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

水稳
水稳

2.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

2.2.1施工方案

采用集中拌和、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分层半幅施工,每层摊铺厚度18~20cm。本项目设置4个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站,每个拌和站安装2台水稳拌和机。

2.2.2施工方法

2.2.2.1 厂拌混合料

混合料在搅拌前对所有的设备进行调试和试配,使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达到规定的指标。在混合料搅拌前,测定各种原材料的流量、开度、重量,确定配合比数据,然后输入计算机,试拌混合料二至三次,再确定混合料与目标配合比基本一致后,再进行正式厂拌。采用汽车运输,根据交通管制要求,制定混合料运输路线,严禁任何车辆或机械在养护未到期的水稳层上面行驶。

2.2.2.2工作面准备

摊铺基层之前由质检人员对已完成的垫层或底基层等下承层进行高程、压实度、弯沉值等的检测,并请监理工程师旁站。对工作面清扫、修整、洒水。

2.2.2.3 测量放样立模

按照原路面里程桩号确定中边桩位置,每隔10米在作业面两边各一根拉线桩,1/2宽处设活动拉线桩。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松铺系数,由测量人员测设钢线标高,安装两边模,模板支撑牢固,确保施工中不移位不变形,线性平直顺适。

2.2.2.4 摊铺、整平

利用摊铺机摊铺,通过水平传感器来调节摊铺厚度及标高。

由专人指挥卸料。摊铺机料模两边各配置2人辅助铲料。每层水稳层摊铺前都应将污染物清扫干净,撒水湿润,并在其表面撒铺干水泥。撒铺干水泥时,采用方格网法。水泥用量不低于1.5kg/m2,要求铺撒均匀。

2.2.2.5 压实

摊铺机摊料后,碾压工作面有一定的作业长度时,即可进行碾压。根据本项目水稳层搅拌站及摊铺机配套设备能力,每个摊铺作业面采用3台自重18吨以上的光轮振动压路机, 1台25t胶轮压路机配合碾压。具体碾压程序应根据试验段确定。

碾压一次成型,沿阶梯式前进。压实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按静压—振压—静压光面的程序进行,直线段由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即先边后中;超高路段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每道碾压与上道碾压轮迹重叠1/3,一般碾压3~4遍,直至无明显压实轮迹,底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7%,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8%。同时,碾压速度与摊铺速度保持一定的比例,使其匀速连续而不停滞,实现流水作业,循环前进。

2.2.2.6 养生

基层铺筑完成后采用薄膜覆盖养生,按规范要求养生,在养生期间封闭交通,放置路障,养生完毕后申请交验,通过验收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7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2.7.1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主线爬坡车道(全幅)K53+510~k56+430、互通匝道等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部采用滑模摊铺机进行铺筑施工。本合同段设五座水泥砼搅拌站,分别在在K14+200右侧、K33+200阳明山互通左侧、K54+900左侧、K79+380左侧、

K114+200左侧处。每个拌和站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安装1~2台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楼,采用25吨以上运输能力的自卸车运输,现场使用轻型机械配置,施工点配置一台滑模摊铺机,布料采用装载机或挖掘机,拉毛和喷养生剂由人工辅助施工。

2.2.1施工方案

在验收合格的基层或对基层进行整修合格后,进行摊铺基准线的测量,然后按下列程序施工,即施工工艺如下:

5施工要求

5. l施工前准备

5.1.l根据质量要求验收基层标高与平整度,避免因基层的标高或平整度的不良而影响水泥混凝土面层。

5.1.2在合格的基层顶面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量出道路中心线

和标高,然后,放出摊铺机一侧的基准线,放线时每5m(弯道段)或10m(直线段)测设一个点,确保标高准确,线形平顺。

5.1.3摊铺机履带行走部位的地基,应稍整平并有能承载履带接地压力的承载力。

5.2混凝土制备

5.2.1拌制符合质量标准且质量稳定的拌和料,其坍落度宜为30~50mm,砂率直为40%。

5.2.2加强搅拌站材料的计划性,原材料必须有足够的贮存量,满足每天的摊铺量。

5.2.3在满足摊铺量的同时,必须按运输到现场的时间和车辆吨位大小等情况,配备运输车辆,确保摊铺机持续均匀地进行摊铺。

5.3全自动铺筑

5.3.1摊铺机定位后,安装自动找平传感装置,并检查其完好性及操作灵活性,它将直接影响到铺筑路面的质量。

5.3.2全自动摊铺的工艺为:

根据施工情况,调整摊铺速度以及振动棒位置与振动频率。

5.4整修

摊铺机自动铺筑路面成型后,为了使路面两侧的边角达到要求的平整度,可备有3m轻型直尺进行整修。

每天摊铺机在开始和结束铺筑时,两端都采用人工立模板和铺筑。两端平整度必须与机械摊铺整个面层保持一致,上述两端处的人工修边必须认真精修。

5.5拉毛、初期养生

拉毛质量直接影响路面抗滑性能,拉毛可以采用麻袋布拉毛,压纹机压纹或切割成纹。要求纹理均匀、顺直、深度适宜。

当混凝土成型后应适时用潮湿的麻袋布或草包覆盖养生,防止表

面干缩裂缝,并在7天内保持湿治养生。也可采用喷洒化学养护剂养护。

5.6切缝

掌握好切缝时机是防止施工初期断板的重要措施,应“宁早不晚”和“切缝不浅”,以切缝时刀片不带起碎石为最早切缝时机,切缝深度应为1/3~1/4的板厚(具体根据设计要求)。

5.7灌封缝

当养生结束后即可开始灌封缝,灌封缝前必须清除缝内杂物,保持缝壁干燥,然后选用合适的灌缝料进行灌封缝。

5.8加强机械维修保养。

机械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套机械多,应对机械进行跟踪维修保养。

6质量标准

本工法质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的JTJ071-9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鉴定。

7机具设备

8施工安全

8.l施工区域要有明显标志和封闭护栏。

8.2摊铺机起步时要有专人注意周围环境,不要让无关人员走到摊铺机上或走到摊铺机周围。

8.3操作人员必须根据作业条件的要求佩戴硬帽、防护眼镜、穿着工作服和使用其他防护器具。

8.4在摊铺机上进行检修和保养工作时,必须先把发动机停止下来。

8.5不要触摸正在工作的发动机的任何部分,不要触摸任何处于工作温度状态的液压油箱、液压阀或液压软管,预防烧伤。

8.6操作人员工作时不得吸烟,动用明火。现场必须备有灭火器材。

8.7若要在摊铺机底下工作时,必须妥善地把设备和所有附接件支承好;发动机正在运行时,切勿试图对其进行调整;必须把各种护罩按规定安装好,防止人员压伤或割伤。

8.8材料车进摊铺机现场时要有专人指挥。

8.9交通繁忙地段施工时,现场要设专职纠察。

8.10摊铺机停放在施工现场,晚间要点上红灯,并设置围护。

9劳动组织

本工法实施一般需要14~15人的劳动组合,具体工种和人数如表。

10效益分析

10.1在摊铺机与其配套的搅拌站、运输车辆确保混凝土连续摊铺的前提下,摊铺量为小型配套机具施工混凝土路面的2.5~3倍,若路面厚度大于240mm和小于483mm时,本工法则可以一次摊铺,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0.2改善了路面平整度和耐磨性,延长了路面的使用期,提高了社会效益。

10.3由于每次摊铺长度长,可少设置2~3道伸缩缝,为此可节约传力杆钢材0.42kg/m2;掺入粉煤灰改善混合料的和易性与增强混凝土的耐磨性,并可节约水泥18.72kg/m2(在厚度为24cm的条件下)。

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

江宁区宁铜公路(禄口-铜山段)改造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配 合 比 设 计 报 告 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宁铜公路(禄口-铜山段)改造工程水稳配合比设计 一、概述 江宁区宁铜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依据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江苏省交通厅质量监督站《质量技术标准汇编》GB(2003-11),监理组进行了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工作。 二、设计依据 1、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2、交通部《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4、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5、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6、《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 7、江苏省交通厅质量监督站《质量技术标准汇编》GB(2003-11) 三、配合比设计 本次上面层所用集料为淳化镇采石灰岩集料,矿料为上峰孟墓厂产品,沥青为金陵实业AH-70沥青。依据要求进行了沥青和集料的各项指标试验(详见下表)。 1、水泥:该项目选用的水泥南京三龙水泥厂天宝山牌(缓凝)P.O32.5级水泥, 终凝时间大于6个小时,经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可以采用。其主要技术指标试验结果见表: 水泥原材试验结果表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JB010707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检测报告 试验室名称:江西有色测试中心有限公司报告编号: JXNAC-BG-BG2014-WPB-002委托单位江西顶峰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委托编号WT-DL2014-020 工程名称乐平境内 206 国道(大连路段) YP-DL2014-WPB-002改线工程 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 / 用途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种类5%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依据JTG E51-2005判定依据JTJ 034-2000、设计文件样品描述拌合均匀、无离析、无结块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数控标准电动击实仪(S-130 )、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S-151)搅拌方式机械拌合强度等级( MPa)4 材料名称规格生产厂家 / 产地样品编号水泥P.C32.5江西锦溪水泥有限公司YP-DL2014-SNJ-002集料16-31.5mm碎石新睦采石场YP-DL2014-CJL-003集料5-10mm碎石新睦采石场YP-DL2014-CJL-001集料石屑新睦采石场YP-DL2014-XJL-002 击实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最大干密度( g/cm 3) 2.320最佳含水率( %) 5.67d 无侧限抗压强度(MPa)4.5 水泥(石灰)剂量标准曲线试验结果 结合料剂量( %)02468 EDTA消耗量( ml) 1.3 6.010.114.317.8 集料各规格粒径掺配比例 集料规格粒径( mm)16-31.55-10石屑 掺配比例( %)402040 选定无机结合料配合比 材料名称水泥集料水 单位用量( kg/m 3)1082160127 单位比120 1.18 检测结论:经检测,该5%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所检指标均满足JTJ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 备注: / 试验:审核:签发:日期:2014年 06 月 16 日(专用章)

水稳砂砾配合比组成设计

国道G111线讷河至嫩江段工程建设项目 A12合同段(老莱支线) 基层水稳配合比设计 承包单位:大庆开发区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工程监理部 二OO八年三月十七日

一、设计依据 1、京加公路讷河至嫩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二、技术要求 1、水泥 2、砂粒(含碎石) 三、材料说明 水泥:泉兴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中砂:莫旗砂场产砂粒 碎石:莫旗石场产9.5cm-31.5cm碎石 四、原材料试验结果 1、水泥 2、砂粒

3、碎石 五、设计步骤 (一)水泥稳定砂砾掺30%碎石,材料用量: 1.最大干密度 2.25g/cm3,最佳含水量为5.8% 2.按预定干密度制件 m1=P d V(1+W) V-试模体积 W-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 P d-稳定土试件的干密度(g\cm3) m1=2.25×2650×(1+0.058)×97%=6119g 3.干混料:m=m1/(1+w op)=5784g.水泥为327g.碎石与砂砾为5457g.(砂砾3820g, 碎石1637 g) 4.砂砾的天然含水量为2.9%,碎石含水量为0.5% 湿料砂砾3820×1.029=3931(g)

湿料碎石1637×1.005=1645(g) 砂砾所含水为:3931-3820=111(g) 碎石所含水为:1645-1637=8( g) 5.所需水:6119-5784-111-8=216(g) (二)按所要求的数据并遵照规范规定将试件成形 (三)养生:试件脱出称量后,用塑料袋包覆后放在养生室内,养生7天,温度 为20±2℃,养生期的最后一天称试件质量m3,称重后浸泡水中,水的深度应使水面在试件顶上约2.5cm,质量损失不超过10g. (四)强度: 1.将浸水1天的试件捞出,用软的棉布吸去表面自由水,称质量m4,量 高度h1 2.将试件放在压力机上,使试件的形变等速增加,并保持速率均为 1mm/min,记录试件破坏的最大压力P(N)。 3.从试件内部取代表性样品测含水量W1 4.强度计算 若干次平行试验偏差系数Cv(%)不大于10% 平均值 R=3.5Mpa 标准差S=0.189 偏差系数Cv=5.4% 2.0/(1-1.645×0.054)=2.2 Mpa

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

江宁区宁铜公路(禄口- 铜山段)改造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江苏省交通厅质量监督站《质量技术标准汇编》 GB (2003-11) 、配合比设计 本次上面层所用集料为淳化镇采石灰岩集料,矿料为上峰孟墓厂产品,沥青 为金陵实业AH- 70沥青。依据要求进行了沥青和集料的各项指标试验(详见下 表)。 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11月8日 宁铜公路(禄口 -铜山段)改造工程水稳配合比设计 、概述 江宁区宁铜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依据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9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2004)、《数值修约规则》 (GB8170-87)、江苏省交通厅质量监督站《质量技术标准汇编》 GB (2003-11), 监理组进行了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工作。 1、 、设计依据 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2004) 2、 交通部《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 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7-94) 4、 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5、 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6、 《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 7、

1、水泥:该项目选用的水泥南京三龙水泥厂天宝山牌(缓凝)P .032.5级水泥, 终凝时间大于 6个小时,经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可以采用。其主要技术指标试验结果见表: 水泥原材试验结果表 、集料 根据设计要求本项目室内配合比设计中所用集料为石灰岩,由淳化镇采石场 所供,矿粉为上峰孟墓厂产品,各种集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1。各种粗集料 的试验结果如表2,细集料的试验结果如表3,矿粉的试验结果如表4 该项目选用石料的产地为青龙山采石场,质地为石灰岩。三种规格分别为1#料(9.5-31.5mm)、2#料(4.75-9.5mm)、3#料(0-4.75mm),混合料级配为该三种石 料组合而成。碎石集料压碎值为18.0%,针片状分别为6.7%、5.9%,石屑中小 于0.6mm料其塑性指数为3.6,液限为19.8,均符合相关规范。三种集料比例为: [30: 30:40],混合料级配满足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 3.2.2的3号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级配范围见表: 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级配

水稳生产配比说明

水稳生产配比说明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水稳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说明 本次配合比设计在水稳目标配合比(编号:BG-2016-SWPB-001)基础上进行水稳生产配合比设计。 二、试验依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4、《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第三分册路面工程及交通安全设施(第二版)》 5、本路段《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 三、原材料指标 1、水泥:由永安万年水泥有限公司提供的永安万年牌P·P 2、粗集料及石屑来源于吉口碎石场 3、水:饮用水,符合拌和要求。 以上各种材料的试验结果参见水稳附表目标配合比。 四、设计步骤 1、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各料仓使用的比例参数,然后对合成矿料取样、筛分验证合 成级配,确定最佳生产比例。(见附表1和附表2)

2、根据确定生产比例进行试拌、击实、成型无侧限,确定无侧限强度和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见附表3) 3、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见附表4) 附表4

五、通过验证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为%、最大干密度为cm3。 六、注意事项 1、水稳拌和楼料仓1号仓、2号仓、3号仓、4号仓、对应的筛孔尺寸分别为 19~、~19mm、~、0~,在无异常状态下,不得更改仓尺寸。 2、在正式拌制混合料前,应先调试所用的设备,使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和含水率都达 到配合比设计的规定要求。原材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3、施工过程中拌和楼应严格按照配合比生产,并严格控制气温高于30℃时水泥进 入拌缸温度宜不高于50℃;高于50℃时应采取降温措施。气温低于15℃时,水泥进入拌缸温度应不低于10℃,确保混合料性能稳定。 4、在拌和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各个料仓的生产计量,某档材料的实际掺加量与设计 要求值相差超过10%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正常后方可继续生产。 5、施工过程中混合料级配测试方法必须与目标配合比保持一致采用水洗筛分法测 定,水泥剂量采用EDTA滴定法。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设计项目: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委托单位: xx交通运输局 报告日期:二〇一〇年六月十八日 xx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

一、概述 受如xx交通运输局委托,xx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承担了225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 集料为现场取样,分为1#(9.5~31.5mm)、2#(4.75~9.5mm)、3#(2.36~4.75mm)、4#(0~2.36mm)四档集料。水泥为施工单位送样,为江苏磊达产P.O42.5缓凝水泥。 主要设计依据: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25省道xx改建工程水稳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手册》 采用的主要试验仪器有:压力试验机、重型击实仪、脱模机、电子天平、烘箱、方孔筛等。 二、设计过程 1.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 表2-1 各种矿料的筛分试验结果表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要求 表2-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 3.级配设计 依据《XX改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手册》的设计要求,水泥用量选择了3.5%、4.0%、4.5%三种,进行了重型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表2-3为设计级配,图1为级配曲线图。 表2-3 级配的矿料比例和合成级配

图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曲线图 4.含水量、干密度试验 设计水泥剂量分别为 3.5%、4.0%、4.5%,采用重型击实成型法确定各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各水泥剂量下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图3、图4所示,试验结果汇总如表2-4所示。 图2 水泥剂量3.5%含水量和干密度关系图3 水泥剂量4.0%含水量和干密度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1.概述 四川毛滩电站位于四川夹江县顺河乡境内的青衣江干流上,是千佛岩电站至青衣江汇口河段推荐的两级规划方案中的第一级。采用河床式长尾水渠开发方式,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灌溉、防洪、城镇工业、生活及景观用水。 左岸防洪堤道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桩号为左防K2+101.7~K6+574.76,全长4473米,路面宽度为5~9.3米。道路设计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20cm、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0cm,分两层施工,用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 2. 配合比设计依据: 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2.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 2.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2.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2.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2.7《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设计图》要求; 3. 设计资料: 3.1 左岸防洪堤顶道路是该电站物质运输通道和库区景观道路。基层水泥稳定碎 石厚为20cm,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要求值为3.0Mpa(A级交通道)。 3.2 水泥要求强度等级为32.5Mpa(初凝时间要求3h以上,终凝时间要求6h以

上)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碎石集料压碎值小于30%;碎石集料中小于0.5mm 颗粒材料的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路面基 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如表1 适宜用水泥稳定颗粒组成范围表1 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3.3 施工时混合料采用厂拌,铺筑现场采用摊铺机摊铺,一层碾压成型,基层 压实度指标按98%控制。 4.设计步骤 4.1原材料选定及检验 4.1.1水泥:采用铜陵水泥厂生产的陵沪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 32.5Mpa,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和图纸设计的要求,可以采 用。其主要技术指标试验结果列入表2中。 水泥材料试验结果汇总表表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教学资料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1 原材料试验 1.1 水泥 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应进行常规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包括: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及胶砂强度,其中初终凝时间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层用水泥的主要控制指标,由于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水泥试验室及水泥标准养护箱的温湿度一定要严格控制。 1.2 集料 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层的集料应进行的试验项目有:颗粒分析(级配)、碎石的压碎值、集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液限及塑性指数等。碎石中细长扁平颗粒的含量试验,规范中没有要求,可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补充规定进行。另外,规范中对单粒级集料含泥量(<0.075mm颗粒含量)虽未做要求,但通过该项试验可以确定按一定比例合成后的混合料矿料中<0.075mm颗粒的含量是否超标。 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 2.1 级配组成设计 根据各种规格集料的颗粒分析结果,通过调整不同规格集料的掺配比例组合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级配,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各种材料的比例应尽可能与碎石场生产的不同规格材料的比例协调,避免造成施工中某一规格的集料数量不足,而另一规格的集料又有大量的剩余。当混合料矿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液限及塑性指数超标时,细集料(<4.75mm)部分可考虑采用石屑与洁净的天然砂掺合使用,以降低矿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塑性指数,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层收缩裂缝的产生。

表1所列为京福福州段FB2标下湖路段采用不同的配合比铺筑的水泥稳定层试验段的比较情况,对应的水泥剂量为3.0%,比较得出,细集料30%石屑获得的7天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但细集料采用10%石屑+20%闽江砂,养生7天和14天后结构层表面情况最佳。 表1 采用不同配合比铺筑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比较情况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2) 时间:2010-08-01 00:57 来源:本站整理作者:周成銮阅读:2504次 2.2 标准击实试验

水稳施工技术交底..

河北省高速公路京石改扩建工程 第JS6合同段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交底 编制:王成伟 审核:张国强 批准:李元猛 编制:王成伟 审核:王树峰 批准:李元猛 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京石改扩建工程JS6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六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简介 (1) 1、工程概况 (1) 2、主要技术标准 (1) 三、施工准备 (1) 1、材料要求 (1) 2、混合料设计 (3) 四、施工部署 (4) 1、人员投入情况 (4) 2、机械投入情况 (4) 五、施工方案 (5) 1、下承层准备 (5) 2、测量放样 (6) 3、混合料拌和 (6) 4、混合料运输 (6) 5、混合料摊铺 (7) 6、混合料碾压 (8) 7、养生 (10) 8、接缝处理 (10) 六、实体质量要求 (10) 1、一般要求 (10) 2、实测项目 (11) 七、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及保障措施 (11) 八、安全环保、文明施工 (14)

京石改扩建工程JS6项目水泥稳定碎石技术交底 一、编制依据 1.河北省涿州(京冀界)至石家庄改扩建工程JS6合同文件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4.《河北省高速公路京石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 5.《河北省高速公路京石改扩建工程路面施工标准化实施细则》 二、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京石改扩建JS6项目部起点桩号K114+000,终点桩号K130+602,路线全长16.602公里,合同工期36个月。 主线拼宽路面基层28cm,底基层28cm,本次试验段选择:K119+899.552-K120+411段右幅作为28cm水稳底基层试验段,长度511.448m。 2、主要技术标准 本项目为京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将原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整体式路基宽度42米,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2)、路面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汽车-超20级、挂车-120。 (3)、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000米,极限最小半径650米。 (4)、最大纵坡3%,停车视距210米,最短坡长300米。 (5)、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及大、中、小桥1/100,特大桥1/300。 三、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1)严把原材料准入关,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场。原材料进场需严格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质量检验。材料堆放场地应平整无杂物,场地严格

水稳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

嘉绍北岸接线施工养护一标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配合比设计依据 1、《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33/T836-2011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 -2009 4、《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二、设计要求 根据室内振动成型法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含水量W0及最大干密度ρd,根据振动成型法制备试件,经过六天标准养护条件下浸水一天后,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强度Rd≥4.0 Mpa ,基层为5.0Mpa~6.0Mpa,并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强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重视级配提高强度,减少因水泥用量过高而引起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收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并确定施工延迟时间。 三、原材料检测指标要求及检测结果 1、水泥 根据《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33/T836-2011要求,采用嘉兴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级缓凝水泥,其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及试验室自检结果如下:

2、集料 采用德清安顺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各档原材料,1#碎石规格19-31.5mm。2#碎石规格4.75-19mm,3#碎石规格2.36-4.75mm,4#石屑规格0-2.36 mm,各种原材料经过试验室检测,指标符合《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33/T836-2011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及检测结果见下表: 3、水 采用自来水。 四、配合比设计 1、级配设计 根据《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DB33/T836-2011要求,基层、底基层级配设计要求见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

水稳配合比设计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 设计报告 设计项目: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概述 受如xx交通运输局委托,xx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承担了225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 集料为现场取样,分为1#(9.5~31.5mm)、2#(4.75~9.5mm)、3#(2.36~4.75mm)、4#(0~2.36mm) 主要设计依据: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要求 表2-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

3.级配设计 依据《XX改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手册》的设计要求,水泥用量选择了3.5%、4.0%、4.5%三种,进行了重型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表2-3为设计级配,图1为级配曲线图。 表2-3 级配的矿料比例和合成级配 设计水泥剂量分别为3.5%、4.0%、4.5%,采用重型击实成型法确定各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各水泥剂量下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图3、图4所示,试验结果汇总如表2-4所示。 图2水泥剂量3.5%含水量和干密度关系图3 水泥剂量4.0%含水量和干密度关系

图4 水泥剂量4.5%下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的关系曲线图 根据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中关于静压法成型强度代表值应大于3.5MPa的技术要求,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以及现场摊铺施工控制精度有限,且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参照以往的经验,综合考虑本次成型方法所得强度试验结果,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水泥剂量取为4.0%。 三、设计结论 225省道如东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试验结果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二、设计要求 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 2、水泥剂量5%; 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 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 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 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 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 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 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 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 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

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 m0=ρd 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 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 m0'=m0×(1+1%)=6467.6×(1+1%)=6532 g 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6532/(1+4.7%)=6239 g 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 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 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m2+m3)×ωopt=(297+5942)×4.7%=293 g 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 水泥:m2= 297 g 水:mw=293 g 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 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 石屑:G屑=5942×35%= 2080 g 2)制备试件 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T085-1994)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拟用于二级公路路面基层,故Za取1.282。 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水稳层施工技术方案

水稳层施工技术方案 一、材料 1、原材料 水泥:采用业主统供发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宜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 粗集料:采用压碎值不大于30%,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硫酸盐含量应超过0.25%,有机质含量应不超过2%的级配碎石。 细集料:采用碎石料加工过程的细料部分,及洁净的天然砂,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塑性指数小于6%,液限小于28%。 水:采用洁净的饮用水。 2、石灰土碎石垫层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级配范围 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混合料级配范围

5、水泥碎石混合料技术要求 根据施工规范、试验规程进行配合比试验并按监理工程师批复的配合比进行施工:混合料水泥剂量根据配合比确定,7天浸水(试件在25±2℃条件下保湿养生6天后,再浸水1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标准值大于或等于2Mpa。按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97%(重型击实)制备试件,按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鉴别,选出两种试件强度合格、水泥剂量合适的配合比进行重复试验。如试验结果与原试验一致,则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若实验结果同原试验有差别,则分析原因,增加试验次数,直至结果稳定为止。 三、施工现场人员、设备配置 为确保施工工期,水稳层施工时采用三班制/天,为便于施工管理整段路基分为3个工区其中,K46+000~K47+055.57、K47+362.63~K47+633.975为一工区,K47+766.025~K47+950、K49+200~K50+685.475为二工区K50+890.525~K52+677.023为三工区,每工区2个负责人和2个现场管理技术员,共12人,同时每个班需配备3人辅助机械进行平整和嵌缝工作,共18人。安全人员2人,共需投入人员为32人。 水稳层施工拟投入设备如下: 机械设备配置表

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

江宁区宁铜公路(禄口铜山段)改造工程水泥 稳定碎石基层 配 合 比 设 计 报 告 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11月8日 宁铜公路(禄口铜山段)改造工程水稳配合比设计 一、概述 江宁区宁铜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依据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江苏省交通厅质量监督站《质量技术标准汇编》GB(200311),监理组进行了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工作。 二、设计依据 1、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2、交通部《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4、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5、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6、《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 7、江苏省交通厅质量监督站《质量技术标准汇编》GB(200311) 三、配合比设计 本次上面层所用集料为淳化镇采石灰岩集料,矿料为上峰孟墓厂产品,沥青为金陵实业AH70沥青。依据要求进行了沥青与集料得各项指标试验(详见下表)。 1、水泥:该项目选用得水泥南京三龙水泥厂天宝山牌(缓凝)P、O3 2、5级水泥,终 凝时间大于6个小时,经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得要求,可以采用。其主要技术指标试验结果见表: 水泥原材试验结果表

水稳配合比

路面基层水稳碎石配合比设计书 一、设计依据 1.JTJ034-2000《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2.设计图纸 二、试配要求 1.集料级配符合下表要求: 方孔筛尺寸(mm) 31.5 26.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a x*e(d9}!s X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2.水泥与碎石的比例在(4:100~5.5:100)之间。 3. 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3.5MPa。 三、材料 1.水泥:采用无锡恒安水泥,标号为P.O32.5,三天抗折强度为3.9 MPa,三天抗压强度为18.3 MPa,符合规范要求。 2.碎石:1#料为19~31.5mm, 2#料为4.75~19mm,3#料为0~4.75mm,均为宜兴碎石。 3.水:饮用水。 4.原材料按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资料附后。 四、按JTJ034-2000《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水稳碎石集料的组成: 1.1根据以上三个集料的筛分结果,进行图解法集料组成设计,根据图解法设计计算三个集料的比例确定为:1#料(19~31.5mm):2#料(4.75~19mm):3#料0~4.75mm=34%:30%:34%%~ 1.2 根据以上三个集料的比例,进行取样做混合集料的筛分,结果符合《锡东大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要求。 2.根据《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初步确定四个水稳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和确定四个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1 根据《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以往经验初步确定四个水稳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为:①水泥:碎石=4:100;②水泥:碎石=4.5:100; ③水泥:碎石=5:100;④水泥:碎石=5.5:100。 2.2 根据以上确定的四个配合比,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四个配合比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别为:1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52g/cm3、最佳含水量为4.8%;2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59g/cm3、最佳含水量为5.0%;3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72g/cm3、最佳含水量为5.0%;4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80g/cm3、最佳含水量为5.2%。 3.检验强度,确定最佳试验室设计配合比: 3.1 根据以上四个配合比确定的水稳碎石集料的组成和水稳碎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四个配合比混合料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号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46MPa;2号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63 MPa;3号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94 Mpa;4号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 4.24 MPa。 3.2 根据以上测得的四个配合比混合料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确定最佳试验室设计配合比为:②水泥:碎石= 4.5:100。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

. 设计报告 设计项目: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委托单位:xx交通运输局 报告日期:二〇一〇年六月十八日 xx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

一、概述 受如xx交通运输局委托,xx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承担了225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 集料为现场取样,分为1#(9.5~31.5mm)、2#(4.75~9.5mm)、3#(2.36~4.75mm)、4#(0~2.36mm)四档集料。水泥为施工单位送样,为江苏磊达产P.O42.5缓凝水泥。 主要设计依据: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25省道xx改建工程水稳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手册》 采用的主要试验仪器有:压力试验机、重型击实仪、脱模机、电子天平、烘箱、方孔筛等。 二、设计过程 1.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要求 表2-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 3.级配设计 依据《XX改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手册》的设计要求,水泥用量选择了3.5%、4.0%、4.5%三种,进行了重型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表2-3为设计级配,图1为级配曲线图。 表2-3 级配的矿料比例和合成级配 图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曲线图

4.含水量、干密度试验 设计水泥剂量分别为3.5%、4.0%、4.5%,采用重型击实成型法确定各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各水泥剂量下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图3、图4所示,试验结果汇总如表2-4所示。 图2 水泥剂量3.5%含水量和干密度关系图3 水泥剂量4.0%含水量和干密度关系 图4 水泥剂量4.5%下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的关系曲线图 表2-4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汇总表 6.强度试验 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静压法按压实度(98%)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天,浸水1天后取出,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2-5。 表2-5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7天静压成型强度试验结果

水泥稳定性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性配合比设计 摘要:水泥稳定混合料作为一种半刚性基层材料,在我国的高等级路面中被广泛的采用。作为基层材料——水泥稳定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将直 摘要:水泥稳定混合料作为一种半刚性基层材料,在我国的高等级路面中被广泛的采用。作为基层材料——水泥稳定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将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好坏。因而本文就它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注重的问题进行介绍。 关键词: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因素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量急剧增加,这对公路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基 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行车舒适性,适合于各种车辆的通行,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滑、抗渗、耐疲惫的性能以及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因而受到广泛的应用。水泥稳定土是用水泥做结合料所得混合料的一个广义的名称,水泥稳定砂砾是水泥稳定土的一种。在经过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土,或称半刚性材料。基层作为沥青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其强弱和好坏对整个路面的强度、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基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收缩性小,有足够的平整度,与面层结合良好。水泥稳定混合料便成为经济实用的基层筑路材料。配合比的设计对混合料的品质和基层的性能影响甚大,是保证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 1.水泥稳定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1.1原材料的选取 合格的原材料是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性能的前提,因此使用前必须对原材料的各项基 本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非凡是集料颗粒的最大粒径必须加以限制,粒径愈大,拌和机,平地机和摊铺机等施 工机械愈轻易损坏混合料,甚至可能使粗细集料产生离析现象。同时平整度也难以达到要求。一般粒径为19-20mm。 粒料中含有塑性指数的土时,其收缩性大,反之则收缩性小。为了减少基层材料的收 缩性和减少基层裂缝,集料中不宜含有塑性指数小的土。

根据水稳层配合比怎么算出材料用量

按路面的厚度、长度、宽度,算出水稳的方量 用方量乘以最大干密度,再乘以压实度,得出总的材料重量 用总材料/(1+灰剂量)=集料用量 集料用量*灰剂量=水泥用量 6%水泥石屑稳定层配合比重 要求就是6%水稳?有几种石子?就一种?一般都是几种石子,如果有几种石子的话,就先根据几种石子筛分结果进行掺配。然后做击实。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一般6%水稳最大干密度在2.35g/cm3.最佳含水率5.5%左右,我们就暂时以这个来算。一方用量2350/1.055=2227.5kg(干混和料质量包括水泥和石子),水就是2350-2227.5=122.5kg,用2227.5/1.06=2101.4kg(干石屑质量),水泥用量就是2227.5-2101.4=126.1kg。干石屑是2101.4kg. 当然这是理论数字。里面还有含水率。 水稳施工时水泥剂量要控制好。含水量要比最佳含水量稍高点。现场好施工。石子级配要能均匀。不能断级配。压路机一定要碾压到位。最好先做一小段试验段。每碾压一遍测一下压实度看能达到多少。这样以后施工好控制,如果允许的话最好机械摊铺。 控制水稳层材料的配合比经验: 水稳粒料作为路面基层或底基层,设计厚度一般在15cm至20cm左右,7天强度为2-4Mpa。 进行组成设计时,即要符合设计要求,又要考虑施工条件、环境和材料特点,针对其一般的缺点应予以克服,例如用平地机施工情况,混合料应具有较高的和易性,以防止离析,混合料的终凝时间也要相应延长;在较高温度下施工时,水泥剂量应用低限,细集料(0.075mm 以下料)含量采用中低限,以防止干缩和温缩裂缝;由于水泥在较高温度和较低含水量下凝结时间大大缩短,当在夏季较高温度下施工

水稳施工技术交底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一、摊铺 1、摊铺前应对下承层适量洒水并检查各施工机械运转是否正常,机械正常运转后通知拌合站发料。 2、摊铺机自动找平时,边侧采用双侧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两台摊铺机同时作业时中间采用支撑量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一般路段基准线立柱每20m设置一个,弯道段落10m设置一个。摊铺厚度应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及松铺厚度进行控制。测量人员应随时复测摊铺混合料的摊铺标高。 3、摊铺机开机前,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宜少于5辆,摊铺级配碎石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摊铺机的送料器内具有2/3的混合料,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合料的离析。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摊铺速度控制在2-4m/min。 4、采用2台ABG-8820摊铺机施工时,前后错开5m-10m成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见应有30mm-5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面的搭接位置宜错开1m以上。 5、当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平整度采用6米铝合金直尺检测。每台摊铺机后至少有2-4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消除摊铺过后粗细集料离析的现象。 二、碾压 一般摊铺30m即可碾压,做到铺一段,压一段。现场试验人员在摊铺完成后及时对含水量进行检测,如含水量明显偏低,可采用雾喷法适量补水,并通知拌合站适当调整拌合掺水量,以保证填料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成型。 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底后高,先慢后快”的原则,并在水泥终凝前完成(一般从填料出场到完成碾压不超过2小时)。碾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稳压次数1-2遍,碾压速度控制在1.5-2Km/h;然后采用振动压路机强震3~4遍,最后采用胶轮压路机静压2遍,碾压速度控制在2.5-3Km/h。相邻碾压的轮迹每次重叠的宽度为1/2后轮宽。碾压的顺序由横坡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进行,先压路边两三遍后逐渐移向中心。碾压完成后试验人员及时对压实度进行检查,

5%水稳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AAAAAAAAA改造项目 水 泥 稳 定 碎 石 基 层 配 合 比 设 计 AAAAAAAAAAAAAA有限公司AAAAAAAAAAAAAAAAAAAAA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经理部工地试验室

目录 一、试验依据 二、原材料选用 三、矿料级配设计 四、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六、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七、确定施工配合比 八、附表(原材试验报告、碎石掺配图、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试验检测报告、击实试验记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EDTA标准曲线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 根据施工图纸设计、施工规范及施工路段基本情况,对 AAAAAAAAAAAAA改造项目路段所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结果如下。 一、试验依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F40-2007 5.《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GB/T 17671-1999 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全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 7.AAAAAAAAAAAAAAA改造项目施工图纸 二、原材料选用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采用原材料为: 1.碎石:(20~31.5mm、10~20mm、5~10mm及0~5mm石屑),厂家为沅陵县凉水井灰渣砖厂。 2.水泥:AAA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C32.5水泥。 3.水:采用饮用水。 三、矿料级配设计 根据矿料筛分试验结果,依据设计文件要求,进行矿料级配设计。为了使水泥稳定碎石在合理水泥剂量下提高其强度并减少干缩开裂,同时为了提高其抗冲刷能力,矿料级配设计时,增加混合料中粗集料含量,并限制粉料用量。 本次矿料级配设计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