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
药疹新 ppt课件

固定红斑型药疹
固定红斑型药疹
固定红斑型药疹
临床表现:荨麻疹型药疹
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呋喃唑酮等引 起
荨麻疹型药疹
荨麻疹型药疹
临床表现:麻疹型药疹
又称发疹型药疹 由青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
鉴别诊断
与麻疹、猩红热鉴别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应与金
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鉴别
预防
避免滥用或乱用药物 用药前要查清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要按规定作皮肤试验 考虑到药疹时,立即停用一切可疑
药物
治疗
停用可疑的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的 药物
多饮水或予以静脉输液以促进体内 药物的排泄
治疗剂量、疗程以及疗程次数 用药方法 药物的性质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发病机理
超敏反应 机制 非超敏反应 机制
超敏反应机制
多数药疹是因药物的超敏反应所致。 引起超敏反应的物质可以是药物原
形。 更多的是其降解或代谢产物。 亦可是药物中的赋形剂及杂质 。
与药疹有关的超敏反应
IgE依赖型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 细胞毒型变态反应(Ⅱ型变态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
反应) 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超敏反应所致的药疹的特点
有一定的潜伏期 只发生于少数患者 与药理作用无关,与体液或细胞免疫有
关 交叉过敏、多价过敏
潜伏期
自接触抗原之日起至产生皮疹为止 ➢ 第一次用药:经4-20天,平均7-9天发
病 ➢ 第二次用药:则在数分至24小时,平均
10小时内发病
超敏反应所致的药疹的特点
多形红斑型药疹
药疹

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 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一般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
类。 引起本病的药物较多,但常见以下几类: 1.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增效剂; 2.解热镇痛类:如去痛片、消炎痛、氨基比林; 3.抗生素类: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类药物; 4.巴比妥类:如催眠、抗癫痫药物; 5.抗毒素或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血清; 6.中草药:如地龙、板兰根、双黄连、六神丸、含汞
荨麻疹样型 为大 小不等、形态不一 的风团,色泽红艳, 分布广泛,持续时 间长,伴剧烈瘙痒。
此型多见于青霉素、 磺胺类(痢特灵)、 血清制品引起的过 敏。
诊断要点
多形红斑样型 皮疹 为豌豆至蚕豆大的圆 形或椰圆形水肿性红 斑或丘疹,中央有水 疱,周围有红晕,多 见于四肢,对称分布, 自觉瘙痒。
诊断要点
固定性红斑型 为局 限性水肿性红斑,呈 圆形或椰圆形,色鲜 红或紫红,边缘清楚, 炎症明显者,中央可 形成水疱,一个或数 个不等。愈后留有色 素沉着。
诊断要点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病急剧,皮损常于腋窝、 腹股沟部位初现,为弥漫性紫红色斑片,自觉 灼痛。后迅速增多,扩大融合,1~2日内可遍 及全身,并出现松弛性水疱,相互融合,疱壁 极薄,内含黄色透明液体或呈血性。尼氏征呈 阳性。
外治
1.潮红期 选用清黛散扑粉、炉甘石洗剂、三黄洗剂 外搽。
2.有渗出者 选用3%硼酸液、生理盐水、中药洗剂湿 敷。
3.急性炎症消退期 3%糠馏油、5~10%硫磺、10%黑 豆馏油等配入锌油膏或洗剂;或青黛散以麻油调敷。
4.重症(剥脱、表皮松解) 以暴露皮损、保持创面 干燥为宜,可置于温度适宜而干燥的红外线灯罩下, 以0.2%硝酸银液、紫草油或含有地塞米松、有效抗生 素的气溶胶喷洒。
药疹

40
1.及早足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及早足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2. 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 3.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护肝、 肾 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护肝、
41
4.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 1)皮肤:按一般外用药原则处理, 皮肤:按一般外用药原则处理, 如系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出 现大片糜烂,要按烧伤护理, 现大片糜烂,要按烧伤护理,以 暴露为宜,外用0 暴露为宜,外用0.2%硝酸银、 硝酸银、 紫草油或含地塞米松和抗生素 的气溶剂喷洒。 的气溶剂喷洒。
7
4.皮疹没有特异性 ⑴ 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过敏可 出现不同的皮疹; 出现不同的皮疹;
8
⑵ 一个人对一种药物过敏在不 同时期可出现相同或不同的皮 疹; 5.有交叉过敏及多原过敏; 有交叉过敏及多原过敏; 6.抗过敏药物治疗有效。 抗过敏药物治疗有效。
பைடு நூலகம்
9
二、非免疫性 1.药物直接诱导炎症介质释放 (1).组胺释放剂 (2).环氧化酶抑制剂
17
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 多由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 多由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 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磺 胺引起。 胺引起。
18
特点: 特点: 1.有全身症状,但较轻 有全身症状, 2.皮疹与麻疹或猩红热相似,瘙 皮疹与麻疹或猩红热相似, 痒明显。 痒明显。
19
与麻疹、猩红热的鉴别: 与麻疹、猩红热的鉴别: 药疹 年龄 不定 季节 不定 皮疹 广泛 对称 色鲜 猩红热 儿童 冬春 口周苍白 圈、帕哲 氏线 麻疹 幼儿 冬春 费科氏斑 耳后、 耳后、颈 开始
33
十、光感性药疹 多由冬眠灵、磺胺、 丙嗪、 多由冬眠灵、磺胺、异 丙嗪、 四环素等光感性药物 加紫外 线照射引起。分光毒 性红斑 线照射引起。 及变应性发疹, 及变应性发疹,可出现湿疹 样皮疹。 样皮疹。
药疹考试题及答案

药疹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药疹最常见的类型是:A. 荨麻疹型B. 麻疹型C. 固定型D. 紫癜型2. 药疹的发病机制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免疫介导B. 非免疫介导C. 药物直接作用D. 遗传因素3. 以下哪项不是药疹的临床表现:A. 皮疹B. 瘙痒C. 疼痛D. 腹泻4. 药疹的诊断依据不包括:A. 用药史B. 皮疹特点C. 实验室检查D. 患者性别5. 以下哪项是药疹的治疗原则:A. 立即停药B. 继续使用原药物C. 增加药物剂量D. 避免使用其他药物6. 药疹的预防措施不包括:A. 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B. 合理使用药物C. 定期更换药物D. 避免已知过敏药物7. 以下哪项不是药疹的常见诱因:A. 抗生素B. 非甾体抗炎药C. 抗癫痫药D. 维生素C8. 药疹的严重程度分级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轻度B. 中度C. 重度D. 无症状9. 以下哪项是药疹的常见并发症:A. 感染B. 贫血C. 骨折D. 肥胖10. 以下哪项不是药疹的实验室检查:A. 血常规B. 肝功能C. 肾功能D. 血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药疹的临床表现包括:A. 皮疹B. 发热C. 淋巴结肿大D. 肝脾肿大12. 药疹的诊断依据包括:A. 用药史B. 皮疹特点C. 实验室检查D. 患者年龄13. 药疹的治疗措施包括:A. 立即停药B. 抗组胺药物C. 糖皮质激素D. 抗生素14. 药疹的预防措施包括:A. 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B. 合理使用药物C. 定期更换药物D. 避免已知过敏药物15. 药疹的常见诱因包括:A. 抗生素B. 非甾体抗炎药C. 抗癫痫药D. 维生素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6. 药疹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和/或黏膜的炎症反应。
(对)17. 药疹的发病机制与药物的剂量无关。
(错)18. 药疹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药疹(Drug Eruption)

3 引起药物
多由青霉素、头 孢菌素、痢特灵及血 清制品
(三)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
(Morbilliform Drug Eruption and Scarlatiform
Drug Eruption)
1、皮疹特点
为散在或密集、针头 至米粒大、对称分布的 红色斑疹或斑丘疹 ,融 合成片或弥漫性,类似 麻疹或猩红热;
较少情况下也可由别嘌呤、米诺环素、 钙通道抑制剂及雷尼替丁等引起。
• 临床特征为发热、皮损、淋巴结肿大、 血液学异常及器官受累。
• 早期皮损可表现为面部、躯干上部及 上肢的麻疹样皮损,可演变为剥脱性 皮炎样皮损,因毛囊水肿明显而导致 皮损浸润变硬。面部水肿具特征性, 真皮浅层水肿可导致水疱形成,也可 出现无菌性脓疱及紫癜。
(一)固定型药疹 (Fixed Drug Eruption)
1 皮疹特点
为圆形水肿 性紫 红色斑疹,边 界清
楚,单个或数个常
为一个;
固定型药疹
2 部位
口唇、外生殖器等 皮肤粘膜交界处,手 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
3 自觉症状
瘙痒
固定型药疹
4 皮疹消退后遗留 色素沉着,不易 消退;
5 再用相同 药物 则在原部位发生 同样皮疹;
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 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治疗(Treatment)
1 治疗原则 停、排、抗、支、 防
(1)停用一切可疑致病药物; (2)加速体内药物排泄; (3)抗过敏; (4)加强支持疗法; (5)防止继发感染和治疗并发症。
2 轻型药疹
(1) 5%葡萄糖
500m1
维生素C
2、部位:
全身泛发,对称分布;
2 自觉症状 瘙痒、皮肤灼热、或发热全身症状;
药疹的护理

药 疹 的护 理
苏涛
无锡 市第二人 民医院( 苏 无锡 2 4 0 ) 江 10 2
【 关键 词】 药疹 ; 护理
药疹是一种较为常见 的皮肤科疾病 。是 由于有些人 在服用 、
注 射 或 吸 入 某 些 药 物 后 引 起 皮 肤 或 粘 膜 的 反 应 … 。严 重 时 可 累 及 机 体 的 各 个 系 统 , 发 感 染 或 多 脏 器 衰 竭 而 死 亡 。 因 此 , 临 继 在 加 速 有 毒 物 质 的 排 泄 , 食 新 鲜 绿 叶蔬 菜 、 果 。 多 水 23 用 药 指 导 . ( ) 诫 患 者 立 即 停 用 一 切 致 敏 药 物 , 时 无 1告 暂 法 确 定 哪 种 药 物 过 敏 时 , 用 一 切 可 疑 致 敏 药 物 。 ( ) 疹 表 现 停 2皮
中外 医学 研 究
21 0 0年 1 第 8卷 O月
第2 3期
C N S N O E G D C LR S A C HIE E 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0量l1。 'l .l l
爱 ll 1。 l 囊_ I l 。l ll 0。ll ◆ ll 1 l 誓- 。_ 。 l l 。 l l
4 针 头 的 固定
【 收稿 日期 】 2 1 8— 3 0 0—0 0
( 文编辑 : 嫂 ) 本 李
V P时 的固定方法是整个 输液 过程 中 的一个 重要 环节 , 固定
不 当 可 引 起 针 头 滚 动 、 脱 、 尖 刺 痛 等 , 失 败 的 主要 原 因 为 粘 滑 针 其
一
患者握 拳 , 因患者握拳 , 由于心理 紧张 , 往往 用力 过度 , 穿刺肢 使 体 紧张 、 僵直 , 操作者不能 随意调整穿刺 ; 同时握 拳时皮肤 处于 紧
药疹的护理措施

药疹的护理措施药疹是由于使用某种药物引发的皮肤病变。
它可以是皮肤炎症或过敏反应的结果,常表现为红斑、水疱、丘疹、荨麻疹等症状。
对于患有药疹的患者,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药疹的护理措施。
1. 停用引发药疹的药物当出现药疹症状时,首先要立即停用引发药疹的药物。
在停药时,应咨询医生的指导,尤其是停用处方药或重要的药物。
药物停用后,可以观察病情的变化,看是否有所缓解。
2. 保持皮肤清洁及干燥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患处的皮肤清洁及干燥。
可以使用温水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剂。
在清洗后,轻轻用毛巾擦干皮肤,避免搓揉患处。
保持皮肤清洁及干燥可以防止引发继发感染,并有助于药疹的康复。
3. 避免外界刺激药疹患者的皮肤敏感,对外界刺激容易产生不适。
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强的化妆品和香水。
此外,还应避免暴露在过热或寒冷的环境中。
外界刺激可能加重药疹的症状,并增加病情的复杂程度。
因此,合理的防护措施对于药疹的康复非常重要。
4. 保持良好的休息和营养药疹患者往往伴随着不适感和身体不适,因此应保持良好的休息。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此外,饮食方面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均衡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5. 使用局部药物在药疹的护理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局部药物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例如,可以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外用药物来减轻皮肤炎症和瘙痒感。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含有抗组胺药物的外用药物来减轻过敏反应。
在使用局部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遵守使用方法和剂量。
6. 使用清凉舒缓的湿敷当药疹出现水疱、丘疹等症状时,可以使用清凉舒缓的湿敷来缓解症状。
可以使用凉开水浸湿毛巾,然后轻轻敷在患处。
湿敷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湿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瘙痒感,促进病情的康复。
7. 饮食保健在药疹的护理过程中,适当的饮食保健也是很重要的。
药疹PPT课件

•
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
也可不相同。
• (二)药物因素
• 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药疹的可 能,但不同种类药物致病的危险性不同。
• 临床常见的有:
• ①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如氨苄青霉素和
羟氨苄青霉素)、磺胺类(如复方磺胺甲噁唑)、 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如氯霉素);
• ②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扑
热息痛、保泰松等,此类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制成复 方制剂,商品名复杂,使用时应多加注意;
• ③ 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
比妥、苯妥英钠、眠尔通、卡马西平等,其 中以苯巴比妥引起者较多;
• ④ 抗痛风药物:如别嘌呤醇;
• ⑤ 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
抗毒素、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清等);
• ⑥ 中药及中成药。
• 药物或药物代谢的半抗原复合物→结合 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环中嗜碱性粒 细胞,
• 再次接触过敏原,与细胞上的IgE特异 性结合→细胞脱颗粒和释放→系列化学介 质→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平 滑肌收缩和纤体分泌。
②Ⅱ型变态反应
• 抗原特异性IgG或IgM与进入细胞膜的药 物抗原相互作用→在血清补体的作用下→ 该细胞被破坏或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 。
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共同化学基团的药 物产生过敏;
后者指处于高敏状态时,可能对某些平常不过 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过敏; • ⑥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抗过敏治 疗常有效。
(二)非免疫反应
• 免疫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性活化|:药物直接(或促
进)释放某种炎症介质。
• 过量反应(中毒反应):(如甲氨蝶呤治疗剂量
• 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药物原形,也可为其降解 或代谢产物,也可是药物中的赋形剂及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