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
内科学_各论_疾病: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症状及病史:
边部。 3.玻璃体改变 非外伤性黄斑裂孔视
网膜脱离大部分并发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后 脱离。有时可见裂孔盖片附着其上。不完 全的后脱离常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由 周边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继发黄斑裂孔 者,黄斑裂孔系由黄斑囊样变性演变而成, 可称为继发性黄斑裂孔以与原发性黄斑裂 孔相区别,因在手
内科学疾病部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病因:
区产生牵引。 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形
成过程中,后巩膜葡萄肿和视网膜色素上 皮及巩膜萎缩所起的作用比黄斑的切线牵 引力更为重要。在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 近视患者中,后巩膜向后增大,视网膜相 对延伸不足,从而产生使视网膜神经上皮 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的矢力。后巩膜葡萄 肿内脉络膜视网
内科学疾病部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
患者一般术中不需光凝;③一般情况下屈 光度数-15D以下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激 光光凝。在PPV术中,有条件应行视网膜 前膜/视网膜内界膜撕除。如果初次经玻 璃体腔的内路手术失败,可以再次行内路 手术或选择内路手术联合巩膜外路手术 (巩膜环扎、黄斑部巩膜扣带术等),内、 外路手术的最终成功率相
内科学疾病部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病因:
视网膜、脉络膜极度变薄,脉络膜毛细血 管减少或丧失,引起视网膜组织萎缩和囊 样改变,囊样变性破裂继而形成黄斑裂孔。 前后方向的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可引起黄斑 组织的缺损,中心凹前玻璃体的局部收缩 也常发生,此为裂孔发生的另一个因素。 黄斑裂孔周围ERM中的肌成纤维细胞收缩 是产生切线牵引力的另一可
(二)预后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23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术后视力恢复。
标签:视网膜脱离;手术;护理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及渗出性三类[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比较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中老年人(不论有无近视)、高度近视、有家族史及眼外伤史、白内障手术后的人群。
有些人甚至无明显诱因也可发生视网膜脱离。
1982年Lena等[2]首次试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后临床上逐渐广泛运用这一手术方式治疗视网膜脱离,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解剖复位和视功能。
2012年5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了视网膜脱离患者28例,其中手术23例,对这23例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3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女8例,男15例,年龄18~62岁,其中眼外伤6例,高度近视10例,糖尿病7例。
全麻下行玻璃体切除术。
1.2 手术方法标准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切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灶,做玻璃体后脱离。
对玻璃体后皮质仔细清除,寻找视网膜裂孔,气液交换,重水注入及内引流等至视网膜平伏。
视网膜裂孔及病变处行激光封闭。
依视网膜病变程度,视网膜裂口位置及大小,给予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或长效气体填充。
1.3 术前护理1.3.1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突然的视力骤降,心中一时难以接受,对手术抱有极大的期望,应针对患者的心理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手术目的及预后,帮助患者面对现实,配合手术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1.3.2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将患者的常用物品按方便取用的原则放置,并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解决患者生活上的顾虑。
术前充分散瞳,详细查明视网膜脱离区及裂孔。
病程短且视网膜下积液较多,不易查找裂孔时,应卧床休息,戴小孔眼镜,使眼球处于绝对安静状态,2~3 d后再检查眼底。
《视网膜脱离》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视网膜脱离》PPT课件
目 录
• 视网膜脱离概述 •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 视网膜脱离的预防与护理 • 视网膜脱离的康复与预后 • 视网膜脱离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视网膜脱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色素上 皮层与神经上皮层之间的分离。
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视网膜脱离可分 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三类 。
避免眼部外伤
眼部外伤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 常见原因之一,应尽量避免。
在进行体育活动、工作或日常 生活中,应加强防护措施,避 免眼睛受到伤害。
如果发生眼部外伤,应及时就 医,接受专业治疗和护理。
04
视网膜脱离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治疗
手术复位
通过手术将脱落的视网 膜重新复位到正常位置
,恢复解剖结构。
药物治疗
使用抗炎、抗感染等药 物,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和预防感染。
物理疗法
如激光光凝术,封闭裂 孔,预防视网膜再次脱
落。
视觉训练
针对术后视力恢复,进 行针对性的视觉训练,
提高视力。
视力恢复情况
手术成功后,大多数患者的视力会有 所改善,但恢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
术后定期复查和评估视力恢复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眼科检查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视网膜脱离的迹象,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常规检查包括视力测试、眼压测量、眼底镜检查等,有助于评估视网膜健康状况。
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有家族遗传史或眼部疾病史的人群应增加检查 频率。
保持眼部卫生
保持眼部卫生可以预 防眼部感染和炎症, 降低视网膜脱离的风 险。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 需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以确保治 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药物等,用于减轻炎 症、控制感染和抑制新生血管生长。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配合

更高 的要求 , 如了解 手术步骤 , 掌握 各种器 械性能 、 使用方 法 及清 洁消毒保养等知识与技能 , 确保 手术顺利完成n 。 ]
1 临 床 资 料
பைடு நூலகம்
给予全麻。协助助手 消毒术 眼, 头铺 巾。根据 主刀要求 调 包 节手术床及显微镜 , 术眼贴眼科专用手术贴膜。2 %利多卡因
本院眼科 20 年 1 ~2 1 09 月 0 1年 6月 为 2 0例 患 者 施 行 2 玻 璃 体 切 除 术 治 疗 复 杂 视 网 膜 脱 离 , 中男 12例 , 6 其 5 女 8例 , 年 龄 在 1  ̄9 岁 之 间 , 均 年 龄 4 . 0 4 平 8 2岁 。 其 中包 括 复 杂 眼
作难度大 , 除操 作 者具 有 精 湛 技 术 外 , 手 术 室 护 士 也 提 出 了 对
31 术前配合 .
病 人 取 仰 卧 位 , 部 用 软 头 圈 固 定 , 臂 放 头 两
在身体两侧 , 尽量使病人舒适 。病人通常在局 麻下 手术 , 电 心
监 护 , 罩 给 氧 。对 于 一 般 情 况 较 差 、 儿 及 无 法 配 合 手 术 者 面 小
压高 。向病人讲解手术注意事项 , 如何配合 , 手术 大约所需 时 间 有黄斑裂孔的患者于术前 2h取静 脉血离心后 留取无 菌 血清备用 , 前术 眼充分扩 瞳, 术 以备术中更好的观察周边部视
内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黄斑前膜生成的比较与分析

内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黄斑前膜生成的比较与分析唐睆;刘瑶【摘要】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黄斑前膜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筛选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入院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70例(70只眼),均为有经验的同一组术者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除术,根据其所接受的不同术式划分为A组(行巩膜扣带术)及B 组(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均在同一时间点接受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CT检查两组视网膜黄斑区纤维增生膜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内路玻璃体切除术较之外路巩膜扣带术,有更高的术后黄斑前膜发生率.【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6(024)002【总页数】2页(P144-145)【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相关性【作者】唐睆;刘瑶【作者单位】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疾病,其中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为常见。
手术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惟一的治疗方法,手术原则在于寻找并封闭所有的视网膜裂孔,目前常用的视网膜复位术包括巩膜扣带术(sclera buckling,SB)和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my,PPV)。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解剖复位成功率可以达到90%[1]。
但是,视网膜成功复位后,视功能的恢复往往不尽人意,视力不提高或提高后再次下降,以及长期存在视物变形、变色等问题仍然长期困扰医患双方,即使术前视网膜脱离区未累及黄斑者亦时常发生。
黄斑前膜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继发于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又称黄斑皱褶,是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恢复不理想的常见原因[2]。
为了进一步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黄斑前膜发生情况,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并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玻璃体后脱离恢复最简单方法

玻璃体后脱离恢复最简单方法一、概述玻璃体后脱离(PVD)是一种常见的眼病,是由于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发生脱离所致。
这种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与年龄相关,主要是因为玻璃体组织的变性和液化。
患有玻璃体后脱离的患者可能出现飞蚊症、闪光感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因此,寻求有效的恢复方法至关重要。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玻璃体后脱离恢复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出抗炎药、维生素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营养视网膜。
但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症状较重或持续发展的患者,可能还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三、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通过非药物治疗来缓解玻璃体后脱离症状的方法。
其中包括光疗、电疗等,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感。
物理疗法对于轻度至中度的玻璃体后脱离患者可能有一定帮助,但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效果有限。
四、手术干预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玻璃体后脱离患者,手术干预可能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玻璃体切除术和玻璃体替代术等。
通过手术,可以清除脱离的玻璃体组织,减轻对视网膜的牵拉,从而改善视力。
然而,手术干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因此,手术应谨慎选择,并在充分了解风险和效果后进行。
五、恢复建议1.定期检查:患有玻璃体后脱离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特别是对于出现视力下降、闪光感等症状的患者,更应及早就医。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玻璃体后脱离的恢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等。
此外,保持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也对眼部健康有益。
3.控制基础疾病:玻璃体后脱离可能与某些基础疾病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因此,患有玻璃体后脱离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这些疾病,避免其影响眼部的健康。
4.保护眼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
恢复视网膜最好的方法

恢复视网膜最好的方法视网膜是人眼中最重要的感光组织,负责接收光线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行视觉感知。
而当视网膜受损或发生病变时,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因此,恢复视网膜对于保障视力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现在我将介绍一些恢复视网膜功能的有效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恢复视网膜功能的常见方法之一。
例如,针对眼底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可以使用抗氧化剂和维生素来改善眼部循环和减少视网膜病变。
另外,抗血管新生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视网膜病变中的黄斑水肿,从而改善视力。
2. 光学矫正:对于视网膜功能受损引起的屈光不正,可以通过光学矫正来恢复视力。
眼睛处于最舒适的焦距位置可以使得光线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
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隐形眼镜或通过角膜屈光治疗等方法可以改善视力。
3. 手术治疗:手术是修复视网膜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针对视网膜脱离和裂隙等问题,外科手段可以将视网膜定位和修复。
视网膜复位手术、激光手术和玻璃体手术等都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视网膜,从而改善视力。
4. 康复训练:对于一些视网膜功能受损引起的视觉障碍,如视野缺损、夜盲症等,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或改善。
这些训练包括视觉感知、眼球运动控制、视觉注意力等方面的训练,可以增强视觉能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目前较新且具有潜力的视网膜功能恢复方法。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眼部组织细胞,包括视网膜细胞。
通过将干细胞植入受损的视网膜部位,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恢复视力。
6. 生活方式调整:调整生活方式可以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和保护。
例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减少对眼睛的损伤。
合理安排用眼时间,尤其需要注意休息与活动的平衡。
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有利于保护视网膜健康。
总结起来,恢复视网膜功能的方法涵盖了药物治疗、光学矫正、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干细胞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视网膜脱离PPT课件

-
14
7、眼底表现
脱离区的视网膜呈灰色或青灰色隆起, 不透明,表现呈波浪起伏,其上有暗红 色的视网膜血管。当眼球运动时微现震 颤。仔细检查眼底可发现视网膜裂孔, 孔缘一般易于辨识,因孔内外颜色呈鲜 明对比,孔内色红,孔缘外视网膜色灰。 裂孔多见于颞上象限,次为颞下。鼻侧 虽少见,但亦可发生裂孔。裂孔亦可发 生在黄斑区或尚未脱离的视网膜上。黄 斑区脱离时,黄斑中心凹呈一红点,与 附近灰白色脱离的视网膜形成鲜明对比。
-
19
总的来说,脱离范围越小,裂孔数越少,裂孔 面积越小,玻璃体膜形成越轻者,手术成功率 亦越大,反之则成功率小。术前未找到裂孔者、 玻璃体与视网膜广泛粘连未能给以解除者、老 年患者,成功率低。高度近视眼、无晶体眼及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者,成功机会更少。
★ 切勿延误治疗最佳时间★
-
20
术前体位指导 病人卧床休息,除必要检查
视网膜脱离
-
1
主要内容
视网膜脱离的定义 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分类 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
-
2
学习目标
了解视网膜脱离的概念及病因、分类 重点掌握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及围手术
期护理
-
3
视网膜脱离定义
视网膜是眼球壁最内侧的一层对光敏 感、精细的膜样结构,由视网膜色素上皮 层和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组成,是形成各种 视功能的基础。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神经 感觉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是二者易于分 离的解剖学基础。临床上,把视网膜色素 上皮层与神经细胞层的分离称为视网膜脱 离。
外避免活动,特别是眼球活动,必要时包封双 眼,根据裂洞位置采取不同的体位,原则是使 视网膜裂孔处于最低位,利于视网膜下积液的 排除和吸收,防止脱离范围扩大。如裂孔位于 上方者取头低仰卧位,位于颞侧者取患侧卧位, 位于下方者取头高半卧位,鼻侧者取健侧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