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 (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22 太空一日课件(共43张PPT)

仙女座星系与银河系40亿年后相撞
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采用改装的P-7洲际导弹把世界 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首先将载有世界上第一名宇航 员尤里·加加林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送入离地面181~327 千米的空间轨道。
思考与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杨利伟在太空中都看到了什么? 课后习题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
是一段弧;在太空中,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
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他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在太空中,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神舟五号”飞船及“神舟”系列飞 船的有关情况;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 描写;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 凡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科学、热爱 祖国的情感,学习作者沉着果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关注祖国 的航天事业,增强民族白豪感,激发对科学、对祖国的热爱。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 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一日”的经历,表现 了作者沉着果断、不怕牺牲、勇于克服困难 的精神品质,说明了航天员工作的危险性、 艰巨性,抒发了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祖 国的感情及胜利归来的自豪之情。
思考与探究
1.从课文中找出杨利伟在太空中都看到了什么? 2.找出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 3.“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我”的心理有哪 些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4.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 学的态度。 5.试分析15段运用的描写方式及其作用。 6.为什么要写在飞船上看不到长城?写这表现了 杨利伟的什么精神品质? 7. 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 国有怎样的重大的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PPT教学课件

火箭起飞:心情紧张,出现共振——危险
太 看到什么:地球上的景致,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激动 空 一 神秘声音: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顽强,严谨 日
返航过程:紧张至惊慌——惊心动魄
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身为航天员的自豪
作者通过对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 描述,体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抒 发了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 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 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 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
细读感悟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 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 心理活动或举动?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 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 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 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 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 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字词注音
22 太空一日
散 文
在茫茫的太空呆一天,会是什么样的感觉?相信我们 每一个人都很神往,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经历,现在,我们 就走进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与他一同分享在太空的生 活。
1.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2. 品味作者语言,学习小标题结构方法。(难点)
3. 学习杨利伟不怕困难,以及他为国争光的精神。 (重点)
意外情况
火箭和飞船急剧抖 动,产生共振
心理活动
痛苦
举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太空一日(共31张PPT)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 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 何撞击。
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 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 ,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本文通过记述“我”从进入太空到返回陆地的所历、所见、所闻 、所感,既真实地再现了太空之旅的危险与痛苦、美妙与神奇,又 表现出“我”作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所具有的敢于探索、不怕牺 牲的勇气。阅读时,应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 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 与探险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7.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
A.⑤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⑤③
D.⑤②①③④
6.[18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
是( B )
A.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 抖动,产生共振。
B.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 整流罩打开正常!”
C.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的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 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 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
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域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 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 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道,是不重复的,只 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 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 了。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 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 何撞击。
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 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 ,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本文通过记述“我”从进入太空到返回陆地的所历、所见、所闻 、所感,既真实地再现了太空之旅的危险与痛苦、美妙与神奇,又 表现出“我”作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所具有的敢于探索、不怕牺 牲的勇气。阅读时,应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 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 与探险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7.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
A.⑤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⑤③
D.⑤②①③④
6.[18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
是( B )
A.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 抖动,产生共振。
B.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 整流罩打开正常!”
C.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的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 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 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
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域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 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 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道,是不重复的,只 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 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 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课太空一日PPT精品课件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
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
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
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 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 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尾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叙述了飞船内的寂静及 “我”的期待,叙述了地面人员寻找飞船的情景,字里 行间流露出胜利的自豪感、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 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 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 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国日益强大 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 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 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太空一日 PPT(共27张PPT)
写作背景: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 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 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 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 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 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
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
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 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 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尾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叙述了飞船内的寂静及 “我”的期待,叙述了地面人员寻找飞船的情景,字里 行间流露出胜利的自豪感、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 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 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 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国日益强大 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 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 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太空一日 PPT(共27张PPT)
写作背景: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 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 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 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 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 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我没有看到长城”
杨利伟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 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 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准 确地再现过。”
1.平淡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感情。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看似平淡的叙述中
饱含着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深厚感情。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如在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 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 “我”感到非常痛苦,做好了随时为祖国航天事 业牺牲的准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深厚感 情。这一部分还写了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 担心,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起飞——产生共振——痛苦
途中 归途
俯瞰祖国地貌——激动 没有看到长城——遗憾 失重产生倒悬错觉——难受 遭遇敲击声——探索
不惧困难 敢于挑战 严谨科学 爱国
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恐慌 抛伞——动作剧烈、冲击身体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随堂练习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 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到你们 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杨利伟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 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 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准 确地再现过。”
1.平淡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感情。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看似平淡的叙述中
饱含着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深厚感情。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如在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 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 “我”感到非常痛苦,做好了随时为祖国航天事 业牺牲的准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深厚感 情。这一部分还写了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 担心,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起飞——产生共振——痛苦
途中 归途
俯瞰祖国地貌——激动 没有看到长城——遗憾 失重产生倒悬错觉——难受 遭遇敲击声——探索
不惧困难 敢于挑战 严谨科学 爱国
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恐慌 抛伞——动作剧烈、冲击身体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第22课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 课件( 共27张 PPT)
随堂练习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 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到你们 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 (共23张PPT)

1.结合课文,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 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 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 和亲人。
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 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 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 地方,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精读细品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 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 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 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 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 日6时23分返回。神舟五号载人航 天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和美 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 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 的又一座里程碑。
次意
外
第二 产生“本末倒置” 的错觉,倒着飞很 次意 难受,容易诱发空 外 间运动病。
意外 第三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和举动
次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
很紧张,趴在舷窗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边听边看,试图找 出响声所在。
第四
次意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 紧张,担心,通过 纹。 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外
意外 第五 次意 外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和举动
背 景 介 绍
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获取关键信息。
浏览指粗略、大概、飞速地简单看一下。 浏览大致分为扫描式和跳读式两种。扫描 式,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 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前言、目 录、结束语等。跳读式,根据一定的目的 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 读相关的部分,如读标题、小标题、图表、 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语等,以用于查找相 关资料。
精读细品
①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②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 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③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 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 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④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 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 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 地方,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精读细品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 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 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 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 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 日6时23分返回。神舟五号载人航 天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和美 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 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 的又一座里程碑。
次意
外
第二 产生“本末倒置” 的错觉,倒着飞很 次意 难受,容易诱发空 外 间运动病。
意外 第三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和举动
次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
很紧张,趴在舷窗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边听边看,试图找 出响声所在。
第四
次意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 紧张,担心,通过 纹。 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外
意外 第五 次意 外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和举动
背 景 介 绍
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获取关键信息。
浏览指粗略、大概、飞速地简单看一下。 浏览大致分为扫描式和跳读式两种。扫描 式,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 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前言、目 录、结束语等。跳读式,根据一定的目的 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 读相关的部分,如读标题、小标题、图表、 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语等,以用于查找相 关资料。
精读细品
①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②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 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③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 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 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④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 》课件(27张ppt)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我”首次乘坐飞船, 遨游太空一日的所见、所闻、所感, 表现了作者勇敢、无畏的品质,体现 了他作为一名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 度。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 业和亲友的热爱,洋溢着中国航天科 技飞速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观看视频,感悟中国航天发展
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 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 老师希望大家能带着这颗追 梦之心站得更高,看得最多, 走得更远!
问题探究
1. 借助小标题,仿照示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示例如下:“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上
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产生的共振,使“我” 非常痛苦。
我看到了什么:
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来写的。首先写地 球只是一段弧,接着写看到了各个大洲和各 个国家的方位,最后写俯瞰北京,但没有看 到长城。
神秘的敲击声: 先写了“本末倒置”的错觉,再写到神秘的声音
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热 爱及对战友和亲人的想念之情。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 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 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心理描写,表达了“我”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飞 行任务并成功着陆后的激动心情,平安着陆,回到祖 国,喜不自禁。
问题探究(二)
③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 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 是太空垃圾。
——当不能确定看到的是什么的时候连用三 个表示推测的词语,体现了杨利伟表达时语言的 严谨性。
④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 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不光写出了从飞船上看到的北京白 天的样子,也描述了它夜晚的样子。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 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 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太空一日》ppt课件

在载人飞船上看地球,杨利伟说“我没有看到长城”, 似乎是对“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这一曾经流传甚广说法的完全否认。你是怎样看待杨利 伟的“异类”说法的?
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 牲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杨利伟作为航天人的另一种 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 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 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 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 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 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生难字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 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 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 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 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弧( hú) 炽热( chì) 轮廓( kuò) 俯瞰( fǔ kàn )模拟( mó nǐ ) 遨游( áo ) 严谨( jǐn ) 稠密( chóu ) 概率( gài lǜ ) 烧灼(zhuó ) 五脏六腑( fǔ ) 千钧重负( jūn ) 耐人寻味( nài ) 屏息凝神( bǐng )
多音字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 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 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 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
太 空 一 日
新知导入
茫茫太空,令人无限神往,在茫茫的太空呆一天,会是什么样 的感觉?今天,我们就走进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与他一同分享 在太空的生活。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3.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以及
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走近作者
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 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 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 九重》一书。
了解背景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 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 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 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 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 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日
神秘声音: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顽强,严谨
返航过程:紧张至惊慌——惊心动魄
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身为航天员的自豪
资料补充
充满危险的太空航程
1967年1月:格里索姆、查菲和怀特3名美国宇航员在卡纳维尔角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 时,因飞船失火而丧生。
1967年4月:前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 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献身的宇航员。
太空一日是紧张复杂的,杨利伟所见所做所感不可能只有这些, 但作者在展现从升空到落地的全过程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读者最关心 、最惊险刺激的素材,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展现航天员的严谨 、科学态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显示出作者选材的高明。
小结
文章写了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在飞行过程中 所遭受的痛苦、紧张和意外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表现了航天员不惧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 态度。
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屏息凝神: 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整பைடு நூலகம்感知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节 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 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 秘密。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了哪些意外? 他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痛苦、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本末倒置’的错觉。” ——令人难受、闭眼猛想、调整
(3)“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很紧张、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发现什么。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架上升空, 73秒钟后突然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被炸成碎片坠入大西洋,7名机组人员全部 遇难,其中包括美国37岁的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从1万多名申请者中选拔出来的美国 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普通公民。
(4)“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眼看着越来越多……”
——恐惧、紧张出汗,看到左边舷窗开始出现 裂纹才放心。
问题探究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找出文中的一些例 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一:“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但作
问题探究
6.“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航天 飞行的时间为什么要写得如此准确?
照应开头,叙事完整;地球上短暂的一天,太空航行漫长 的14圈;幸福的时刻,激动人心的瞬间,必将开启我国太空 探险的新纪元。
问题探究
7.太空一日是紧张的、复杂的,作者为什么只选取四个片段来写?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三:在“归途如此惊心动魄”中有5时35分、5时58分、6 时4分、6时14分、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通过这一系列的时间数字,突出 杨利伟作为航天员,严谨、科学、 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
问题探究
3. 第12自然段从叙述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 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 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整体感知
• 第一部分(第1——17段),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 空及作者的心理感受。
• 第二部分(第18——29段),写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的地 球、祖国以及类似棉絮状的物体等
• 第三部分(第30——39段)写在太空遇到的“小问题”。 • 第四部分(第40——67段)写归途惊心动魄。
研读课文
问题探究
1971年7月:3名前苏联宇航员在于太空实验室中工作了创纪录的24天后,在返回地面的过程 中因飞船失压身亡。
1980年3月18日:前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45 名技术人员当场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医院后死亡。这次事故直到1989年才有了报道。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 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者没有看到。杨利伟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 ,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他并叮嘱“神六”“神七”的航天员仔细 看看。这说明了航天员的严谨、科学态度。
问题探究
示例二:“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准确地再现过。”
在太空听到神秘的声音,地面技术人员反复模拟,但因为不是当时的声 音,杨利伟就不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 到现在也没有确认”,可见杨利伟的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问题探究
4. 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这些内容是细节描写。作者交代这些表明 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 ,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问题探究
5.“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话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写出了“我” 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 沉着。
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坦率而真挚的 叙述,讲述了作者进入太空的经历和感受,生动真实地展现了 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赞扬了人类勇于探索太空的精神和我 国科研人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写法探究
1.平淡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感情。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祖
国航天事业的深厚感情。
写法探究
2.在叙述中穿插说明。
这篇课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从 表达方式上来看以叙述为主,但行文中也穿插了一些说明性 的文字。如课文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中的前三段文字, 运用了说明性的文字。
板书设计
火箭起飞:心情紧张,出现共振——危险
太 空 看到什么:地球上的景致,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激动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弧形(hú) 遨游(áo) 瞬间(shùn)
炽热(ch)ì 严谨(jǐn) 烧灼(zhuó)
轮廓( kuò) 稠密(chóu) 千钧重负(jūn)
词语释义
释然: 俯瞰: 本末倒置:
严谨: 惊心动魄: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从高处往下看。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弄颠倒了。
太 空 一 日
新知导入
茫茫太空,令人无限神往,在茫茫的太空呆一天,会是什么样 的感觉?今天,我们就走进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与他一同分享 在太空的生活。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3.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以及
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走近作者
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 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 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 九重》一书。
了解背景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 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 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 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 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 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日
神秘声音: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顽强,严谨
返航过程:紧张至惊慌——惊心动魄
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身为航天员的自豪
资料补充
充满危险的太空航程
1967年1月:格里索姆、查菲和怀特3名美国宇航员在卡纳维尔角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 时,因飞船失火而丧生。
1967年4月:前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 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献身的宇航员。
太空一日是紧张复杂的,杨利伟所见所做所感不可能只有这些, 但作者在展现从升空到落地的全过程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读者最关心 、最惊险刺激的素材,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展现航天员的严谨 、科学态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显示出作者选材的高明。
小结
文章写了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在飞行过程中 所遭受的痛苦、紧张和意外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表现了航天员不惧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 态度。
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屏息凝神: 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整பைடு நூலகம்感知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节 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 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 秘密。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了哪些意外? 他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痛苦、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本末倒置’的错觉。” ——令人难受、闭眼猛想、调整
(3)“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很紧张、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发现什么。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架上升空, 73秒钟后突然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被炸成碎片坠入大西洋,7名机组人员全部 遇难,其中包括美国37岁的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从1万多名申请者中选拔出来的美国 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普通公民。
(4)“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眼看着越来越多……”
——恐惧、紧张出汗,看到左边舷窗开始出现 裂纹才放心。
问题探究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找出文中的一些例 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一:“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但作
问题探究
6.“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航天 飞行的时间为什么要写得如此准确?
照应开头,叙事完整;地球上短暂的一天,太空航行漫长 的14圈;幸福的时刻,激动人心的瞬间,必将开启我国太空 探险的新纪元。
问题探究
7.太空一日是紧张的、复杂的,作者为什么只选取四个片段来写?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三:在“归途如此惊心动魄”中有5时35分、5时58分、6 时4分、6时14分、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通过这一系列的时间数字,突出 杨利伟作为航天员,严谨、科学、 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
问题探究
3. 第12自然段从叙述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 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 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整体感知
• 第一部分(第1——17段),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 空及作者的心理感受。
• 第二部分(第18——29段),写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的地 球、祖国以及类似棉絮状的物体等
• 第三部分(第30——39段)写在太空遇到的“小问题”。 • 第四部分(第40——67段)写归途惊心动魄。
研读课文
问题探究
1971年7月:3名前苏联宇航员在于太空实验室中工作了创纪录的24天后,在返回地面的过程 中因飞船失压身亡。
1980年3月18日:前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45 名技术人员当场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医院后死亡。这次事故直到1989年才有了报道。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 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者没有看到。杨利伟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 ,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他并叮嘱“神六”“神七”的航天员仔细 看看。这说明了航天员的严谨、科学态度。
问题探究
示例二:“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准确地再现过。”
在太空听到神秘的声音,地面技术人员反复模拟,但因为不是当时的声 音,杨利伟就不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 到现在也没有确认”,可见杨利伟的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问题探究
4. 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这些内容是细节描写。作者交代这些表明 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 ,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问题探究
5.“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话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写出了“我” 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 沉着。
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坦率而真挚的 叙述,讲述了作者进入太空的经历和感受,生动真实地展现了 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赞扬了人类勇于探索太空的精神和我 国科研人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写法探究
1.平淡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感情。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祖
国航天事业的深厚感情。
写法探究
2.在叙述中穿插说明。
这篇课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从 表达方式上来看以叙述为主,但行文中也穿插了一些说明性 的文字。如课文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中的前三段文字, 运用了说明性的文字。
板书设计
火箭起飞:心情紧张,出现共振——危险
太 空 看到什么:地球上的景致,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激动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弧形(hú) 遨游(áo) 瞬间(shùn)
炽热(ch)ì 严谨(jǐn) 烧灼(zhuó)
轮廓( kuò) 稠密(chóu) 千钧重负(jūn)
词语释义
释然: 俯瞰: 本末倒置:
严谨: 惊心动魄: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从高处往下看。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弄颠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