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检测指标在早期诊断儿童铁缺乏中的比较分析
血常规检测在儿童贫血筛查中的应用

血常规检测在儿童贫血筛查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贫血筛查中运用血常规检测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3年1月-8月收治缺铁性贫血患儿50例与地中海贫血患儿50例分别视为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再抽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的儿童50名视为对照组,三组儿童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对比各组间血常规指标水平。
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患儿的MCY、MCH、MCHC、RDW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缺铁性贫血组R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地中海贫血组与对照组比则无意义P>0.05;且缺铁性贫血组患儿的RBC、MCHC水平均显著低于地中海贫血组,而MCY、MCH、RDW水平均明显较地中海贫血组的高P<0.05。
结论:在儿童贫血筛查中运用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显著,能够有效鉴别儿童贫血类型,从而给予患儿针对有效的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童贫血;筛查;血常规检测;应用效果贫血是一种常见现象,通常由营养不良或缺铁引起,在疾病的早期,会导致面色苍白、疲劳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经常会感觉疲劳感、面色苍白等症状。
如果不注意合理治疗,很容易引起头晕耳鸣,严重可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成长[1]。
由于儿童贫血的原因、发病机制较多,故临床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亦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患儿治疗前如何明确其贫血类型,对患儿的贫血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23年1月-8月收治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与健康体检儿童各50例,分析了血常规检查应用于儿童贫血筛查中的价值,具体有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23年1月-8月收治缺铁性贫血患儿50例与地中海贫血患儿50例分别视为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再抽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的儿童50名视为对照组。
其中缺铁性贫血组中,男童31例、女童19例;年龄2-10(5.38±1.07)岁;病程5-18(9.27±1.21)个月。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其评价

性肿 瘤、 脏疾病 、 娠等 的贫血做 出正 确 的诊断 和鉴 别诊断 。 肝 妊
本文对 如何正 确选择 和评价实 验室各项检测 指标作一综 述。
红 细 胞 相 关 指 数
1 形 态学改变 :D . I A最早可 识别 的形 态学 变化 为异 形红 细
胞增加 , 型 者伴 轻 度卵 圆形 红细 胞增 多 。在 婴幼 儿 、 童铁 典 儿 缺 乏 较 早 期 可 见 到 低 色 素 红 细 胞 , 人 仅 重 度 I A 时 呈 典 型 的 成 D 小细胞 低色素性 红细胞 。 2红 细胞平均 值 : . 目前 临 床 上 已 广 泛 应 用 血 细 胞 多 参 数 自
将瑞 氏染 色的骨髓 涂片再 经上 述铁 染色 , 观察 1 0个 晚幼 0
红或 中幼红 细胞, 代谢正 常时, 细 胞核 周 围可 见到 1 铁 其 ~5个 呈 蓝色 细 小 的 铁 颗 粒 。 含 铁 颗 粒 的 幼 红 细 胞 称 为 铁 粒 幼 细 胞 ,
正常值 为 2 %~ 9 %, 均 值 6 %。在 I A, 粒 幼 细 胞 < 4 O 平 5 D 铁
维普资讯
・
40 ・ 8
}床 内 科 杂 志 2 0 缶 0 2年 1 1月 第 l 第 6期 9卷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也较为常见。
缺铁
性贫血的诊断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常常表现为乏力、疲倦、头晕、心悸等症状。
在体格检查中,可发现患者皮肤苍白、口唇苍白、指甲呈脆性、发际线稀疏等特征。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降低,常低于120g/L。
2. 血清铁蛋白浓度,血清铁蛋白浓度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12-30ug/mL,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常常降低。
3. 血清铁浓度,血清铁浓度也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值为
11-31umol/L,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浓度常常降低。
4.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红细胞内血红蛋
白含量的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通常降低。
5.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缺铁性贫血,通常可见铁粒幼红
细胞增多。
三、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实验室检查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检查来帮助诊断,如血清转铁蛋
白饱和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于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缺铁性贫血的检验指标解读

▪缺铁性贫血的检验指标解读▪▪更新时间: 2010-11-23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多见于各年龄段的妇女和儿童。
实验检测血液学指标对明确缺铁的分期和缺铁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实验指标主要有: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各项指标的意义如下:1.血红蛋白:最常见最熟悉的指标。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参考值即是贫血。
贫血可由很多原因引起。
血红蛋白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不能排除缺铁的可能性。
贫血是严重缺铁的最终结果,因此血红蛋白浓度是缺铁的晚期指标。
2.铁蛋白:公认的反映储存铁是否充足的最敏感指标。
在缺铁早期,体内储存的铁含量减少,即可导致铁蛋白降低。
此时,还没有缺铁的红细胞生成,更没有血红蛋白的减少。
此时如能及时纠正缺铁,对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
对可能存在铁缺乏的妇女和儿童,应经常监测铁蛋白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铁蛋白也是急性时相蛋白,在机体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增高,因此判读铁蛋白结果时应注意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铁蛋白和铁储存之间的比率关系还没确定。
估计新生儿(1 μg/L血清铁蛋白约等同于2.7mg储存铁)低于成人(1 μg/L血清铁蛋白约等同于8-10mg储存铁)。
3.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受体是表达于需铁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作用于铁向细胞内转运的过程中。
当细胞得不到足够铁时,细胞膜上转铁蛋白受体的合成会上调以使其能更有效地从环境中竞争得到铁。
幼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逐渐经水解被释放入血清而成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的多少与骨髓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缺铁的程度以及体内铁储存状况密切相关。
儿童贫血诊断标准

儿童贫血诊断标准儿童贫血是指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它会影响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儿童贫血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儿童贫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悸、发育迟缓等。
在儿童中,贫血还可能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免疫力减弱等问题。
当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通常在110-160g/L之间。
低于该范围可诊断为贫血。
2.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乘积(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范围也可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
3. 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一般在70-85fL之间。
低于该范围可能提示小细胞性贫血,高于该范围可能提示大细胞性贫血。
4. 血涂片检查,可观察红细胞形态、大小、颜色等情况,对贫血的类型进行初步判断。
三、其他辅助检查。
1. 骨髓穿刺,对于疑难病例或需要明确诊断的情况,骨髓穿刺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2. 血清铁蛋白水平,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 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儿童贫血的诊断应该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来进行判断。
在诊断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全面、准确地评估患儿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儿童早日康复。
希望本文所述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家长朋友有所帮助,也希望儿童贫血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儿童铁蛋白缺乏与贫血调查分析

1 . 4 统计 学分析
2 结 果
应用 S P S S 1 8 . 0统计软件 , 计数资料 比较采
用) ( 2 检验 , P< 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1 男童 和女 童贫 血 、 铁 蛋 白缺 乏患 病情 况 1 4 7 9例 中贫 血 6 3例 , 患病率 4 . 2 6 %, 均 为轻 度贫 血 。其 中男童 2 4例 , 患病 率
0 . 0 5 ) 。
消 化、 心血 管系统的损 害 以及免 疫功 能低 下 , 易发 生感 染性疾 病 。铁 缺乏是导致贫 血的 主要原 因。本 研 究通 过对 在 妇幼保 健机构 就诊 的 1 4 7 9名 1 ~5岁儿童 进行血 红蛋 白和铁 蛋 白的
2 . 2 不 同年龄组儿 童贫 血、 铁蛋 白缺乏 患病情 况
表3铁蛋白缺乏人数与贫血人数交叉表统计结果血红蛋白110g合计20合计633讨论缺铁与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病系因食物中铁储存缺乏造成机体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贫血儿童早期铁缺乏不仅能导致生长发育水平和免疫功能低下还会造成智力和认知水平的永久损害使成年后的劳动生产力低血清铁蛋白是判断铁缺乏的最早期灵敏的实验室指标它反映了机体铁储存状况
内容 。
2 . 3 铁蛋 白缺乏人数与贫血人数交叉 表统计 结果
在贫血儿
童中 , 4 2例 同时伴铁 蛋 白缺乏 , 占贫血总 数 的 6 6 . 6 7 %。有 2 l
例铁蛋 白正常 , 占3 3 . 3 3 %。在铁 蛋 白缺乏 者 中, 有4 2例存 在 贫血 , 占铁蛋 白缺乏 总数 的 1 1 . 0 2 %, 有3 3 9例血 红蛋 白正 常 ,
・
调 查 研 究 ・预 防 医 学 ・
最新:铁缺乏(ID)和缺铁性贫血(IDA)实验室诊断指标及诊断建议

最新:铁缺乏(ID )和缺铁性贫血(IDA )实验室诊断指标及诊断建议铁缺乏(iron deficiency ,ID 诉口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 IDA )是普遍影响儿童、绝经前女性(尤其是孕妇)和老年人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常见合并症。
一、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头晕、耳鸣。
其他可见易怒/抑郁、脱发、头发或皮肤干燥、匙状甲、口角炎、运动耐量下降和不宁腿综合征。
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异食癖,多见于女性和儿童,原因尚不清楚。
体征可见面色苍白、舌乳头减少、唇裂、口角开裂。
但这些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
Blank等研究显示,35%有缺铁症状的患者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抑郁症、焦虑症、倦怠或慢性疲劳等。
因此,怀疑IDA时需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指标1 .血常规:Hb水平是诊断贫血的标准,但是对铁状态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须与其他铁代谢指标结合进行诊断。
不过,一旦确诊IDA , 跟踪治疗反应中的Hb浓度则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
IDA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0 fl ,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 <27 Pg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 ,但与血清铁等铁代谢指标相比,这些变化相对较晚,MCV在非缺铁状态下(如地中海贫血或炎症性贫血)也可能降低。
2 .骨髓铁染色:是评估铁含量的金标准。
骨髓穿刺因其侵袭性不常规用于ID/IDA诊断,但对复杂病例的诊断仍有价值。
3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是反映体内储存铁能否有效利用的指标,TSAT<20%提示ID o TSAT是根据铁和总铁结合能力(TIBC )计算的,其水平受这些值变化的影响,也受患者炎症和营养状态的影响,导致诊断ID/IDA的可靠性降低,且日内变化较大。
4 .血清铁:日内变化较大,受外部因素影响也大,其水平随感染、炎症和恶性肿瘤而降低,随肝脏疾病而升高。
血清铁及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血清铁及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铁及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收并治疗的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使其作为观察组,并且选择我院在同一时间内接收治疗的80例慢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
本文中铁蛋白及血清铁的测定通过化学发光法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浓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要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TfR/SI的值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要低,sTfR/SF明显比对照组要高,sTfR/SI和sTfR/SF在诊断缺铁性贫血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血清铁;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缺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指的是人体内储存的铁已经全部消耗,以此满足不了正常红细胞的生成需求,从而导致的贫血。
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的时候,人体内的储存的铁消耗完毕,这个时候就称为缺铁。
此病的特点就是人体内骨髓及其他组织缺少可染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明显降低。
【1】目前,国内外对于缺铁性贫血的研究不断提高,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血清铁及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治疗的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患者符合血液学的检验标准,通过骨髓铁染色检验为缺铁性贫血。
有45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7-75岁之间。
选取我院在同一时间内收治的慢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有50名男性患者,30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9-76岁之间。
1.2方法在全部患者接受检查之前,要求患者空腹,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5ml的静脉血,及时将血清分离,测定血清铁及铁蛋白,主要指标为血清铁(SI)、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s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检测指标在早期诊断【实验・监测与检验】儿童铁缺乏中的比较分析陈卫文(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510620)摘要 目的 探讨多种检测指标在早期诊断儿童铁缺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92例6~12岁儿童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 V)、血清铁蛋白(SF)及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检测,比较SF、STFR、与RDW、MC V间的相关性。
结果 RDW与STFR呈正相关,RDW与SF呈负相关,MC V与SF呈正相关,与STFR呈负相关。
结论 RDW与MC V能粗略判断早期潜在性铁缺乏,STFR检测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儿童铁缺乏,STFR指标较RDW指标稳定,不受性别、生理、肝脏疾病因素影响。
关键词 儿童铁缺乏;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257(2005)06-0837-02 潜在性缺铁与缺铁性贫血称为铁缺乏症,我国儿童铁缺乏症患病率为43.03%。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体内所需铁增加,若饮食不注意均衡搭配,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我院通过对广州部分小学生的几种有关铁缺乏的实验室指标的抽查,再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几种指标在早期诊断儿童铁缺乏中有不同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1年4月~2004年6月广东省广州市3所小学的6~12岁的小学生。
通过问诊、体检、血常规检查,排除缺铁性贫血以外的血液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其他器质性疾病及近期内服用铁剂者,11~12岁95例;男152例,女140例。
1.2 方法与标准[1]1.2.1 检测指标 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亮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 V)、血清铁蛋白(S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SF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采用美国牙佳培化学发光仪检测,试剂用原装进口雅培试剂;STFR用透射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芬兰Orion diagh ostica公司生产。
Hb、RDW、MC V分别应用美国雅培C D-37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
1.2.2 诊断与分期标准[2] 将铁缺乏症分为3期,依次为铁储存减少期(I D)、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 DE)、缺铁性贫血期(I DA),其中I D与I DE统称为潜在性缺铁。
以SF<16μg/L、Hb≥110 g/L,MC V为(89±4)fl为I D;SF<16μg/L,Hb≥110g/L,MC V为(86±6)fl为I DE;SF<16μg/L、Hb≥110g/L,MC V<80fl为I DA。
1.2.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 x±s表示。
2 结果2.1 3组学生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292例小学生中,Hb、SF、STFR、RDW、MC V检测均正常者(正常组)128例;潜在性缺铁(I D)82例;患病率27.51%;缺铁性贫(I DA组)82例,患病率21.51%。
3组学生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3组学生Hb、SF、STFR、RDW、MC V检测结果( x±s)组别例数Hb(g/L)SF(μg/L)RDW(%)MCV(fl)STFR(mg/L)正常组128121.01±6.8833.14±15.1612.71±0.6883.37±2.89 1.28±0.41 ID组82112.22±3.7113.55±1.6913.99±0.2880.69±2.61 3.36±7.01 IDA组82100.76±8.998.11±6.8816.01±0.7674.22±5.619.71±7.212.2 3组学生的RDW、MC V与SF、STFR之间的关系 3组学生的RDW与SF呈负相关,与STFR呈正相关;MC V与SF呈正相关,与STFR呈负相关。
见表2。
表2 3组学生RDW、MC V与SF、STFR之间的相关关系组别例数相关分析RDW与SFRDW与STFRMCV与SFMCV与STFR正常组128r值-0.539 0.541 0.484 0.502p值<0.01<0.01<0.01<0.01ID组82r值-0.432 0.415 0.266-2.888p值<0.01<0.01<0.05<0.01IDA组82r值-0.316 0.618 0.205-0.711p值<0.05<0.01<0.05<0.01213 随访贫血患者 本实验跟踪随访1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治疗前、后的Hb、STFR的检测结果见表3。
随着Hb的逐渐上升,STFR逐渐下降。
表3 16例贫血患者铁剂治疗前、后Hb、STFR的检测结果( x±s)治疗时间Hb(g/L)STFR(mg/L)治疗前99.2±6.01 3.72±0.56治疗后 2~4周99.1±7.2 2.99±1.28 4~6周112.6±4.3 2.06±0.91 6~8周119.29±3.66 1.68±0.493 讨论RDW是定量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以红细胞体积分布的标准差除以MC V而得,以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3]。
是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多项红细胞分析参数之一。
本研究RDW正常参考值是17%。
国内有报道,缺铁性贫血病人,RDW增高率达96.7%~100%,本研究显示:在82例I DA患儿中有80例RDW升高,升高率97.5%,在82例潜在性缺铁者中,有57例RDW升高,升高率为70.1%;MC V降低率在缺铁性贫血者中为82%,在潜在性缺铁者中为21%。
由此可见,当Hb或Hb及MC V仍在正常范围时,即处于潜在性缺铁阶段, RDW值已经升高。
所以,早在MC V降低以前缺铁已经存在,并且缺铁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RDW增高,MC V降低也越明显。
当机体缺铁时,骨髓造血首先耗尽体内储有铁,之后新生成的红细胞才发生改变,持续缺铁,产生体积小的红细胞,因正常红细胞生存周期120d,虽然异常的小红细胞产生1个月,循环也仍是体积正常的红细胞,MC V变化不大,但体积大小明显不同的红细胞已存在,因此RDW值已升高。
RDW增高还见于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但其MC V增高与铁缺乏时MC V变小可资鉴别[4]。
转铁蛋白受体(STFR)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糖蛋白,能特异性地与血浆携铁的TF结合并经受体介导的胞饮作用将铁运至细胞内[5]。
幼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膜TFR逐渐减少并经水解被释放入血清中而成为STFR。
STFR的含量与细胞的TFR总量成正比。
STFR含量的多少与骨髓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缺铁的程度并与体内铁储存状况密切相关,STFR越高,缺铁越严重。
本实验组缺铁性贫血的82例患儿血清中STFR的检测结果显著升高,最高达16.9mg/L。
以3.2mg/L为判断限,STFR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93.8%,这与试剂盒提供的有关成人判断限的报道有所不同。
在储有铁耗竭以后至贫血产生的过程中,当各种缺铁性指标没有明显变化时,STFR已开始升高,且与缺铁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在缺铁红细胞尚未形成而只是单纯的储存铁耗竭样状态下,STFR可用于观察储存铁减少的生理状况和鉴别同为小细胞贫血的慢性疾病的继发性贫血,如儿童发育阶段的生理性贫血,其他指标很难区分这种生理性贫血与缺铁性红细胞所致的贫血,而STFR只有在缺铁时才会升高。
从表3结果仍可看出,在治疗过程中,随着Hb的逐渐上升,STFR逐渐下降,由此说明了STFR不但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STFR还可以作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指标。
骨髓铁染色是反映储存铁的金标准,但方法繁琐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手段,用于早期诊断儿童缺铁性贫血依从性不高[6]。
临床诊断缺铁的常规检测SI,SF、TF等反映缺铁诊断的准确性存在局限性。
SF是目前被公认为储存铁耗竭的最敏感指标,但因其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状况下亦会升高,且与肿瘤有关。
STFR无性别差异,生理波动范围小,日间测量差距小,稳定性和可靠性好,不受炎症和肝脏疾病等影响,而是STFR测定方法简便,只需少量血清(10μl),可用指尖快速测定。
对I D和I DA 的潜在性缺铁病人,通过检测SF和STFR能准确诊断。
但对于广大基层医院,由于受设备、试剂与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制约,这两项检查技术在广大基层医院尚未能广泛应用,因此,目前尚难普及,但基层医院一般能配备自动化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
因此,在铁缺乏症的高发群体中,基层医院可用RDW与MC V代替SF与STFR粗略判断有无潜在性缺铁。
4 参考文献[1]C ook JD,Skinkne BS,Bayne SRD1Serum trans ferrin recepter.Annu Rev M ed,1993,44:63-74.[2]疗清奎1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和防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89,27(1):59.[3]孙言平,罗文海,汤福广,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平均红细胞体积诊断小儿潜在性缺铁临床价值探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2):732-733.[4]Pauli S.Serum trans ferrin receptor and trans ferrin recept-ferritin index i2dentify healthy sypjects with subclinicaliron deficits.Blood,1998,92:2934-2939.[5]唐馨芬.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铁缺乏疾病诊断中应用.上海医学检验,2003,18(2):109-111.[6]葛青玮,刘家应.高原,等.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儿童铁缺乏中的应用.检验医学,2004,19(4):197-199.(收稿:2004-01-23)(本文编辑:张军)肉类中的挥发性盐基氮的自动定氮仪快速测定法邓辉萍,林凯,张红宇,陈裕华(广东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8020)关键词 自动定氮;肉类;盐基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257(2005)06-0838-02 肉、鱼、蛋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它们既是人类的高级食品,又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