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古代中朝关系

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古代中朝关系

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古代中朝关系中国和朝鲜历史上的渊源自古以来,中国和朝鲜半岛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的西周时期,朝鲜半岛属于中国的一个属国。

在汉代,中国一直对朝鲜半岛进行统治和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朝之间的关系多次发生了变化。

但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朝之间的互动都是邦交好友的典范。

中国和朝鲜在历史上进行了很多文化、经济上的交流,这些交流也对中朝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汉代时,中朝之间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当时中国许多思想家和文人都到朝鲜半岛求学。

其中,李陵和儒生徐干等人就是著名的例子。

在唐朝时,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更是达到了顶峰。

朝鲜高丽王朝与唐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官方交往,这使得中朝之间的文化影响更加深远。

中朝之间的关系在明朝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朝之间的关系在明朝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此时期,随着中国的国力逐渐衰落,中朝之间的关系开始呈现出紧张的态势。

明朝时期,中国的统治者经常对朝鲜进行贸易和其他方面的压制,这也导致中朝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朝鲜王朝为了保护本国的独立和自主,开始寻求其他大国的保护。

在中国国内不稳定时期,朝鲜王朝开始向其他大国求助。

其首选的大国就是明朝的宿敌——明朝之外最强大的国家——满洲。

这导致了中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中国在1876年的甲午战争中战败给了日本,这导致了中国对外政策的改变。

中国开始往往集中力量进行内部变革,而忽视外交。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朝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放缓。

改革开放之后,中朝关系得到了重启在中国创立改革开放政策后,中朝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重要的变化。

中国开始更加关注中朝之间的联系。

此时期,中国与朝鲜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合作。

这促进了中朝之间的发展。

此时期,中国向朝鲜提供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也引发了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

今天,中朝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中国一直关注中朝之间的关系,并希望推动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更好地保护东北亚的安全和稳定。

中朝关系

中朝关系

中朝关系最近10年到20年中国对朝鲜政策有一些问题,总是给人一种好像被谁牵着鼻子走感觉。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很大程度历史的神话束缚了我们的头脑,束缚了决策者的头脑。

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神话?——中朝关系是历史上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中朝关系,“中朝传统友谊”、“唇寒齿亡”形容词非常多,如此说法讲了60年,所以至今仍根深蒂固。

对此,我的学生对我介绍说,网上大家对这个问题提出很多疑问:真是兄弟关系?真的是鲜血凝成的友谊吗?现在怎么凝不到一块去?这需要我们对历史进行深刻分析和深刻检查。

这几年我看了很多材料,试图对中朝关系的历史脉络、外交特征、性质做出判断。

如果我们判断比较准的话,对过去发生过什么事,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过什么事,中国又是怎么处理的,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如果对这个历史过程有一个大致了解,可能会对今后、现在有一个借鉴作用。

我先从1940年代讲起,之前就不用讲。

中朝关系很古老,到晚清前,朝鲜大多时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后被日本人统治了40年时间(1905-1945年)。

日本人之后是苏联人,自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北朝鲜后一直到1949年苏联撤军,在这4年中基本是苏联人说了算;再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朝鲜战争,中国在朝鲜有很大的发言权,直到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走,朝鲜才真正说了算。

所以朝鲜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很晚,具有自己独立地位的时间很短。

一会儿我给各讲故事就会知道,他想做什么事,一会儿老大哥来了,一会儿老二哥来了,他做的事都不算数,都得重来。

朝鲜现在有一些行为和心态得分析它的历史过程。

在中苏关系边缘的朝鲜在1945-1949年,中国跟朝鲜基本上没有直接的高层关系,因为中国内战,朝鲜支持中国共产党;但在基层,主要是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被苏联占领,朝鲜执行的政策就是苏联政策。

那时苏联对中共是支持的,但又不能公开支持,就通过朝鲜起作用。

比如朝鲜是林彪的仓库、庇护所、转移基地,四野部队跟国民党打仗,打不过往就往两个地方跑:一是朝鲜,二是中国大连。

中朝关系

中朝关系

中朝关系摘要: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友好交往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中国文化不断传入朝鲜,促进了朝鲜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朝鲜的优秀文化也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同为亚洲的两个相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有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

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是双方共同的要求,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安全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朝鲜关系展望正文:一: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一)中朝悠久的历史关系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友好交往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中国文化不断传入朝鲜,促进了朝鲜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朝鲜的优秀文化也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

明朝时,中国曾帮助朝鲜挫败了日本征服朝鲜的阴谋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清政府实力下降,美、日、俄等国崛起和逐步强化对朝鲜半岛。

190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政府,在其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被迫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利益。

1905年,日本与美国签署秘密协定,互相承认对朝鲜和菲律宾的控制。

至此,日本通过武力和外交手段逐步将其他国家势力清除出朝鲜。

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二)中国在朝鲜战争的胜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50年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发生战争。

美国为了巩固其在亚洲的控制地位,于是帮助南朝鲜打击北朝鲜,企图控制朝鲜半岛。

战火烧到了中国的东北边界,中国在朝鲜的请求下决定派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经过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交战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对峙局面。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朝鲜战争作为军事行为结束,但是其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冷战开启后东西方的第一次热战,朝鲜战争使世界因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分裂进一步加强,也奠定了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基础。

朝鲜停战后,中国向朝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朝鲜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

(三)中国成为维护半岛稳定的重要力量朝鲜战争后,作为冷战热点的半岛局势继续受到国际格局的深远影响。

冷战后中朝关系的转变(深层次原因分析)

冷战后中朝关系的转变(深层次原因分析)

冷战后中朝关系的转变1950年朝鲜战争以后,中国与朝鲜在理念、政治、军事上发展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但是朝鲜并未因中朝力量对比悬殊和中国对朝安全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而选择对中国“搭便车”战略,而是在国内外政策中坚持了较强的自主性。

事实上,对朝中关系的错误理解主要是因为无视朝鲜的这种相对自主性或独自生存能力而产生的。

这些自主性和独自生存能力主要源于朝鲜推行的“主体思想”、“唯一体制”等特殊理念及政治体制。

朝鲜继续推行“自我式的社会主义论”,坚决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体制的变化及改革,1994年金日成逝世后推出的“红旗哲学”、“先军政治”等思想原则,更强烈地表明了其继续坚持朝鲜式社会主义体制的立场。

如1999年6月1日《劳动报》以“坚持自立的民族经济建设路线”为题,指责“改革开放是糖衣毒药”,强调“到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改革和开放”。

同时,以下的国际政治因素也强化了朝鲜对外关系方面的自主性。

第一,朝鲜和中国经过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建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1961 年签署的《中朝友好条约》更加强化了两国的军事同盟关系。

这种“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主要原则之一就是基于不干涉他国内政的相互平等主义。

中国为了应对建国初期来自主权和领土方面的外来威胁,将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他国内政作为对外政策最重要的原则,并应用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

①因此,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与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差异。

第二,20世纪60年代,中苏纠纷的升级给朝鲜提供了可以与中国和苏联两大强国来往的外交支撑。

中苏纠纷在给朝鲜生存带来巨大威胁的同时,强化了朝鲜体制的独自生存力。

因为这一时期为了确保社会主义阵营内的主导权,不论苏联还是中国都需要朝鲜的合作。

第三,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朝鲜对缓解中国与美国的直接对立以及强化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一直对该地区力量平衡的变化反应敏感,如1950年,毛泽东明知中国军事力量处于明显劣势仍决定参加朝鲜战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最新编排】朝鲜、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

【最新编排】朝鲜、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

朝鲜、巴基斯坦与中国地关系中国与朝鲜建立地友谊,与巴基斯坦并不是相同地。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人用鲜血保卫了朝鲜。

同时也维护了自己地利益。

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进入东欧地区,解放那里地人民与国家-样。

因此,朝鲜-直以来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

虽然金日成在中国人撤走之后,开展了对内地消除中国人影响行动。

但是得到了当时中国统治者毛地默许。

而在苏中发生重大分歧,甚至开始刀兵相见时候,朝鲜作为被夹在中国与前苏联之间地"香肠"地确经历了长达数十年地"经惊心动魄"地日子。

而中国早期领导者对于朝鲜地关爱还是十分浓厚地。

中国在50-60年代,主动4次对朝鲜输出自行研制地歼5,歼6型战斗机而且还是以贷款形式。

在坦克方面,中国也不断给予朝鲜很多地支援,但是大多数是无偿形式地。

朝鲜对此也是感到了很大地"温暖"。

1964年中国成功研制了核武器,朝鲜当时就秘密接触,试图引入这种中国核技术。

但是,随后爆发了中苏极端对立地局面,前苏联Communistparty领导人赫鲁晓夫公开在世界Communist 联合大会上,宣称对于C.P可以采取包括核武器在内全部手段,来解决。

因此,朝鲜只得在这种情况,暂时放弃自己地思维。

而中国在随后地科技成就,是朝鲜十分惊讶地。

朝鲜地国家储备,不能与那个时期中国来对比,因此他们希望中国可以派遣科技代表团,来支持他们,但是,当时中国内部正在"运动",而苏联地武力对抗,又使得中国忙于应付。

因此,没有达成。

在8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快速经济增长时期,即中国自称地"改革时期"。

在这个阶段内,中国新地领导者邓,对于中国地决策制定了"韬光养晦"。

"埋头苦干"地策略。

因此,中国就此开始逐步在国际舞台上,由以前地"倡导者"变成了旁观者。

几乎任何国际事务都与中国无关。

朝鲜国际关系浅析

朝鲜国际关系浅析

朝鲜国际关系浅析一朝鲜简介朝鲜全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端,北部与中国辽宁、吉林省,俄罗斯毗邻,东部与日本隔海相望,西侧隔黄海与中国山东相望,南部隔军事分界线与韩国接壤。

是社会主义国家由朝鲜劳动党执政。

国家总人口2405万,领土面积为12276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440米,山地约占国土面积80%,矿产、水力和森林资源较丰富。

目前,朝鲜是世界上拒绝市场经济的唯一国家,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典型国家。

奉行优先发展国防工业,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经济路线,军费开支约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4.4%。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根据完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主要贸易对象为中国、韩国、俄罗斯、东南亚国家等。

拥有大型团体操表演——阿里郎,拥有核武器,目前正处在朝韩对峙的历史时期。

二朝鲜和中国的关系中国与朝鲜有着的很深的历史渊源,考古学和人类学观点认为朝鲜民族是由中国北方汉族和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一些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居民逐渐迁移到朝鲜半岛融合衍变而来。

1392年,原属于中国元朝辽阳行省双城总管府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

自此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被中国庇护,直到1895年4月,清朝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

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史称“三一运动”。

同年,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先后在海参崴、上海、汉城成立临时政府。

最后,三处临时政府合并于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获得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政府的承认。

在临时政府的支持下,朝鲜人民进行了抗日复国运动。

1949年10月6日同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领导人向中国政府请求支援。

同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帮助朝鲜作战。

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与中朝方面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以放弃解放台湾及重大损失,换来了朝鲜的独立于和平。

形势与政策作业——论中朝关系

形势与政策作业——论中朝关系

形势与政策文法学院经济1201王子俊20120172论中朝关系一、朝鲜简介今天的朝鲜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8年9月,是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历史上的中朝关系(一)、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从周到南北朝的700年间,朝鲜与中国基本是相安无事。

611—614年,隋炀帝三伐高丽,动用113万军队,三战三败,损失惨重,国力耗尽,激起全国大起义。

618年后,唐朝与朝鲜境内的新罗结盟灭百济和高句丽,新罗最终统一朝鲜半岛,与唐结成友好关系。

14世纪元朝末年,高丽看到明灭元,攻占元大都后,遂决定弃元归明。

1368年元朝覆灭后,都统使李成桂发动政变,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并建立了与明朝的友邦关系。

1591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

中国明朝皇帝万历派10万军援朝,历经8年最终击溃日军,保存了朝鲜山河,中朝友谊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

1618年朝鲜出兵袭扰后金配合明军的作战,后金为扫除后患于1636年攻占朝鲜,国王投降,成为清朝的属国,但不出一兵一卒参与对明作战,与清朝的宗主关系一直延续到中日甲午战争前。

(二)、近现代中国与朝鲜关系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结束中朝宗藩关系,中国承认朝鲜独立,朝鲜沦为日本的“保护国”。

二战后,根据波茨坦协议成立朝鲜国,1945年朝鲜被美苏人为分裂,南北部成为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独立国家。

(三)、建国后中国与朝鲜关系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1958年10月胜利撤离朝鲜,1961年7月,中朝两国签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中国由此成为朝鲜最坚定的盟友,进入1960年代后期,中朝关系有所降温,主要原因是中共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逐渐分道扬镳。

论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论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论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中朝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冲。

两国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尽管两国关系经历了64年风风雨雨的考验和历练,但是中国始终如一地立足于两国之间特殊的传统友谊的基点,一直以国家利益为基本准则,坚持全面而可持续的政治外交战略,在中朝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朝鲜的主要贸易伙伴。

中朝两国在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也始终保持着较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双方已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商航海协定、航空运输协定、领事协定等多项条约和协定,每年都签订教育、科技、体育等部门的交流计划。

中国在朝鲜的清津,朝在中国的沈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别设立了总领事馆。

中国的辽宁、黑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分别同朝鲜的平安北道、咸镜北道、江原道、咸兴市等建立了友好省市关系。

1949年10月6日,中国和朝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此间,中朝关系十分密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随即以“联合国”名义进行军事干涉,并将战火直接引烧到中国边境鸭绿江沿岸,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中国政府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派兵入朝,与朝鲜人民共同作战,抗击侵略者,用鲜血凝成了中朝友谊。

1953年11月,中朝两国签订经济文化合作协定,中国又向处于战后恢复经济期的朝鲜提供了大量无私的援助,帮助朝鲜重建经济。

1961年7月,中朝两国缔结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更加强化了两国具有共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战略同盟关系。

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受到严重影响。

在整个文革期间,中朝关系处于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低潮。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东西方关系趋向缓和,同时,中国也为了改变自己的国家安全形势,摆脱“孤立”的地位,逐渐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调整为“一条线”的外交政策,中朝关系也进入平稳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分析
知名人士10很长时间以来,每每谈到国际关系,主流理论一致声称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绝对的利益关系,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别被有意或无意地抹杀了。

笔者认为意识形态就是国家的价值观,决定了国家对利益的认同和取舍。

一个国家认为什么是利益,什么利益更大?皆来源于其价值观。

一个国家之所以选择资本主义制度,一定是他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

他肯定不愿看到社会主义比他搞得好,如果出现了社会主义比他搞得好的情况,就证明这个国家的主导阶层对国家的引导错误了,人民就要重新选择主导阶层。

任何一种价值体系都包含了“好”与“坏”的对比,没有对比的“好”,说了也不会有人相信。

1992---2006年是14年,这14年朝鲜在与中国的痛苦对比中渡过。

在中国,每当有人说“社会主义好,集体经济好”,随时就会有人出来回击:“说‘好’的请到朝鲜去说”。

朝鲜的存在价值似乎仅仅成了证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参照物。

1998年前后,很多地方都组织了乡、镇级以下干部到朝鲜旅游参观,参观什么?那时的朝鲜还在饥荒中挣扎,到处一派残败景象;参观无非就是告诉人们:看看吧,这就是不改革开放的下场。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把亡国之君养起来,用于警戒后代的例子。

面对如此境遇,朝鲜没有喊“士可杀而不可辱”,一个现代版的“卧薪尝胆”在默默演绎。

那么我要问:假如有一天出现了朝鲜在很多方面超过了中国的情况,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证明改革开放失败了呢?这样的证明不是中国愿意看到的。

同样作为比邻国,而且是具有现实战略威胁的大国,印度核爆为什么不“悍然”?巴基斯坦核爆为什么不“悍然”?怎么朝鲜核爆就忽然“悍然”起来了呢?说到这里,“悍然”一词的含义不是昭然若揭了吗?其逻辑不是洞若灯火了吗?
这就叫“遏制”,“遏制”并不是美国的独家专利。

美国为了全球战略利益可以“遏制”中国,中国为了证明改革开放的正确,为什么不可以通过“遏制”让朝鲜成为不死不活的参照物呢?这样看来,中国“遏制”朝鲜并不是出于国家安全和世界战略利益的考虑,实际上现阶段的中国也不存在什么“世界战略”,“遏制朝鲜”的实质就是国内政治的延伸。

朝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了14年的反面教员,他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挣脱自己的“角色”。

让我们来看看朝鲜这14年来都做了些什么:
在农业方面,朝鲜有意识地降低了现代化程度,增加农业劳动力150万人,减少农业对机械、石油的依赖程度;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同样出于减少对机械、石油依赖的考虑,多为高渠自流灌溉。

经过几年的努力,2005年,朝鲜声称已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人均粮食已达750克/人.日;宣布不再接受联合国的援助。

2006年2月份,在这个农业出产的淡季,朝鲜的玉米价格竟回落到了14年以前的水平。

在工业方面,朝鲜采取“先军战略”,什么是“先军战略”?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以军事需要为优先。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朝鲜建立了基本完备的军事工业、重工业体系,不仅成为同等级别国家中的军事强国,而且拥有了同等级别国家中唯一的完备军工体系。

随着核武器的拥有,假如朝鲜能够运用恰当,一个较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就会打开;要不了10年,一个“东方以色列”也许就会出现在国际舞台。

不同的是,朝鲜比以色列具有更
广大的领土和人口。

在本文的最后,笔者试图解答“威胁论”持有者的不满:中国为什么要反对“授权动武”?
这里我要问:假如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其他国家对朝鲜动武,那么接受这个“授权”的会是谁?
是美国吗?美国在伊拉克的“夹生饭”还没有咽下去,伊朗还远远没有“夹”到碟子里,他目前没有能力顾及朝鲜。

是中国吗?朝鲜除了拥有150万正规军,还有数百万民兵枕戈待旦,这些军人都是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单从军人战力来讲,中国的200多万“少爷兵”可能不在一个级别。

从装备说,中国显然比朝鲜具有优势,但优势还不具有“代”差的性质,中国还不具有精确打击能力。

假设的中朝之战,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场传统的人力火力战,中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在可预见的年月内中国不具有单独对朝鲜打击的能力。

而且美国会不会允许中国去打掉朝鲜现政quan建立一个亲中国的傀儡zf也是个问题。

这个解答你满意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