自己的位置。 知识点三:初步学会辨别方位,并能用语言描述 讲故事:观看老师准备的动物运动会动画片,小组内用“上”“下”“前”“后”讲讲动物运动会发生了什么? 三、实践应用 (一)随堂练习 1.看图填一填 (1)小狗跑在最( )面, 小象跑在最( )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 )面,小狗跑在小兔的( )面。 (3)小兔跑第( ),它的后面还有( )个,前面还有( )个。 2.读一读,想一想,在括号里填出她们的名字。 小敏家住在小英家楼下,小英家住在小兰家楼下,那么( )家住在最下面,( )家住在最上面。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 面 表 现 不 够 , 以 后 要 注 意 的 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师引导学生 总结注意事项。

读一读下面的两个字,试着说说它们的意思。 左右 二、探究 1.向你的同桌分别介绍一下你的左手和右手。 2.请用“谁在谁的左/右边“的句式描述一下教室里物体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 质疑探究 知识点一: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一位同学。 2.同桌之间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规则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学习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 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 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一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课题:数一数 【学习内容】: 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 看到“数一数”这三个字,小朋友想知道什么? 1、------------------------------------------------------------------------? 2、--------------------------------------------------------------------------? 3、--------------------------------------------------------------------------? 【自主探索】:(师出示2、3页的彩图,学生观看后回答) 1、看到了什么? 2、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勇敢地数一数吧! 滑梯()个、秋千()个、木马( )架 人()个、鸟()只、花()朵 ………… 【大胆展示】:针对上面的问题: 1、自己先数一数。 2、说给同桌听。 3、上前台做向导带领小朋友一起按顺序数。 【独立练习】: 1、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3、找一找同桌身上有哪些数。 4、说给大家听。 5、总结数数的方法。(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 ---------------------------------------------------------------------------------------------------------------------)【合作练习】: 一些物体可以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下面我们就用点子图来表示吧,例如:1个滑梯就用一个点来表示(?)3个同学就用3个点来表示(???) 1、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呢? 2、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来表示? 3、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 4、10个点子表示什么? 【课堂测评】: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doc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二) 年月日年级一年级认识图形(二)(1) 教学内容:2-3页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观察、比较、操作的活动经验,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2.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准确认识图形。 教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反思与评价 环节一、复习,探究新知 环节二、巩固发展:环节一、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 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环节二、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 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环节一、 1、指名说一说图形的 名字 2、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学生小组讨论并且 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 全班交流 环节二、 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 展示作品。

环节三、提高练习 环节四、总结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 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 形。 5.第二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里。 6、第3题:数一数有几个平行四边形、正方 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环节三、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环节四、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各 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 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 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 色,哪些涂成红色?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 桌拼的最好?全班交 流展示。 认清图形的特点找一 找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 怎么数的?有什么好 方法? 环节三、 动手操作。 小结方法。 环节四、 各抒己见。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下册 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灯盏小学余文田设计并执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3、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在操作和观察中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摆一摆中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体验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说一说。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折一折。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

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书P27风车图。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导学案

1 数 一 数 预习指南:数数的时候一般用点数法数数,数到几,这组事物就有几个。数数的方法除了点数法,还可以用做标记、画线数等方法。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温故 知新 1. 你nǐ能nénɡ数shǔ出chū下xià面miàn 事shì物wù的de 个ɡè数shù 吗m ɑ?试shì一yi 试shì吧b ɑ! 新课 先知 2. 教材第2、3页主题图。 (1)数物体的个数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 )数,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 序数,数数时最好是用笔点着数,也可以数一个做一个记号,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2)数数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两点:一是一一对应( )的方法;二是记录计数的结 果(总数),即知道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数就是( )。 预习 检验 3.数shǔ一yi 数shǔ,圈quān 出chū相xiānɡ应yìnɡ的de 数shù字zì。 大人 孩子 帆船 贝壳 海鸥 1 2 3 2 4 6 1 3 4 3 5 10 1 2 3 4.涂tú一yi 涂tú。

参考答案 1. 6 2 7 2. (1)顺序(2)点数几 3. 提示:分别圈2、6、1、10、3。 4. 提示:把②④⑥⑧⑩涂成绿色,把①③⑤⑦⑨涂成红色。 课后小知识 -------------------------------------------------------- 课外拓展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状态。只要您按照计划所想,不打折的执行,二十一天后一个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绩的保证,再加上恒心、专心、静心,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 对人生来讲学习是一个最务实最有意义的事情。

(完整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教案教学设 计 第2课时图形的拼组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中,进一步 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基于上述目标,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一组漂亮的由平面图形拼成的图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欣赏图案,一边找出图案中有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先前学过的知识,乂体会了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妙,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自由拼组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尽情地创作。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若干胶

水白纸板 教学过程 O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组的各种图案,请学生说一说里面有哪些图形是自己认识的。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我们这节课就来练习拼一拼,看看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还能拼出哪些图案。(板书: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在各种拼组图案中找到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不仅巩固了学过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初步领略到图形拼组后的神奇和美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O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把这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 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 (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拼组) 预设 生1:我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更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 师:拼一拼,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接下来大家小组合作,继续体验图形拼组的乐趣。 2.小组合作,自选图形进行拼组。 (1)在小组内,选择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一、内容:准备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物体的多少。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分析:P2-3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以小学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止一种,给数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P4-5页集合图中的具体事物与10以内各数对应,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 读。在本单元中只是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的教学没有安排专门 的练习内容。教材通过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小兔和萝卜,小猪和石登,小兔和小鱼等比 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主题图中的事物:充分地数 同一数量的事物。数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让数 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 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初步学 会数数的方法。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对校园生活不适应,有意注意较差, 因此不要急着去数数,让学生先观察有什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表面的事物 看够了,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 五、教学方法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学时,出示插图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 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数时,可以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 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引导学生数实物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 后全班交流。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4扇窗户)等。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 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 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六、课时分配:2课时 第1页共6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5课时 5、4、3、2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 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口算。 9十5= 9十3= 8十5= 8十3= 9十4= 9十2= 8十4= 7十5= 6十5= 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 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 5、4、3、2加几) 二、新知探索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习。 问:5十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④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 ①看图列式。(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第2题和第3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5、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练习应用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二第l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3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 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四、反思总结 创立合作讨论的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思维也会开阔、活跃起来。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pdf

目录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买铅笔 (2) 第二课时捉迷藏 (4) 第三课时快乐的小鸭 (6) 第四课时开会了 (8) 第五课时跳伞表演(1) (10) 第六课时跳伞表演(2) (12) 第七课时美丽的田园 (14) 第八课时做个减法表 (16)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看一看(一) (18) 第二课时看一看(二) (20)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一课时数花生 (22) 第二课时数一数 (24) 第三课时数豆子 (26) 第四课时谁的红果多 (28) 第五课时小小养殖场 (30) 第六课时做个百数表 (3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34) 第二课时动手做(一) (36) 第三课时动手做(二) (38) 第四课时动手做(三) (40)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第一课时小兔请客 (42) 第二课时采松果 (44) 第三课时青蛙吃虫子 (46) 第四课时拔萝卜 (48) 第五课时收玉米 (50) 第六课时回收废品 (52) 数学好玩 第一课时分扣子 (54) 第二课时填数游戏 (56) 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第一课时图书馆(一) (58) 第二课时图书馆(二) (60) 第三课时摘苹果(一) (62) 第四课时摘苹果(二) (64) 第五课时阅览室(一) (66) 第六课时阅览室(二) (68) 第七课时跳绳(一) (70) 第七课时跳绳(二) (72)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1页共73页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买铅笔 【知识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重点)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难点) 【知识链接】 1.口算练习:10-9= 10-6= 15-5= 17-7= 2.填一填:9+()=13 ()+9=15 【探究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第2页),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同学们:还剩几支铅笔?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 □○□=□(支) 2.自主尝试:15-9=?该怎么算呢? 3.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5.师生归纳算法。 【精要点拨】 【举例】算一算:13-9=() 【思路分析】 1.数数法(略); 2.拆数法:(拆法1)把13拆成10和3,10-9=1,1+3=4,所以13-9=4; (拆法2)把9拆成3和6,13-3=10,10-6=4,所以13-9=4. 3.用加法计算减法:想9+4=13,所以13-9= 4.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2页共7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 数位的认识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2.数位的认识

板书课题:数位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引导学生拿出自制数位筒按要求完 成。 (1)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放11个 小棒,怎么放? (2)操作、讨论、汇报。 (3)师小结:右边的1根表示1个一, 1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左边的1根表示 一个十,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4)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那么 11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 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1)提问: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你发现 了什么?从右边起第一档是什么位?第 二档呢? (2)怎么写11? 教师小结:在写数时一定要分清数位, 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1个一就在个 位写1。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 上的数,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教材75页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 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 1.(1)学生动手操 作。 (2)学生讨论:左 边放10根,就是 一捆一个十,放上 面表示1个十,右 边放1根,表示1 个一。 (3) 学生认真倾 听。 (4)独立思考。 2.(1)学生讨论: 计数器上有个位 和十位;计数器右 起第一档叫个位, 右起第二档叫十 位。 (2)请一名学生 板演。个位下写1, 十位下也写1。 3.学生:该写,因 为个位的0表示占 位的作用,表示个 位一个单位也没 有,所以必须写。 3.画一画。 计数器分别表示19、20、16。 答案:略 4.改错。 十二写作十2。() 二十写作2。() 答案:1220 5. 答案:12 18 20 三、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1.同桌合作完成。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图形的拼组练习题

第一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1、数一数,填一填 2、数一数,填一填 3、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个拼成的? 4、用做成一个, 数字2的对面是()。 用做成一个, 5、选一选 (1)○▽□○▽□_接着应该画哪个? () ①○②□③▽ (2)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可能得到下面哪个图形?() ①②③ 6、算一算 如果△=2,○=3,□=5,那么 □+○+△=() △+○-□=() △+△-○=() □+□-□=() 7、如果=1,下列图形应该是几? =()=() =()=() 8、连一连 下边的面右边的面后边的面 8、(挑战题)用画虚线的方法找出下面哪些图形 是用四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 ()个()个 ()个()个 ()个 ()个 ()个 ()个 ()个 ()个()个()个()个 36 1 52 4 34 5 1 6 2 数字5的对面是()。

第一单元平面图形练习题姓名:家长签名: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1、像这样先折后沿着虚线剪会得到一个()图形(自己可以动手试一试哦)。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圆形 2、下图是小男孩用手中的长方体和笔,最多可以画 出()个不同的长方形。 A、6个 B、4个 C、3个 二、我会连线。 下面的一块是从上面哪一块中剪下来的,用线连一连。 三、将下面的图形序号填在横线上。 是长方形,是正方形,是圆,是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它们折出来是什么样子?连一连 (可以自己先动手折一折哦)。 五、画一画,使正方形变成两个形式、大小一样的图形。 ①②③⑤ ⑥⑦⑧⑨⑩(11)(12) 六、观察图形,填空。 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 )体。 其中②号面与( )号面相对, ③号面与()号面相对, ⑤号面与()号面相对。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新苏教版

2015年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新苏教版) 芦沟镇裴刘小学电子备课用纸 一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蒋蓉蓉复备人总第 1 课时 课题: 十几减型新授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 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 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 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 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流程个性 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星期 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A: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B: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 1+方法C:先减3,再减6,得出4。13-3-方法D: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一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拼组 说课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本课时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最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和创造的乐趣,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2、教学难点:平面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1把剪刀、5张正方形的纸、1根小木棍、1颗图钉、8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9个等边三角形、1个圆形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明的基础。”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和兴趣

参与课堂的师生交往;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正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必须的基本素质。带着这些对新课程的认识,在《图形的拼组》教学中,我采用猜想、验证、操作等方法,具体如下: 1、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先大胆的猜想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再运用语言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感知数学的严谨性。 2、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折、剪、拼等,运用多种感官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3、观察讨论、交流合作法: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实效性。 我主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并加以整合,设计恰当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风车。问:“这是什么?”(风车)“喜欢玩风车吗?”(喜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需要哪些材料?”(小棒、钉子、纸……)“用什么形状的纸呢?”(正方形的纸)。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们说的很对,做风车要用正方形的纸,正方形我们上学期已经认识过了,它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回忆一下我们还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总结板书标题:图形的拼组 1、探究长方形的边特征 “我们先看长方形(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介绍对边)在长方形里上面的边与下面的边相对,象这样的一组边叫做一组对边。找找看长方形里还有哪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一个长方形里有几组对边?”(让学生指出来) “请你观察一下,你认为长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点?(对边一样长)你能想办法证明吗?”

201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组解析

图形的拼组(一) 小学教师:宁德富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

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录像展示: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典型例题 例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两部分,怎样折? 折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编导学案(含答案)

1 认一认 项 目 内容 1、写一写。 ( ) ( ) ( ) 2、是( )形,它的四条边相等。 3、是( )形,它的对边相等。 4、是( )形,它的对边相等。 5、是 ( )。 6、通过预习,我知道:长方形可以用( )画出,正方形可以用 ( )画出,圆可以用( )画出,三角形可以用 ( )画出。 7、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8、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温 馨提示知识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知识。学具准备:薯片盒、铅笔盒、魔方、乒乓球。

参考答案 1、圆柱 长方体正方体 2、正方 3、长方 4、平行四边 5、圆 6、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7、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等。 8、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2 拼一拼 项 目 内容 1.两个具有什么特征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填一填。 3、一套七巧板有( )块,1块( ),1块( )和5块 ( )。 4、通过预习,我知道:最少用( )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 个大正方形;七巧板是由( )个正方形、( )个平行四边形和( )个三角形组成的。 5、用4个和4个拼一拼。

6、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 温 馨提示知识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的认识。学具准备:七巧板。 参考答案 1、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两正方形或长方形 3、 7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4、4 1 1 5 5、…… 6、 略 1 十几减9 项 目 内容 1、直接写出得数。 9+4= 5+9= 8+9= 2、计算10-9+6时,按从( )到( )的顺序进行。

3、计算15-9。 方法一:做减法想( )法。计算时,想9+( )=15,所以15-9=( )。 方法二:破十法。先把15分成10和( ),先算10-9=1,再算1+( )=( )。 4、通过预习,我知道:计算十几减9时,可以用想( )法算减 法,也可以用( )。 、圈一圈,算一算。 5 6、直接写出得数。 13-9= 19-9= 18-9= 17-9= 12-9= 10-9= 11-9= 15-9= 温 馨 知识准备: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 提 示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组》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组》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组》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组》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组》的教学反思1 1、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做风车的手工活动中,先让学生思考:风车应该怎么做?在做的过程中,纸的形状每一步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讨论热烈,有的带着大家一起研究书中风车的制作步骤,并按要求动手折一折,有的则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制作,当风车一个个在他们的手中诞生时,他们兴奋异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平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体验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学生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2个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2个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又出示4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角与角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面对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及时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但是在课堂教学教学中也存在这这样的不足之处:在设计这些课时,我是以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活动,心想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受学生的欢迎,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在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时,少数同学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大部分学生不会动手,有的学生干脆在折叠其他的东西,学生完全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而且课堂纪律混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反思了良久……细想一下,我认为主要是新课程标准教材这部分内容及课后习题,对本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太难,一下子难以理

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 (1)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龙玉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拼摆图形,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动手操作,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用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老师:这几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它是谁? 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朋友? 2、我带来了三角形的双胞胎兄弟,它们是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二、活动一:用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 1、自主尝试拼摆。 先把同样的三角形分类,再尝试拼一拼,看谁拼出的图形多。 2、汇报展示,师生评议。 师:从你们拼出的图形中发现什么?说明什么? 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3、提问:三角形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4、课件出示四边形,提问:这些图形是由什么样的三角形拼成的? 三、活动二:设计图案 1、激趣导入:我们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你们知道吗,利用这些图形的组合,可以创造出许多有趣、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图。 2、师出示图案: 问:看一看它们像什么?它们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给这幅图取个什么名字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一说这个“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把寓意讲明。 师:你们瞧,有趣吧。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动手拼一些有趣,漂亮的图案呢?3、各小组拿出学具袋。(袋内装有各种三角形纸片) 师:请各小组把袋子里的图形拿出来,根据老师所给的材料来拼图。请各小组的同学一起动手来拼一拼。 学生拼图时,教师巡视,加以指点。 4、展示作品,师生评议。 (1)各小组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并给各组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请学生根据图意来组合一下图形,把各组的作品放到你认为的最佳的位置。并给重新组合的图案取个名字。 (3)说一说,作品中都包含哪些图形?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课题:十几减9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流程个性 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A: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B: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1+3=4 方法C:先减3,再减6,得出4。13-3-6=4 方法D: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