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子线路实验一 网络定理

东南大学电子线路实验一  网络定理
东南大学电子线路实验一  网络定理

实验一网络定理

一、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理解;(2)初步熟悉、掌握Multisim软件建立电路,辅助分析电路的方法。

二、原理

(1)双击Multisim图标,启动Multisim,看到其主窗口如下图所示

图1. Multisim主界面

(2)按下图创建电路

图2.基尔霍夫定理、戴维南定理验证

①选择元器件单击元器件库栏的信号源库(Place Source),弹出相应对话框如下图

所示,将直流电源DC_POWER、接地GROUND放至电路工作区。

图3. 信号源库

单击元器件库栏的基本器件库,选取电阻(Resistor)至电路工作区,如下图

所示。图中电阻的旋转方法为鼠标指向该元器件,然后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栏上选择Rotate 90° clockwise(顺时针旋转90°)

②元器件参数的设置双击一直流电压源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标识(Lable)设置为E1,单击Value标签,将数值(Value)设置为10V。同理双击另一个直流电源图标,

标识(Lable)设置为E2,数值(Value)设置为6V。

双击电阻图标,弹出的对话框中,将三个电阻的标识(Lable)、数值(Value)分别为R1、470Ω,R2、100Ω,R3、200Ω。

图4. 元器件旋转方法

(3)按下图所示调用和连接仪表

①单击元器件库的指示器件库(Place Indictor),将电流表(AMMETER)、电压表

(VOLTMETER)放置电路工作区。根据电路中位置需要,可以选择水平放置的仪表(如电流表水平放置,选择AMMETER_H),垂直放置的仪表(AMMETER_V)。双击其图标,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其参数,将电压表、电流表设置为直流仪表,即Value\Mode选择为DC。

②将电压表并接至电路中,其连接方法跟电阻连接方法相同。

③串接电流表,此时不需要把该支路的连接线断开,只要拖曳电流表,将其放置在该支路的导线上,则电流表自动串入电路中。(此方法也适用于向已经连接好的电路中插入电阻等两端口元件)。

(4)点击仿真开关,启动模拟程序,测得各个电阻两端电压和各支路电流,验

证KCL,KVL。

(5)E1单独作用,E2的数值(Value)设置为0V以及E2单独作用,E1的数值(Value)设置为0V两种情况下,测得各个电阻两端电压和各支路电流值,验证叠加定理。

(6)将100Ω电阻改成1N4009的二极管(正极连接到A点上),验证KCL、KVL和叠加定理是否成立。即单击100Ω电阻,按Delete键删除该电阻,然后单击元器件库的二极管库,用二极管代替被删电阻。重复(4)(5)内容。

2.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1)将图2中电阻R3(200Ω)断开,测量电路A、B端口开路电压Uoc。

(2)将电阻R3短路,测得AB端口短路电流Isc,计算等效电阻Ro。

(3)调用直流电压源(DC_POWER),设置相应参数,使其Value(数值)等于测得的Uoc的值;调用电阻,设置相应参数,使其Value等于计算的Ro的值。他们一起与R3(200Ω)串联成一个等效电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阻R3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验证戴维南定理。

三、注意事项

(1)建立电路时,电路共用参考地应与接地图标相连。

(2)测量过程中由于参考方向的选定,应确定其实际测量值的正、负符号。

四、预习要求

(1)计算各测量值的理论值。

(2)根据测试要求建立测量表格

五、思考题

电流表的内在参数默认值为1nΩ,电压表的内阻参数默认值为1MΩ,本实验中他们是否需要重新设置?应如何考虑他们对电路测试结果的影响。

东南大学编译原理试题

东南大学一九九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553 试题名称:编译原理 一:(15分)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简述理由: 1.文法G的一个句子对应于多个推导,则G是二义的. 2.LL(1)分析必须对原有文法提取左因子和消除左递归. 3.算符优先分析法采用"移近-归约"技术,其归约过程是规范的. 4.文法S→aA;A→Ab;A→b是LR(0)文法(S为文法的开始符号). 5.一个BASIC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不同在于,解释程序由语法制导翻译成目标代码并立即执行之,而编译程序需产生中间代码及优化. 二:(15分)设计一个最小状态有穷自动机,识别由下列子串组成的任意字符串. GO,GOTO,TOO,ON 例如:GOTOONGOTOOGOON是合法字符串. 三:(15分)构造一个LL(1)文法G,识别语言L: L={ω|ω为{0,1}上不包括两个相邻的1的非空串} 并证明你的结论. 四:(20分)设有一台单累加器计算机,并汇编语言含有通常的汇编指令LOAD,STORE,ADD和MUL. 1.写一个递归下降分析程序,将如下文法所定义的赋值语句翻译成汇编语言: A→i:=E E→E+E|E*E|(E)|i 2.利用加,乘法满足交换率这一性质,改进你的分析程序,以期产生比较高效的目标代码. 五:(15分)C为大家熟知的程序语言. 1.C的参数传递采用传值的方式,而且允许函数定义和调用时的参数个数不一致(如printf).请指出其函数调用语句: f(arg1,arg2,...,argn) 翻译成的中间代码序列,并简述其含义. 2.C语言中的变量具有不同的作用范围,试述C应采用的存储分配策略. 六:(20分)设有一个子程序的四元式序列为: (1) I:=1 (2) if I>20 GOTO (16) (3) T1:=2*J (4) T2:=20*I (5) T3:=T1+T2 (6) T4:=addr(A)-22 (7) T5:=2*I (8) T6:=T5*20 (9) T7:=2*J (10) T8:=T6+T7 (11) T9:=addr(A)-22 (12) T10:=T9[T8] (13) T4[T3]:=T10+J

东南大学内部机械原理资料汇总

第一题,齿轮连杆机构求自由度,用瞬心法求传动比相对角速度方向高副低代,划分杆组。第二题,连续两年偏心圆盘后今年考的是动平衡,难度很小 第三题,轮系传动比计算,难度很小 第四题,飞轮,还是那三个问题,难度很小 第五题,斜齿轮的参数计算。关键记清楚法向模数,端面模数和螺旋角之间的关系,剩下就是解方程了。 第六题,延续了11年的六杆风格,但略有变化,判断四杆机构类型,求行程,最小传动角,判断有无急回特性,还有个dt的定性分析传动角变化规律 第七题,核心是考了转换机架法。简单 第八题,凸轮机构,求转角,推程和回程运动角,各运动副总反力和方向,力多边形和求驱动力矩 课程内部讲义—海文专业课学员享有 第一章:1-3、1-7、1-15、1-16、 第二章:2-2、2-4、2-18、2-19、 第三章:3-4、3-5、3-9、3-10、3-13、 第四章:4-3、4-4、4-9、 第五章:5-6、5-8、5-9、5-13、 第六章:6-3、6-6、6-7、6-15、6-16、 第九章:9-5、 第十章:10-2、10-3、10-6、10-7、 第五部分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深度分析

5.2参考书目知识点分析 初试专业课《机械原理》总共包括__1__本书,就是招生简章中的指定书目《机械原理(第七版)》(郑文纬吴克坚主编)。 5.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

(最大为★★★) 1 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识别,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 高副低代★★★ 3 Ⅱ级、Ⅲ级杆组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4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拆分杆组★★ 5 瞬心的标定,三心定理★★ 6 瞬心法在求解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7 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整转副存在条件★★ 8 平面连杆机构尺寸关系★★ 9 平面连杆机构的压力角★★★ 10 四杆机构的设计问题★★★ 11 对于尖底或平底滚子直动或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的分析★★ 12 对于直动或摆动从动件偏心圆盘等特殊形状凸轮机构,确定机圆半径、推 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行程、压力角及其极限值 ★★★ 13 啮合正确、连续传动、无侧隙条件的正确理解★★ 14 变位齿轮对于齿轮参数的影响★★ 15 涡轮蜗杆的转向旋向问题★★ 16 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17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及主、从动轮转向关系的确定★★★ 18 动平衡和静平衡的计算问题★★ 19 移动副、高副、径向轴颈转动副中摩擦力及总反力的确定★★ 20 运动副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基于力分析的机构自锁性判别★★ 21 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2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问题★★★第七部分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点框架梳理及其解析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例题1】

东南大学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 实验报告 第二次实验 实验名称:弱电实验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姓名:学号: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一:PocketLab的使用、电子元器件特性测试和基尔霍夫定理 一、仿真实验 1.电容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1 电容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2 电容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容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wt U C cos 164cos 164-=+=π,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C sin 213.0== =∴,ππ40002==T w ; 而()mA wt dt du C C sin 206.0= dt du C I C C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2.电感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3 电感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4 电感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1.比较图1-2和1-4,理解电感、电容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于电感而言,电压相位 超前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对于电容而言,电压相位 滞后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 2.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感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U L cos 8.2=,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L sin 213.0===∴,ππ 40002==T w ; 而()mV wt dt di L L cos 7.2= dt di L U L L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二、硬件实验 1.恒压源特性验证 表1-1 不同电阻负载时电压源输出电压 电阻()Ωk 0.1 1 10 100 1000 电源电压(V ) 4.92 4.98 4.99 4.99 4.99 2.电容的伏安特性测量

数据库原理例题及解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QL语言的特点和基本概念。 2、能够针对某种具体的DBMS(本实验采用Access2003),熟练地运用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 查询等各种SQL查询语句对数据库中的表进行操作。 3、对相同的查询要求,能够采用多种查询方法实现,并能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从中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实验过程: 1、Print the names of professors who work in departments that have fewer than 50 PhD students. 解:(1)分析:本题是查询在博士生人数少于50个人的系工作的教师名字。查询教授名字可以通过prof 表,而所查询的教授名字是有限制条件的, 他所工作的系名要属于特定的集合(所有系名的一个子集),显然这个子集可以通过查询 dept表获得,所以带有谓词in的嵌套子查询可以实现题目要求。 (2)语句实现: ' SELECT Prof.字段1 FROM Prof WHERE Prof.字段2 IN (SELECT Dept.字段1 FROM Dept WHERE Dept.字段2 < 50); ****************************************************; (3)查询结果: | 2、Print the name(s) of student(s) with the lowest gpa 解:(1)分析:本题是查询成绩点最低的学生的名字。最低的成绩点可以在student表中通过函数min(gpa)获得,而所查询学生的名字的限制为成绩点等于min(gpa), 因此可用如下嵌套子查询实现。 (2)语句实现: > SELECT Student.字段2

东南大学编译原理词法分析器实验报告

词法分析设计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编程实践,了解词法分析的任务,掌握词法分析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构造方法,对编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完整的和清楚的理解,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运用。 2. 实验内容 用C++语言实现对C++语言子集的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通过输入源程序从左到右对字符串进行扫描和分解,依次输出各个单词的内部编码及单词符号自身值;若遇到错误则显示“Error”,然后跳过错误部分继续显示;同时进行标识符登记符号表的管理。 3. 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采用NFA->DFA->DFA0的过程: 对待分析的简单的词法(关键词/id/num/运算符/空白符等)先分别建立自己的FA,然后将他们用产生式连接起来并设置一个唯一的开始符,终结符不合并。 待分析的简单的词法 (1)关键字: "asm","auto","bool","break","case","catch","char","class","

const","const_cast"等 (2)界符(查表) ";",",","(",")","[","]","{","}" (3)运算符 "*","/","%","+","-","<<","=",">>","&","^","|","++","--"," +=","-=","*=","/=","%=","&=","^=","|=" relop: (4)其他单词是标识符(ID)和整型常数(SUM),通过正规式定义。 id/keywords: digit: (5)空格有空白、制表符和换行符组成。空格一般用来分隔ID、SUM、运算符、界符和关键字,词法分析阶段通常被忽略。

数据库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 1.四大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它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特点是: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其特点是: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特点: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2.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人工管理阶段:特点:1、数据不保存。 2、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3、这一时期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4、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数据是不共享的。 5、数据不具有独立性,当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要变化。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3、数据共享性差, 冗余度大—文件是面向应用的。 4、数据独立性差—是不具有弹性的无结构的数据集合,文件之间是孤立的,不能反映事物间联系。 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数据的管理者:DBMS 数据面向的对象:现实世界 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高 数据的独立性: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结构化:整体结构化 数据控制能力: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有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5、概念模型: 基本概念: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即: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

东南大学通信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东南大学考试卷( A 卷)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考试学期04-05-3 得分 适用专业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长度 150分钟 Section A(30%): True or False (Give your reason if False,2% for each question) 1. A typical mobile radio channel is a free propagation, linear, and time invariant channel. ( ) 2.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a stationary process is always nonnegative. ( ) 3.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noise is unwanted and over which we have incomplete control. ( ) 4.If a random process is stationary, it is ergodic; if a Gaussian random process is stationary, then it is also strictly stationary. ( ) 5.Double Sideband-Suppressed Carrier (DSB-SC), Single Sideband (SSB),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FM) are all linear modulation schemes. ( ) 6.Figure of merit (defined as (SNR)O/(SNR)C) of AM of DSB-SC is 1/3, and figure of merit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AM)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1/3. ( ) 7. -law is a nonlinear compression law and A-law is a linear compression law. ( ) 8.The matched filter at the receiver maximizes the peak pulse signal-to-noise ratio, thus is optimal in a baseb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 ( ) 9.Correlative-level coding (also known as partial-response signaling) schemes are used to avoid ISI. ( ) 10.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is used in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ADSL) to separate voice signals and data transmission. ( ) 11.If coefficients of an equalizer is adjusted using the Least-Mean-Square (LMS) algorithm adaptively, then the matched filter in front of the equalizer is not necessary. ( ) 12.In an M-ary Phase-Shift Keying (M-PSK) system, if the average probability of symbol error is P e, then the average Bit Error Rate (BER) of the system is P e/log2M. ( ) 13.With the sam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16-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16-QA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16-ary Phase-Shift Keying (16-PSK). The reason is that 16-QAM has constant envelop. ( ) 14.With the same SNR, Minimum Shift Keying (MSK)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Sunde’s Frequency-Shift Keying (FSK). They are both Continuous-Phase Frequency-Shift Keying (CPFSK). ( ) 15.If the largest frequency component of an band-limited signal X(t) is at 100 Hz, then the corresponding Nyquist rate is 200 Hz. ( ) 共 5 页第1 页

《机械原理》东南大学郑文纬、吴克坚编思 考 题介绍

思考题 第一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思1-1图示机构为流水线上阻挡工件前进的机构。要求汽缸右端进气时,摆杆从实线摆到虚线所示位置;汽缸左端进气时,摆杆摆回实线所示位置。问该机构运动简图能否实现上述预期运动?为什么? 思1-2图示凸轮控制的直线往复运动机构。要求凸轮转动时冲杆上下运动。问该机构运动简图能否实现预期运动?为什么? 思1-3图1-21列出了I I级组的五种型式。请你思考,为什么图中未包括由两个构件和三个移动副组合的型式? 思1-4结合图1-22试说明平面机构低副代替高副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思1-5试叙述机构组成原理的内容及结构分析的要领。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思2-1如何确定机构中不相互直接联接的构件间的相对瞬心? 思2-2在什么情况下哥氏加速度为零、法向加速度为零及切向加速度为零?试举例说明。 思2-3当一机构改换原动件时,其速度多边形是否改变?加速度多边形是否改变? 思2-4何谓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如何应用影像法求构件上速度和加速度为零的点? 思2-5瞬心法和相对运动图解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它们各适用何种场合?思2-6在用解析法求机构位置时,得出方程有两个解,如式(2-5)应如何确定用哪一个解合理? 思2-7试比较图解法与解析法在机构运动分析中的优缺点。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思3-1铰链四杆机构有哪几种基本型式?各有什么特点? 思3-2铰链四杆机构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演变成其他型式的四杆机构?试说明曲柄摇块机构是如何演化而来的? 思3-3何谓偏心轮机构?它主要用于什么场合? 思3-4双摇杆机构的四个构件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思3-5何谓连杆机构的压力角、传动角?它们的大小对连杆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 发生在什么位置? min

数据库原理课后题答案

数据库原理课后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1章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成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人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6.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机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呃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内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对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7.定义并解释下列术语。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 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内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DDL:数据库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 句。 8.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东南大学计算方法与实习上机实验一

东南大学计算方法与实习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06A12528 姓名:陈毓锋 指导老师:李元庆

实习题1 4、设S N=Σ (1)编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计算S N的程序; (2)编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计算S N的程序; (3)按两种顺序分别计算S1000,S10000,S30000,并指出有效位数。 解析:从大到小时,将S N分解成S N-1=S N-,在计算时根据想要得到的值取合适的最大的值作为首项;同理从小到大时,将S N=S N-1+ ,则取S2=1/3。则所得式子即为该算法的通项公式。 (1)从大到小算法的C++程序如下: /*从大到小的算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34000; //根据第(3)问的问题,我选择了最大数为34000作为初值 void main(){ int num; char jus; double cor,sub; A: cout<<"请输入你想计算的值"<<'\t'; cin>>num; double smax=1.0/2.0*(3.0/2.0-1.0/max-1.0/(max+1)),temps; double S[max]; // cout<<"s["<num;){ temps=smax; S[n]=temps; n--; smax=smax-1.0/((n+1)*(n+1)-1.0); } cor=1.0/2.0*(3.0/2.0-1.0/num-1.0/(num+1.0)); //利用已知精确值公式计算精确值sub=fabs(cor-smax); //double型取误差的绝对值 cout<<"用递推公式算出来的s["<>jus; if ((int)jus==89||(int)jus==121) goto A; }

大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 四个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 基本特征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 数据定义功能 (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 数据操纵功能 (1)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1)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1) 其它功能 (1) 数据库系统(DBS) (1)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 数据管理 (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1) 人工管理特点 (1) 文件系统特点 (1)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 数据结构化 (2) 整体结构化 (2)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2) 数据独立性高 (2) 物理独立性 (2) 逻辑独立性 (2)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2)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2)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2)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 1.2.7 关系模型 (3)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3)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3)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3)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3) 模式(Schema) (3) 实例(Instance) (3)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3)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3)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3)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3)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3)

东南大学2017级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 2017级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工学专业代码: 080702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制定日期: 2017年6月 一. 培养目标 培养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能跟踪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微电子、物理电子、光电子或光通信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人格健全、责任感强、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电子工程所需的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单元、模块、系统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针对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四. 主要课程 1.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计算机类、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程等。 2.大类学科基础课:电路基础、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基础、

东南大学-机械原理.

东南大学-机械原理.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平面机构自由度1 一、单项选择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C )。 A. 自由度大于1 B. 自由度大于零 C. 自由度大于零且等于原动件数 D. 原动件数大于等于1 2、当机构的自由度数F >0,且F( B )原动件数,则该机构即具有确定运动。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大于或等于 3、组成平面移动副的两个构件在接触处引入( B )个约束。 A. 1 B. 2 C. 3 D. 4 4、平面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最多为( B )个。 A. 1 B. 2 C. 3 D. 4 5、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带入( A )个约束。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1、平面机构中的转动副引入____2____个约束。 2、由M个构件汇集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当包含有___ M-1____个转动副。 3、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____2______。 4、平面运动副的最小约束数为_____1_____。 5、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 2

6、组成构件的零件是制造单元。 三、计算题 1、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 (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F处复合铰链——1分 (2)F=3×9-2×13=1——5分 2、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 (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3

数据库原理

数据库原理 所属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英文名称:Database System principles 所属课程编号:0901401 课程总学时:48;实验学时:12; 课程学分:3; 一、实验目的 数据库原理实验是《数据库原理》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教学,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建立对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数据模型等的感性认识;学会和掌握SQL语言、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数据库应用;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数据库事务管理、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数据依赖及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等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在实际应用中开发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大型信息系统、设计并维护结构良好的数据库、充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各种特性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学时分配与组织 实验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本的实验练习,主要为数据库语言部分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数据库语言的基本用法,能够顺利地创建数据库、加载数据,并进行查询、插、删、改操作,利用学校规定的12实验学时完成;二是综合性的应用系统开发,要求学生利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及分布式应用开发平台(不限),实现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B/S结构的应用,如加油站管理、网上书店等,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另外创造实验条件,不限机时、只限最后截止期,以目标考核方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 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课程有关内容,预习实验指导书。 2. 指导教师适当提示实验要求、实验平台的结构、性能及注意事项,并检查预习情况。 3. 实验分单人和小组两类,每个实验的时间为3学时,最后的综合实 验不限机时,由学院另行创造实验条件完成。 4. 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并完成实验报告。 四、成绩评定与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 1.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实验预习情况、必做实验完成情况、综合实 验的完成情况和在实验小组中所起作用,以及对实验报告的批改,进行评 分,并将成绩记录在册。 2.将实验成绩报给任课教师,以占课程总成绩30%的比例纳入课程的总成绩。 五、设备与器材配置 1.PC机每人1台 2.打印机1台(各组合用) 3.耗材若干 六、实验任务书与参考资料

东南大学通信原理考研大纲

Outline 2005.6 Chapter 0 ● Basic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p.2) ● Primary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p.3) ● The mobile radio channel (p.18) ● Block diagram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22) ● Shannon ’s information capacity theorem (p.23-24) Chapter 1 ● Definition and basic concepts of random process ● Stationary and non-stationary ● Mean, correlation, and covariance functions, the mean-square value and variance ● The concept of ergodic process ● Transmission of a random process through a linear time-invariant filter ? ?∞ ∞--=τττd t X h t Y )()()( ? The mean,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mean-square value of Y ● Power spectral density ? Definition (Equ. 1.38) ? Input-output relation (Equ. 1.39) ? Einstein-Wiener-Khintchine relations (Equ. 1.42, 1.43) ? Properties ● Gaussian process (Equ. 80) ● Concept of white noise ● Representation of narrowband noise ? The canonical form (Equ. 1.100) ? Properties of the in-phase and quadrature components (p. 65-66) ? Representation using envelop and phase components (Equ. 1.105-1.107) ? Basic concepts of Rayleigh distribution and Rician distribution ● Uncorrelated and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p.58) ? Uncorrelated: Covariance is 0 ?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defined by join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Chapter 2 ● Concepts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and angle modulation (FM and PM) ● AM ? AM signal (Equ. 2.2 and Fig. 2.3), and the amplitude sensitivity k a ? Conditions of correct detection (p. 90)

东南大学机械原理

平面机构自由度1 一、单项选择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C )。 A. 自由度大于1 B. 自由度大于零 C. 自由度大于零且等于原动件数 D. 原动件数大于等于1 2、当机构的自由度数F >0,且F( B )原动件数,则该机构即具有确定运动。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大于或等于 3、组成平面移动副的两个构件在接触处引入( B )个约束。 A. 1 B. 2 C. 3 D. 4 4、平面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最多为( B )个。 A. 1 B. 2 C. 3 D. 4 5、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带入( A )个约束。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1、平面机构中的转动副引入____2____个约束。 2、由M个构件汇集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当包含有___ M-1____个转动副。 3、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____2______。 4、平面运动副的最小约束数为_____1_____。 5、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 6、组成构件的零件是制造单元。 三、计算题 1、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 (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F处复合铰链——1分 (2)F=3×9-2×13=1——5分 2、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 (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复合铰链1处,虚约束1处——2分 (2)F=3×6-2×8-1=1——4分 3、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 (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复合铰链1处,局部自由度1处,虚约束4处——3分 (2)F=3×9-2×12-2=1——3分 4、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 (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复合铰链1处,局部自由度1处——2分 (2)F=3×6-2×8-1=1——4分 5、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 (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局部自由度1处——1分 (2)F=3×8-2×11-1=1——5分 6、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

东南大学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八:抽样定理实验(PAM )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抽样定理的概念 2. 掌握模拟信号抽样与还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3. 了解模拟信号抽样过程的频谱 二. 实验内容: 1. 采用不同频率的方波对同一模拟信号抽样并还原,观测并比较抽样信号及还原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2. 采用同一频率但不同占空比的方波对同一模拟信号抽样并还原,观测并比较抽样信号及还原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三. 实验步骤: 1. 将信号源模块、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 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在分别按下两个模块中的电源开关,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灯亮,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3. 信号源模块调节“2K 调幅”旋转电位器,是“2K 正弦基波”输出幅度为3V 左右。 4. 实验连线 5. 不同频率方波抽样 6. 同频率但不同占空比方波抽样 7. 模拟语音信号抽样与还原 四. 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1. 固定占空比为50%的、不同频率的方波抽样的输出时域波形和频谱: (1) 抽样方波频率为4KHz 的“PAM 输出点”时域波形: 抽样方波频率为4KHz 时的频谱: 50K …… …… PAM 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分析: 理想抽样时,此处的抽样方波为抽样脉冲,则理想抽样下的抽样信号的频谱应该是无穷多个原信号频谱的叠加,周期为抽样频率;但是由于实际中难以实现理想抽样,即抽样方波存在占空比(其频谱是一个Sa()函数),对抽样频谱存在影响,所以实际中的抽样信号频谱随着频率的增大幅度上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如上面实验频谱所示。仔细观察上图可发现,某些高频分量大于低频分量,这是由于采样频率为4KHz ,正好等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频谱会在某些地方产生混叠。 (2) 抽样方波频率为8KHz 时的“PAM 输出点”时域波形: 2KHz 6K 10K 14K 输入波形 PAM 输出波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