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凡在矿床勘探阶段,应用若干勘探剖面把矿床横切截为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 这些块段的储量,将各块段的储量合起来即矿体的总储量,这种方法称断面法或剖 面法。断面法还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及不平行断面法。

一、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 首先在各个勘探剖面图上测定矿体的面积;

(二) 其次,在两个勘探剖面面积之间计算矿体的体积。为此,必须根据相邻

两剖面矿体之相对面积差的大小来分别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违厂 < 40%寸,一般选用梯形体积公式(图 1),其公式为:

式中:

V -两剖面间矿体体积(立方米); L —两相邻剖面之间距(米); S 1S 2 -两相邻剖面上的矿体

面积

图1

相邻剖面间之梯形块段

S 严,

算体积(图2),其公式为: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 > 40%寸,一般选用截锥体积公式计

(平方米)。

n

I

由上式可见,F 值显然取决于剖面面积 S 及S 2之比的平方根,而不取决于这些 面积的绝对值的大小。此外,当 S i 与S 2之值互换时,F 值亦不受影响。C- C ?依扎

相邻剖面间之锥块段

在应用截锥公式,要进行开平方计算,实际计算较繁琐,为了简化计算,有人 提出改用校正的梯形公式,其方法如下:

假如使相邻两剖面的间距为 L ,则这些剖面间块段的体积 V 大致等于两剖面面 积总和之半与某一修正系数 F 的乘积,即:

V=P -

. L (3) 2

修正系数F 的大小等于该块段精确体积与近似体积之比:

-2(1 +屆勺 3 q+Sj

把F 值代入公式

则得:

当Si = S 时,则 F = 1,

甘二墅鱼

-L

因而 2

。在这种情况下,用近似公式也可

得到精确的结果。在

公式。现将F 值公式作如下之改变:

S i 或S 2= 0时则F=2/3,这时V = L/3 - S 成为规则角锥体体积

J I

4

图2

A

磅(

1+辔)=糾

表1

克松利用上述关系,并使块段底面积之一,S1或S2等于1,编制了一个F值遇S/S2 =a

表1表明,当S与S2之比值a在0.71?1.4以内时,F值可略而不计,因为误差小于1%尚未超出储量计算的一般精度范围。

按表1的数据,又编制了a值在0.001到1.0之间的F值曲线图(图3)。

在横座标轴下边,

为F值。

根据截角锥体公式确定相邻平行剖面间的块段体积时,需确定面积S和S2,计

算S i/S2=a值。再根据a值曲线图查出F值,故其体积公式为:

V 二鱼i^F-L G)

2

表2乃是利用F值曲线图计算块段体积的例子。

表2

剖面号

断面面积

(米2)断面间距

(米)

修正系数

(F)

断面平均面积

2

断面间距

(米)

块段体积

(米3)

I n

50

1000

200.80952510042472

i=p3i.^

叶厂

mi

Li

|竝?

S屮# 4■円?

_. T -■_■ - _1.1

5 0 0 049 3

3 O 5 S

■H H ■J

① 4 4 $ 算 4

n 1ft

§5?心S S严

?

由梯形公式转变为截锥公式的系数

上一行是0> 1.0的值,下一行是aV

F的曲线

1.0的指标值, 纵座标

i

'n

t BL

B

i..

:J

i 4 £ i ii?:6

CJ-<

曲序1

X i

心訂,

m *?**

CI

£*舉神即店13*

S I I

PTV

■* - ■ - J ■ ■ ■■ L —

■mMBBIfil

当相邻的两剖面中只有一个剖面有面积,而另一剖面上矿体已尖灭,这时根据

剖面上矿体面积形状不同,可分别选择楔形(图4)或锥形(图5)公式计算面积。

用楔形公式计算体积的公式为:

用锥形公式计算体积的公式为:

(三)计算各相邻两剖面间块段的矿石储量:

It

ll 1 1 I IlJI

r

锥形体积

图5

式中:

Q -块段的矿石储量; V -块段的矿石体积;

-块段矿石平均体重。

(四)计算各相邻剖面间的金属储量:

P = QC

式中:

P -块段的金属储量; C -块段矿石的平均品位。

(五)计算整个矿体的体积、矿石量及金属量。 将所有块段的体积、矿石量、金属量各自相加,即

V = 览+y+……+必=SE

i-1

Q=Q]+Qa + Q 汁……+

3-1

+ P 瑰=迟乙

3-1

式中:

V i …; 在平行断面法中, 而剖面线本身没有宽度,

所以它不具有储量,是一种抽象的储量,为便于理解,可 以想象为宽一米的勘探线储量(图 6)。

P -整个矿体的体积、储量及金属量;

Q …,只…-各块段的矿体体积、矿石储量及金属量。

还有一种“线储量法”,所谓线储量即剖面线上的储量,然

“线储量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测量各剖面的面积,然后根据剖面的平均体重及平均品位计算每个剖面的线 金属储量:

式中:

-某一剖面的线金属储量; -某一剖面的矿体面积;

-某一剖面的矿石平均体重;

2、计算相邻剖面间块段的金属量:

当两剖面面积相对差V 40%寸,应用以下公式:

P 二扣+可

当两剖面面积相对差> 40%寸,则应用公式:

式中:

P -两剖面间块段的金属储量;

Ci

某一剖面的矿石平均品位。

土方计算网格法断面法等全法

由方格网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方格网来计算每一个方格内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分界线。 系统首先将方格的四个角上的高程相加(如果角上没有高程点,通过周围高程点内插得出其高程),取平均值与设计高程相减。然后通过指定的方格边长得到每个方格的面积,再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到填挖方量。方格网法简便直观,易于操作,因此这一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 用方格网法算土方量,设计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斜面,还可以是三角网,如图8-38所示。 图8-38 方格网土方计算对话框 1、设计面是平面时的操作步骤: ● 用复合线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因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 选择“工程应用\方格网法土方计算”命令。 ● 命令行提示:“选择计算区域边界线”;选择土方计算区域的边界线(闭合复合线)。● 屏幕上将弹出如图8-38方格网土方计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坐标文件;在“设计面”栏选择“平面”,并输入目标高程;在“方格宽度”栏,输入方格网的宽度,这是每个方格的边长,默认值为20米。由原理可知,方格的宽度越小,计算精度越高。但如果给的值太小,超过了野外采集的点的密度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 点击“确定”,命令行提示: 最小高程=XX.XXX ,最大高程=XX.XXX 总填方=XXXX.X立方米, 总挖方=XXX.X立方米 同时图上绘出所分析的方格网,填挖方的分界线(绿色折线),并给出每个方格的填挖方,每行的挖方和每列的填方。结果如图8-39所示。 图8-39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成果图

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

实习十一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实习,熟悉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一般原理,掌握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的程序、方法和具体步骤。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坑、钻及断面、块段等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 2.用方格法计算面积。 3.计算出一个块段的铜储量,本应按不同级别的矿石分别计算储量,但因实习时间所限。暂不要求。 4.本次实习只要求计算能利用储量,暂不能利用储量的计算可留作同学们课外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有关知识 。 三、方法原理 断面法计算储量,要求勘探工程有规律地布置,即沿垂直的或水平的剖面揭穿矿体,便于作出垂直的或水平的断面图(剖面图)。应用若干个断面(或剖面)将矿体划分若干个块段,别计算这些块段的储量,然后将各块段的储量相加,即为矿体的总储量。断面法是以勘探剖面(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为基础的,它的实质是将剖面上的资料外推到控制范围中去。根据断面是否彼此平行,可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两种。本次实习只应用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的前提是勘探剖面(断面)之间是相互平行的,以两个断面间的块段作为储量计算基本单元,在断面图上根据既定的工业指标,先将矿体的边界圈定以后,利用求积仪或曲线仪,或采用透明方格纸、几何图形等方法,测量断面上矿体的面积,然后计算相邻断间各块段的体积。再结合矿体各块段的平均品位和平均体重等参数,计算出各块段的矿石储和金属储量。最后计算出总矿石储量和金属储量。 四、实习步骤 1.应用透明方格纸测量第Ⅱ和第Ⅲ勘探线剖面图上能利用矿体的面积,并将测定结果经过比例尺换算后,填入表XI-3和表XI-4中。 2.计算块段的平均品位 o应用上次实习计算的第Ⅱ剖面各勘探工程矿石的平均品位,并将这些值填入表11-1。Ⅲ剖面各勘探工程矿石的平均品位,已在表XI-1中给出。 o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断面的平均品位,将计算结果填入表XI-1。

1、全断面法施工工艺工法

全断面法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101-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李雪峰 1 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钻爆法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隧道施工方法,其具有适应性强,灵活方便,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其中全断面钻爆法施工掘进速度最快,该方法能够创造大的作业空间,并尽可能地实现了各工序间的平行作业,在长大隧道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2工艺原理 全断面法施工借助新奥法原理,强调充分发挥岩体(围岩)结构的自承作用,尽量减少对围岩的多次扰动和破坏,借助施工作业平台并配备相应功能的大型机械设备,按照一定设计和规范确定循环进尺,在隧道设计断面轮廓线上和轮廓内部按照设计布置钻孔,利用炸药能量一次性爆破成型进尺内断面,外运碴体,紧跟施工设计的初期支护措施,待掌子面循环掘进超前一定距离,围岩监控量测变形量满足要求判定为稳定状态后,再开始组织仰拱和二次衬砌工序施工,通过各工序沿隧道纵向错开合理安全距离,形成各主要工序平行作业,最终完成整个隧道设计措施。 2 工艺工法特点 2.1采用全断面法施工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利于施工安全的管控。 2.2全断面法施工可一次创造大的作业空间,较分部法施工可减少工序及循环时间,可使各道工序尽可能平行交叉作业,大幅提高施工进度。 2.3全断面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可有效减少劳动力配置,降低作业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果显著。 2.4全断面法施工一次轮廓成型并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初期支护的施工,对初期支护质量和作业安全有利。 2.5全断面法一次掘进开挖量大,应进行严密爆破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不断需根据地质围岩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一次爆破用药,达到光爆效果,减少对围岩扰动,节省成本。

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

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在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因土方量计算的精确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经常遇到的。如何利用测量单位现场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比较经常的几种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等。 1、断面法 当地形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上图为一渠道的测量图形,利用横断面法进行计算土方量时,可根据渠LL,按一定的长度L设横断面A1、A2、A3……Ai等。 断面法的表达式为 在(1)式中,Ai-1,Ai分别为第i单元渠段起终断面的填(或挖)方面积;Li为渠段长;Vi为填(或挖)方体积。 土石方量精度与间距L的长度有关,L越小,精度就越高。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大, 尤其是在范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若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加大断面间隔,就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 所以断面法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 2、方格网法计算 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格网法。这种方法是将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正方形格网,然后计算每个四棱柱的体积,从而将所有四棱柱的体积汇总得到总的土方量。在传统的方格网计算中,土方量的计算精度不高。现在我们引入一种新的高程内插的方法,即杨赤中滤波推估法。 2.1杨赤中推估 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就是在复合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对已知离散点数据进行二项式加权游动平均,然后在滤波的基础上,建立随即特征函数和估值协方差函数,对待估点的属性值(如高程等)进行推估。 2.2待估点高程值的计算 首先绘方格网, 然后根据一定范围内的各高程观测值推估方格中心O的高程值。绘制方格时要根据场地范围绘制。

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凡在矿床勘探阶段,应用若干勘探剖面把矿床横切截为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这些块段的储量,将各块段的储量合起来即矿体的总储量,这种方法称断面法或剖面法。断面法还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及不平行断面法。 一、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首先在各个勘探剖面图上测定矿体的面积; (二)其次,在两个勘探剖面面积之间计算矿体的体积。为此,必须根据相邻 两剖面矿体之相对面积差的大小来分别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40%时,一般选用梯形体积公式(图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1),其公式为:式中: V-两剖面间矿体体积(立方米); L-两相邻剖面之间距(米); SS-两相邻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平方米)。21图1 相邻剖面间之梯形块段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截锥体积公式计算 2),其公式为:体积(图 2 相邻剖面间之锥块段图在应用截锥公式,要进行开平方计算,实际计算较繁琐,为了简化计算,有人提出改用校正的梯形公式,其方法如下:大致等于两剖面面V假如使相邻两剖面的间距为L,则这些剖面间块段的体积的乘积,即:积总和之半与某一修正系数F 的大小等于该块段精确体积与近似体积之比:修正系数F 把F值代入公式中,则得: 当S=S时,则F=1,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用近似公式也可得21到精确的结果。在S 或S=0时则F=2/3,这时V=L/3·S成为规则角锥体体积公21式。现将F值公式作如下之改变: 由上式可见,F值显然取决于剖面面积S及S之比的平方根,而不取决于这些21面积的绝对值的大小。此外,当S与S·依扎C·C值亦不受影响。F之值互换时,21. /SS,编制了一个F克松利用上述关系,并使块段底面积之一,值遇S或S等于12211)。=α的关系表(表11 表值Fα<值 1 α>1 Fα>α<1 1

非平行断面的土方量计算讲解

非平行断面的土方量计算 石世云 (北仑电厂工程建设公司 315800 一、问题的提出 土方量测量是在土石方施工中经常要进行的工作 , 它关系到施工进度的掌握、工程量的计算和资金的结算。如何快速准确测量计算不少文章都有论述。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 , 常用的有 :断面法 , 方格法。断面法适用于高差变化较大或道路等带状地形 , 一般都采用一定的间距 L 截取平行的断面 , 计算出各横断面的面积 , 用梯形公式计算出总的土方量。那么 , 如果断面不互相平行 , 形成一个平面的交角Α, 如何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土方量呢 ? 这在水工建筑物拱坝、泄水渠道挡墙裹头等土建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它们的剖面往往是不平行的 , 下面介绍一个计算公式。 二、计算公式 依逆时针方向 , 任意通过 Z 轴的半平面皆对应于一 个角度Η(0≤ Η<2Π , 记该半平面为(Η , 若有物体夹在 (0 与(Α 之间 , 它在半平面(Η 上的截面为S (Η , 面积亦记为S (Η , S (Η 的质量中心至 Z 轴的距离为Θ(Η (见图 1 而且满足

: 图 1 S (Η =S (0 +Α Η Θ(Η =Θ(0 +Α Η则物体的体积V = 6

{Θ(0 [2S (0 +S (Α ]+Θ(Α [S (0 +2S (Α ]}(1 式中, Α以弧度为单位。 [证明 ] 在空间引进直角坐标系 , 以 X 轴的正向过半平面(0 , 令物体所占的区域为 (V , 则其体积 V 为 : V = μ(v d x d y d z 变成柱面坐标(r , Η, z 。因为重心是 Θ(Η =rd rd z κ S (Η d rd z =rd rd z S (Η 所以V =∫ Α d ΗκS (Η rd rd z =∫ Α S (Η

全断面法施工工艺工法

全断面法施工工艺工法 QB/ZT YJGYGF-SD-0101-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李雪峰 1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钻爆法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隧道施工方法,其具有适应性强,灵活方便,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其中全断面钻爆法施工掘进速度最快,该方法能够创造大的作业空间,并尽可能地实现了各工序间的平行作业,在长大隧道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2工艺原理 全断面法施工借助新奥法原理,强调充分发挥岩体(围岩)结构的自承作用,尽量减少对围岩的多次扰动和破坏,借助施工作业平台并配备相应功能的大型机械设备,按照一定设计和规范确定循环进尺,在隧道设计断面轮廓线上和轮廓内部按照设计布置钻孔,利用炸药能量一次性爆破成型进尺内断面,外运碴体,紧跟施工设计的初期支护措施,待掌子面循环掘进超前一定距离,围岩监控量测变形量满足要求判定为稳定状态后,再开始组织仰拱和二次衬砌工序施工,通过各工序沿隧道纵向错开合理安全距离,形成各主要工序平行作业,最终完成整个隧道设计措施。 2工艺工法特点 2.1采用全断面法施工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利于施工安全的管控。 2.2全断面法施工可一次创造大的作业空间,较分部法施工可减少工序及循环时间,可使各道工序尽可能平行交叉作业,大幅提高施工进度。 2.3全断面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可有效减少劳动力配置,降低作业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果显著。 2.4全断面法施工一次轮廓成型并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初期支护的施工,对初期支护质量和作业安全有利。 2.5全断面法一次掘进开挖量大,应进行严密爆破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不断需根据地质围岩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一次爆破用药,达到光爆效果,减少对围岩扰动,节省成

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 法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凡在矿床勘探阶段,应用若干勘探剖面把矿床横切截为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这些块段的储量,将各块段的储量合起来即矿体的总储量,这种方法称断面法或剖面法。断面法还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及不平行断面法。 一、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首先在各个勘探剖面图上测定矿体的面积; (二)其次,在两个勘探剖面面积之间计算矿体的体积。为此,必须根据相邻两剖面矿体之相对面积差的大小来分别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梯形体积公式(图1),其公式为: 式中: V-两剖面间矿体体积(立方米); L-两相邻剖面之间距(米); S1S2-两相邻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平方米)。 图1 相邻剖面间之梯形块段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截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图2),其公式为: 图2 相邻剖面间之锥块段 在应用截锥公式,要进行开平方计算,实际计算较繁琐,为了简化计算,有人提出改用校正的梯形公式,其方法如下: 假如使相邻两剖面的间距为L,则这些剖面间块段的体积V大致等于两剖面面积总和之半与某一修正系数F的乘积,即: 修正系数F的大小等于该块段精确体积与近似体积之比: 把F值代入公式中,则得:

当S1=S2时,则F=1,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用近似公式也可得到精确的结果。在S1或S2=0时则F=2/3,这时V=L/3·S成为规则角锥体体积公式。现将F值公式作如下之改变: 由上式可见,F值显然取决于剖面面积S1及S2之比的平方根,而不取决于这些面积的绝对值的大小。此外,当S1与S2之值互换时,F值亦不受影响。C·C·依扎克松利用上述关系,并使块段底面积之一,S1或S2等于1,编制了一个F值遇S1/S2=α的关系表(表1)。 表1 α<1 α>1 F值α<1 α>1 F值 表1表明,当S1与S2之比值α在~以内时,F值可略而不计,因为误差小于1%,尚未超出储量计算的一般精度范围。 按表1的数据,又编制了α值在到之间的F值曲线图(图3)。 图3 由梯形公式转变为截锥公式的系数F的曲线

全断面法

4.3 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是按设计断面将隧道一次开挖成型,再施作支护和衬砌的隧道开挖方法,一般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Ⅰ~Ⅱ级围岩,也可用在单线铁路隧道Ⅲ级围岩地段。 4.3.1全断面开挖法施工工序流程图 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序流程见图13。 图13 全断面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4.3.2全断面开挖法施工控制要点 (1)配备钻孔台车或多功能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缩短循环作业时间,合理采用平行交叉作业工序,提高施工进度。 (2)利用深孔爆破增加循环进尺,控制周边眼间距及角度改善光面爆破效果,减少超欠挖。 (3)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围岩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施工方法。 (4)有条件时采用导洞超前的开挖方法,合理组织施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5)二次衬砌及时施作,I~Ⅱ级围岩距掌子面距离≤200m,Ⅲ级围岩≤120m。 5. 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本线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存在弱膨胀土地质、部分隧道洞身穿越岩溶发育段、岩石隧道破碎带等不良地质,需结合施工地质工作予以查明。为此,要求针对本线隧道与辅助坑道设置的具体情况,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成立专业的超前地质预报室,由总工程师负责,配置物探、水文、地质、试验专业工程师并配备先进的预测、预报设备和仪器,并将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施工工序。尤其是岩石隧道存在破碎带时,必须提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确保隧道安全通过。 针对隧道具体的工程特点,采用地貌、地质调查与地质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预测。具体采取的措施有:对开挖全过程进行综合预测、预报,方法有地质素描法(常规地质法)、超前探孔近距离预报、超前导洞预报、LDS-1A陆地声纳仪预报、地质雷达中短期预报、TSP长期预测预报、红外线探水及前兆法预报等。 施工中应该将几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和印证。综合监测结果,及时提出对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以降低施工风

断面法土方计算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 在施工设计阶段(construction detail design phase),一般多利用路基实测的横断面图进行横断面面积计算。初步设计阶段(prehminary design phase)必要时,可用线路平面图点绘横断面,在横断面上计算面积。在横断面上计算面积的方法有卡规法(纸条法)、求积仪法、数学公式和坐标法,或直接在计算机上求出断面面积。采用何种方法,应视横断面形状、工作量大小及现有条件灵活选用。 1.卡规法是用平行线路中心线的直线,将横断面分为若干段高度等于1 m的梯形,然后用卡规量出每个梯形的中心长,按顺序累积起来,即为横断面面积。当采用米厘纸制成纸条带替代卡规时,就成了纸条法。对于不规则的断面,可用求积仪求其断面积。用上述方法求出横断面面积后,要进行复核,两次计算误差应小于5%。 2.数学公式方法是将断面上不规则的图形划分为若干个规则的三角形、矩形和梯形,用公式计算累加即可。 3.坐标法(coordinates method) 坐标法是根据路基边坡与地面、基面线与边坡线的交点的坐标以及地面线变化点的坐标,所构成的闭合多边形,用坐标法求出任意闭合多边形的面积,即为路基横断面面积,它可直接根据测量的数据及路基设计参数,在计算机上实现。闭合多边形ABCDE位于图6—1所示的坐标系中。各顶点坐标分别为A(xa,ya)、B(xb,yb)、C(xc,yc)、D (xd,yd)、E(xe,ye),则多边形所围的面积S为各小块面积之和(代数和): S=S1+S2-S3-S4-S5 式中S1--A、B顶点与竖坐标轴间形成的梯形面积;

S2--D、C顶点与竖坐标轴间形成的梯形面积; S3--A、E顶点与竖坐标轴间形成的梯形面积; S4--E、D顶点与竖坐标轴间形成的梯形面积; S5--D、C顶点与竖坐标轴间形成的梯形面积; 用坐标表示闭合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为 将上式经整理,并推广到n边闭合多边形时,公式为 上式就是用坐标法计算任意闭合多边形面积的通用公式。计算时按顺时针顺序取点,计算结果为负值,逆时针顺序取点,结果为正值,在应用于路基横断面面积计算时作以下规定: (1)以线路中心线为坐标纵轴,以路基面为坐标横轴,中线与路基面的交点为坐标原点。 (2)各交点的坐标,可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或由横断面确定。横坐

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凡在矿床勘探阶段,应用若干勘探剖面把矿床横切截为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这些块段的储量,将各块段的储量合起来即矿体的总储量,这种方法称断面法或剖面法。断面法还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及不平行断面法。 一、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首先在各个勘探剖面图上测定矿体的面积; (二)其次,在两个勘探剖面面积之间计算矿体的体积。为此,必须根据相邻两剖面矿体之相对面积差的大小来分别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梯形体积公式(图1),其公式为: 式中: V-两剖面间矿体体积(立方米); L-两相邻剖面之间距(米); S1S2-两相邻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平方米)。 图1 相邻剖面间之梯形块段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截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图2),其公式为:

图2 相邻剖面间之锥块段 在应用截锥公式,要进行开平方计算,实际计算较繁琐,为了简化计算,有人提出改用校正的梯形公式,其方法如下: 假如使相邻两剖面的间距为L,则这些剖面间块段的体积V大致等于两剖面面积总与之半与某一修正系数F的乘积,即: 修正系数F的大小等于该块段精确体积与近似体积之比: 把F值代入公式中,则得: 当S1=S2时,则F=1,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用近似公式也可得到精确的结果。在S1或S2=0时则F=2/3,这时V=L/3·S成为规则角锥体体积公式。现将F值公式作如下之改变: 由上式可见,F值显然取决于剖面面积S1及S2之比的平方根,而不取决于这些面积的绝对值的大小。此外,当S1与S2之值互换时,F值亦不受影响。C·C·依扎克松

断面法计算方法!

断面法计算方法! 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1)设两断面上矿体面积为S1、S2,两断面间距为L(图4-7-4)则:

图4-7-4 平行断面间的矿段

图4-7-5 断面间内插断面(Sm)的三种求法示意图 2)矿体边缘矿块只有一个矿体断面控制 那么根据矿体形态及尖灭特点,用下述体积(V)计算公式: 图4-7-6 矿体端部块段形态 (a)锥形体;(b)楔形体

图4-7-7 不平行断面间矿块(a)锥形体;(b)楔形体 其他参数和块段矿石储量与金属储量计算同于平行断面法。 适用条件:断面法在地质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中应用极为广泛。它原则上适用于各种形状、产状的矿体。 优点是能保持矿体断面的真实形状和地质构造特点,反映矿体在三维地质空间沿走向及倾向的变化规律;能在断面上划分矿石工业品级、类型和储量类别块段;不需另作图件,计算过程也不算复杂;计算结果具有足够的准确性。 缺点是,当工程未形成一定的剖面系统时或矿体太薄、地质构造变化太复杂时,编制可靠的断面图较困难,品位的“外延”也会造成一定误差。

储量计算的断面法

储量计算的断面法 凡在矿床勘探阶段,应用若干勘探剖面把矿床横切截为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这些块段的储量,将各块段的储量合起来即矿体的总储量,这种方法称断面法或剖面法。断面法还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及不平行断面法。 一、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首先在各个勘探剖面图上测定矿体的面积; (二)其次,在两个勘探剖面面积之间计算矿体的体积。为此,必须根据相邻两剖面矿体之相对面积差的大小来分别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梯形体积公式(图1),其公式为: 式中: V-两剖面间矿体体积(立方米); L-两相邻剖面之间距(米); S1S2-两相邻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平方米)。

图1 相邻剖面间之梯形块段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截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图2),其公式为: 图2 相邻剖面间之锥块段 在应用截锥公式,要进行开平方计算,实际计算较繁琐,为了简化计算,有人提出改用校正的梯形公式,其方法如下: 假如使相邻两剖面的间距为L,则这些剖面间块段的体积V大致等于两剖面面积总和之半与某一修正系数F的乘积,即: 修正系数F的大小等于该块段精确体积与近似体积之比: 把F值代入公式中,则得:

当S1=S2时,则F=1,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用近似公式也可得到精确的结果。在S1或S2=0时则F=2/3,这时V=L/3·S成为规则角锥体体积公式。现将F值公式作如下之改变: 由上式可见,F值显然取决于剖面面积S1及S2之比的平方根,而不取决于这些面积的绝对值的大小。此外,当S1与S2之值互换时,F值亦不受影响。C·C·依扎克松利用上述关系,并使块段底面积之一,S1或S2等于1,编制了一个F值遇S1/S2=α的关系表(表1)。 表1 表1表明,当S1与S2之比值α在0.71~1.4以内时,F值可略而不计,因为误差小于1%,尚未超出储量计算的一般精度范围。 按表1的数据,又编制了α值在0.001到1.0之间的F值曲线图(图3)。

Ⅱa级全断面法

施工技术交底通知单 单位工程名称:中交一航局京沈京冀客专Ⅵ标段指挥部一工区编号:JSJJSG-6-SD-HYXS1X-__ 单位工程胡营西山隧道交底 时间 20170205 工程项目Ⅱa级围岩 洞身开挖 工程部位 DIK156+800-DIK156+900、 DIK156+950-DIK157+145 接受交 底人员 隧道架子三队开 挖班组 一、设计情况 胡营西山隧道地处承德市承德县金厂村及西营村内,101国道南约5km的山中。隧道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线间距为5m,进口里程为DK147+997,出口里程为DIK159+329,隧道全长11332m。隧道进、出口交通条件较便利。海拔高程在467.44-959.94m间,相对高差约492.50m,本隧道最大埋深376.5m。 胡营西山隧道DIK156+800-DIK156+900、DIK156+950-DIK157+145长度295米,该段衬砌类型为双车道Ⅱa型(保温中心水沟)复合式衬砌,开挖施工方法为全断面法。 1、开挖轮廓 支护参数表 围岩等级Ⅱa 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cm) 拱墙、仰拱5 系统锚杆 Φ22组合中空锚杆拱部 长度(m) 2.5 二次衬砌 拱墙厚度(cm) 35 仰拱厚度(cm) 35 针对该里程段开挖,按3~5cm考虑预留变形量,并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确定合理的预留变形量值,考虑贯通测量误差和施工误差等因素对衬砌断面放大5cm控制开挖轮廓线。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采用已有监控量测的数据来指导后续施工,并根据稳定后的累计变形量调整合理预留变形量。

2、爆破设计 2.1爆破工程环境与技术要求 (1)设计依据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TB10621—201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等要求,进行胡营西山隧道Ⅱa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开挖的爆破设计。尺寸要求为R=7.15m,L=12.9m。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方式,其爆破断面面积126.5㎡。其断面图如下: R 隧 道 中 心 线L (2)工程地质条件 DIK156+800-DIK156+900、DIK156+950-DIK157+145段设计为Ⅱ级围岩,地质条件为正长斑岩,肉红色,弱风化,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呈块石状镶嵌结构。 2.2爆破参数设计 (1)循环进尺 Ⅱa型复合式衬砌段设计为全断面法施工,单循环进尺按3.5m控制。 (2)炮眼分类 按其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分为掏槽眼、辅助眼和周边眼。

断面法计算方法

(三)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1)设两断面上矿体面积为S1、S2,两断面间距为L(图4-7-4)则: 图4-7-4 平行断面间的矿段

图4-7-5 断面间内插断面(Sm)的三种求法示意图2)矿体边缘矿块只有一个矿体断面控制 那么根据矿体形态及尖灭特点,用下述体积(V)计算公式: 图4-7-6 矿体端部块段形态 (a)锥形体;(b)楔形体

断面法,在平均品位计算时,若需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则单工程内线平均品位可用不同样品长度加权;断面上的面平均品位可用各取样工程长度或工程控制距离加权;块段的体积平均品位可用各断面面积加权;同中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可用块段体积或矿石储量加权求得等。储量计算表格式如表4-7-8所列。 表4-7-8 断面法储量计算表 2 不平行断面法 当相邻两断面(往往是改变方向处的两勘探线剖面)不平行时,块段体积的计算比较复杂,常采用辅助线(中线)法(图4-7-7),其公式为:

垂直断面法

第五节品位、矿量计算的垂直断面法 垂直断面法是传统的手工计算矿量的常用方法,其一般步骤为: 第一步:沿勘探线做垂直剖面,将勘探线上的钻孔及其取样品位标在剖面图上(图1-11)。 第二步:根据给定的边界品位进行矿体圈定。简单地讲,矿体圈定的过程就是将相邻钻孔上高于边界品位的样品点相连的过程。当一条 矿体被一个钻孔穿越,而在相邻的钻孔消失时,一般将矿体延伸 到两钻孔的中点,或是根据矿体的自然尖灭趋势在两钻孔之间实 行自然尖灭。在矿体圈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矿床的地质构造(如 断层和岩性)和成矿规律。图1-12是当边界品位等于25%时根 据图1-11中的取样品位圈定的矿体示意图。 第三步:矿体圈定完成后,可用求积仪求得每个断面上的矿石面积,然后就可以进行矿量计算。 (a)当一条矿体在两个相邻断面上的面积(S1和S2)相差不到40 %时,两断面之间的矿体体积用下式计算: V s s L = + 12 2 (1-31) 式中,L为断面间距。 (b)当两个相邻断面上的面积相差大于40%时,采用下式计算: V s s s s L = ++? 1212 3 (1-32) 图1-11 标有取样品位的剖面图

(c)当矿体在二断面间是楔形尖灭时,计算公式为: V s L = 2 计算出两断面间矿石块段体积后,矿石块段的矿量为: T V =?γ (1-33) 式中,γ为本块段矿石体重。然后将所有块段的矿量相加,即得矿床的总矿量。 第四步:计算矿体的平均品位: (a)对穿越矿体的每一钻孔的样品进行“矿段样品组合”,求出 组合样品的品位。 (b)求出每一组合样品的影响面积。该面积是以钻孔为中线向两 侧各外推二分之一钻孔间距得到的矿体面积。 (c)对组合样品品位以其影响面积为权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求 出矿体在断面上的平均品位。 (d)一条矿体的总平均品位是该条矿体在各断面上的平均品位以 断面所代表的矿量为权值的加权平均值。 上述矿体圈定与矿量、品位计算过程,可通过编制程序由计算机完成,但矿体圈定的完全计算机化具有较高的难度。垂直断面法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方法,在我国仍广泛采用,但在发达国家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基本成为过去。 图 1-12 边界品位为25%时矿体圈定示意图

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 法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凡在矿床勘探阶段,应用若干勘探剖面把矿床横切截为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这些块段的储量,将各块段的储量合起来即矿体的总储量,这种方法称断面法或剖面法。断面法还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及不平行断面法。 一、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首先在各个勘探剖面图上测定矿体的面积; (二)其次,在两个勘探剖面面积之间计算矿体的体积。为此,必须根据相邻两剖面矿体之相对面积差的大小来分别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梯形体积公式(图1),其公式为: 式中: V-两剖面间矿体体积(立方米); L-两相邻剖面之间距(米); S1S2-两相邻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平方米)。 图1 相邻剖面间之梯形块段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截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图2),其公式为: 图2 相邻剖面间之锥块段 在应用截锥公式,要进行开平方计算,实际计算较繁琐,为了简化计算,有人提出改用校正的梯形公式,其方法如下: 假如使相邻两剖面的间距为L,则这些剖面间块段的体积V大致等于两剖面面积总和之半与某一修正系数F的乘积,即: 修正系数F的大小等于该块段精确体积与近似体积之比: 把F值代入公式中,则得: 当S1=S2时,则F=1,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用近似公式也可得到精确的结果。在S1或S2=0时则F=2/3,这时V=L/3·S成为规则角锥体体积公式。现将F值公式作如下之改变: 由上式可见,F值显然取决于剖面面积S1及S2之比的平方根,而不取决于这些面积的绝对值的大小。此外,当S1与S2之值互换时,F值亦不受影响。C·C·依

全断面法开挖方案

新建杭长客运专线HCZJ-2标 隧道工程 全断面法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监理: 中铁十七局集团杭长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经理部 二○一○年六月

全断面法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保证开挖质量。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 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杭长客专施图HYZQ-2隧道设计图及参考图》 三、适用范围 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客运专线双线全断面法隧道Ⅰ、Ⅱ级围岩和斜井Ⅱ、Ⅲ级围岩的施工,循环进尺宜控制在3~4.0m。对于Ⅳ级硬岩地层,在采取超前锚杆、超前小管棚、超前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加固后,也可采用全断面法施工,但应根据具体围岩情况适当缩短开挖进尺。 四、全断面开挖方法简介 全断面开挖法是指将整个隧道开挖断面一次钻孔、一次爆破成型、一次初期支护到位的隧道开挖方法。 全断面开挖法有较大的作业空间,有利于采用大型配套机械化作业,提高施工速度,且工序少,施工操作比较简单,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较分部开挖法减少了爆破震动次数。但由于开挖面较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个循环工作量较大,每次深孔爆破引起的震动较大,因此要求具有较强的开挖、出渣能力和相应的支护能力。 五、全断面开挖法施工工序

全断面掘进配合光面爆破,根据钻孔设备及技术条件、隧道围岩状况,确定Ⅱ级围岩每循环进尺为3.0m。 施工工艺流程:超前地质预报→测量放线→钻孔→装药起爆→通风排烟→清危排险→出碴→初喷→锚喷支护→进入下一循环。 六、全断面开挖法施工注意事项 1、隧道施工应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2、开挖方式均采用光面爆破,爆破时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 3、复合式衬砌段在施工时,须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浇筑二次衬砌的时机及调整支护参数。 七、隧道开挖和钻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掘进是隧道安全控制的最重要环节,由于隧道开挖断面大,施工时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案,严格控制循环进尺,选择最佳的爆破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浅埋段、破碎带地段隧道开挖要采用机械开挖或浅孔控制爆破方法。爆破后加强监测,根据监测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保证爆破安全。 不良地质隧道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稳步前进。 隧道通过可溶岩地段,施工中可能揭示溶槽、溶洞等,应查明溶洞、溶槽的影响范围,与隧道的关系及其性质,再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回填。同时,应加强溶洞段施工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配备足够的抽水设施,确保排水顺畅。 钻孔台车或凿岩机钻眼时,必须采用湿式凿岩,严禁在残眼中继

实习6平行断面法估算矿体资源量

实习6 平行断面法估算矿体资源储量 6.1实习目的要求 经过圈定焦家金矿床96号勘查线至128号勘查线间金矿体, 并采用平行断 面法估算金的资源/储量, 进一步了解矿产工业指标的含义、重要意义及其确定 原则, 掌握特高品位的处理方法; 掌握根据相关工业指标合理圈定矿体的基本原 则与方法; 特别应掌握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一般原理、程序、方法和具体步骤。鼓励学生采用相关软件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如中国地调局开发的矿调软件MeMapgis 或北京恩地公司开发的SD 软件等, 其中矿调软件MeMapgis 及相关操作步骤、视频等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页上免费下载, SD 软件等非官方 公益性软件则需向软件开发公司购买。 建议学时: 4-8学时。 6.2方法原理 6.2.1矿体圈定和连接的方法 在勘查过程中, 以探矿工程资料为主编制的资源储量估算图件, 其主要对象 是矿体。而矿体的圈定则又是根据相关国土部门规定( 或同意) 的工业指标来进 行的, 有关矿石工业指标的内容参见教材。 圈定矿体是指确定矿体的边界线, 按照边界线的性质常可分为: 零点边界线、资源储量类型边界线、矿石品级或矿石类型边界线等。本次实习要求圈定的为焦 家金矿120号勘查线金矿体332、333和334资源储量边界线。 矿体边界线的圈定, 一般是在平面图、剖面图或投影图上进行, 根据原始地 质编录和化学分析资料, 以工业指标为标准, 结合矿体地质特征、勘查工程间距 及见矿情况等方面因素, 全面考虑进行的, 先在单个工程内圈定矿体, 然后再根 据全部见矿工程, 在剖面图、水平断面图或矿体投影图上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 圈定与连接矿体的各斜边界线, 圈定方法参见教材。 6.2.2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 采用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 要求勘查工程有规律地布置, 即沿垂直的或水平

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

土方量的计算方法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工程施 工前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因土在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量进行预算方量计算的精确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经常遇到的。如何利用测量单位现场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比较经常的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几种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 平均高程法等。 、断面法1 当地形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上图为一渠道的测量图形,利用横断面法进行计算土方量时,可根据等。A2、A3……AiLL渠,按一定的长度L设横断面A1、 断面法的表达式为Ai-1,Ai分别为第i单元渠段起终断面的填(或挖)1在()式中,方面积;Li为渠段长;Vi为填(或挖)方体积。 土石方量精度与间距L的长度有关,L越小,精度就越高。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大, 尤其是在范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若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加大断面间隔,就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 所以断面法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 2、方格网法计算 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格网法。这种方法是将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正方形格网,然后计算每个四棱柱的体积,从而将所有四棱柱的体积汇总得到总的土方量。在传统的方格网计算中,土方量的计算精度不高。现在我们引入一种新的高程内插的方法,即杨赤中滤波推估法。 2.1杨赤中推估 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就是在复合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对已知离散点数据进行二项式加权游动平均,然后在滤波的基础上,建立随即特征函数和估值协方差函数,对待估点的属性值(如高程等)进行推估。 2.2待估点高程值的计算 首先绘方格网, 然后根据一定范围内的各高程观测值推估方格中心O的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