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绘画、建筑与音乐的内在关系

合集下载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LOGO
• 第三部分 第(8~16)段 明确:建筑都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 板书: 持续性 重复 变化 建筑 各种构件、部分 人民大会堂 北京故宫 几十根柱子 高低大小
前三殿、后三殿, 轮廓、光影 廊、庑、楼、门等 柱子、梁枋 回廊墙上的花窗
颐和园长廊
LOGO
人民大会堂
LOGO
故宫
LOGO
变化 变化
第(5-7)段 绘画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张 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李 公麟的“放牧图”体现了这 一点。
3.分析5~7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李公麟的 “放牧图”体现了绘画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
持续性 绘画 《清明上河图》 《放牧图》
重复 瓦垄 马
变化 事物位置 山坡、树
LOGO
LOGO
LOGO
回顾课题 将课文标题中的“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尽量概括 成一两个字: 千篇一律——(2个字) 不变 千变万化——(1个字) 变
做文意概括时候往往只用肯定性词汇,那么转换一下得出: 千篇一律—— 不变—— 重复 千变万化—— 变 —— 变化
LOGOΒιβλιοθήκη 课文分析,概括提要能力训练
请动手圈画并分组讨论本段体现文章中心观点的关键词。 第一部分 第(1) 段 主旨——凡是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 就既要重复,又需要变化。
LOGO
关键词——持续性、重复、变化
第二部分 第(2~7)段
第二部分举例介绍了作为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 音乐、舞蹈和绘画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
持续性 重复 音乐 主题 《鳟鱼五重奏》 鳟鱼、溪水
变化 变奏 渔夫
LOGO
第(4)段, 舞蹈是动作和音乐重复与变 化的结合。 板书: 持续性 重复 舞蹈 动作、音乐

谈建筑与音乐

谈建筑与音乐
严谨 ,给人以平衡感 ,是 当时建 筑的代
在音 乐里 ,有 “ 、2、3 、5 1 、4 、 6 ”七个音符 ;绘 画中用 “ 、橙 、 、7 赤 黄 、绿 、青 、蓝 、紫 ” 和 “ 暗五 大 明 调”来 表达物体的色彩和 明暗关 系 ,虽
的听觉刺激或某些 嗅觉刺激 都可能使视 觉感 受性有所提高 。微光刺激则 能提高
的 《 田同交 响曲 》第二章奏 出的夜莺 、 鹌鹑 和布谷 鸟的叫声 ,肖邦 《 大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降D
前奏 曲》中的 “ 雨声 滴漏” ,传达 的是 田园的景致 与生机 , “ 表达 乡间的乐趣
c、D、E 插部 ,贝多 芬 的 《 爱 丽 是 致 斯 》的 曲式 结构 就 是 明显 的 回旋 曲式
特别敏锐 ;而盲人 的听觉能力超 常。不
同感觉之 间所 以能够相互 补偿 ,是因为
在一定条件下不 同形式 的能量可以相互
性 ,将观赏者从一个 空间带到另一个空
间 ,同时具有空 问转移 的持续和时间的 持续 。而音乐是听觉 艺术 ,属于时间艺 术 ,它是在一定 的时间过程 ( 起始一 高
“ 式 ” ( 有 不 同稳 定 音 的大 调式 、 调 分
小调式 );在色彩里有 “ 色调 ” ( 如黄
人 的机 能 经 常是 相 互 弥补 的。 例 如 ,我们在残奥会上看 到聋 哑人 的视 觉
色调 、蓝色调等 ),调性 ( 冷色调 、暖
色调 );绘画 中的色调如音乐 的基调 ,
对客观世界进行全面的反映 。 12 .音乐的视 觉形 象 1 .音乐的绘 画手段 .1 2
( )线 条 1
《 图画展 览会 》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
1人的感觉
11 .感觉 的作 用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与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与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与音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一切艺术都希望达到音乐的状态。

”这说明了艺术之间的共同之处,更表现出建筑艺术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同样可以认为是“流动的建筑”。

它们都是艺术的一种,无论是音乐还是建筑都不是单一的音符或者是建筑材料,真正的建筑或者音乐中都融入着情感,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的精华的载体。

就这点上在思想发生巨大转变的文艺复兴时期表现尤为明显,那一时期的巴洛克建筑与巴洛克音乐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摆脱了过去单一的规范。

华丽而又复杂的艺术应运而生。

一.巴洛克时期的时代特点与艺术特点时代的特点决定了艺术的特点,巴洛克时期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风暴的重要转折点上。

17世纪前后的欧洲是一个天灾不断,战乱频繁的动荡年代,封建时代正逐步向资本主义过度,人们的信仰问题也日益暴露出了危机,诸多不可抗拒的现代新生力量在不断萌芽生长着。

但是,在这段时期内,教会的政治力量及民众间的影响力仍是不容小觑。

1,反对平淡素朴,追求奢华和享受文艺复兴后的天主教会在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会开始讲求奢华和享乐主义,而巴洛克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天主教会与宗教贵族的赞助与支持。

正因为如此,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音乐都十分豪华、壮观。

2,作品富有创作力,以情感来创作文艺复兴改革了人们的思想,号召人们尊重人性,追求自我情感的解放。

巴洛克艺术家,确实不像传统的古典艺术家那样描述现实,再从中领悟理性。

他们是透过现实去表现狂热的内在气质,或是为了情感的有效呈现才珍视现实。

基于感情的需要,他们有时夸大想象,有时有无比直率地反映现实,这一点意味着巴洛克艺术其实已经开始孕育着现实主义倾向了,正如列维〃施特劳斯所说的:“这些巴洛克风格的伟大体现者,对于生动明朗的自然之把握是无与伦比的。

”这也使得巴洛克风格成为不朽的艺术代表。

3追求自由不拘的多样性文艺复兴时期改变了人们对宗教的看法,展现出个人的欲望,巴洛克艺术家们更是提出了人士上帝为了人的快乐而创造的,因而巴洛克艺术家们打破古典主义的各种束缚,不循规蹈矩,不迎合实用,不拘泥于艺术门类,一切为了审美效果及人们的需求,追求自我放纵。

浅谈音乐与建筑的共性

浅谈音乐与建筑的共性

复 杂 可规整 的乐段 使音 乐 产生 无 限 的韵律 美。 而音 乐 的节 奏 美感 运用 到 建筑 上 ,也 能使 建筑 产 生丰 富 的 韵律 变化。 量 了每 把 铁 砧 和 铁 锤 的 体 积 大 小 , 事 实上 ,建筑 中 也存 在 着 韵律 得 出了一 个 结论 :音 乐上 的和 谐 同 与 节奏 ,例 如 1 7世纪 6 0年 代 的罗 发 音体 的体 积 比例有 密 切 关系。 当 马圣彼 得 大教 堂椭 圆 形广 场柱 廊是 这 一思 想 用 到建筑 上 时 ,它 各部 分 是 一 支 笔 ,在 乐 谱 上 描 绘 着 生 活 的 著 名 巴洛 克大 师 贝尼 尼 设计 的 ,广 之 间 的数量 的 比例 关 系决 定 了建筑 喜 怒 哀 乐 。 建 筑 的 形 式 美 是 建 筑 师 场 周 围 围 绕 着 两 个 相 互 对 应 的 半 圆 比例 的和 谐 ,并据 此 推 断一切 完 美 对 生活 的期 待 ,音 乐家 利用 音 乐语 形大理石柱廊 ,2 8 4根 立柱和 8 8根 的事 物都 如 同音 乐一样 处 在 “ 数” 言 ,把从 生 活 中获得 的灵感 表达 出 壁 柱 组成 四个一 组 的 巨大行 列 ,暗 的, n N 之 中。 来。 每个 古典 日 寸 期 ,音 乐和 建筑 的 喻着 教堂 正伸 出母 亲 的手 臂把 来 自 音 乐 与建 筑 同 为人 类伟 大 的艺 风格 变化 实质 上是 人性 的变化 ,当 四面 八 方 的信 徒 拥抱 在怀 里 。如 果 术 形 式 ,它们 之 间是 存在 着 共 同性 呈现 出共 同的特 征 时是 人们 对生 活 在 罗 马 的圣彼 得 大教 堂前 广场 的柱 的 ,而 且音 乐与 建筑 相互 的影 响有 有着 共 同 的理 想。音 乐 和建筑 始 终 廊 里 散步 ,你 也会 觉得 好 像 是在 享 着 悠 久 的历 史。我 们 可 以不 同时 期 都是 人 类 的创 造物 ,是 某一 时 期 内 受着 音 乐的节律 。 的建筑 风 格 ,联 想到 不 同时 期 的音 人 类 内心理 想 的展 现 ,因而 在特 定 那 些按 照一 定规 律 而 设计 的 门 乐 风 格 。 例 如 ,我 们 可 以 从 古 典 音 时期 一 定会 展 现 出相似 性 ,这就 是 窗 ,檐 口,在 不断 的 变化 中展 现 出 1 】 上 海 金 茂 大 厦 的 乐和 古典 建筑 的风格 演进 中找到 它 音 乐和 建筑 可 以相 互 转化 ,相互 影 无 穷 的 魅 力 。 【

浅谈音乐与建筑的关联性

浅谈音乐与建筑的关联性

浅谈音乐与建筑的关联性发表时间:2020-12-17T12:45:37.6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25期作者:宿知涵[导读] 音乐与建筑作为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宿知涵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市 400715【摘要】:音乐与建筑作为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二者之间蕴含着的共性和映射,无论是从艺术风格的特征,历史的文化、以及当时的社会需求甚至细节到艺术作品构成的元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的探索艺术审美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力求用更加严谨的方式和敏锐的观察来领悟它们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音乐建筑关联性艺术审美一、建筑元素与音乐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德国哲学家谢林在《艺术与哲学》中曾提及到,以及十八世纪后叶以来的作曲家贝多芬、豪普德曼比喻“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些艺术家极力推崇的名言都让我们不难看到二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

音乐的形象表达通过作曲家用五线谱的方式进行记载,其构成音乐的元素例如旋律、和声、伴奏织体、调式调性、音高等多种音乐元素之间都有着相对应的距离和位置。

同样,一个完整的建筑形象也同样涵盖着数字化的组织关系和结构元素,设计师起初用草图设计出一幅相对完整的平面构图,将墙体、门窗、洞口等诸多建筑元素按照相应的高度和尺寸比列进行绘制。

以17~18世纪在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建筑艺术为例,当时的建筑多以教堂为主,从外观上来看,极其奢华,富丽堂皇的装饰是巴洛克之气建筑的主要特征,这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是重于内部的装饰,其全体多取曲线,常常穿插曲面和椭圆空间,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人们的视觉,并大胆用夸张的纹样形式,诞生于这一时期的世界第一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

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为了尽可能地展现圣彼得大教堂的全貌,将广场拉长,纵向的梯形与横向的椭圆形交融穿插,避免了单调和沉闷。

此外,他设计了284根塔斯干柱式,并在柱子上雕刻了各种神采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这些柱子组成了规模宏大的柱廊,将广场围合了起来,相互掩映的灰空间与开敞的广场结合,在日光下呈现明暗的多重对比,空间变得层次丰富了起来。

7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7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最后一段:明确写作目的。
阅读1—7思考
作者在第一段中分析的“持续性”有哪些? 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时间空间 相结合的持续。
为什么要强调持续性? 如果没有持续,就谈不上重复和变化。
文中介绍了音乐、舞蹈、绘画中 的一些实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作为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音乐、舞蹈、 绘画都是重复变化的统一。
作者简介:
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 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历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 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一 二、三届人大代表,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 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1972年1月病逝于北 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和教 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 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 树。近几年来,他于五十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 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 人感叹,引人深思。
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作者观点——重复与变化的有机统一构 成了建筑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本文的论题是什么? 艺术创作中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小结: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音乐、舞蹈 绘画 建筑
重复与
变化和 谐统一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城市建筑中存在 的“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 “千变万化”到眼花缭乱的现实问题。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作用?
第一段:全文的总纲
1、艺术创作既要有重复,又要有变化。
: 包含三层意思
2、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重复 和变化特别重要
3、作品的持续性包括三种:时间的持 续、空间的持续、时空综合的持续.
拓展延伸

古典音乐与建筑风格的对应关系

古典音乐与建筑风格的对应关系

古典音乐与建筑风格的对应关系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古典音乐和建筑风格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又在某些层面上相互呼应、相互映衬。

它们都是艺术的表达形式,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古典音乐,以其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内涵,打动着无数听众的心灵。

建筑风格,则通过形态、比例、材质和空间的运用,展现出时代的风貌和文化的底蕴。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与巴洛克音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巴洛克建筑强调动感和戏剧性,常常运用曲线、椭圆形和复杂的装饰。

例如罗马的圣卡罗教堂,其外立面充满了起伏的曲线和华丽的雕刻,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与之相对应的巴洛克音乐,如维瓦尔第的作品,旋律富有活力,节奏多变,强弱对比鲜明,充满了激情和张力,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建筑中那流动的线条和强烈的动感。

古典主义建筑追求对称、比例和简洁的线条,体现出一种理性和秩序之美。

法国的凡尔赛宫就是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宫殿布局规整,外观宏伟庄严。

而古典主义音乐,以海顿、莫扎特的作品为代表,结构清晰,旋律优美,节奏平稳,和声和谐,就像古典主义建筑一样,给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这种音乐风格注重形式的完美和内在的逻辑,与古典主义建筑所追求的理念不谋而合。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和建筑也有着相似的特征。

浪漫主义音乐充满了情感的抒发,旋律自由奔放,富有想象力。

肖邦的钢琴曲、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都饱含着深情和梦幻般的色彩。

浪漫主义建筑则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常常运用尖顶、塔楼和复杂的装饰,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的氛围。

德国的新天鹅堡就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建筑,它宛如童话中的城堡,充满了奇幻和浪漫的元素。

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的尖顶、细长的窗户和华丽的装饰,给人一种神秘、崇高的感觉。

哥特式音乐同样具有这种神秘的特质,旋律常常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教堂中的唱诗班所演唱的圣歌,在高耸的拱顶下回荡,仿佛能将人的灵魂带向高远的天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古典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也可以与建筑的空间和节奏相对应。

“诗,书,音,画同源”丨探寻绘画与音乐中的共通

“诗,书,音,画同源”丨探寻绘画与音乐中的共通

“诗,书,音,画同源”丨探寻绘画与音乐中的共通探寻绘画与音乐中的共通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之间的区分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区分,绘画与音乐本身是同源的形式的艺术,运用于表现,概念或交流。

艺术作品与感觉器官之间的关系简单且物质。

从艺术发展史上看,绘画流派与音乐流派的产生时间与产生动机具有相似的背景,两个艺术形式相辅相承,甚至相互影响。

音乐与绘画自身的内在结构与表达方式也具有相似性的表达特性。

我国自古尚有“诗,书,音,画同源”的观念和说法。

高品质的绘画与音乐内在的精神性始终激发着人类文明进取的脚步。

本文原载《艺术科技》,2013年。

引言法国洛可可艺术晚期画家华托的“歌唱般的”绘画并不只是诉诸于肉眼,如同自巴赫以来的具有空间张力的音乐并不只是诉诸于耳朵一样。

在巴赫的赋格曲中、贝多芬的四重奏中,我们都活生生地体验到了听觉印象中一个完整别样的世界。

通过这样的世界,作品所有的丰富性和深度才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以这样的世界为中介,通过和声在我们心中所唤起的淡黄色、褐色、黑色和黄金色的形象,落日、层峦叠嶂的山峰,暴风雨,春天的景色的形象,以及颓废的城市和陌生的面孔的形象,它才能向我们倾诉自身的某些东西。

1、从西方艺术发展史上看绘画与音乐1.1、16~18世界绘画与音乐样式的形成与演变公元1500~1800年的三个世纪,追求空间超越的意志萌发,乐器发展成为主导的艺术,起初在17世纪,音乐利用的是乐器的极富特色的音色,以及弦乐和管乐,人声和乐器的音效的对比,它们都是用来进行叙述描绘的手段。

堪舆提香、委拉斯凯兹和伦勃朗这样的大师的绘画作品一较高下。

从加布里埃利(Gabrieli)到克莱利(Corelli)的奏鸣曲中,每一乐章都显示了一个装饰优雅的主题,并且确定了通奏低音作为背景。

渲染英雄般的场景。

德国大师们的出现使这一样式的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支配了18世纪的绘画与建筑。

这种音乐的精神与弦乐与管乐齐奏的伴音技术有着亲缘关系。

那先前与之后的绘画,把拉斐尔的绘画和提香的绘画当做两种全然不同的艺术区分开来东西是一种雕塑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4期2OO4年10月宿州学院学报JournalofSuzhouCoIlegeVoI.19,No.4oct.2004

论文学、绘画、建筑与音乐的内在关系黄莉丽(韶关学院音乐系,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音乐是一门具有独特规律的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它对人类的情感有更直接更强烈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与其它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内涵与意境、音色与色彩、节奏与音响等方面,简要论述了音乐与文学、绘画和建筑的内在关系。关键词:音乐;文学;绘画;建筑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一041X(2004)04一0084一02

音乐是一门具有自身独特规律的艺术,在其内涵、意境及表达效果等方面与文学、绘画、建筑等艺术种类有着诸多联系。l音乐与文学的联系音乐在释意与表达方面常常与文学有许多共性与联系。大量的音乐史诗都能充分说明这~点。歌剧作为西方主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是~种文学与音乐的“形神合一体”[1],在音乐的表达中溶人了诗的因素。诗、剧、音乐各部分相互依存,彼此补充,充分表达出作品的性格与意境。英国伟大的作家莎士比亚以他雄浑的艺术手法、鲜明的思想、彻底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深刻的哲理性,而经常吸引音乐家的注意。柏辽兹曾就《罗密欧与朱丽叶》说到:“何等样的题材啊!这一切都是为了音乐而写的。”[13这话完全可用于这位英国剧作家的绝大部分作品,各时代和各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都曾参与创作了众多的莎士比亚的作品,众多事实证明了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对音乐这门艺术所起的作用。莎剧中包括了许多引发作曲家创作灵感的因素,诸如悲与喜的矛盾交织、爱的光明与黑暗势力的冲突等等。这是音乐创作者创作的思想源泉,心灵感受的起点,作曲家用音乐的特殊表现形式将所感再现。当然,这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导火线一样引发作曲家的创作激情。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创作《奥涅金》时,受原作的感染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总谱,他曾写道:“如果我是以火一样的的热情来创作的话,那这把火是普希金点燃的,如果我的音乐能包含了原美的十分之一的话,我将会感到收稿日期:2004—05—26作者简介:黄莉丽(1968一),女,河南人,文学硕士,广东韶关学院音乐系讲师84非常自豪和满足了。”[2]正因为好的文学作品从而产生了优秀的音乐。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中也不乏此例,如用唐朝诗人自居易的诗篇《长恨歌》为题材写出同名清唱剧,可称为中国近代较成熟的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之作。民乐家刘天华创作的许多二胡曲,如《月夜》、《空山鸟语》、《竹影摇红》等吸取古诗词中的精华,充分表达出“清、虚、淡、远”的艺术境界[3]。在现代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大胆借鉴,用现代手法创作出了大量的音乐佳作,充分表现出了古文学的精髓,取得了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正是由于音乐与文学相似的性格特点,文学作品中也屡屡使用音乐创作方式,两者彼此渗透。意识流小说可以说是这种关系更高层面的典型例子。小说家们用音乐的形式、技巧来揭示他们小说中复杂的意识流程。在这些作品中,除了追求一种音乐性——节奏感、旋律美及交响效果之外,他们往往把音乐的主导动机转化为一种小说技巧,以暗示一再出现的任务或场景;他们模仿使用音乐的对位法,形成多线交叉的复调叙述,来表达复杂的时空关系;他们甚至直接采用奏鸣曲式或赋格曲式构筑整部小说某一章节的结构框架。如果说传统的叙述方法近似于主调音乐,这种叙述方法就近似于复调音乐。由于任务的意识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小说家越是想要直接地揭示人物的意识,他越是感到需再借助于某种外部构架,作为他小说艺术的一种美学上的支撑物。而音乐的某些特征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因此,音乐与文学的这种相互结合、彼此渗透能更准确更细腻地表达出某种共同的意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欣赏要求。

2音乐与绘画的联系绘画是~种比较直观的艺术形式,音乐在其表 万方数据达效果方面,对于欣赏者来说更容易与绘画联系起来,故而有音乐中具有绘画性内容之说。作曲家在创作时也刻意追求视觉上的效果,音乐体裁中的交响音画、交响素描等形式显然是受绘画创作的影响,例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三首交响素描,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交响音画,还有贝多芬创作的第六交响乐《田园》等,都用优美动听的旋律、生动形象的音乐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美好和农村生活的景象。欣赏这些作品时,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根据古曲《夕阳萧鼓》改编的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富多彩的情景组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近与远、景与情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和诗情画意,引人人胜。同样,我们也可以在从古至今的许多名画中用眼睛“听”出美妙的乐章。宋代画家李迪的《雪树寒禽》里没有风声,也没有鸟鸣,只有雪花在溟溟空际飞舞,显得闲适而安静,然而那节奏鲜明、富有弹性的树枝的摇动,由根至梢曲转回环,恰似瑶筝弹出的一串音响飘向天空,充满诗意和音韵。在一些音乐家的传世之作中,许多是从绘画中得到启示创作而成的。中国音乐作品中,民乐《观花山壁画有感》、《蜀宫夜宴》、《飞天》等均是依据我国古代壁画或古墓石刻等美术作品为蓝本的。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则把一幅幅绘画谱入他的《图画展览会》。同是俄国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的交响诗《死岛》,就是根据一幅同名名画创作而成。另外,音乐能诱发画家的创作欲望和情绪,使画家得到某些启发,激发创作灵感。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曾说:“音乐常赋予我一些伟大的思想,当我听音乐时,我非常想画画。”[41加拿大著名卡通画家托特常在音乐伴奏下作画,创作灵感如高山流水,源源不断,他曾举办过多次别开生面的绘画音乐会。相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就是从音乐声中获得的。人们之所以更多地把音乐与绘画联系起来,也是因为在某些方面它们可以做类似的比较。美术中的形体、色彩、空间三要素,可以比为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以及和声[s]。这一点在画家毕加索与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斯特拉文斯基和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派艺术中的两位大师,是现代音乐和现代绘画领域的奇才。他们的艺术实践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说音乐和绘画的根本要素是“旋律”和“形象”的话,那么,他们都越过了这个要素。在毕加索的作品中,形象的意义已降低到次要地位,形象都被歪曲、支解和变形,画幅中块与面的结合结构被当作最终的目的,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排除色彩,只用灰黑的颜色作画,以求得一种结构上的雕塑效果。而斯特拉文斯基则被批评家称为“旋律贫乏的作曲家”,他的很多乐曲音域狭窄、旋律不强,说起他的作品时,通常只让人想起某些复杂的节奏、和声,而想不起它的旋律,这一点正像毕加索的作品经常把完整的形象解体成许多零碎的块面和小零件一样。斯特拉文斯基在战前使用的避免浓厚的弦乐音质的乐队,则相当于毕加索在早期立体派阶段排除繁多色彩的构图。斯特拉文斯基在乐曲中经常把钢琴作为打击乐来敲打并直接使用某些生活音响,在毕加索的画中则表现为一些具体实物来代替颜料,创造出一些实物拼贴画。最有意思的是尽管斯拉夫斯基大量地、自由地使用不协和音,但是他仍然基本上是一位有调性的作曲家,而毕加索虽然任意扭曲、肢解各种事物形象,但最终他仍然基本上是一位抽象派画家。可见,音乐与绘画常常有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

3音乐与建筑的联系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类似性。只要深入分析,就不难发现,其间的各种要素有着本质的联系。这两种艺术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一个个独立的音符是不能成音乐的,只有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才能共同表达音乐,而和弦正是它们组合的结果,在和弦中有协和和弦与不协和和弦或者说稳定与不稳定和弦。这些和弦不能随意放在一起,而是以主音上建立起来的主和弦“核心”,充分统一在音乐的“调性”之中,于是一个混沌的、复杂的音响世界由于调性的力量变得有序和统一。而建筑艺术也是追求把复杂的多样组成和引人人胜的整体:三棱体、四方体、球体、圆锥体和圆柱体组合在一起,构成建筑物所有部位中细部和形状的协调统一。在建筑风格之上差不多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或者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例如有一座建筑,由左到右或者由右到左,是一柱、一窗、一柱、一窗的排列下去,就像是“柱、窗、柱、窗……”的2/4拍子(强、弱、强、弱……);若是一柱二窗的排列法,就有点象“柱、窗、窗、柱、窗、窗……”的圆舞曲(3/4拍,强、弱、弱、强、弱、弱……);若是一柱三窗,就是4/4拍子。同样,在垂直方向上,我们也能找到相似的规律。建筑学中,建筑物比例上的和谐,决定于各部分之间一定数量的比例关系。而音乐中各音级的稳定度,各音程的协和度也直接归因于音响的频率比例。比例越单纯,音级就越稳定、越协和,除去八度,音乐中最协和的音程就是纯五度,其比例是2:3,恰与视觉艺术的黄金分割律吻合[s]。在中外古典建筑中,对称是一个主要的原则,(下转第106页)85 万方数据[20]Smith,R.J.andGrula,E.A.ChitinaseisInducibleCuticlesfromCalliphoraVomitoriaandManducaSexta

EnzymeinB.Bassiana.J.Invertebrl-J].Path01.1983,EJ].J.GeneralMicrobi01.1987a,133:1371~138242:319~326.[243St.Leger,R.J.,Charnley,A.K.and

Cooper,R.M.Char—

E21]St.Leger,R.J.,Cooper,R.M.andCharnley,A.K.Cu—acterizationofCuticle—DegradingProteasesproducedby

ticle—degradingEnzymesofEntomopathogenicFungi:theEntomopathogenM.Anisoplia.Arch.Biochem[J].

RegulationofProductionofChitinolyticEnzymes[J].J.Biophys.1987b,253:221~232

Gen.Microbi01.1986a,132:1509~1517[25]St.Leger,R.J.,Butt,T.M.,Roberts,D.M.,and

Sta.

[zz]st.Leger,R.J.Cooper,R.M.andCharnley,A.K.Cuti—pies,R.C.SynthesisofProteinsIncludingCuticle—Ds-

cle-degradingEnzymesofEntomopathogenicFungi:Cu-gradingProteaseduringDifferentiationoftheEntomath-tiocleDegradationinVirtobyEnzymesfromEnto-ogenicFungusMetarhiziumAnisopliae[J].Exp.Myc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