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

合集下载

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论文摘要】音乐与绘画作为艺术门类的“连理”学科,它们能够视听相通,音画互感,但又有不同,本文通过阐述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来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音乐绘画感通共性个性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说过,音乐是心灵状态下最伟大的绘画。

可见,音乐与绘画有着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共性,它们都是表现艺术家心灵深处微妙复杂的情绪变化和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感受。

但同时从理论上讲,这两种艺术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各自具有独立的个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通过音响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感官,以“描情” 擅长,表达人的心灵;绘画则是空间的艺术,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于人们的视觉感官,以“状物”取胜,表现事物的造型。

本文通过阐述二者的共性和个性来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音乐与绘画的相互感通音乐直接诉诸人的心灵世界,有着巨大的渗透力和亲和力。

它能够和绘画、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渗透、感通,激起“诗情”和“画意”的审美通感效应。

而在音乐的审美通感中,听觉与视觉的相互感通是最为活跃的。

(一)音乐中的画意音乐与绘画作为艺术门类的“连理”学科,能够视听相通,音画互感,我们可以在音乐审美中充分感受“画意”的通感之美。

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这首作品直接取材于俄罗斯艺术家格尔曼的绘画,是他对亡友画家格尔曼个人画展的一篇侧写,共分十个段落,并且每一个段落的小标题都是原画的标题。

渥尔顿的管弦乐《普茨茅斯的一角》取材于罗兰逊的一副风景画,这类作品听众可以根据标题的提示,通过想象去捕捉具体的视觉形象。

柴可夫斯基在谈及他的交响曲《弗兰切斯卡达李米尼》时说:“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多勃为但丁《神曲》所做的插图中《地狱的旋风》一画,大大激发了我的想象。

”其实,早在17世纪后半叶,库普兰《莫尼卡姐姐》、《胜利的缪斯》等乐曲色彩艳丽、纤巧多饰的风格已经会使我们想起与他同时代的画家乔托的作品。

(二)绘画中的“音响”和“伴奏”抽象派绘画大师康定斯基是第一个真正从内在情感关联的角度尝试将音乐展现在画布上的人。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探析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探析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探析音乐与绘画的关系音乐和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在艺术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

虽然音乐和绘画的形式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这些共性可以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探析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关系。

首先,音乐和绘画都是可以表现情感的艺术形式。

音乐可以用音符和旋律表达情感,而绘画则可以用颜色和形状表现情感。

例如,浪漫主义音乐通常表达爱情和激情等强烈的情感,而浪漫主义画家则常常用浓郁的颜色和夸张的形状表现这些情感。

因此,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都是通过表现情感来打动观众或听众的。

其次,音乐和绘画都需要艺术家进行创作。

创作是一种灵感和技能的结合,需要艺术家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

艺术家必须有一定的音乐和绘画的技巧和经验,才能将自己的想法用最好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也会借助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这些也是影响艺术品价值的因素之一。

此外,音乐和绘画都需要观众或听众去欣赏。

观众或听众是音乐和绘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没有他们的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就变得没有意义。

观众或听众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受来解读艺术作品的意义,这也是音乐和绘画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最后,音乐和绘画也可以相互影响和借鉴。

音乐和绘画有许多共同的艺术特征,如色彩对比、形状与旋律的相似性等等。

许多艺术家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不同的艺术元素,从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新艺术风格。

例如,现代艺术家凯斯·哈林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融合了音乐和绘画元素,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探析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探析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探析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音乐与绘画作为两种艺术形式,虽然媒介不同,但二者在表现方式、创作动机、审美
效果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相互影响。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可以探索音乐与绘
画之间的关系。

音乐和绘画都具有表现力。

音乐通过声音的组合、旋律的变化、节奏的起伏等手段来
表达情感,而绘画则通过色彩的运用、线条的勾勒、形状的构成等方式来表现主题。

二者
都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共鸣和共鸣。

音乐和绘画在创作动机上也存在相似之处。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常会通过音乐或绘
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点。

无论是音乐家还是画家,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创作来传
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音乐与绘画的共同之处之一。

音乐和绘画也相互影响。

音乐可以通过绘画的视觉表达方式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得音乐作品更具有形象感。

相反,绘画也可以通过音乐的声音表达方式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画家可以通过配乐或音乐的节奏来提升绘画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这种相互影
响使得音乐和绘画在创作和欣赏上都更加丰富多样。

音乐和绘画在表现方式、创作动机、审美效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相互影响。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音乐和绘画都是人们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重要媒介,也是人
们获取美的体验和享受的途径之一。

音乐和绘画的关系不仅丰富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层次,也深化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影响与渗透――浅析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关系

影响与渗透――浅析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关系

影响与渗透――浅析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关系影响与渗透是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之间的一种重要关系。

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二者在艺术创作中互相借鉴、影响和渗透,为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远大的空间。

一、影响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之间的影响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从不同的因素中获取灵感和启示,其中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美术作品对音乐作品的影响美术作品对音乐作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美术作品对音乐创作理念的影响在音乐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从美术作品中吸取灵感,从而产生新的音乐理念。

比如说,很多音乐家在创作时会用到美术作品中的颜色和形态,而这些色彩和形态能够体现在音乐中,使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更加丰富。

2.美术作品对音乐创作主题的影响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也会影响音乐创作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说,画家在绘画过程中表现的爱情和绝望等情感,可以被音乐家所吸收,并表现在音乐作品中。

3.美术作品对音乐创作中的声音和效果的影响美术作品中的颜色和质感等元素也会影响音乐创作中的声音和效果。

例如,画作中的明暗对比可以被引用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使得音乐作品更加生动。

音乐作品对美术作品的影响音乐作品对美术作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对美术创作理念的影响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也可以启示画家的想象和创作理念。

比如说,许多画家在创作时会借鉴音乐中感性的色彩,从而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

2.音乐作品对美术创作主题的影响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也可以影响美术创作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说,音乐家所表现的忧郁和孤独可以被画家所吸收,并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3.音乐作品对美术创作中的形式和布局的影响音乐作品中的节拍、节奏和韵律等元素也可以被创意在画家的构图中,从而烘托出更加紧凑和充实的视觉效果。

比如说,许多画家在创作时可以用音乐节奏来布置画面中的构图和色彩,从而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和谐。

音乐与的结合

音乐与的结合

音乐与的结合音乐与绘画的结合音乐和绘画是两种艺术形式,它们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情感和理念。

然而,在许多场合下,音乐和绘画可以相互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艺术体验。

音乐可以为绘画注入情感和灵感,而绘画则可以为音乐提供形象和形态。

本文将探讨音乐与绘画的结合,以及它对艺术创作和观赏的影响。

一. 音乐与绘画的共同点音乐和绘画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创造美的方式。

音乐通过声音和旋律传递情感,而绘画通过色彩和形象表达情感。

它们都具有感知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此外,音乐和绘画都可以被视为一种语言,通过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来传达信息和意义。

二. 音乐对绘画的影响音乐对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音乐可以为绘画注入情感和灵感。

听音乐时,人们会产生情感共鸣和情绪波动,这些情感和情绪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艺术家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色彩来选择绘画的材料、颜色和风格,从而使绘画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次,音乐可以为绘画提供形象和形态。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以使观众产生形象和场景的感知,这种感知可以与绘画作品产生共鸣。

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表达音乐中的形象和情感,使观众产生视听的双重享受。

例如,当绘画中的色彩和线条与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相契合时,观众会感受到一种视听上的和谐和统一。

三. 绘画对音乐的影响绘画对音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绘画可以为音乐提供视觉效果和视觉支持。

当音乐和绘画相结合时,观众不仅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还可以看到与音乐相契合的视觉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可以提供对音乐情感的进一步理解和感知,并且可以增加观众的观赏乐趣。

其次,绘画可以为音乐提供叙事和故事。

绘画作品通常可以通过人物、场景和符号来表达故事和情节,这些故事和情节可以与音乐的主题和旋律相呼应。

当观众听音乐时,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想象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和意义,这样可以使音乐更加具有情感和感染力。

四. 音乐与绘画的结合形式音乐与绘画的结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音乐会上的视觉表演,艺术展览中的音乐伴奏,甚至是绘画作品中的音乐符号。

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音乐与绘画音画的提法由来已久,前人早有研究。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谈及音乐,人们很自然的会与流畅的旋律,明丽的音色联系起来。

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这不仅仅是音响对耳朵的“敲击”,也是由旋律引发的思维活动与人们经历、情感的共鸣。

作曲家进行创作的过程,是尝试用一系列连贯的音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希望藉由音乐语言传递给世人。

描述一部作品蕴涵丰富,也是指音乐中蕴涵的信息量大,能够使人们在自己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产生各自不同的联想和思考,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理解”。

这不由让让我们可以联想到同为艺术创作形式的视觉艺术。

例如绘画,雕塑等。

音乐运用听觉,而绘画则以视觉为媒介,将作者的意寓展现出来。

不能否认,西方早期绘画艺术家运用人文主义写实手法向世人呈视了许多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作品,而音乐在这一点上则很难做到如斯境界。

但音乐中也含有丰富的形象因素,并且绚丽多姿,极具音乐本身的特色。

一段美妙的音乐,会让人不由自主的闭上眼睛静静欣赏.“眼前浮现出一幅……的画面”,人们往往会这样评价。

这应当就是音乐与绘画共通——反映视觉形象的表现之一。

的确,音乐艺术在漫漫发展中得出了对具体形象描绘的不同手法。

音乐可以运用音节来模拟具体形象,对固定音高的事物进行模拟就是方法之一。

例如以三度以下音程模拟布谷鸟的鸣叫,这种模拟的逼真程度使得它在音乐作品中一再被运用。

影片《音乐之声》中《Fell Well》一歌即如此。

即便扣除歌词,短促轻快的音节依然能将从钟里蹦出来的小布谷鸟带到我们的眼前。

中国的《百鸟朝凤》更是此类的经典之作。

唢呐极致的演奏下,一幅百鸟朝凤图跃然眼前。

这与古人笔下的众多花鸟图相比如何呢?虽没有绘画般精准,但我却认为比绘画更加生动呢。

自然界中有固定音高的事物毕竟不多。

因此,正如画家们努力在静止的画布上表现流动的瀑布、溪水一样,音乐家们也在对那些没有固定音高的事物进行模拟。

当然,音乐家无法像画家那样将一幅溪水图忠实的展现出来——不差毫厘,惟妙惟肖,而只是一种近似的模仿。

音乐的情感与绘画作品的表达与配合

音乐的情感与绘画作品的表达与配合

音乐的情感与绘画作品的表达与配合音乐和绘画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神奇的联系。

音乐具有情感的力量,而绘画作品则以形象的方式表达情感。

在某些情况下,音乐可以与绘画作品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观赏体验。

本文将探讨音乐与绘画作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如何配合以传达情感。

首先,音乐可以为绘画作品提供情感的补充和加强。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艺术,通过旋律和节奏直接影响听众的情绪。

当音乐与绘画作品相结合时,它可以为作品注入更深层次的情感,使作品更加生动而丰富。

例如,当一幅绘画描绘了悲伤的场景时,适合选择悲伤的音乐作为配乐,这样可以加强观众对悲伤情绪的感受,使作品更加感人。

其次,音乐和绘画作品可以相互启发与互动。

音乐可以启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在绘画作品中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同时,绘画作品也可以激发音乐家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创作出与画作情感相呼应的音乐作品。

这种相互启发与互动可以使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捕捉到情感,使作品更加真实而深刻。

此外,音乐和绘画作品之间的配合也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

当观众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时,如果配上适合的音乐,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作品的氛围中,进一步感受到艺术家想要传达的情感。

例如,当观众欣赏一幅描绘大自然的绘画作品时,如果配上柔和轻快的音乐,可以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音乐的情感与绘画作品的表达与配合也可以通过展览和演出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通过在展览会或音乐演出中同时展示绘画作品和音乐演奏,可以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双重享受艺术的魅力。

这种形式的呈现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音乐的情感与绘画作品的表达与配合具有一种独特的关系。

音乐可以为绘画作品提供情感的补充和加强,启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并与绘画作品相互呼应。

配合音乐的绘画作品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观赏体验,同时通过展览和演出形式让观众深入地感受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音乐与绘画的完美结合者

音乐与绘画的完美结合者

音乐与绘画的完美结合者音乐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各自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魅力,然而当二者融为一体时,便能创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与情感共鸣。

音乐与绘画的完美结合者不仅能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通过音乐的旋律和绘画的表现力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下面将从音乐与绘画在情感传递、空间创造、艺术创作等方面进行探讨,展现它们在艺术领域的巧妙结合。

一、情感传递:音乐与绘画共同诉说音乐和绘画作为艺术形式,都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引起共鸣;而绘画则通过色彩、线条、形态等来展现艺术家内心的感受,能够直击观者的心灵。

当音乐与绘画结合时,其能够产生更加直接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例如,当配以激昂的乐曲,一幅充满力量感的画作立刻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内心的共鸣。

二、空间创造:音乐与绘画构建意境音乐和绘画都能够独立地创造一种独特的空间感,而二者结合后能够进一步扩展并丰富这种空间的感知。

音乐的音调和节奏能够为观者带来一种虚拟的空间感,使人身临其境;而绘画的色彩和线条则能够通过视觉上的错觉为观者创造一种立体感的空间。

当二者结合时,音乐可以通过绘画的视觉元素来丰富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让人仿佛进入到绘画所描绘的世界当中。

比如,在观赏一幅描绘大海的画作时,配以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观者便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海浪的力量和恢弘。

三、艺术创作:音乐与绘画的相互启发音乐和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的相互启发纽带使得艺术家能够在创作中借鉴对方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

音乐家可以通过绘画来寻找灵感,融入到绘画中的色彩、形态和结构等元素中,使音乐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样,绘画家也能够从音乐中汲取灵感,将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氛围转化为视觉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们在音乐与绘画的互动中,探索到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多元而丰富。

综上所述,音乐与绘画的完美结合者通过情感传递、空间创造和艺术创作等方面展示了二者间的内在联系与契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论文关键词:音乐;绘画;关联;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论文摘要:音乐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存在着许多关联之处,涉及到艺术家身份的关联、观念上的继承、理念上的认同等等。

既然它们同属于艺术就一定存在着共同之处。

音乐既是听觉艺术,又是时间艺术,还是动态艺术,它在一定的时间里,以乐音和噪音的持续运动来表现自己,它以音响在持续或间断的运动中体现着“以声表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形象。

音乐可以说是心灵的艺术,它通过音响来表达感情或形象,使欣赏者的心灵产生或震撼、或愉悦、或平静、或心潮澎湃等等各种各样的感受,并以引出欣赏者在情绪上的共鸣为己任。

绘画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也是静态艺术。

画家将线条、色调及其他形式勾勒出一定的具象或抽象的图形,从视觉上给观赏者以强烈印象,并引起各种情绪的反映,产生审美刺激。

音乐与绘画各自通过不同的媒介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向人们传达着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音乐与绘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果论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得不先论及艺术家身份的关联。

一、艺术家身份的关联许多艺术家本身既是音乐家又是画家,如康定斯基、勋伯格、达芬奇等等。

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1866-1944)是俄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同时又是一位精通音乐的人,他与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勋伯格(A.Schoenberg,1874-1951)交好,并特别喜爱听勋伯格的作品,在听其管弦乐时常会感到“眼前有如乱发一样的无数的线条在狂舞”。

由于康定斯基本人也可说是音乐家,故而其绘画作品接近音乐的性格,他以暴风一样的激情的情感、火焰般的强烈色彩、表现内心的感动,并赋予色彩、画面以音乐性,如他的《浪漫的风景》,描绘了几匹从山坡奔驰而下的马,骑者被弹的很高,那激烈运动的色点、具有动感的大色块、以及横穿画面的斜线,如同被演奏着的一首奔放的交响曲;在其《连锁》中,二十多个相似而又独立的生命体,色彩鲜艳、整齐规律地排列在一齐,有如音乐作品的结构,其整个作品体现出被凝固着的又仿佛流淌着的动人旋律。

康定斯基的绘画接近音乐,用仿佛音乐般的线条与色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将绘画作品赋予了音乐性的效果。

他把色彩作为钢琴键盘、将线条作为弦乐、各种不同的构图当作铜管,制造出了动人心魄的“交响曲”。

他对音乐的热爱,通过他的绘画作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康定斯基的好友作曲家勋伯格同时也是一位画家,在勋伯格的音乐作品中,如弦乐五重奏《升华之夜》、独唱剧《期待》、配乐说唱《月迷彼埃罗》等等,都以各种音乐手段(如无调性的旋律、十二音的构造、音乐的织体等)体现着他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社会的思考,同时,也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他常常将自己对绘画的热爱(自然,他也有许多绘画作品),用强烈的刺激的音乐音响表达出来,有意尝试将表现主义者在绘画方面的心得,转介入音乐之中。

众所周知,达芬奇((Scuola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也是位同时通晓绘画与音乐的艺术家,他认为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但它与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一、音乐与绘画都有节奏;二、音乐与绘画同样有比例关系;三、音乐与绘画的美感完全建立在各自部分之间的的相互渗透。

他的见解得到众多艺术家的认同。

正由于如此,使音乐与绘画着两种不同的艺术在许多地方体现出意念或概念上的趋同。

就以印象主义为例,也证明着印象主义音乐与绘画在观念上的继承。

二、印象主义音乐与绘画在观念上的继承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法国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1918)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然而音乐上的印象主义却是直接来自于绘画上的印象主义。

19世纪末的画家马奈(EdouardManet, 1832-1883)、莫奈(ClaudeMo-ne,t 1840-1926)、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等人的作品打破了古典的作画风格,避开了写实的画风,而创作出对一瞬间的光色、气氛的感觉与印象、以鲜明跳跃的色彩替代几百年以来深沉、灰暗的酱色调的画风。

印象主义绘画直接触动以往既定的审美模式,而开启20世纪现代美术的先河。

作为对一切新鲜事物一场感兴趣并热爱绘画艺术的德彪西,为这种新颖的画风所影响,以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创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继承了追求感官印象描绘的特征,用音乐来表现作曲家通过听觉、视觉、幻觉甚至是嗅觉所捕捉到的对自然现象、景物、人物等的感觉和印象,如同印象主义绘画那般,放弃传统音乐中那严密的组织和理性、逻辑性的结构形式,其音乐被作曲家以自由抒发的灵感式的倾诉变成了模糊、隐绰、松散的轮廓,音乐语言发展成虚无飘渺的意境。

德彪西是位具有反叛精神的作曲家,他不固守传统,同印象派画家和象征派诗人交往甚密,并继承了他们的思想观念。

德彪西的音乐不以旋律为生命,而以片断、零碎的形态,偏离大小调的音乐体系,削弱和声的功能性而增加其色彩性的音乐特征,使印象主义音乐呈现出新颖、雅致、清新、灵巧、缺乏音乐发展所固有的内在动力的品质。

他以这种音乐风格体现着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观念:在从透明而重感官的结构里激发起理想中的境界,自然景物或人不再是表现的重心,而强调光与色的效果;不着重表现具象与事物的本质,而注意自然界光色变化和瞬间运动感,体现着朦朦胧胧梦一般的印象。

如同印象主义绘画一样,印象主义音乐常常在作品内容的选择上脱离现实世界的题材,专注于光影的游戏和愉悦的性格和能给人感官享受的事物,它把以音乐的丰富色彩呈献给大家,发展了音乐诗意的感情与气氛,并常常醉心于个人的艺术天地,甚至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

印象主义音乐是在观念上对印象主义绘画的继承,它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作曲方式,成为了20世纪现代音乐的桥梁。

印象主义音乐于绘画的关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表现主义音乐与绘画在理念上的认同。

三、表现主义音乐与绘画在理念上的认同“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一词首先出现在1911年德国的《狂飚》杂志中,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在德国的一种艺术流派,表现主义针对印象主义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与再现,主张艺术要直接表现思想的本质、内在的灵魂,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反对机械地模仿客观现实,作品中体现出机械文明压制人性的强烈不满。

表现主义艺术流派首先出现在美术领域,再而影响到音乐。

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康定斯基。

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画家反对学院派自然主义的古典风范,主张不应机械地模仿客观现实,主张用以线条与色块体验人类思想的本质,并以个人对主观感情来取代视觉的感受。

正是由于理念的趋同,使作曲家勋伯格深受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勋伯格与其两位弟子贝尔格、威伯恩创立了音乐上的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的作曲家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德奥现实生活充满着丑恶和痛苦时,他们的音乐便以抽象、夸张、扭曲、怪诞的笔法对现实进行变形的描绘,用梦魇、幻觉来影射客观世界,用刺激、不协和的音响来揭示心灵的孤寂、恐惧、绝望乃至疯狂。

无论是表现主义的音乐或是绘画,其创作风格与技法,都突破了传统,并引起艺术界的强烈震荡。

勋伯格在进行表现主义音乐实验的初期,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气氛之中,其作品受到如同表现主义绘画一样的待遇:让人一时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

其作品的每次上演,都会引起听众的一片谴责,即使是晚期作品,也不是那种让听众为之愉悦,为之共鸣的音乐,因为,表现主义音乐突出的特点是无调性(atonality),其使用的作曲手法是前无古人的“十二音体系(twelve-note system)”,这种作曲体系掀起了“不协和音的解放运动”,使欧美音乐界(尤其使作曲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引起震荡。

在他死后,其音乐也存在着争议的评价。

表现主义绘画在表现主义音乐之先面世,自然,同样是愤怒的反应,而后是漠然,直至得到宽容。

康定斯基以一种病态的画面,发泄着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憎恨和因社会危机而引发的在情绪上的恐怖和苦闷。

他对色彩“内在音响”的体验,以及色彩和音乐律动同一性的理解与高度敏感,使表现主义绘画具有一种音乐性般的艺术效果。

表现主义音乐与绘画的同一性在美学思想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共同体验着社会的动荡、不安,表现着对现实的不满、恐惧,表达出对印象主义音乐或绘画那追求光、色一瞬间的印象,及模模糊糊地反映被描绘的事物所散发的气氛,以及充斥在音乐与画面间的那迷离、朦胧、神秘意味,主张与传统彻底决裂,以几乎变态的理性来反映客观现实带给人们的强烈压抑的精神、思想、信念的本质。

表现主义音乐对表现主义理念的认同,在某种意义上是印象主义音乐对印象主义绘画观念上的延续。

因为,音乐与绘画的密切关联,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显现。

音乐与绘画的关联不仅表现在同一类型的流派之中,甚至表现在不同艺术流派之间,某种流派的作曲家也会受另一种绘画风格的影响,诸如威伯恩的音乐与晚期印象主义绘画。

四、威伯恩的音乐与晚期印象主义绘画威伯恩(A.werbern, 1883-1945)是勋伯格的学生,是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追随勋伯格步入十二音技法领域,并发展了勋伯格的音乐风格,将勋伯格创立的十二音体系推向序列音乐,他提供了一种“方法”,加强对音高组织的控制,还对音色、时值等要素作出相应安排。

他全部的31首音乐作品具有高度集中、浓缩、简练、主观、抽象、简洁的风格,将“纯音乐”推向颠峰。

在他后期作品中,缺少传统音乐所特有的线条感,而以单音或是多音,以不同的色彩乍似毫无关系地连缀在一起,造成漫无章法、毫无表情的音响感,然而,他由十二音推向序列音乐的音乐作品,有极强的内部组织的严格次序,呈现出高度理智而客观的风格。

这种音乐多以点对点、块对块音响连接的风格,与印象主义后期的“点彩派”绘画存在有许多相似的理念。

“点彩派”的代表画家是法国的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他的代表作油画《大碗岛上一个星期的下午》由无数个红、黄、蓝、白单色的小点构成,产生画面朦胧、迷离的意境。

点彩派画风以法国化学家舍夫略里关于色彩协调理论《色彩对比论》为理论基础,用红、黄、蓝、白四种原色作不同组合,让观众眼睛自行调动而看感到流光异彩的画面。

点彩派用这种所谓科学的、严格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以往印象派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比马奈、莫奈的画作更忽略作品的内容而单纯追求所谓科学的色彩与形式化。

修拉的画风被称为“点彩法”,而威伯恩那缺乏旋律线条的作曲方法则被人称为“点描法”,它与“点彩派”绘画有类似的理念。

音乐上的“点抽法”突出的特征是将完整的旋律纵向分配到多个乐器或乐器组来演奏,而以短小时值的音符相连接,形成浓缩的曲调线条,其跳动大的音程,表示旋律线的突凸,反之则柔和,以这种短小时值的点构成的组合,构成威伯恩音乐的主题,并由点对点的短音符在不同乐器或单一乐器不同音区的呈现,构成整部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