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中朝关系

中朝关系最近10年到20年中国对朝鲜政策有一些问题,总是给人一种好像被谁牵着鼻子走感觉。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很大程度历史的神话束缚了我们的头脑,束缚了决策者的头脑。
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神话?——中朝关系是历史上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中朝关系,“中朝传统友谊”、“唇寒齿亡”形容词非常多,如此说法讲了60年,所以至今仍根深蒂固。
对此,我的学生对我介绍说,网上大家对这个问题提出很多疑问:真是兄弟关系?真的是鲜血凝成的友谊吗?现在怎么凝不到一块去?这需要我们对历史进行深刻分析和深刻检查。
这几年我看了很多材料,试图对中朝关系的历史脉络、外交特征、性质做出判断。
如果我们判断比较准的话,对过去发生过什么事,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过什么事,中国又是怎么处理的,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如果对这个历史过程有一个大致了解,可能会对今后、现在有一个借鉴作用。
我先从1940年代讲起,之前就不用讲。
中朝关系很古老,到晚清前,朝鲜大多时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后被日本人统治了40年时间(1905-1945年)。
日本人之后是苏联人,自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北朝鲜后一直到1949年苏联撤军,在这4年中基本是苏联人说了算;再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朝鲜战争,中国在朝鲜有很大的发言权,直到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走,朝鲜才真正说了算。
所以朝鲜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很晚,具有自己独立地位的时间很短。
一会儿我给各讲故事就会知道,他想做什么事,一会儿老大哥来了,一会儿老二哥来了,他做的事都不算数,都得重来。
朝鲜现在有一些行为和心态得分析它的历史过程。
在中苏关系边缘的朝鲜在1945-1949年,中国跟朝鲜基本上没有直接的高层关系,因为中国内战,朝鲜支持中国共产党;但在基层,主要是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被苏联占领,朝鲜执行的政策就是苏联政策。
那时苏联对中共是支持的,但又不能公开支持,就通过朝鲜起作用。
比如朝鲜是林彪的仓库、庇护所、转移基地,四野部队跟国民党打仗,打不过往就往两个地方跑:一是朝鲜,二是中国大连。
中朝关系

中朝关系摘要: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友好交往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中国文化不断传入朝鲜,促进了朝鲜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朝鲜的优秀文化也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同为亚洲的两个相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有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
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是双方共同的要求,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安全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朝鲜关系展望正文:一: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一)中朝悠久的历史关系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友好交往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中国文化不断传入朝鲜,促进了朝鲜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朝鲜的优秀文化也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
明朝时,中国曾帮助朝鲜挫败了日本征服朝鲜的阴谋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清政府实力下降,美、日、俄等国崛起和逐步强化对朝鲜半岛。
190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政府,在其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被迫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利益。
1905年,日本与美国签署秘密协定,互相承认对朝鲜和菲律宾的控制。
至此,日本通过武力和外交手段逐步将其他国家势力清除出朝鲜。
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二)中国在朝鲜战争的胜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50年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发生战争。
美国为了巩固其在亚洲的控制地位,于是帮助南朝鲜打击北朝鲜,企图控制朝鲜半岛。
战火烧到了中国的东北边界,中国在朝鲜的请求下决定派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经过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交战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对峙局面。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朝鲜战争作为军事行为结束,但是其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冷战开启后东西方的第一次热战,朝鲜战争使世界因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分裂进一步加强,也奠定了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基础。
朝鲜停战后,中国向朝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朝鲜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
(三)中国成为维护半岛稳定的重要力量朝鲜战争后,作为冷战热点的半岛局势继续受到国际格局的深远影响。
朝鲜历史上与中国的关系

朝鲜历史上与中国的关系商朝末期,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见不合,带领5000余人出走,成为了继微子启后的一大反对派势力,其势力范围在现在的长白山一带。
武王伐纣成功后,曾经去寻找箕子,后来在武王劝说下,箕子同意归附周王室。
诸侯分封时,箕子被封为诸侯,其封国就在现在的朝鲜境内,向西与燕国接壤。
史书上把它叫做“箕氏朝鲜”。
此后的八百年里,箕氏朝鲜一直是以周朝的诸侯国存在的。
秦末汉初,一支起义军兵败在燕人卫满率领向东退却,乘机灭掉了箕氏朝鲜,并重新建国,并以平攘为都城。
史书上把它叫做“卫氏朝鲜”,其势力范围扩张到了现在的汉城一带。
在现在的无论朝鲜还是韩国的史学界,这两个时期都被称做是殖民时代。
汉武帝时,发兵灭掉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卫氏朝鲜遗民南迁,建立以辰韩、马韩和弁韩为中心的辰国,史称“三韩”时代(现在的韩国国名出处)。
汉末,由于汉朝的解体,辰国也发生分裂,一分为三,是为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史称三国时代。
唐高宗时,新罗在唐朝协助下,相继灭掉百济和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朝鲜半岛,定都庆州,史称新罗时代。
9世纪,农民起义,在朝鲜半岛上相继又建立了后百济和高丽王朝,史称后三国时代。
926年,高丽统一朝鲜半岛。
此后,高丽相继被契丹和女真人击败,成为了辽和金的属国。
1280年,高丽被元所灭,成为元的一个省。
1387年,作为蒙古势力的附属,高丽王派大将李成桂帅兵攻打明朝。
李成桂拒绝出兵,发动兵变,1392年自立为王,定国号“朝鲜”,史称李氏朝鲜(李姓也由此成为朝鲜和韩国一个大姓)。
1591年,曰本入侵朝鲜,明出兵援助,击败曰军。
从此,朝鲜和明朝进入蜜月时期。
1618年,朝鲜出兵援助明朝同后金作战,由此得罪了后金,1636年,清军灭掉朝鲜,朝鲜成为了清朝的属国。
清朝末年,曰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成为了朝鲜新的保护国。
1897年,朝鲜皇帝高宗在俄罗斯支持下宣布独立,脱离曰本控制,改国号为“韩国”,从此,朝鲜变成了韩国。
【最新编排】朝鲜、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

朝鲜、巴基斯坦与中国地关系中国与朝鲜建立地友谊,与巴基斯坦并不是相同地。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人用鲜血保卫了朝鲜。
同时也维护了自己地利益。
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进入东欧地区,解放那里地人民与国家-样。
因此,朝鲜-直以来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
虽然金日成在中国人撤走之后,开展了对内地消除中国人影响行动。
但是得到了当时中国统治者毛地默许。
而在苏中发生重大分歧,甚至开始刀兵相见时候,朝鲜作为被夹在中国与前苏联之间地"香肠"地确经历了长达数十年地"经惊心动魄"地日子。
而中国早期领导者对于朝鲜地关爱还是十分浓厚地。
中国在50-60年代,主动4次对朝鲜输出自行研制地歼5,歼6型战斗机而且还是以贷款形式。
在坦克方面,中国也不断给予朝鲜很多地支援,但是大多数是无偿形式地。
朝鲜对此也是感到了很大地"温暖"。
1964年中国成功研制了核武器,朝鲜当时就秘密接触,试图引入这种中国核技术。
但是,随后爆发了中苏极端对立地局面,前苏联Communistparty领导人赫鲁晓夫公开在世界Communist 联合大会上,宣称对于C.P可以采取包括核武器在内全部手段,来解决。
因此,朝鲜只得在这种情况,暂时放弃自己地思维。
而中国在随后地科技成就,是朝鲜十分惊讶地。
朝鲜地国家储备,不能与那个时期中国来对比,因此他们希望中国可以派遣科技代表团,来支持他们,但是,当时中国内部正在"运动",而苏联地武力对抗,又使得中国忙于应付。
因此,没有达成。
在8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快速经济增长时期,即中国自称地"改革时期"。
在这个阶段内,中国新地领导者邓,对于中国地决策制定了"韬光养晦"。
"埋头苦干"地策略。
因此,中国就此开始逐步在国际舞台上,由以前地"倡导者"变成了旁观者。
几乎任何国际事务都与中国无关。
形势与政策作业——论中朝关系

形势与政策文法学院经济1201王子俊20120172论中朝关系一、朝鲜简介今天的朝鲜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8年9月,是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历史上的中朝关系(一)、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从周到南北朝的700年间,朝鲜与中国基本是相安无事。
611—614年,隋炀帝三伐高丽,动用113万军队,三战三败,损失惨重,国力耗尽,激起全国大起义。
618年后,唐朝与朝鲜境内的新罗结盟灭百济和高句丽,新罗最终统一朝鲜半岛,与唐结成友好关系。
14世纪元朝末年,高丽看到明灭元,攻占元大都后,遂决定弃元归明。
1368年元朝覆灭后,都统使李成桂发动政变,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并建立了与明朝的友邦关系。
1591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
中国明朝皇帝万历派10万军援朝,历经8年最终击溃日军,保存了朝鲜山河,中朝友谊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
1618年朝鲜出兵袭扰后金配合明军的作战,后金为扫除后患于1636年攻占朝鲜,国王投降,成为清朝的属国,但不出一兵一卒参与对明作战,与清朝的宗主关系一直延续到中日甲午战争前。
(二)、近现代中国与朝鲜关系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结束中朝宗藩关系,中国承认朝鲜独立,朝鲜沦为日本的“保护国”。
二战后,根据波茨坦协议成立朝鲜国,1945年朝鲜被美苏人为分裂,南北部成为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独立国家。
(三)、建国后中国与朝鲜关系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1958年10月胜利撤离朝鲜,1961年7月,中朝两国签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中国由此成为朝鲜最坚定的盟友,进入1960年代后期,中朝关系有所降温,主要原因是中共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逐渐分道扬镳。
论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论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中朝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冲。
两国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尽管两国关系经历了64年风风雨雨的考验和历练,但是中国始终如一地立足于两国之间特殊的传统友谊的基点,一直以国家利益为基本准则,坚持全面而可持续的政治外交战略,在中朝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朝鲜的主要贸易伙伴。
中朝两国在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也始终保持着较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双方已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商航海协定、航空运输协定、领事协定等多项条约和协定,每年都签订教育、科技、体育等部门的交流计划。
中国在朝鲜的清津,朝在中国的沈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别设立了总领事馆。
中国的辽宁、黑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分别同朝鲜的平安北道、咸镜北道、江原道、咸兴市等建立了友好省市关系。
1949年10月6日,中国和朝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此间,中朝关系十分密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随即以“联合国”名义进行军事干涉,并将战火直接引烧到中国边境鸭绿江沿岸,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中国政府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派兵入朝,与朝鲜人民共同作战,抗击侵略者,用鲜血凝成了中朝友谊。
1953年11月,中朝两国签订经济文化合作协定,中国又向处于战后恢复经济期的朝鲜提供了大量无私的援助,帮助朝鲜重建经济。
1961年7月,中朝两国缔结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更加强化了两国具有共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战略同盟关系。
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受到严重影响。
在整个文革期间,中朝关系处于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低潮。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东西方关系趋向缓和,同时,中国也为了改变自己的国家安全形势,摆脱“孤立”的地位,逐渐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调整为“一条线”的外交政策,中朝关系也进入平稳时期。
为什么中国和朝鲜关系不一般

为什么中国和朝鲜关系不一般
一、中朝两国在地源上、政治上、经济上、历史文化上等都是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在地源上,两国同属东亚地区,是山水相连的邻邦;政治上,两国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关系;经济上,中国多年来一直对朝鲜提供着大量的援助;在历史上,朝鲜曾属于中国的属国,比如唐朝时期,唐朝政府曾一度在高丽设置都督府、州、县等行政机构;在文化上,两国同属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两国目前都是社会主义制度。
正是因为中朝之间的关系太密切,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所以,中国人去朝鲜旅游时朝鲜人对中国人很热情,当然,朝鲜人到中国来旅游中国人对他们同样很热情。
二、“抗美援朝”更是加深了中朝之间的友谊,中朝两国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
在朝鲜遭到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时间出手相救,同心协力赶跑侵略者,在看完《长津湖》这部电影时,我才知道当时的形势有多么的恶劣,完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壮举给震撼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冰成了冰雕,但依然保持着作战的状态,当时看得我热泪盈眶,中朝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永久的。
其实,中国在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朝鲜人民同样和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抗敌。
可以说,中朝两国人民早已把对方看成了是“生死兄弟”,既然兄弟来了,当然要热情招待了!。
请列举出我国的四个邻国

请列举出我国的四个邻国我国的四个邻国汇集了不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
通过与这些邻国的紧密联系,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交流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将为您介绍我国的四个邻国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一、朝鲜朝鲜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我国最为亲近的邻国之一。
两国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
朝鲜半岛历史上曾多次被我国统治。
如今,中国和朝鲜之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在政治方面,中朝两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朝鲜对中国的政策有着重要影响。
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访频繁,高层交流活动不断。
同时,中朝两国还保持着重要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在能源、贸易和投资领域。
此外,文化交流也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文化展览和旅游交流日益增多。
二、蒙古蒙古位于我国的北部,是我国的另一重要邻国。
中蒙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联系。
两国之间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元代。
如今,中蒙两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交流。
在政治方面,中蒙两国保持着高层交往的良好势头。
两国领导人经常互访,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经济方面,中蒙两国合作广泛。
中国是蒙古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双方在能源、矿产、农业等领域进行了多项合作。
此外,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也得到了积极推动,学术、文化、旅游交流日益频繁。
三、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另一邻国,位于西北部。
两国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
中哈两国保持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在政治方面,中哈两国保持着高层交往和密切的合作。
两国领导人经常举行会晤,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沟通。
中哈两国还积极拓展经济合作。
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此外,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加强,学术、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增加。
四、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是我国西北部的邻国,两国之间地理位置相近,历史渊源深厚。
中吉两国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和广泛的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朝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
5世纪以前,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的交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周秦时期与箕氏朝鲜的交往,两汉时期与卫氏朝鲜的交往和“汉四郡”的设置,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朝鲜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间的交往。
其中箕氏入朝鲜的传说,“汉四郡”时期创立的光辉灿烂的乐浪汉文化及其对“三韩”的影响,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与中国魏晋南北朝各政权展开的政治外交,无疑是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交往的重要事件。
自1910年被日本吞并后,朝鲜半岛人民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独立复国运动有的学者将其称为韩国独立运动。
“朝鲜”与“韩国”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称谓,在二战结束前并无特别政治意义。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半岛的爱国者们纷纷组成政党和武装团体进行反日斗争。
他们的名称有的冠以“大韩”,有的称为“朝鲜”。
所以,在1910年至1945年8月,“朝鲜”与“韩国”的两种称谓是混用的。
朝鲜半岛分裂后,朝鲜、韩国分别与北方、南方两个政权相对应,具有特定意义。
由于日本殖民统治者防范严密,以及地理上和中国邻近等原因,朝鲜民族主义者和爱国志士长期把中国作为独立复国运动的基地。
1919年4月10日,朝鲜独立党人在上海建立韩国临时政府,领导国内及海外的独立运动。
上海在朝鲜半岛独立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45年9月,韩国临时政府领导人金九在即将凯旋归国之际把上海称为“韩国独立运动的海外发祥地”。
参见石源华:《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1919~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590页。
当时的中国也是遭受列强侵略奴役的国家,中国人民也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并在为自己的民族独立进行奋斗。
共同的命运遭遇把中朝两国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并肩作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支援,除对朝鲜国内人民反日斗争的积极声援外,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境内朝鲜革命者反日独立运动的支持。
同样,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支持,也表现在中国境内的朝鲜革命者对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支持,甚至许多朝鲜独立运动人士直接参与到中国的革命队伍中来。
在这一时期,中国朝野各政党、政治集团对朝鲜独立复国运动的政策成为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两国自身历史演变过程相关联,中国与朝鲜独立运动的关系呈现出了阶段性特征。
第一阶段,从1919年朝鲜的“三·一”运动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朝鲜独立运动成为中日外交交涉的主要内容,当权的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均不愿开罪于日本,对在华的朝鲜独立运动进行压制。
与之相反,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护法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虽然不是执政当局,但仍给予朝鲜独立运动力所能及的支持。
第二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在国难当头,日本对华侵略扩张企图昭然若揭之时,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对朝鲜的独立运动进行了或明或暗的支持。
第三阶段,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随着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朝鲜独立运动通力合作,共同
作战,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但国共与朝鲜独立运动组织的合作关系已经显现出了意识形态分野。
现在中国与朝鲜表面上是同盟关系,因为双方签订有《中朝友好合作条约》。
并且在现行朝鲜半岛体制下,中国不得不承担在战时为朝鲜打仗的义务。
中国政府的确每年向朝鲜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黑市上的主要货物也都是由东北的朝鲜裔中国人供往朝鲜的。
可以说,中国目前是朝鲜经济的基石。
没有来自中国的政府的援助以及民间的贸易,朝鲜将迅速陷入崩溃的境地。
但事实上,中国与朝鲜的同盟关系已经崩解。
比如朝鲜在进行核试验时,不通知中国政府,根本没有将中朝同盟关系放在眼里。
朝鲜的核试验严重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安全。
另外,朝鲜不断地向国际社会挑衅,又依仗着中国的经援,使得外界普遍产生中国是朝鲜的大老板的印象,损害中国的国际声誉。
第三,朝鲜将中国作为修正主义的样板。
朝鲜党的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前一段时间访问中国大陆,回到朝鲜之后朝鲜就将金代表团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编制成教材以将中国作为修正主义的典型代表加以批判。
第四,朝鲜将自身的国家利益凌驾于中国国家利益至上甚至是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根据大清帝国政府和沙俄帝国政府签订的几项条约。
中国仍然享有通过图们江口进入日本海的权利,苏联解体后,中国政府曾经派科考船由图们江进入日本海以宣示中国有能力在日本海拥有利益存在。
但是朝鲜政府悍然在事后在图们江口上布置木桩和石块以妨碍中国行使图们江上的航运权。
此举使得中国南北方的货物不能正常交流和运输。
按照综合成本来计算,南中国的货物运到东北中国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海运,即从中国南方装船,然后进入日本海,由图们江口进入东北地区卸货、转运。
但是由于这条水道被朝鲜人封死,所以直接伤害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兴。
第五,现在的中朝军事同盟关系对未来的中韩关系是个巨大的伤害。
以后朝鲜半岛统一之后,必定会将中国视为历史上阻碍朝鲜统一的罪魁祸首,那么中国人在韩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将很难看。
已故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先生曾经说过历史上中国曾经无数次侵略过朝鲜(比如隋文帝征高丽,唐太宗征高丽,元朝入侵高丽,清朝侵略朝鲜)。
那么未来的史书上,肯定会再加上中国阻碍朝鲜统一。
这对于中国在东北亚的文化外交上将带来不利影响。
说不清
以前是蛮铁的
但现在来讲
我们在处理朝鲜关系时更多的是从国家利益出发
不再像当年那样无偿援助
之所以如此除了本身的认识之外
当年越南反戈中国是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伤痛
解放后中国援助越南越南摆脱殖民统治
后来又援越抗美
中国牺牲的实在太多
此后美国退出越南的战争泥潭
越南也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但结果又是怎样呢
其后不断的骚扰中国
最终中越之间进行了一场边境战争
其现在仍然占据着大部分的南沙群岛
是中国南海主权的最大侵害者
这一点怎会不让人寒心
朝鲜问题中国的态度是维持这种现状
既不让朝鲜半岛发生战争
也不让其统一
就像美国维持台海的局面的一样
因为这样对我们国家最有利
一来有朝鲜作为缓冲地带
二来朝鲜也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因为其自身的最大任务是完成国家统一
其他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去构思
如果中国帮助朝鲜统一
谁又能保证其不会像第二个越南呢
现在的韩国一直在狂妄的叫嚣东北是他们的
虽然朝鲜从未表国态
谁又能保证朝鲜统一后不会对中国的东北指手画脚呢
之所以如今不纠缠
是因为其为完成统一罢了
中国现在对朝鲜的政策就是如此
维持现状
这是心照不宣的
只是不便说出来罢了
所以,一言以蔽之,中朝关系,表面上的盟友,事实上早已分崩离析、貌合神离。
参考书目:东亚三国古代关系史- 汪高鑫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