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胶生产菌种与工艺技术
黄原胶生产工艺1

黄原胶生产工艺1黄原胶生产工艺黄原胶是由D 一葡萄糖、D 一甘露糖、D 一葡萄糖醛酸、乙酸和丙酮酸组成“五糖重复单元”, 结构聚合体, 分子摩尔比为28 : 3 : 2 : 17: 0 .5 1 一0. 63 。
黄原胶分子一级结构由p 一1, 4 键连接的D 一葡萄糖基主链与三糖单位侧链组成, 其侧链由D 一甘露糖和D 一葡萄糖醛酸交替连接而成。
黄原胶分子侧末端含有丙酮酸, 其含量对黄原胶性能有很大影响, 在不同溶氧条件下发酵所得黄原胶, 其丙酮酸含量有明显差异。
一般,溶氧速率小, 其丙酮酸含量低生产工艺工艺流程为: 菌种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发酵提取干燥粉碎成品包装1. 1 生产菌株黄原胶生产菌株为黄单抱菌属几个种, 目前工业化生产用菌株主要是甘蓝黑腐病黄单孢杆菌(亦名野油菜黄单胞菌) , 直杆状,宽0. 4 林n l ~ 0. 7 林m ,有单个鞭毛, 可移动,革兰氏阴性, 好氧。
19 61 年Je an e S 等首先从甘蓝黑腐病斑中分离出甘蓝黑腐病黄单抱杆菌, 赵大建等在19 8 6 年也得到编号为N . K 一01 甘蓝黑腐病黄单抱杆菌。
此外, 菜豆黄单胞菌、锦葵黄单胞菌和胡萝卜黄单胞菌亦可作为发酵菌种。
1. 2 培养基组成及优化1.2.1 培养基固体培养基:蔗糖2g,蛋白胨0.5g,酵母粉0.2g,琼脂2g,水100mL。
种子培养基:蔗糖2g,蛋白胨0.5g,酵母粉0.2g,水100mL。
发酵培养液:蔗糖5g,蛋白胨0.5g,0.3g,碳酸钙0.3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0.25g,硫酸亚铁0.025g,柠檬酸0.025g,水100mL。
1.3 试验方法1.3.1 平皿培养取Φ9cm的培养皿,倒入25mL固体培养基,30℃培养4d~8d。
1.3.2 啤酒糟处理啤酒糟(取自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啤酒实训中心)用自来水洗涤2次,烘干后备用。
1.3.3 发酵条件研究培养基组成的研究:分别以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淀粉代替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进行发酵培养,并做空白对照,确定最佳的碳源。
_黄原胶

改善方法
新菌种的研发
如果能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黄原胶生产菌种中 的产胶基因分离出来,再导入新的菌株中,使其具有 双产胶基因或更多的产胶基因,饼稳定遗传,将会使 我们的黄原胶产量成倍增长。一旦成功,将会使黄原 胶的生产水平有极大的飞跃。 改善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主要指发酵罐,是制造生物物质的关 键设备。所以在不断改进现有的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 更朝着高效节能、多型号、大型化和计算机控制调作 发现发展。
二 发酵工艺
黄原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精琢,现已较为成熟。它的工业生产方法是采用微生 物发酵来制取。
菌体
控制操作条件
菌种选取
发酵罐
发 酵 液
灭 菌
滤 出 菌 体
沉 淀
产 品 的 分 离
菌种生长
接种
乙醇告示溶剂 蒸馏回收
产 品 的 清 洗 脱 水 干 燥
黄 原 胶
微生物发酵菌
野油菜黄单胞菌(主要菌种) 锦葵黄单胞菌 发酵的菌种 菜豆黄单胞菌
产品的分离和提纯
目前,黄原胶的分离提取部分,其工艺路线主要有乙醇沉淀 法,钙盐-乙醇沉淀法,氯化钾-乙醇沉淀法,季铵盐-甲醇法, 直接干燥法,超滤膜脱盐法等6种方法。下面介绍其中两种。 1)工业乙醇沉淀法 发酵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调节pH值,使其呈酸性。再加入 乙醇搅拌成絮状物过滤得黄原胶沉淀粉再加入乙醇搅拌,用 10%KOH调节pH值使之呈中性,过滤,挤干沉淀物,得饼 状黄原胶。然后在60~65℃中烘干,粉碎,过筛,得工业级 黄原胶。
16.2.4 黄原胶的合成
黄原胶的生产为好氧发酵,特点是必须供给氧气。其生产 装置如图16-3所示的发酵罐。
黄原胶工业生产发酵罐
黄原胶深层培养法的基本操作顺序如下;
黄原胶的生产和应用

黄原胶的生产和应用1 前言黄原胶(Xanthangum),又称黄胶、汉生胶、黄单细胞多糖,是野油菜黄单孢杆菌(Xanthomonas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作用广泛的微生物胞外多糖,简称XC。
黄原胶是50年代美国农业部北部地区研究所(NRRL)首先发现。
普通商品黄原胶是含有K、Na、Ca等盐的混合物,其它类型有:脱乙酰胺的黄原胶、丙酮酸232黄原胶和与铬盐交联的高触变性黄原胶等。
它具有如下特性:在热水和冷水中有很好的溶解性;有良好的增粘性和悬浮能力,在低浓度下具有较高的粘度;有很高的稳定性,耐酸碱、高盐环境,抗高温、低温冷冻,易生物降解,抗污染能力强,在-4~93e范围内反复加热、冷冻,其粘度基本不变;可同多种物质(酸、碱、盐、表面活性剂、生物胶等)互配,具有令人满意的兼容性;有良好的触变性(剪切稀释能力)和假塑性(恢复能力);有良好的分散作用、乳化稳定作用。
黄原胶和刺槐豆胶、瓜尔豆胶等半乳甘露聚糖配合使用时有极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粘度和耐盐稳定性,达到用量少、成本低和提高使用效果的目的。
黄原胶可广泛用于食品、石油、陶瓷、纺织、印染、医药、造纸、地矿、灭火、涂料、牙膏、化妆品等20多个行业。
近年来,世界黄原胶生产国家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其生产能力已达5万余t/a,工业级黄原胶价格在3.5万~4.5万元/t范围内波动,食品级则根据质量、供需双方情况波动幅度更大,为5万~10万元/t,从外国进口的工业级黄原胶约为6万~7万元/t,食品级则为15万元/t左右,可见黄原胶的市场广阔,前景看好,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且用途极为广泛的微生物多糖。
2 黄原胶的生产2.1 培养基黄单孢杆菌产生黄原胶常用的培养基是:以葡萄糖、蔗糖或淀粉等为碳源,以蛋白质、鱼粉、豆粉或硝酸盐为氮源,加KH2PO4、MgSO4、CaCO3等无机盐和Fe2+、Mn2+、Zn2+等微量元素,以及生成促进剂谷氨酸、柠檬酸等。
黄原胶发酵生产工艺研究

黄原胶发酵生产工艺研究黄原胶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浓稠、透明、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黄原胶的生产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本文将从黄原胶的发酵生产工艺入手,探讨其工艺流程、微生物菌种及其优化、反应条件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一、工艺流程黄原胶的发酵生产主要分为前处理、发酵、分离和纯化四个步骤。
前处理:将黄原胶原料(通常为玉米淀粉或葡萄糖)进行预处理,以保证后续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预处理包括原料清洗、破碎、蒸煮等步骤,以提高原料的可利用性和发酵效率。
发酵:将预处理好的原料加入发酵罐中,加入微生物菌种(通常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并控制好反应条件(温度、pH 值、氧气供应等),进行发酵反应。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分解原料中的糖分,产生黄原胶。
分离:将发酵液中的黄原胶与微生物菌体分离,通常采用离心分离或滤纸分离等方式。
纯化:将分离得到的黄原胶进行纯化,以去除不纯物质和微生物残留。
纯化的方法包括溶剂沉淀、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
二、微生物菌种及其优化黄原胶的发酵生产过程中,微生物菌种的选择和优化是关键。
目前,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其优点是生长快、黄原胶产量高、适应性强等。
但是,Xanthomonas campestris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温度和pH值的敏感性较强,易受到污染等。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研究人员对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改良和优化。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黄原胶合成酶(Xanthan synthase)的基因从Xanthomonas campestris中分离出来,转移到了其他微生物菌株中,如Escherichia coli、Bacillus subtilis 等。
这些改良后的微生物菌株不仅具有较高的黄原胶产量,而且对反应条件的适应性也更强。
三、反应条件控制反应条件的控制对黄原胶的发酵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黄原胶的发酵和提取

黄原胶的发酵和提取牛佐朕(组别:周三组指导教师:魏东盛日期:2014.11.19)[摘要]:利用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可以产生胞外荚膜多糖的性质,通过种子培养基的培养,种子培养基提取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培养72h,并用乙醇提纯制得黄原胶,求得多糖产率,了解微生物多糖在工业上的制法以及用途。
[关键词] 黄原胶,发酵,提纯正文:1.前言:黄原胶应用范围很广,目前世界上食品工业应用占60%,石油及其它工业占40%。
黄原胶在食品工业中是理想的增稠剂、乳化剂、成型剂,在某些苟刻条件下(如pH3— 9,温度80—130℃),它的性能基本稳定,比明胶、CMC、海藻胶、果胶等优越。
黄原胶另一个大市场是石油工业,黄原胶在增粘、增稠、抗盐、抗污染能力远比其它聚台物强,尤其在海洋、海滩、高卤层和永冻土层钻井,黄原胶用于泥浆处理、完井液和三次采油等方面效果显著,对加快钻井速度、防止油井坍塌、保护油气田、防止井喷、大幅度提高采油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
黄原胶在其它行业中也有广大的市场。
用它作为釉浆悬浮剂和粘结剂.被称为陶瓷工业的重大技术革新。
对于具有如此重要作用的黄原胶,我国黄原胶的还存在许多影响和制约因素。
本文着重阐述了黄原胶对于食品的应用、黄原胶的生产工艺及黄原胶生产工艺中影响因素的控制。
多糖是多个单糖分子经脱水缩合形成的结构复杂、高分子量的糖类物质,广泛分布与自然界中。
多糖也出现在微生物中——G+和G-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就是细菌的细胞质合成运送至细胞膜外,构成细胞壁的多糖物质。
黄原胶是用黄单孢菌经微生物发酵制取的生物细胞外粘多糖,具有良好的增粘性、假塑性、耐酸碱性和抗高温性,能耐高浓度盐,具有乳化和均匀悬浮颗粒等性能。
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生产黄原胶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前景,并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材料和方法2.1材料2.1.1菌种:野油菜黄单胞菌2.1.2培养基斜面保藏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
黄原胶生产工艺流程

黄原胶生产工艺流程黄原胶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石油等行业。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黄原胶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黄原胶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大豆花粉,必须经过粉碎、脱脂、浸泡、过滤等工艺步骤。
将大豆花粉经过破碎机的粉碎处理,使其成为均匀细小的颗粒。
然后将粉碎后的大豆花粉放入脱脂机中进行脱脂处理,去除大豆花粉中的油脂成分。
接下来,脱脂后的大豆花粉需要经过清洗和浸泡工艺,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残留物。
清洗完毕后,将大豆花粉放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得到纯净的大豆花粉浆液。
第二步是酸化处理。
将得到的大豆花粉浆液利用酸化剂进行酸化处理。
首先将大豆花粉浆液放入酸化槽中,然后加入足量的酸化剂,使得pH值下降到约3.0左右。
酸化剂的选择通常为盐酸或者硫酸。
酸化的目的是破坏大豆花粉中的蛋白质和纤维素,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水溶液中。
接下来是脱水处理。
将酸化后的大豆花粉浆液放入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处理。
脱水机通过加热和抽真空的方式,将水分从大豆花粉浆液中脱去,使其变成固体状态的黄原胶。
最后是粉碎和分级。
将脱水后的黄原胶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使其成为均匀的颗粒状。
然后将粉碎后的黄原胶放入分级机中进行分级处理,得到不同粒径的黄原胶产品。
整个黄原胶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原料处理、酸化处理、脱水处理、粉碎和分级等多个步骤。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的处理,能够使得大豆花粉转化为具有水溶性的黄原胶产品,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总之,黄原胶生产工艺流程繁琐,需要经历多个步骤的处理。
但是通过这些工艺步骤的处理,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黄原胶产品,为各个行业提供多种用途的应用。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因此,下游加工过程直接决定黄原胶的质量 和生产成本,下游加工技术已成为黄原胶生产的 关键工序。
下游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黄原胶发酵液 预处理(调pH值、加热、稀
释等) 固-液分离(过滤、超滤、分离等) 初步纯化(超滤、沉淀、分离等) 高度纯化 (溶解、超滤、沉淀、分离等) 制成成品(干 燥、粉碎等)。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1.4.1 发酵液除菌体
黄原胶发酵液是复杂的多相系统。发 酵液中除有黄原胶外,还有菌体细胞、尚 未耗尽的各种培养基成分和色素等。 一般地,黄原胶发酵液下游加工可分 为四个阶段:发酵液预处理;固-液分离; 初步纯化;高度纯化;制成成品。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发酵液预处理、除菌体是下游加工的第 一步,预处理时可先用水稀释,再加硅藻土 过滤除去菌体; 或调pH值6.3-6.9、加热至80-130℃、 时间10-20min杀死菌体,再用中性蛋白酶分 解菌体。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gumD基因与菌株色素合成有关,如能切 除该基因,则可得到无色黄原胶。 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重组克隆子PIXU 9278对黄原胶合成的影响,并构建了一株基 因工程菌XCCNAU9278,其黄原胶产量比亲 本增加了7.14%。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1.2 培养基优化
培养基对黄单胞菌合成黄原胶的影响是巨大 的,探索黄单胞菌的最适培养基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考察碳源、氮源、CaCO3、 KH2PO4+MgSO4和接种量等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开 始用定向育种——基因工程来育种。它将所 需要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受体菌,然后 筛选出目的基因能够表达的菌株。
Pollock等将与黄原胶分泌和乙酰基、丙酮酸、多聚 体等合成有关的基因导入不同种属的黄原胶生产菌中,所 产黄原胶的特性与原菌株基本相同。
含黄原胶的口服液生产工艺

含黄原胶的口服液生产工艺黄原胶(Xanthan gum)是一种由细菌(黄原菌属)通过发酵产生的天然胶质,具有良好的增稠、乳化、稳定等性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
下面是黄原胶口服液的生产工艺的详细介绍。
一、原料准备1. 黄原胶:一般采用纯度高、质量稳定的工业级黄原胶。
2. 水: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纯净水。
3. 糖等辅料:根据产品配方需求添加适量的糖和其他辅料。
二、制备黄原胶胶体1. 称取适量的黄原胶,将其加入到适量的水中。
2. 使用搅拌器和加热设备将黄原胶悬浮在水中,并加热至适当温度。
3. 继续搅拌黄原胶悬浮液,使其均匀分散。
三、配制基础溶液1. 按照产品配方的要求,将适量的糖和其他辅料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
2. 使用搅拌器充分溶解糖和其他溶解性辅料。
四、混合黄原胶胶体和基础溶液1. 将黄原胶胶体缓慢地加入到基础溶液中,并同时进行搅拌。
2. 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使黄原胶胶体均匀分散在基础溶液中。
五、调整口感和稳定性1. 根据产品要求,适量添加酸碱调节剂、香精等调味剂,调整口感。
2. 添加稳定剂、抗氧化剂等,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六、杀菌灭菌1. 将制备好的黄原胶口服液进行杀菌灭菌处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常用的杀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紫外线灭菌等。
七、包装1. 将已经杀菌灭菌的黄原胶口服液进行分装,通常使用瓶装或袋装。
2. 根据产品规格和要求,进行灌装、封口等包装工艺。
八、检验和质控1. 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产品的符合标准。
2. 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pH值、黄原胶含量等指标的测试。
黄原胶口服液的生产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同时,要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保证生产过程和产品符合卫生要求。
通过科学的工艺控制和质量监控,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黄原胶口服液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原胶生产菌种与工艺技术
黄原胶又名黄单胞菌多糖、汉生胶、苫顿胶等,是由黄单胞菌以淀粉或蔗糖为主要原料,经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一种细菌胞外多糖。
该产品属于水溶性胶,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发的几种微生物多糖中最有特色的一种,也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用途最广的微生物多糖。
美国曾对9种微生物多糖进行评价,黄原胶以其功能全面、用途广泛而居首位。
黄原胶的应用覆盖面多达20多个行业,例如,用于食品工业,可使饮料不分层、啤酒发泡足而持久、冰淇淋更松软可口、面包和蛋糕延长松软时间、肉制品的风味和口感得到改善并提高出品率。
用于石油工业:是最佳的泥浆处理剂,被誉为70年代泥浆技术的最新成就之一,还可用于完井、修井、调剖、堵井和地层压裂,最大应用潜力是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
用于陶瓷、搪玻璃、热敏表层硅质涂料。
耐火涂料可悬浮重颗粒、提供假塑流和层服值;黄原胶遇到极性物质会形成一层致密的凝胶膜,可用于生产既能灭油又能灭极性溶剂火的凝胶型抗溶泡沫灭火剂;在纺织行业中,黄原胶可用子间隔印花和染色作流动改性剂和染料悬浮刘;在油漆行业,黄原胶除为触变性油漆提供了良好的触变性和必需的抗酸性外,还为水基油漆提供增粘性和分散性。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曾批准黄原胶作为食品添加剂,世界卫生组织、粮农组织也曾将其批准在世界范围使用。
国际上,美、荚、法、意大利国是主要黄原胶生产国。
年总产量达三万余吨。
每年以 7%速度增长。
国内年消耗一千余吨。
黄原胶技术指标:
发酵单位:35-40g/L
发酵时间:66-70h
发酵体积:5-120吨
黄原胶生产成本:
按每吨黄原胶产品(10%含水量计),消耗的成本:
1、淀粉:1.4吨
2、辅料(碱、无机盐等):120kg
3、电(仅指发酵过程):3500kw
4、水:30吨
5、蒸汽:灭菌和回收溶媒用
6、溶媒:按回收率97%计,每吨黄原胶产品约损失700kg溶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