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制作和传统膏方介绍

膏方制作和传统膏方介绍
膏方制作和传统膏方介绍

膏方制作和传统膏方介绍

开膏方的药方往往是很大一张,里面有二三十味药。膏方最好请富有经验的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开具,医院和药店都可以代加工,患者也可以自己在家中熬治。

胡庆余堂煎制膏方的韩师傅介绍了煎膏要领。

步骤一:饮片入冷水浸泡,然后入锅煎煮,若药方中进补药多,煎煮时间较长。同时,把荤膏(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放入黄酒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步骤二:根据个人体质,可在药汁中加入适量冰糖、饴糖、蜂蜜,糖尿病患者可加入木糖醇。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步骤三:熬糖膏。把蜂蜜或饴糖放入火上浓缩,待糖变稠。

步骤四:把浓缩药汁与糖膏混合,可加入适当盐炒核桃、芝麻调味,一并放入不锈钢锅或沙锅中用文火煎熬,不停搅拌,熬至黏稠状。

步骤五:离火,自然冷却。用搪瓷罐、瓷罐、沙锅陈放。若用沙锅存放,沙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

名中医为你开出“名膏方”

国家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呼吸科专家王会仍

主治:亚健康、术后、病后体虚未复

西党参(研末)250g、黄芪250g、白术120g、茯苓120g、甘草50g、熟地150g、全当归120g、川芎60g、白芍120g、桂枝60g、淮山药150g、陈萸肉120g、枸杞子120g、灵芝150g、陈皮60g、五味子60g、制黄精200g、玉竹120g、麦冬120g、巴戟

肉120g、丹皮90g、杜仲120g、补骨脂120g、生米仁300g、龙眼肉60g、胡桃肉(研末)60g、阿胶250g、鹿角胶250g、黄酒250ml、冰糖250g。(视个人情况调整剂量)省级名中医,儿科专家俞景茂

主治:小儿哮喘

太子参150g、天冬120g、熟地30g、炙冬花90g、黄芪120g、补骨脂90g、丹参90g、椒目45g、炙甘草50g、红枣150g、冰糖160g、阿胶120g、黄酒100ml、川贝粉30g。(视个人情况调整剂量)

此方为小儿固本克喘膏,可预防哮喘反复发作,有良好的抗哮喘复发作用。

妇科专家傅萍

主治:子宫肌瘤

气虚血滞、疾湿内停,结而成症,月经量偏多,宜扶正运脾攻湿消症。常用方剂: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加减,胶类选用阿胶及鳖甲胶,用量随症加减。除胶类外,辅料可加入龙眼肉,核桃肉、红枣、黑芝麻等。

省立同德医院 老年病专家李安民

主治:气血两虚症

十全大补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肉桂)、人参养荣汤(人参、甘草、当归、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加减,配以阿胶收膏。

胡庆余堂名医馆馆长、中医妇科专家张承烈

主治:更年期综合症

太子参300g、百合300g、生地200g、当归150g、仙茅150g、仙灵脾150g、珍珠母400g、生白芍300g、川芎150g、知柏各150g、酸枣仁200g、紫丹参200g、茯苓300g、枸杞子250g、菟丝子250g、煅龙牡各200g、桑寄生250g、川断250g、巴吉天200g、复盆子200g、米仁300g、炒白术200g、胡桃200g、蜂蜜250g、阿胶250g。

实用膏方十全大补膏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0g,肉桂90g,白术150g,茯苓150g,黄芪150g,炙甘草60g,当归150g,白芍药150g,川芎90g,地黄150g。

[制剂]先将人参煎汁备用,其他药物水浸一宿,文武火煎取浓汁,冲入人参汁后熬成膏。

[服法]每服一匙,开水调服。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五劳七伤,诸虚不足,潮热骨疼,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夜梦遗精,脚膝无力,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忧虑伤血气,喘嗽中满,及病后未复等症。

[按语]十全大补膏由八珍汤加肉桂、黄芪而成。取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加黄芪,补肺脾之气,四物汤(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益心肝之血,肉桂入肾温阳,诸药合用,五脏同补,气血双治。凡老年人见上述症状者,可常服之。

中国养生文化有何独有特征-

中国养生文化有何独有特征? *导读: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 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 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智慧之树,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终于以自己的聪明睿智创造出了一系列与疾病和衰老抗衡的独特理论方法,逐渐使养生成了一种极具华夏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文化研究的最重大意义就在于探求各种文化现象的内在目 的和特征。就感应的中国养生文化而言,尽管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健康与长寿,但健康和长寿在人类社会中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而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及其自然环境有着一

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提醒我们,研究和探求中国养生文化的基本特征决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哲学,乃至艺术的诸多层面加以综合考察。 中国养生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产物,其理论体系本身具有这种学科所具有的双重特征。 具体来说,中国养生文化的社会科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理论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存在着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养生文化的自然科学性质则主要体现在它的传统医学发生一种血肉相联的关系。作为一种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文化现象,传统养生学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也积累了一整套实用、同时又充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睿智的实践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介绍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世界文明古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华夏民族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柔和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学术精华~堪称一颗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 一、“养生”的概念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得养生焉?,内篇。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指人体生命,所谓养~指生育、哺乳、培养、饲养、调养、补养、积蓄的意思,养生~指调养人体生命~保养生命~已达长寿的意思~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因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 保健作为医学专用术语~是近代西医传入以后才有的~它是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养生与保健~就个体保健角度而言~两词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policy, specific business requirements and author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sent or denial of credit issued a clear opinion, agreed that approval for specific elements. 1) pre-loan investigation gang duty 2) loan review job responsibilities 3)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可归类于传统文学) 中国戏剧 京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1]、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 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作业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3-11 11:45:27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道互补 ? B. 儒法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5 知识点: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王羲之

? B. 陆探微 ? C. 谢赫 ? D. 张僧繇 得分:5 知识点: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管仲 ? B. 子产 ? C. 商鞅 ? D. 吴起 得分:5 知识点: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 A. 《黄帝内经》 ? B. 《神农本草》 ? C. 《伤寒杂病论》 ? D. 《本草纲目》 得分:5 知识点: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湘语 ? B. 北语 ? C. 吴语 ? D. 粤语 得分:5

知识点: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聚餐制 ? B. 分餐制 ? C. 自助式 ? D. 个体式 得分:5 知识点: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水浒传》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养生文化的背景总述及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背景

背景总述: 基于传统的养生方法与旅游健康养生二者来说是传统的大背景与时代发展的小背景、也就是整体性与局部性的关系。从最初仰首望见日月星辰的祖先起始,人们就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养生奥秘。已有学者有大量文献印证,早自春秋战国,思想深邃的哲人智者如老、庄、孔、孟等就曾投入养生研究。养生家可以是医家,而医家远非养生家的全部。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不仅讲祛病延年的医道,不仅讲健美方法,更讲究养生的境界,其间有着人生哲学、人生艺术、人生美学的丰厚意蕴。而文化研究的最重大意义就在于探求各种文化现象的内在目的和特征。就感应的中国养生文化而言,尽管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健康与长寿,但健康和长寿在人类社会中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而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及其自然环境有着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提醒我们,研究和探求中国养生文化的基本特征决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哲学,乃至艺术的诸多层面加以综合考察。而且正是因为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可能已深入中华民族的心中,还具有诸多关联性,所以在旅游开发中,旅游养生投资者和开发商可能需要考虑中国本土的养生文化对市场受众重带来的影响,并从中弃糟择优,扬长避短;所以说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可能为旅游带来一定的带来的启示性作用,在次将分两部分分别阐述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背景和旅游业健康养生发展的背景。一、中国传统养生背景和方法简述:

1、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的背景: (1)疾病的折磨,瘟疫的肆虐使历代人们除了祈求神灵保佑之外也开始寻求养生保健之路; (2)自然灾害频发,威胁人们生命,天人合一的思想逐渐形成; (3)专制统治下,皇家对养生和长生不老的渴求推动养生文化的形成发展; (4)百家文化思潮争相绽放,为道德养性等养生方式提供了哲学依据; (5)中医盛行,在中国医药养生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性成独特的养生体系; (6)西医落后,推动中医发展,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博大精深; (7)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以及在此过程中孜孜不倦的摸索; (8)饮食文化的发展,是养生与饮食结合。 中国的传统养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智慧之树,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还对旅游健康养生的开发起到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 2、中国养生的典型方法:

膏方制作7步骤

膏方制作7步骤 膏方的功效毋庸置疑,而其制作过程同样非常讲究,膏方的定制加工流程,主要为如下七个步骤: 1、配方 方法:将饮片、细料和辅料配齐分装,送入加工区。 通常内服膏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在药房买到的现成膏方药,如治疗咳嗽的“枇杷膏”,治疗痛经的“益母膏”,治疗体虚多病的“十全大补膏”等,这一类膏方药,大多药物组成简单,作用单纯。另一种是必须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疾病,经过医生全面诊断和辨证以后处定的膏方,一般应该先采用汤剂处方诊治服用一段时间,确定有效之后,将有效处方的用量增大10-15倍以上,即成为一次拟定的膏方剂量。 2、浸药 方法:饮片以专用容器加水适量,充分浸透2小时。 将药物和匀后,放入有盖的容器内,容器以砂锅最佳,也可用铜锅或搪瓷锅、铝锅,但不可用铁锅,以免引起化学反应。然后在其中加入适量的冷水浸泡,一般以水高出药面15厘米为度,浸泡时间约2小时左右,这样,药物中的有效成份容易煎出来。 3、提取 方法:浸透饮片入紫铜药锅煮沸2小时取出药汁,再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药渣压出药汁并入上述药液,置容器放置沉淀6小时。 俗话说“煎药要煎透”。所谓“透”,就是恰如其分的意思。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煎煮时应及时搅拌,并去除浮于表面的泡沫,以免药液溢出,煮至2小时后,过滤取出药液,药渣续加冷水再煎,第二次加水量一般以淹没药料即可,如法煎煮三次为度,合并药液,静置沉淀,再用四层纱布过滤3次,尽量减少药液中的杂质。 4、浓缩 方法:取药液经80目药筛滤过后置紫铜药锅中,加入另煎细料药液,加热至沸,撇去浮沫。 将煎出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同时不断用筷子或竹扁搅动药液,防止焦化,逐渐形成稠膏状,趁热用筷子或竹扁取浓缩的药液滴于干燥皮纸上,以滴膏周围不见水迹为度。此谓清膏。至于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则不宜与他药同煎,以免造成浪费,应该用小火另煎浓汁,于收膏时将药汁冲入,或将人参、冬虫夏草研成细粉,于收膏时调入膏中亦可,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药效。 5、收膏 方法:在浓缩药液中加入胶类、黄酒和糖类细料,不断搅拌至胶块完全烊化,再经60目药筛滤过,倒入紫铜药锅继续加热搅拌至药汁滴下呈线或柱,再加入贵重细料,充分搅拌成膏滋。 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剂和适量蜂蜜或冰糖、蔗糖用小火煎熬并不断用筷子搅拌和匀的过程就是收膏。糖类和胶类的配料,均应根据需要选用,例如阴血虚弱者,可选用驴皮胶、龟板胶;阳气虚弱者,可选用鹿角胶;阴阳两虚者,可选用龟鹿二仙胶;便秘者可选用蜂蜜;糖尿病患者可避免用糖类;肝病者可不用黄酒浸胶等。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强调了“滴药如柱”和“插旗”两个特殊名词。所谓“滴药如柱”,就是形容整个药液经过熬制后呈现出的粘稠状态。只见俞药师在搅拌的过程中将竹扁轻轻一抬,顿时竹扁上留下的膏滋药立刻呈现出柱子般的绵延状态。至于“插旗”,则是指在经过了“滴药成柱”的状态之后,滞留在竹扁上的药液由于重力作用所形成的一个个小旗子形状。通常出现这两种情况,就说明这膏滋药快制做好了。 6、分装 方法:膏滋乘热快速倒入事先清洗、消毒过的专用容器(瓦罐一料一罐,玻璃瓶一料4-6瓶)内,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中国养生文化的产生和历程

中国养生文化的产生和历程 养生一词最早出自<管子》,又见于<庄子>,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存生命生长的意思,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保生,它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养生文化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昔年,荛问舜:天下孰贵?舜对:生最贵。这充分反映着我国古代延续至今的贵生思想,即敬畏生命。因为对生命的崇敬和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成为一种本能和一致的追求。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群众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在上古时期,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逐渐地发现适应自然,改造环境,维持生存和种族的发展的方法。当时的养生方法也可以说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手段。火的发现与应用,从树居到穴住,人们开始产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传统养生学至此有了萌芽,而传统养生思想的形成,则起于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哲学,文化与各种学术得到发展,使人们对于世界本源,生命现象等方面有了较客观的认识。在养生保健方面提出了改善个人环境卫生,合理调配饮食等措施,从而形成传统养生学思想。先秦时期哲学与养生是分不开的,如调和阴阳,清静无为,反朴归真及形神兼顾等思想,都是养生学的最为基本的法则。当时的代表作有《周易》《道德经》及《庄子》《论语》,而当时的《吕氏春秋》则是当时养生思想最为丰富的一部著作,涉及到去害毕数,顺应自然,动形达郁等养生法则。而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黄帝内经》,它是中医奠基之作,总结了先秦时期医药学的丰富实践经验,集先秦诸子理论及医药学的大成,为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奠定基础。而到了汉唐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医学和养生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的代表人物有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论》奠定中医辨证学基础,并从病因学出发提出了养慎避邪,调和饮食,导引吐纳等著名的养生观点。而同时代的王充在《论衡》中首次将优生学与长寿联系起来,极大的丰富了养生学内容。三国时期华佗根据动形养生的理论创立了五禽戏。东晋葛洪从预防为主的思想出发,首先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长寿。到了唐代,孙思藐是当时的集大成者,著有《千金要方》,南朝的养生家陶景弘写成最早的养生学专著《养性延命录》。到了明清时代,传统养生学发展到最为鼎盛时期。,特别是在温补命门,五脏调养,饮食调养,运动养生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而当时吴又可的一部《瘟疫论》可以说是十七世纪的划时代之作。同时代的还有李时珍,李梃等著名医家均对后世养生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由于西医及西药的引入否定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起,传统养生学发展遇到严重阻力,处于自发的缓慢的发展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医学获的新生,中医养生学也因此得到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学科学研究重点已经开始由临床医学逐步转向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传统养生学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出现蓬勃向上的局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谈家乡文化—豫剧 摘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而豫剧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字:中原文化、豫剧、艺术、河南梆子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圣贤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 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河南人,从小就被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围,使我深深的迷上了这魅力无穷的中原文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我姥姥是一个戏迷,所以豫剧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中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豫剧 豫剧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鼎盛时期,除河南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辽、吉、黑以及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台湾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分布,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近400年的历史。是在河南民歌,小调及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北曲、弦索、罗卷戏、昆曲、秦腔等其它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豫剧诞生在七朝古都,东京汴梁城开封。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

姓名:江琴 学号:40702511 班级:周六上午一、二节时间:2009-6-26

浅谈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看法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智慧之树,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 何谓养生,就是如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顺应自然,改善自身的性和命的质量,达到健康长寿,益寿延年的目的,而且是独具中国文化背景的一种身心健康法。其基础理论是逆天地生成万物之序,夺天地造化之机,以气贯通先后,浑性了命以合大道。知道者,必知医——不是只有药物才能治病,也不是说养生就意味着与药物无关。但是,两者毕竟有明显的区别,一切有利于增强体质的努力都可以称之为养生,而医疗只是指人们为摆脱疾病而作的努力。 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全身各系统组织的协调统一,以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理论为主导思想,认为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判断,来探索生命的奥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是,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学术界比较赞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中国书法、国画、敦煌壁画到篆刻、印章、太极图;从汉字、甲骨文、钟鼎文到汉代竹简、木版水印,还是到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易经》、《诗经》、《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华经典诗文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代表民族文化先进性和发展方向的,是和我们今天现代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因此也可以说,中国传统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学习提示 自古以来,我国养生健身的理论与实践,就有其丰富的内容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保健康复、防病治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养生健身的哲学和中医学等较完整的理论。传统的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我们不仅需要继承,而且需要开发,并不断的发展。 知识要点 ●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 ●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 一、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发展 养生一词,即护养(也有的称养护)、保养身体,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我国传统的养生思想,与古代人们追求长寿的思想有关。关于长寿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有关商周史料的典籍《尚书》。《尚书·洪范》中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日修好德,五日考修命。”其中“寿”“康宁”“考修命”都是关于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也影响到养生的理论,特别是《黄帝内经》的影响较大,如“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修其天命”的思想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了养生主张动和静的不同思想的争论。如苟子《天论篇》主张“养备而时动,则

天不能病”;而《庄子·在剧中却提出“无视无听,抱神以静”之说。前者主张要保养身体,就要经常运动,而后者则认为“静以养生”。战国时期,出现了“吹向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导引”术,从身体外形的锻炼,发展到“呼吸吐纳”的行气配合独特的健身方法,即气功。 养生术。秦汉至隋唐佛家和道家的养生术流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相信“炼丹术”和“神仙术”,热衷于“仙丹妙法”,使中国的养生术走了一段弯路。但是,即使在这一时期我国民间的养生术仍不间断地向前发展。例如,东汉末期的名医华伦,他精于医术,擅长外科手术,创编了以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为素材的“五禽戏”,这是对“导引”术的发展,是一套流传至今的、具有很高价值的医疗体操。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提出了养生要身心并重,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理生活,以求身心健康和长寿。孙思邈介绍了“天竺国的按摩法”(婆罗门十八势),这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操,今天我们练习的气功功法,其中有的就是源于他的有关著作。宋代由于程朱理学的泛滥,重文轻武,“主静鄙动”在部分人中有所发展,但民间流传的导引养生仍不断创新与发展,此间一套动静结合的健身法“八段锦”得到了完善与提高。明清时代,完善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养生术,有关的健身术和功法著作颇多,养生的理论也逐渐完整,实践的实效性很强。例如,这时的八段锦强调“静思”、“集神”以及行气(呼吸吐纳)等要求。特别是明末流传于清代的易筋经练功法,提出“内壮神勇”(即内脏

底蕴深厚的中国养生文化特征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智慧之树,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终于以自己的聪明睿智创造出了一系列与疾病和衰老抗衡的独特理论方法,逐渐使养生成了一种极具华夏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文化研究的最重大意义就在于探求各种文化现象的内在目的和特征。就感应的中国养生文化而言,尽管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健康与长寿,但健康和长寿在人类社会中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而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及其自然环境有着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提醒我们,研究和探求中国养生文化的基本特征决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哲学,乃至艺术的诸多层面加以综合考察。 中国养生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产物,其理论体系本身具有这种学科所具有的双重特征。具体来说,中国养生文化的社会科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理论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存在着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养生文化的自然科学性质则主要体现在它的传统医学发生一种血肉相联的关系。 作为一种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文化现象,传统养生学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也积累了一整套实用、同时又充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睿智的实践方法。 中国人的养生之道首重养心,讲究恬淡虚无;其次便是饮食养生。传统中国饮食不仅有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其与西方迥然不同的饮食特点,更有助于减少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 2、海内外华人都称为炎黄子孙。“炎”和“黄”是远古时代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相传他们联合统一了华夏,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右图为黄帝像。 3、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上,以禹为代表的夏后族起过重大作用。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又获得了华夏族的称号。今天,人们用“华夏”来代表中华民族。“华夏子孙”也是海外华人感到自豪的光荣称号。 4、爱国、爱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乃至献身,是最宝贵的品格。由此而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要求。 5、自强不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立,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使人们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人生,使勤劳刻苦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从而维系着民族独立,推动着民族进步。 6、中华民族崇尚道德,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国家政治好坏的关键。因此人人都应恪守道德准则,以德才兼备为人生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 7、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深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崇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求真务实精神。 8、中华文化包含着宽容大度精神,主张各民族、各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实现“协和万邦”。 9、《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它蕴涵的思想内容渗透在中国天文学、物理学、预测学、数学、医学、武术学等各个领域。 10、《周易》被国外看作是中国5000多年文化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引起了西方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出现了世界性的“易学”。 1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产生了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出现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这就是“百家争鸣”。它对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讲稿

文化的含义 (1)中国古代文化的定义 从文献记载看,“文化”这个词的意思,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已经出现了。《周易·贲》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但“文化”二字还没有连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现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汉代出现“文化”一词,但其含义,人们的理解并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 诛。”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都指的是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唐代的孔颖达则别有见地,他在解释前引《周易》中的那段话时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古人对“文 化”概念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明清。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部属于“文化”的范畴,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2)西方文化的定义 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可见,西方“文化”的含义比我国古代“文化”的含义要宽泛得多。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这祥一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一观点影响巨大,在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开先河的作用。直到现在,还可以做为我们了解和认 识“文化”的参考。后来,人们纷纷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给“文 化”下界定。其中.有的侧重于历史性,有的侧重于规范性,有的侧重于心理性,有的侧重于结构性,有的侧重于遗传性,等等。迄今为止,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可以说,有多少位文化学家就有多少种文化定义) (3)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文化的定义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知识讲座

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知识讲座 一、养生学的相关概念 1.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2.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 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3.因中医保留着最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各地的养生方法各有千秋, 本文所言中国传统养生即中医养生学。 4.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 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二、中医传统养生的特色 1.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统一。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

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2.和谐适度的宗旨 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为人处事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使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例如,情绪保健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适度。又如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晋代养生家葛洪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观点,不伤的关键即在于遵循自然及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掌握适度,注意调节。 3.综合、辨证的调摄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养就能实现,而是要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因此,中医养生学一方面强调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方面,从药饵强身到运动保健等都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按照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而是针对各自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体现中医养生的动态整体平衡和审因施养的思想。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例如因年龄而异,注意分阶段养生;顺乎自然变化,四时养生;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注意环境养生等。又如传统健身术的运用原则,提倡根据各自的需要,可分别选用动功、静功或动静结合之功,又可配合导引、按摩等法。这样不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