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应用系统硬件选型原则

大型应用系统硬件选型原则
大型应用系统硬件选型原则

大型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硬件平台是支撑应用系统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高性能服务器、高容量存储设备和其他相关软硬件设备。其中,高性能服务器用于提供快速、可靠的计算,高容量存储设备用于容纳存储相关数据。硬件平台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应用系统的运行效果。

由于该类应用系统通常采用数据集中的方式部署,通常在总部机房放置相关硬件设备。应用系统相关数据全部集中在总部,所属企业通过网络使用该系统,有利于总部增强对所属企业的管控力度,及时掌握经营状况。随着公司的发展,该系统将承载日益增大的负载和保存日益增多的数据,必须为该系统搭建性能优良的硬件平台,以保障该系统高效、稳定和安全地运行。

应用系统建设初期,需要将各类原始数据录入系统,类似OLTP系统,此时要求硬件平台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建设中后期,更多侧重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类似于OLAP系统,此时要求硬件平台有较快的数据分析能力,而业界建议5年更换新的硬件设备。故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需要兼顾应用系统的深入应用情况,并满足未来3~5年的需求。

1选型原则

由于应用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于其硬件平台设计需要采用如下的原则:统一规划、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安全性、高可维护性和合适性价比。

统一规划:明确应用系统在规划期内的规模,对整个应用系统的模块、用户、流程进行分析,确定总体需求,从而定义出其硬件平台对应的架构和配置。

高可用性:要求硬件平台具有单点失效保护,能够实现故障预警、报警,具有良好的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如在出现有限个数的服务器、磁盘、存储设备或交换机故障等情况下,系统可以继续运行,不影响业务处理。

高扩展性:由于应用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日后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和业务量的增长,用户数可能会超出预期,当硬件平台的处理能力不够时,要求可以在原有架构的基础上实现灵活扩展。硬件平台的扩展性主要分成两类:纵向扩展和横向扩展。纵向扩展是指通过增加硬件设备的CPU、内存、通道和板卡等资源来提高原有设备的处理能力;横向扩展是指通过购买新的设备和原有设备并行工作,通过负载分担来实现处理能力扩展。

高安全性:能够实现良好的信息安全能力,能够应用灵活的安全策略,如对不同用途的服务器进行安全分区以实现不同程度的隔离等。

高可维护性:维护便捷简单,尽量减少宕机时间,特别是减少进行故障修复、系统扩展和变更时的宕机时间,能够提供友好、全面的监控工具。

合适性价比:在满足需求并符合上述原则的前提下,良好的性价比是关键。各家硬件各有所长,关键是需要关注满足应用系统需求的技术,而不是一味追求先进技术,只要能解决主要问题,满足需求和原则,有合适的价格,就可以着重考虑。

2应用系统硬件平台主要构成

应用系统硬件平台分为:服务器、存储和网络。

服务器: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一般为小型机或者PCServer,用于运行应用系统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至少冗余部署在两台机器上;数据库服务器一般为小型机,通常以RAC或其他集群方式运行数据库程序,也建议至少冗余部署在两台机器上;其他管理服务器一般为PCServer,用来运行辅助系统(如备份管理系统、监控运维系统、ETL系统)等。为简单起见,这里不讨论管理服务器。

存储:是指磁盘阵列和带库,通常与服务器分开部署,通过SAN或其他方式将存储资源在不同的服务器和应用之间共享,通常还需配置备份和存储管理软件,对存储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以提高存储使用效果。

网络:负责将应用系统中的服务器和存储进行互联,一般通过交叉互联、安全分区和共享技术等实现安全的高可用网络,这种网络互联方式应用很普遍,而且具有很好的性价比。

3主流架构介绍

实际应用中,应用系统将部署4套系统:生产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和培训系统。

应用系统硬件平台主流的架构主要有两种:集中式架构和分布式架构。

两种架构的差别主要在于生产系统中应用系统的部署方式不同。集中式架构是指将生产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分区技术部署在同一台物理主机上;而分布式架构是指将生产系统中应用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两台物理主机上。其他设备的部署方式在两种架构中均一致。

下面通过拓扑图来详细介绍这两种架构。

3.1集中式架构

将生产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分区技术部署在同一台物理主机上。同时,为实现单点故障可用性保护,为生产系统中部署至少两台服务器,每台做两个分区,分别作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如图1所示。

其中,生产系统区中包含应用系统和辅助系统的生产环境,部署两台(或多台)服务器,每台做两个分区,分别作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两台服务器之间做到负载均衡和单点失效恢复;辅助系统也是部署两台(或多台)服务器。

开发、测试、培训系统中也包含应用系统和辅助系统,建议3个系统部署一套服务器,以节约成本,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和生产环境部署一样。

其他系统服务器区部署备份管理系统、监控和维护系统、ETL系统等。

存储区中包括一个存储阵列和一个带库。

网络设备包括:两台(或多台)负载均衡设备和两台(或多台)光纤交换机。

3.2分布式架构

将生产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别部署在不同物理主机上。同时,为实现单点故障可用性保护,在生产系统中部署至少4台服务器,两台作为应用服务器,另两台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如图2所示。

其中,生产系统区中包含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在生产系统中部署4台服务器,两台

作为应用服务器,另两台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两台服务器之间、数据库服务器两台服务器之间实现负载均衡和单点失效保护。

其他配置与集中式部署一样。

4两种主流架构对比

4.1优缺点分析

两种架构的差别在于生产系统的部署方式不同。

4.1.1集中式架构

生产系统部署两台高性能服务器,每台服务器均通过分区技术分别部署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然后实现两台服务器间的单点失效保护。

(1)集中式架构优点

架构简单,易于部署:在不同分区之间共享、灵活分配硬件资源,实现统一管理,节约物理空间。

服务器数量少,易于维护:生产系统只有两台服务器,通常有专门的工具辅助管理。

纵向扩容能力强:服务器通常为中高端高性能机器,通常可以满足需求。

(2)集中式架构缺点

低宕机可用性:理论上宕机可用性仅为50%;当一台机器发生整机故障时,应用将只能得到50%的处理能力。如果故障由影响整机容错能力的关键设备(如系统板、独立的IO通道等)引起,可能引起整机故障。同时,分区的方式增加了设备资源的耦合度,容易引发整机或者多分区故障。

扩展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增加CPU、内存等纵向扩展的方式增强机器的处理能力,但若机器已经满配,通常需要购买对等配置的机器,成本较高。同时,服务器更新换代很快,日后可能购买不到同样型号的CPU或其他配件,故扩展能力有限。

安全性有限:不能将充当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各分区通过网络物理隔离开来,若黑客攻击到物理服务器,则会对所有分区形成威胁,进而对核心业务数据安全形成威胁。

性价比低:中高端高性能服务器的价格昂贵。

4.1.2分布式架构

生产系统部署4台服务器,将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离部署,各自部署两台,两两互为备份。

(1)分布式架构优点

极高的单点失效恢复能力:4台服务器任何一台机器发生故障,另3台机器可以正常工作,系统的宕机可用性为75%,系统还可以得到75%的处理能力。

高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强处理能力。当数据库服务器压力增大的时候,可以仅针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纵向或者横向扩展。轻松满足系统由OLTP向OLAP转换。

高安全性: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安全分区,将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隔离开来,即使黑客可以攻击到应用服务器,也无法对核心业务数据安全形成直接威胁,除非继续攻破下一道安全屏障,到达数据库服务器区域。

高性价比:该架构的服务器相对集中式架构的配置可以低一个档次,在保证同样处理能力的前提下,总体价格也要低。

(2)分布式架构缺点

架构相对复杂:由于实现了服务器分离,需要增加一些管理服务器。生产系统至少有4台服务器,系统刚开始运行时,对管理员的要求相对稍高一些。

4.2价格分析

分布式架构下的服务器数目比集中式架构下的多两台。因为分布式架构将生产系统的处

理能力分散到4台服务器中,而集中式架构将生产系统的处理能力分散到两台服务器中。故在考虑选型时,分布式架构的服务器型号可以比集中式架构的服务器的型号或配置低一些。

根据市场上各家主流厂商的报价情况,分布式架构方式的成本普遍比集中式架构方式低廉。

4.3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两种架构优缺点对比如表1所示。

相对而言,在集中式架构中,可用性、扩展性、安全性和性价比低,而维护性高。其中该架构中的服务器通常配置专门的维护工具,故易于维护,但从整个架构上来看,其维护性并未有显著提高,只是降低了对管理员操作水平的初始要求。而在分布式架构中,可用性、扩展性、安全性、性价比均相对较高。而维护性由于架构的相对复杂而略有下降,如果在系统上线初期,配备了具有一定操作水平的管理员或者有实施公司良好的技术支持,这个缺点是容易克服的。

综合而言,分布式架构的综合优势强于集中式架构。而且,分布式架构是业界的主流,在各类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推荐尽量采用分布式架构来搭建系统硬件平台。当然,具体采用何种架构需要综合考虑应用系统的技术、业务特征、硬件基础设施和人员素质等因素。

5确定关键指标

由于各硬件的技术特征不尽相同,需要结合应用系统的具体需求,考察和对比各家硬件设备。然后反复权衡各家的技术特点,仔细推敲各类设备的关键技术指标,以求能够以高性价比采购到满足需求的各类硬件,搭建性能优良的应用系统硬件平台。

汽轮机设备选型原则

汽轮机设备选型原则 一、汽轮机: 1、汽轮机的一般要求 1、1主要设计参数: 汽轮机额定功率12MW 汽轮机最大功率15MW 进汽压力 3.43MPa 进汽温度435°C 额定进汽量/最大进汽量 90/120t/h 抽汽压力0.687MPa 抽汽温度200°C±20°C 额定抽汽量/最大抽汽量 50/80t/h 排汽压力 0.0049MPa(绝压) 冷却水温 20℃~33℃ 1、2机组运行方式:定压方式运行,短时可滑压运行。 1、3负荷性质:带可调整的供热负荷:压力、温度为抽汽口参数,承包商根据现场用汽参数可进行计算调整。 1、4 冷却方式:机力通风冷却塔 1、5汽轮机机组应满足规定的操作条件。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机组应能全负荷、连续、安全地运行。 1、6汽轮机的设计寿命(不包括易损件)不低于30年,在其寿命期内能承受以下工况,总的寿命消耗应不超过75%。 1、7汽轮机及所有附属设备应是成熟的、先进的,并具有制造类似容量机组、运行成功的经验。不得使用试验性的设计和部件。 1、8机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可能意外发生的超速、进冷汽、冷水、着火和突然振动。防止汽机进水的规定按ASME标准执行。 1、9机组配汽方式为喷嘴调节,其运行方式为定压运行,短时可滑压运行。 1、10汽轮机进排汽及抽汽管口上可以承受的外力和外力矩至少应为按NEMA SM23计算出的数值的1.85倍。 1、11所有与买方交接处的接管和螺栓应采用公制螺纹。

1、12轴封应采用可更换的迷宫密封以减少蒸汽泄漏量,优先选用静止式易更换的迷宫密封。 1、13转子的第一临界转速至少应为其最大连续转速120%。 1、14整个机组应进行完整的扭振分析,其共振频率至少应低于操作转速10%或高于脱扣转速10%。 1、15材料:所使用的材料应是新的,所有承压部件均为钢制。所有承压部件不得进行补焊。主要补焊焊缝焊后需热处理。 1、16 低压缸与凝结器联接方式为弹性连接。 2、汽轮机转子及叶片 2、1汽轮机设计允许不揭缸进行转子的动平衡,即具有不揭缸在转子上配置平衡重块的条件,并设有调整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的手孔。 2、2叶片的设计应是成熟高效的,使叶片在允许的频率变化范围内不致产生共振。 2、3低压末级及次末级叶片应具有必要的防水蚀措施。 2、4应使叶根安装尺寸十分准确,具有良好互换性,以便顺利更换备品叶片。 2、5叶片组应有防止围带断裂的措施。 2、6发电机与汽轮机连接的靠背轮螺栓能承受因电力系统故障发生振荡或扭振的机械应力而不发生折断或变形。 2、7汽轮机转子应为不带中心孔结构,汽轮机转子应为整锻转子。 3、汽缸 3、1汽缸的设计应能使汽轮机在起动、带负荷、连续稳定运行及冷却过程中,因温度梯度造成的变形最小,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同心度。 3、2汽缸进汽部分及喷嘴室设计能确保运行稳定、振动小。 3、3汽缸上的压力、温度测点必须齐全,位置正确,符合运行、维护、集中控制和试验的要求。 3、4汽缸端部汽封及隔板汽封有适当的弹性和推挡间隙,当转子与汽封偶有少许碰触时,可不致损伤转子或导致大轴弯曲。 3、5汽缸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在任何运行工况下都不得发生跑偏、变形等现象。 4、轴承及轴承座 4、1主轴承的型式应确保不出现油膜振荡,各轴承的设计失稳转速应避开额定转速25%以上,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4、2检修时不需要揭开汽缸和转子,就应能够把各轴承方便地取出和更换。

五大OA系统选型对比

五大OA系统选型对比 https://www.360docs.net/doc/bf10856368.html,/s/blog_599374c30100v80a.html 1、选型须知 临近年末,很多企事业单位都会赶工期上马一些信息化项目,而OA系统无疑是其中关注和采购的重点,那么如何选好OA系统呢?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究竟该如何取舍呢?本文就为选型者提供一个实用的参考。 一般来说,OA系统的选型者包括CIO、网管、行政主管这三大角色。其中CIO和网管们会对OA系统进行比较全面的评测,包括技术和功能两大方面,并且会追究一些技术细节,比如技术架构、开放性等。 行政主管,如人事主管、财务主管则更多的关注于理念和功能,包括是否能够解决自己的主要问题,是否方便使用等。而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则是OA系统的价格、维护、服务等。 综合来看,选好OA系统需要关注五大要素,即实用性、易用性、开放性、服务、性价比。为了避免海选的状况,我们挑选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五个OA系统,结合这五大要素进行重点评测,希望能够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OA系统。 2、各系统简介 1)泛微软件 泛微可能是目前品牌度最高的OA系统,他从产品包装到市场推广的各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完善,可以说是OA厂商中市场运作能力最强的一家公司。 虽然有很多人说泛微的OA系统来自于荷兰某ERP软件的盗版,但现在追究这个已经没有意义了,这套OA系统已经被泛微打造得非常复杂。这个“复杂”是一把双刃剑,好的地方是功能非常多,设置非常细,系统内部与外部的整合性也不错;坏的地方则是实在太难用了,事实上,泛微OA系统的实施和使用非常麻烦在业内也是出了名的。 打开泛微OA系统的界面,能够看到其丰富的功能包含了人事、财务、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加之精心设置的演示数据非常讨好。如果深入的体验一下,则可以明显的看到无论是普通用户的使用,还是管理员的设置,都比较让人发晕,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所以如果你考虑这个OA系统,一定要多试用上一段时间。 泛微OA系统的定位以中高端项目为主,价格也比同行要高一截,不过现在泛微为了争夺客户,在很多项目中已经将价格放得很低。

专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转载自雨田书斋]细说专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所谓专业选择,实质上是对孩子未来之路的一种设计,也是对孩子人生舞台的初步打造。古人云: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虽然现代社会选择的多样性和可变性已经非常盛行,但对普通人群而言,无论是改嫁还是改行都是需要决心和本钱的。 另外我还想说明的是:人生未来的道路也不完全能预测或者被自己所左右,以后的机会还很多,现在的选择也未必一定合适。但本文的宗旨是提倡我们对人生的重大选择,应该严肃认真地思考,从这个角度说,本人属于理性主义的推崇者。所以,对于把专业作为自己人生玩偶者,就请绕行。同样,信奉人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也敬请勿需阅读。 其实专业选择本身无所谓对错,其结果也谈不上好坏,只有合理与否的考量。另外,不同人的选择结果之间也不能简单比较,因为各人情况不同。所以,我们与其盲目地羡慕他人选择的结果,不如花时间思考自己作出选择的理由和路径。一般而言,我们思维的地图可以这样打开: 专业选择三原则项目内容 1符合自身特点1-1学科偏好1-2个性特征1-3兴趣爱好1-4家庭资源 2符合职业期望2-1收入预期2-2职业声誉2-3工作性质2-4行业倾向 3符合人生规划3-1成长路径3-2工作区域3-3职位发展3-4职业迁移 专业选择的原则之一:应符合自身的特点 所谓专业选择应符合自身特点,这不仅仅是指符合孩子的特点。建议从以下四个要素出发来思考。 1-1.孩子的学科偏好 由于不同孩子的学习经历、学习习惯和思维倾向的不同,会对学科产生偏好。这种偏好对专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孩子对专业的接受程度、开展学习的难易程度和从事该专业活动的持久性等方面。因此,家长要先了解孩子的学科偏好,仔细研究报考专业的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避免选择最不愿意或最不擅长的学科。比如,孩子化学不擅长,那就应该避免选择化学化工、生物制药和材料类等专业;物理不太擅长,应该避免机械类、电气类等专业;数学不擅长,应该避免电子信息类、力学类、自动控制类等专业。如果没有什么弱项学科,那就优先考虑强势学科。 另外,学科偏好还不能直接用孩子的学科成绩高低来判别,关键是尊重孩子的学科兴趣。因为,有的课程由于其重要性或教师影响等因素,虽然当前孩子的成绩是不错的,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喜欢或愿意学习与此有关的专业。需要提醒的是,高中的学科真的无法涵盖大学的专业领域,只能从大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建议书的模板

建议书的模板 (一)本文件是编制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以下可简称“项目建议书”)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项目建议书,旨在结合国家和本部门电子政务现状和实际需求,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提出项目建设内容、方案框架、组织实施方式、投融资方案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三)项目建设单位主要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并参考项目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对需求分析报告提出的评议意见,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四)项目建议书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二、格式和提纲 项目建议书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 (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 (签章) 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 (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 (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 (盖章)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直流屏设计原则及部分设备选型原则

直流屏设计原则及部分设备选型原则 本设计原则的制定是根据:DL/T 5044-2014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720-201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柜(屏) 通用技术条件 DL/T 459-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 一、充电机的选型原则: 1、1组蓄电池配置1套充电机装置时,应按额定电流选择高频开关电源基本模块。当基本模块数量为6个及以下时,可设置1个备用模块;当基本模块数量为7个及以上时,可设置2个备用模块。 1.1每组蓄电池配置一组高频开关电源时,其模块选择应按下式计算: n =1n +2n 基本模块的数量按下式计算: 1n = me r I I 附加模块的数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n =1(当1n ≤6时) 2n =2(当1n ≥7时) 1.2一组蓄电池配置两组高频开关电源或两组蓄电池配置三组高频开关电源时,其模块选择应按下式计算: n me r I I 式中:n —高频开关电源模块选择数量,当模块选择数量不为整数时,可取邻近值;

1n —基本模块数量 2n —附件模块数量 r I —充电装置电流(A ) me I —单个模块额定电流(A ) 2、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数量根据充电装置额定电流和单个模块额定电流选择,模块数量控制在3个~8个。 3、充电装置回路断路器额定电流应按充电装置额定输出电流选择,且应按下式计算: n I ≥k K rn I 式中:n I —直流断路器额定电流(A ); k K —可靠系数,取1.2; rn I —充电装置额定输出电流(A ) 表1 充电机装置回路设备选择表

案例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1软硬件选型原则 软件选型原则:开放性,对称性与非对称处理,异种机互联能力,目录及安全服务的支持能力,应用软件的支持能力,网管能力,性能优化和监视能力,系统备份/恢复支持能力。 硬件选型原则: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延续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的互连性能,应用软件的支持,系统的性价比,生产厂商的技术支持,可管理性(同事管理多处工作,消除问题,智能管理的方法),远程管理,状况跟踪,预故障处理,性能监控,安全管理,可用性,磁盘故障,内存问题,容错性(冗余组件、自动服务器恢复,冗余网卡,冗余CPU电源模块,双对等PCI总线)及平台支持 5.12.2软硬件配置清单 参考《附表》中的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5.13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使用目前已经建设好并正在使用的机房,不需要重新建设。

3.4.2性能需求 3.4.1.2.1交易响应时间 交易响应时间指完成目标系统中的交互或批量业务处理所需的响应时间。 根据业务处理类型的不同,可以把交易划分为三类:交互类业务、查询类业务和大数据量批处理类业务,分别给出响应时间要求的参考值,包括峰值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1、交互类业务 日常交易指传统的大厅交互业务,如申报、发票销售、税务登记等,具有较高的响应要求。批量交易指一次完成多笔业务处理的交易,如批量扣缴等,由于批量交易的数据量不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响应时间。 表3-1交易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以上交易如果涉及与税务-国库-银行或税务-银行-国库交互的,响应时间参考值中均包含交互的时间 2、查询类业务 如登记资料查询、申报表查询等。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给出一个参考范围。 如有特殊要求,可以在具体开发文档中单独给出响应时间要求。 表3-2查询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业务处理过程的交互操作的响应时间参见上面交互类业务的相关指标。 3、大数据量、批处理业务 如会计核算等业务处理,该类业务具有处理复杂、操作数据量大、处理时间长的特点,具体的响应时间在开发文档中给出。 3.4.1.2.2可靠性 系统应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和极端情况下业务逻辑的正确性。 1、无单点故障 系统应不受任何单点故障的影响。

各种泵的选型原则

泵的选型原则、依据和具体操作方式 设计院在设计装置设备时,要确定泵的用途和性能并选择崩型。这种选择首先得从选择泵的种类和形式开始,那么以什么原则来选泵呢?依据又是什么? 一、了解泵选型原则 1、使所选泵的型式和性能符合装置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汽蚀流量、吸程等工艺参数的要求。 2、必须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 对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或贵重介质的泵,要求轴封可靠或采用无泄漏泵,如磁力驱动泵、隔膜泵、屏蔽泵 对输送腐蚀性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腐蚀性材料,如AFB不锈钢耐腐蚀泵,CQF工程塑料磁力驱动泵。 对输送含固体颗粒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磨材料,必要时轴封用采用清洁液体冲洗。 3、机械方面可靠性高、噪声低、振动小。 4、经济上要综合考虑到设备费、运转费、维修费和管理费的总成本最低。 5、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结构简单、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因此除以下情况外,应尽可能选用离心泵: a、有计量要求时,选用计量泵 b、扬程要求很高,流量很小且无合适小流量高扬程离心泵可选用时,可选用往复泵,如汽蚀要求不高时也可选用旋涡泵. c、扬程很低,流量很大时,可选用轴流泵和混流泵。 d、介质粘度较大(大于650~1000mm2/s)时,可考虑选用转子泵或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 e、介质含气量75%,流量较小且粘度小于37.4mm2/s时,可选用旋涡泵。 f、对启动频繁或灌泵不便的场合,应选用具有自吸性能的泵,如自吸式离心泵、自吸式旋涡泵、气动(电动)隔膜泵。 二、知道泵选型的基本依据 泵选型依据,应根据工艺流程,给排水要求,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既液体输送量、装置扬程、液体性质、管路布置以及操作运转条件等 1、流量是选泵的重要性能数据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的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如设计院工艺设计中能算出泵正常、最小、最大三种流量。选择泵时,以最大流量为依据,兼顾正常流量,在没有最大流量时,通常可取正常流量的1.1倍作为最大流量。 2、装置系统所需的扬程是选泵的又一重要性能数据,一般要用放大5%—10%余量后扬程来选型。 3、液体性质,包括液体介质名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其它性质,物理性质有温度c密度d,粘度u,介质中固体颗粒直径和气体的含量等,这涉及到系统的扬程,有效气蚀余量计算和合适泵的类型:化学性质,主要指液体介质的化学腐蚀性和毒性,是选用泵材料和选用那一种轴封型式的重要依据。 4、装置系统的管路布置条件指的是送液高度送液距离送液走向,吸如侧最低液面,排出侧最高液面等一些数据和管道规格及其长度、材料、管件规格、数量等,以便进行系梳扬程计算和汽蚀余量的校核。 5、操作条件的内容很多,如液体的操作T饱和蒸汽力P、吸入侧压力PS(绝对)、排出侧容器压力PZ、海拔高度、环境温度操作是间隙的还是连续的、泵的位置是固定的还是可移的。 三、选泵的具体操作

设备选型的原则和考虑的主要问题

设备选型的原则和考虑的主要问题 一:原则: 所谓设备选型即是从多种可以满足相同需要的不同型号、规格的设备中,经过技术经济的分析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作出购买决策。合理选择设备,可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①生产上适用―所选购的设备应与本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或开发新产品等需求相适应。 ②技术上先进―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其性能指标保持先进水平,以利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其技术寿命。 ③经济上合理―一即要求设备价格合理,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维护费用低,并且回收期较短。 设备选型首先应考虑的是生产上适用,只有生产上适用的设备才能发挥其投资效果;其次是技术上先进,技术上先进必须以生产适用为前提,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最后,把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与经济上合理统一起来。一般情况下,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是统一的。因为技术一上先进的设备不仅具有高的生产效率,而且生产的产品也是高质量的。但是,有时两者也是矛盾的。例如,某台设备效率较高,但可能能源消耗量很大,或者设备的零部件磨损很快,所以,根据总的经济效益来衡量就不一定适宜。有些设备技术上很先进,自动化程度很高,适合于大批量连续生产,但在生产批量不大的情况下使用,往往负荷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能力,而且这类设备通常价格很高,维持费用大,从总的经济效益来看是不合算的,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二:考虑的主要问题 1.设备的主要参数选择 (l)生产率 设备的生产率一般用设备单位时间(分、时、班、年)的产品产量来表示。例如,锅炉以每小时蒸发蒸汽吨数;空压机以每小时输出压缩空气的体积;制冷设备以每小时的制冷量;发动机以功率;流水线以生产节拍(先后两产品之间的生产间隔期);水泵以扬程和流量来表示。但有些设备无法直接估计产量,则可用主要参数来衡量,如车床的中心高、主轴转速,压力机的最大压力等。设备生产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针、工厂的规划、生产计划、运输能力、技术力量、劳动力、动力和原材料供应等相适应,不能盲目要求生产率越高越好,否则生产不平衡,服务供应工作跟不上,不仅不能发挥全部效果反而造成损失,因为生产率高的设备,一般自动化程度高、投资多、能耗大、维护复杂,如不能达到设计产量,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就会增高。 (2)工艺性 机器设备最基本的一条是要符合产品工艺的技术要求,把设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能力叫工艺性。例如:金属切削机床应能保证所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需要坐标镗床的场合很难用铣床代替;加热设备要满足产品工艺的最高和最低温度要求、温度均匀性和温度控制精度等。除上面基本要求外,设备操作控制的要求也很重要,一般要求设备操作轻便,控制灵活。产量大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应高,进行有害有毒作业的设备则要求能自动控制或远距离监督控制等。 2.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l)设备的可靠性

项目建议书模板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编制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以下可简称“项目建议书”)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项目建议书,旨在结合国家和本部门电子政务现状和实际需求,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提出项目建设内容、方案框架、组织实施方式、投融资方案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三)项目建设单位主要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并参考项目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对需求分析报告提出的评议意见,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四)项目建议书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二、格式和提纲 项目建议书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 (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六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与主要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校园网设备选型与设计

目录 第一章校园网概述.......................................................................................... - 1 - 第二章校园网设备选型 .................................................................................. - 2 - 2.1校园网设备选型对校园网建设的重要意义.......................................... - 2 - 2.2校园网设备的分类............................................................................... - 2 - 2.3校园网设备选型的原则 ....................................................................... - 2 - 2.4 校园网交换机选择.............................................................................. - 3 - 2.4.1交换机的分类标准 .................................................................... - 3 - 2.4.2交换机的性能参数 .................................................................... - 4 - 2.4.3交换机的网络参数 .................................................................... - 4 - 2.4.4交换机的接口............................................................................ - 4 - 2.4.5其它参数 ................................................................................... - 5 - 2.5校园网路由器选择............................................................................... - 5 - 2.5.1 路由器的分类标准 ................................................................... - 5 - 2.5.2 路由器的性能参数 ................................................................... - 5 - 第三章校园网网络规划与设计 ....................................................................... - 7 - 3.1 大学的背景......................................................................................... - 7 - 3.2 校园网用提供功能.............................................................................. - 7 - 3.3 校园网对主机系统的主要要求 ........................................................... - 7 - 3.4 校园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应满足如下要求............................................. - 7 - 3.5校园网对网络设备的要求.................................................................... - 8 - 3.6 网络设计 ............................................................................................ - 8 - 3.6.1 目前各主流网络结构概述 ........................................................ - 8 - 3.6.2 千兆以太网技术 ....................................................................... - 8 - 3.7网络总体规划...................................................................................... - 9 - 3.8网络总体设计方案............................................................................... - 9 - 3.9网络产品定型.................................................................................... - 10 - 3.9.1网络设备中的产品定型 ........................................................... - 10 - 3.9.2校园网络出口设备定型 ........................................................... - 11 - 第四章网络技术介绍 .................................................................................... - 12 - 4.1 VLAN构建........................................................................................ - 12 - 4.1.2 VLAN的介绍.......................................................................... - 12 - 4.1.3 VLAN的作用.......................................................................... - 12 - 4.1.4 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 ................................................ - 12 -

设备选型的原则和考虑的主要问题

设备的生产率一般用设备在单位时间(分、时、班、年)的产品产量表示。例如:锅炉以每小时蒸发蒸汽吨数、空气压缩机以每小时输出压缩空气的体积、发动机以功率、流水线以节拍等来表示生产率。但有些设备无法直接估计产量,则可用主要参数来衡量,如车床的中心高、主轴转速、压力机的最大压力等。设备生产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针、工厂的规划、生产计划、运输能力、技术力量、劳动力、动力和原材料供应等相适应,不能盲目要求生产率越高越好,否则生产不平衡,服务供应工作跟不上,不仅不能发挥全部效率,反而造成损失。这是因为生产率高的设备,一般自动化程度高、投资多、能耗大、维护复杂,如不能达到设计产量,平均单位产品的成本就会增高。 2.工艺性 机器设备最基本的一条是符合产品工艺的技术要求,设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能力叫工艺性。例如:金属切削机床应能保证所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与位置精度以及表面质量的要求,需要坐标锉床的场合很难用铣床代替;加热设备要满足产品工艺的最高和最低温度要求、温度均匀性和温度控制精度等。除上述基本要求外,设备操作控制的要求也很重要,一般要求设备操作轻便、控制灵活。对产量大的设备,要求其自动化程度高、对于进行有毒有害作业的设备,则要求能自动控制或远距离监督控制等。 3.可靠性 机器设备,不仅要求其有合适的生产率和满意的工艺特性,而且要求其不发生故障,这样就产生了可靠性概念。可靠性只能在工作条件和下作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所以其定义是:系统、设备、零件、部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定量测量可靠性的标准是可靠度。可靠度是指系统、设备、零件、部件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毫无故障地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时间的函数。用概率表示抽象的可靠度以后,设备可靠性的测量、管理、控制、保证才有计量的尺度。 要认识到设备故障可能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和人身事故,尤其在设备趋向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连续化的情况下,故障造成的后果将更为严重。选择设备可靠性时,要求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期越长越好,可以具体地从设备设计选择的安全系数、储备设计(又称冗余设计,是指对完成规定功能而设计的额外附加的系统或手段,既使其中一部分出现了故障,但整台设备仍能正常工作)、耐环境(日晒、温度、砂尘、腐蚀、振动等)设计、元器件稳定性、故障保护措施、人机因素(不易造成操作差错,发生操作失误时可防止设备发生故障)等方面进行分析。 4.维修性 维修性是指通过修理和维护保养手段,来预防和排除系统、设备、零件、部件等故障的难易程度。其定义是:系统、设备、零件、部件等在进行修理时,能以最小的资源消耗(人力、设备、仪器、材料、技术资料、备件等),在正常条件下顺利完成维修的可能性。同可靠性一样,对维修性也引入一个定量测定的标准——维修度。维修度是指能修理的系统、设备、零件、部件等按规定的条件进行维修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维修的概率。 影响维修性的因素有易接近性、易检查性、坚固性、易装拆性、零部件标准化和互换性、零件的材料和工艺方法、维修人员的安全、特殊工具和仪器、备件供应、生产厂的服务质量等。希望设备的叮靠度能高些,但可靠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提高就越来越困难了。相对微小地提高可靠度,会造成设备的成本费用按指数规律增长,所以可靠性可能达到的程度是有限的。因此,提高维修性,减少设备因故障修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的时间和费用就相当重要了。于是,产生了广义可靠度的概念它包括设备不发生故障的可靠度和排除故障难易的维修度。

饲料机械设备的选型原则

混合后的粉状饲料经制粒,可使饲料的营养及食用品质等各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制粒不仅适用于畜禽饲料,更适合于水产及特种饲料。由于饲料原料的品种、组分不同,成品规模不同,对制粒设备的性能、结构参数等亦有不同的要求。制粒工序中一般都配有制粒、冷却、碎粒及分级等设备,有的还配有油脂喷漆系统。上述几种设备的选型原则如下: 1、制粒机饲料厂使用的制粒机有环模和平模两种。平模更适合于粗饲料的制粒,因此仅对环模制粒机作以说明。由于环模制粒机的工作原理大体相同,选型时对其性能的评定主要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操作方便程度、结构参数的选择、加工手段、制造水平、零部件选材、进货渠道及控制功能等几方面来综合考虑。 2、冷却器冷却是为了制粒后产品能保持较好的贮藏性能,是制粒后不可缺少的程序。长期以来,制粒以后冷却采用错流式冷却,虽然能满足使用要求,冷却颗粒温度小于7oC但在操作时如不慎就容易达不到标准。因此,近期出现的逆流式冷却器是冷却原理较为合理的机型,因对流式热交换系统最为完善和合理。 3、碎粒机碎粒可节约动力消耗,提高畜禽的消化吸收率。目前碎粒机几乎全部采用辊式碎粒,其性能主要通过对机器的结构合理性、结构参数、工艺参数、加工水平来评定。辊径大压力大,容易击碎。压辊齿形有两类,一类是交叉的斜齿,而且以锋对锋为宜,齿数不宜过多,这就减少出粉率;第二类是直齿与斜齿组合,这种组合处分率亦较少,但这两类齿形排列都能满足使用要求,出粉率应控制在3%以内。但从实际使用出发,调节两辊的距离十分重要,否则在两辊距离不等情况下工作,产品不均匀,可以在调节手轮处设有表尺以便于操作。另外选型时必须注意碎粒机的进口尺寸,要与冷却器出口完全吻合,否则将增加出粉率。 4、分级筛碎粒后物料经分级后除去其粉料部分,以保证物料具有纯粹的小颗粒,使喂养效果达到最佳。现有分级筛主要有振动分级筛、回转振动筛,两者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振动分级筛应根据物料的性质、流量来调整筛体的振幅,以达到最佳效果。回转振动筛由于筛面距离较长,所以分级效果较好,亦是常用设备之一。总之,这两类机型均能达到使用要求,分级效率可达到98%~99%以上。 5、熟化熟化是为了提高饲料的糊化度,改善颗粒饲料的耐水性所设置的工序,同时亦可改善制粒性能及食用品质。熟化工艺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后熟化工艺所选用带蒸汽添加系统及夹套保温装置的熟化稳定器,使料温保持在80oC~90oC颗粒在机内可保持20~40min(可调),使颗粒中的淀粉糊化或能成网状结构,这就能满足耐水性达6min以上的要求。 6、挤压(膨胀)器、膨化机挤压膨胀器与膨化机工作原理极为相似,主要是结构参数及工艺参数相差较大,如螺杆压缩比,1.05~1.2:1挤压室内稳定为120oC~130oC挤压腔内工作压力为9.8×10-5~4.9×10-6Pa.有害因子的破坏率在80%~90%以上,淀粉部分的糊化度为85%~90%. 另外螺杆合螺套的材料是否合金钢,加工手段是否合理、先进,热处理后性能如何,这些参数与使用效果有着直接关系,不可忽视,必须了解。

ERP软件选型报告

ERP软件选型报告 一、企业业务和规模描述 本企业是一家以电子产品为主要生产产品的制造型企业,共有员工500余人,在国内属于中小型企业。在全国各地有三个分厂。公司内部设有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及网络水平均一般。企业拥有自己的专门销售贸易公司,产品面向全世界。 二、企业产品制造特性 本企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以订单、合同为核心。企业运营的核心工作主要是交期、价格、质量、按订单设计生产以及售后服务。生产过程不是连续的,生产过程分解成很多加工任务来完成,采用计件工资管理。 产品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产品种类繁多、批量较小,且返工现象频繁,盘点困难,物料控制困难,不宜管理,成本核算既费时又费力,难以掌握实际生产成本。 2.产品生命周期短,变更频繁,产品频繁升级换代造成生产用料变动大,容易产生呆滞料,库存资金占用严重,处理的不及时,极易产生浪费,给企业造成损失。 3.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促使产品设计过程越来越短,升级换代迅速,产品生命周期进一步缩短,导致设计更改频繁,版本控制复杂,管理非常困难。 4.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制造商能提供多种配置的产品供选择。客户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经常出现插单,生产计划编制、调整困难,生产跟不上客户的需求,严重影响对客户的交期承诺。 5.终端追溯困难,终端产品售后维修及招回,有批次管理和单品管理的需求,并根据单品序号可追踪所有物流和生产环节,由于涉及环节众多,工作量巨大,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记录,导致责任不清,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 企业在年初接到订单后由厂级计划部门制定年度生产计划,经过审批后将企业总年度计划分解为三个分厂的月份生产计划,同时制定汇总用料计划并制定车间生产计划,经审定合格后由采购部门采购相应的原材料,并且给车间下达产品批次生产计划,规定产品批次交货日期等。车间根据生产资源制订出作业计划,确定各工序开工日期,并根据车间现阶段的生产任务和实际的生产情况,制订出具体的各生产班组的批次调度计划,以及各生产班组的领料单。生产班组按领料单领料,按调度计划进行生产作业。当整批产品的一道工序完成后,由班组填写工序完工单,并把在制品转移到质量检验站进行质量检验。质检人员按照每道工序的质量检验标准,对在制品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检验结束后,将合格产品转入产品仓库中;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修,再次进行质检,返修后合格品入库,废品进行回收处理。 产品生产管理及生产流程模型如图(1)所示:

泵选型原则

泵选型原则 一、泵选型原则 1、使所选泵的型式和性能符合装置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汽蚀流量、吸程等工艺参数的要求。 2、必须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 对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或贵重介质的泵,要求轴封可靠或采用无泄漏泵,如磁力驱动泵、隔膜泵、屏蔽泵。对输送腐蚀性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腐蚀性材料,如AFB不锈钢耐腐蚀泵,CQF工程塑料磁力驱动泵。对输送含固体颗粒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磨材料,必要时轴封用采用清洁液体冲洗。 3、机械方面可靠性高、噪声低、振动小。 4、经济上要综合考虑到设备费、运转费、维修费和管理费的总成本最低。 5、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结构简单、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因此除以下情况外,应尽可能选用离心泵: 有计量要求时,选用计量泵 扬程要求很高,流量很小且无合适小流量高扬程离心泵可选用时,可选用往复泵,如汽蚀要求不高时也可选用旋涡泵. 扬程很低,流量很大时,可选用轴流泵和混流泵。 介质粘度较大(大于650~1000mm2/s)时,可考虑选用转子泵或往复

泵(齿轮泵、螺杆泵) 介质含气量75%,流量较小且粘度小于37.4mm2/s时,可选用旋涡泵。对启动频繁或灌泵不便的场合,应选用具有自吸性能的泵,如自吸式离心泵、自吸式旋涡泵、气动(电动)隔膜泵。 二、泵的选型依据 泵选型依据,应根据工艺流程,给排水要求,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既液体输送量、装置扬程、液体性质、管路布置以及操作运转条件等 1、流量是选泵的重要性能数据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的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如设计院工艺设计中能算出泵正常、最小、最大三种流量。选择泵时,以最大流量为依据,兼顾正常流量,在没有最大流量时,通常可取正常流量的1.1倍作为最大流量。 2、装置系统所需的扬程是选泵的又一重要性能数据,一般要用放大5%—10%余量后扬程来选型。 3、液体性质,包括液体介质名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其它性质,物理性质有温度c密度d,粘度u,介质中固体颗粒直径和气体的含量等,这涉及到系统的扬程,有效气蚀余量计算和合适泵的类型:化学性质,主要指液体介质的化学腐蚀性和毒性,是选用泵材料和选用那一种轴封型式的重要依据。 4、装置系统的管路布置条件指的是送液高度送液距离送液走向,吸如侧最低液面,排出侧最高液面等一些数据和管道规格及其长度、材料、管件规格、数量等,以便进行系统扬程计算和汽蚀余量的校核。

案例: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docx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1软硬件选型原则 软件选型原则:开放性,对称性与非对称处理,异种机互联能力,目录及安全服务的支持能力,应用软件的支持能力,网管能力,性能优化和监视能力,系统备份/恢复支持能力。 硬件选型原则: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延续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的互连性能,应用软件的支持,系统的性价比,生产厂商的技术支持,可管理性(同事管理多处工作,消除问题,智能管理的方法),远程管理,状况跟踪,预故障处理,性能监控,安全管理,可用性,磁盘故障,内存问题,容错性(冗余组件、自动服务器恢复,冗余网卡,冗余CPU电源模块,双对等PCI总线)及平台支持 5.12.2软硬件配置清单 参考《附表》中的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使用目前已经建设好并正在使用的机房,不需要重新建设。

3.4.2性能需求 3.4.1.交易响应时间 交易响应时间指完成目标系统中的交互或批量业务处理所需的响应时间。 根据业务处理类型的不同,可以把交易划分为三类:交互类业务、查询类业务和大数据量批处理类业务,分别给出响应时间要求的参考值,包括峰值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1、交互类业务 日常交易指传统的大厅交互业务,如申报、发票销售、税务登记等,具有较 高的响应要求。批量交易指一次完成多笔业务处理的交易,如批量扣缴等,由于批量交易的数据量不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响应时间。 表 3-1 交易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业务复杂性平均响应时间参考值平均响应时间峰值响应时间 ( 秒)参考值(秒)参考值(秒) -提交过程-交互过程 日常交易4-18 专网报税4-25 电话报税4-25 网上交易4-25 批量交易视提交数据量、业务处理量而定 备注:以上交易如果涉及与税务-国库-银行或税务-银行-国库交互的, 响应时间参考值中均包含交互的时间 2、查询类业务 如登记资料查询、申报表查询等。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给出一个参考范围。 如有特殊要求,可以在具体开发文档中单独给出响应时间要求。 表 3-2 查询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平均响应时间 业务复杂性 参考值 ( 秒) 简单查询3-15 复杂查询15-120 备注:业务处理过程的交互操作的响应时间参见上面交互类业务的相关指 标。

企业软件选型指南

企业软件选型指南(第一部分) Bill Carson 翻译:陈瑶- 2008年1月18日 第一阶段:如何定义您的业务和技术需求 IT收购和采购决策通常是在多种因素混杂的情况下 作出的:未被满足的期望,企业内部的政治议程, 软件供应商的承诺,以及令人目眩的品牌宣传。然 后,行政命令、经验之谈或基于初步电子数据表对比而得出的未经充分论证的分析结果都可进一步推动决策的实施。 正如很多贸易杂志和媒体经常报道的一样,上述方法必然导致失败。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帮助您了解最佳的软件评估和选型方法——帮助您了解如何客观地选择适合的软件解决方案,并降低时间和成本。 技术评估中心(TEC)的软件评估和选型方法可被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定义业务和技术需求第二阶段:软件评估和分析第三阶段:谈判和最后决定 概述 第一阶段 TEC 的方法可为选型项目的最后成功奠定基础。如果最初的业务和技术需求定义不完整或不正确,就根本谈不上成功的系统评估和分析以及供应商谈判。很多软件选型项目对本阶段的重视度都不够,这必然导致项目失败,并可能为正在实施软件和已完成实施的企业用户招致无法弥补的损失。 TEC的决策支持系统可协助快速而准确地汇总业务流程,并把它们与软件解决方案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匹配。只要严格遵循本阶段中的步骤,企业就可生成一份完整而简明易懂的需求清单,且要求新的软件解决方案满足这些需求。另外,企业还可轻松访问汇总在知识库中的数据。 第二阶段 对软件供应商解决方案的评估和分析从寻找正确的软件供应商开始,直到把范围缩小到2至3家最终的候选供应商。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这个阶段中采集的数据可能是铺天盖地的,数据操作更是难上加难。 通常,多达20或30个软件供应商都符合基本要求,而每个软件供应商的功能清单可能包括上千条的评估项。企业须逐条研究这些评估项。使用传统方法可引发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选择错误的软件解决方案。我们将向您展示,TEC的决策支持系统是如何简化这个流程,大量减少选择适合的候选软件供应商所需的时间,并帮助您作出明智而正确的决策的。 第三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