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模板:852-慕课背景下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技术背景下的《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经济发展,测绘先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POS 、LiDAR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不断推广,测绘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这种形势下,《摄影测量学》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人才培养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实现与用人单位的良好对接,是值得摄影测量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利用飞机等平台获取的相片研究被摄物体形状、位置、大小、特性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的学科[1]。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摄影测量新技术,掌握基于航摄影像生成测绘产品的基本思想与过程以及摄影测量内业实操能力。
该课程具有原理复杂、内容抽象、公式推导较多、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对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空间思维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目前,《摄影测量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基本理论原理复杂、抽象,需要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测量平差等多方面知识的铺垫,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要求较高,并将直接影响该课程的学习效果;②目前实验室主要采用的实验软件为适普公司提供的传统航测软件,实验过程多以软件提供的示例数据来掌握数据的处理和操作,对于利用POS 数据的直接定位技术、高精度表面模型以及正射影像生成等技术没有直接的体现,且无法和目前普遍使用的无人机数据对接,这种固定的操作模式难以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且缺少对航测内外业全流程的体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测绘行业数据生产手段已由传统的地面测量逐步过渡到摄影测量,尤其是以无人机为航测平台完成生产任务的作业方式已逐渐成为主流,而教学实践环节缺少真实航飞训练模块,与社会实践脱节。
因此,开展《摄影测量学》课程建设和实践改革十分重要。
本文结合广东工业大学测绘工程系《摄影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情况,探讨了《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摄影测量已逐渐与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学科相互交融。
基于MOOC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①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信息化2.0背景下基于MOOC 的混合模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LXB0110;主持人:李华勇)。
作者简介:李华勇(1975—),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副教授,任职于潍坊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
满冬(1982—),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任职于潍坊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质量管理。
[摘要]基于MOOC 的线上混合教学模式将MOOC 资源优势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结合,采用直播教学、智慧课堂、虚拟仿真、大数据评价等教学手段,通过整合资源平台、教学平台、仿真实训平台这三大平台构建多元混合的线上教学模式。
基于MOOC 的线上混合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过程,从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优化,构建新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探索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
[关键词]高职教育;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0)33-0044-02基于MOOC 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①李华勇,满冬(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41)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同时也对在线教学的发展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
目前在线教学呈爆发趋势。
据统计,全国开设在线课程的高校达1454所,授课教师达95.2万人,学生在线学习达11.8亿人次。
在线教学的普遍使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把学习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存在线上照搬线下内容、学习效果下降、教师直播能力不足等问题。
潍坊职业学院从MOOC 新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对混合模式教学构建和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和现实反思,探索出基于MOOC 的线上混合模式教学的实施路径,进一步丰富混合教学的内容,提升线上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建筑设计专业教材改革策略研究

国务院于2019年1月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为落实该方案,教育部于2019年6月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明确提出“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下简称“三教”改革)[1],是职业院校关于“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三大教学要素[2],是影响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推进“三教”改革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决定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关于教材的改革“职教20条”在第(九)条指出:一是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二是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三是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3]。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及时更新解决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模块化设计,吸收行业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制与指导,开展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工作手册式形制等。
研究高职教材的改革策略,实现其专业和职业特性,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成为紧迫的工作。
1高职院校教材的现状与问题1)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材料尚未纳入教材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技术变革,如绿色化、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内容也随之更新,但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材料,导致专业教学内容不能实时对接职业岗位的要求,与一线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许多职业教育教材以已出版的本科教育教材为编写参考依据;二是编写人员缺乏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的工作经验,对最新的技术、工艺、规范、材料等内容了解不深入;三是新的纸质教材使用需要经历编写、审稿、出版、发行到征订等过程,耗时耗力,不能随时更新行业企业的前沿动态和跟随未来发展趋势[4]。
邵阳学院

一、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所在单位
级别
1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国家级
2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
省级
3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设计学院
省级
4
临床医学
医学院
省级
5
管理科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校级
6
法学
政法学院
校级
7
体育教育
体育学院
校级
艾雅思
孙双姣
37
基于ANSYS的汽车传动轴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
糜健
肖才远
38
基于STM32电动车充电器控制系统设计
盛立春
刘白杨、唐杰
3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状态检测系统设计
宋易
唐杰
40
邵阳市农村贫困状况调查与精准扶贫对策分析
黄鹏
马骥
41
邵阳市社区公益广告文化墙对居民素质的影响研究
牛利飞
文喜华
42
双水相萃取玉竹多糖制作保湿护肤霜
谢涤宇
16
民族预科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谢振中
17
信息化视角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邵阳学院成人教育为例
姚翔
18
“互联网+”背景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成祖堰
19
基于校企合作的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陈红涛
20
医学院校生物机能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构建及应用
李涛
21
梁惠琴
匡泓锦,陆霞
关于2017-度拟立项校级科研课题公示通知

关于2017-度拟立项校级科研课题公示通知关于20177--20188年度拟立项校级科研课题公示的通知各部门、各分校:经校内外专家评审,现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2017-2018年度拟立项校级科研课题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月16日至5月22日。
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科技处反映。
电话:82212116、82212117。
附件: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2017-2018年度拟立项校级科研课题一览表科技处2017年5月16日附件: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2017-2018年度拟立项校级科研课题一览表表序号课题编号课题负责人所在部门课题名称立项类别批准经费最终成果形式1KY201701陆勤社会管理系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衔接实践探索与研究重点15000论文、校本教材、案例、研究报告2KY201702刘斌六合电大社区教育区域特色课程建设研究重点15000调研报告、乡土教材读本、论文、研究报告3KY201703蔡洁信息技术系基于OpenStack的云计算实训平台建设与应用资助8000论文、研究报告4KY201704褚志涛直属学院关联规则挖掘在开放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5KY201705董瑶社会管理系基于微课资源的网络管理与学习平台研究资助8000论文、研究报告、软件系统6KY201706高洋直属学院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成人教育教师角色研究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7KY201707葛静组织部加强和完善高职院校中层干部考核机制的若干思考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8KY201708何芳工程技术系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9KY201709侯寅社会管理系当前主流综艺节目结构模式在思政课堂教育中对青年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资助5000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10KY201710胡荣星资源建设中心基于微信的学生管理服务系统研究与实现资助8000论文、软件、研究报告11KY201711李光衿人事处跨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12KY201712李海霞工商管理系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13KY201713李莉信息技术系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前瞻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14KY201714李鹦人事处面向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绩效考核研究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15KY201715李志刚技术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应用研究资助8000论文、研究报告16KY201716孙佩瑜财会金融系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研究资助5000调查报告、论文、研究报告序号课题编号课题负责人所在部门课题名称立项类别批准经费最终成果形式17KY201717唐青玉财会金融系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建设与自我评价体系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财经类专业建设为例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18KY201718唐毅敏技术处学校装备业务过程管理研究与设计资助8000论文、专利、研究报告19KY201719汪红玲工商管理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导师制研究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20KY201720王俊社会管理系高职文科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资助5000调查报告、论文、研究报告21KY201721肖嵘教务一处大数据在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22KY201722熊鹏艺术设计系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视化空间设计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23KY201723徐山教务二处网络环境背景下交互式课堂的研究及实践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24KY201724严翔工程技术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工程技术系为例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25KY201725杨国平工程技术系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其难点的研究资助8000论文、研究报告26KY201726杨曦娥组织部从两学一做维度思考如何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27KY201727张淑静财会金融系以技能大赛驱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28KY201728赵壮壮社会管理系大学生体力活动社会生态环境测量模型的构建及量表编制资助5000论文、研究报告29KY201729白阳人事处双轨制模式下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为例一般论文30KY201730代利刚财务处高职院校合同管理现状及风险控制研究一般论文31KY201731戴文忠江宁电大开放大学教育资源开发、开放、共享机制研究一般论文32KY201732方莉莉财会金融系新媒体时代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原因分析及对策一般调查报告、论文、研究报告33KY201733桂超信息技术系多维信息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一般论文、研究报告34KY201734胡丽君工商管理系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与质量评价研究一般论文、研究报告35KY201735贾静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网络教育专业十年演变与人才培养实证研究以三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为例一般论文、调查报告序号课题编号课题负责人所在部门课题名称立项类别批准经费最终成果形式36KY201736蒋磊工程技术系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一般论文、慕课37KY201737刘义玲工商管理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一般论文、研究报告38KY201738陆世尧技术处高校信息平台资源整合应用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一般论文、研究报告39KY201739马一梅社会管理系公办高职院校注册入学生源身份认同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一般论文、调查报告40KY201740莫晓苏招生就业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研究一般论文、研究报告41KY201741聂珊珊信息技术系从企业文化对接到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建设初探一般论文42KY201742浦婧社会管理系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一般论文43KY201743强慧媛信息技术系生源多样化下高职院校教育及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服务外包软件群学生为例一般论文44KY201744施雯斐技术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微课创作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一般论文45KY201745孙会荟工商管理系南京市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研究一般论文、研究报告46KY201746孙静静工商管理系众创空间视角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培育体系研究一般论文、研究报告47KY201747孙维佳学生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多维学生资助体系构建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一般论文48KY201748孙宇社会管理系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一般论文49KY201749谭凯督导与评估办公室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一般论文50KY201750唐丽萍纪委办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一般论文51KY201751万彤工程技术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一般论文52KY201752万雅莹资源建设中心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多媒体教学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一般论文、研究报告序号课题编号课题负责人所在部门课题名称立项类别批准经费最终成果形式53KY201753王文婷教务一处开放大学导学教师团队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一般论文54KY201754吴姗姗艺术设计系《图案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一般论文、研究报告55KY201755吴亚明技术处传媒艺术课程在高职公选课体系中的定位和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一般论文、专利、研究报告56KY201756徐君教务二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院校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以《风光摄影》课程为例一般论文57KY201757薛巍艺术设计系互联网+时代下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为例一般论文58KY201758严维红工商管理系网络环境背景下的高校教学变革研究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一般研究报告59KY201759杨洁栖霞电大如何提高栖霞社区学院老年声乐课程的培训实效一般论文、研究报告60KY201760袁彩霞财会金融系精准扶贫视域下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研究一般研究报告61KY201761张荣娟工商管理系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一般论文、研究报告62KY201762张雯督导与评估办公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一般研究报告63KY201763周康工程技术系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创新问题与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一般论文、研究报告64KY201764朱聂蓉财会金融系系统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协同模式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一般论文、研究报告(注:立项类别内排名不分先后。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6.01.14•【字号】鄂教高函[2016]1号•【施行日期】2016.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鄂教高函〔2016〕1号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5年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函〔2015〕36号)要求,在学校申报推荐的基础上,经网上匿名评审、综合评审和公示,省教育厅研究确定,武汉大学“大学通识教学对人文慕课的利用及其研究”等523个项目为2015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并就项目实施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体现政策导向。
2015年度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36号精神为主线,按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坚持教研结合、坚持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二、坚持育人为本。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工作,要贯彻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
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提高研究质量。
要把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不断推进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坚持教研相结合,寓研于教,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四、实行责任制度。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实行学校负责制。
各项目承担学校负责组织项目的启动、实施、经费管理及项目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项目启动前,项目组要进一步完善研究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主持人和参与人员必须按照立项申请书中所确定的项目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和实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工作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慕课背景下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务院(2014)10号文件《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特别指出,文化创意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必须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反映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从整体优化角度开展课程体系优化及教学内容改革”。
依据这一意见,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采用多元化、弹性化、动态化的课程开发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进人才质量的全面提高。
MOOCs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信息化、多元化、个性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需的知识学习,任何个人不再是知识中心,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地位消失。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是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长远目标。
引入慕课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学生也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道者”。
将艺术设计类课程与慕课教学模式深入结合,有助于逐步转变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学团队(教师与助教)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研讨,在团结协作中共同提高。
随着“慕课”的迅速逼近,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新生事物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其与传统教学结合,充分利用这一新兴的教学平台,转变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授课和考核模式,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值得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外关于慕课平台下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典型项目分析。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一文通过梳理和总结MOOC 发展的历史,并对MOOC 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七个国外典型的MOOC 项目作为分析对象,根据对各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确定关键词,从组织机制、平台定位、课程组织、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和质量认证六个方面,归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并从运营机制、课程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提出指导我国开放教育资源进一步发展的启示。
第二,平台技术支持。
MOOCs 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持,鉴于国外MOOCs平台出现因技术问题导致平台崩溃或课程下线,我国在发展MOOCs 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技术的创新和使用。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的技术是MOOCs 平台普遍使用的四种主要技术。
《教学信息化:一场走向在线教育的革命?》提出用云服务解决在线教育平台的技术障碍的思路和方法,文中详细介绍了开放源代码平台、用户与内容的自动聚合平台、学习分析技术嵌入的平台、基于云计算的云服务平台。
吴淑苹提出了MOOC 模式下的云学习环境框架。
顾小清教授在《学习分析:正在浮现中的数据技术》中回顾了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其关键技术,分析了应用趋向及应用展望,并提出了未来使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朱珂等人提出一个应用学习分析技术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框架,通过对Sakai 学习平台的二次开发,集成数据分析工具,实现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各项功能。
第三,教学模式。
《MOOCs 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文章认为,MOOCs 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习科学、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是心理学规律和教育学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就教学设计而言,MOOCs 较为综合地运用了学习科学近30 年不断倡导的人本化学习、掌握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及有意义学习等理论原则。
《探索MOOC 教学方法在mLearning中的运用》将协作学习和知识建构两种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MOOCs 和mLearning 之间的协同特性,探讨了把MOOCs 作为适应mLearning 的教学方法的可能。
《面向MOOC 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一文通过描述基于LTSA 的MOOC学习管理系统框架,阐述了学习管理系统与MOOCs 结合的四大优势。
第四,课程应用。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MOOCs的课程应用研究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课程个例呈现的,相关论文有《基于MOOC 理念的网络信息安全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等。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传统的艺术设计课堂式教学存在许多弊病,教师面对一个大班的学生在45分钟的课内很难做到与学生个体的沟通与交流,课桌式授课方式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教师和学生面对一个有限的空间很难展开理论教学以外的其他形式教学方式,难以因材施教。
基于慕课平台对艺术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对于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通过慕课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对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调整和教学改革起到引导作用,可以推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引导教师关注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对于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理论依据慕课教学模式是在教育哲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科课程为基础,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资源交互的载体,学习者在其中可以充分利用学习活动时间与教师开展交流与互动,教师利用该平台可以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设计实践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
具体理论依据包括:(1)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使用一定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学习意义。
“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用发现、探索等方法进行学习,主要收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2)研究性学习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与艺术设计的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是相统一的。
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如下:本课题以慕课教育模式和教育心理学为指导,以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重要抓手,探索科学开发智力,适宜育人心理,改进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育理念、技术、资源和策略。
研究内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探索慕课平台下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讲授中的教学互动方法。
主要从教学内容的分解、慕课网络教学资源的准备以及理论教学案例设计等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理论教学研究进行改进,使其满足慕课平台下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的需要;2)研究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课堂在线指导模式。
建立微视频教学模式,设计“视频范例演示”资源,设计艺术设计类课程在线实践教学中所需的结果呈现方法与教学互动方法,为基于慕课平台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3)完善慕课平台下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评分体系。
建立基于“随堂知识点测试”的课程评分体系,研究在线课程评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完善慕课平台下艺术设计课程的评分体系。
(三)研究假设遵循素质教育改革“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深入艺术设计网络课程领域,运用慕课教育平台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探索基于慕课教学网络的课程教学与提高艺术设计有效教学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探索慕课课程资源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效能提高的多元途径,为慕课课程资源促进艺术设计有效教学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范式,从而推动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运用和开发广泛的慕课教育资源,促进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效能的提高。
(四)创新之处1)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完善与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通过慕课平台对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重新提炼,引入对历届广告设计作品的整合,用更多实例化的样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善教学手段。
2)围绕始于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要求的学习步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提升设计素养、提高学习质量。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在线实践项目,以提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积极互动为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成长,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设计人才。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技术路线本课题的研究以慕课教学平台为基础,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开展演技,具体研究技术路线如下:(1)采用“化被动为主动”的翻转课堂形式,探索慕课平台下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讲授中的教学互动方法。
将常规教学中的理论讲授、互动探讨等与课程的实践实训内容相结合,以课前任务的方式呈现,即将实践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课前的子任务,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及其他电子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不同的实训课程中再来完成子任务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以交流、讨论、答疑为主,而不再是传统的讲述知识,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得到增强,也使得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讲授的范围,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个性化、针对性指导。
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兼顾“教”和“学”的设计,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2)通过“视频范例演示”的微视频教学,研究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课堂在线指导模式。
通过慕课教学平台,可以解决课堂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大量的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教学短片可以补充课堂教学课时不足而带来了技术教学不足。
依据视频范例的演示,学生可以跟着视频操作,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很清楚的展示,这也是传统课程所做不到的;在慕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案例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开阔学生的视野,克服传统教学中因课时带来的限制;(3)采用“随堂知识点测试”的课程评分体系,探索促进艺术设计类课程评分体系的完善。
慕课平台下,可加入更多的测验和交互功能,实现全过程、全阶段跟踪的评价方式,具有重综合、重创新、重过程的显著特点。
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均可通过数据记录、统计、分析。
教师可以得到一个全面的数据分析仪表。
通过这个仪表,可以更好的监测学生的表现并实时地改善课程的内容。
针对这些数据可以进行深入分析评价,有利于改善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
(二)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注重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课题研究与行动改善相结合,宏观引领与微观探索相结合,继承己有经验与开发新的措施相结合。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学习策略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研讨,更新教育观念,借助理论经验,指导课题研究;(2)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及时就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开展情况进行讨论交流,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并与同类改革的学校进行交流,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