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

(BQ-CNCEC J070401-2004)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设备

2.1.1 传输部分:对绞电缆、光缆、光纤连接头、光纤耦合器等。

2.1.2 机房部分:交接箱、机柜、各类配线架、配线模块、跳线等。

2.1.3 终端部分:信息插座、光纤插座、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

2.1.4 上述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并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及“CCC”认证标识等。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2.1.5 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

2.1.6 其他材料:接线盒、地面插座、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塑料线槽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

2.2 机具设备

2.2.1安装器具: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套丝机、钢锯、电工组合工具、射钉枪、拉铆枪、手电钻、台钻、高凳等。

2.2.2 测试器具:网络测试仪、光时域反射仪、万用表、兆欧表、铅笔、皮尺、水平尺、小线、线坠等。

2.2.3 专用工具:剥线器、压线工具、光纤熔接机、显微镜、切割工具、玻璃磨光盘、烘干箱。

2.3 作业条件

2.3.1 线缆沟、槽、管、箱、盒施工完毕。

2.3.2 土建装修工程完工,线路全部贯通。

2.3.3 配线间、设备间的环境温度、湿度、照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通风良好,且室内无危险物品,消防器材齐全。

2.4 技术准备

2.4.1 施工图纸齐全。

2.4.2 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

2.4.3 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

3 施工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

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信息终端设备及相应的适配器、连线组成。

3.1 信息插座的安装

信息插座根据不同环境、不同需要可以安装在墙体上、地面和活动地板上。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1 安装在墙上的信息插座宜高出地面300mm。如有活动地板的工作区,墙体上的信息插座宜高出活动地板300mm。见图3.1.1。

图3.1.1 信息插座在墙体上地面上安装示意图

3.1.2 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固定在地面内接线盒里,接线盒盖可开启,并有防水、防尘要求。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3.1.3 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图形或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3.1.4 信息插座应以标准的T568B或T568A接线。见图3.1.4。

图3.1.4 信息插座接线图

3.2 管线的敷设

3.2.1 暗管敷设

3.2.1.1 暗管敷设宜选用阻燃硬质PVC管或钢管,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3.2.1.2 暗敷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40%。线槽高度不宜超过25mm。线槽的长度超过6m或线槽拐弯处宜设置接线盒。

3.2.1.3 建筑物内横向布放的暗管管径不宜大于G25,天棚里或墙内水平、垂直敷设管路的管径不易大于G40。

3.2.1.4 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宜用塑料管保护。塑料管内径为光缆外径的1.5倍。

3.2.2 线槽、桥架敷设

3.2.2.1 电缆桥架、线槽宜距离地面2.2m以上安装,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0m。见图3.2.2-1。

图3.2.2-1 电缆桥架安装示意图

3.2.2.2 电缆桥架、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3.2.2.3 电缆桥架、线槽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m处进行固定。

3.2.2.4 电缆桥架、线槽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

3.2.2.5 桥架及线槽的安全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3.2.2.6 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2.2.7 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偏差不应超过3mm。

3.2.2.8 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3.2.2.9 吊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3.3 线缆敷设

3.3.1 缆线布放两端应贴有标签,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3.3.2 线缆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3.3.3 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3.3.4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3.3.

4.1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3.3.4.2 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3.

4.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3.3.

4.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20倍。

3.3.5 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双绞电缆与其他管线之间安装距离:

双绞线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平行(m)交叉(m)

避雷引下线 1.000 0.30

保护地线 0.05 0.02

热力管(不包封) 0.50 0.50

热力管(包封) 0.30 0.30

给水管 0.15 0.02

煤气管 0.30 0.02

光缆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平行交叉

市话管道边线 0.75 0.25

埋式电力电缆 0.50 0.30

非同沟的直埋通信电缆 0.50 0.50

给水管

管径<30cm 0.50 0.50

管径30~50cm 1.00 0.50

管径>50cm 1.50 0.50

高压石油、天然气管 10.00 0.50

热力、下水管 1.00 0.50

煤气管

压力<0.3Mpa 1.00 0.50

压力0.3~0.8Mpa 2.00 0.50

排水沟 0.80 0.50

3.3.6 缆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

3.3.7 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3.3.8 对绞线连接终端设备时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4类线不大于25mm。

3.3.9 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连接终端设备时终端处屏蔽罩接触可靠,缆线屏蔽层应与连接终端设备屏蔽罩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3.3.10 光纤融接或机械接续处应加以保护或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3.4 光纤熔接

3.4.1开始接续操作前,要熟悉熔接产品制造商的规定。大多数熔接工具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单光纤自动熔接的接续工具可以在XYZ轴上自动定位光纤并可以对接续损耗进行自动测量。

自动熔接主要有两种不同类型:本地注入检测方式和纵剖面校准系统方式。这两种方式都遵守相同的方式和步骤。

3.4.2 大多数熔接工具是由菜单驱动的,如图3.4.2所示。它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动化功能;这些方式都是基于全自动化的。大多数自动熔接工具制定了它们自己的光纤切割方法。

图3.4.2 熔接工具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上海方擎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所承接的所有系统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1人员架构:项目负责人电话现场施工负责人电话 2安全培训:施工人员安全防护培训施工安全培训 3 材料,设备: 1 传输部分:线缆、光缆、连接头等 2 机房部分:交接箱、机柜、各类配线架、配线模块、跳线等。 3 终端部分:信息插座、光纤插座、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 4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 5其他材料:接线盒、地面插座、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塑料线槽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 6上述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并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及“CCC”认证标识等。线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4 技术准备 1施工图纸齐全。 2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 3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技术交底。 5施工面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信息终端设备及相应的适配器、连线组成。 6线槽、桥架敷设 1线缆桥架、线槽宜距离地面2.2m以上安装,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强电桥架,消防等)不应小于30cm。 2线缆桥架、线槽垂直敷设时,在线槽或者桥架上端下端每隔1.5M进行固定 3线缆桥架平行敷设时要求每隔2m进行固定,水平垂直不的大于5cm 4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偏差不应超过3mm。 5丝杆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6线缆桥架、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70%。 7桥架及线槽的安全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8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9线缆桥架、线槽水平,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处进行桥架接地 10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7 管线的敷设 1暗管敷设:暗管敷设宜选用阻燃硬质PVC管或镀锌钢管,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40%~50%。 2暗敷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70%。线槽高度不宜超过25mm。线槽的长度超过6m或线槽拐弯处宜设置过线盒。 3建筑物内横向布放的暗管管径不宜大于25mm,天棚里或墙内水平、垂直敷设管路的管径不易大于4cm。 8 线缆敷设 1缆线布放两端应贴有标签,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装修施工工艺大全

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木工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墙面装饰施工工艺流程 油漆涂料施工工艺流程 吊顶工程装饰工艺流程 电路灯具施工工艺流程 卫浴洁具安装工艺流程 管路改造工程工艺流程 厨房设备施工工艺流程 铝合金门窗的工艺流程 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石材地面施工工艺流程 瓷地面砖铺贴工艺流程 木地板铺贴工艺流程 塑料地板铺贴工艺流程 地毯铺设工艺流程 水泥砂浆抹灰的施工 石材地面的施工工艺流程 石材地面指天然花岗石、石及人造花岗石、石等地面。 一、石材地面装饰构造: 室地面所用石材一般为磨光的板材,板厚20毫米左右,目前也有薄板,厚度在10毫米左右,适于家庭装饰用。每块大小在300毫米×300毫米~500毫米×500毫米。可使用薄板和1:2水泥砂浆掺107胶铺贴。 石材地面装饰基本工艺流程: 清扫整理基层地面→水泥砂浆找平→定标高、弹线→选料→板材浸水湿润→安装标准块→摊铺水泥砂浆→铺贴石材→灌缝→清洁→养护交工。 三、施工要点: 基层处理要干净,高低不平处要先凿平和修补, 基层应清洁,不能有砂浆、尤其是白灰砂浆灰、油渍等,并用水湿润地面。 铺装石材、瓷质砖时必须安放标准块,标准块应安放在十字线交点,对角安装。 铺装操作时要每行依次挂线,石材必须浸水湿润,阴干后擦净背面。

石材、瓷质砖地面铺装后的养护十分重要,安装24小时后必须洒水养护, 铺巾完后覆盖锯末养护。 四、注意事项。 (1)铺贴前将板材进行试拼,对花、对色、编号,以入铺设出的地面花色一致。 (2)石材必须浸水阴干。以免影响其凝结硬化,发生空鼓、起壳等问题。 (3)铺贴完成后,2~3天不得上人。 铺贴瓷地面砖基本工艺流程 1、铺贴彩色釉面砖类: 处理基层→弹线→瓷砖浸水湿润→摊铺水泥砂浆→安装标准块→铺贴地面砖→勾缝→清洁→养护。 2、铺贴瓷锦砖(马赛克)类: 处理基层→弹线、标筋→摊铺水泥砂浆→铺贴→拍实→洒水、揭纸→拨缝、灌缝→清洁→养护。 铺贴瓷地砖的施工要点 1、混凝土地面应将基层凿毛,凿毛深度5~10毫米,凿毛痕的间距为30毫米左右。之后,清净浮灰,砂浆、油渍,产散水刷少将地面。 2、铺贴前应弹好线,在地面弹出与门道口成直角的基准线,弹线应从门口开始,以保证进口处为整砖,非整砖置于阴角或家具下面,弹线应弹出纵横定位控制线。 3、铺贴瓷地面砖前,应先将瓷地面砖浸泡阴干。 4、铺贴时,水泥砂浆应饱满地抹在瓷地面砖背面,铺贴后用橡皮棰敲实。同时,用水平尺检查校正,擦净表面水泥砂浆。 5、铺贴完2~3小时后,用白水泥擦缝,用水泥、砂子=1:1(体积比)的水泥砂浆,缝要填充密实,平整光滑。再用棉丝将表面擦净。 6、注意事项。 (1)基层必须处理合格,不得有浮土、浮灰。 (2)瓷地面砖必须浸泡后阴干。经免影响其凝结硬化,发生空鼓、起壳等问题。 (3)铺贴完成后,2~3小时不得上人。瓷锦砖应养护4~5天才可上人。 木地板施工工艺流程 一、木地板装饰的做法 粘贴式木地板: 在混凝土结构层上用15毫米厚1:3水泥砂浆找平,现在大多采用不着高分子粘结剂,将木地板直接粘贴在地面上。 实铺式木地板: 实铺式木地板基层采用梯形截面木搁栅(俗称木楞),木搁栅的间距一般为400毫米,中间可填一些轻质材料,以减低人行走时的空鼓声、并改善保温隔热效果。为增强整体性,木搁栅之上铺钉毛地板,最后在毛地板能上能下打接或粘接木地板。 在木地板一墙的交接处,要用踢脚板压盖。为散发潮气,可在踢脚板上开孔通风。 架空式木地板: 架空式木地板是在地面先砌地垄墙,然后安装木搁栅、毛地板、面层地板。因家庭居室高度较低,这种架空式木地板很少在家庭装饰中使用。 二、木地板装饰的基本工艺流程 粘贴法施工工艺为: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208-1996)(完整版)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208-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

泵站、机电安装施工方案

排水泵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 根据图纸设计,本工程施工步骤先下部后上部,先进行泵房下部结构施工,泵房下部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所以混凝土浇筑是泵房结构施工的关键。泵房下部结构施工完后进行泵房上部结构和附属用房施工,再进行泵房及附属用房的装修施工。中间穿插机电设备安装。泵站结构施工完后进行室外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如下。 1、施工测量放线 项目经理部测量班在与业主、勘测设计单位接桩后,对本标段施工范围之内的桩位(包括导线点、水准点等)进行必要的保护,并及时做好导线点与水准点的复测与加密工作。 在确定线位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现场面设高程、位置的控制桩。桩位设在四周永久建筑物上,所有控制桩由专业测量人员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进行校核。 根据导线控制点和加密导线点,用全站仪根据设计图纸所给定的定线关系和参数,按极坐标法测设出各控制点,以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 开工前以及进场后,组织测量人员在监理工程师的协调下,对相邻合同段连接处的水准点、座标控制点进行闭合测量,并统一平差,将高程和座标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施工过程中,每三个月对合同段内的水准点和座标控制点检测一次,并将检测结果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核。 每次测量记录,都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并装订成册;每个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及时做竣工测量,并做好记录,妥善保管。 2、沟槽降水 以管井降水为例 2.1施工布置 根据施工现场地下水埋藏情况、基坑开挖深度及勘查院勘查报告的建议,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方案,即在基槽四周布设一定数量的管井降低地下水,以满足施工对降水的要求。 根据泵站施工进度,在需开槽的地段提前一步进行降水。在开槽前提前7天进行打井降水。之后随时对水位降低情况进行观测,静水位开始稳步降低至距槽底1~2米即可开始组织土方机械进场,降水与开槽同步进行,以保证开槽见底时水位降至槽底1m以下。 2.2降水井施工 2.2.1、施工工艺流程 井点测量定位→钻机就位→钻孔→下滤水井管→填滤料→空压机洗井→安装潜水泵抽水 2.2.2、主要技术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1)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购销合同的规定。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性能检验报告(注:电缆标志内容: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1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规格,必要时还标明生产年份。标签内容:电缆型号规格,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 (2)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匀,焊逢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除镀锌管外其他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现浇混凝土内敷钢管,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3)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4)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5)各种镀锌铁件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6)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7)配线设备,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 (8)电缆桥架、金属桥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桥架镀锌不应有脱落损坏现象,桥架应平整、光滑、无棱刺,无扭曲、翘边、铁损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9)各种模块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10)交接箱、暗线箱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11)线槽及其附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选用相应的定型产品。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线槽内外应光滑无梭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主要机具与测试设备: (1)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压力案子、套丝机,套管机。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网 龙 筑

筑 龙 网 ww w. zh u lo n g. co m 目 录 车库管理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楼宇自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门禁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巡更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有线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广播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工艺标准 监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对讲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防盗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龙 网 筑 ww w. zh u lo n g. co m 车库管理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公用和民用建筑物内的车库管理系统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收费管理设备:电脑(收费管理软件)、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 2.1.2 出入口设备:读卡机、出票机、满位指示设备、自动闸门机、感应线圈等。 2.1.3 传输部分:分线箱、电线电缆等。 2.1.4 上述设备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选型,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安装及使用说 明书等。并经国家 3C 认证,具有 3C 认证标识。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进口商品商检 证明。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方可安装。 2.1.5 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 2.1.6 其它材料:塑料胀管、机螺丝、平垫、弹簧垫圈、接线端子、钻头、焊锡、焊剂、绝 缘胶布、塑料胶布、各类接头等。 2.2 机具设备 2.2.1 手电钻、冲击钻、梯子、水平尺、拉线、线坠。 2.2.2 克丝钳子、剥线钳、电工刀、电烙铁、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尖嘴钳、偏口钳。 2.2.3 250V 兆欧表、500V 兆欧表。 2.3 作业条件 2.3.1 收费亭土建工程应内装修完毕,门、窗、门锁装配齐全完整。 2.3.2 系统的管、箱、盒施工完毕,各预留孔洞、预埋件的位置,线管的管径、管路的敷设 位置等均应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路 预 埋 缆 敷 设 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 系统 调试 圈安装 3.2 操作方法 3.2.1 管路预埋 3.2.1.1 参见相关管路预埋 XXX 标准内容。 3.2.2 感应线圈安装 3.2.2.1 环形线圈应在土建施工时预埋,安装前应检查预埋线圈的规格、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 求。 3.2.2.2 线圈不应与车道垫层内的金属物体接触,距离环形线圈水平 0.5m 范围内、垂直向下 0.1m 内不应有其他金属物体或任何其他的电气线缆。 3.2.2.3 两组检测线圈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特殊规定,两相邻线圈的间距宜大于 1m 。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2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综合布线系统(PDS) 1.施工工艺流程 设备安装 不合格 系统测试 交验 合格 初验测试 移交 割接准备工作 割接 不合格 试运行验收测试 最终验收证明 2.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及措施 1)电缆作弯 A.电缆作弯的方法: ◆用两手握住电缆侧面,从电缆的起弯点开始,缓缓地顺次将电缆弯作好。一般先弯小一些,然后将电缆的两端直线部分向外反弯一

下,以防电缆在绑好后变形。 ◆成堆电缆作弯,应采用电缆枕头(木模),这样既保证质量,也便于施工。 ◆电缆弯好后,可用废芯线将电缆临时绑好;但不可用裸铜线捆绑,以免勒伤电缆外皮。 ◆作弯时,应尽可能一次弯作好。要避免一再修改而致使电缆芯线绝缘受损,而且一再修改民更不易达到作弯的要求。 ◆作弯时,应多次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侧面观察作弯质量,及时纠正不当之处。尤其在绑最初几根电缆时,因电缆较少,容易变形,更应注意。 B.机架电缆作弯的作法: ◆机架电缆下线,最好在一处下线。电缆较多时,可考虑两处下线。 ◆已绑好的电缆,需将线把与作成端的端子板对齐,用废芯线将电缆捆在电缆支铁上。 ◆先弯好最里面的一条电缆(即离机架最近的一条电缆),并把它绑在列走道横铁上,再依次作弯其他电缆。机架电缆下弯的弧度应一致,作弯时可利用作弯模板比量。 C.大走道上下电缆弯的作法: ◆电缆在直走道上绑至距作弯的1~2根横铁时,须先将电缆弯作好后再继续绑下去,不应将电缆绑到起弯点时才开始作弯。 ◆先按规定位置作好第一条电缆弯,并以此为准作其他各条电缆

弯。 ◆靠近电缆弯的1~2根横铁,应绑得稍紧一些。在每层转变处不宜压得过紧,以免电缆弯将被压拓下来,致使电缆弯不成型。 D.捆绑电缆注意事项: ◆捆绑电缆前应检查核对每根电缆的起始部位、路由和站电缆截面图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而且设计预留的空位不得遗漏。 ◆捆绑电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单根捆绑法或成组捆绑法。 ◆电缆一般应在一组放完后一次捆绑;电缆条数较多时,可分几次捆绑,每次不超过20~25条,布放好一部份即可捆绑一部份。如电缆堆需凑齐一组方能捆绑时,应将电缆用临时扎线捆扎成形。 E.捆绑电缆: ◆捆绑电缆前,一般先从配线架一端开始整理,将电缆位置对准,危重在支铁上作临时捆绑,经检查两端留长都能满足成端需要后,即可正式捆绑。正式捆绑可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如果电缆两头不编线时,也可从中间向两端捆绑,但不得从两端向中间捆绑。 F.电缆整理: ◆捆绑电缆时,应随绑随整理。 ◆电缆堆部分不平直时,可垫以木块,并用橡皮锤子轻轻敲打矫正。 ◆每组电缆放绑完毕后,即可将辅助支铁和临时捆扎线去掉。 ◆作大走道电缆弯用的辅助支铁,应在绑好一道悬空捆绑后方可取下。用钩针和穿针调整不规则的线扣,使其合乎要求。

最新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最新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1地基与基础 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变更情况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有效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有效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有效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有效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有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有效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有效 湿险炷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有效 湿陷姓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 术规程JGJ167-2009有效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有效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有效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有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有效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有效 2主体结构

规范名称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规范编号变更情况GBJ130-90有效GB50496-2009有效JGJ1-91有效JGJ3-2002有效 JGJ12-2006 有效被JGJ19- 2010 JGJ19-92 替换JGJ92-2004有效JGJ95-2003有效JGJ114-2003有效JGJ115-2006有效JGJ138-2001有效JGJ145-2004有效JGJ149-2006有效JGJ137-2001有效JGJ99-98有效 JGJ7-91有效JGJ61-2003有效GB50165-92有效GB50078-2008有效

设备基础施工方案

110千伏沥窖变电站#3变扩建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110千伏沥窖变电站#3变扩建工程 工程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沥窖村110千伏沥窖变电站内施工单位: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编制人:邱玉彬编制日期:2007年12月14日审批负责人:审批日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3) 二、施工准备 (3) 三、施工总体安排 (5) 四、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5) 五、各项施工资源计划 (11) 六、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 七、消除质量通病的具体措施 (13) 八、施工安全措施 (14)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主要包括如下项目:避雷器支架及基础1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支架及基础3个、隔离开关支架及基础3组、电流互感器基础1组、断路器基础1座、110kV中间构架及基础1组、旁路母线构架及基础2组、端子箱基础1个、#3主变压器基础1个、#3主变构架及基础1组、中性点支架及基础1个、母线桥支架及基础4个、#3主变防火墙1道;户外电容器基础6组、配电室1间、400*400电缆沟65m、800*800电缆沟60m、2*1200*1000电缆沟75m及部分200*200电缆沟等。 1.2工程特点 本期扩建工程均近距离带电设备,施工时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工程10千伏配电室、主变基础构架及电容器设备基础采用φ500水泥搅拌桩对地基进行处理加固,其余设备基础采取换土处理,换填3:7砂石1米厚;2*1200*1000电缆沟底换填块石基础500厚;400*400电缆沟、800*800电缆沟沟底换填3:7砂石500厚。水泥搅拌桩使用的固化剂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R,掺入量为15%。具体施工方法另详水泥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施工工艺及有关技术规范,了解设计要 求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 2、将编制好且通过审批的《施工方案》作为作业指导书,与施工人员进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一)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水泥:宜用强度等级32.5~42.5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1.1.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1.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1.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1.1.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1.1.6>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1.2>作业条件: <1.2.1>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1.2.2>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1.2.3>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1.2.4>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1.2.5>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2.2>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2.3>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2.4>混凝土的浇筑: <2.4.1>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宜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2.4.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2.4.3>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大全

施工技术合理化建议 1、建议本工程的设计师到场,以确保现场出现的施工技术问题时能够按照业主的合理要求,以最合理的方案,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进行协调解决,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建议业主召开施工前的进度计划会议。工程不能按业主要求如期交付使用,是当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虽然因素诸多,但施工组织管理不力是主要原因。因此应细化各施工队的进度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总进度表并认真监督执行,以确保各施工队以最低的消耗、最快的效率、最短的工期完成本工程。 3、建议业主进行开工前的技术会审,尽量做到施工时无变更,过程中少签证,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使本工程既能保证按期完工,又能较好地体现出原装饰设计方案的效果,这就需要各施工方对图纸的研究、理解细之又细,严之又严。以避免施工中出现疏漏给业主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建议业主成立现场施工领导小组,由业主负责、监理挂帅、各参建单位参加 (1)每天一个碰头会,汇总当天进度、摆出问题及解决办法、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可采取现场讲评。 (2)成立技术领导小组,由监理和总包方技术负责人挂帅,经常性就工地各类技术问题进行会审,解决问题不过夜,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成立安全文明检查小组,由各施工队出人轮流值班检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要求当值人员做好值班记录,以备业主和监理可随时检查。 (4)实行奖惩制度,对不按进度施工的、不安全文明施工的施工队要进行罚款。罚金用于奖励表现好的施工队。 (5)监督举报制度,所有人员都可对不安全不文明现象进行举报,一经查实罚款的50%奖励举报人。这是强化工地管理的有效方法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

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安装工艺标准

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安装工艺标准 前言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1986]164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GB50981-2014)的要求,抗震支吊架是目前建筑机电设备用于抵抗地震作用力而增设的抗震支撑系统。为便于工程安装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系统的工艺标准,特此编制此标准。 一、编制依据▲▲▲ 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GB50981-2014) 2.《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3.《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JGJ339-2015) 4.《建筑机电设备抗震设计规》(CJ/T 476-2015) 5.《管道支吊架第一部分:技术规》(GB/T1711 6.1-1997) 6.《装备式管道吊挂支架安装图》(03SR417-2) 7.《室管道支架及吊架》(03S402) 8. 迅杰抗震、成品支吊架安装系统图册 二、适用围▲▲▲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含地下综合管廊);抗震支吊架产品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抗震支吊架安装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为保证建筑机电工程在地震作用下,仍能运行,对于吊杆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建议进行抗震支架的补强; 2、抗震设防管线容: 2.1 国标强条必须严格执行: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注:含排烟,消防补风系统,消防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管线及风机相关设备)2.2 国标非强条但应严格执行: 2.2.1 管径大于等于DN65的生活给水、热水及消防管道,当采用吊架、支架或托架固定时,应按本规第8章的要求设置抗震支吊架;注:国外消防跟防排烟这两个系统严格执行 2.2.2 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等设备当采用吊装时应设置抗震支吊架 2.2.3 管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燃气管道均应进行抗震设计; 2.2.4 管径不小于DN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Kg/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 2.2.5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或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可采用抗震支吊架; 三、基本规定▲▲▲ 1、抗震支吊架材料、规格、要求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的规定,并附有检测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综合布线系统(PDS 1.施工工艺流程 2.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及措施 1)电缆作弯 A.电缆作弯的方法: ?用两手握住电缆侧面,从电缆的起弯点开始,缓缓地顺次将电缆弯作好。一般先弯小一些,然后将电缆的两端直线部分向外反弯一

下,以防电缆在绑好后变形 ?成堆电缆作弯,应采用电缆枕头(木模),这样既保证质量,也便于施工。 ?电缆弯好后,可用废芯线将电缆临时绑好;但不可用裸铜线捆绑,以免勒伤电缆外皮。 ?作弯时,应尽可能一次弯作好。要避免一再修改而致使电缆芯线绝缘受损,而且一再修改民更不易达到作弯的要求。 ?作弯时,应多次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侧面观察作弯质量,及时纠正不当之处。尤其在绑最初几根电缆时,因电缆较少,容易变形,更应注意。 B.机架电缆作弯的作法: ?机架电缆下线,最好在一处下线。电缆较多时,可考虑两处下线。 ?已绑好的电缆,需将线把与作成端的端子板对齐,用废芯线将电缆捆在电缆支铁上。 ?先弯好最里面的一条电缆(即离机架最近的一条电缆),并把它绑在列走道横铁上,再依次作弯其他电缆。机架电缆下弯的弧度应一致,作弯时可利用作弯模板比量。 C.大走道上下电缆弯的作法: ?电缆在直走道上绑至距作弯的1?2根横铁时,须先将电缆弯作好后再继续绑下去,不应将电缆绑到起弯点时才开始作弯。 ?先按规定位置作好第一条电缆弯,并以此为准作其他各条电缆 ?靠近电缆弯的1?2根横铁,应绑得稍紧一些。在每层转变处 不宜压得过紧,以免电缆弯将被压拓下来,致使电缆弯不成型。 D.捆绑电缆注意事项:

?捆绑电缆前应检查核对每根电缆的起始部位、路由和站电缆截面图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而且设计预留的空位不得遗漏。 ?捆绑电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单根捆绑法或成组捆绑法。 ?电缆一般应在一组放完后一次捆绑;电缆条数较多时,可分几次捆绑,每次不超过20?25 条,布放好一部份即可捆绑一部份。如电缆堆需凑齐一组方能捆绑时,应将电缆用临时扎线捆扎成形。 E.捆绑电缆: ?捆绑电缆前,一般先从配线架一端开始整理,将电缆位置对准,危重在支铁上作临时捆绑,经检查两端留长都能满足成端需要后,即可正式捆绑。正式捆绑可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如果电缆两头不编线时,也可从中间向两端捆绑,但不得从两端向中间捆绑。 F.电缆整理: ?捆绑电缆时,应随绑随整理。 ?电缆堆部分不平直时,可垫以木块,并用橡皮锤子轻轻敲打矫正。 ?每组电缆放绑完毕后,即可将辅助支铁和临时捆扎线去掉。 ?作大走道电缆弯用的辅助支铁,应在绑好一道悬空捆绑后方可取下。用钩针和穿针调整不规则的线扣,使其合乎要求 ?捆绑电缆后,其长出的麻线应先打死结,然后压在电缆堆里面。 2)插接架间电缆及布线 A. 一般规定: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2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用强度等级32.5~42.5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宜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见素砼浇筑。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3.4.6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平。 3.4.7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搓平后,应在12h左右加以覆盖和洒水,浇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3.4.8 雨、冬期施工时,露天浇筑混凝土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采取有效地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否则不得任意施工。 4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机电设备安装规范

机电设备安装规范

机电设备安装规范 目录 1、施工计划书与工程进度1 1.1、设备安装具备条件:1 1.2、施工准备工作1 1.2.1、技术准备1 1.2.2、施工机具与材料的准备2 1.2.3、劳动组织准备2 1.2.4、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2 1.2.4、现场临时设施3 2、主要施工工艺、技术措施3 2.1、电气安装3 2.2、设备安装4 2.3、设备基础型钢的制作与安装:5 2.4、接地网的制作安装:6 2.5、电力变压器安装:7 2.6、高、低压配电柜的安装:8 2.7、母线槽的安装:9 2.8、电力电缆敷设:10 3、施工进度安排11 4、现场的材料供应和管理措施11 5、降低成本技术措施11 12

6.1、质量保证措施12 6.2、质量责任制 13 6.3、质量控制措施13 6.4、成品及设备部件的保护措施14 7、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计划15 7.1、安全技术措施 15 7.2、消防保卫措施 16 7.2.1、保卫工作16 7.2.2、消防方面 16 7.3、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7 8、系统验收项目及验收办法17 8.1、系统验收办法 17 8.1.1、内部验收18 8.1.2、监理验收 18 8.1.3、质检站和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19 8.2、电气安装工程19 8.3、应执行的规程、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及竣工验收资料 20

9、系统操作及维修保养培训计划21 10、保修办法22 10.1、保修办法22 10.2、保修办法的实施22

1、施工计划书与工程进度 建筑工程机电安装项目施工场地一般相对狭窄,安装环境较差,安装要求较高,与其它专业时有交叉作业,因此,机电安装综合进度计划要进行周密细致的安排,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1.1、设备安装具备条件: a)、基建部分:屋顶、楼板施工完毕;墙面、屋顶喷浆完毕;室内地面基层施工完毕,场地清理干净;混凝土基础及构架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焊接构件的质量符合要求;预埋件牢固,预埋件及预留孔符合设计;门窗安装完毕,门已配锁;具有足够的施工场地,道路通畅。 b)、施工用图纸、技术资料应齐全。 c)、临时设施: ①.生活临时设施:因施工场地不能作为生活用地,所有作业人员均外住。 ②.生产临时设施:需搭建临时仓库及工具房(面积约45 平方米)。 ③.施工电源:由现场的临时施工用电变压器供电,进场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布置。 1.2、施工准备工作 1.2.1、技术准备 施工人员首先应认真熟悉、审查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认真阅读《机电设备安装规范》以及其他有关技术规定, 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完整,内容是否齐全,尺寸、标高、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 审查设计图纸中的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检查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加以保证。 及时准确地做出施工图预算及施工预算,预算人员做出两算对比。 施工项目经理应及时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